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1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效果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ABX)又被称之为沐舒坦,是一种有效的祛痰剂,主要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支气管哮喘病中(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同时盐酸氨溴索还能抗氧化,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消除炎症,加快支气管炎的恢复。儿童呼吸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气道狭窄、血管丰富、粘膜柔嫩、消除能力差等,所以呼吸道一旦发生感染后,气道中的分泌物就会增多,出现痰液粘稠、咳不出等不良症状[2]。文章对在我院因呼吸系统疾病接受治疗的患儿的治疗效果展开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因呼吸系统疾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将这些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共有患儿40例。观察组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15例;年龄1岁(6月)~9岁,平均年龄为(3.8±2.6)岁;病程1~4d,平均病程为(2.1±0.8)d;按照病症类型进行分类,支气管肺炎14例,急性肺损伤(毛细支气管炎)11例,呼吸窘迫症(支气管炎)10例,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龄0.8~8岁,平均年龄为(3.5±2.4)岁;病程0.5~5d,平均病程为(2.4±1.3)d;按照病症类型进行分类,支气管肺炎13例,急性肺损伤12例,呼吸窘迫症11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均为多痰、喘息、肺部有喘鸣音、咳嗽等。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症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儿住院后,均为其提供常规治疗,包括:退热、吸氧、镇静等。对照组中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盐酸溴已新(生产商: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396,药品包装:2ml安瓿,10支/盒),2ml/次,4~8ml/d,静脉滴注时用250ml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观察组中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氨溴索注射液(生产商: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314,包装规格:2ml×15mg×5支),
1.3评价标准 ①显效:患儿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临床表现症状全部消失,体温正常,没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咳痰等临床表现;②有效:患儿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咳嗽与咳痰明显减少,呼吸困难与喘鸣音减少;③无效:患儿的临床表现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儿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x±s)代表其计量数据,用χ2对其计数数据进行检验,将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恶心、呕吐,有1例患儿发生皮疹,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中,有3例患儿心跳紊乱、3例患儿发生消化疾病,不良反应率为1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χ2=11.3,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儿童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发育未成熟,所以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流感病毒、支原体、呼吸道病毒感染,最终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痰液粘稠、气道分泌液增多[3]。小儿因气道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全,所以痰液粘稠易造成气道堵塞,引发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帮助患儿有效排除痰液,减少体内病毒量,松弛气道平滑肌,帮助肺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儿身体免疫力[4]。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2]王亚文.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 12(05):431-432.
[3]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09):149-150.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2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必须是对现有水平的超越,产生在传统中医儿科学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形成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实现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各个领域、各种方法大量的研究积累,多少代人的长期努力,才能逐步达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科学研究为动力,继承传统为先导、思维创新为途径,加速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学科学术进步的步伐。可以相信,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中医儿科学的现代化,将会随着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而逐步实现。
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中医儿科学发展前景远大光明。我们这一代中医儿科人,承前启后,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任重道远。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追求,中医儿科事业一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predomin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ng shouchuan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0029, nanjing, china)
