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的含义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 忠实契约;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需求突发事件;回收品

[中图分类号]F2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4-0006-05

一、引言

在全球碳减排的巨大压力下,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伴随近几年持续的高油价刺激,石油装备制造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如今,中国大部分石油装备整机寿命长且价格昂贵,若由于整机中某个部件损坏而导致整机报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为帮助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国陆续成立了一些区域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对重要的石油装备如抽油机、抽油泵、螺杆泵、输油泵等开展再制造技术研究,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3]除了依靠技术改进,管理节能也是实现石油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必要手段,其对提高机采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油田生产能耗、加快促进石油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闭环供应链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并在近些年愈加受到行业和学者重视。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完成的完整供应链循环,是涵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基于闭环供应链视角的管理活动是把经济行为与环境构筑为一体,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这一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应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其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从全球范围看,近些年来,突发事件的爆发频率均有上升趋势,而由于石油工业生产的特殊性,该行业内爆发突发事件的后果通常更为严重,石油企业为此遭受的损失也往往难以想象。[4]因此,借鉴闭环供应链思想,在一定的契约条件下,对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应对需求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进行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基于供应链视角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还刚起步,比较典型的研究有:张宁等根据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来源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供应中断、运营中断和需求突变,由此提出基于企业协作的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策略选择框架;[5]董菁等从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冲击过程出发,提出了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损失评价方法。[6]然而,由于闭环供应链兼容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内容,有关研究自然更加复杂,针对闭环供应链协调能力的研究也就更为少见,可检索到的典型文献如王玉燕在考虑了供应链中的随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收益共享契约以及回购契约条件下闭环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协调作用。[7]7883,[8]在闭环供应链的应急协调能力方面,这些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上述研究均以“制造商―经销商”式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针对更为复杂的三级供应链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在石油装备市场环境中,被采用的多是忠实契约(Fidelity Discount Contract),即根据客户购买的某种石油装备或产品占其对该石油装备或产品总需求量的比例向该客户提供折扣。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忠实契约下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当需求突发事件爆发后,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和石油装备经销商的最优市场回收价格受到的影响,借此分析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对需求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二、研究假设

一个基准的闭环供应链是“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式的三级供应链,很多情况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均遵守忠实契约。

为使现有闭环供应链协调,需合理设置经销商对制造商/制造商对供应商的转移支付中的参数,使得在这样的契约约束下,该供应链利润最大的最优解同样也是各供应链成员的产量/订货量决策的纳什均衡点。在不损害其他主体利益以增加自己收益的前提下,各供应链成员在该最优决策点上均取得最大收益。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1:在忠实契约的约束下,闭环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函数均与闭环供应链总利润函数呈线性关系。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徐畅,等:忠实契约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对需求突发事件协调能力的实证研究在上述基准闭环供应链中,假设信息不对称程度偏低,经销商已取得最优订货量q*,供应商也由此取得相应的原料需求量。如前所述,在石油市场环境中,不论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突发事件偶有发生,其典型特征是低概率高风险,产品需求往往因此而改变,在严重的情况下,行业内会发生供应链断裂,导致行业利润流失、利益结构失衡。例如2008年突然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国际油价迅速下跌并低位波动,由此导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订单萎缩,大量上下游企业出现亏损。2013年,“11・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突发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以及不可挽回的巨额财产损失。从供应链角度讲,突发事件分三种类型:供应中断、运营中断和需求突变。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石油装备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必然发生变化,而只有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时,石油装备制造业闭环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才有必要改变。因此,无论需求变化程度如何,经销商的最优回收价格均无需调整。事实上,正是由于最优订货量的变化,原有的契约参数才需要调整以保证新的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性。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2:在闭环供应链的前提下,若需求突发事件造成市场需求增加/减少,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新的最优订货量不小于/不大于原有最优订货量,供应链可以保持协调。

假设3:在闭环供应链的前提下,需求突发事件发生后,石油装备经销商的最优市场回收价格保持不变。

假设4:在闭环供应链的前提下,当需求突发事件导致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时,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性被打破,此时需修正契约参数以保持协调性。

