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1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发〔2014〕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2017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上明确说明,“515战略”实施以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仅依靠产业规模的扩建、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式进行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呈现出原创力不足,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不高、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机理、路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与对策。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词频在CNKI中文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20条相关结果,关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有6篇,关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4篇,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有7篇,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有3篇。其中,李霞对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策略研究;张曼婕研究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张硕等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李霞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各节点上的融合建议;赵华等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当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没有统一界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所产生的新业态的名称和概念,难以准确把握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规模和效果。第二,集中于初步描述和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象,倾向于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宏观策略进行探讨,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较少。第三,没有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模式,还需进一步做理论和实证的重点探索。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旅游+”时代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原本依靠要素或投资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乡村旅游需要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新的旅游业态创造了天然的基础。为适应当前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应依托乡村生态,融入文化灵魂,突出农耕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要立足地区实际,挖掘特有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便是一条有力的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可将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掘出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另外,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将乡村文化资源、场景创意等进行商品化、市场化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开辟一种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型发展的新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在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扩展其附加价值,完善和延长其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将带来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佳手段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共同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目前普遍的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在食品卫生、服务水平、安全甚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以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种旅游资源整合起来,重塑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延长乡村经济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城市化、产品单一雷同、环境污染、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将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打造出能够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精品,加快文化创意型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加快休闲农场、房车营地、乡村民宿、艺术村落、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和市民农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类型的发展,扩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面。再通过吃、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基本要素的本地供给,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参与开发建设、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发展决策和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机会,实现当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扩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
乡村旅游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意素材,提供更具特色的创意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乡村文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表达,倍增产业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瓶颈。
(一)缺乏整体规划,联动发展不足
文化创意是一种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将乡村沉淀已久的民俗文化加以创新,以不同的文化创意物质表现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开发,联系创意生活,让原有的村落以现代形式彰显。只有依托乡村文化底蕴而发展,才是文化创意的重要展现,才能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村落的发展模式都较为单一,造成村庄的生活模式只适合于当地村民,真正融入乡村的艺术家和扎根乡村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真正受益的村民不多,区域联动发展不足。要想让艺术家与原住民共生共融,文化创意产品独具特色,还需要村落的整体规划,甚至区域的整体规划,在尊重原生态、原风貌的基础上,促进艺术家与原住民的共生共融,让村民更多受益,让艺术家更接地气。
(二)产业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创意、乡村生活创意、乡村景观创意、乡村功能创意、农产品科技创意和乡村旅游品牌创意,助推乡村旅游方式从“旅游”到“生活”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引入文化创意开发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力度不够,产业链过短,没有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只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全面打造集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农事生产销售、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农业公园,构建统一的乡村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用文化创意发掘乡村文化、表现乡村文化、营销乡村文化。
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路径
