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床旁小白板 神经外科 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65-01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会议提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我院神经外科积极响应号召,在2011年成为我院第二个优质护理A类病房。我科核定床位50张,其中NICU8张,普通病房42张;护士22人;收治的病人多且重,护士相对少而年轻,为了使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安全稳步的持续推进,2012年11月我科又以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为契机,全科群策群力,想了一系列的金点子用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其中,床旁小白板的使用在提高病人满意度、增进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
我科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神经外科病人836人。对每位入住神经外科的病人床旁均挂一块小白板。普通病房的病人小白板尺寸为30*20cm,NICU的病人小白板尺寸为40*30cm。全科统一书写格式。病人入院后在小白板第一行写上姓名,住院号,主要诊断,入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名称。第二行起,在小白板的左三分之一处用记号笔划一竖线,左边写病人的既往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史,辅助检查出来后写上有异常结果的报告,如:ECG:房颤,B超:胆囊炎等。左下角写上病人的血型;如有特殊情况如HIV阳性,梅毒抗体阳性等,则在左侧下面画一朵小花。右侧主要写病人目前主要的阳性体征,如低钠低钾,值是多少,复测以后的值用箭头表示,如:血Na:7.1 1257.3 132,很直观地知道它的变化情况。责任护士每天实时更新。对需要做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在小白板上注明,以提醒护士和病人。
二、 结果:
1.从2012年12月起至2013年6月,我科共收治病人836个,每月第二第四周的周四进行优护病房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调查表采用常州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共20个条目,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分值分别为5分、3分、1分,满意率见表1,江苏省卫生厅对优护病房满意度的要求是达到95%,我科病人的满意度比较高。
表1:2012.12-2013.6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满意率
2.按照常州市护理质量考核要求,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进行一级危重病人的考核至少每周5人次,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共查147人次,合格率为96%,按照三级医院一级危重症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为90%。
3.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护理部层面对我科责任护士进行一级危重症病人的考核,共15人次,合格率为100%。
4.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护理部组织的夜查房中,我科被查3次,有9人次接受检查,合格率为100%
三、讨论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夯实基础护理,满足患者需要[2],需要护理人员有扎实的护理知识,良好的技术操作,强烈的责任心。小白板的应用可以使护士尽快掌握病人的病情,增强护士的责任心。神经外科病人病情重,变化快。而现在因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每年招聘大量的护士,使年轻护士的数量急剧增加。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但我科3年内的护士就有11位,为了尽快培养年轻护士,我科除了责任组长是固定不倒中夜班外,其余的责任护士均为三班倒的护士。夜班出来即分管病人,实行责任组长负责下的小组包干制。每位护士分管不超过8位病人。病人床头的小白板在责任护士尽快熟悉病人的病情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病人阳性体征阳性检查值的掌握。责任护士在晨间护理时就可通过小白板大概了解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异常值增加注意,抓住病情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病情观察,及时更改病人的最新信息,加强对病人的关注,提高自己分管病人的能力。从而保障护理安全,和谐护患关系。责任组长除了自己分管的病人外还要检查组里护士分管病人的情况,有了小白板,责任组长一眼就知道这个病人情况,检查的重点在哪里,而不至于因不了解病人的情况使检查流于形式;而护士长查房时也可借助小白板来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
2.小白板的应用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仪器设备在临床广泛使用。病人迫切要了解各种检查的结果。责任护士把自己分管病人的检查结果及时告诉病人,并把异常结果写在小白板上,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减少病人觉得因医院要多收费而滥做检查,增加病人的负担。如某病人查血钾3.1mmol/L,护士把异常结果写在小白板上,并指导病人要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肉汤、香蕉、橙子等,并对补液中的钾进行说明,告诉患者还要抽血复查血钾的变化。复查后的血钾是3.4mmol/L,把它按时间写在小白板上,并告诉患者结果。病人也能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病情的变化,从而提高遵医行为,也不会认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反复抽血。我们把病人的血型写在小白板上并告诉他,很多病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对他们来说血型是个神秘的东西,知道了自己的血型能提高他们的满足感。有些病人有一些比较隐私的东西如梅毒阳性,HIV阳性,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也为了保护医护人员,我们在小白板上画一朵小花表示,大家一看就知道注意防护,而且也保护了病人的隐私。
3.床旁交接是每班护士对所分管患者健康状况充分了解的途径,是制定护理工作计划的前提,也是患者治疗、护理能得以延续的保证[3]。小白板对于中夜班护士了解患者病情,掌握交班内容也起了重要作用。我科承担中夜班的护士尤其是普通病房的护士年资都比较低,专科知识比较薄弱。在床边交接班时,责任护士对着小白板把重要事项交给接班护士,接班护士看到小白板的提示,也能很好关注病人的情况,保障了护理安全,促进了年轻护士的成长。碰到夜查房,值班护士长床边检查病人时,值班护士可以从容地汇报病人的情况,而不至于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增强了护士的自信。
4.床边小白板的应用也受到了医生的欢迎。医生在查房时可以通过小白板更加了解病人的病情,把病人的重点告诉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写在小白板上,做好交班。
5监护室的病人因病情重,复杂,所以监护室的小白板较普通病房的大一些,但书写格式一样。通过小白板,护士可以很快掌握重病人的情况,而省去了反复翻阅病历的麻烦。节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护理病人身上。
6.一些有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病人,也可以把注意要点写在小白板上,起到提醒护士,提醒病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巍然, 宋宇. 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0): 1.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2
