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1

关键词:酒店服务;流程优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15-02

为提高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酒店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教学与市场接轨,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期走访了一些苏州国际品牌酒店和精品酒店,发现酒店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在优化自己的服务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宾客需求、节约宾客时间,同时又减少酒店的用工成本。通过访谈,深感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内容亟需调整,从而真正做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一、酒店服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

1. 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酒店业中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借助现代技术实现酒店现代化管理,使酒店经营管理一体化,是现代酒店经营成功的关键。

酒店同行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服务效率的竞争,尤其是在硬件配置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谁能提高团队协作力、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服环节,提供高质量服务,有效满足不同宾客需求,谁就能在市场赢得竞争优势,最终拥有一批自己的忠实客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提升宾客满意度的需要

由于酒店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步、价值不可存储的特点,所以,应树立“宾客服务至上”的理念,只有了解市场宾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才能提升宾客满意度。这也是酒店打造优质服务的关键。客房是酒店的主要设施,是酒店向客人提供住宿与休息的场所,客房服务应尽量减少进房次数、避免打扰住客休息。苏州万豪酒店是一家高档的商务酒店,酒店为了提高服务效率、节约成本,在充分了解宾客需求的基础上,对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将楼层客房清扫员和客房服务员岗位合二为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进房打扰客人的次数,也减少了人员开支;其次,酒店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改变了客房服务中心归属部门,以流程为核心重建了组织体系,对客服务现由AYS(为您服务中心即前厅总机)提供,他们按规定接听电话、记录客人要求,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客服务。由AYS直接为所有客人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了酒店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宾客满意度。

3.提供“无干扰服务”的需要

酒店无干扰服务的概念就是入住酒店的客人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员在保证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同时,应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根据客人的示意或提示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这种服务超越个性化服务,更能体现服务员的敏感性及灵活性。简单说,就是在客人不需要时感受不到,在客人需要时招之即来的酒店服务方式。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热情、微笑、零缺陷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部分宾客的服务需求。“高度的热情”“无限的跟踪”“不消失的微笑”等服务让宾客感觉没了“自由”,多了几分“束缚”。过度的关心也是一种伤害。无自我空间的酒店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客人,再加上客人消费经验日益丰富,酒店要努力满足客人日益提升的个性化需求,无干扰服务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客人的隐私,给予了客人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客人的入住舒适度得以提高。例如,传统楼层接待“三到”(客到、茶到、毛巾到)服务对客人进房后的干扰影响较大,妨碍了客人休息。在对宾客进房的服务程序优化后,取消了“三到”服务,在每间客房配置电热水壶,宾客有需要时,随时可以自助服务,不仅客人感到方便,酒店也节省了营业开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沉默中有意义,手势中有语言”。无干扰服务中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及面部表情都将影响着服务员与宾客之间的沟通是否完美。酒店实行无干扰服务必须以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如果在规范化缺乏的前提下去倡导无干扰服务,那只能是舍本求末。

4.快速服务的需要

当今,优质就是时效,时间就是一切。围绕着提高住客满意度这个核心目标,酒店“快速退房”“快速入住服务”等快速服务开始兴起。主要岗位服务速度的量化指标,如团队客人办理入住登记时间大约人均一分钟,离店结账在三分钟内等与服务流程是否优化有直接关联。为了能缩短客人等候时间、尽快解决客人问题,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向一线授权的“黄金标准”、倡导的一站式服务、“免查房制度”以及互助式工作团队等服务流程优化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酒店对客服务的质量,节省了客人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很多有关“等候”的投诉。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通过酒店服务流程优化必要性的阐述,我们发现,服务水平的评价不是取决于员工掌握多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他们施展和执行服务的程度。为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优化教学环境,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

