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经济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经济政策范文1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简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政策走向”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简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政策走向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简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政策走向”,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国内经济政策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设施 政策改革 支付系统 运输配送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已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兴起,在公共领域和基础设施方面,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环境不适应新模式的快速传播与广泛推广。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快速,而且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商业环境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命题。对于电子商务的问题分析在2005―2006电子商务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分为四大类: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电子商务技术环境,上下游发展状况,企业自身能力。但本文着重从电子商务的三个技术环境展开(网络接入和使用费高,电子支付滞留,物流很难与电子商务结合),以及国内的相关政策来解决商务问题,从而为电子商务的道路扫清障碍。
一、电子商务技术环境的介绍
电子商务是一个缩写的术语,它是包含了基础设施、流程和产品的复杂技术的集成。它将整个产业和局部应用、生产商和消费者、信息交换和商业活动带入了基于因特网的国际市场。由于网络市场和参与者的数量众多,关系复杂,发展迅速,导致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众说纷纭。然而理解电子商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对传统商务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现方式的连续性。从这个方面切入可以清楚地认识电子商务如何渗透入国内商业活动和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
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三种设施的配套建设:技术,设施构建,网络市场。当前日益飞速发展的科技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连接参与者与主干网的网络供应商,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通过卫星、光缆等其他网络主干的互连)流程设施连接传统市场与网络市场。这种设施能够使网上支付(信用卡、借记卡、智能卡以及网络货币)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实现消费者在线购物后的发货和配送(虚拟或实体)。协议、法律、法规构建的“设施”影响从事商业的行为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数字签名的合法性和可用性、技术沟通、互联标准、认证、加密、信息披露、隐私和内容法规。
二、电子商务技术环境面临的瓶颈
发展中国家亟须解决社会经济和法规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赶超欧美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尽管社会经济带来的挑战的克服、解决还有待时日,但冲破法规壁垒的方法明确,容易立竿见影。网络的低使用率、电子支付的低普及率(信用卡、智能卡、借记卡)以及繁琐的发货系统构成了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
1.网络普及率在中国较低
(1)电信行业的垄断市场缺乏竞争活力
目前各地信息化工程建设此起彼伏,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Internet应用没有明显地发挥外部效应,网络建设的广泛开展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益、成本降低,相反,它却要求用户要为今后争取合理利益而预付本不需要的投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中某些行业的垄断抑制了公平竞争,ISP不得不为争夺有限的用户而恶性竞争,自身的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的ISP和ICP之间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ICP的服务实现了ISP资源的增值,但却无法享受增值带来的好处,相反每月要租用ISP网络带宽而增加了成本,比如一些网络公司每月交给电信的费用甚至超过全公司经营费用的50%。另一方面,ICP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上是免费服务,上网的电话费、网络费分别由电信和ISP收了,那么ICP的处境又怎样?