abstract: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pcm) has distinguishe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it shows some advantages for treating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childhood, especially acute viral infective disease and spleen disease. so the guarantee for progress of the cause of pcm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tself. it is necessary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pcm to establish its standard,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emphasize clinical research, strengthen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and aim at academic innovation. these measure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pcm modernization.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3
关键词:小儿腹痛;诊断体会
腹痛是儿科门诊常见的症状及主诉,消化系统及几乎每个系统疾病都可出现腹痛症状。因此需要儿科医生对小儿腹痛的临床特点要有一定的经验及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高度重视细心诊治才能避免漏诊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07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小儿腹痛19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2007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小儿腹痛192例,其中男103例,女89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年龄5.7岁。1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1.2临床表现 以腹痛为主诉的104例,以不明原因哭闹为主诉的58例,以婴幼儿为主,腹痛为伴发症状的30例;急性起病165例,反复发作27例;查体腹部有阳性体征(腹肌紧张,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肠鸣音活跃等)129例,阴性体征26例,不详的37例,以婴幼儿为主,原因为表述不清,体检不能配合。
1.3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升高103例,减少16例,其余正常。大便常规镜检见白细胞和/或脓球67例,轮状病毒49例,红细胞41例。小便常规镜检见白细胞8例,红细胞3例。胃纤维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腹部平片或腹部彩超报告肠胀气53例,阑尾充血肿胀7例,梗阻5例。
1.4疾病分布 急性胃肠炎35例,小儿秋冬季腹泻87例,疝气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肠蛔虫症1例,呼吸系统疾病上感、肺炎、哮喘伴发腹痛52例,痛经4例,过敏性紫癜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粪快梗阻8例,功能性腹痛包括肠痉挛,生长痛,因不愿上幼儿园撒谎7例,芒果、海鲜等食物过敏2例,阑尾炎13例,肠套叠3例,泌尿系感染8例,水痘13例,荨麻疹2例。腹内疾病166例,占86.4%。
2 讨论
腹痛是主观感觉,患儿年龄越小越不能准确表述,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表述困难,以哭闹不安、拒食、拒语等表现为主,家长也不能正确叙述,从而易漏诊延误诊治,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婴幼儿出现腹痛引起的哭闹应于正常哭闹相区别,正常哭闹无客观症状与体征且能通过常规护理而停止,出现病理性哭闹应有客观症状与体征。如各种肠道急性感染或消化不良时,可由肠痉挛所致阵发性腹痛而引起哭闹,如伴脱水则哭声无力或嘶哑,急腹症如肠套叠可引起阵发的突然嚎叫不安,伴以脸色苍白,出汗等症状[1]。因此需要医生在接诊腹痛患儿时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精确体格检查。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并借助相关辅助检查,对疾病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并给与相应的治疗,从而提高诊治水平。
首先,询问病史时应详细收集患儿出现腹痛、婴儿出现哭闹不安、拒食、拒语的时间,起病急缓,每次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腹痛部位性质,是否为主要症状,如为主诉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发热、呕吐、腹泻、咳嗽、皮疹等),若为其他疾病的伴发症状应追问出主要症状,大小便情况,精神进食情况,病情变化等。具体叙述如下:①若起病急,常为外科疾病,如肠套叠、肠梗阻、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疝气嵌顿等;起病缓慢,多为内科系统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肠蛔虫症等;②腹痛的部位,学龄前儿童表述已较为准确,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的局限化趋于明显[2]。一般情况下,腹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相一致,如剑突下腹痛多为胃十二指肠、胆囊疾病;左上腹痛多为胃部疾病,右上腹痛多为胆囊、肝脏疾病;脐周多为肠寄生虫病、上感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右下腹痛多为急性阑尾炎、右侧输尿管病变;左下腹痛多为粪块堵塞和左侧输尿管病变;耻骨联合上方腹痛多为膀胱病变;③腹痛的性质:阵发性腹痛多为胃肠痉挛,阵发性绞痛提示肠梗阻;持续性腹痛渐加剧多见于急性阑尾炎和胃肠穿孔;隐痛多见于溃疡疾病。反复性性腹痛多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肠易激综合征、肠痉挛、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肠虫症等。腹痛的部位和性质主要靠患儿诉述,婴幼儿往往不能正确表述,因此医生要仔细观察患儿哭闹的表情,特殊的固定及与平时一切的异样表现;④腹痛如果是主要症状,一般多为消化系统疾病或腹部疾病,腹内疾病引起的腹痛占腹痛的2/3~3/4,以胃十二指肠疾病最为常见[3,4]。如为伴发症状,则首要诊治原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流脑、败血症、水痘、铅中毒、腹型癫痫等都有腹痛症状;⑤观察大小便情况,对腹痛的诊断也有帮助,如大便于腹痛发作前数天未解,多见于粪便性肠梗阻;如为脓血便,多为肠炎、菌痢;秋季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样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应注意不完全性巨结肠症和肠激惹综合征的可能性,大便排出成虫或虫卵,则明确诊断为肠虫症。如小便出现尿急、尿痛、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⑥检查有无压痛时,主要观察小儿表情反应,不能完全依靠小儿回答,有些患儿因不肯上学、去幼儿园而谎说腹痛[5],如果表情痛苦则表示压痛存在,但要患儿分辩是表皮刺激疼痛还是真正的腹部压痛。检查腹部压痛可用对比法,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6];⑦强调应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及其他病情变化,如急性阑尾炎就是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肠套叠出现症状最初大便正常,后渐渐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慢性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发剧痛则可能出现急腹症,如绞窄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疝气嵌顿等;⑧若临床诊断困难,则可借助辅助检查,如胸腹部平片、彩超、胃肠镜、CT、MRI等作出进一步的确诊。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6.