1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1.1 深化绩效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1】。护理服务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绩效分配由基础分、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量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作量薪酬占总薪酬的50%,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各占总薪酬的20%,基础分占总薪酬的10%。量化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服务态度、病人满意度、工作的难度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出勤、个人考核、承担一级质控的情况,结合护理岗位、技术职称等给予计分,并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
1.2 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使考核与激励成为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扭转由被动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关键点【1】。
2 分层次使用护士,实行床位包干责任制
科室依岗位职责、工作量、病人情况、专业技术要求,统筹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沟通和健康教育指导等各项任务,在APN连续排班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具有专科特色的小组责任包干制护理与弹性排班,责任小组相对固定,护士分层级使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我科开放床位73张,共有护理人员2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2人,护士9人,待办证护理人员1人,本科生2人,大专生16人,分为3个护理组,每组由1个责任组长和7个护士组成,每个护理人员管理3个床位,每个病人住院期间均由1个责任护士1个代管护士负责。排班采用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互相搭配,危重病人和大手术病人由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每个护理人员在班实际管病人数为8-10人,负责病人所有的治疗护理措施、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健康指导、病室管理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无缝隙连续的护理【3】。
2.1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
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根据病人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不同的责任护士管理病人,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心理支持等【2】,使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8.5%。
2.2 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责任护士主动跟医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观察重点、诊疗和护理措施,实施专科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2]
2.3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
2.3.1 实行弹性排班,加强晨晚间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创建专科护理特色。每班均由两个护理人员值班,采用高年资和低年资护理人员互相搭配,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2.3.2 护理交接班的流程再造 采用APN排班模式,将原有的5次交接班改为3次,晨会交班由N班口头交班,内容要求简单扼要,以新入院、病危、手术以及有特殊病情变化者为重点。床旁护理交接由N班护士分组重点交接病危、手术、新入院病人、病情有特殊变化者,护士长实施三级查房指导和检查,护理组长实施二级查房和检查,责任护士负责分管床位患者,实施一级护理查房,落实基础护理内容。
2.3.3 跟医查房 责任护士每日09:00前与医生一起查房,及时了解病情的新动态,主动落实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同时在与病人沟通和交待病情时能与医生同步,避免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真正做到医、护、患一体化。
2.3.4整合长期医嘱执行单 取消以往集体的“口服药执行单”“静脉输液执行单”“注射单”“治疗单”等,每位病人一张“治疗护理执行单”,该治疗单涵盖了患者全部的治疗、护理要点,便于责任护士清楚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改善了工作秩序,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的中间环节,执行医嘱一步到位。
2.3.5延伸护理服务 落实出院患者延伸护理,建立“出院患者回访登记本”,病人出院时办公护士将出院手续办理好后交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将出院手续交给病人或家属,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填写回访登记本,护送病人出科。病人出院一月内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母婴情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回访登记。
2.4质量管理前移,质控及时有效
2.4.1现场质控 护士长每日“五查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作好记录。护理组长对小组质量进行监管,责任护士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通过实时监管的落实,使各环节护理质量得到控制和提高。
2.4.2哨点监控 主要是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防范跌倒、坠床的发生,加强管道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认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意外事件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护理并发症的培训和演练。
3 落实分级护理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措施
3.1 规范服务流程 为了保证服务流程和分级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工作流程和分级护理服务内涵,对照流程每一个时间段落实护理工作,如每小时检查1次置管病人的管道状况,观察引流液情况,母乳喂养、婴儿情况等,均有详细的时间段安排和记录,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使护理工作更细致、周到、安全、有序地进行。
3.2 改进服务措施
3.2.1科室开展了三个“零”(护理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纠纷”),“六个一”(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舒适的床,一个整洁的环境,一个详细的入院介绍)活动。“三八”节开展健康讲座和送毛巾温馨活动。
3.2.2 工休会是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 每周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
4 成效