丽兹・卡尔顿酒店的服务理念是 “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们忠诚服务”(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让所有客人在酒店体验到最尊贵的、最人性化的和最难忘的住店经历。简而言之,我们就是为绅士淑女服务的绅士淑女,我们是美好生活的传递者。所以,学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很有章法、很有教养的人。只有自身追求完美、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善于与人交流、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强,才能成为传播酒店文化和美的使者。如何在教学中营造优雅教学环境、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实现酒店专业培养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形象既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也体现一个企业的形象,更是一个人学识、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心灵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有理由相信在优雅的教学环境熏陶下,只要是有点进取心的人,都难以作出非绅士淑女的举动。

2. 加强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不是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通过参加不同活动逐步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的校内、校外活动有效利用结合起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酒店风采礼仪大赛、产品营销策划等活动锻炼自己;还可以结合生活中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活动与创建绿色环保节能酒店结合起来,做些公益推广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酒店是文化、时尚的领跑者,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为顾客营造难忘经历的能力。学校专业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通过宾客的入住体验我们可以渗透、倡导哪些生活方式?

3.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景化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与酒店核心岗位服务流程的要求相吻合,才能确保课堂服务技能训练的适用性。就业指导教学,把酒店餐厅、客房搬进学校可以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根据酒店的服务流程安排学校实景化教学内容,可以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培训。实景化教学还可以安排学生对服务产品进行模拟消费体验,记录下“宾客”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优化服务流程的意识。在顶岗实习中,安排酒店的优秀员工做学生的师傅,让学生在优秀员工的指导和带领下,去体验工作的过程和技巧,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和职业氛围,通过长期的模仿、练习,掌握技能。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优秀员工的作为中体验到酒店的企业文化、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可见,学生顶岗实习的酒店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今后的就业。在酒店实地调研中,发现学生在酒店实习或就业中对从事客房部工作的意愿较低,觉得客房对体力要求较大,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很难看到职业发展前景。为了让每位同学更加深入了解酒店行业,同时对自己的职业有明晰的规划,可以邀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分享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学校在学分方面可以硬性规定前厅、客房、餐饮三大核心专业课程的实习时间。教材永远滞后于行业实际发展需要,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与酒店对接,专业教师需要及时根据酒店的发展变化更新教学内容。

4. 教师下企业锻炼落到实处,不断积累酒店案例指引教学

“满足客人的需求”是酒店业提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客人需求的满足也就构成了酒店服务的主要内容。如果服务员把握不好客人的需求,机械地提供服务,那么客人就会受到无端的干扰。例如,某个会议室内当客人谈话进入到重要环节时,客人交代站在旁边的服务员说:“现在请你离开一下,有事我叫你。”然而客人事情还没谈完,服务员推门而入,客人不解地说:“我没有叫你进来啊!”服务员为难地说:“先生,酒店岗位培训要求我们每半小时为会议客人添加一次茶水。”由此可见,在酒店业中,机械的规范服务并不能换取客人百分之百的满意。酒店服务流程优化、为客人提供无干扰服务,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日常教学需要通过分享很多鲜活的案例来帮助、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不同场景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5. 加强礼仪训练,培养学生注重细节服务的意识

教师要通过系统的礼仪培训,养成学生日常生活到工作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待人接物的规矩。从发型、衣着、坐立姿势、鞠躬角度、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口气用语和表情到怎样打招呼、怎样敲门进房,以及如何奉茶、如何与客人谈话等都要一一规范,各项标准、要求,学生都能清楚明了并形成习惯。酒店服务质量有一个很形象直观的公式:“100-1=0”, 其含义是只要有一个客人对服务不满意可以导致100个客人不满意(潜在市场的流失);另外就是以点代面,以一件事来判定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晕轮效应)。一句话:服务无小事。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就》中也指出:“一个公司在产品或服务上有某种细节上的创新,也许只给客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率上,这1%的细节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

三、结束语

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中,融入酒店服务流程优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掌握酒店核心服务流程,能够增强学生对酒店不同岗位的理解与适应,无缝对接酒店不同岗位的需求。最后,将上述几点启示融入酒店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出自信、热情、有责任心、“乐意为您服务”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汝勇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宾客满意度――以酒店业服务流程优化为例[J].价值工程,2010(32).

