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 口腔修复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90-02

1 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逐渐降低,器官功能也逐渐减退,口腔疾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现在的大部分老年人都在承受着各种牙齿疾病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好老年口腔修复显得至关重要[1]。

2 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保医保不健全、老年人口素质较低,并且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超过10%。几乎每个老年人都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其中牙体结构的破坏,特别是牙列的残缺给了很多老年人带来了正常生活的不便。步入老年之后,年纪越大,导致牙结构出现破损的情况也越加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对牙体进行修复。但由于大部分老年人从小缺乏较好的口腔知识,平时口腔护理做的不到位,所以年老时各种口腔问题都不约而至,但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又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牙齿问题没得到很好的治疗,造成我国老年人牙齿修复率低于外国老年人牙齿修复率的现象。可见,我国老年人的牙齿修复状况不容乐观。

3 造成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的因素

3.1 生理因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较为明显的退行性变化[2]。

3.1.1 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的釉板组织会出现裂痕,同时其裂痕间隙内的水分丧失,最终会导致牙齿的裂开。与此同时,牙釉质的颜色会改变,且渗透性降低。

3.1.2 牙本质的变化。牙本质在老年时期容易变成硬化牙本质,且牙体脆性系数变大。同时,随着牙体的髓腔空间变小,会造成拔牙的难度增大,使根管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1.3 牙周组织的变化。老年后,牙周组织的细胞活性降低,会出现牙周组织的萎缩的现象。同时,牙周膜腔变窄,血管的形态出现异常。有些甚至出现牙的颈部及根部的分叉,造成压根暴露在外面,使牙体出现松动。

3.1.4 颞下颌关节的改变 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状突关节区的各种纤维在老年时会出现分布紊乱的现象,如成纤维细胞变少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导致皮质骨的吸收增大,从而改变关节的正常面的结构。

3.1.5 口腔粘膜的变化 代谢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老年人口腔粘膜组织的变化。如:黏膜细胞萎缩。而黏膜组织脱水会降低组织张力和弹性,引起黏膜组织逐渐变薄及缺乏水分。同时,血管分布的降低,会导致损伤的组织修复时间长,从而引起其他的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

3.2 行为习惯因素

3.2.1 龋病多好发于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口腔卫生及护理较差及机体营养不良等的人群,而龋病中发生率最高要数根面龋和颈部龋。

3.2.2 牙周病大多是由老年人的平时口腔卫生观念较差、饮食时食物嵌塞、及伤及牙周组织的创伤等因素引起。

3.2.3 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较多、过度饮酒、习惯进食较烫的食物等,会导致老年人的口腔黏膜出现白斑。当然,牙颌组织的改变及口腔修复物本身的不良作用等也可导致白斑的发生。

3.3 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很多老年人尽管知道自己存在很严重的口腔疾病却无法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日趋下降;老年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口腔卫生宣教不普及,使得很多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短缺,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从而导致个人口腔卫生较差;某些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对当前医疗水平的不信任等原因而不愿及早进行口腔修复治疗,从而导致了我国老年人整体上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

4 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临床观察经验总结

4.1 老年人口腔修复的类型和特点

4.1.1 固定修复 活动修复是以前较常用的修复类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口腔修复多以固定修复为主。固定修复能有效利用残根残冠,增强口腔的咀嚼功能。

4.1.2 活动义齿 固定义齿能用于一部人老年人,当牙齿缺失量较多时,活动性修复是主要修复方法。在进行活动性修复设计时,应从修复对老年人所带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考虑。如:复杂义齿的设计要使用弹性较好的钢丝卡环,同时,也可使用联合卡及延伸卡,以成分利用口腔内剩余牙齿支持其稳定的作用。在设计活动义齿时要保持连续性的思维模式,即为方便以后的义齿修复维护,应在设计时多设计便于以后使用的备用卡环。

4.1.3 种植义齿 种植义齿被誉为人类的第三付牙齿,近年来,由于各种牙齿材料及修复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种植义齿得以广泛运用于口腔、颌面部及耳鼻喉等的器官问题的修复治疗。以前种植义齿在老年人的口腔修复中一直受到限制,但是近年来,种植义齿的口腔修复方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从修复的目的进行分类,口腔修复又可以分为美学修复、功能性修复和治疗性修复。其中,功能修复的内容为牙体、牙列方面的修复以及缺损颌面部的修复;而治疗性修复册则对牙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矫正治疗。