用文化创意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和产业融合,可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融观赏、考察、度假、学习、参与、娱乐和购物于一体,提升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是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走一条基于资源特色的差异化融合发展路径,不同资源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路径与发展重点均应有所不同。不同地区都应找准自己最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格局。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创意农业旅游,一方面提高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产品,完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验型创意农业旅游产品,让游客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出创意农业旅游的科普和环保教育功能;历史建筑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彰显自身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对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节庆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特色文博和主题文化旅游节,大力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开展各类乡村体验特色活动。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2
关键词:创新农业;海南旅游;国际旅游岛
针对海南省的发展来讲,旅游产业一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对相关产业进行优化与创新,其中包含对农业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不断利用旅游产业发展的热度与优势促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推动旅游产业的进步与成熟,根据其中的产业带动形式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与发展,更好的实现海南省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
1 创意农业概述
创意农业的发展是在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更加优化的产业创新, 其发展的基础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不管是经济来讲还是产业来讲,创新一直是重要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以及民族发展的重要灵魂所在,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在生活条件以及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等得到了更加成熟的发展与创新[1]。人们在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对于很多方面产生更多的要求与需要,在海南省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产品一直是旅游产业重要的带动产业之一,在原有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更加重视在生态环境保障上的功能需要,并且为很多的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形态,农业创新主要是通过对农业方面的优化与生活,进行创新的改善基础上实现经济提升的目的。
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农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首先是在资源上的农产品资源上的创新,具体涉及到农村的生活以及生产等资源的使用,以及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构思的创新。不断优化研发独特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渠道,将农产品的价值进行充分的体现,优化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以及海南省的旅游市场。其次是在农产品的创新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针对农业生产自身的文化为基本背景,在农产品的创意产业基础上对其形态进行创新。创意农产品自身的生长与生产特点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创意上的升华,将农产品生产中的文化与技术等相结合,研究新的农产品生产发展方向[2]。最后是在市场导向方面,坚持以创新为发展的中心结合知识产权、景观学、农态生产学等方面进行创意上的创新,积极指导农产品生产前后以及过程中的技术,建立完善的生产链条,实现高知识、高文化的预期效果。
2 发展创意农业、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省的国际旅游发展产业一直是重要的发展内容,其中针对海南省在农业上的创新,对于我国海南省的国际旅游岛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能够不断的推动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3]。政府针对海南省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针对海南省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方面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计划的需要进行休闲假区的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方针,促进国际上以及文化上的交流,积极开展海南资源上的应用,在发展这一基础上需要不断的强化创意农业,更好的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于创意农业是海南省休闲度假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亮点之一,结合海南的地理、天气等进行农产品的创意生产,与此同时创意农业方面是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文化内容中的关键点。海南省在历史发展上具有非常浓厚的耕种历史,同时耕种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文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最后体现在农产品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创意发展是海南省的热带农产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农产品进行创意,能够很好的推动我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3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改善措施
3.1 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建设的具体要求不断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其中主要体现在对于创意农业的建设发展科学规划,积极与旅游产业中的休闲观光等相结合进行发展,逐渐实现创意农业的发展目标,利用“十二五”的建设规划要求进行创意农业的建设;其次是在创意农业发展关系的建立上,需要政府不断的优化政策性的规章制度,不断为农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最后是在财务上投力量的加大,不断建立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开设专业的国家基金,积极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优化产业格局。
3.2 农产品开发是发展根本
对于农产品的开发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建立全面的创新农产品生产保证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与发展。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注意,对其中的农产品标准进行改善,重视海南省的发展特色,不断培养专业的国家等级的品牌,重视产权的保护。
3.3 提高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对于农业的创意提升不仅需要在技术上进行优化与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强在人才上的培养与管理。对于人才的管理是发展农业创意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保障,不断的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很多高校中建立专门的教育科目与课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同时还可以根据专业进行不断的设计与优化,创办就有创意的学校进行专门的
教育。
3.4 结合产业特点提升产业联合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与技术,同时与相关产业之间也具有重要的联系与带动作用,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优化农业创意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利用中心带动的形势促进产业的发展与优化。加强政府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之外,还需要结合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调动发展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农产业的创意发展,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海南省在农产品创意上的发展与改善,结合海南省旅游产业实际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根据海南省的农产品创意发展与国际旅游岛之间的联系进行不断的优化,根据政府以及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参与以及重视,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进行产业的联合,充分重视农产品的创意发展与
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扬. 国际旅游岛生态建设助推海南生态乡镇发展[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197-198.
