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1

关键词:突发事件;疏导;情感;真诚

班主任在上课及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与老师的顶撞、学生的突然的情绪表现等等。这些突发事件有这样的共同点:突发性、聚众性、情绪性、破坏性等等。对突发事件处理得好,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把握育人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表现出班主任的高度的教育机智。

一、保持理智,尊重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注意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许多突发事件本来就是在学生的一时冲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发生的,班主任如果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感情冲动,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只会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反感和逆反心理,最终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乃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给班级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反之,如果班主任在耳闻目睹突发事件后,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冷静思考,充分尊重、体谅学生,变“牧羊人”为“领羊人”,则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中专任教,目前中专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如上课睡觉、讲话、随便下位等等,学生顶撞老师的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处理这方面的突发事件时,班主任尤应冷静,因为学生刚刚与老师在课堂上激烈冲突过,其情绪一定很激动,内心很难迅速平静。班主任如果粗暴、简单地处理,学生会认为老师就是维护老师,势必会火上浇油。曾经有位班主任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没有冷静自制、尊重学生,在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况下就强制学生公开道歉,最终使得这位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怨恨之情,甚至带动其他几个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公然与班主任对抗,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陷入极大的被动之中。由此可见,冷静自制,尊重体谅是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

二、细心了解,全面深入

班主任经常被突发事件弄得身心疲惫,但处理事情时的耐心细致实在是很关键的。班主任对情况要细心了解,处理问题要细致,要深入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加以科学的分析,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面对学生才会言之有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会使学生口服、心服,从而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一个我很器重的班干部突然闹情绪甩担子,而且态度相当坚决,令我措手不及。我没有听他的一面之词,而是一边耐心地做他的工作,一边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班干部在维持班级纪律时,只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自习课纪律不好时,他就粗暴地拍桌子或者大吼几声以示警告,同学对他颇为不满,令他很是苦恼,所以他干脆就打退堂鼓了。了解情况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前后后,并引导他换位思考,肯定了他正确的动机,指出其不足,并给以方法上的指导,他又愉快地走马上任了。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班主任越耐心细致,了解情况越全面,则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冷静耐心,循序渐进

发生了突发事件,学生犯了错误后,班主任有时可不急于批评,而是保持冷静,耐心“等待”,以退为进,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突发事件发生了,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处理。在事件发生的初始阶段,要通过正当的方式“移情”,疏散双方的矛盾,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的教育作用,在人们情绪激动时,常表现为零效应,甚至产生负效应。中专生由于学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同学之间的接触较为广泛,矛盾也相应产生,经常为一些小事脸红脖子粗,各执一词,“战争”似乎随时都会爆发。因此,要处理好双方的矛盾,首先必须冷却双方的怒火,待双方平静下来后,抓紧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抓住主要矛盾,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让他们设想矛盾激化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进行冷静的反思。最后,指出解决问题应当寻求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这样,便可使矛盾双方的认识得到提高,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四、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处理突发事件,不要东拉西扯、搞牵连,应“就事论事”。如果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把以前旧账再翻过来一起算,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小题大做或者故意跟他过不去,导致影响问题的正确解决。突发事件在任何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发生,班主任应实事求是,一视同仁,避免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班主任应分清事情性质,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尺度,性质较轻的,不要随意扩大,上纲上线,特别是发生在后进生身上的突发事件,更要注意不扩大化;性质重的,诸如打架斗殴、离校出走等,亦不能缩小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无论事情轻重,班主任都应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某件事情的表面现象,看清事情的本质,与学生一起分析某个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使学生逐渐悔悟而有所警惕,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因人施教,区别对待

