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1

关键词:情景分析;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 概述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而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1]。可见,应急管理主要是为了处理那些没有前兆性,事故特征不明显的突发事件,且这一类突发事件在处理和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2 情景分析在应急管理中的实施

因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罕见性、难以预测和难处理性,传统的事件处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用一种高效的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2.1 突发事件情景的划分

突发事件中的情景是指决策主体所正在面对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通常,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演变过程,将情景分为初始情景、中间情景以及结束情景。

2.2 突发事件情景演变的网络表达

如何高效、直观地表达情景演变的过程是进行情景分析的基础。因此,文章通过网络表达图的方式来直观地体现出突发时间的演变过程,帮助管理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对此,文章用不同的网络符号来表达情景演变的各个因素。

2.3 突发事件的情景分析

突发事件的情景分析根据给出的情景要素,分析当前突发事件状态,对关键情景状态进行推理,最后描述出为数不多(一般为三个)的情景。

3 实例分析――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为例

3.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情景演变与界定

煤矿瓦斯发生爆炸后,事件情景从发生后的初始状态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情景演化的机理等因素,产生一系列的情景过程图。其中,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的关键情景是影响管理者决策的情景,也是事故性质最严重的情景。尤其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由此可能产生的二次事故,都是情景演变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发生情景是第一个阶段的初始情景,在文章中初始情景(发生情景)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这是确定的。发展情景及演化情景可能是某一事件的中间情景,也可能是某一事件的初始情景、消失情景,而消失情景对应的是最后一个关键阶段的结束情景,如文章中的二次事故。文章结合实际中瓦斯爆炸事故的各种可能性,给出了具体的情景演变图(如图1所示)。

3.2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情景网络表达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瞬间发生的,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需要一种直观的有效的情景演变方式。文章结合事故情景的情景演变过程,在上一个情景未发生或者决策目标没实现的基础上,瓦斯爆炸时间会呈现新的情景,这时进入下一阶段处置程度,以此类推,直至瓦斯爆炸事件处置结束, 表示情景, 表示处置措施, 表

示情景演变, 表示处置目标(如图2所示)。

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情景演变的网络表达图中,13579这样的横向折线表示情景演变中的最乐观的情景演变路线,事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1294755这样的纵向折线表示情景演变中最悲观的情景演变路线,事件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当然在实际事故中,事故的演变过程是人为无法确定的,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预测的方式来预防事故的发生,由此快速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2

关键词: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ICS 应急管理

1.ICS的形成与发展

1970 年9 月美国加州森林火灾给参与应急救援的部门带来极大的混乱,火灾之后,加州对应急指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初由7个部门联合组建成一个应急指挥体系,这是ICS的萌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了90 年代中期,美国应急管理管理学院(EMI),已经将ICS作为重要的经典课程讲授,并把它被推广到了全国的应急管理领域。这标志着ICS的基本成型。2004 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对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的术语涵义、组织和程序方面作了一些修改后,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NIMS)”中全盘采用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自此,ICS上升到应急法规和标准的层面。

经过数次修改完善(目前为2008版),在美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已经成为应对所有突发事件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2.ICS的构成与特点功能

2.1ICS的结构模式——“1+3+4”

在美国应急管理体系NIMS中,ICS(Incident Command System)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CS是一个实施应急指挥的工具,具有标准化、弹性化的结构,即不论事件大小、事件类型,还是事前计划、事发应对都可以普遍适用。

在ICS中,规定了应急的角色、组织结构、职责、程序、术语和实际操作的表格等,使应急指挥过程明确、有序、高效。

从组织结构上,ICS采用“1+3+4”的模式:

(1)在其组织结构中,设一名指挥官(Incident Command),并将指挥组织划分为指挥成员和参谋成员。

(2)指挥成员主要用于协助指挥员,主要包括三个职位:(a)公众信息官(Public Information Officer),负责公众沟通和媒体信息,保持与计划部和有关机构的沟通联系,搜集整理事件有关的准确、详细的信息。(b)安全官(Safety Officer),负责安全监控与评估,确保应急行动和应急人员安全,有权终止不安全的应急行动。(c)联络官(Liaison Officer),负责与涉及的外界各部门、机构、私人组织的联络协调。