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3
我省发展休闲农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重要条件。
1.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江西森林覆盖率为63.1%,居全国首位,境内拥有较多的风光秀美的名山大川和江河湖泊,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由本世纪初的全国第8位上升到目前的全国第4位。有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潜力大,湖区自然生态保护良好。
2.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江西农产品丰富、产业特色突出。江西的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等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全国已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江西民俗文化多元并存、各具特色。境内遍布白莲之乡、候鸟之乡、夏布之乡、蜜桔之乡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和特色村镇,鄱阳湖渔村、万年仙人洞世界稻作文化、南丰傩舞等自然山水、历史遗址和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休闲游憩价值。
3.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江西是全国惟一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省份,南昌与广州、上海、厦门等经济发达城市的高速公路完全贯通。近年来,江西旅游交通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水、陆、空运输网络。此外,我省已建成11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各地新农村建设点、农家乐专业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的接待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4.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有关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大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森林旅游的政策意见,各地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也有重大决策部署,这些都为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5.旺盛的市场需求休闲农业满足了城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自然的美好愿望,节假日休闲时间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休闲农业更快更好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我省休闲农业重点建设内容
1.建设特色休闲农业园区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大力培植高起点、高水平的休闲农业园区和综合休,打造我省“生态江西,休闲福地”休闲农业品牌。
(1)大力培植一批农业观光采摘园示范项目,带动我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2)着力培植主题休闲农园,如观光牧业主题公园、特色农业主题公园,提升我省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3)利用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民俗村、农耕文化园,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
(4)以节促旅,打造名牌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2.打造农家乐专业村围绕景区、郊区、湖区等观光休闲场所,利用田园景观、湖光山色、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及农民生活等资源,发展农家乐专业村。以安全、健康、环保为理念,农家菜以原味、绿色、乡土为特色,农家屋以自然、传统、舒适为主导。在农村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宁静的环境中,让游客体会到“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尝农家果、做农家活”的乐趣。
3.开发创意农业新产品创意农业把农村的生产、生态和生活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创新思维,采用创造意境美的手法,设计制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工艺品、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把创意融入庄园、融入园区,建立创意休闲农园。创意农园适合于开展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文化互动游,适合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创意的乐趣与新奇。
4.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我省农产品丰富,众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生产与加工能力的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食品,提升我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休闲旅游食品销售产业链,以旅游市场人气带动旅游食品销售。建立绿色水果、茶叶、园林花卉、油茶、蔬菜等我省名牌农产品的科普、观光、采摘园,促进休闲园区土特产品在产地、在园区销售。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绿色环保的旅游工艺品,如秸秆画、竹板画、竹编制品等,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我省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保障
为保证我省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我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带动部分设区市和县区也相继出台了政策支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将休闲农业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以农业和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交通、水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洁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休闲农业管理体系、信息统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强化对各类休闲农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管理与支持力度,增强行业自律性。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休闲农业经营服务场地、经营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以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产业升级。四是加大政府投入。基本建设和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要向休闲农业倾斜。要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予以支持。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五是实施税费优惠。对新开办的休闲农业项目,不得在国家和省规定之外收取任何费用,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六是完善用地支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开展休闲农业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涉及休闲农业经营用农村房屋产权的登记发证工作。鼓励休闲农业企业开发荒山、荒地、荒滩,提高土地利用率。七是鼓励多元投融资。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及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的建设;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明显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四、我省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态势
