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 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成为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4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3岁。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I检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证实。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冷光源、监视器、摄像系统、内镜头、光纤及双极电凝仪器性能,并根据仪器特点作相关灭菌处理。备16 G 150 mm静脉留置针。
1.2.2 特殊器械:椎间盘镜器械一套,包括定位导针、扩张管、通道管、自由臂、枪状咬骨钳、髓核钳、骨刀、微型剪刀、解剖器;神经根拉钩、球形探头、神经剥离子、拉钩型吸引头、刮匙等。
1.2.3 麻醉与: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将患者置于拱形轨脊柱手术支架上,可使腰部平直、椎间隙增宽,以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和定位)。同时护士准备椎间镜物品,连接、检查、调节好内窥镜手术系统。
1.2.4 手术配合:主要是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皮肤贴手术薄膜,在C臂透镜下,以L4~5椎间隙为准做中线切口,长约2.5 cm[2]。用5级扩张器依次插入至椎板,建立工作通道管,使自由臂与通道管连接到手术床轨道上。然后(借助于自由臂固定通道管)将内镜套入,深达椎板,剥离组织暴露右侧L4~5椎间隙。用椎板咬骨钳咬开椎板入黄韧带,可见脂肪及硬脊膜。扩大右侧窗,拨开硬脊膜,用髓核钳将突出的椎间组织钳出,并用神经剥离子上下探察椎管及神经根孔,畅通无阻后,盐水冲洗。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无硬脊膜及神经跟损伤后,退出椎间盘镜,拔出通道管,放胶片引流,4号线缝合皮肤。
1.2.5 巡回护士配合:密切观察病情,由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并注意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反应(靠近神经根时感觉),多关心患者,保障患者舒适(脚、胸、腰部必要时放置软垫)。
检查术中所需设备摆好到位,并调试设备功能到正常状态,准备好器械及麻醉物品。按术者要求摆放患者呈俯卧位,垫腰桥架摇低床头和床尾,使床略呈弧形,并瞩患者双上肢伸展于托手架,以利于手术操作。连接各种仪器导线、电凝器、冷光机、视转换器及吸引器,最后打开仪器开关。术后过床和护送时,妥善保护伤口,身体贴近手术床边缘,将患者从手术床经转,并注意患者的保暖。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疼痛很快消失。术后随访8~45个月,平均24个月,42例患者中优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良11例(下肢仍有麻木区),6例临床症状较术前减轻,优良率为85.71%。10例术后神经支配区有不适感,主要出现感觉异常,如酸胀麻木,但直腿抬高(-),经治疗得以改善。2例出现腰部不适,考虑为合并侧椎管狭窄,术中减压时上关节突切除过多所致,经腰背肌锻炼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好转。
3 讨论
腰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最易发生退行性变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腰椎间盘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术后复发,有赖于优质的护理配合[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治疗的成功与否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在护理方面,术中的护理与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应适当、适时地改变护理模式,突出患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4]。
腰椎间盘镜手术由于其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引流量少,因此手术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后的不适症状的产生亦相应减少。随着微创手术在骨科的发展,后路镜椎间盘镜手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之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2天可抬高下肢30°~70°,戴腰围可下床活动,5~7 d痊愈出院。手术护士做好配合工作,作到配合熟练,才能保证手术成功,则更有利于病患的痊愈。
参 考 文 献
[1] 刘健,高伟,武玉玲,等.骨科手术后创口内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中医正骨,2004,16(2):62.
[2] 李淑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医正骨,2005,17(8):78.