三、忠实契约下石油装备制造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利润函数的关系

在忠实契约的约束下,闭环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具体满足以下前提: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期已有销售完成的产品,到期品或废弃品(统称回收品)的再制造由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负责(即M型闭环供应链,见图1);单周期下闭环供应链需要协调;只要满足质量要求,回收品中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均可用于产品再制造,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与全新产品的质量应一致;闭环供应链中各成员完全理性、信息完全且风险中性,即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均知道彼此的收益函数和成本结构,均能成功预测市场需求;考虑市场大多数情况,即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占供应链主导地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制定忠实产品的折扣系数/批发价(出厂价),并将其作为契约参数;经销商接受该折扣系数;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满足经销商的全部订货需求。

图1基准的M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模型在上述前提下,经销商按市场价格进行回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则以高于市场回收价的价格从经销商处再回收;经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加工再制造的、与全新产品无异的新产品和全新产品一起用来满足经销商的下期订单。具体涉及到的要素及其含义见表1(常规情况下,各要素均为非负值)。表1基准的M型闭环供应链各要素及其含义

要素名称含义要素名称含义 q经销商的订货量Q(prr)经销商回收的产品数量 D/F/f经销商面临的市场随机需求/D的分布函数/F的密度函数Cm/Cmr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生产全新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工再制造回收品的边际生产成本 pm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给经销商的出厂价Cr/Crr经销商的边际订货成本/市场回收的边际回收成本 p经销商的产品零售价格Cs供应商的单位生产成本 ps供应商提供给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价格gr/gm/gs经销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供应商因缺货导致的边际惩罚成本 prm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于经销商处回收的边际回收价格Vrm期末回收品的单位再制造价值 prr经销商于市场回收的边际回收价格Vr经销商期末库存产品的单位残值

由上述假设可得经销商的期望销售量:S(q)=q-∫q0G(y)・dy,进一步可得,供应商的期末期望库存量I(q)=q-S(q),期末未满足市场需求的库存量L(q)=μ-S(q)。

设Tr为经销商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转移支付,Tm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转移支付,则有:

四、忠实契约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对需求突发事件的协调

(一)需求突发事件影响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利润函数的变化

在需求突发事件的影响下,石油装备经销商面临的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其需求分布由原来的F变为G(密度函数为g)。同样,G可微且严格递增,G(0)=0,则经销商新的期望需求为μG=E(DG),经销商新的期望销售量为SG(q)=q-∫q0G(y)・dy,所以,期末新的期望库存量为IG(q)=q-SG(q),期末未满足市场需求的库存量为LG(q)=μ-SG(q)。

在这里,最优订货量q*存在两种可能变化:一种情况是,受突发事件影响,石油装备的产品需求增加,此时新的订货量q>q*,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将为新增的订货量付出生产成本λ1;另一种情况是,受突发事件影响,石油装备的产品需求减少,如2012年初苏丹南北分裂,中石油与原苏丹的石油合作由原来的双边关系演化为地区性的三边关系,频繁的地区冲突不但影响勘探和生产活动,也导致相应装备及工具的需求锐减。此时新的订货量q

六、结论

需求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会给原本协调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带来严重影响,修正契约参数可以让闭环供应链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上述影响,因此,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在应对需求突发事件方面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对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上述结论无疑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当然,本文的研究立足制造商主导并回收再制造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模式,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石油装备经销商掌握供应链利润分配的主动权,由经销商主导的、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即R型闭环供应链)在参数设置方面将与本文研究情况有较大不同,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戴照明.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研究[J]. 科学社会主义,2013(1):4044.

[2] 李浩光,田治礼,冯兴田. 钻井用柴油机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电气应用,2012(31):4245.

[3] 陈柳钦. 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管理,2013(1):5360.

[4] 郭杰,王广忠, 赵永峰. 中石油装备出口的发展战略探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115.

[5] 张宁,刘春林.应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的企业协作应急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3):1722.

[6] 董菁,季建华,孙琦. 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损失评价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9):173175.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突发性

一、对突发性事件的认识

有些学者认为突发性事件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回是,但是笔者认为这两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本文认为要真正理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突发性事件,当然,这个看法在我国也未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定论。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事件的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界定: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紧急处理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我们在上文分析了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从笔者得从的定义当中我们可以初步的总结出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1.突发性。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首先是其突发性,即突然发生、出乎人们意料,让人措手不及。这种突发事件的因素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都是偶然的,通常不是人们所能看得准的,这也就决定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