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4
关键字:闽台合作;创意农业;合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19-02
创意农业是基于农业在创新的基础上,用以创新、管理的手段将农业生产进行规划和发展。不同学者对创意农业有着不同的概述,整合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创意农业可定义为:“农业和农村地区基于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使用创新和创造性思想,以挖掘资源将资源进行结合的激活方式扩大农业的功能,创造新产品或市场”。近几年来,创意农业发展迅猛,和台湾地区的创意农业交流越来越深入,创意农业成为两地农业合作的新模式。本文从闽台两地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出发,分析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路径,探讨合作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福建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往精细化发展,与台湾农业的差距日益缩小,对台合作的动力加大。相比于福建省,台湾在农业发展上注重积累创意农业发展经验,这在现代农业方向上发展优势较明显,是两地合作的根基。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台湾成为将旅游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尝鲜者,模式一开启便吸引岛内外游客来岛旅游,成为来岛游玩的主要项目之一,此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台湾地区文化旅游并不是当地主打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收益逆差较大。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毗邻台湾的福建省成为了与台湾休闲农业产业上合作的首要者。加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有助于维持两地紧密的农业合作关系,使双方互助互补,共同进步。
随着福建游客到台湾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成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重要的助推剂。对福建而言,一方面能够借鉴台湾在创意农业上宝贵的技术,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福建本土创意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台湾创意休闲农业,学习台湾创意农业成熟的管理模式,获得更多开发农村文化资源的经验,对两地乡村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对台湾而言,台湾将增加创意休闲农业的收入,扩大台湾创意农业在海峡两岸甚至在全球的影响力。一些在福建投资的台湾创意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从生产包装到销售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如通过运用电子商务和开放自贸区对产品进行二次包装或者线上线下一体销售,解决自身产品在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加上民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休闲农业的需求日益增多。福建作为与台湾仅隔一条海峡的省份,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在休闲创意农业方面的对台合作,以促进两地交流。
2.1 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以及有利的人文优势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主要的海内外旅游交通要道,西邻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建省与台湾省处于同一纬度区,气候都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相似。自然条件和农业生态的相近使得两地在农业上的耕作方式、种植农作物和水果基本一致,农业上的合作优势是闽台农业合作的基础,闽台两地可以依托两地相似的农作物进行创意农业上的交流与合作。此外,两地同根同源,部分地区有着相似的信仰,在文化领域上不尽相同。而语言的相通和习俗相近,两岸人友情深厚。有将近80%的台湾同胞的祖籍在福建,台湾文化源于福建的闽南文化、妈祖文化以及客家文化,闽台相似的人文背景,成为加速推动两地合作的动力。
2.2 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 两岸“三通”的实现推动了闽台贸易往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台湾旅游和学习,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台政策的力度,吸引不少台商到大陆进行投资。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是较早享有对台通航政策的省份,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对台农业合作的地方性法规,对于从事闽台农业合作的台商可享受与福建省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在税收、融资等财政领域上同等的政策优惠待遇,目的是把发展福建省特色创意农业作为长期发展规划之一。不仅如此,福建省政府还极力与台湾各市政府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台商到大陆进行投资创业的同时派遣大陆本地的农商户到台湾学习和交流创意农业相关技术知识,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创造了一定的良好环境。
2.3 两地资源互补 由于大陆的创意农业刚起步,面临着缺少总体规划、缺乏指导性、创意性理念等问题,在发展创意农业的道路上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福建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多地的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是发展休闲创意农业的极佳之地。高校农业类相关专业开设了类似的课程,为创意农业的发展准备了人才;台湾创意农业的发展相对于福建省已经趋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其特色的创意农业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领域,在农渔特产、消费市场和季节地点都有着不同的创意农业项目。但台湾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同等创意农业项目竞争激烈,面临资源匮乏等缺点,与福建省进行合作,对于福建省可以得到来自台湾提供的创意农业经验和管理技术,台湾可以得到劳动力和资金上的支持,福建省优秀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台商到大陆发展创意农业,不仅能够解决在台湾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还能促进福建省创意农业长远发展。