[2]游富相.从供需错位现象反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王莹.从旅游体验的角度谈酒店的服务流程优化[J].中国市场,2010(18).

[4]曹艳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15(01).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3302

财务管理专业不仅在我国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综合性院校也很常见。然而,目前从就业情况看,一方面是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从事的是基础的会计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所急需的财务管理人员却严重缺乏,反映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择业受限等问题。文章从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出发,对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层次定位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细化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环境分析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企业筹资、投资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再者,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知识资本、网络财务和网络安全风险等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新的重要课题。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一部分企业自身规模和行业地位的提升,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较之前更加普遍和深入,这也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少是从海外引进,特别缺乏内地本土的培养。由于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必须经过市场的历练和经验的沉淀方能造就,不少企业开始进行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使得人才市场上财务管理人才需求扩大。

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解决的问题

本科教育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其所输送人才的规格和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

2.1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层次定位

(1)“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专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国内高校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而也纷纷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近年随着高考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应用能力与学术能力是相相辅相成,“应用型”不是削弱理论教育培养的成分,不是只重视应用技术的学习。它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具有财务管理职业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而且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技能、本专业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中职、高职、研究生财务管理培养的关系。

本科教育的“应用”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强调的“应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的人才,即具有初步执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的是操作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对接,它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与中职、高职的“应用型”人才相比较,更强调掌握较为宽泛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不仅能胜任某种职业岗位,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技能,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要求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3)非“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据了解,目前企业的财会类人员职位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财务,第二个层次是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活动,第三个层次是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层次财务管理工作。虽然目前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非常短缺,但从地域上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自己培养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主要原因是内地市场没有那么多适合新人锻炼的岗位。国内很多企业本身的发展并不十分充分,在人员的要求上也不需要资本运作等非常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所以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平台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提升能力的机会。

脱离企业平台实践经验的积累,本科教育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只能是空谈。本科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合理设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层次的培养教育应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财务管理技术的训练,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从事基础性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财务管理人才,而非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2.2与会计学专业的关系

我国会计学专业的设置远远先于财务管理专业,这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向企业划拨资金,企业的投资也由国家计划和控制,这使得企业面对的投资、融资等资金管理问题很少,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企业资金的核算和内部资金管理。这个时期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附属于会计学专业。企业真正有自主经营权,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财务管理开始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社会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这才逐渐从会计学专业里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学科。可见,财务管理专业来源于会计学专业。我国不少高校受师资力量限制,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设置于会计学系部,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偏会计”现象,财务管理专业缺乏清晰、合理的定位。

我国理论界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归结起来——主要有4种观点:一是大财务观,主张理财包括会计;二是大会计观,主张会计包括理财;三是财会管理观,主张理财和会计相互融合;四是理财与会计独立观,认为理财与会计虽有紧密联,但界限相当分明。

现在从理论上看,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从实践中看,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两种不同的工作。

2.3专业特色

目前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普遍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看,毕业生可从事的具体行业的界定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所有单位,定位不够清晰明确,过于宽泛。

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行业文化特质。专业人才一般都成长于一定的行业文化中。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的行业结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地方各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之间要寻找共性和差异,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使得专业建设逐渐切入行业,浸染行业特色,在专业设置、课程计划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行业针对性,让学生一入学就以特定的行业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习并熟悉该行业的历史发展和地区分布,感受并习惯不同的行业文化,以此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性。

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以及本科人才实践性的要求,在国家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下进行一定的调整,突显应用型实践能力强、职业能力强的优势特征。

3.1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体系,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较为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相关法规和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2能力目标

要受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进步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

3.3素质目标

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断创新、持续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财会教育,2011,(7).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3

