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1

一、城市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道路系统、流量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具有自适应性、动态、随机、反馈、多行为主体、非线性等基本特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在大城市中大量聚集,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需求激增,城市交通矛盾因此越来越突出。

(一)出行需求和机动化出行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不断增长。出行距离的增加,导致机动化出行比重增高。步行和脚踏自行车方式持续向机动化方式转移,如上海市所有出行中,机动化(含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大客车、出租车、社会小客车、摩托车等)出行比重从2009年的40%上升到2014年的45%,其中小客车比重为16.7%。[1]

(二)交通供需矛盾不断突出

大城市出行需求和机动车的急剧增长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出行时间拉长,出行效率下降;高峰时间公共交通车辆严重拥挤;干线道路交通量集中,导致主要节点堵塞;道路网应变能力差,遇事故极易引起大范围交通瘫痪等。

近几年,上海市年均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增长率约为2%,而小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3%,有限的道路资源跟不上机动车的飞速增长。通过车牌管理抑制小汽车保有量过快增长,一定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但积累了刚性需求,雪球越滚越大。从2011年至今,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线路长度分别增加114公里和1087公里,新辟150余条“最后一公里”线路,公共交通吸引量增加了105万乘次/日,仍难满足每年百万出行量的增长需求。[2]

早高峰时段穿越外、中、内三环的公共交通潮汐现象逐环提升,不均衡系数分别是1.43、1.46、1.48,向心特征显著。轨道交通进中心城客流明显高于出城客流,平均不均衡系数从1.42(2011年)增加到1.45(2014年),潮汐现象进一步加剧。其中1号线通河新村~共康路断面早高峰进中心城客流是出城的近5倍;9号线星中路~七宝断面早高峰客流进城是出城的4倍多,7号线和8号线等多条线路高端面满载率超100%。

沪牌小客车达219万辆,长期在沪使用的外牌小客车近100万辆,上海市实有小客车总量近320万辆,造成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市居住区配建停车位为179万个,居住区夜间停放需求为290辆,配建缺口为38%;中心城居住配建为64万个,居住区夜间停放需求为133万辆,配建缺口达52%。

(三)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运输业是继工业和建筑业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在城市整体的碳排放结构中占据较高的比例。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业对油品的消耗较大的用能特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另外,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在我国环境投诉案件中,噪声投诉的比重正逐年提高,在特大城市已经高达40%以上,交通噪声的影响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问题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问题。[3]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车辆的增多和各地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为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交通堵塞问题严重。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通需求,智能化交通的系统的发展,加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交通规划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二、交通大数据

(一)大数据概述

随着世界各国对“大数据”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大数据的竞争中来,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2012年大数据由技术圈进入了主流市场,因此被认为是大数据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年份。

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步导致了数据量的极速扩大,产生各种大而且复杂的数据集的集合体,推动着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和智能算法的结合使数据生成新的价值,为企业提供新的商机,也为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可能。

大数据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业界通常用4个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第一,海量。一般来说大型的数据集多为TB级,而大数据的数据集普遍为PB级,甚至达到EB级。第二,多样。大数据中的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和图片等,数据呈多种类型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第三,价值。价值密度低,应用价值高。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第四,速度。数据具有实时性。虽然大数据中的数据量非常大,但当用户将数据需求提交上来后,大数据即可自动对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取。大数据采用与传统的数据采集不同的挖掘技术,因此在数据的处理速度上非常快。如何通过强大的算法更迅速地提炼数据的价值,成为目前大数据背景下需要解决的难题。[4]

由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信息化技术进步,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和“多样”的类型,导致已有的数据处理模式效率降低,推动了“高效”的大数据算法和处理技术的发展,最终实现从大数据中挖掘“价值”的目的。

(二)交通大数据分类

大数据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最深的应该是交通出行的变革上。从打车软件、智能公交到航班预测,无处不在的交通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交通大数据存在于各行业中,主要可以分为设备采集和行为共享两大类。

1.设备采集

设备采集是通过硬件设备有目的地采集交通数据,主要代表是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发展至今,每时每刻都在采集的数据中,存在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从统计学上,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多,就能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和相关性。数据越多,准确率越高,价值也越大。智能交通主要采集人、车、物三类数据。