有些学生,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自卑心也重,他们十分重视老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因此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学生身上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注意批评教育的时机、场所、氛围乃至语言的作用等。对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可针对他们的错误行为当众严厉批评,如打架斗殴、蓄意破坏等事情;而对有些心理脆弱甚至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班主任则应慎重一些,可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对发生在女生身上的突发事件,比如早恋等具有隐私性的问题,班主任还要充分考虑女生敏感、畏惧等心理,一般不宜公开化处理。总之,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对于不同气质、性格特点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六、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如果总是等着事件发生了,再去解决、做工作,伤害和损失往往已经是不可避免了。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尽量做到预防为主,抓住契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从内心严格要求自己,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要减少班级的突发事件,我认为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秩序井然,风气良好的班集体是前提条件。通过制订总体规划,然后按每学年、每学期、每一周分阶段去实施,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结合媒体报道或周围身边的一些青少年冲突伤害事件,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后果、危害等,使学生思想受到震动、警醒,从而自我约束不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矛盾的产生、激化和冲突行为的发生。

总而言之,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生的突发事件是层出不穷的,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灵活、复杂的过程,班主任要迎难而上,要有满腔的热情、万分的耐心,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应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努力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张绍仁 《班主任工作三十年经验谈》 北京教育出版社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分析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内部环境,个人对此怀有良好的安全感,在外部环境,能够凭借社会认可的方式有效适应。在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就心理健康而言,尚未达到心理健康所设定的标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及完善的辨别能力,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处于个人人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而又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心理认知逐步走向成熟,心理发育速度增快,开启了向幼稚迈向成熟的征程。在这一成长阶段,初中生极易出现矛盾的心理状态,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学生适当的辅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避免负面心理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不单纯指心理引导,对于身体健康也具有积极作用。学生的人格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尚处于初始阶段,对于未来发展,拥有自身看法及见解,通过采取科学适宜的心理健康引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则可能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当今时代已迈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资讯呈爆炸性的增长态势,而信息资讯的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要素。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辨别及筛选能力,负面新闻或不良信息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受学校教育的影响。纵观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关体制尚不完善,与要求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尚存一定差距。不少学校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并取得理想的升学率上,在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上存在不足之处,容易导致初中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受专业教师的影响。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若缺乏专业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引导,则难以取得力量的教育效果。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将自身主观情绪和看法融入其中,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在本专业领域逐步深入,教学能力逐步增强,但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仍较为匮乏。

(四)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少初中生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原因便是家庭教育因素。部分家长事业繁忙,对学生缺乏关注,和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使得学生未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容易孳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受教育水平的影响,部分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效应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下,会对学生思想认知及价值观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我国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督导职能,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室,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引导。

(二)科学调整学校管理方式。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地,在校园内度过的时间相对较长。为此,学校要明确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推进传统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改变以往片面关注分数的传统观念,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学校要注重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并给予学生高品质的教育培训及实践指导,完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条件。

(四)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家庭环境作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能够让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为此,学校要增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树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家长要注重调整和优化自身教育方式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3

体育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到师资、思想观念等影响,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提升。本真课堂概念的提出,为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将来在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

二、体育本真课堂的概念

体育本真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锻炼奠定基础。它的出发点是改变体育教学不合理的方式方法,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学体育本真课堂的构建意义

1.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反思 尽管在体育教学中一些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组织相应的课堂活动,但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活动往往重形式,轻实质,师生之间的对话过于频繁,评价语言过于空洞,体育活动中的合作过于形式化。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教育的本真,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取得的效果不佳,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也失去了原味。此外,素质教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出于形式化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教学效果,所以,今后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观念,让体育课堂回归生活,回归现实,进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为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重视体育锻炼,往往会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因此,必须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本真的课堂教学,让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生命,以协调学生身体机能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3.有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以调节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构建本真体育课堂教学,以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四、小学体育本真课堂的构建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构建本真课堂,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模仿。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更好地进行课堂训练。

2.采取相应的策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构建本真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与集体的协调发展,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建立信任感,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热爱小学体育课堂,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强迫参与到教学中,这样难以达到本真课堂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小学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并学会运用体育技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表现和发展空间,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合理组织小学体育课堂活动,构建本真课堂 如果课堂组织不合理,势必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回归本真。因此,任课教师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利用游戏当中的某个技术动作为基础,将游戏和小学体育动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体会学习的乐趣,又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例如,在学习跳绳运动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进行跳绳运动,在游戏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和动作要求,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又如,在50m快跑训练中,可以通过多种练习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导入部分,可以以观察体育明星照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热身部分,可以通过贴报纸的小游戏来体验跑的乐趣,提高跑的技能,在巩固和提高阶段,还可以通过夺红旗的比赛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