2.复杂性。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表现在它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从发生的原因上看我们很难简单的说它是自然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在控制过程中需要动员各种应急系统做好各方面的措施,有些突发事件的不正当处理还可能使危害升级或者卷土重来;而且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后也还需要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和保健措施来稳定。

3.威胁性。突发事件的威胁性,是指事件的发生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危害性。在社会生活中,一般性的、针对个体的突发性事件,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疾病突然发作,打架斗殴等情况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如果没有对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构成威胁,就不属于这里所说的突发事件的范畴。

4.可控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利用能力及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及时的预警机制可以防范一些突发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快速的紧急处理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危机的蔓延:完善的善后协调机制也可以稳定灾情,防止危机卷土重来。总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可以预防、控制和减少危机。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的相关阐述

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我国学界主要定义为,有以下几种:

1.相关法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阐述。2000年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中,以“群体性治安事件”来界定突发性。根据《规定》,“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其实质是从公安部门自身工作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其结果是在理论与实践上忽略了的其他方面的分析,导致处置过程中的被动甚至处置不当。

2.有学者从法律角度和社会学角度两方面结合来研究“”,指出:所谓“”,从法律角度来看,是指聚众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是指由社会原因引起的,有众多人参加的,并且严重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必须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的重大社会性事件。这一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该定义前后两部分所指称的在性质和范围方面存在差别,也就是说,这一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范围。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将定义为“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正常运转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行为。笔者认为该定义比较符合我国的事情情况。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1.群体性突发事件并非“突发”性

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不不是也不可能无端的发生,虽然每个突发事件都有一个导火索,但是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在长期的积怨和利益愿望得不到满足之后发生的。作为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动态演进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其本质都是贫富、阶层、城乡、地区等结构性差异所造成的社会风险的现实表现。因此是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2.利益群体呈多样性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目前主要群体是企业下岗人员、部分离退休人员、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等。尤其是在国企改革中因企业工资、奖金、失业保险金、退休金的发放拖欠或数量短缺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参与此类的人数也最多,包括企业的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在岗的生活困难职工等。

3.改革措施不到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失误,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经营户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改革后未能层层建立监督和制约网络;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如何建立系统控制方面缺乏经验;改革后企业、事业单位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等等。

4.群体性突发事件多源于经济利益冲突

利益矛盾既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导致一切社会冲突的总根源。据调查沈阳市绝大多数的都与经济利益有关,除蚁力神养殖户、下岗工人、拆迁户等的上访事件外,其他即使一些以政治、文化等为直接原因的,其背后真正的动机也是源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5.群体性突发事件主体缺乏法律知识,缺乏信任

法治知识的缺乏性,是上访群体形成“事件”的又一原因。法治知识的缺乏,使上访群体直接地形成为的不乏其例。上访群体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一无所知,而盲目地选择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治知识一知半解,而便利地选择了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知之不多,在斟酌再三、权衡诉讼成本后选择了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知之虽多,而累于诉讼程序选择了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精通旨要,而在核计了诉讼成本与诉讼效果后选择了上访等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3.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突发事件 学生公寓 应急预案

近年来高校公寓突发事件发生率不断攀升,影响越来越大,如上海商学院火灾造成四名女同学坠楼死亡、湖南农大法系学生被人群殴坠楼致死、吉林农大学生因长时间的矛盾捅死下铺的同学等。使公寓管理部门防不胜防。所以,研究高校公寓突发事件机理十分重要。

一、高校公寓突发事件的定义和特点

1.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emergency)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快,出乎意料,难以应对,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公寓里因居住群体受过高等教育,流动性小,与纯意义的社会突发事件有所区别。

2.高校公寓的特点

第一,由于居住群体来自四面八方,这里就成了各种思潮的集散地。当有消息传来,每个人都成为消息对外散播的中心。由于信息出自高等院校,使其可信度增加,而现代化的手段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高校公寓人口众多而且居住密集,由于1999年开始扩招,学生公寓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由于引用社会资金,使得后勤社会化程度加深,对外招商,引进了校外人。

第三,高校公寓内的物业几乎都是私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存在着服务滞后性,以及商品质量难把关等问题。同时,不能限电,使得公寓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高校公寓突发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生活习惯导致心理变异

第一,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之分,使得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有较大差异,某些学生攀比心较强,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健康失衡。