第一、人。最常见的是城市公共交通卡数据。在每台公交车辆及轨道站点内都有刷卡设备,每个持卡用户乘坐过的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进出站的名称及时间都被完整记录。目前,上海市的公共汽电车及轨道交通乘客的刷卡率为80%,样本量已经足够代表全体乘客的公交出行特征。此外,省际长途客运、铁路、航空的票务数据,同样能够统计人员出行的流量和流向。

第二、车。车辆的大数据主要来自于对于车辆和道路的监控数据。公共汽电车及出租汽车等城市客运车辆上普遍安装GPS设备,每5~30秒记录一次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车辆的行驶轨迹能够被复原,用于监管出租汽车绕行、从事非法客运等行为。道路上的电子线圈和拍照识别系统,在局部区域增加了信息采集的广度。

目前上海市全部危险品货运车上安装GPS实时安全监控系统。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按照预定路线行驶或违规进出非目标区域,以及在禁停区违停,GPS监控系统无法及时获取危险品货车状态信息,就会发出报警信号。

第三、物。通过RFID、ZigBee等技术,大型物流企业正在向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和物联网融合发展。货物跟踪系统利用物流条形码和EDI技术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品种、数量、货物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货物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提高物流运输服务和方法的水平,实现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的全过程跟踪。

2.行为共享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在互联网上的行为透露出个人的喜好、出行、习惯等信息。通过浏览记录和APP后台上传数据等,这些信息被互联网公司收集,整合处理后变成产品推荐、路径选择等内容返回到用户。这个共享的行为数据中,包括了丰富的交通大数据。常见的数据有:

第一、出行规划数据。常见的出行规划导航或地图APP,会将用户的路径规划数据保存并上传,包含时间、始发地和目的地、途径道路等信息。当手机数据足够多时,就能推算特定时期人口迁徙的特征。

第二、LBS数据。多数手机APP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通过运营商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比如,推荐周边的餐馆等服务。LBS数据提供了用户移动行为数据的交通大数据。

第三、手机信令数据。手机信令数据是手机运营商记录的一系列手机用户通话、短信、基站切换的数据。由于每个基站有固定的位置,因此手机信令数据变相地记录了用户的移动行为。有别于前两种数据,任何一部手机均会产生信令数据,无需智能手机。因此,信令数据的样本量更大,代表性也更高。

设备采集和行为共享数据的另一主要区别在于设备采集数据一般是政府行为,数据虽然分散在各政府部门,不过获取相对容易。行为共享数据都由互联网等企业掌握,部分涉及商业机密,这部分数据获取困难,但是对于研究交通特征价值巨大。

三、大数据在交通规划和管理的应用

在中国城镇化进入城镇群发展新阶段的同时,特大城市自身也在进行空间布局调整和城市转型发展,由此产生了对交通规划和战略管理的一系列要求,同时面对不断增大的交通压力也提出增强城市交通战略管理能力的课题。与此同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及资源约束的显现,使得传统的硬件设施扩展方法解决交通问题的路径越走越窄。

交通大数据体现的“价值”能够为规划工作提供崭新的思路,提高管理的效率。交通大数据分析为交通管理、规划、运营和服务以及安全防范,提供技术支持,为下一步的分析、研判和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思路将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交通规划

传统交通规划理论依托5~10年一次的交通大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关分析模型推断未来的设计方案,这已经与快速发展造成的态势急剧变化不相适应,也不能及时对系统偏离期望轨迹演变作出及时的调控。而传统的交通管理理论依托交通流仿真分析,对车流进入敏感临界状态产生的复杂变化不能进行有效的辨识、预警和预测,难以对系统进行精细的调控。

1.基于交通卡数据的出行链捕捉技术

大型城市每天新辟、调整百余条线路,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OD调查和数据收集。传统的人工调查采用跟车或问询的形式。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2

论文摘要: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环节的学籍管理不够规范,问题较多。推进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助于解决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混乱这一难题,并提高管理效率及提升管理效果。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的管理,它保存有每个学生从入学直到毕业这段时间的所有信息,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奖惩情况、学籍异动等信息。学籍管理的内容则包括新生建档、学籍异动、奖励与处分、毕业资格审查、以及查询统计等。