(2)上网费用大大超出用户承受能力
用户上Internet须拥有各种外部设备,这便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即使是采用普及型电脑上Internet,每月开支也在几百元以上,这对工薪阶层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按照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中国人要以比美国人高201倍的价格才能买回同样大小、流量的信息(这还不涉及信息的质量高低、有用与否),况且,我国人均收入比美国少20倍。“换句话说,若按同等质量、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与美国的价格相差4000多倍。尽管已经进行了两次资费调整,但上网费用依然使老百姓难以承受”。ITU数据表明:在不同的国家不但费用变化极大,而且ISP的收费与当地电话部门收取费用的比例变化也很大。比如,美国每月大约20美金的网费都由ISP收取;韩国每月29美金的费用由ISP当地电话部门2/3分成;在中国每月65美金的费用则由两个部门五五分成;在巴西每月37美金几乎全由ISP收取。更重要的是,由于在人均GDP杠杆的调解下,这种差异则非常巨大。比如网费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只为25美金,只占月人均GDP的2%;而在中国,每月的网费则占人均收入的10%。
2.网络支付的滞后
(1)电子支付效率低下
电子商务远程交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一套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这显然远远超出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承受范围,因此第三方和政府的力量就尤为重要。到目前,只有上海等少数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方性征信公司,对公用事业交费、银行贷款等个人信用资料进行收集、处理,而在更多的城市,征信制度还是一片空白。于是网上购物信誉度迟迟难以确立,比如买家提交订单后无故取消,卖家以次充好等等。这些除了有待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还需要从信息流的知识产权、信息监管以及资金流的电子支付、电子发票、网上银行与物流方面的所有权凭证的转移等方面通过立法加以解决。信用缺失之外,在线支付率低下的另一原因是银行界未全面参与到网上结算之中,于是导致成熟安全的协议产品和规范的缺失。近几年,国内银行逐步建立起各自的支付网关,依托于中国银联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纷纷搭建起来,有eBay易趣的安付通、首信的易支付、易达信动的1st-pay世纪支付通、中国在线支付网的IPAY、云网的支付网关服务平台、一拍网的e拍通等等,但多数代行银行职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始终存在。
(2)授权和支付体制的时效性较差
除开个人贸易,电子商务带来的完全高效和和收益的实现依赖于快速的授权、支付和金融通道的账户结算。网络交易和支付机构之间的授权至少应是即时性的,从而保证数字产品的及时发货。更重要的是,授权与最终支付间隔的时间越短,交易的效率越高,机构间带来的风险越低。中国没有配套的体系和完善的支付体制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当国家对外汇使用进行管制时,完全参与国际性的电子商务所带来的问题会很复杂。一些国家相比另一些国家对于出口商使用外汇的自由度不同。这一战略会限制一些善于经营的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因为这些企业必须依赖进口生产来满足外部以及国内市场。比如生产藏红花的企业通过网络进口营销知识来实现更大的全球销量。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造成对于当局的透明性很低,所以维持封闭型资本账户和开放型现金账户的要求更难实现:谁能说清一笔信用卡支付的跨国业务是购买了美国国债还是一台DELL电脑?
3.物流运输无法配合电子商务
(1)体制障碍突出
当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现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如对运输的管理,是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由不同部门管理的,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协调;又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都自成一统,地区封锁、市场分割成为阻碍物流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顽症。这种体制弊病是与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的特征格格不入的,它直接导致了各种存量的物流要素的分散和难以整合,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2)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物流需求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相当多的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据调查,工业企业中31%和50%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9%;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7%和55%,而全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目前,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并成为企业经营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政策改革对商务发展的对策
鉴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种政策的改革,尽管问题并不是政策所带
来的,但适当的政策能够积极地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下面我就政策改革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调整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产业国有资本,务实发展基础。
中央提出要对国有经济按照“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进行战略重组,电子商务领域也存在国有资本调整问题,应该将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国有资本从应用领域退出,集中到基础领域,同时从制度上协调好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的关系。如原由中国电信垄断的电信市场在政府切割下变成五六家经营,表而看来这种分割有利于竞争,但实际上竞争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联通等公司的经营要依赖中国电信的设备和服务才能正常进行,竞争的一方完全可以挟制另一方。合理的做法是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及随后的铁道网和广电网中的网络通讯基础资源集中起来组建成一到二个网络基础服务提供商,主要由政府监督管理,而应用服务如分销业务则由数家竞争,政府不干预其经营自。这样做既可以增强电子商务基础领域的实力,又可为应用领域的公平、有效竞争创造前提条件。
2.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倡导以德经商。
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有力的市场监管措施,增强公众的网络经济意识和信心。应积极倡导以德经商,逐步建设起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的开展,解决目前我国商业环境中日益严重的信誉危机问题;应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与个人信誉等级认证制度,加快建立权威性的信誉认证中心和电子商务信誉等级数据库,对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事业乃至个人进行信誉记录、评测及履约能力等级认定,并发放数字等级证书,以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可靠性和安全性。
3.加强电子商务中介体系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应大力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经营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发达的第三方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稳定和强有力的支持,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派生新的产业领域。当前,应注重发展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ASP)和从事设计、实施和外包式运营的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现有邮政网络和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势,支持邮政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电子商务的全国性配送系统以实现全程全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要推广各类电子支付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协调和推进全国范围内跨行的清算、结算等问题。在“金卡工程”全国联网的基础上,加速普及各银行间通存通取的“银联系统”,为在线支付打下基础。
4.建立健全安全电子交易体系。