4.1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加强了巡视,增加了床旁服务时间,降低了病员呼叫率。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8%上升到98.5%。
4.2 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实施活动以来,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患者熟悉入院须知、母婴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熟知主管护士、药物性能、饮食要求、安全防范等内容,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2.5%上升到94.5%。
4.3 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开展以来住院患者护理投诉率为零。
4.4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实施活动以来,由于护理人员加强了床旁护理时间,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和病情的新动态,将一些医疗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真正成为医生的眼和耳。
5 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既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又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苏纯音,胡雪萍.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的绩效分配新模式.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46-2047.
[2] 吴小英,王玲,徐国英.示范病房变革护理模式后护理量测试和效果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7―29
[3] 李葆华,祖鹏婧等.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34-36.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3
【摘要】:护理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种类,护理对于病人来讲是很重要的,病人受到的护理好坏直接决定着病人的疾病恢复质量,高质量的护理能够帮助病人在术后快速实现身体健康的恢复,快速的摆脱病症的困扰,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尽早的享受正常的健康的生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医院和护士做得还不够好,没有给病人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不能使病人以最快的速度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给病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很大的痛苦,造成这些的原因有的是医院的宏观制度上的漏洞,有些是照顾病人的护士操作、技术等不合格,给护理质量大打折扣,本文就以此为课题进行探讨,以供诸位参考调阅。
【关键词】临床护理、现状、研究
1. 护理的概念与意义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现代护理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健康问题,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譬如生理的疼痛,心理的害怕、恐惧以及精神的行为反应。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照顾。按照病人的病症程度不同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以及特级护理。护士的护理服务体现在对病人的尊重、关心和沟通这些行为之上,优质的能给予病人必要的生活、心理帮助,促进病人术后的身体健康恢复、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身体组织恢复速度,给予健康指导,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减少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病人恢复往日的精力,
2. 现代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随着如今医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出现高护人员断层的现象,病人需要大量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护理人员,但是由于护理的的工作性质比较繁琐,面对的病人各种各样,经常存在被病人呼来喝去的现象,使护理人员身体上感到疲惫,在精神上产生压力,使护理人员感到身心乏味,同时又有些医院单位给护理人员的薪酬处于中下层水平,不能使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应有的肯定。
综合各种因素导致有意从事护理事业的人才缺失,从而发生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同时一般常规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被病人投诉撤换,从而显得优质护理人员的资源更加匮乏,引发一名护理人员照顾多名病人,使该护理人员顾此失彼,不能面面俱到,使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大打折扣,影响病人的身体恢复。
2.2 护理人员专业服务技能不足,不能提供合格的护理服务
护理这个职业是一种照顾人的职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需要照顾的病人,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照顾与被照顾的行为表现,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的是贴心的优质服务,专业的护理技能是提供病人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给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的质量优劣。
在现代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从业人员年轻,专业护理技术水平低下、护理经验不足,服务态度不好,有些护士不安心于本职护理工作、不积极自我学习,很少向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请教,没有足够较强的责任心,病人和护理人员存在文化程度、沟通能力的差异,有些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同时各护理人员之间也缺乏沟通,不能了解其他病人状况,遇到突发紧急情况不能相互帮助,没有给予病人更好的合理化建议以帮助病人快速的恢复,从而导致给病人的护理质量达不到合格的规范要求而大打折扣。
3. 医院管理不完善。