[3] 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6.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2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瘫痪患者的护理以及护理效果的体会。方法 选择2007年8月到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由于胸腰椎骨折引发瘫痪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合适的护理方法,主要分为术后卧床护理、防止感染与临床观察护理和预防性护理与功能锻炼等,护理周期结束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对64例研究对象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术及护理方法,随访2年研究显示未发现有褥疮病例,经治疗和护理后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患者为51例,感觉恢复患者为5例,出现肌肉萎缩患者为2例,均为全瘫病例。结论依照胸腰椎骨折引发的瘫痪患者不同的治疗时期,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效果良好,应加强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瘫痪;护理体会
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巨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胸腰椎骨折引发的瘫痪患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它系统的并发症,对于该类损伤的护理,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本研究选择6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2007年8月到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忧郁胸腰椎骨折引发瘫痪的患者64例进行研究,其中年龄分别为39.6±8.4岁,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21岁,男性为48例,占75.0%,女性为16例,占25.0%。病因研究显示车祸为34例,占53.13%,高处坠伤为21例,占32.81%,其他为9例,占14.06%,骨折类型研究显示出现单纯性椎体骨折患者为8例,占12.50%,爆裂性骨折患者为56例,占87.50%,全瘫患者为6例,占9.38%,不完全瘫痪患者为58例,占90.6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后卧床护理患者手术后均采用偏向一侧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平卧6h之后才可以选择翻身。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尽量保持睡眠时将患者的颈部、腰锥和胸椎在一个直线上。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采用双膝屈伸等由浅至深的功能锻炼方法。在患者进行更换时应尽量保持缓慢的移动,尽量不要过度和过快的转换。同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保持,尽量不要选择自主性翻身,防止出现脊柱的用力过猛而发生的扭曲。影响手术和护理的效果。保持引流管的畅通,持续性记录患者引流管夜里的颜色、形状和量,通常在手术结束后24h内不要使用负压引流,采用常压引流的方法。若发现引流液出现异常,尤其是引流液出现颜色变淡而稀薄时应及时与主管医师进行沟通[1]。及时的进行原因分析和早期诊断,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2.2 防止感染与临床观察护理 在手术后应采用抗生素治疗,防止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时刻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渗血或肿胀的情况,防止出现内部感染或化脓。在手术1d应随时管着患者下肢的感觉恢复情况和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观察患者双下肢肌肉的肌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反射恢复情况。
1.2.3 预防性护理与功能锻炼 主要是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等。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患者床褥的干净整洁,对患者进行经常性按摩和擦洗。必要的情况下应选择气垫床。按照褥疮的常规护理要点进行护理科有效的抑制褥疮的产生[2]。若患者出现受压部位疼痛或潮红时,是褥疮产生的前期表现,应加强护理,改善患者的情况。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各种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无菌的护理方案,防止泌尿系统和肺部发生感染。鼓励患者进行合适的功能锻炼,早期应在床上进行活动,逐渐转移至下地活动,注意功能锻炼的循序渐进,防止出现过度功能锻炼对患者的损伤,也不要选择过少的功能锻炼,不利于患者的手术后恢复[3]。
1.2.4 行动期间的功能锻炼?:先将轮椅靠住床边,患者手拉住扶手,然后另一只手握住外侧椅把手,依靠双手的牵拉合支撑,使臂部抬起,移至轮椅上,以手将双手下肢下垂,使足移至轮椅踏板上。下轮椅的步骤与此相反。练习站立行走:站立时,应戴好护腰支架,扶住床栏以保持衡,待能站稳后,开始练习行走。进行站立行走练习后,必须由专人保护以防摔伤。
2 结果
对64例研究对象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这些研究对象的心理适应能力都较强,均能较好的配合医务人员完成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为出现护理原因引发的严重的不良临床并发症。随访2年研究显示未发现有褥疮病例,其中2例患者在入院时确诊为褥疮患者经有针对性的治疗愈合。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肺部感染,及时发现经对症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在拔出导尿管后症状消失。64例患者中存在全瘫的患者为6例,不完全瘫痪为58例,经治疗和护理后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患者为51例,感觉恢复患者为5例,出现肌肉萎缩患者为2例,均为全瘫病例。
3 讨论
护理在由于胸腰椎骨折引发的瘫痪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有有效的预防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而且增加了患者恢复的信息。通过护理人员热情、悉心和熟练的护理及功能恢复锻炼的指导,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同时,更有利于换手术后功能的恢复。研究显示随访2年研究显示未发现有褥疮病例,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肺部感染,及时发现经对症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在拔出导尿管后症状消失。经治疗和护理后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患者为51例,感觉恢复患者为5例,出现肌肉萎缩患者为2例,均为全瘫病例。可见依照胸腰椎骨折引发的瘫痪患者不同的治疗时期,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效果良好,应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敖忠.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颈腰痛杂志,1999,20(3):229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1
[3] 房晓军,孙宏,范清宇.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康复护理[J].护理性杂志,2003,18(4):307