要建立健全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为目标,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为核心,安全电子交易制度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核心密码技术标准应与国际标准兼容,并必须经国家密码管理机关审核和批准方可使用。网络安全设备采用入网证管理制度,入网证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国家应鼓励由公安、工商和民政等部门分别提供个人、企业和社团法人的身份认证信息,由经过认证的商业机构运营并提供电子商务所必需的专业电子身份认证服务。鉴于目前CA认证中心建设中的无序状态,建议由国家授权主管机关统一审核和批准认证中心的设立。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行业或者地方认证中心的监管,并尽快建立第三方顶级电子商务认证中心。
5.发挥协调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现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现代物流纵贯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要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地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积极运作、政府营造环境、行业协调自律的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局面
6.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专业物流企业。
要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邮政、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要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支撑,贴近市场,方便用户,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各种配套政策的改革是目前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的任务。电子商务在我国正蓄势待发,尤其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时机发展电子商务能为我国快速跨入信息经济时代打下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赵培云,郑淑荣.如何提高Internet普及率?[M].北京:中国计算机世界,2007.5.
国内经济政策范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协调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one nation's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ffect others' more easily.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ir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1990s, China had some instructive experiences about it. After entering the WTO, China should emphasize the policies, such as exchange and trade policies, to coordinate others' in the world so as to adapt the globalization.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croeconomic policies Coordination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生产和交换等经济活动呈现国际化趋势,资本流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人们称之经济全球化。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所运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容易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国际金融渠道相互传递、相互影响;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宏观经济政策也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原来主要运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不得不考虑外部经济环境,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外资政策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宏观经济政策既要注意内部的协调,更要兼顾与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的政策协调。本文就是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协调方面的考察,提出加入WTO后宏观经济政策运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分析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联系加强,西方经济学者就注意到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间协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就需要这些政策工具相互协调配合。在论述内外均衡时,产生了有名的"米德冲突"思想、"丁伯根法则"、斯旺内外均衡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特别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将体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IS、LM曲线和体现汇率政策的BP曲线联系起来,集中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外市场均衡中的协调配合。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货币政策非常有效。1962年,蒙代尔提出"政策配合说"(Policy Mix Theory),强调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这些理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基础。
我国经济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针对我国特殊经济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模型。其中,姜波克教授认为,在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管制不对称情况下, IS-LM-BP模型中BP曲线是折线而不是直线,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政策搭配理论。今天,在我国已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形势更为明朗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借鉴西方成熟的经济理论,另一方面还要探究新的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政策协调理论。
二、我国90s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实践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互动效应加大,二是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加深。在此之中,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最深,它往往被不自觉地要求与外部经济协调配合。
1、90s上半期,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利用世界经济稳定形势,专注于国内均衡,在内部协调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在20世纪90s上半期,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美国、西欧经济相对平稳,它们所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比较稳健,这给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这一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1993年下半年-1996年,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紧"搭配,成功地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同时,我国政府还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为日益开放的经济提供了又一政策平台。但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双紧"政策同时运用,使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大。