医院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指挥中心,在宏观上看,医院的管理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医院为了减少开支压缩护理人员数量,导致优质护理人力资源缺乏,致使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形成一对多的关系,同时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足,使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不能达到要求,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更细致化的护理培训教育,没有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士没有端正的态度,没有耐心仔细的照顾病人,甚至连最起码的微笑服务都不愿意提供,分配经验不足的护士到需要更高技术水平、更多难题的岗位肯定会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护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贯彻落实,查对、护理人员相互交接班、病人分级护理等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到位,同时还有医院的硬件设施,病人病房的设施缺乏,环境不优美,有的甚至存在无床栏、卫生设施欠妥的现象,致使管理质量跟不上从而导致给病人的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3.对临床护理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3.1 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编制,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优质的护理质量是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在某些医院中出现的医院为消减开支减少使用一般护理人员的行为要及时改正,应当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编制数量,杜绝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一对多的现象,同时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定期开展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适当给予工作优秀的人员奖励,鼓励其更好的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奉献精神,培养护理人员的事业责任感,并进行考核。对经验不足的护士加强“三基”培训和考核,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要向新生护理人员传授护理经验以及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新生护理人员要多多向前辈请教,遇到困难及时请教,同时要自我充电,对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新药配伍禁忌等要多多学习,规范操作技能,提高自我应急处理能力,争取给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帮助病人术后快速恢复。
3.2 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加强护理检查管理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医院护理工作上,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规范制度,并要求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成立护理督查小组,不定时的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对于病人的反应要及时解决,对于一些不按要求操作的护理人员要严厉处决,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使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适当给予工作优秀的人员奖励,鼓励其更好的工作,使病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快速实现身体、心里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菊红.术后化疗的护理要点[J].包头医学,2006
[2] 蓝海心、李宝梅.乔正堂.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7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4
论文摘要:分析分级护理制度在划分依据、护理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良影响,总结针对缺陷采取的各项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分级护理制度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分级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指南,对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1]。但是,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不断渗透到护理实践中,目前的分级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要求。笔者就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综述如下。
1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1分级护理制度的划分依据不足
1.1.1划分依据不够充分分级护理总的分级标准是依据疾病的轻重来划分的[1],并且自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从未发生过变化,是划分护理等级的根本依据。但是,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多,患者病情变化较大,而且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仅以病情为依据确定护理级别显得很不全面。王淑琴等[2]认为以病情为依据的护理分级标准,虽能体现患者的部分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也有学者提出护理等级的确定应以患者在院期间的病情为依据,并与其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相适应[3],即可将患者的自理能力等列入划分的参考指标,但是在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普遍配备不足的条件下,对患者自理能力大小尚缺乏准确评价的依据。
1.1.2划分标准不够客观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决定,护士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护理。而在医疗专业课程中并没有设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临床医生对护理等级划分依据的认识、了解程度有限[4]。王淑琴等[2]对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63名住院医生分级护理制度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住院医生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68.25%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完全了解者占20.63%,部分了解者占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因此,医生在确定患者护理级别时,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随意性较大,使得护理等级的划分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
1.1.3划分范围与临床存在差异《护理学基础》中明确将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护理;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划分为二级护理[5]。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划分范围与临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甚至一级医院之间等级不同,所开展的手术种类、难度和方法不同,但是所有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级别几乎相同,都是一级护理[6];有些医院会根据护理人员人力多少决定患者的护理级别,人力资源缺乏时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较低的护理级别。另外,《护理学基础》、《护理概论》中均明确规定,一级护理15~30min巡视患者1次,二级护理1~2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日至少巡视2次[5,7]。其中一、二级护理临床落实率低。随着一级护理患者增多、护士工作量增大、患者需求增高等原因[8-9],对一级护理患者15~30min巡视1次难以保证,尤其在夜间,护理人员较少而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集中救治时往往不能做到对其他患者按时巡视;而部分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有可能需要随时巡视,15~30min巡视显然又不能满足其需要。以上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需要对一级护理的划分范围及标准进行重新探讨。