[关键词]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1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0 引 言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其管理质量决定了国有企业能否合理利用有限的流动资金为企业的发展进行投资与规划等经济活动,也就决定了国有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财务管理人员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对采取财务管理质量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并采取相关措施,只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我国财务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都相对较晚,这就导致我国高校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设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虽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逐渐增加,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财务管理专业从专业设置,到教学目标,再到教学方法都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各个高校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以及培养方法都相对单一,这在企业发展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使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例如: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人才培养严重落后于企业发展需要。从目前的发展形势上来看,国有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国企的这一需求,高校必须结合国企的用人需要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1 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中,由于国企发展环境的变化,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企为了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更多高技术人才的加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国企急需完善内部的制度与体系建设。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细致,要求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所有步骤都必须按照相应的流程与规范进行,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也不能够违背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一旦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运营情况进行审核,就必须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进行完善与整合,才能对企业整体的运营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必须拥有较高的技术素养,这就是国企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2.2 财务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国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逐渐提高,而私企同样认识了到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这使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竞争逐渐加剧。加上国企自身没有储备充足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普通的财务管理人员又不符合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标准,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短缺程度自然呈现上升趋势。

3 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策略

3.1 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培养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想要提高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因此,加强国企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确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目标势在必行。同时,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培养目标需要与国企的发展目标以及社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既然国企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当然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而国企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支持,所以国企在确定财务管理培养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现代市场发展导向,并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全方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例如:信息化时代,国企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充分了解财务相关知识,还必须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与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技术,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健全校企合培养机制

现代很多高校都设有财务管理专业,而这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将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想保证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国企就应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以便高校能够按照国企的要求为其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校企合作同样有助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快速掌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对于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国企还可以对财务管理毕业生提供工作实践机会,一旦发现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可以留用,为企业财务管理储备人才。如果可以,还可以为这些人才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以便其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样就能够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进步。

3.3 提供后续教育培训

学习永无止境。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和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国企应为其提供后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制订完善的实践培训计划,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实践培训。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培训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企业培训效果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以便对培养模式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另外,企业还需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及时掌握国外前沿优秀理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使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适应国际化背景。

3.4 着重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国企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其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融入职业道德培养内容,使其在缓解压力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在日后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客观谨慎的态度积极应对。

4 结 语

由于各行各业都提高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使财务管理人才出现了严重短缺现象,加上国内高校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并成为阻碍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巨大阻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企必须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确保企业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志梅.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4

1.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设计

互联网极大降低了知识获取与信息复制成本,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训练、实践融为一体,以课堂思辨、线上线下相结合、真实创新交易、人才评价、创业服务五项内容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财务管理课程共计40学时,每周学习4学时,其中微课1学时,互动实践3学时。微课包括财务管理及创新思维、财务战略与预算、筹资方式与机会等内容,互动实践包括团队组建、商业模式设计与开发、创业设计与企业开办等内容。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开展微课案例故事学习、讨论、展示、活动、真实交易。每次课程必须有互动实践,每次实践必须有结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流程

教师负责创新实践教学的全周期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七项重点工作:课前调研市场创新与人才需求、制作8个微课案例故事、介绍课程计划及真实交易规则、第一次课由学生擅长的服务、鼓励学生将想法付诸市场实践、互动实践后带团队现场讨论、课程结束组织项目评价与众融众筹。

3.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及实施

(1)微课教学。以财务管理的第一次课财务管理及创新思维的学习内容为例,课前教师根据市场调研及前期分析做出短小精悍的微课,讲述一个聪明的老人刊登广告,希望按最好的出价卖树。通过权衡卖柴者的想法50美元、现实主义者的考虑100美元、医生的投资观1500美元、会计的观点75美元、证券营业员的利润观250美元以及创业者的思维1500美元,老人通过比较分析和计算以250美元卖掉了苹果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企业的价值、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及财务管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等基础知识。

(2)实践教学。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创业基金20元,通过创新学堂系统平台,让学生在系统平台上领取(注:20元基金是真实的货币资金,日后可以转账到自己的银行卡或者微信、淘宝账户)。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平台我能给大家提供的服务并推销给其他同学。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查看别人的创新创业服务,引导学生分析和购买有价值的服务和项目,并查看我的订单及我的账单,随时了解自己资金的赚取情况。接下来教师不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可以在平台里问题、需求、活动等,设定悬赏金额来悬赏问题回答最好的同学,以此完成财务管理的各项交易。除了线上智能手机交易外,还要进行线下真实交易,教师就是市场诚信的倡导者,创新秩序的维护者,职责在于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与市场规则,给予学生热心、公平、专业的指导。实践活动结束前,教师务必进行实践分析点评,以第一次课为例,除了点评、分享和购买的服务,盘点创业基金的余额,查看赚取的金币外,同学们还要共同评价此次实践活动最有创意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为下一个创业创新机会做铺垫,也为课程结束组织项目评价与众融众筹做准备。