[4] 张华清,侯玉清,李芙蓉.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107~108.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风湿病及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多关节一期置换逐步普及[1、2]。但多关节一期置换手术后全身反应重、出血较多,对护理的要求更严格。我院自1998年4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9例下肢多关节一期置换患者,现将护理体会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19~74岁,平均63岁。疾病:强直性脊柱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骨性关节炎9例。双髋同时置换18例、双膝同时置换9例、双膝并一侧髋同时置换2例(均为强直性脊柱炎),共计60个关节。
1.2 关节功能评定 采用Harris关节评分法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患者主观满意度分为4级,Ⅰ级为差级、Ⅱ为一般、Ⅲ级为良、Ⅳ级为优。
2 护理体会及要点
2.1 心理护理 因多关节置换的患者患病时间长而体质弱、一次医疗费用较大,尤其风湿病患者术后还要长期用药,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手术可以使废用的关节重新拥有功能,并介绍手术成功的典型病例,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预防感染、保持无菌的护理 多关节一期置换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对体质的要求较高,术前充分调整营养状况以增强抵抗力;术前就开始训练下肢的活动方法和排便方法,以避免术后大小便污染切口敷料;控制肺部情况;对下肢严格备皮消毒处理,无菌锦保护。术后严密观察敷料是否有渗出、移位,及时更换调整。
2.3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除常规引流管护理外,我们术后严格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包括每分钟引流液的滴速,及时汇报给医师,以便良好处理。我们观察到部分多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引流量十分较大,29例中3例术后2小时引流量在500ml以上,18例术后24小时引流量超过1000ml,分析原因为多关节置换常采用生物性假体固定、长时间手术失血多致凝血障碍、术后预防血栓不能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及患者体质的特殊性等原因。对每分钟引流液滴速超过50滴的,我们采用每10分钟观察一次,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积极的进行检查、输血或药物等治疗。
2.4 饮食、营养的护理 我们观察到多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纳差,不愿主动进食。分析原因为手术应激创伤大、出血多,宜导致电介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我们严密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询问患者的饮食量、入水量及尿量,并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一旦患者出现恶心、饮食差或尿量24h小于1500ml,及时通知医师并分析原因,对症处理,恢复患者的正常饮食,避免出现电介质紊乱、营养不良,以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2.5 疼痛的护理 控制疼痛应贯穿整个康复过程[3],我们采用术前、术后全程镇痛护理。术前3天给患者口服赛来昔布0.2g,每日一次。术后应用口服赛来昔布0.2g,每日一次,泰诺林2片,每日三次。
每日两次询问患者康复锻炼时有无疼痛,必要时给与美施康定1粒,每日一次。每天进行三次肢体按摩放松,每次30-45分钟。使患者手术后保持无痛状态,达到“预防性镇痛”,不等到疼痛出现后再处理。通过无痛护理,11例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第一天膝关节屈曲>100度。
2.6康复训练护理 除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外[4、5],重视多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并预防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一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时,早期不能采用常规的锻炼方法,因为膝关节要求加大屈膝度,而髋关节早期限制屈髋度数,我们采用让患者半坐位,下肢外展置于床边下垂,伸屈膝关节锻炼,预防髋关节脱位。2)加强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增加肌肉泵的作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护士协助患者做足趾、足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旋转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足踝部,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训练。3)术后严格执行正确,早期规律的功能锻炼。
3 结果
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康复3个月时要求病人必须门诊复诊,予以关节功能评定和满意度评定。全部病例术后3个月评定。27例一期行双关节置换的患者,Harris关节评分平均为91.2分、HSS关节评分平均为88.3分。18例术后主观满意度为Ⅵ级,8例为Ⅲ级,3例为Ⅱ级。2例下肢3关节一期置换者为19岁和28岁的男性患者,满意度均为Ⅵ级,Harris关节评分分别为95和91分、HSS关节评分分别为88和92分。全部病人没有褥疮、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4 讨论
一期多关节置换具有住院费用相对较低、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提高,多关节一期置换逐年增多,但同期多关节置换技术要求高、应激创伤大、出血量增多,并发症亦相应增加,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使患者术后达到理想的标准,这与康复护理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通过我们系统的护理观察,本组没有一例出现褥疮、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一期多关节置换护理与单关节置换护理有明显的不同,不能按照单个关节置换的护理简单叠加。多关节一期置换明显的特点是患者体质普遍较差,术前应积极进行调整和护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引流量大,导致患者术后饮食极差,如不引起重视,积极护理观察并调整,常导致电介质紊乱,甚至肾前性缺血、肾衰等,严重影响康复;一侧下肢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时,早期会出现相互影响,需采取特殊锻炼,护士应积极予以正确指导和协助,以防止关节脱位。术后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各阶段康复锻炼从两侧肢体交替进行,逐渐至双侧肢体同时进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训练的无痛也越来要求越高,多关节置换更应进行无痛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加速病人手术后各个时期的康复进程,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日。让病人能够享受“无痛”的多关节置换术。
参 考 文 献
[1]Welters H, Jansen J, Simon JP, et al. One-stage bilater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0 patients. Acta Orthop Belg, 2002, 68(3): 235-241.