4.完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最终的成绩由期末成绩、课堂表现、课堂出勤组成,注重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其他同学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五、结束语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4

关键词:班集体;热爱;班干部;家校一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48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建者与经营者,肩负着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灵魂、提升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正处于身体发育、智力开发、心理健全重要时期的小学生,肩上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有爱心、有活力的温暖的大家庭,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愉悦的发展,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可以获取更多。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工作对如何打造优秀班集体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热爱学生,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热爱。他的座右铭就是热爱学生。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水的池塘。因此要做好班级工作,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生之心,要将爱的阳光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种种隔阂,让学生进驻教师的心田,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也正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表现出来的,这些小事更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因此,热爱学生不能成为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体现在平时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中。为此,班主任要从细微处着手,用关心、信任与呵护来打开学生的心门。如每天早上,我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环顾学生,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到校,就及时与家长沟通,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在遇到刮风下雨下雪天气时,我更是要关注学生的到校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并叮嘱学生路上要注意安全,提醒他们及时增加衣物。学生生病不能到校时,我通过电话或者是到家中来看望学生。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却正是这些细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与热爱,这样更能在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学生从心里愿意亲近班主任,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当然,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生活,同时还要体现在学习、心理与情感上,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要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善于发现,能够从学生言行举止的变化中感受到学生心理、情感的变化,相机诱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乐观的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学生成绩的优劣而区别对待,不偏袒、不歧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体现教师的公平公正,这样才能赢得全体学生对班主任的尊重,学生才能亲师信道,进而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扶放有度,组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将自己与学生单纯地定位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样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束缚学生的手脚与大脑,并不能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与建设中来。而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建设的班级如何能成为优秀的班集体。管的目的在于不管,意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与自控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道德修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阶段,发挥班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班主任不要全权包办代替,这样只能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附属,没有丝毫的主动权。班主任也不要完全放任自流,这样只能造成学生的盲目。这都是失败的,不利于班干部队伍的成长,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班主任要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组织与开展班级活动,扶放有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与必要的扶持,这样才能引导班干部有序开展班级活动。如班里要组织讲演大赛,我就将大权交给班干部,让他们群策群力来筹备与组织此次活动。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班干部的组织井井有条,学生也都积极地配合,最后此次活动获得了全班学生的一致好评。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次能力提升的重要机会。

三、与家长互动,构建家校一体化平台

家庭与学校同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二者并不是孤立的,毫无关联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会造成学生认知与行为上的偏差,对学生造成误导。只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教师要将家长纳入教育机制,要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与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平台。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但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并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模式。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育专题活动,或是通过QQ、微信等互动平台来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还能让家长掌握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如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想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积极的情感,但是又怕孩子吃苦受累。对于这类溺爱型家庭,班主任就尊重家长对孩子的积极情感,肯定这些孩子的优势,再适时指出孩子的不足,以使家长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来展开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与家长互相交换学生的信息,取得与家长一致的教育观,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良好班集体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生活中点滴积累而逐渐形成的。为此,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心中有学生,热爱、关心、信任与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管理队伍,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取得家长的认可,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平台,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活力、有爱心的班集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5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学校在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30~40分钟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延长了活动时间,增加了运动项目,丰富了活动内容,突破了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切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

幸福教育理念下的乡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承载着“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憧憬,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平台,将为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克服自卑心理,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展现自我。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得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交往的时间增多,学校凝聚力也明显提高,校园里充满了和谐的氛围。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能较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技能”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校体育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了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让热爱体育、参加锻炼、崇尚运动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新时尚。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任务、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来科学地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有乒乓球、篮球、气排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垒球等各种球类活动,还有跑步、跳绳、踢毽子、跳皮筋、体育游戏、传统养身健体运动、队形队列练习等。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自主开发活动项目,例如校操、跑操、韵律操、健美操、器械操、武术操、啦啦操、校园集体舞、兔子舞、街舞等,也可以编一些体现乡土风情的活动操或民族舞蹈。