学籍管理离不开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学籍档案中的各项内容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时期输入到系统中的,学生基本信息在建档时输入到系统中。动态信息则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如考试成绩是每学期输入到系统中,奖惩信息是学生受奖惩后增加的。学生学籍档案能完整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教学管理各职能部门能及时查询或统计出所需的信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大,数据繁琐。这就迫切要求学籍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

1、管理层对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比较复杂。要做好学籍管理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充裕的资金支持,专业化的队伍的维护以及各相关部门及其人员的通力配合等环节。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高校管理层对成人教育本身重视不够,很多时候只是将其作为院系及学校自身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缺乏足够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投入,造成了成人教育办学及管理的举步维艰这一尴尬现状。

2、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技术手段的滞后

首先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好的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指导性和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滞后。在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极不适应社会、学生对成教发展的需要。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新生缴费注册、打印学生名册、教学计划管理、面授登记表打印、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各类有关学籍的管理,有一部分采用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一部分仍然是手工操作,并且是采用单机管理,这一方面是受管理软件的限制或是设备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学籍管理队伍的不专业,管理的随意性大

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因此学籍管理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进行操作。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包括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熟练运用,对相关管理制度的熟悉,对基本的工作流程的把握等。目前在各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一方面是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不利,包括专业人员的匹配失衡、人员间相互协作性较差及工作的低效等;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自身专业性知识储备的不足、管理及服务意识的缺失、管理的随意化倾向比较明显等。

三、推进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理念

规范化管理是源于企业管理范畴的术语,企业管理中所谓的规范化管理,是根据本公司的章程和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公司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公司管理运作井然有序、协调高效之目的。

规范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是:效率和效益。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是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此外,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系统思考即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2,员工参与即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3,体系完整即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4,制度健全即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2、专业化队伍的培养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兼有多重职能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有极强的政策研究性和技术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学籍管理领域。

从目标的视角而言,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指把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管理与操作具体学籍事务的工作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专业化能够促进从业人员的极大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无论是哪个视角,高校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核心是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从传统的随意性及不规范管理向现代的科学、高效、先进的管理的转变。

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离不开专业化队伍的培养。专业化,首先是意味着该团队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相关的管理规则、制度,同时能够满足相互间的协作;专业化也意味着高的工作绩效以及好的工作效果。

3、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规范化的保障,实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离不开制度,但是首先必须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及时效性。完善的制度是要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制度的漏洞,同时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具体到学籍管理制度,就是既要有宏观的指导性的制度规范,又要有细节化的操作性行为指导及工作流程的安排。此外,学籍管理制度还要有时效性,制度虽是规范的,已定立的,但制度又是处在动态且平衡的管理运作之下。

4、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的规范化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建成高速校园网并连入中国教育科研网。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为我们实现学籍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在硬件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光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应用系统。各高校应设计开发出自己的管理系统,而且要有统一的功能模块来与二级院系的教务系统想衔接,也就是要有规范化的技术运用。

5、学籍规范化管理的益处

其一,可保证正常教学的运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使其到达协调、有序和高效,关键在于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其二,有助于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及提升管理的效果。规范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首先可以保证管理的效率,因为有了专业化的学籍管理团队参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严格的制度安排,这必将有利于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其次,由于具有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及相应的监督及奖惩制度,可以极大地消减学籍管理的随意性,降低错误率,将极大地提升管理的效果。

学籍管理是贯穿整个教学管理始终的工作。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毕业生就业日益市场化。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不仅要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采用高效率的学籍管理手段,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时代要求,为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霞.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2007,(S5):39.

[2] 钟良才.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09(7)131

[3] 林静新.高校成人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7

[4] 刘文奎.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报,2005,(4):77.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3

论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各大城市的头等难题。因此建立高效、快捷、低成本、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迫在眉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建设和鼓励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规划组织结构;整合城市规划;统筹规划城市各功能区域与交通枢纽;坚持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构建科学现代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好的城市生活是无数人的梦想。2010年我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赢得世博会的主办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关注越来越密切,我国各大城市也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政策,如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等,以期实现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添一份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跟不上城市人口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城市交通是城市空间转换的实现途径,是具有人或物运输功能的综合系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各大城市城市规划的难题之一。我国的地面交通资源现状决定了仅仅依靠不断扩张交通用地和扩充道路不可能解决未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因而必须从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和调整交通结构入手,通过制度政策层面、综合管理、技术创新等多角度入手,才有可能使中国的城市交通迈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对国家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 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一种发展战略。城市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既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改善交通日益拥堵的现状,还能够降低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的资源消耗、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提升社会公平度、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同时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相协调。根据公路与城市发展规划,从“九五”到2020年,又将是一个道路建设发展的高峰期。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大力建设和鼓励公共交通