(3)参谋成员负责应急过程涉及的功能职责,主要由四个部(Section)组成:(a)处置部(Operations),负责指挥、协调战术层面应急行动。(b)计划部(Plans),负责态势监控、预测分析、资源跟踪、计划方案制定。(c)后勤部(Logistics),负责应急队伍的通信保障、食品医疗保障、设施补给和交通运输保障。(d)财务/行政部(Finance),负责监控应急过程产生的人力、物力费用,管理采购过程。

2.2ICS在应急指挥中的特点

传统的应急指挥系统因行业、分工、标准等不同,存在结构各异、标准不一、授权不清、协调困难、信息交互不畅等问题。ICS是在共同标准化的结构下,将设备、物资、人员、通讯和应急程序联合为一个整体,来提高事故管理的效率与质量。ICS是一个通用模板,不仅适用于组织短期事故现场救援,还适用于长期应急管理。ICS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领域和行业,以及多数企事业单位。

ICS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使用统一术语和响应程序;消除了重复行动,对联合行动进行了优化;设立了标准化的指挥职位和部门,考虑了行动、后勤、策划和财政等统一审批和授权;对应急通讯进行了约束和约定,提高信息交互效率;提供了协作响应和资源共享的机制,降低响应成本,实现应急效率最大化。

3.ICS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启示

3.1中国企业应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重特大事故也时有发生,中国企业目前安全生产的固有风险也愈来愈大,这些都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企业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经验型”的现场应急,缺乏标准化应急程序

在突发事件下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都赶往事故现场,往往造成谁的官大、职位高听谁的,不能有效和有序的指挥和调度。普通员工又缺乏必要应急技能,造成现场应急的混乱。

在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本应在15分钟内点燃的硫化氢气体却在18个小时之后才点燃,这是典型的没有标准化的现场应急程序,不能解决“授权”问题导致的。

(2)企业缺乏有效的应急规划,各部门应急功能不明确。

企业普遍欠缺基于风险辨识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应急规划。很多企业在预案编制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对本企业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以此来编制预案;更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

(3)缺乏有效的应急资源管理,应急指挥系统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应急资源的管理比较松散,欠缺针对应急需求进行资源分类和管理。企业普遍没有功能齐备的应急响应中心,无法对事故现场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科学的研判。

3.2ICS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借鉴意义

(1)标准化的现场指挥

①通用的术语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过程中,使用通用的术语,这在多部门参与的应急管理中十分重要。关于应急术语的使用,ICS有两个原则:第一,现场人员、设备、资源等使用共同的名称;第二,描述用文字而不用编号。

②整合的通讯

在ICS中,整合的通讯就是指使用共同的频率、共同的术语,共同的通讯计划和标准操作程序等,根据突发事件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以建立多路通讯网络。

③统一的指挥框架

ICS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中,每一个应急人员(包括普通操作人员、各组/部门负责人等)仅向一位指定的人员负责,在事件现场向一位被指派的监督者报告。这个原则使得报告的关系更清晰,减少了由多头、冲突的指导带来的混乱。

ICS的这种统一的指挥结构,使参与应急工作的多个单位(即使在地理上属于不同的区域或者在功能上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共同应急目标的指引下,消除重复、无序行动。尤其当突发事件涉及到多个区域或多个单位时,统一的指挥框架可以有助于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能。

(2)模块化的组织

ICS基于应急功能,采用“1+3+4”的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其对指挥官、公众信息官、安全官、联络官、处置部、计划部、后勤部、财务/行政部的功能和职责,都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同时,ICS的各应急模块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指挥官可以根据现场状况,对各部门的应急力量配备进行合理的调整。

(3)有效的资源管理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有效率地管理各项应急资源非常重要。应急资源包括所有的参与人员和针对突发事件准备的主要设备(设备应当包括相关的操作与维护人员)。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应急资源的状态由负责应急资源的管理人员统筹管理与补充。

ICS采用标准化的表格对应急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在目前版本(2008版)的附件表格中,包括标准化表格21个。以ICS表格之一的资源状态卡219为例,ICS用不同颜色的T形卡片对应急队伍、现场人员、车辆、装备等应急资源进行了分类登记和管理。这使得现场资源的调度清晰、高效。

4.结论

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传统的应急指挥系统因行业、分工、标准等不同,存在结构各异、标准不一、授权不清、协调困难、信息交互不畅等问题。

ICS是一个通用模板,不仅适用于组织短期事故现场救援,还适用于长期应急管理。ICS体现了标准化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在现场指挥标准化、应急组织与功能的模块化、应急管理(尤其是资源管理)的表格化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维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城市管理前沿,1996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3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Abstract: The correct handling of "emergencies" news media oriented propaganda, is placed in front of county power business leaders a new topic has drawn increasing levels of business leaders and staff atten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as the county power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al news, how to do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ning, institutional and capacity building, as well as respond to electrical emergencies precautions to ensure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and news releases, a rapid flow of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reporting channels, profound analysis.