(3)游戏教学。以最后一次课团队汇报期末考核为例,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创新创业大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团队自由组合,也要引导学生跨学科、多元化组队,每组选出CEO(总经理)、CFO(财务经理)、CSO(销售经理)、COO(运营经理)、CMO(市场经理),要求每个团队讨论并完成一项创业项目,将财务战略、筹资方案、商业计划、决策方案、价值设计等在平台请大家投票,根据项目内容及票数高低分析创业项目的优势和弊端,总结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可行性项目,团队需完善产品和项目,在平台众筹众包,实现真实创业。

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很多高校、企业等都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笔者在财务管理课程实践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设计

互联网极大降低了知识获取与信息复制成本,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训练、实践融为一体,以课堂思辨、线上线下相结合、真实创新交易、人才评价、创业服务五项内容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财务管理课程共计40学时,每周学习4学时,其中微课1学时,互动实践3学时。微课包括财务管理及创新思维、财务战略与预算、筹资方式与机会等内容,互动实践包括团队组建、商业模式设计与开发、创业设计与企业开办等内容。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开展微课案例故事学习、讨论、展示、活动、真实交易。每次课程必须有互动实践,每次实践必须有结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流程

教师负责创新实践教学的全周期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七项重点工作:课前调研市场创新与人才需求、制作8个微课案例故事、介绍课程计划及真实交易规则、第一次课由学生擅长的服务、鼓励学生将想法付诸市场实践、互动实践后带团队现场讨论、课程结束组织项目评价与众融众筹。

3.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及实施

(1)微课教学。以财务管理的第一次课财务管理及创新思维的学习内容为例,课前教师根据市场调研及前期分析做出短小精悍的微课,讲述一个聪明的老人刊登广告,希望按最好的出价卖树。通过权衡卖柴者的想法50美元、现实主义者的考虑100美元、医生的投资观1500美元、会计的观点75美元、证券营业员的利润观250美元以及创业者的思维1500美元,老人通过比较分析和计算以250美元卖掉了苹果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企业的价值、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及财务管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等基础知识。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32-02\

财务管理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教育部将其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独立本科专业。据统计,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生源丰富且逐年上涨,社会各界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校开设17年以来,虽然积累了许多专业建设经验,但仍然存在诸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未突出专业特点、师资力量不足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1-2\]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师资力量的强大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由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在科研与教学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解决研究型大学在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正确定位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于2000年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研究型大学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摇篮,其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深厚的科研功底以及富有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类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托,又是培养目标的保障,更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议题。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不仅要与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相联系,还要在内容上对应财务管理的岗位需求,同时注重各个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的耦合性,使之形成合力,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共基础课可以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两部分,目前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体育、语言、计算机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熟练应用电脑的操作能力等;而公共基础选修课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音乐类、美术类以及其他各类等意在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

专业基础课旨在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其课程内容包括经济与管理、会计和金融等相关学科。具体课程体系有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与管理学相关的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与经济有关的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与管理会计等与会计相关的课程,以及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与金融有关的课程。

专业课应根据学生对学习生涯或职业生涯的规划划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两部分。其中,专业必修课是全体学生都应参与学习的课程,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反映了财务管理核心内容。课程设置应涵盖财务管理原理、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投资理财及跨国公司财务等。而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满足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而设置的。在研究型大学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中将专业选修课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中,研究型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准备考研和有志于从事财务管理研究的学生的需要,包括财务管理的沿革、文献阅读、统计建模等偏重理论研究的课程;而应用型选修课是为了满足毕业后从事实务工作学生的需要,包括就业指导等内容。