4.2 老年人口腔修复特点

作为医务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应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口腔特点,采用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适应水平的修复方案,使该方案遵循生理学和生物学的原则。并做好对老年人口腔修复前及修复后的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其重视口腔卫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4.3 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方案的制订

口腔医生在制定老年人口腔修复方案时,要做好对病人的全方位检查。即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时,除了常规检查外,还要对老年人牙齿的其他情况做全面检查,如:老年人旧义齿使用的基本情况、口腔余留牙的健康状况、牙槽嵴的变化情况、牙周组织及黏膜组织的损伤状况、上下牙槽嵴间跟颌间的位置是否正常以及相关的口腔肌肉的使用情况等。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口腔疾病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制定好修复方案后,要做出适合老年人不同口腔特点的修复设计,还需要从其全身的健康情况及经济条件等方面考虑,采用与这些方面相对应的修复设计。其中最常使用的修复是固定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修复。当然,修复也要因人而异,如病人牙齿缺失较多、牙间隙过大,就应该考虑可摘义齿联合修复或可摘局部义齿等。同时,口腔医生应结合老年人口腔修复前牙齿检查、详细的病史及生活习惯的询问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多地了解病人的与口腔疾病相关的行为习惯,结合老人现阶段生理、心理状态因地制宜为每一位老人制订口腔修复方案。同样,根据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人造冠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种植义齿修复等不同修复类型确定具体修复方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其生理各方面的功能都在不断地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越高。所以,口腔医生在进行口腔疾病的诊疗和修复时,除了要具备口腔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的相关临床及营养等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这样,才能在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的同时,充分结合病人的全身状况,作出全面的口腔诊治及教育病人做好口腔的防治工作。最后,考虑到老年患者在经济及心理上的条件限制,应对其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及适当的心理辅导,以达到有效治疗病人的目的。

4.4 修复过程

由于老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某个特殊阶段,其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医生及护士应让其充分知情同意,并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接受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是可是治疗很多种疾病的,因此,让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医生信任,对医疗环境满意,对医疗技术满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4.5 老年人口腔修复效果的维护

为保证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应对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培养其正确的口腔护理意识,并及时发生口腔问题,积极配合口腔牙齿的修复治疗[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不断提高,步入老年行列的人也不断地增加。他们的健康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系数的主要因素。而口腔卫生问题是老年人健康问题中的一大问题,对此,我们要给老年人在口腔的修复上提供帮助和支持,研究出适合不同类型的口腔修复的方法。在宣传上,要采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及宣传册等形式对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口腔护理行为,以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在医疗方面,为其制订个性化治疗和修复方案;经济上采取某些优惠措施,以保证某些存在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能够及时获得口腔修复治疗。这些方面的努力,将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口腔修复状况。

参考文献

[1]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12.

[2]李建虎,孙诛逸,张圃等.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J].现代肿瘤学,2007,15(2):163-165.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范文2

16.43%;上半口义齿修复占 10.0%, 下半口义齿修复占 20.71%;赝复体修复占 15.0%;而固定义齿修复占7.14%, 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关键词】 牙体缺损; 牙列缺失; 口腔修复;分析;义齿修复

口腔疾病常常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疾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意口腔卫生 ,根据临床调查 , 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 , 如牙列缺损或缺失等 , 这不仅会影响咀嚼功能 , 也会给老年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压力[1]。老年人牙齿和牙列缺损或缺失会导致患者对咀嚼、讲话和消化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了解口腔修复患者的牙体和牙列的缺失或者缺损的临床特点和修复状况 ,对今后临床上治疗水平和口腔保健工作均具有一定的意义[2]。现对 2009 年 1 月至 2013年 1月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修复的 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1 月在本院进行口腔修复并完成治疗的患者 140例, 其中男 77例, 女 63例 , 平均年龄 67.9 岁 , 年龄分布为 55 ~78 岁。所有患者中 , 牙齿颌面重度磨损 30 例 , 牙齿缺失 41例 , 龋齿 19例 , 牙周病 11 例 , 牙齿松动 15例 , 牙髓病 14例 ,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口腔问题者有 10例。

1. 2 方法 观察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牙齿的缺陷和不足、食物嵌塞、牙齿下颌关节等 , 并详细的统计资料;统计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以及食物嵌塞等情况 , 并对修复前后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所有患者的口腔要仔细检查 , 并对所有患者的全口或者局部牙进行拍片 , 对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病例在口腔修复治疗前后均拍摄关节侧位片。根据患者患有口腔疾病的不同 ,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去除松动牙齿 , 根据残冠以及残根的情况 , 采取保存或者拔除治疗的措施 , 对患有牙周病、龋齿、牙髓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回归性收集临床资料 , 用 SPSS17.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 以 P