第二,寝室成员因作息时间差异,使用电脑、电视音响,饲养宠物等,又因为同住一室,不好意思责令改正,于是长久憋在心里,造成了心理障碍,容易造成过分的报复行为。

2.90后学生的时代特点。入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非常6+1的家庭结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他或她),其缺点也随着时间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固执、任性、容易偏激、封闭自私、心理脆弱等。由于其自身抵御社会影响的能力弱,再加上其心理的不稳定性,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三、应对高校公寓突发事件的措施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公寓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高校公寓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外因和内因。由外因引起的突发事件,是指由社会原因引起的,是不可控的。由内因引起的突发事件,可以归纳为心理健康问题和责任心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如自杀、杀人、打架等突发事件,是由于当事人的心理被长期扭曲或压抑而出现的突然爆发;责任心问题,如集体食物中毒、寝室火灾等,这类事件人们往往在事故发生之前就清醒地认识到隐患的存在,可以把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比如马家爵事件。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在高校公寓内发生的人为突发事件基本上都存在事先征兆,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征兆,这些隐患就变成了一个个随时会发生爆炸的“炸弹”。所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缓解他们的压力,解决其心理问题,就不会使管理者面临危机。

2.发挥组织优势在高校公寓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建立了一整套高校公寓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第一,设有公寓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各院、系做好公寓园区的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文化建设、学生纪实考评及违纪事件的处理,文明寝室的考评,寝室的调配和使用,寝室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学生部分)并组织实施,对进驻公寓辅导员的纪实考评,协助物业公司做好学生公寓建设规划工作,加强与学校有关部门和物业公司的沟通协调、保障信息畅通,指导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物业管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

第二,设有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负责学院内学生的日常寝室管理、学籍、表彰、处罚、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学生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宏观管理,承接校一级机构布置的工作、对班主任、入驻公寓辅导员工作的监督指导、对学院学生工作的全局管理等。

第三,设有入驻公寓辅导员。主要负责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育学生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和制度,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深入公寓学生寝室,熟悉学生的日常情况,每天都要到学生寝室了解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健康,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信息反馈,对于有关物业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和物业公司沟通,督促物业公司及时解决,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效化解各种矛盾,负责指导所属院、系学生自律组织开展工作,指导学生自律组织的民主推选和组建工作,组织业务培训,开展好“文明寝室”检查评比等工作,负责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公寓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营造良好的学生公寓文化氛围。

四、结论

1.高校学生公寓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大部分是可预见的,平时注重学生思想工作,缓解学生的不满和压力,突发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2.高校学生公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机体,设立相关的组织队伍,是公寓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事先做好应急流程,可及时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有利于程序有序进行,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罗永全.高校学生住宿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165-166.

[2]刘旭.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J].价值工程,2007,(8).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80-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高校改革、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诸多的不稳定、不和谐、不安定、不确定因素,高校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类事件如地震、台风等;公共卫生类事件如恶性传染病等;学校管理类事件如学生罢课、学生人身财产伤害等;社会安全类事件如学生参与非法游行、传销等。上述的典型事件都表明,大学生成为突发事件的高发群体,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亟待提高,解决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问题已刻不容缓。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突发事件传播速度往往是很快的,通过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等途径进行传播,影响面大,波及的范围很广,也极其容易被社会大众所炒作和利用,给高校的健康发展、和谐建设带来阻力和负面影响。所以,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是当今高校立足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单位也已经逐渐认识到加强高校管理者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内涵

机制的含义是同一个工作系统内部分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调节,各种机制之间又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来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事前阶段做好应对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事中认真执行应对处置机制;事后认真执行善后处理机制。

(二)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功能

1.协调整合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有利益集团通常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各种相关的利益矛盾出现了。建立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机制,高校可以帮助处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协调内部各方利益关系和内部因素之间关系,这样可以使事件向良性发展,事态发展得到控制。

2.规范功能性。高校应急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出现复杂混乱的场面,有效地反映出高校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真实面貌和应对能力。同时,随着高校应急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应急管理机制更加成熟化、规范化和具有强大的功能性。

3.稳定实效性。高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能力,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效减缓大学生给社会带来的不好影响。

