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1

晚期癌症在目前的医疗现实中尚属不能治愈的疾病,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称之为绝症,但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我们却不能将晚期癌症病人拒之门外,尽管治疗和护理的结局不妙,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尤其要重视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因为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比普通疾病病人还要大得多。临床上晚期癌症病人因为心理问题在医院内自杀的情况可能仅次于抑郁症患者。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把癌症晚期病人的护理提到了重点日程。癌症晚期病人身体衰弱,情绪悲观绝望,生的欲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增强,护士不仅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更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健康。逐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让病人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我与全科护理姐妹们一起用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护理着一个又一个在死亡线上争扎的病人。我将从下面几点谈谈我的护理体会:

1 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多数处于焦虑、惧怕的状态,对治疗丧失信心而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护士应热诚关怀并尊重病人,护士应采取主动的态度,热情与病人交谈,安慰病人,让病人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安全感,设法组织活跃病人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如看电视、下棋、散步等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护士应定期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癌症的有关防治知识,以避免社交隔离和社会活动障碍,同时也分散注意力。还可根据病人的不同个性,选择时机告知诊断,让病人认识癌症,面对现实,用意志调动行为,积极配合治疗。

2 放、化疗期间的护理

化疗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但毒副作用较大,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承受很大的痛苦,护士应在化疗前,让病人了解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向病人介绍用药预防反应的重要性医学|教育网整理,取得病人的配合。放化疗期间应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加强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休息环境,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给患者和鼓励,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调配可口的食物增加营养

让病人多吃可以减轻放化疗反应的益气养阴清热的食品如:西洋参、银耳、麦冬、芦根、西瓜、梨、弥猴桃、以及鸡蛋、牛奶、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的饮食,与患者家属联系,根据患者口味调节饮食品种。如有条件时可鼓励能自理者集中进餐,促进食欲。

4 预防放、化疗反应

加用辅助药物减少毒副反应,用药前反复交待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严防药物外漏。

5 皮肤护理

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及其重要,保持放疗部位皮肤清洁,如出现照射部位皮肤干反应可涂薄荷粉止痒,湿反应涂2%龙胆紫,水泡形成时涂湿润烫伤膏,皮肤溃烂应局部换药。在放疗过程中,防护放疗的副作用,提高了疗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5月~2010年12月共收治18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0~60岁。

1.2 抗生素治疗

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其原则为①早期应用,在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治疗;②充分用药,选用杀菌性抗生素,大剂量长疗程;③静脉用药为主;④根据血培养、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⑤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治疗期间应尽量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必要时应用缓泻剂,减少栓子脱落的机会。长期高热及贫血病人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发热引起的机体消耗。心功能不全病人限制钠盐摄入量。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发热护理 高热患者卧床休息,注意病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可予以冰袋物理降温,并记录降温后的体温变化。出汗较多时可在衣服与皮肤之间垫以柔软毛巾,便于潮湿后及时更换,增加舒适感,并防止因频繁更衣而导致患者受凉。

(2)栓塞 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观察患者有无栓塞征象,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

当患者突然出现胸痛、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考虑肾栓塞的可能;当患者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抽搐或昏迷征象时,警惕脑血管栓塞的可能;当出现肢体突发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出现可疑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3 对症护理

2.3.1 发热护理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温水擦浴等。病人出汗多时可在衣服与皮肤之间衬以柔软毛巾,便于潮湿后及时更换,以增加舒适感,并防止病人因频繁更衣而受凉。

2.3.2 预防栓塞护理 ①评估心脏杂音,如杂音的部位、强度、性质有元改变,新杂音的出现。杂音性质的改变多与赘生物导致瓣膜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有关。②观察有无脑、肾、脾、肺、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表现。③阅读超声心动图报告,注意有无赘生物、瓣膜病变(如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一旦病人出现可疑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4 用药护理

2.4.1 遵医嘱严格按时、按量给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抗生素药物现配现用,并观察用药效果。

2.4.2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以防因相互作用致药效降低。长期大量应用杀菌抗生素,易致二重感染,应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2.4.3 应注意保护血管,有条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多次穿刺而增加病人的痛苦。注意观察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及时报告医师。