Keywords: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具有普遍性、波及范围广、牵涉的人员多的特点,往往带来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突发性公共事件甚至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趋势,使公共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管理具有复杂性。在民主性建设日益深化、细化的形势下,“突发事件”的舆论、积发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设想和意识形态。

二、供电企业应急处理的做法与不足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缺少系统性——每次灾害停电事故发生、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与群众的利益性问题、电力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公共性问题,供电企业均根据问题产生的性质,成立临时性工作组,进行召集动员抢修等应急处理、按照相关的政策与相关利益人或单位达成一致性意见。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没有延续性——因突发性事件是临时性工作、其工作小组也是临时成立,对处理问题经验总结、遗留问题与不足的资料没有规范整理和有效保留,无法为以后的实践或培训提供借鉴性、指导性案例素材。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不具备规范性——主要是考虑电网生产环节方面和技术层面的应对性的处理方案,而对社会公众和客户需要答疑、披露信息提供救“服务层面应对方案” 而被忽略,一旦有公众引起发问,无所应对。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认识片面性——忽视了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没有树立“灾害停电事件”也同时是一种“危险性机遇”的意识,低估或没有估计到媒体和公众舆论、报道对其处理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力。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反应不灵敏——对应急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组织、服务人员训练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突发事件来临时,领导和相关的人员对怎么办、如何办等问题是措手不及、应接不暇。

三、做好新时期供电企业“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导向有效途径

1.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是供电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和信息准确性的基础

按照上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新闻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企业应急管理实际情况,从经济活动、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公司形象等角度出发,严格界定安全生产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的定义。

2.完善组织机构是供电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保障

为加强供电“突发事件”新闻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应建立部门、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严控企业层面“突发事件”信息对外的各环节。公司成立新闻应急领导小组。

四、供电企业建立配套性应急保障措施

1.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企业要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政府有关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有关制度、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分级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以规范应急规范处置程序。

2.强化应急组织机构建设

供企业应成立以正职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副职担任副总指挥,内部职能部门(单位)生技、安监、变电、输配、营销、调度方面负责人等作为指挥部成员参与应急指挥部工作。3.完善保障应急设备、物资相关材料

根据“安全第一、严格管理、存放有序、调度及时、满足急需”的原则,供电企业对各种应急设备、物资进行足够储备;同时对应急设备物资应建立管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对应急工具、应急车辆、医疗药品、防护用品、备用电气设备等应急物资及装备实行统一协调、分类管理。

4.锻炼专业救援队伍

供电企业要加强运行值班、检修抢险、事故救援、消防保卫、医疗救护队伍建设,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事故演习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提高电网设施的健康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各种应急队伍能发挥有效作用,能及时处置各种突发异常和故障。

五、结束语

电网在自然环境中连续运行,无论是自然性或随机缺陷性引起的灾害事故是作为一种社会常态而存在的客观现实,没有必要掩盖和回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供电企业要从忧患和灾害事故意识,建立起快速处置灾害引发的事故性问题,把事故范围、停电范围有效缩小,供电企业和政府从建立应对灾害事故的意识教育、宣传机制,认识其信息、披露、跟踪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1]张小涛《成功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的六个要素》电力安全技术;2007.12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4

跨入21世纪以来,民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运输总周转量自2005年起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跨入世界民航大国之列。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已达到2035架,航线约为1177条,2015年我国民航客运量达到43564.7万人次,再次证明中国的民航业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但是随着民航旅客量和运输量的不断扩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民航业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性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打击和恐惧心理远远超出其他突发事件。机场安检部门是处置民航突发事件,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主体,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概述

(一)机场安检突发事件

机场安检工作是维护和保障机场内人身、财产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机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机场安检是广大旅客登机的必经程序,是保障民航飞机飞行安全的首要步骤。