4.发展统一性。高等院校发展是建立在和谐校园的基础上,而高校的突发事件往往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高校快速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生活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是各个高校有效减少不良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是建设快速发展校园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滞后的应急管理理念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树立整体统一的管理模式,往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对应的部门在混乱的情况下仓促做出应急处理,缺乏学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互动网络,只是把突发事件当做偶然,而没有形成常规的系统规范管理体系,而且,应急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首先,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高校未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处理的管理机制。其次,高校非常重视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理工作,习惯了“集中灭火”:处理的方式,缺乏科学的防范策略,处理事件时很被动,平时缺乏预警防范的演练。另外平时的应急管理的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做得也很少,虽有培训计划,但在实施中有力度不大的现象。

(二)缺乏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并没有专门修订规章制度,而是高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方案。方案的内容非常简单,有的高校并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应急方案体系;有的高校虽然提前做了应急预案,但是,预案内容上有一些漏洞,与突发事件处理不相符合,不适用。甚至,有的高校将应急管理等同为应急处理,不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的建设。应急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多数高校往往缺乏“积极应对”层面的整体协调与干预,这就导致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效果不到位,容易造成二次事件的发生或存在遗留问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设不足是诸多高校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当前,各高校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各高校的应急预案内容基本雷同,都是互相抄袭,没有什么具体东西,大多是在短期内领导督催的情况下制订的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不能针对学校或者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不仅缺乏日常的演练程序,而且学校各部门之间配合还不到位,如果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事前没有相应的演练,在实施中都不知道专门应用,这样严重阻碍了应急管理预案的实施,导致事件处置不当,带来反面效果。

(四)应急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都是集聚多数力量来“灭火”,处理事务的程序比较凌乱,没有固定的章法。

(五)心理干预机制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校虽都建立了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机制,但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很少。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中的老师有的是教辅人员和辅导员兼任,专职做心理咨询得老师非常少。二是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专业化文化程度低,有些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起到的作用不大,只是针对一些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受益,而且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采取开公开课的形式进行,这与现在高校里学生的心理问题大、人数多不成正比。四是应急心理救助机制差。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部分学生会在心理留下一些阴影,学校应帮助心理上有阴影的学生做一些宽慰和安抚,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科学的应急心理救助机制。所以,高校建设应当以人为本,突发事件的本体是广大师生,所有相关人员的心理动态以及思想变化都应当引起重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当事人内在思想层面的“创伤”。各个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师的帮扶作用,使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三、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有预兆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应急预防机制的设立可以大大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时刻提高警惕,不断创新高校应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应急预防机制是每个高校应急管理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创新应急管理理念

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应急管理中要从维护和保障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他们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其应急管理水平。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树立危机化意识。在当今形势下,高校的突发事件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高发。其中诱发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时刻居安思危。二是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树立一切以挽救生命为根本的宗旨。三是在高校的和谐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大学校园应对管理理念。四是树立预防管理理念。做好事发前的预防是应急管理的重点,它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防范于未然。

(二)应急保障机制

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要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应组织校内师生力量,建立应急工作人员组织,更好地应急处理和日常的培训。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应由学校书记或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校办、组织、宣传、学生、教务、保卫、后勤、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各院(系)负责人组成。工作职责负责处理学校紧急或突发事件;制定不同时期的应急预案;及早做出预防;安排平时的预防演习等工作。二是增加资金支持。建立应急突发专项资金,使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三是增加物质储备,如医疗卫生设备、应购买消防设备、抢险救灾物资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监测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预警的目的是针对要发生的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上报、早安排、早处理。所以说,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是处理和解决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高校的预警机制是由寝室、班级、年级、学生工作办公室、院(系)、学校等层面的学生和老师组成的预警网络体系,建立一个垂直型的预警机制系统,从寝室长到班长再到班主任直至院(系)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预警网络体系,起到监控和预测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通过这样的预警系统,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事件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事件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四)应急处置机制

在日常的管理及不安定事件突发时,高校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管理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全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机制是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事件做出的一系列应急举措和措施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反思、原因的分析和过程的总结。突发事件的危害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建设和发展。善后处理机制应包括恢复重建、调查评价、心理恢复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具体化、及时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高校的应对管理能力,进而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这是当前政府和高校所面对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功能化、稳定性、时效性和发展统一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韦庆辛.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3).

[2]温云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9(02).