2 结果

2. 1 缺损或者缺失在性别方面比较 牙体和牙列缺损或者缺失患者中男 72例 , 构成比为 51. 43%, 女 68例 , 构成比为 48. 57%; 性别统计分析发现 ( P>0. 05),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共缺损或缺失牙齿 870颗 , 平均每人缺失或缺损 6.2颗 , 其中牙齿缺损占 63.87%, 牙齿缺失占 36.13%, 其中上颌第一磨牙缺失或缺损最多 , 剩余主要为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 , 其次前 3位为下颌尖牙、第一双尖牙以及上颌尖牙。而上颌缺失或者缺损例数大于下颌缺失或缺损例数 , 以及上下颌均缺失或缺损的病例比较少。

2. 2 口腔修复情况分析 140例患者口腔修复 , 活动义齿修复 97例 , 构成比占 69.28%;全口义齿修复 23例 , 构成比占16.43%;上半口义齿修复 14例 , 构成比占 10.0%, 下半口义齿修复 29例 , 构成比占 20.71%;赝复体修复 21例 , 构成比占 15.0%;而固定义齿修复 10例 , 构成比占 7.1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食物嵌塞以及缺牙伴食物嵌塞共 43例, 构成比占 30.71%;其中男 39例 , 占 27.86%;女 4例 , 构成比占 2.85%, 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3 讨论

口腔修复学是利用人工的方法 , 以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功能、修复缺损或缺失牙 , 来恢复咀嚼功能、消化系统和达到美容的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 老年人口腔组织和器官逐渐发生比较明显的退行性变化 , 主要表现为牙颈部的骨矿物密度显著下降 , 对牙齿的磨损程度大大增加 , 出现牙槽骨吸收 , 龋齿和载体膜变薄、萎缩 , 牙列缺损和缺失的牙齿 , 导致口腔内残留大量的残根和残冠 , 剩下的牙齿由于不堪重负 , 从而逐渐的导致磨损过度 , 形态的变化 , 牙髓腔变窄变小 , 根管变细变薄 , 牙齿容易折断 , 逐渐导致颌曲线异常和垂直距离降低[3]。经过该研究得知 , 治疗老年人口腔疾病修复主要是活动义齿 , 其修复治疗的种类多种多样 , 涵盖各种半口或全口义齿 , 可摘式局部义齿、颞下颌关节病的矫正治疗、各种防嵌器、夹板和赝复体等。可摘式局部义齿的价格相对低廉 , 但也具有机械性能差 , 戴用不舒适和不利于口腔卫生等缺点。固定义齿适用范围相对来说较窄 , 此方法适用于缺牙少, 间隙小的老年口腔病患者。

活动义齿修复是现在老年人口腔疾病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牙齿缺失较少、缺牙间隙较小、剩余牙齿较为健康的老年患者 , 可以考虑进行固定义齿修复 , 在恢复治疗中 ,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意愿 , 康复方案设计也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口腔疾病状态和身体健康的特点 , 同时也需考虑老年患者的心理能力和经济能力 ,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和心理辅导 , 使老年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险, 并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义齿。坏牙曲线不良的校正 , 预防和治疗牙齿之间的食物嵌塞及颞下颌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牙科治疗的特点[4]。

总之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口腔医师必须不仅有很好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 ,也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整个修复过程中 ,应注意全身和局部的相互平衡 ,治疗和护理 ,治疗和预防的相互结合 ,同时要进行临床经验总结 ,要对不同年龄和病变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医务人员也应积极学习新知识 ,提高牙科修复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发展老年口腔医学事业不断进行探索[5]。

参考文献

[1]金爱萍 . 32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 2012,3(11):486-487.

[2]钱建亚 . 口腔修复患者 970例临床分析 . 吉林医学 , 2011, 32(22): 4631-4632.