[2]夏丽君.小儿腹痛12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441.
[3]蒋优君 ,王培鑫, 朱云清.107例小儿腹痛病因分析[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5,24(6):272.
[4]吴秀英, 叶瑞云, 欧弼悠.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1):17.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4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氨溴特罗
【中图分类号】R32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216-02
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喉鸣等临床症状。当患者发生急性支气管炎时,较为频繁的咳嗽会影响到小儿的日常活动,当痰液粘稠时,可能会阻塞气道,影响呼吸,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氨溴特罗是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伦特罗的复方制剂。本文选择我院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在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17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上述患者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给出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呼吸衰竭患儿、心力衰竭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5例,男44例,女41例,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11岁,平均年龄为3.4±2.1岁。对照组患儿85例,男43例,女42例,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12岁,平均年龄为3.6±2.7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相关临床症状,两组患儿均给予去热、镇咳、祛痰、控制感染等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上述常规处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小儿止咳糖浆口服,1岁以下患儿每次服用2.5ml,2-5岁患儿每次服用5ml,6-12岁患儿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口服,根据患儿体重范围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液,8kg以上患儿每次服用2.5ml,8-12kg患儿每次服用5.0ml,12-16kg患儿每次服用7.5ml,16-22kg患儿每次服用10.0ml,均为每天服用2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天。
1.3疗效评定
患儿治疗7天后,咳嗽、喉鸣、喘息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肺部听诊无罗音存在,呼吸性清晰,肺部X线检查显示无异常表现,为治愈;患儿治疗7天后,咳嗽、喉鸣、喘息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缓解,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较治疗前显著减轻,湿罗音减少,肺部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病灶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为好转;患儿治疗7天后,咳嗽、喉鸣、喘息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没有缓解,甚至加重,肺部听诊罗音等着仍存在,没有好转,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评定:治愈共60例,好转共20例,无效共5例;对照组患儿临床效果评定:治愈共46例,好转共21例,无效共1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和78.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是常见的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多数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骤然出现频繁较深的干咳,而后有支气管分泌物出现。患儿可发热。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患儿睡眠,有的患儿可并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道管腔较为狭小,呼吸道粘膜较薄,淋巴及血管较为丰富,容易感染而发生病变。再者,小儿支气管粘液腺体分泌较为旺盛,纤毛运动能力较差,患儿咳嗽排痰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气道分泌物发生堆积,一旦发生感染,呼吸道分泌物会增多,导致气道发生阻塞,影响患儿呼吸。在治疗过程中,处理镇咳、去热等对症处理外,尽快对患儿实施化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塞,是对症处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2-4]。
氨溴特罗口服液是盐酸氨溴索及盐酸克伦特罗的复方制剂[5-7]。盐酸氨溴索是盐酸氨溴索是盐酸已新在体内的代谢物,属于新型的化痰类药物。研究表明,盐酸氨溴索能够溶解痰液,同时促进痰液排除;盐酸氨溴索能够提高纤毛的运动能力,提高纤毛对分泌物的运送功能,从而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盐酸氨溴索能够有效的溶解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纤维,同时能够抑制支气管粘液腺中酸性探讨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痰液中的酸性粘多糖成分,从而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有利于对痰液进行稀释,所以促进了呼吸道粘稠分泌物的排出,同时也减少了粘液的滞留,因而患者的痰液容易排出。克仑特罗是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扩张,有利于缓解气道狭窄症状。再者克伦特罗也能提高纤毛运动能力,对过敏性物质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克伦特罗还可作用于溶酶体,能促进黏液溶解,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所以,氨溴特罗口服液具有上述两种成分药理作用,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二种成分没有相互影响,在药效作用方面二者起到协同效果。
本文中,观察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改善咳嗽、喉鸣、气喘等症状方法,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所以,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2.1171―1Z14.