3 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路径分析
3.1 以资源共享推动创意农业进一步发展 创意农业在福建省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机械化程度不高,从事创意农业的人才相对匮乏,缺乏管理经验,创意农业发展缓慢。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福建省_始引进台湾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闽台农业合作,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水平。除此之外引进台湾的优良农业品种,扩大创意农业的规模,形成生产、观光和销售全方位实现合作化。台湾省的创意农业起步比福建省早,经验较为丰富,但由于台湾省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休闲创意农业质量下降。而通过与福建省的合作,在福建省开辟特色台湾创意农业,通过共建新型创意农业,如泉州武陵农场、安溪金谷镇太王陵旅游风景区等等,都是闽台合资设立的集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艺文化于一体的创意农场,形成了与福建省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创意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局面。
3.2 以增加与电子商务合作扩大知名度 随着“互联网+”成为大热门的话题,2016年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壮大,其中农村淘宝等电商逐渐进农村。闽台创意农业的合作离不开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利用电子商务,大陆的农业产品可以在台湾的电商平台上销售,台湾的农业产品在大陆的电商平台也可找到,拓宽两地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收入。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销售,还要发挥当地创意农业的优势,进行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如在大陆消费者到大陆的创意农场进行消费、参观时,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到创意农场带来的一系列闽台各自特色的农业体验,还可以将购买的两岸特色农产品通过物流的方式送到每个消费者手中。
3.3 以加强人才培训促进两地交流 近年来福建省许多高校增加了闽台合作项目,将大陆的大学生派往到台湾的高校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创意农业一直是福建省各高校与农业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台湾有许多所大学已开设了创意农业的课程并较为成熟,闽台两地通过输送高校学生进行农业学术上的交流,进行科学研究,以及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进修,积极促成两岸人才的交流与培训。福建作为全国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入驻的台资农业项目高达2 300多个,福建漳州、泉州、福州等地区还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立大大增加了两地农业的交流,其设立能够将台湾优秀人才引进到大陆,优秀人才的引进还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创业园通过加强与台湾大型创业农场、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农民的素质。两地在人才上的合作能够带动创意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4 重视生态保护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加速发展往往容易导致环境的恶化。针对现有的环境背景,国家加大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完善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发展创意农业,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对农业甚至农村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其面积广阔,近几年大力推动创意农业,极大地利用了全省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海洋资源。同时,不忘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水土保持,在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海洋资源上成效显著。福建省在发展创意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并重视可持续发展。台湾在创意休闲农业上不仅将土地与人文结合,在不破坏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将创意农业与台湾风俗人情结合起来,让游客体验到台湾传统文化与台湾特色农业的魅力,形成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此外更是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持,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在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时不破坏原有的文化传统古迹和古树,这是福建省在发展创意农业上需要注意的地方。闽台两地进行创意农业方面的合作,福建省应学习台湾的生态保护经验,保障本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林炳坤,吕庆华.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文献述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0-46.
[2]林秋玲.泉台创意农业合作问题探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0(12):31-36.
[3]陈燕玉.产业融合视角下闽台农业合作转型路径[J].长沙大学学报,2016(4):17-19.
[4]S钟慰,陈滂燧,林小梅,等.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的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2(1):1-4.
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5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B
江西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省近几年来发展旅游的重要区域之一,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是增加江西省经济软实力、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业、农业等众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涵盖了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主要区域。具体区域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和抚州等9个设区市及相关附属的38个县区,该区集中了全省50%的人口和60%经济总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都已经被包含在内。
(二)高新产业聚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国务院批复以来,吸引了各领域的人才前来发展,为该区注入了新鲜的发展血液,大力推动了科学创新及技术改革,使鄱阳湖经济区成为了江西在创新方面最有优势的地区。创新资源和创新实力优势最明显的地区。此外,全省多所独立院校、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基地及工业企业坐落于此。