[3]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4]刘峰.做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08).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高校学生 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江敏(1972- ),女,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刘进平(1979- ),女,四川荣县人,重庆文理学院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品牌管理等。(重庆 40216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63-02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与高校的办学责任要求于一体,集思想政治工作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艰巨性与复杂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于一处,集思想政治工作的速度、广度、深度、力度、信度于一时,极具挑战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率较小,但其间思想政治工作应急处理的综合效应强,很有必要不断深入地探讨。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1.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指为主体或起主导作用的大学生,因为自身、他人、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引起并突然爆发的,对个人、学校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或危害的事件。其事发诱因表现形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因激愤于国内外重大事件或误读某个政治经济政策法规举措;因境内外敌对分子或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的勾引挑动;因民族纠纷、宗教冲突的影响;因社会秩序管理失当、信息不对称、舆论导向错误等;因不满学校管理的决策、决定和措施,不满学校的教学、教育、服务,认为教育滞后、教学不济、管理失范、民主缺失,处事不公;个体因性情偏执、情感生僻、自暴自弃等而自责、自虐、自伐;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因前述某些原因及彼此口角是非、名利冲突、人际关系纠结、恋情纠葛等而尖锐冲突;个体或群体因人因事激愤不已而秉性造势。

2.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了归纳:(1)突发性和弥散性。突发事件是潜在矛盾因受某些因素的刺激,以此为导火索的公开暴露和集中爆发。一般来势猛烈,冲击力大,涉及面广,迁延性强,影响深远,往往让人猝不及防。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极易由既发状态推演到重大是非,由个别推演到群体,由局部推演到全局。(2)思辨性和复杂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引发者大多理想宏大、思想活跃、好评说是非。突发事件爆发后,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口水战,显示出较为浓郁的理论思辨色彩和自我维护的实用主义色彩,以及“得理不饶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同时,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事发后果等往往难以预料,事态的演变和制控甚至超乎事件引发者的初衷。(3)严重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包括事态表现的严重性、事件性质的严重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等。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干扰学校正常工作,扰乱公共管理秩序,影响治安,破坏团结和谐的气氛,损失物力、财力、精力,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现时性的,也有长远的;既有显性的,也有潜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往往让人刻骨铭心,甚或痛心疾首。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指其时效性在事件突发的情势下,在不同层级上凸显的紧迫性、成熟度和创造力。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从各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显示出来。

1.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由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的地位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诞生于党的建设历程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无论从哪个领域、哪个层面、哪种事件类型、事态发展的哪个阶段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党的生命线、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是高校牢记时代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规律,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石。在高校办学中始终重视和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绝非权宜之计,而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使然。

2.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由高校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决定的。高校在对大学生全面地进行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为净化校园环境、优化校园风气、美化校园人文气氛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是,仍然难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这类事件突如其来,往往势头猛烈且鱼龙混杂,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因此,是否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反应力,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调查研究,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思想政治工作预案并发挥积极作用,以为偏激者缓解情绪消除误会,为迷路者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困惑者走出误区,为困难者提供帮助,为学校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3.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由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和责任决定的。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据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激发大学生树立雄心壮志,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认知能力,健全理想人格,弥补知识缺陷、技能缺陷,克服思想障碍、心理障碍。面对学生陷入迷茫困惑,甚至可能误入歧途的状况,是冷眼旁观,听之任之,一味指责,还是热情关心帮助;是“推”还是“拉”,反映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快速跟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对大学生的无疆大爱,就是正确诠释自己的责任态度和责任能力。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策略

1.以准求快,以稳求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准求快,一是出发点要准。要端正指导思想、工作动机和目的,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原则的坚定性和非原则问题上的包容性,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二是事实要准。要搞好调查研究,过滤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弄清事态现状、走向、社会反映、后果等。三是判断要准。既要准确地判明突发事件的性质,又要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工作方向、工作切入点和重点。四是决策要准。要把“稳”和“准”辩证统一起来,着眼于标本兼治,做到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要立足事实和法纪规范分清是非,划清责任界限,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教育感化为主、组织处理为辅。