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把财务管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建立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模拟实验室、课程沙盘模拟实验以及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3\]所谓模拟实验室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专业模拟实验室,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根据事实改编的案例情境中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验,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程沙盘模拟实验是指在虚拟环境下,模拟或仿真企业财务决策过程,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等角色,身临其境地体验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部流程。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企业财务管理运作过程,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担负着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使命,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构建一支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首先,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升级,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密切关注财务管理学和与财务管理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在岗学习,通过备课指导、听课督导等方式提高授课质量,支持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创造宽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研环境,培养并吸引优秀教师人才加入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其次,要提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尽管研究型大学主要致力于培养科研型人才,但在本科阶段也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发生。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应该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允许教师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财务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为教师获得实践机会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检验并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并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以便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研究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端人才,培养人才所需的课程体系应侧重于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更要让其明晰采取这一方法依据的财务管理理论,从而培养出能创新管理方法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喜平.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05(11).

\[2\] 陈秀芳,崔玉英.教学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探究\[J\].学理论,2012(5).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6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尚不成熟。基于此,高校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设计方面要大胆而又有所鉴别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三是前沿性。财务管理理论是动态发展的,要不断更新内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以发展眼光看问题,注重对新问题新事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高校与相关单位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以共同培养出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与此同时,新型的模式使学生不再对企业实务操作无从不手,能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大大缩短了学生们与社会的距离,在大学毕业后较轻松地实现与企业对接。

(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财务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根据不同环境寻求财务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作出正确决策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变性。那么,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学生真正体验到这种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据专业部门数据统计,到目前已经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本专业正在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输送着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作为一个新兴起的的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理念陈旧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设定在专业知识的灌输方面,并不是真正重视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各大高校在通才与专才的权衡过程中,大部分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可见,这些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才的个性发展和特色,课程体系设置更多注重的是要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提高专业素养以及面临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和水平。

(二)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模糊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这三个专业所列出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财务管理专业和其他两个专业均有10门以上一致。如果算上公共基础课程,这三个专业之间的课程共享度就更高了。排除这些共享课程以外,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只有:高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课程。从中可见,各大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大体相同,专业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过于抽象化。

(三)课程内容设置交叉重复

鉴于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金融专业的共享度颇高,难免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这种情况虽然保证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但同时会浪费大量的教学课堂资源,降低了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与些同时,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也不能够突出体现。

(四)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财务管理专业本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纵观当前各大高校情况不容乐观。还是停留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实践环节极其欠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高校联系到对口企业实习单位数量非常有限(源于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这样就使得学生实习的内容只能局限在已有的凭证和账簿上;二是校内实践环节缺乏。首先,理论课时所占比重太大,实践课时太少。其次,尽管高校大多设置了实践课程,但主要还是依赖于模拟实验室操作。再次,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树立专业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要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职业岗位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具体的课程设置一定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基准,体现出专业知识结构需求,即广博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由单纯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转变成重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结合。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课程体系是支撑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因此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人才的素质,还会影响到专业的素质。基于教育系统化的思想,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结构最优化原则,即强调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该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即通过科学完整的高校财务管理学位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从而训练出高水平的理财技术。

(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优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不断深化、拓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强化校内实验、校外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并保证上述环节的效果,不能随意降低标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重点进行的工作是设计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课程实验与综合模拟实验相结合,手工会计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融合、校内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相辅助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地实现专业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校外社会实践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要求,向学生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尽量要学生自己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在确定单位以后,结合专业特点与实习单位的条件,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和实习目标,用于指导实习整个过程。此外,要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习方案,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2、选好校企合作单位

校企合作是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合作单位的选取最好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企业运行组织;规范齐全的内部管理制度;饱满的员工工作量;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高素质高水平的财会队伍。

(四)培养“双师型”的师资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需要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如有条件最好能挂职锻炼);在时间上和财力上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鼓励教师到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帮助扶持专业教师合伙开办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在此实习。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力求打造一支能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