(三)交通条件优越
鄱阳湖经济区已经形成了水陆空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包括通往景区的道路都日渐完善。如此便利的交通使景区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为游客出入提供了方便。
(四)旅游资源丰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共有可供开发的观光景点153个,区域内分布着世界级遗产、世界级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旅游资源,同时还广泛分布着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红色、古色景观。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良莠不齐,旅游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虽然部分景区及所在地市旅游产业发展势态良好,但整个区域总的发展完整性和独立性不足,从而显得很松散。
(二)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归各县市,在旅游营销宣传上没有统一的宣传口号及模式,呈现出各自为营的态势,一些不良竞争阻碍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营销,一个景点甚至是分属不同部门。
(三)缺乏合作精神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景区景点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很少有区域合作的机会,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这些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合作意识淡薄,没有主动开发共谋合作的精神,这使得旅游目的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释放出来,景区景点没有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收益。
(四)缺乏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为受到行政区划、地域管辖、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的作痛,如今尚未建立起区域共同发展旅游的利益共享机制。区内的各个地市及景区在旅游规划、产品设计、营销方式上不仅雷同严重,而且还有不良竞争。这都制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综上所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分布广泛,个别集中”的特征。多年来,环鄱阳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都归属于县级行政管辖,形成了旅游产业分散布局,旅游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直难以形成品牌及竞争优势。因此,要想克服行政区划的困难,必须走“区域间强势联合,旅游产业融合”的道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更好的实现优势互补。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一)生态农业旅游型产业融合模式
1.以现代特色种养业为依托,深入挖掘传统农业旅游资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借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生态绿色食品丰富的优势种植特种蔬菜瓜果和观赏植物,提高“旅游经济作物”的附加价值;特色农作物还可在旅游餐饮与产品上进一步开发销售,彻底打响鄱阳湖的“绿色”品牌。
2.以古村落资源为优势,创新推进新型乡村旅游业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如婺源,已经开发出相对健全成熟的古村落旅游,但仍有很多待开发的古村落资源。对于古村落的开发,要借鉴婺源模式,因地制宜加入生态旅游功能,并尽快加强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3.以养生度假功能为主导,拓展健全相关农业旅游项目
针对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商务和政府人员等高端客户群体,设计开发以优美自然风光或成熟旅游景区为依托的养生度假型旅游项目。在农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基础上,增加会议中心和品牌会所等商务设施,使休闲与商务完美结合。依托知名休闲景点的名气,引进或建立商务俱乐部和商务会所,吸引高端商务人群,拓展旅游功能。
(二)文化创意旅游型产业融合模式
1.视旅游产业为主体,加入文化创意元素
文化创意产业以现实的景观来展示作品中虚幻的情节,旅游景点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影响力来向消费者甚至是全社会来宣传自身。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景点的真实性而增加其消费者的体验感,也会因著名景点的知名度而取得更好的宣传广告作用;旅游景点则在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也可利用文化演出的形式等在旅游景点内扩大影响力,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
2.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加入生态旅游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介于政府、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以文化创意为内涵,以吸引旅游者为目的的一个新型的融合产业集群。在园区中设立展示文化创意作品的展示区、以演示和服务为目的的体验区和负责旅游者集散、会议节庆的商务区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活动中加入了生态旅游功能,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个人造的新型的旅游景点,文化创意产业将具备旅游功能。
3.二者相互延伸重组,创造新型融合产品
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业的部分要素内容在景区重组,构建出一条全新的价值链,创造出新型的融合型产品,包括会展旅游产品和节庆主题旅游产品等。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节庆、会展等主题作为产业融合的纽带,以节庆会展的方式,整合举办地的各种旅游资源,设计打造出互动式的文化创意体验活动,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形态。
四、结语
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1.转变政府角色
首先,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要想融合旅游资源,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改革。其次要大力整顿交易市场,规范产权明细。再次,相应的放松行业监管,改良已有的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大力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适当的放松经济管制,完善社会保障与行业激励政策。最后,制定相管的产业技术策略,努力引导高新产业发展,恰当的运用到旅游产业发展中。
2.转变企业发展战略