突发事件就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的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瞬间产生的、给人们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且需要立即处理的破坏性事件。我国关于突发事件的定义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规定为“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从其含义来理解包括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和事件难以应付,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付的双层含义。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可以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从突发事件的发展速度来说,事件从预兆、萌芽、发生、发展、,到最后结束,周期非常短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爆发出来而且事件的蔓延速度快,令人难以预料。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发生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件的发生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状况不确定、事件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不确定。机场安检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发现危险化学品、无证人员、精神病人强行冲关,发现隐匿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及遇安检现场停电、设备故障等方面的问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和安全的处理措施,否则,当机场突发事件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失去控制,就会对社会对整个城市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安检现场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机场安检是广大旅客登机的必经程序,是保障民航飞机飞行安全的首要步骤。维护旅客的根本利益,保护旅客的生命财产和安全,是机场应急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主旨。机场安检工作是本着以乘客为本的原则,进行的有助行安全的措施。

2.重在预防原则。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危害,是安检的重

要职责。机场应加强安检的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网络建设,增强防范意识,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安检日常管理之中,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使预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3.快速反应、分级处置原则。机场安检工作是在机场各级领导的关注下,

各级机场人员的重视下所进行的登机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乘客登机过程中,占时间最长的环节。在安检工作中,不仅有安检人员对安检工作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还有监护人员对机场的各个部位进行监护,确保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各级领导应充分发挥领导职能,快速、及时的进行处置。

4.安全原则。安全是机场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保证旅客自身安全和民用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安全,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进入机场隔离区前需将刀具等具有危害性质的生活用品提前办理托运手续,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机场安检处置突发事件时存在的问题

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十分重视安检突发事件的处置,比如美国的反应设计,意大利的国家级应急管理体系等,都是希望能科学、快速的做出反应与决策。我国机场安检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决策能力不足,机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不够强,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对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认识不足

机场安检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是保障飞行安全,也是对其他地区或国家安全的保障。据统计在我国机场安检突发事件中,发生的管制刀具类出现的机率最大,比例可达到突发事件发生中的百分之九十,同时,易燃易爆类危险物品和警械弹药类危险物品发生的机率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当发生以上突发事件时,需要安检员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可能发生的和潜在的威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二)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保障机制是机场应急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保障机制不健全,将会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进程和效果。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和破坏程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终止危险状态,使航班在排除障碍后正常飞行,这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救援效果。所以机场应高度重视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有很多种形式,只有健全的应急管理保障机制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合理的方法控制其影响。

(三)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可以说是初具雏形,还应不断完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是针对机场安检突发事件而建立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一套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于一体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不少人将机场作为其申诉或发泄社会不满的平台,之前发生在北京机场的自杀式引爆事件就是对机场安检工作的挑战。突发事件常常是在无征兆的情况下产生的,机场是人口密集地,突发事件得不到有效的应对管理,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国内有些机场虽然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但没有针对性,应急信息平台没有及时更新与再建设,后期没有根据机场的具体情况做针对性的完善。

三、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措施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如果没有高效的应对管理能力,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会在政治上、经济上,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心理上形成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能力,建立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促进航空安全体系建设和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危机意识

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危机意识,是进行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现在机场安检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又非常紧迫的重大问题就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在现实工作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对应急管理和机场安检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认识并不到位,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即使是很小的突发事件也会给旅客带来恐慌从而引起巨大的影响。机场安检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将会导致危险危害物品直接由破坏分子携带进入正在飞行的飞机中,对飞行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认识,将更有利于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管理机制的运行。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危机意识,不仅是对机场安检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广大乘客和人民的安全保障。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安检工作中切不能因为工作上的疏忽,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不断提高安检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定期做宣传教育培训,时刻宣传安全无小事,从根源上加强安检员的思想认识。

(二)健全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保障机制

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是保障突发事件解决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为了保证登机人员的安定、飞行航班的稳定,必须加大对机场安检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力度。预防、管理、消解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是机场安检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安检工作中出现的危险物品,危险人员强行登机等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机场安检人员的快速反应,还要有科学的应急管理保障体制作为支撑,要建立起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安检、公安特警、武警、消防、医疗救援等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的科学的保障体系,实现无空隙对接流程,这样才能快速、科学的解决问题。