3 讨论

嘱病人平时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及时处理感染病灶,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认识该病坚持大剂量、全疗程、长时间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出现不能挽回的后果。并告诉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降温药和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刺激,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最好饭后服用。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真菌感染,可让病人经常检查自己口腔的颊部及舌面,观察是否有白色斑块的存在,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治疗是否及时、瓣膜损害程度、病前心肾功能状况,以及患者年龄、手术时机与治疗条件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未治疗的急性患者几乎均在4周内死亡,亚急性者的自然病史一般≥6个月。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肾衰竭、栓塞、细菌性动脉瘤破裂或严重感染。大多数患者可获得细菌学治愈,但近期和远期病死率仍较高,治愈后的5年存活率仅为60%~70%,10%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内再次发病。

参 考 文 献

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9例病人,年龄41岁~69岁,平均52.3岁;子宫肌瘤7例,卵巢肿瘤11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颈癌13例,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10例。入院前43例确诊为糖尿病,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9个月至8年,平均5.3年。血糖8.2mmol/L~14.1mmol/L,平均10.3mmol/L。入院后术前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6例,所有病人均无手术禁忌证,均行择期手术。其中12例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开腹行妇科手术,37例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或妇科根治性手术。17例良性病病人分别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术、子宫全切及单(双)侧附件切除术。21例子宫恶性病变病人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卵巢恶性病变病人进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大网膜、阑尾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2结果

49例糖尿病病人术程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其中25例术中出血在500mL以上,给伴有中度贫血病人输血。病人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血糖控制良好,无一例出现发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度过妇科手术围术期。

2术前护理及手术配合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手术易引起病人精神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使血糖升高[2]。病人既希望尽早通过手术解除痛苦,又担心手术的风险与效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巡回护士于术前1d访视病人,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简单介绍手术的方法、优点和手术效果,并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教,让病人全面了解手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血糖控制

病人入院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肌酐等,对尿糖阳性的病人进一步查空腹血糖、尿酮体,做糖耐量实验,并请内分泌专科会诊协同制订病人的饮食,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及用药方案,及时调整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尿酮阴性方可进行手术。所有口服降糖药于术前3d改为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普通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平稳。同时术前1d开始预防性使用广谱与抗厌氧菌的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

2.1.3皮肤检查

糖尿病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耐受力差,极易发生切口感染,同时非常容易出现皮肤感染,故术前做好皮肤的清洁准备非常重要。检查病人备皮情况,尤其是脐部与会皮肤。

2.2术中配合

2.2.1核对病人

认真核对手术病人,并与病房护士当面清楚交接班,重点了解病人的血糖及用药情况。入室后即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补液均为非糖的乳酸钠林格氏液,或遵医嘱输注羧甲淀粉。协助麻醉医生完成硬膜外麻醉,安置好麻醉并做好心理护理。需要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要提前准备中心吸引装备,并保证功能的完整性。

2.2.2预防感染

合并糖尿病妇科手术病人多为中老年人,耐受力差、抵抗力较低,加上血糖增高、代谢紊乱,应预防发生感染。无菌操作:术中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导尿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督手术医生严格手术切口皮肤的消毒,按规范铺手术单,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员。术前抗生素使用:按卫生部的要求,务必在手术切皮前0.5h~1.0h内使用术前抗生素,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

2.2.3预防手术压疮

术前认真检查病人的全身皮肤情况。糖尿病病人多为中老年人,全身代谢性紊乱,手术时间长,多数超过2h,发生手术压疮的风险非常高,属于压疮高危人群。护理措施:安置截石前及完成后必须保持平整、清洁、干燥,避免病人身体与床面呈点状接触,防止病人皮肤局部受压。仰卧位手术时,将上衣反转穿,以免衣服压在病人身体下导致压疮。注意瘦小体弱的病人,在身体受重力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部)选用啫喱软垫。术中保持病人皮肤干燥,防止消毒液、冲洗液、渗液等浸湿床单,避免压疮发生。术毕估计复苏时间长的病人,应在车床上加铺软垫,以免床垫太硬引起压疮,杜绝各种可预知的诱发因素发生。

2.2.4血糖控制

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协助麻醉医生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补液,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特别应防止 高渗性脱 水及 糖 尿病 酮 症 酸 中 毒 的 发 生 。术 中 血 糖 超 过13.9mmol/L,按医嘱输注普通胰岛素降糖治疗,滴速随着监测血糖的变化而调整,同时做血气分析,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