[3]林宵辉 ,莫晖 ,聂玉洁 , 等 . 老年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分析 . 中国医药指南 , 2012,10(23):595-596.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饮食习惯;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口腔健康是整体健康乃至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全身健康的可靠指标。整齐的牙齿和清新的呼吸可以使人在行为上保持自尊和人际关系的最高水平。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国35~44岁的中年人患龋率为88.1%,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70%~90%的患龋人群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而中国口腔科医生与人口之比约为1:40000,显然,单靠口腔科医生来防治牙病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有通过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口腔保健行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善于更新观念和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大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促进其主动采取口腔保健措施来维护口腔健康。这样不仅对其自身大有裨益,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健康的卫生习惯还会传达到社会各阶层中去,对社会和未来人口的素质提高有着现实的意义。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可以为完善现有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口腔自我保健水平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四川大学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30个学院分层,共调查在校大学生1500名,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其中,男生712名,占总人数构成比为52.3%,女生650人,占总人数构成比为47.7%;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为19.37岁。该项目经四川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7级学生自行设计并发放。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员对被调查员进行填写指导及监督,当场收回问卷。检查并剔除废卷。发放问卷一共1500份,有效问卷1362份,废卷138份。

1.3调查内容

问卷设置了19个问题,涉及日常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包括水果、甜食、乳制品、含糖饮料食用的频率和量等)。

1.4数据整理和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口腔保健意识

调查显示:在牙膏的选择上,37.6%的学生倾向于使用中草药牙膏,仅22.9%的学生选用含氟牙膏;为保持口气清新而刷牙的人最多;进食甜食后,大多数人不进行任何清洁措施。而关于糖代用品木糖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65.6%的学生不是经常使用。

牙齿疼痛出现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忍耐(44.5%),仅在难以忍受时才会就诊(38.1%)。当牙齿颜色改变后,仅约一半的人会选择就诊。超过半数的人从不定期检查牙齿(表1)。

2.2饮食习惯

2.2.1水果 食用频率上约每周1~2次的学生最多(为方便统计,将每周1次和每2~3d 1次合记为每周1~2次)(45.4%),每天1次及以上(为方便统计,将每天1次和每天2次以上的合记为每天1次及以上)的学生其次。女生食用的频率显著高于男生(P

每次的数量上,除了糖果、巧克力组以外,摄入100~400g的学生最多(为方便统计,将100~200g、200~300g、300~400g的合记为100~400g),男女生食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2.2甜食 饼干、糕点等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分布基本与水果类的一致,每周1~2次的学生最多(53%),每次100~400g的学生占大多数(71.2%)。女生的食用频率仍然显著高于男生(P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巧克力等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分布跟前两者不同。频率上,很少食用的学生最多(48.2%);数量上,每次少于100g的学生最多(61.5%)。无论在频率和数量上,男女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2.3乳制品 频率和数量分布与水果类的等一致,每周1~2次和每次100~400g的学生占大多数,分别是40.1%和72.7%。女生的食用频率高于男生(P

2.2.4含糖饮料 食用频率分布与前几项不同。频率方面,很少饮用的学生最多。男生饮用频率显著高于女生(P

综上所述,在水果、甜食、乳制品中,皆是女生食用频率更高,但在数量上男女无显著差异,除糖果、巧克力是很少食用及每次小于100g的学生最多以外,其余各项均为每周1~2次、每次100~400g的学生最多。与前三者不同,约一半的学生很少饮用含糖饮料,而饮用的学生也是每周1~2次,每次100~400mL的学生较多,且男生饮用数量和频率皆显著高于女生(P

3 讨论

龋病作为口腔常见疾病,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还因其可以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和颌骨炎症而威胁全身健康。有研究显示:龋病与心血管疾病、低体重新生儿、肺部感染,甚至和癌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一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是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四联因素,缺少一项都不能发生龋齿。因此,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影响这4种因素可以有效防治龋齿。

3.1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现状

刷牙可以机械清除牙面堆积物和牙菌斑。早晚刷牙,每次刷牙3min能有效维护口腔健康;而牙刷应根据个人年龄和口腔状况进行选择,更换频率为每3个月1次。本研究对牙膏的选择和刷牙目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22.9%的学生选用含氟牙膏,出于保持口气清新的目的而刷牙的学生最多(32.8%)。另外,周怡等对大学生刷牙情况的调查显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大学生占80.87%,但仅30.43%的大学生每次刷牙满3min;而牙膏的选取则依据个人喜好。以上的结果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刷牙次数和牙刷更换频率都达到要求,但是对如何刷牙、刷牙时间、如何选取牙刷和牙膏等还没有正确认知,亟需加强相关的指导。同时,有研究显示:即使男女生在刷牙频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牙菌斑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值也有显著差异,这就提示在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时,应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降低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可以减少牙齿脱矿和早期龋的发生。研究已证实: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和较低的刷牙次数可以检测到较高的龋均指数。