1.2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整将《护理常规》(1983年河北医学院主编)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998年中国人民总后勤部主编,4版)进行比较发现[3],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其内容从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点,一直没有做过重大修改,其护理内容及要求不明确。虽然对各护理等级的巡视时间和个别基础护理项目规定了较明确的执行次数,但是大部分是指导性原则,如特、一级护理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这样的要求太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使分级护理各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2]。另外也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和质量要求,导致护士按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随意性较大。毕慧敏等[10]通过分析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情况,认为护士对分级护理制度不明确,执行时会在巡视时间、病情观察、提供护理范围等方面产生偏差,不能按级别实施护理。
2分级护理制度缺陷产生的负面影响
2.1从护士和护理专业的角度鲁梅丽等[11]认为护理人员缺编,一级护理巡视时间不能达标是导致分级护理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在一定范围内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患者死亡率增加,手术后负面事件的发生,殴打护理人员现象增多,患者意外、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等[12-14];它已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阻碍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15]。而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执行过程的随意性又造成护士人力资源更加浪费,毕慧敏等[16]的调查显示,医嘱二级、三级护理中18.58%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而不需要一级护理但是有医嘱者占64.41%。造成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又被不合理的大量占用的局面,这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护理人员流失率和周转率增高,最终将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另外,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护理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体现护理人员劳动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护理工作以分级护理的形式被社会承认,各地区物价部门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内容及价格;但是因为此价格不甚合理,不能完全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而且受到来自社会、患者及家属的干扰,为了少交护理费而降低护理等级,使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17]。
2.2从患者的角度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如对许多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血液病患者,除了需要加强观察并发症外,护理上没有更多的要求,而医生常根据其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医嘱为一级护理;相反,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则医嘱为三级护理[18];而且,分级护理执行不当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意外,或患者依据护理分级标准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而引发医疗纠纷。
3对策
3.1护理级别的划分方面
3.1.1补充划分依据杨洁[19]对比中日两国的分级护理制度,认为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2个不同方面,应分而述之;毕慧敏等[16]认为可以将生活自理能力(ADL)作为分级护理制度的补充,因为不同ADL等级患者的护理时间呈显著的递进关系,根据ADL等级计算护理工作量有很好的代表性,根据ADL制订护理级别及相应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标准,具有可行性[20];王淑琴等[2]也提出将标准分级护理制度与Barthel指数分级法(用来评定ADL)相结合,用于对患者护理等级与ADL的判断,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而傅亚力等[21]提出应将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分级护理按照护理程序进行;魏道琳等[22]提出将自理模式运用于分级护理管理过程中,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鉴于其它地区的护理状况,笔者认为香港的分级护理制度标准比较客观、详尽,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治疗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
3.1.2明确护理级别的确定者护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患者的护理计划应该由护理人员依据护理程序进行制定,但分级护理制度将决定患者护理的权力授予了原本职责为负责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因而削弱了护理专业的自[1],也不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更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有人建议,护理级别应由有中级职称的护士通过护理程序来确定、实施并评价,以避免医嘱护理所存在的缺陷[16];也有人认为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的等级比较合适[17,23]。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护士下达护嘱,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全部由护士承担,故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比较合适[8]。针对上述情况,建议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分别处理,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规定护士巡视病房和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等;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ADL分级,结合病情、心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护理级别,规定护理内容,使护理更有针对性,同时体现护理工作的主动性。