旅游产业融合的主题是旅游企业,能否实现产业融合关键在于企业的实力大小与创新能力的高低。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服务的创新关键是要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首先,旅游企业的发展要多元化,管理要精细化。企业要想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就要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多元业务的整合,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其次,旅游企业结构也要随着战略转移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结构逐步趋于授权化、扁平化、柔性化,进而更快的跨行业经营,最大的满足行业内与行业外的市场需求。最后,旅游企业能否成功经营自己核心业务之外的能力是目前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旅游企业需要引进一些新型的管理工具来应对,如电子商务线上营销、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工具来加速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后的产品与服务质量。
3.转变产品营销策略
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客体,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被市场完全接受。因此,旅游企业要想方设法转变市场营销的模式,策划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份额。首先,突出“概念营销”,在分析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之后,以旅游企业融合后的产品为依托,借助数字传媒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抓住节假日举办各种活动来刺激消费。其次,运用“网络营销”,借助纸质及数字传媒,实现对传统营销在观念、战略手段上的挑战和革新。再次,强化“品牌营销”,企业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强化品牌效应来延伸相旅游关产品的价值链,扩大相关融合型旅游产品的网络效应。最后,深化“文化营销”,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并融入旅游企业的文化元素,赋予旅游产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或特定的品位。
[参 考 文 献]
[1]于刃刚,李玉红,麻卫华,于大海.《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147
[2]王起敬,高凌江.会展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理和对策[J].旅游管理,2013(10)
[3]李荣菊,池志勇.传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J].综合论――2013:247-248
[4]侯诗誉.三明陈大镇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李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郑州为例[D].河南大学,2013
[6]但红燕.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四川金沙文化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1):75-78
[7]黄永林,侯顺.湖北地方特色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13(4):6-13
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范文6
党的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从而为我国积极开发创意休闲农业提供了依据。创意休闲农业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旨在通过创新,把文化、生态以及景观等诸多富有创意的元素合理地应用于创意休闲农业之中,从而实现我国休闲农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拓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当前,全 球各地均对开发创意休闲农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依据当地的发展实际有意识地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国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促进国内消费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开发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创意休闲农业的含义
创意休闲农业可以说是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彼此渗透与融合之后果,是创意农业以及休闲农业向更高一级发展之后的产物。笔者认 为,创意休闲农业主要是指以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山水景观、农耕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为重要基础,围绕着农业产业对自身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各个环节之中的农业经营形式、环境、方法、技术、营售以及物流等运用各类手段实施富有创意的新型设计,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精心创造出诸如新技术试验和示范、会议交流和技 培训、体验民居生活、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形态等内容。虽然目前尚无明确地把什么产业列入到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产业之中,然而不可加以否认的是,如今休闲农业经济中含有的创意成分正在不断增加,而创意甚至于已经成为休闲农业经济的中心要素。
2 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1)文化传承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依托于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据当前市场发展的前景以及需求,更好地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找到文化和农业资源之间的联系,并且以此为基础,从而运用文化来引领我国农业产业实现新的发展,让其维护农村经济繁荣、农业增产与农民群众增收,提升 农业产业层次之目的,并且打造出用文化内涵以指引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之典范。
(2)资源品牌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优越的农业资源以及品牌化资源,并且使用创意以加快农业产业和休闲业、旅游业以及商业等的极其契合,以实现本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区域之中主导型产业之开发与农业龙头企业之培养,提高当地农业的总体形象,并且产生全 新的农业经济模式,能够形成更好的综合性效益,加快区域经济取得新发展。这一模式不但要求资源是特色化的民俗风情以及农业经济文化等,而且还应当具有品牌化、规模化以及先发优势。
(3)参与体验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近些年来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差异化的服务经济发展至体验经济。农村的深度体验是为了让消费者们在其消费之中借助于农业经济所特有的生活以及生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要对农业技术、农村生活、生态景观和农村文化特色上的情绪,而且对消费者们 来说,每次体验均是鲜活而独特的经验。例如,可以利用摘果实、品美食、投入实施农事活动以及购置土特品等形式,让消费者们能够感受到自身已经投入到本了农村情境以及氛围之中,从而对希望找到美妙乡情的游客们具备极大的魅力。
(4)主题公园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类公园或者农业领域中的某个主题公园不但具备农业之内涵,而且还具备了公园、园林等鲜明特点,主题公园则是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这一模式很好地借鉴了城市公园所具有的经营观念,将其渗透到农业生产之中,非常巧妙地 运用文化、生活、生态以及服务等各种创意类元素,从而把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场所、农产品营销和消费场所等结合起来,依赖于本地区特色化的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农村生态环境等农业经济公园化的新型观念,积极塑造主题农业公园,进而让农业产业能够切实具备休闲、观光、科普、体验等各类功能。