[2]Weinstein MA, Keggi JM, Zatorski LE, et al. One-stage b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 or = 75 years. Orthopedics, 2002, 25(2): 153-156.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4
1 一般资料
2008.01—2010.12,我科共开展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术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9—70岁。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有效率95%。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认真为其做好入院宣教,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协助做好术前检查,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并让康复患者与其沟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充分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处于接受手术和治疗的最佳状态。同时让家属了解整个康复的过程,配合医护人员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前训练
2.2.1气管推移训练 经前路手术时要求患者仰卧位,手术操作时均要将气管推移过中线,因此,要指导患者在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前3天开始,每天3次,每次训练约10—15分钟,每次推移气管过中线,应维持30—60秒,放松气管回原位,休息30—60秒,再重复动作。
2.2.2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排大小便,以避免患者在卧床期间发生尿潴留和便秘。
2.2.3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上下肢体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有利于增加心博出量,从而增强患者承受手术的耐受性。
2.3呼吸道准备 早期治疗呼吸道急慢性炎症,控制咳嗽、咳痰症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劝吸烟患者戒烟,并嘱病室其他人员也不许吸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排出。
2.4围领选择 使用围领主要为限制颈部伸屈活动,能将头颈固定于中立位,术前选择一个型号合适的围领会相应减少病人术后外固定的痛苦。
佩戴围领需松紧高低适度。
3 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常规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意识状态,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观察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
3.2护理 术后患者回病房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水平,局部不能弯曲、不扭转,动作一致,有专人固定头颈部,保持患者自然中立位,避免颈部扭转、过曲、过伸。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肛肠科疾病术后;尿潴留;新斯的明
肛肠科手术后出现尿潴留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麻醉因素引起括约肌痉挛、疼痛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手术刺激和敷料压迫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等引起尿潴留。是及直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2 % [1] 。多在术后8小时或者第一次小便后发生,常常表现为自己感觉有明显的尿意,下腹部胀感,排尿不畅或者不能完全自行排尿[2]。现将我们在2009年4月~2013年8月之间在我科做肛肠科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病人采取的上述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病人中,年龄为28~63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本组病人中,术前均无尿潴留或前列腺增生及肥大病史,其中12例在第一次小便后出现尿潴留, 4例、19例分别在术后8h、10h出现尿潴留。35例病人均采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的方法,35例病人在30 min至1h内均通畅的排出小便,明显的尿意,下腹部胀感明显消失,有效率100%。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在术后8小时或者第一次小便后发生,常常表现为自己感觉有明显的尿意,下腹部胀感,排尿不畅或者不能完全自行排尿。在确诊为术后尿潴留的情况下,均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的方法,让患者仰卧,双腿屈膝成90°,在外膝眼下3寸处胫骨前棘外一横指,用2ml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1ml(0.5mg),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分别直刺左右两穴1.5~2cm深,缓慢上下提插,待两腿感酸、胀、麻后抽取无回血后,即将药物缓慢推入,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签压迫1min。
2.2 观察方法 用药后,记录病人第一次排尿的时间,并且密切观察病人下腹部胀感、明显尿意消失的情况。
2.3 疗效标准 根据病人排尿时间,结合临床症状,制定疗效标准。用药后30min内排尿、1h内排尿减轻为有效;1h后未排尿、下腹部胀感、明显尿意未减轻为无效。
2.4 护理要点 针刺足三里时,取穴位置要准确,进针要快,上下提插后,有酸、麻、胀感时缓慢注入新斯的明,拔针后要继续压穴位,以加强疗效。
3 讨论
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使膀胱内压经常保持在10cmH2O以下,即使当膀胱内尿量增加时,由于膀胱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其容积能随尿量的增多而增大,其内压也无多大变化。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便超过10cmH2O并明显升高,患者应该有明显的尿意,患者手术后由于有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麻醉因素引起括约肌痉挛、疼痛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手术刺激和敷料压迫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等引起尿潴留。
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而发挥完全拟胆碱作用,对膀胱括约肌、尿道括约肌、括约肌均能缓解其痉挛,并促进小便的排出。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增加了对足三里穴的刺激,也促进了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性。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性增加有助于缓解上述括约肌的痉挛。