3.2完善分级护理的内容及要求针对分级护理中的巡视时间,朱宣等[6]建议一级护理1~2h巡视1次,二级护理2~4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日巡视4次。而特殊病情变化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予以特级护理,应该密切监护、随时巡视。对分级护理中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标准也应有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护理常规》中已有了对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护理的明确具体要求[24],可操作性强,可以借鉴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补充完善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魏畅[25]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专家咨询,确定了军队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服务内容,建立了包括各护理等级服务项目、项目执行频次、执行人员资质在内的军队分级护理服务体系,其内容及要求较现有分级护理要求有较大改进。3.3强化管理,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加护理人员的投入,其经济保障应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护理收费的合理增加[16]。在制定医疗收费标准时,应重新审视护士的劳动价值,以不同等级护理服务工作量为依据,综合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分级调整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当护理收费标准达到护士劳动价格与价值的平衡时,一切因收费问题引发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会得到合理解决[8]。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医院可实行分级护理公示制,使患者了解分级护理内容,发挥对护理工作评价者的作用,以此来规范、促进护士的护理行为[11]。周荣慧[26]通过医院实施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法,体会到公式护理服务标准,既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应享受的基本的护理服务,也使护士有责任感,自觉、自律地完成工作,同时使护士意识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记录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席延荣等[27]通过总结实施一级护理标准公示制的经验,认为该做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另外,可以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质控分级护理,也可以通过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或通过上级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检查等方式,以保证护理质量落实。
参考文献:
[1]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2006,21(23):44-45.
[2]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3]和书玲.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讨论[J].护理研究,2006,20(6C):1664-1665.
[4]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27.
[5]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142.
[6]朱宣,童远清.对分级护理的商榷[J].家庭护士,2006,4(2B):64.
[7]李晓松.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
[8]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18.
[9]宋娟.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55.
[10]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11]鲁梅丽,文新,刘桃红.护理程序在实施分级护理标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6):34.
[12]HARTZAJ,KRAKAUERH,KUHNEM,etal.Hospitalcharacteristicsandmortalityrates[J].NEnglJMed,1989,321(25):1720-1725.
[13]KOVNERC,GERGENPJ.NursestaffinglevelsandadverseeventsfollowingsurgeryinU.S.hospitals[J].ImageJNursSch,1998,30(4):315-321.
[14]FRIDKINSK,PEARSM,WILLIAMSONTH,etal.Theroleofunderstaffingincentralvenouscatheter-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6,17(3):150-158.
[15]吴桂杰,赵慧敏,殷艳玲.新形势下分级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4):1018-1019.
[16]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17]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8]李文清,刘筱咏,叶利军.改进分级护理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6-267.
[19]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
[20]邵爱仙,黄丽华,胡斌春,等.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6-39.
[21]傅亚力,孟爱玲.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7,3(3):73-74.
[22]魏道琳,于卫华,蒋年毅.自理模式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2B):241.
[23]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4]戴宝珍,陶祥玲.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25]魏畅.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规范;创新;护理交接班
护理交班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护理交班的形式与内容是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护理工作及患者病情变化的连续性,以及护理人员经常倒班的工作模式,使得交接班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交接班只重视特殊危重患者,内容形式单一,交接班时间长,交班重点不突出,交与接含混,晨间交接人员思想难以集中,无法真正体现交接班意义,存在护理安全隐患[2]。为保障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我科从2013年8月起实施创新规范交接班内容与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排班实行三班制(APN)连续排班[3],推行整体化护理的护理管床制,病房患者分成4组,每组有2-3个管床护士,每个管床护士管6-8个患者。本次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的设为对照组,共250例;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按照创新交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设为实验组,共252例。