要全面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调整、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对于不断扩张的城市来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环节是最大化成长空间和最小化废弃物。以往为了拉动消费和增加税收,各地执行的都是鼓励私人轿车发展的政策。随着城市人口收入的不断攀升,使用私人汽车的人数逐年倍增,导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造成部分城市交通承载到极限,造成严重的拥堵。而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城市公共交通仍是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以法国巴黎为例,拉·戴防斯综合枢纽集城际铁道、城市铁道、地铁、轻轨、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为一体,形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而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地方政府忽视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考虑公共交通系统的配套建设,往往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造成极大浪费和污染。

公共交通系统低消耗、低污染。大力建设和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应该是以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公共汽电车)为主流,以辅助交通系统(私家车、出租车、非机动车等)为有益补充,形成多层次的城市交通立体网络体系实行公交优先原则,可以大大减少汽车运行的数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缓解废气处理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提高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计划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其中,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力争达50%左右。

因此,在进行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时,我们应紧密配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慎重调整已有公交线路;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变化,扩大公交线网的密度和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此外,根据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证明,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作为过渡和补充是可行的,它能持续和有效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完善城市规划组织结构,增强政府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

城市交通系统要实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需求相一致,要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与枢纽、交通规划与管理相协调,鉴于城市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其内部的复杂性,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完善的组织协调,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由城建、规划、公安交警、交通和市政公用等多个管理部门管辖。而正是多部门管理的现状造成了各项城市交通规划面临数据采集、资料获取、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困难。而完善城市规划组织结构,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持,职能部门间的良好协作,也能为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效果监测和动态反馈机制的有效运作建立长效协作机制,进而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三、整合城市规划,以滚动计划法规划城市交通

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可持续交通理念。交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浪费、保证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管理理论中的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若用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则可采用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城市交通规划的连续性。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都在不断的修订和优化,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整合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滚动编制,提供既有的规划评估技术,以及规划方案的行动计划,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执行这一计划并为此负责。城市交通规划不仅要有短期的城市交通优化方案和行动方案,还应提供中长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优化空间,并就土地开发、自然资源、环境和历史保护等问题综合考虑,编制后续五至十年的交通改善项目计划。

四、统筹规划,合理匹配城市各功能区域与交通枢纽

制定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重要保证措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而导致大量住宅区的建设,另一方面高新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企业城大量涌现,而连接这两个区域的中间走廊却不能及时跟上,由此引发的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将城市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在交通规划中充分考虑居民工作、生活的出行需求,使居民能够在较短时间到达公共交通枢纽,借助现代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另外,尽量采用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模式,加强一体化和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建设,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内,将多方式换乘行为整合在高效率的建筑综合体内部,在交通接驳、转换过程中最大限度压缩步行距离,体现公共交通系统的快捷性、方便性和舒适性。在周边土地上集中设置金融、商业、娱乐等多种服务设施,乘客可以利用换乘过程,完成多个出行目的。

五、以人为本,坚持公众参与的城市交通规划

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建立高效舒适、环境友好的城市交通系统。使公众参与城市交通规划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之一,其实质是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公众监督,以确保规划执行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提升规划的合理性,满足公众利益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公共交通系统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居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对居民生活影响重大。因此,应加强贯彻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城市交通规划,坚持将公众意见真正贯彻到规划方案中,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反馈机制。

六、构建科学现代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综合协调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保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科学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城市交通系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城市交通与城市间交通的联系,都需要统一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其次,要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其网络的使用效率。这是提高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本质是最充分的利用现有交通资源,实现在同等投入下的最大产出;其次,制定并贯彻完善的城市交通管理调控政策。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汽车化水平以及交通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具体包含交通投资政策、市场运作、交通环境政策、交通发展政策等方面。再次,增加交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效率更高。城市交通系统各部门要提供体制和政策方面的保驾护航,为技术开发环境和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应继续加强对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汽车的研究、扩展其应用前景。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等。

总之,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各部门以及公平度等方面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政府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大挑战和困难。要想真正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摸清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社会各部门理性对待,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过秀成,孔哲,等.美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与经验借鉴[J].现代城市研究,2010,(11):69-74.