(5)文化传承型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几千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始终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对全球文明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既有思想性而且还具备实践性,这就建构起我国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体系。文化传承型的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依赖于农业资源, 切实结合当前市场发展之需求以及趋势,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本地的珍贵文化资源,从而找到文化和农业经济产业或者农业资源之间的联系点,以实现用文化来指引农业产业取得新的发展,让本地的农村文化生活变得愈加丰富,而且还能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用文化内涵来指导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它能够给 予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以文化上的内涵,而且还可运用对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所进行的展示,实现文化传承之目的。
(6)产业集聚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把诸多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项目集中于某一地带,就能够创建出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这一模式立足于将那些规模还不够大的创意休闲农业类企业进行整合,依据策略联盟之方式来统一经营管理与品牌,从而创建起风格差异化的具备巨大市场竞争实力的创意休闲农 业经济集聚区域。这一模式需要在特定的区域之中拥有具备自身特色的资源以及环境。要以这一区域范围之中的农业资源、农业风光以及民俗风情等为前提,以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中的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健身、积极体验以及农产品交易等为主导,立足于对本区域之中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实施全面 地规划和设计,从而形成形式上有所差异、内容上更加多元、产业上极度融合,而且具备相应规模以及特点,从而能够体现出以科技和文化为重点的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域。
3 深化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对策
(1)努力用创意来塑造新型休闲农业经济。正如我们所知,休闲农业经济的消费主体为都市人,同时还有少部分的国外来客,其观光的目的也相当简单,比如,欣赏美妙的田园风光,吃一顿美味的农家饭,住一夜清新自然的农家屋,体验一次拥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感的农事等具备当地农村特色的创意类活动。然 而,鉴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民众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上这些在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当中的比例也会有所下降。依赖于农村十分优秀的生态资源,并且以此为前提来设计与建立诸多更加新奇、更为刺激、更具有时尚感等的农业休闲项目。与此同时,要将创意的手段应用于休闲农业经济之中,从而产生出创意休闲 农业经济,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刺激消费并且满足旅行者们的需求。
(2)全面应用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展现特色以实施体验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同时拥有诸多地貌类型,可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条件非常优越,诸多地方均保留着非常原始而自然的环境,其生态条件也保存得很好。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地方拥有了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文明以及源远流长的 传统习俗,十分适合于长时间地欣赏以及体验,并且有利于实施人文生态类、农耕文化类等体验型活动。有鉴于此,要更加认真地调研本地资源以及条件,强化自身所具备之特色,实施多种类型的体验类活动,并且健全合理的景观和服务类设备设施等。
(3)要深入发掘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活动之中的美学以及文化等元素,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体验活动所具有之含义。各地应当借助于本区域所拥有特色化农业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积累,在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中强化对内涵之把握以及对创意之设计,从而不断提高体验活动之层次。所以,要立足于对创意农业以 及休闲农业的整合,从而致力于提升创意农业所具有的成果转化机率,并且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之文化内涵。
(4)落实对市场目标内群体之细分,从而不断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的参与度。因为消费者具备了差异化之特点,所以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可以按照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以及社会条件,面向不同消费群体分别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市场目标人群的差异化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要立足于前期对于如今市场群体需 求所进行的调研以及市场反馈信息,持续加以改进与完善,并且将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的硬件、软件都实施到位,从而让消费者们能够安心享受休闲时光。
(5)健全完善行业协会以协助开展休闲农业经济活动。休闲农业类行业协会应当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营销等方面帮助休闲农业企业提升总体服务质量,增强休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休闲农业经济的整体产值。要实施好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前来开设专题讲座或者相关课程,对于休闲 农业经济工作者实施专业化培训,从而力求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整体服务的质量。
(6)政府部门要积极实施资金扶持,并且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规范加以管理。政府部门在农业经济产业中应当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策层面上应当通过发放有关的补贴,并且还可采取放松金融机构贷款,安排专项费用等方法对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实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专项优惠,通过科学规范创意 休闲农业经济,切实维护好广大游客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