[2]陈霞.痰热清注射液治疗4,JD急性支气管炎4O例I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94―1295.
[3]施毅,肖永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黏痰溶解与祛痰作用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内科学杂志,2005,22(9):598-600.
[4]洪建国,李云珠,陆权,等.氨溴特罗口服液改善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63.
[5]黄雪华.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24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8,36(1):44-45.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5
[关键词]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重症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总人数的24.5%~56.2%,其中婴幼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39.5倍,病程发展迅速,预后转归亦有较大变化,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的疾病之一。重症肺炎的及时合理救治和监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由于婴幼儿的特点,患儿多不能言语,临床监护中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有效的评分方法反映患儿病程变化和评价预后转归。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ediatric?critical?illness?score,PCIS)在1995年草案公布后经过多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应用证实可以判断病情轻重和患儿预后[1],正确评估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对重症肺炎的诊治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2012年1月利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48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评分,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婴幼儿重症肺炎480例,重症肺炎的诊断依照《实用临床儿科学》[2]的标准:(1)病情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2)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亦明显受累,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心肌炎,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败血症,明显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中毒性肠麻痹,脓胸、脓气胸、张力性气胸、肺脓肿。(3)小儿肺炎伴发下列疾病者: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心血管功能不全者;②Ⅱ度以上营养不良者;③严重佝偻病者;④免疫功能缺陷者。其中男性278例,女性202例,年龄1个月~3岁。住院天数最短的1d,最长的29d,平均住院天数为12d。
1.2方法
(1)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3]的标准进行评分;(2)首次评分在入院后24h内完成,以后分别在入院第3天,第7天及出院前进行;(3)首次评分时,评估患儿是否存在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4)统计学处理采用ⅹ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1.5。
2 结果
2.1评分结果
(1)~100分属非危重病例,共318例,占66.25%;(2)~80分属危重病例,共120例,占25%;(3)0~70分属极危重病例,共42例,占8.75%。
2.2首次评分与转归
本组共死亡26例,占患儿总数的4.4%,而0~70分死亡16例,占死亡人数的61.5%,~80分死亡10例,占死亡人数的38.5%,~100分无死亡病例。随着评分值的降低,患儿病死率从0%升至40.5%。见表1。
2.3 4次评分结果与病情变化
部分患儿未进行第2~4次评分,故例数少于首次评分。第4次评分为出院时的评分,有的住院天数少于7d,故无第2、3次评分,但有第4次评分,故第4次评分例数多于第2、3次评分。治疗后,病情好转,评分上升,高分值病例数的百分比不断增加(已滤除死亡病例)。但首次评分后持续低分者,预后差。见表2。
2.4首次评分与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
评分越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越多,累及器官数越多。见表3
3 讨论
一、PCIS在PICU中的应用价值
1.评价病情危重度:本组资料显示,入院24小时内评分值高低与预后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评分值越低病死率越高。PCIS列项简单,指标客观,实用性强,评价较准确。
2.预计病死风险概率的高低:在患儿入PICU24小时内,由于病情变化和治疗干预,病死风险率可能增加或降低。根据其评分值,经过计算可得出该患儿在目前PICU治疗水平下的病死风险概率,给予治疗可避免死亡危险因素发生。
二、应用PCIS预计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死风险概率模型的准确性
重症肺炎是婴幼儿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正确评估肺炎的轻重对于肺炎的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证实,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准确判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轻重,并对动态观察病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次评分能准确反应重症肺炎的轻重,评分值越低病情越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越多,累及器官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多次评分能动态评估病情,有助于判断预后,危重或极危重患儿经数天治疗若评分值未见提高,病死率增加。评分要求系统全面地观察患儿,根据各项评分指标,初步判断患儿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处理。对于各种并发症,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减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其引起的不良后果。评分有利于治疗,对危重病例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使许多患儿得到成功的救治,不至于因病情估计不足而延误抢救时机;相反,对非危重病例,避免了一系列不必要的抢救,避免医源性损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以很好地判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的轻重,但需注意病情轻重与预后的关系不是一尘不变的。新疗法的出现,恰当积极的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绝不能因为病情太重就放弃抢救,也不能因为病情轻就不重视病情的观察。
参考文献:
[1]董宗祈,孙继民,张芙蓉,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的临床应用与评价.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3):138-139.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6