2.以人为本,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集梳理辨识、说服引导、教育转化为一体的工作,它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要充分体现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是消除对立情绪和心理障碍,增强可接受性、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前提,是民主办学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深刻了解民主、平等、道德、法治、奉献等概念的含义。对于偏激固执的大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不能以模糊是非的态度去换取认同,以讨好的方式去换取尊重,以承诺给予好处的办法去换取支持,以满足不合理要求的办法寻求事态的平息。不可搞强权政治,以“抓辫子”“戴帽子”等方式施压。不可滥用强制手段,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摆正主客体关系,彻底摈弃任何形式的以权势地位压人的行为,才能较为顺当地处理好突出矛盾。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效果。做好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工作,增强时效性,必须形成机构完善、人员精干、分工明确、组织有序、任务落实、责任到位、配合协调、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要居安思危,善于感知平静中掩藏的危机,顺境中掩藏的逆流,阳光下掩藏的阴霾,和谐中掩藏的杂音,注意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要重视学生意见、情绪的反映,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突发事件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评价、控制和矫正;要居安思危,平时制定好相关规章制度和处理预案,及时落实包括组织构成、职能分配、运行方式等在内的预控对策。二是建立健全快速反应、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机制。突发事件暴露后,潜在的矛盾迅速公开,演化的事态迅速升温,杂乱的舆论迅速传播,学校各层面必须视工效为成就之本,抓紧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对策,组织精干力量,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事件平息在爆发之初。建立精干高效、统一协调的信息系统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不对称的信息往往导致谣言的衍生或决策的失误。要强化师生对话机制,增强透明度,减少矛盾产生的机缘。要增强与地方党政机关的优势互补,加强信息沟通、工作协调配合。三是建立健全育人机制。要抓好反思整改和绩效拓展工作。面对形势的发展和高校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实际,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摆正教育的主导地位和办学的主体地位,理顺民主办学、科学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完善竞争机制、考评机制和激励措施,切实解决好教育滞后、管理失范、处事不公等热点问题。要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风建设和竞争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努力创新教书、服务、管理、环境“四育人”相结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

4.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练好内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即时性与常规性都是辩证统一的。减少突发事件的几率和后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有赖于平时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和形势政策课教学,牢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要加强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警示教育,突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育,抓好对敏感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的剖析评判,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法治防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和建树,不是要为社会造就唯命是从的驯服工具,不是要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不是要泯灭他们的个性特质和创造力。绝不在于营造整齐划一、循规蹈矩,只有形式上统一而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环境,绝不能满足校园管理不出事、不出大事。因此,必须尊重和维护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完善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使其在自尊、自信、自立、自省、自励中自强。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理,从形式上看,是有别于常态的应急或治乱,从本质上看,则是一种集即时性、紧迫性、典型性和价值综合性于一体的非常规教育活动。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在非常状态下的集中表现,又是一场检测相关各方的思想、作风、智慧、意志、能力的综合考试。我们要深入探究其特殊规律,不断增强其功效。

[参考文献]

[1]彭艳红.浅谈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宫志峰.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3]董立丽.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6

Abstract: College mass emergency is one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university stability and even social stability in the present period. But the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verview and summary analy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 which is lack of a suitable tool for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mass emergenc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model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between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student participa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of the model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n the college mass emergency process. In this situation it can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

Key words: college mass emergency;evolutionary game;replicator dynamics eq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005-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发展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数量也日益增多。

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如何能够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达到一种利益的均衡,深入研究其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各参与方(主要指高校学生和管理者)由于其拥有的知识和推理水平是有限的,同时其内部成员之间的收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行为方式上符合有限理性中惯性、短视等假设。在演化过程中,参与学生群体中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其他个体中获得较高收益的行为策略,进行行为决策,最后达到系统均衡的稳定状态[1]。所以,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

本文尝试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策略互动机制,并对结果进行较好的分析总结,为高校管理者在校园危机状态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局面,赢得转机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1 基本假设

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中,往往涉及到高校管理部门、学生群体、媒体等多元力量的博弈。在三个参与方中,媒体尽管有时会对突发事件的进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本质上只处于从属地位,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参与主体[2]。因而,本文将重点分析以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演化博弈过程。

高校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高校管理者拥有较多信息和行政资源,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封、堵”往往成为其首选,对于由不同诱因引发的或者不同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高校管理者可以选择采取“压制”或者“退让”的策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有限理性,使得在做出自身行为决策时难以估计出是否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很有可能采取激进的行为而使问题激化,所以其可以选择的策略可以归纳为“平和诉求”或“激进抗争”。

表1列出了在博弈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指标和参数的含义。

2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

本文以高校管理者Manager(简记作“M”)和参与学生群体Student(简记作“S”)作为博弈的双方,构造了一个博弈模型,其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假设高校管理者选择“压制”的比例为x(t),则选择“退让”策略的比例为1-x(t);参与的学生群体选择“平和诉求”的比例为y(t),选择“激进抗争”策略的比例为1-y(t)。