(三)完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蓬勃发展但受天气等原因的影响,航班出现大面积的晚点、延误现象屡见不鲜。完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助于提供完善的应急管理应对方法和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逐层分清各部门各人员的直接工作内容和职责,使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负责人,更好的应对机场安检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机场安检突发事件要建立起“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事件的影响力、对人员照成的伤害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统一培训,熟练演习,在突发事件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范围时提高乘客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尽量消除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四)建立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机场管理机构应该按照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相关要求,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负责机场救援共组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根据本机场实际情况,遵守科学、实用、权威的原则,把救援的所有环节细化。应急预案应明确回答在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由谁做、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有多少资源可以调用以及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等。应急预案应该把营救受害人、控制危险源、消除危害作为重点,同时做好善后工作。

(五)建立应急管理演练制度

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实用,需要通过演习来检验。在演练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安检员的应急能力,同时可以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和缺点,以便对预案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总结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44-01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建筑企业的应急管理方法,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应急管理措施的制定,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0引言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安全事故,造成了员伤亡以及企业财产损失,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加强针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是非常重要的。应急管理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预防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对于确保安全作业以及救援的及时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土方施工、地下施工以及高层施工较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较多,安全突发事件比较常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作业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施工作业强度较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人工操作,诸如模板支架的搭设、脚手架搭设、砌砖施工等均需人工作业,作业的劳动强度较高,工人体力消耗较多,因而容易因为疲惫或者疏忽导致突发安全事故。

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复杂多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到上部结构以及安装工程施工,由于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工序的不同,现场作业条件千变万化,经常存在着不同班组交叉施工作业的现象,需要采取多种安全保障措施,因此容易出现安全突发事件。

1.3建筑工程高处以及露天作业较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以及模板的搭设、室内外的装修等均属高处作业,安全影响因素较多。此外,建筑工程施工大多在室外进行,安全施工受天气环境影响因素较大。

1.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片面追求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现象,对于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定期开展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等,都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造成突发事件。

2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方法

根据相关统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建筑施工现场的因工伤亡比例也较大,主要集中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工程坍塌以及触电与机械伤害等方面,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其后果十分严重社会影响巨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制定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可能地降低伤亡与财产损失。

2.1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以人为本,把预防以及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第一要务,提高施工作业人员自我防护的能力,提高施工企业的救援力量,减少人员的伤亡;科学实施,对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当严格按照施救原则,遵循首先排除险情进而施救,提高救援装备以及救援技术水平,做到突发安全事件救援的及时有效;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突发安全事件的预防工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按照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进行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以及应急处置工作。应急预案的编制的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依据进行编制工作。

2.2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2.2.1建筑工程施工应急保障队伍的建设。施工企业应当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专业救援与施工人员参与相结合、应急救援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组织部分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应急救援培训,成立以专业人员为救援骨干,兼职施工作业人员为辅助,以施工作业队伍为基础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筑施工作为高危行业,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应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以及作业人员的应急救援知识技能,提高自我防护与救援的能力。对于施工中安全责任较重要的岗位,不仅应该提高安全作业水平,同时更应该提高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安全突发时间的快速反应处理。

2.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突发安全事件,应带首先及时向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救援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突发安全事件可能影响到的单位或者群众发出警报信息,将安全事件可能影响到的区域做出警示标识,协助医疗消防等救援队伍开展救援。例如土方坍塌,结构倾斜等,应及时通知相邻建筑物人员撤离。要尽可能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将事故控制在萌芽中,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2.2.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急管理的投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加大应急管理的投入,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应急管理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物资投入。对于人员配备,应当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全面负责,各施工作业部门的分工负责体系,形成整体的协助配合,确保应急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同时,不断的提供施工作业水平,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为安全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应急物资的投入,对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品干衣机救援设备器材进行必要的储备。安全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在卿.建筑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实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7:202-204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范文6

【关键词】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筹备阶段

首先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6个月培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其次要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最后,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制作急救流程图,普及急救知识和多媒体课件。

2培训内容

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培训:①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②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①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大出血、意识状态。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②常用急救知识培训:急救药品使用、急救技术操作、急救器械使用等。③内科急救知识培训: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④外科急救知识培训: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溺水急救、中暑急救、咽喉异物处理等。⑤器械使用培训: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⑥消毒隔离培训: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⑦心理疏导培训: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⑧组织能力培训: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操作示范,模拟急救。

4考核

口试、笔试、操作考核、应急能力考核、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完善补充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针对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6结果

①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②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③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④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讨论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宇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