1.2方法
1.2.1 传统交接班模式
护士按照上班时间准时到岗,与夜班护士一起到床边交接,交接的依据为上一班护士口头交接的内容。
1.2.2 创新交接班模式
规范的交接班指引可以帮助护士掌握交接班要点,减少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4],故我科在2014年5月制定我科的护理交接班指引,规定护士提前到岗要求。具体到岗时间根据护士个人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对病情的掌握程度等决定。一般要求提前15min到岗,年轻护士、个人收集资料的能力比较差的护士或者休假后对所分管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时,要求提前30min到岗。接班护士利用提前到岗时间来到患者床边热情地打招呼,主动向患者介绍接班护士的信息,还要对所管病房进行管控,包括病房空调使用情况、室温调控、床单位清洁卫生、陪人清理等,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1.2.2.1 规范护理交接班内容,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内容规范交接内容,并创新性使用“电子化交班表”进行书面交班。
1.2.2.1.1 利用护理交班量化评价表指引,明确交班的顺序与内容,以避免交班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现象[5]。《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分交接护士、接班护士、一般要求、护士长点评4个维度共21项内容,要求我科护士对照此内容完成交接班工作。
1.2.2.1.2 根据科室专科情况设计“电子化交班表”,Excel文档形式,内容上包括患者姓名、诊断、既往病史、主要病情、目前主要阳性检查结果、主要治疗、手术名称、主要用药情况、护理措施及要点、睡眠饮食排泄、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使本组所管的全部患者情况交得清楚、接得明白。还在“电子化交班表”内设立专栏列出“跌倒高风险”、“压疮高风险”、“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护理高危因素,更好地凸显护理高危因素,加强提示作用;设置特殊检查专栏,注明患者特殊检查的时间,便于质控检查。每组患者独立一张交班表,每班护士下班前必须更新电脑内的“电子化交班表”内容,避免重复书写,缩短交接班时间,同时避免口头交接的口误,是一种很好的交接班依据。
1.2.2.2 规范护理交接班形式
1.2.2.2.1 护士床边交接 病房分成4组,接班护士提前到岗后跟夜班护士口头交接“电子化交班表”内容后到床边交接。交接内容包括:了解前一班内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当天手术准备情况、术后护理质量执行情况、特殊用药、特殊检查、心理需要、需护患沟通事项等,从而让管床护士对当天的护理工作重点及难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在稍后的护士集体总结会上反馈。
1.2.2.2.2 护士集中总结 护士床边交接后集中护士站总结交接班情况。首先每组接班护士依次汇报分管患者的总体情况:一级病人人数、跌倒高风险及压疮高风险患者;接着汇报一级护理患者及跌倒高风险、压疮高风险患者的病情,包括评估结果、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主要治疗、反馈情况、注意事项、家属要求、护理重点及难点等。接着全体护上参与讨论,为接班护士的难点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杜绝医疗纠纷。最后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进行总结及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列举当天的工作重点、重点患者及重点需要关注的细节,引导大家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与之相关的护理前沿资讯、新技术传授给护士。通过护士集中总结使各管床护士不但对本组所管患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及了解,还提高了其对本组以外的特殊患者、特殊情况的护理能力,同时也能促使低年资护士掌握更多专科知识、更快成长。
1.2.3 持续交接班质量效果评价
建立PDCA管理体系,科室设立专责护士负责护理交接班质量管理工作,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调查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规范要求科室层面每天检查、每月抽查两种形式总结交接班质量效果,并书写分析报告,每月组织护士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议,提出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方式录入Excel,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样本均数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分别计算交接班日均时间及交接班准确度,分别向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如下:
2.2患者病情知晓度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调查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诊断、病情、治疗和专科护理等11项指标,总分100分。对照组发放250份,实验组发放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2.3 结论
实行创新性护理交接班模式后,实验组护士在交接班日均时间、自身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交接班制度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连续、高效、安全运转的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规范的护理交接班模式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或交接不清、交接遗漏,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规范交接班模式,增加了人性化的创新内容,严格控制交接班过程中的质量,定期进行交接班质量反馈,不断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
3.2 规范护理交接班时间,能让管床护士根据自身专业水平更好交接,也通过同患者打招呼、介绍管床护士等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接受不同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规范护理交接班形式,通过护士床边交接和护理集中总结会两种形式,让大家对当天护理工作重点及难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还可以检查夜间、晨间护理质量,培训护士和专科知识,激发护士运用循证思维及前瞻性、预见性的工作[7],从而使整个护理团队共同提升专业水平。规范的护理交接班内容是保证交接班质量的前提,创新性地采用电子化交班不但帮助护士掌握交接班要点及护理高风险因素,避免交接班口误发生,也可以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3 实施持续交接班质量效果评价,能动态、科学规范科室管理。在交接班质量评价中,科室层面设立专人管理、定期对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分析,护理部层面有计划地参加科室的晨会和床边交接班,检查交接班过程的质量,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与护士长沟通,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并检查整改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景莲.黄满金.床边护理集体交班的实施与效果[J].全科护理,2007.5(12C):37―38.