[2]任宇.建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J].文学与艺术,2010,(3):265.

[3]乔新生.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出路何在[J].观察与思考,2010,(11):55.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以往的城市交通规划仅仅局限于交通系统本身,由此带来了诸多的交通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问题,是完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所必需的。

1.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和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不仅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而且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影响,从而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展,并应强调 “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

2.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交通“通而不畅”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已经或多或少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2.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分离

对于交通规划,特定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特定的交通发生量、交通吸引量和交通分布形态。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以往,未能深刻认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结果未能合理组织城市交通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交通量,进一步增大了原本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

2.2交通布局不合理

许多城市往往只关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建设,忽视了次干路、支路等为循环道路系统,这样不仅加重了快速路和主干道的交通负荷和拥堵,还降低了城市路网的分流能力和纠错能力。同时,许多城市不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畅通程度。另外,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不足且布局的不合理,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浪费。

2.3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城市中交通拥堵现象频现,并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城市只考虑眼前利益,不注重将交通规划与能源规划结合起来,造成了交通污染物排放超标,破坏了优良的城市生态系统。

2.4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一些城市交通规划科技化和信息程度明显滞后,交通信息系统滞后是交通管理体制的瓶颈,必须建立城市交通信息化总体构架。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城市的交通管制存在盲区,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3. 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对策

3.1同步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集约利用土地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发展所产生的交通需求服务,是支撑城市发展的血脉。所以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应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同步实施以实现科学规划。

目前,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并没有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用地布局没有和公共交通系统有机结合,因此很难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线路也由于没有足够的客流量导致运营上的不经济;2)土地利用尤其是在公交车站周围,没有很好的空间布局,以至于很难达到理想的公交出行率和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3)建造功能单一而且通常相隔距离遥远的社区将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出行。钟摆式交通导致了公共交通效率低下,限制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

因此,考虑交通问题不能将交通单纯的孤立起来考虑,而是要将其与土地利用密切结合起来,尤其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有效组织城市交通,以达到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的相互协调、互为反馈,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

3.2体系化布局城市交通、健全城市交通设施

由于交通方式的多样化,相应的道路形式也应形成多样化的布局。城市快速路、干道、次干道、支路、自行车道等体系化布置且形成网络化,须从总量上达到交通健康发展的标准,并使不同级别的城市道路承担相应的交通职能,这样能对交通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交通事故和堵塞的发生,提高了整体交通效率。同时,还应健全次干路、支路等微循环道路系统,加大路网密度,组织更有效的单向交通等,从而达到有效疏解交通流量。另外,应健全城市交通设施,从实际情况出发来配置足够的社会停车场、加油站等。

3.3优先发展公交交通、有效限制城市小汽车

在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公共交通运量大、所占空间少、能耗低等特点,使之成为一些城市解决交通的主要选择。同时,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可以提高中心城区的可达性,促进城市人口、产业的疏散,有利于形成新的集中点,加速城市网络化结构的形成。基于公共交通的重要地位,城市应通过赋予公共交通优先权的方式来加快其运行速度,如开辟电车、公交车专用线路和区域,在道路交叉口给公交车辆绿灯,在共用车道中其他车辆要给公交车辆让道等。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小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过快,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也给交通事业带来深层次的影响。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如中心区限速、限制使用停车场地、单向行驶、控制驶入时间、控制小汽车的总流通量等手段来限制小汽车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给交通、环境、能源、土地等带来的压力,并能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3.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膨胀,需要加大高科技投入,引进使用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手段来提高城市交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新时期庞大的交通体系。相应措施有:建设完善的城市交通实时监控指挥系统,提高对交通运输的监控力度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对超速辆的监测,以规范其行使行为;建设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以促进交通指挥的主动性,有效疏导交通等。

4.结语

城市交通的科学合理规划与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探究与城市规划相对应的城市交通规划,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城市和城市交通才能健康迅速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孔令斌.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 .城市交通,2009(06).