2、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不得不与之协调配合。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首先在于形成了巨大的汇率压力和外贸压力。由于周边国家的货币都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形成了对出口部门沉重的压力;而且,这些国家自我保护的外贸政策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进一步地,东南亚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更深远的影响是外资政策。国际投资者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虑而减少对外投资,使外资政策效应减弱。据国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贸易顺差减少,贸易部门效益恶化,外国资本流入减少,国内资本因降息而外逃。外部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减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导致1998年"通货紧缩"现象出现。
这一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与外部经济协调,实行人民币汇率贬值,外贸政策更为宽松,货币政策需要扩张;另一方面,为防范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政策不便使用,货币政策也不能过于扩张。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坚持稳定的汇率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的运行。政府也运用外贸政策与国际经济协调,增加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力度、减免部分出口商品税收,鼓励出口。但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衰退,以及亚洲诸国采用"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使我国外贸出口更为困难。1998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1836亿美元,增速仅为0.5%。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外需的减少就加剧了国内经济的紧缩。这也就是为什么1997-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我国政府继续为解决"通货紧缩"而努力,大力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侧重于内部政策的协调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99年,经济增速为 7.1%,物价则持续走低,CPI下降1.4%,PPI下降3%。众多的经济学者认为,我国经济要尽快走出"通货紧缩"阴影,外部政策如汇率政策、外资政策、外贸政策必须同时加大调控力度,才能与世界经济协调配合。
3、2000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整体放缓,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实体出现衰退,它们所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到我国经济,要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注重国际协调。
面对经济的衰退,美国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动用行政手段推行贸易扩张和保护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世界经济各国的经济信心,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便于治理"通货紧缩";但是,它使我国外贸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外贸政策效应更小,汇率政策又面临协调变动的情形。出于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和国内的经济形势,2000年以来,我国的汇率政策并未改变,只是强调了外贸政策、外资政策与外部经济协调,鼓励出口,同时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外国资本进行协调,引进外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依旧侧重在国内经济部分,这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
三、加入wto后,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兼顾国际协调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实践看出,政府出于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因素的考虑,以国内经济均衡为主要目标,宏观经济政策侧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而对于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的协调使用则比较慎重。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客观上要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兼顾国际协调。
国内经济政策范文4
中国央行表态的措辞体现了其在兼顾国内外听众方面的良苦用心。
有一点很重要,即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联系并不紧密,对宏观经济政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小,不会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任何紧缩效应。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REER)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有了一定幅度的走高,并使得刺激性政策环境不再显得那么必要。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过去两个月内已出现放缓,且随着房地产业建设速度的放慢趋势在三季度末前逐步显现,将加剧中国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市场预期,进入四季度,国务院将出台宽松政策,特别是放松对房地产业的紧缩力度,在年底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助力。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我们认为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升值。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对其他亚洲经济体的短期影响将受到一系列抵消因素的抑制,特别是鉴于我们对人民币兑美元缓慢小幅升值的预期,人民币“脱钩”的影响力将有限。人民币走强将会给其他亚洲货币,特别是新台币、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带来新一轮升值压力。这表示人民币与其他亚洲货币的交叉汇率将维持稳定,意味着亚洲出口商几乎无法从汇率竞争力上获得任何优势。
国内经济政策范文5
在中国经济快速回升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动向、新情况,政府的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有难度。一方面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部分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为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增添了新的挑战。
可以预见,今年将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这也引起了公众对于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的关注。在金融时报网“两会”经济热点调查活动中,“如何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被排在了首位。
去年,为快速恢复经济,国家出台了许多刺激性政策措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增长迅速,为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今年市场上流动性依然充裕,一些商品、资产出现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通胀预期加大,怎样增加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将是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国民经济复苏过程中,在出口这驾马车突然减速时,我国依靠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卓有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怎样继续启动内需这驾马车,增加国内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仍然是国内经济持续面对的考验。
世界经济的回升时期,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阶段,尽管我国的出口形势逐步好转,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各国都有保护国内产业以提升就业率和提振国内经济的倾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和氛围在扩大加深。怎样处理复杂的国际贸易问题,我国出口回升形势能否巩固,也将是2010年面对的问题。
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2010年最复杂的一年里,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我们看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出。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怎样既能为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动力,又能解决好发展中的内部深层次问题成为一大考验。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机,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大势所趋。去年我国在低碳经济、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抓住机遇,在这些经济领域继续探索前进,仍然是2010年的重要课题。