[2]王映华,李涛.新形式床头交接班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lO,26(5A):70―71.
[3]肖继荣.韩利荣.贾晓宇.等.规范护士床边交班的做法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8(13):1644
[4]张莉红.胡迎春,龚文妍.护理组长负责制交接班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1・792.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6-02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 本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6-76岁,40岁以上占大多数。
1.2 病例资料 所有的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严重的胸闷,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30分钟,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v,或胸导联>0.2 mv,发病时间6-12小时。
1.3 治疗措施 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溶栓缩小梗塞面积,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根据病情决定卧床休息时间和合适的锻炼,争取早期康复。
1.4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1.4.1恐惧焦虑心理 23例占0.6%,绝大部分患者起病急,症状严重,病情凶险,患者易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加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频死感,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的干预,患者感到不自由,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
1.4.2 渴望未知心理 我们是基层医院,收住大多是农村年老病人,他们对疾病知识以及病情的发展,转归,预估知之甚少,加之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大多数患者及家属会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相关的疾病知识,也有因发病期间的痛苦经历,所以在康复期常常表现为对预防该病复发知识的迫切需求心理。
1.4.3猜疑、盲目乐观、麻痹心理:对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对疾病的知识了解少,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以及医护人员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将信将疑。
2 护理
2.1 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胸痛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心功能变化及呼吸频率、血压、尿量等的改变,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 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 指导病员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并告知其重要性。对长期卧床者应夯实基础护理,并应鼓励其在床上的四肢活动,制定合适的锻炼处方,早期活动可增加患者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减少心理危机,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4]。
2.3 心理护理
2.3.1 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指导:此病常常急诊住院,患者异常痛苦,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且注意与患者家属多沟通,求得家庭的支持,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5]。尽快消除陌生感,增加依从性,及时评估患者的异常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2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多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与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主动指导病人自护,从而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6]。充分利用床头交接班,治疗护理及巡视患者时机,主动耐心讲解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操作要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早期适量活动,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输液速度等的重要性,介绍治疗优势及疗效满意的典型病例,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3.3 进行饮食指导,调整生活方式:有研究[7]报道,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控制和减慢主要危险因素上升的速度和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的关键。讲解饮食调节的重要性,增加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讲解保持大便畅通的重要性,及时和家属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合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亲情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2.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4.1 出血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约15%的病人出现出血[8]。因此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病人的意识,瞳孔大小。有无呕吐、有无消化道出血,以及大小便及分泌物的变化。
2.4.2 再灌注心率失常 在溶栓过程中,必须注意心电图变化规律及常规心律失常的图形,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出院指导
出院后的护理与住院同样重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逐步认识到防病治病的重要性,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方式可以不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和生活质量[9]。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少酒、低脂饮食,避免过饱,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配合随访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张海澄、郭继宏:冠心病流行病学与一级预防、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49-451.
[2] 张伟民:内科学、广州、济南大学出版社.2002、130.
[3] 汪永红、田文莉、王爱娟对冠心病心绞疼型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的体会,中华中西医医学杂志,2007、5(3):87.
[4] 冯德辉、杨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程序康复安全性研究,中国临床康复(J)2004、8(9):1604-1605.
[5] 杨红霞、吕美娜、王雪丽不稳定性心绞疼痛的护理现状,华北国防医药,2006、18(3):223-224.
[6] 张锦军、吕桂萍、不良社会性应激时,糖尿病的影响及护理,护理研究,2004、18(9A):1569.
[7] 王齐齐、刘紫燕、史明娟等近六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调查,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