[2]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城市交通;系统方案;西安市

1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需求也日益膨胀,人们在享受着汽车时代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遭受着交通拥堵的困扰。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量是传统公共交通所无法承担的,城市发展与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对于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在城市逐渐加快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越来越拥挤的进入西安市就业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公共交通拥挤。所以对西安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城市规划研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

2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部分较发达城市,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智能化综合调控能力有待全面提升。有很多系统没有完善的后台维护管理功能,管理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不能及时的城市交通状况,很多系统没有后台的维护管理功能,交通信息不能实时的更新。

西安市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体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并初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规划和实施研究,系统的研究框架是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以国家城市标准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为基础,以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提出了总体建设原则、具体建设内容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3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

根据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特点,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1)西安市构建的交通管理系统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的政策、标准和规范。

(2)系统具有兼容性,设计的规模应根据西安市城市交通需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参考。

(3)充分满足城市交通管理和安全保障的需要,本着整体规划和统一安排,分批实施,逐个完善的原则。

(4)保证系统的高质量的同时,考虑到城市交通和经济现状的基础。

(5)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构建满足西安市未来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的系统。

4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公共交通的利用率,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交通使用者和管理者。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是一套在城市范围内能够实时、准确、高效的服务于交通使用者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完善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成统一的应用平台,能够协调西安市的人、车、路相互之间的关系。该系统涵盖了智能交通建设的三个层面,结构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1)交通信息采集:路口采集系统、环路数据采集、闭路电视监控、 车牌识别系统、GPS系统、民警与公众报警等。

(2)交通信息数据传输,包括有线通讯网络、无线通信网络。

(3)交通管理信息应用和服务:应用服务器、接入网关、内网交换机和数据库。

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将采集来的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把有用的交通信息实时的出去,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实现各种交通管理信息共享服务的整合,满足公共交通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为相关部门提供交通信息。

5 结束语

通过对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相关技术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现代城市的交通现状,提出了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和系统结构机制。此系统实施不仅为解决西安市城市交通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胡希捷.城市规划要重视公共交通引导[J].城市交通发展,2012(04):9-9.

[3]马晓焱.城市常规公交站点设置方法与交通影响评价[D].合 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4]尹乾,周媛.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和谐交通建设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20-22.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6

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城市面临新的交通问题,交通管理部门承担前所未有的管理压力和挑战。交通设计作为一个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经济有效的手段,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提出。然而当前国内城市交通设施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的一系列工作中,交通设计作为交通规划(含交通管理规划)与道路工程设计之间学科专业间的系统衔接工作,一直没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阶段性工作来完成,使得部分交通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改造项目与交通管理要求脱节,难以发挥设施的最大能力。细分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决策流程,推动城市交通设计工作的开展,是改善城市交通管理现状,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控制

引言

为提高江西省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江西省交警总队于2011年7月组织全省设区市和各县(市区)交警支队、规划建设部门主管领导、业务骨干等相关人员前往同济大学参加“畅通工程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技术培训班”。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参加了培训班全过程的学习,感触颇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交通常态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停车难等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担负着维护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城市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直接管理者,在承担着其本身工作压力的同时,还承受了来自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

城市交通设计的意义

交通设计的含义是基于城市与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运用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便利、效率以及与环境和谐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整合优化的设计工作。其特点就是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精细化确定交通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特别是确定交通的时间和空间要素及运行条件。交通设计还是是交通规划(含交通管理规划)与道路工程设计之间学科专业间的系统衔接工作。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基本按照: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的流程实施,如城市道路建设,其基本流程是:交通规划道路几何构造及结构设计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除考虑线形、视距与交通有关的因素外, 更多的是考虑设施是否齐全、设计标准、使用寿命与结构问题,缺乏对城市交通设施功能、交通服务、管理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对于城市交通参与者来说, 道路交通设施不仅仅是城市中的构筑物,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交通功能,满足其交通需求、保障交通安全;而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在保证道路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如何使道路交通便于管理,交通流可控,确保城市交通安全有序的高效运行。不考虑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需求的道路设计常导致诸多的交通问题。