为了尽快解除病人尿潴留的痛苦,我们采用新期的明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的方法,使病人在短时间内消除了尿潴留,本组病人中尿潴留引起的下腹部胀感、明显尿意明显缓解最短时间为14min。与单纯采取保留导尿的方法相比,由于操作简便而有效地缓解了术后下腹部胀感、明显尿意等不适,病情无反复,且易于执行,在不同程度上给病人减少了一定的因插导尿管和留置导尿管、拔出导尿管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因插导尿管带来的感染机会,同时病人也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张佐伦,刘文成,周东生.脊柱外科手术及并发症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19.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6
复杂的颈椎骨折脱位,尤其是前方椎间盘突出合并后方关节突交锁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兼顾减压和复位,常需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1]。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涉及的护理问题较多,术后呼吸道护理要求高。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行颈椎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2岁,平均33岁。MRI检查均证实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骨折脱位,C4~5损伤1例,C5~6损伤2例,C6~7损伤1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前行颅骨牵引1~3 d,复位失败后行后路椎管成形加前路椎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颅骨牵引护理 抬高床头15°~30°,头两侧用沙袋固定,枕部放棉圈,颈椎屈曲型骨折保持颈部略过伸位,伸展型骨折保持中立位,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水平。
2.1.2 气管推移训练 术前向患者解释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和要点,使其理解和配合。气管推移训练方法[2]: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护士或指导患者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内脏鞘与动脉鞘间隙,持续向手术切口对侧推移气管和食管,尽量把气管及食管推移过中线,开始用力要缓和,逐渐增加频率和力度,牵拉的时间每次坚持3~5 min,直至能耐受10~15 min不发生呛咳,一般3~5 d可适应。术前1 d停止推移训练。
2.1.3 呼吸训练 尚有胸式呼吸的患者,训练做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练习,先深呼吸,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气管口,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吹水泡或气球进行呼吸肌锻炼。胸式呼吸减弱者,教会其腹式呼吸的方法。
2.1.4 皮肤准备 患者应剃光头,再局部备皮,男性患者刮胡须,植骨患者准备髂骨处备皮,并做好全身清洁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颈椎手术死亡患者以术后24 h多见[3]。手术切口内出血和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对呼吸的观察尤为重要。4例患者术后均送ICU病房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床头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和拆线包,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和拆线清理血肿的准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报告医生的同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持续低流量吸氧3~4 L/min。及时吸痰,常规给予雾化吸入,4次/d,每次20 min。术后72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送回普通病房。
2.2.2 护理 植骨块脱出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 主要是不当或术后过早活动所致[4]。手平顶山市卫生学校医教室(刘志平)
术结束后将患者平稳地抬至床上,一人托患者头部,保持头部和躯干成一直线,施行轴向翻身。术后继续颅骨牵引2~3周,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仰卧时仅在头后方垫一薄枕,使颈后部应悬空,以免使已开大的椎管受压。
2.2.3 切口观察及处理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引流液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一般24 h引流量
2.2.4 饮食护理 术后24 h禁食,24 h后进冷流质饮食,以免引起切口处出血。进食前先试饮少量凉开水,确认无呛咳表现后方可进食。
2.2.5 肢体康复护理 术后重新评估患者的肢体肌力、感觉情况和躯体感觉丧失平面,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对比,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计划。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暂不能活动的肢体,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平时保持各关节于功能位,尤其注意避免足下垂和足内翻等畸形发生。
2.2.6 排尿护理 留置尿管持续开放1周,1周后尿管夹闭,每4~6 h1次。颈髓损伤患者均为反射性膀胱,夹闭尿管后即开始训练膀胱反射。每次时刺激患者,或用手指叩击耻骨联合处,即“扳机点”训练。当患者尿管周围有尿液流出,提示已建立反射性排尿机能,即予以拔管,尽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5]。
2.3 出院指导
2.3.1 术后3个月内带颈围保持颈部制动,避免屈伸和旋转运动。定期复查X线片提示植骨已完全融合后,方可去除颈围。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死感,可能为植骨块移动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去除颈围后即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锻炼时必须在颈部肌肉紧张状况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10 min/次,3次/d,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
2.3.2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可能是终身的,出院后患者或家属自行导尿既现实又完全可行[6]。这就需要在出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导尿操作,以便于日后自行导尿。一般开始时每4~6 h导尿1次,如2次导尿间歇期能通过按压膀胱等方法自行排尿,可延长间隔时间。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进行间歇性导尿,以减少留置尿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3 体会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医生的娴熟技术是前提,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是保障,特别是术前的气管推移训练、术后的呼吸道管理以及后期的泌尿系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5.
2 刘建华,李丽,张延琴,等.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的影响.护理杂志,2001,18(6):23.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66.
4 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