2.2.5手术配合

术前应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手术步骤,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做到准确、快速传递器械,更好地配合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妇科手术的切口常分腹式、阴式,分别采用平仰卧、截石手术。正确摆放病人,注意保持功能位,并妥善固定导尿管。妇科恶性病变病人术中常需留取腹腔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以便术后得到更好的治疗,要求器械护士协助手术医生,正确留取腹腔冲洗液,及时递给巡回护士送病理检查,以保证标本的新鲜。

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4

1.防感冒

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感冒,但以秋冬季为高发期。尤其是冷空气入侵,秋冬交接后的第一次降温,如最低气温自零上降至零下,1~2天内就会有大批人患感冒。冷空气过后出现的冷高压天气,也容易使人发生感冒。感冒是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诱发肺心病、老慢支、肺炎、哮喘病等。因此,要重视预防感冒,加强耐寒锻炼,入冬后应坚持户外活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这样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御寒邪侵袭,防止感冒发生。

2.防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对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不会发病。一旦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这时病毒就会经过一系列变化进入鼻黏膜上皮细胞,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造成中毒症状。老年人因为自身免疫功能较差,而易患流感。预防流行性感冒,应于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增减衣服,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也可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之前注射疫苗。

3.防关节痛

秋冬过渡季节,气候变化剧烈,晚秋、初冬较强的冷空气能引发关节疼痛发作。一般来说,当日温度变化在3 ℃以上,气压和相对湿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疼痛发作也可能出现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因此,有关节炎和其它伤痛的患者,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可利用护膝、护肘等保护用品。要加强锻炼,以改善和调节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疼痛。要注意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及时采取保暖、驱湿措施。

4.防气管炎

气管炎多在冬季复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不仅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与气候有关,而且其病情加重或复发也与天气有关。在北方地区,当同日温差大、隔日温差大、相对湿度高、风速大时,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加重者就会增加。由此可见,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与病情加重都与寒冷有关,通过耐寒锻炼和增强体质可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5.防中风

每年入冬以后,各医院急诊科的中风患者都会骤然增多。据医生介绍,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易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中老年人生理上逐年趋于衰老,体温调节及血管弹性反应性降低,对于外界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降低。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是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三要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6.防心梗

隆冬季节与冬末春初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张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7.防胃病

患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的老年人,往往到了冬季都会旧病复发。这是由于寒冷刺激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黏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8.防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皮肤病,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肌肤护理能力减弱,同时出现皮肤退行性萎缩。入冬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致使老年人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而引起皮肤瘙痒症。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禁食煎烤、油炸、咸辣、燥热等食品。还应选用些养血益胃、润肤止痒的食物或药物,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等。

9.防尿频

冬天,有很多老年人夜间尿频尿多,少则三五次,多则十余次。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功能减弱。中医认为,老人肾气虚亏,膀胱气化无力。因为尿频,老人不但睡眠受到严重干扰,还常因频繁起身而感受风寒,加重呼吸道疾病。可采取食补的方法调理,如常食虾、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桑椹、鳖、猪骨髓等,能滋补肾阴。

10.防皮肤皲裂

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皮脂腺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尤其是手和脚经常露在外面,散热面大,再加上冬季常常吹干冷的西北风,手和脚上的油脂很快就挥发掉了。所以,一到冬天,人们总是觉得手和脚上干巴巴的不舒服,而且慢慢的就会出现裂口,甚至流血,日子长了,有些人的手脚就像长了一层“树皮”。预防冬季皮肤皲裂,应注意平时不要用碱性重的肥皂洗手洗脸,天冷要减少洗手的次数;洗完手脸后,要用干毛巾擦干,并擦一点油脂、甘油或护肤膏,以皮肤;维生素A有保护皮肤、防止皲裂的作用,冬天应多吃些胡萝卜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的食物。

11.防冬季抑郁症

冬季一到,情绪出现问题的机会也渐渐增高。专家认为,这与日照时间的缩短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防冬季抑郁症除了参加心理辅导、一定的抗忧郁剂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有效辅助疗法。在萧瑟的冬季里,让自己多晒太阳非常必要。

12.防鼻出血

鼻出血现象在冬季最容易发生,这是由于气候干冷,鼻腔黏膜也变得干燥脆弱,很容易受伤而导致小血管破裂。老年高血压患者流鼻血的情况就更为紧急,尤其是一些抗高血压的药物会使末梢血管扩张,导致出血量相对增多。轻微的出血可采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或其它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平时需多饮水,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空气加湿的方法,给自己制造一个湿润的小环境,使身体逐渐适应干冷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