交通设计上承交通系统与管理规划,对下指导交通设施的土木工程设计。对应于城市设计,交通设计的思想也需要贯穿于整个交通规划、工程设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现阶段由于交通设计环节的缺失,导致宏观性的交通规划与设施建设及管理脱节、交通规划意图难以实现,常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先天缺陷,导致后续交通管理难度大、交通运行环境难以改善。因此,现阶段应该改变传统的建设流程,增加交通设计环节的工作,以图1所示的合理流程实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决策。

图1 合理的交通设施建设流程

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城市交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交通问题都与设施的设计有关,或者通过更精细的设计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交叉通管理问题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对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和运行状况起到关键的作用,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尤为重要。

现状城市交叉口渠化率低,渠化不合理,道路进口道未展宽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一些非渠化大型(干路相交)交叉口,转角缘石转弯半径过大,造成交叉口面积过大、车辆停车线后移、穿越交叉口距离过大、右转车通行轨迹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易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距离的增加,在缺少中央行人过街安全岛的情况下,造成行人过街清空时间过长进一步增加交通控制的难度、整体通行效率下降,同时也对交通弱势群体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在部分人流和车流均非常大的大型交叉口,由于缺少非机动车和行人二次过街的管理控制和安全设施,造成交叉口各类交通流冲突严重,交叉口秩序混乱。甚至在道路进口道由于车道数设置不合理,车道宽度设置过宽,路权划分不科学,导致车辆排队次序混乱,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既浪费土地和道路资源,又降低交叉口通行效率。

以上交叉口主要交通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进出口道车道数和车道宽度,匹配通行能力,减小交叉口冲突面,交叉通渠化和人行过街人性化设计,指导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得到改善和避免。

路段交通管理问题

城市道路路权分配(道路断面设计)对道路功能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道路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机非混行严重,甚至一些机非物理分离的道路,由于分隔设计不合理,交通管理不当等原因,大量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严重影响车行道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使得道路空间利用率下降。

路边临时停车的设置与管理也是路段上的主要问题之一。路边停车位的在运营中会占据相当部分的道路时空资源,进而影响动态交通运行。现阶段利用交通设计方法,合理确定各类交通流的通行空间,提高城市路内停车设置和管理水平,同时提高路外停车的引导,对于改善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动态交通运行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地出入交通管理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导致现状城市建成区,特别是老城中心区道路功能混乱;道路沿线用地出入没有科学管理和控制,现状道路沿线用地开口繁多,甚至用地直接朝交叉口开口,加大交通管理的难度。特别是一些城市主干道,用地到达交通与道路通过通冲突严重,影响道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整合优化道路沿线用地出入口是降低路段进出交通与通过通冲突的重要方法,是城市交通设计的重要内容。

公交和出租车停靠

随着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大城市公交车辆和线路增加,运营状况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缺乏科学指导,公交线路设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道路公交线路的高度集中,公交线路覆盖面小,加之现状公交停靠设施设计不合理,现阶段绝大多数道路设施设计和管理及控制实际上并未为公共交通赋予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先。

公交站台候车乘客占路候车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公交站点公交停靠困难。港湾式公交站公交车辆难以进站,进而影响外侧车行道车辆通行;公交站高峰小时公交“列车化”现象明显,几乎影响外侧两条车行道车辆通行。一些机非混行的路段,公交停靠严重影响非机动车的通行。

出租车辆则多缺乏出租车营业站及招呼点,随意停靠载客的现象比较普遍。高峰时段的临时停车常引起系统波动,是交通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隐患。

公交优先设计城市交通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善公共汽车的通行和停靠空间,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设计,保障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使公交优先重大交通政策落到实处;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在交通设计中主要解决其停靠问题,通常与公交停靠一并考虑。

交叉通控制问题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交叉通信号灯控制率不断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主要交叉口基本均实现灯控;而且在大多数县城,近些年在主要道路沿线和一些相对重要的交叉口也基本采用了信号灯控制方式。

采用灯控的方式管理道路交叉口,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压力。然而,信号灯的配时和相位设计,对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现阶段城市道路信号控制多为单点单方案控制,而且配时和相位相序设计与交叉口的变化情况结合不够,常导致交叉口信号设计不尽合理造成交叉口通行时空资源浪费。绿波协调控和区域协调控制在城市交通控制中的应用较少,交通分时段控制的策略在实际中没有得到体现。