有各种跑跳的素质练习,垫上的技巧,单双杠、哑铃等器械的力量练习等。

鼓励师生自编、自创活动内容,自制自带活动器材,并注重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广播操、健美操、武术、校园集体舞等,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了极好的学校体育活动氛围,达到了锻炼身体、提高素质的目的,同时学校组织了鼓号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舞蹈队、绘画小组、书法小组、经典诵读小组等特长培养小组,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成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益补充。这些活动,成为吸引学生生活学习的一大亮点,使全体师生在这样一种校园文化氛围中蓬勃向上,积极进取。据近两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速度、柔韧性、肺活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分班(组)活动、分男女活动。集体活动为主,分班(组)活动为辅。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锻炼,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分班(组)活动是指以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的活动,分班(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3.活动组织

大课间体育活动原则上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具体时间段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活动做到“五落实”“六到位”。“五落实”,即每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值班领导落实、带班教师落实;“六到位”,即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师生参与人人到位。

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应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体育艺术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

(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要建立校长责任制,学校主要领导要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校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负责制。① 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保证出勤率。② 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亲身参与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③ 摸清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

(3)体育艺术教师和值日教师负责制。① 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跟上时代节奏,尽量用音乐来调控学生在整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内的一切活动。② 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③ 负责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④ 负责指挥和示范,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⑤ 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4.活动评价

学校制订详细工作计划和活动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注重过程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推进课程改革、落实《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 》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

建立检查评比制度。为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持之以恒,学校要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检查评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全面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彰,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地开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6

1、自我为中心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并且90后的大学生喜欢从自己的观点、立场对待周围的一些人和事,对别人的要求以及期望值很高,往往对别人的要求严厉、难以 同情、理解别人,从而缺乏和人合作的观念以及换位思考,并且很多学生往往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需求为出发点,不顾别人的感受、别人的想法,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负面影响[1]。并且很多学生由于从小在父母和教师关心爱护下长大,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很难适应学生集体生活,所以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更加难。

2、情绪不稳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高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因为自负、自卑等造成的,这也是大学生情绪中两个比较的极端的情绪表现。大学生的自卑以及自负的心理多数是由于学业、家庭贫困、就业压力以及成长挫败问题等导致大学生出现自卑、自负的心理。其中有自卑感的学生缺少交往的主动性, 很多时候都是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又不敢发表,想和别人交往缺又害怕与别人交往,总是担心别人看不气自己,所以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并且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就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3、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不仅能够促进我们的学习、能够及时补充我们的知识能量,但是一些学生过度沉迷与QQ聊天或者网络游戏中,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一个饭不思,夜不侵的游戏狂或者网虫,从而放弃与现实中人们的交流和学习,最终导致人际交往关系落寞。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Young指出,病态网络的使用者在网络上找的不是咨询、学习材料,而是社会的支持和性的满足或者在网络上创建一个新的人格[2]。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果长期沉浸在网络中,很容易形成压抑、孤独的心理,严重的情况下导致亲情的疏离、友情的冷淡,爱情的盲目,从而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适

1、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其核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与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往往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非常大的联系。 并且学生在学习以及成长中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困惑和冲突,一些问题从表面上进行分析为道德品质或者思想认识问题,而实质上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与密切的联系,如厌学、青春期的心理困惑等都与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道德品质,对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引导学生敞开心胸,主动交往

敞开友谊之门,朋友就在快乐的大道上等待着你。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之所以缺乏成功的交往,没有处理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与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特点有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他们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爱情和友情会悄然降临到 他们身上,然而这是一个很不现实的想法,当你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如果你不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而却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手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主动进行交往,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会到友谊带来的快乐[3],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敞开心扉,不仅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活动等各种活动,并且鼓励学生能够在活动展示的自己的个性和风采,这样才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