在“金融时报网”的在线调查中,楼市调控还会出什么拳、物业税是否开征、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等均被列为网友最关心的“两会”热点问题。
国内经济政策范文6
关键词:商务局;对外经济政策;优化
一、商务局外向型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合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后,国民经济迅速的发展,甚至在短时间内超越了原有成员国,在国际经济发展局势不稳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商务局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应区位基础、产业基础、机构基础和发展四个方面着手:首先,重视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区位基础,交通运输是任何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交通运输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障基础。;其次,重视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产业基础,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负面影响之一是冲击本土产业,所以提高本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再次,重视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机构基础,机构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而外向型经济涉及的部门较多,运作起来环节较多,如若不能畅通的衔接必然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的效率;最后,重视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发展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商务局外向型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二、商务局外向型经济政策的分析
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运转及涉及生产监督、工程制造、行政执法、物流运输、外向型经济金融支付、相关工作保障等多家单位,需要各家单位积极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本文分别从保税区的设立、出口企业保险的资助、跨境电子商务的制定、出口品牌的打造和扶助政策的制定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商务局提出设立保税区政策。设立保税区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很重大的积极作用,在扩大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使我国更加的全面的融入到世界贸易的发展体系中去。同时国内提出了“一路一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有部分是针对保税区定制的,在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的同时提高本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商务局出口企业保险资助的政策。为了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安全的发展应对部分大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险资助。经济全球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出口企业境外经营活动的风险,如若有恰当的保险政策那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口企业交易的安全度。因此商务局应积极地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保险政策。
第三,商务局制定跨境电子电子商务政策。《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规定了电子商务的四种服务模式,同时也提出了部分先行政策,具有很强的倾斜型。而创新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理念较先一代的具有存量更多、流量更大等完善的优势,在优化电子商务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第四,商务局应提醒企业注重出口品牌的创立。品牌是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高端的品牌不但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输出量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五,商务局应制定相关的应诉政策。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竞争激烈,国际市场时局动荡,给我国出口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企业的诉求也越来越多,相匹配的应诉政策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出口的情形。
三、商务局外向型经济政策的优化的刍议
本文针对上述的分析提出以下几个可以优化外向型经济政策的刍议:
第一,重新整理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思路。改革开放将我国外向型经济引入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经济全球化严峻的国际形势又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对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只有制定出适合发展形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才能保证我国外向型经济稳定而长远的发展;
第二,商务局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着手的重点。统筹运行国家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保障我我国外向型经济顺利发展,其重点应从产业机构升级、加工贸易转型两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升级外向型经济产业机构优化。“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出口的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优于市场上其他的竞争对手,才能在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占据优势地位。其次,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是弊大于利,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受到发展中国家”殖民“必须加快我国工业贸易的转型;
第三,商务局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具体部署。具体部署分为以下几步:一、加快重庆外向型经济政策制定部门管理创新;二、加快推进重庆特色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三、加快进出口产业基地和特色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四、推进重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五、打造重庆外向型经济公共综合服务大平台。
结束语:
商务局对外向型经济政策的优化程度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除了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固化了国际分工,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发展特点,对现有的外向型经济政策提出了优化的要求。本文将多年从事行业的经验与现有的局势相结合提出了几项关于外向型经济政策优化的刍议,希望可以给业内人士带来研究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王任祥,邵万清等.保税港区建设与发展探索[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陈立泰,杨小玲.重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D].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5.
[3]吴文丽,曾雁.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D].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10.
[4]曾庆均.重庆商学院学报[J].2000.1.
[5]卿成.加工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论文,2014.4
[6]赵青松.中铁国际铁路班列运行特点、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5.
[7]王元卓,靳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6.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