交通设计通过对交叉通流和交叉口通行空间的详细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设计信号控制系统各类参数,高效有序协调各项交通流在交叉口的运行,提高交叉口的时空利用率。

交通管理服务信息问题

交通信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而且在未来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大类,静态信息主要是指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各类静态交通标志、标识,路面施画的标线等;动态信息主要是指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手段,获取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经过信息中心的处理后,以各种途径实时向交通参与者的信息,目前主要的手段有VMS、交通广播、交通电视台等。

目前,大多数城市在静态交通信息设置时更加注重各类标志标线的齐全与否,但对信息需求者的考虑较少,未能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虑信息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特别是道路标线的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对交通安全的考虑。动态信息的采集和在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市通过少量的VMS和交通广播提供,还未发挥动态信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信息功能由传统的管理向管理和服务转变,信息服务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信息系统的科学设计和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宏观层面管理城市交通系统的必然选择。

综合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难看出,绝大多数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城市交通设计阶段工作,缺少对交通安全、功能和效率等方面的统筹考虑,详细深化设计所致。因此,在现状道路交通改善和管理中,科学利用交通设计方法;在城市新建道路交通设施过程中,增加城市交通设计环节工作,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从源头避免一些交通问题的产生,是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交通设计的内容

城市交通设计涉及面广,涵盖内容繁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交通信息系统设计、公交优先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流的通道,是城市各类交通设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交通设计重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交通组织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交叉通设计、道路沿线用地出入及停车场交通设计、慢行交通设计等。

交通组织设计是在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的组织交通流,使道路交通始终了处于有序、高效的运行状态,保障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主要有单向交通组织、变向交通组织、禁限措施和优先管理(如公交优先)等。

道路断面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根据道路性质和交通构成,对道路资源的合理科学分配,保障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同时尽可能节约用地。常用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科学确定断面形式、路段和交叉口机动车道宽度设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设计、各类分隔带宽度设计等。

交叉口是道路网中产生交通阻塞的关键,交叉口设计是城市交通设计的核心,合理确定交叉口形式,通过路段与交叉口进出口道通行能力匹配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管理控制设施设计等手段,提高交叉口的时空资源利用率和通行效率。

道路沿线用地出入及停车场交通设计是通过优化整合用地出入口设置,合理确定道路沿线机动车停靠范围,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顺畅运行,对于改善老城区主要干道交通管理运行状况效果尤为明显。

慢行交通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系统的设计,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保障城市交通弱势交通群体的交通权益,改善其交通安全环境。

交通信息系统设计

根据香农的定义:“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交通参与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指导自己的交通行为,因此,一定程度上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系统中的活动可以抽象概括为交通参与者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交通行为输出过程的重复。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信息的合理设计和设置、科学布设各类交通标线和完善各类交通标识等静态交通信息的设计;交通诱导信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控制信息)等动态信息的设计。

公交优先系统设计

包括:公交停靠站设计、公交信号优先设计、公交枢纽设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提升公交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交通战略。公交优先设计主要通过通行空间上的优先(公交专用道)、通行时间上的优先(信号优先)、公交停靠和换乘枢纽等方面的设计,改善公交车辆的行驶环境,降低交通流间的干扰和交通事故率,提高公交通行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

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管理的关键是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保证交通参与者在道路通系统的安全、高效出行,是交通管理的根本目的。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交通参与者(特别是交通弱势群体)交通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理念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高低的的重要评判标准。

城市交通运行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从整个道路交通体系出发,采用系统诱导控制技术,从宏观层面管理城市交通,是解决未来城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信息是控制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传输,管理控制的意图才能得到实现。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是逐步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动力,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今后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需求的相关性

从图2可以看出,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关系密切,交通设计工作是解决城市现状交通管理问题,适应未来交通管理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现状交通改造,还是新建道路交通设施,为保障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交通设计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图2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的相关性

结论

城市交通管理所面临的绝大部分问题,均可通过优化道路交通系统前期的规划、增加交通设计环节得到改善或避免。因此,为改善现状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规划设计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性,大力推广城市交通设计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徐循初.城市交通设计问题总结和经验借鉴[J].城市交通,2006, 4(2):49-55.

[2] 张玉轻,刘小明.交通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流程[J].市政技术,2006,24(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