【关键词】过敏源;儿童哮喘;致敏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lergens and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 Method A total of 5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who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March 2013, were subjected to allergy testing, with another 55 children who were without allergic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family history of these diseases used as control. The positive rate and total serum IgE level were detected in both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For the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group, there are several series of allergens: 1) inhalant allergens, mainly included house dust mite, estragole, Alternaria mold, and Aspergillus fumigates. 2) food allergens, mainly included milk, beef, mutton, wheat, and fish-prawn-crab. There are a total of 51 positive cases (92.7%) in the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group, whereas only 5 cases (9.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
Keywords: allergen; childhood with bronchial asthma; sensitizer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93-02
哮喘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1],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为儿童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气道炎症疾患,受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气促、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夜间以及清晨症状加剧,本文以本院接诊的55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哮喘与过敏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现总结如下,仅供业内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接诊的55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来我院就诊的无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史的55例儿童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龄3~9岁,平均年龄6.8±1.9岁;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患者年龄3~8岁,平均年龄7.1±1.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不能进行敏筛过敏原检测者;②10天内服用过抗组胺类药、激素类药物者;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悉本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加本组实验。
1.2方法
采用敏筛定量检测仪及试剂(德国MEDIWISS公司),对两组儿童进行过敏原检测,于造成8点空腹采集3ml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总水平。过敏原分为食入性、吸入性两类,其中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奶、牛肉、羊肉、小麦、鱼虾蟹、鸡蛋白、芒果;吸入性过敏原包括粉尘螨、草蒿、猫/狗毛皮屑、烟曲霉交链孢霉、梧桐柳、草;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致敏物的阳性率以及血清总IgE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儿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
观察组吸入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草蒿、烟曲霉交链孢霉居多,观察组儿童过敏原阳性者50例(90.9%),对照组5例(9.1%),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儿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
观察组食入性过敏原中以牛奶、牛、羊肉、小麦以及鱼虾蟹居多,观察组儿童过敏原阳性者48例(87.3%),对照组3例(5.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表1两组儿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的对比
2.3两组儿童IgE水平的对比
观察组儿童血清总IgE升高者52例(94.5%),对照组5例(9.1%),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哮喘是由体外致敏物刺激发生的反应性疾病[2],致敏物被称作变应原。变应原是引发哮喘的高危因素,致敏的哮喘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因而再次接触特异性变应原时,会引发哮喘。变应原包括吸入性致敏物和食入性致敏物两种。据相关研究报道[3],哮喘儿童气道对变应原的敏感性约为正常者的100~1000倍,当气道发生高反应时,对正常儿童无影响的各种敏原均可引起气道收缩,导致哮喘发作。本次实验中选择敏筛过敏原检测对研究对象的过敏物质进行检测,在此进一步证实了体外致敏物是导致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吸入性敏原为儿童哮喘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中粉尘螨、草蒿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是主要诱发因素。IgE是一种致敏抗体[4-5],其与肥大细胞结合,会诱导组织胺释放,发生变态反应。本组实验中,观察组儿童血清总IgE升高者52例(94.5%),对照组5例(9.1%),说明儿童哮喘与血清总IgE水平具有重要联系。但其他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骨髓瘤等也可导致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因而血清总IgE水平并不可作为确诊支气管哮喘的依据,只能为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外源性致敏物对哮喘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因而生活中应避免患儿与之接触。
参考资料:
[1]李立新,庄玲伶,王春莲.儿童哮喘与过敏原、血清总IgE水平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2(2):139-141.
[2]陈晖,代文霞,夏艳艳.等.哮喘儿童体外过敏原检测及临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28(6):412-414.
[3]张文娟,孙立清,张开俊.儿童哮喘体外过敏原检测106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4(4):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