为简便起见,把x(t)、y(t)分别写成x和y。

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

高校管理者“压制”和“退让”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x、E1-x,高校管理者的混合策略即选择“压制”和“退让”的平均期望收益为■。则

Ex=y(-Cq-Cb)+(1-y)(F-Cq-R)

=(1-y)(F-R)-Cq-yCb

E1-x=y*0+(1-y)*(-R)

=-R(1-y)

■=xEx+(1-x)E1-x

高校管理者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x(Ex-■)

=x(1-x)(Ex-E1-x)

=x(1-x)[F-Cq-yF-yCb](1)

对于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参与者而言:

学生参与者采取“平和诉求”和“激进抗争”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y、E1-y,学生参与者的混合策略即选择“平和诉求”和“激进抗争”的平均期望收益为■。则

Ey=x(Ep-Cp+Cb)+(1-x)(Ep-Cp)=(Ep-Cp)+xCb

E1-y=x*(-F)+(1-x)*0

=-Fx

■=yEy+(1-y)E1-y

学生参与者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y(Ey-■)

=y(1-y)(Ey-E1-y)

=y(1-y)(Ep-Cp+xCb+Fx)(2)

3 高校管理者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高校管理者选择策略比例的动态变化速率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一般可以把微分方程简记为

F(x)=■。

当y=■,式(1)F(x)的值为0,此时意味着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

当y≠■时,则从式(1)可以解出x*1=0,x*2=1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

根据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其策略是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必须满足主导策略对于变异策略入侵的稳定性,即演化稳定策略对微小扰动的抗干扰性。

当F′(x*)

演化稳定策略要求F′(x*)

①若F-Cq

②若0

当y>■时,

F′(x*1)

当y

F′(x*2)

4 学生参与者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与上节所述方法相同,学生参与者选择策略比例的动态变化速率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一般可以把微分方程简记为F(y)=■。

当x=■时,式(2)的F(y)值为0,此时意味着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

当x≠■时,则从式(2)可以解出y*1=0,y*2=1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

对Cp-Ep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①若Cp-Ep

②若Cp-Ep>F+Cb,即■>1时,恒有x

③若0

即0

当x>■时,

F′(y*2)

当x

F′(y*1)

5 模型结论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中高校管理者与参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比较不同的均衡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本博弈过程存在三个演化稳定策略:

①若F-Cq

②若Cp-Ep

即如果参与学生群体采取“平和诉求”的成本小于其采取“平和诉求”所增加的收益,最终的学生参与者都会选择“平和诉求”的策略。

③若Cp-Ep>F+Cb,即Cp>F+Cb+Ep,则y=0是演化稳定策略。

即当参与学生群体采取“平和诉求”策略的成本大于高校管理者给予的补偿、自身增加的收益以及“激进抗争”策略的群体受到处罚三者之和时,可以推断参与的学生群体会选择“激进抗争”的行为策略。

由上述三个演化稳定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如果高校管理部门对采取“激进抗争”策略群体所给予的处罚F较少,而高校管理者采取“压制”策略成本的Cq偏高,则理论上高校管理者最终应该选择“退让”的策略。这显然不利于推动的学生参与者采取“平和诉求”的策略解决冲突。

②如果参与的学生群体选择“平和诉求”策略所获得的收益Ep大于其由此所付出的成本Cp,则学生参与者将最终选择“平和诉求”的策略。

③如果的学生参与者选择“平和诉求”策略所获得的收益Ep过小,而成本Cp过大,高校管理部门采取“压制”策略时对采取“平和诉求”策略的学生群体的补偿成本过小,而对选择“激进抗争”策略的参与者处罚较小,最终所有的学生参与者都会选择“激进抗争”的策略。

6 结束语

由前述的分析可知,在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博弈过程中,由于两个博弈主体最初的策略选择分布状况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即达到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

换言之,博弈双方最终会选择哪一种策略与初始两个博弈主体对各自策略的选择比例密切相关,而博弈主体初始策略的选择与其选择该策略所能取得的收益大小有关系。

根据前文的相关分析,高校管理者作为博弈主体之一,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调整前文所提及的相关关键指标,改变博弈对方的收益,从而使得高校群体突发事件向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事态发展,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契机,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识予.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