当牙齿出现颜色改变时,及时咨询口腔医生可以有效减少早期龋的发生发展。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有的口腔状况面临严峻考验,加强对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2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欠缺的原因

结合此次调查以及之前的同类研究显示: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缺乏,忽视口腔保健,口腔状况不良,就诊意识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后,推断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2.1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 非口腔专业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对于口腔疾病的病因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缺乏认识。关于口腔保健的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实际的指导作用不理想。

3.2.2缺乏自我约束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同时由于住校,脱离了家长的监督,饮食和作息不规律。零食摄入较多且食用后往往不做清洁措施;睡眠时间较少,压缩口腔清洁时间。

3.2.3经济因素 口腔就诊开支一般未纳入保险,较昂贵的治疗花费给学生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出现口腔疾病后就诊的频率。

3.3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口腔状况不容乐观,口腔保健意识及饮食习惯亟待改善,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3.3.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程 口腔健康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教师授课,传授的知识来源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系统性。教师结合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大学生从健康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口腔疾病,自觉维护口腔健康并纠正错误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受益。实践证明:开设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的方式效果最好,也最受学生的欢迎。暨南大学于1999年在国内首创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口腔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每学期36学时/2学分,选修的学生覆盖了暨南大学16个学院的100个专业,成了热门选修课,还吸引了来自其他院校的学生旁听。台保军认为:在高校中,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开设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不仅是对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能在丰富专业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合大学生口腔保健的措施与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

3.3.2临床给予口腔健康教育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全身健康条件、综合经济能力等客观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指导,增强了治疗效果也减少了疾病复发。同时,患者向家人、亲友的辐射传播效应也有助于口腔保健知识的传播。因此,口腔医院、诊所等机构的口腔医生应该加强对就诊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指导。

3.3.3利用媒体展开口腔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媒体是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来源。沈丽佳等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书本、报刊、杂志57.3%,电视、广告、广播等媒体44.8%,宣传单、宣传栏25.1%。杭大磊等开展的网上口腔健康教育,已有来自国内外万余人次的访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媒体信息来源往往具有片面性,并且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其正确性和可靠性也值得商榷。因此,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仍应是口腔预防工作的重点。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范文4

关键词:医改;基层卫生机构;运行质态

一、初步成效

1、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

自2010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直接投入,补助范围涵盖基本药物、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等各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按户籍人口35元/人年对社区卫生机构承担“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补助。二是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费实行相应的补助,三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的补助和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进行相应的补助。四是对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进行补助。2010年下拨各项补助经费1512万元,2011年为2076万元,2012年1-9月为1867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1-9月财政补助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52%;政府补助收入占其运营费用的比例,平均达到51%

基层医疗单位收入明细表

2、基本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全区已建立3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1个村卫生室,服务人口总数47万人,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目标。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改扩建和移址新建,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全区创建成“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苏城等6个中心被评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京泰路等3个中心被评为“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中心”。

3、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为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区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了《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泰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规划》、《泰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实施细则》、《泰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办法》、《泰州市卫生局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通知》、《泰州市卫生局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泰州市海陵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泰州市海陵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和规章制度,保证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实施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平稳、健康发展。

4、卫生服务功能有效发挥

全面实施新医改以来,全区9个服务中心以及1家卫生院共提供57.63万人次诊疗量(其中:门诊56.97万、住院0.66万)。2012年的门诊人均费用为56.15元,比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三家综合医院的门诊人均费用162.87元低了106.72元,极大地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至2012年9月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建立健康档案34.43万人份;对4.36万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进行了社区综合管理;为417位精神病患者建立了专门档案,并提供系统管理和康复服务;为6.09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为1.4万产妇的产后家庭访视工作,为5.13万人次免费接种一类疫苗,同时全区组建了35支全科服务团队,与12000户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实行签约式服务,卫生服务影响逐步扩大。

二、存在问题

1、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

由于尚未建立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各基层单位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的经费均没有全面落实,生存、运转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基础建设、技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等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尚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而使基本药物制度政策不能惠及广大市民。

2、人员编制无法到位,执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全区9个服务中心的核定编制数共406人,与辖区居民人口数的比例仅为9.2 。目前在编工作人员251人、非在编工作人员103人(含退休返聘24人)。其中,城东服务中心核定编制数36人,仅2人在编;城南服务中心核定编制数28人,无1人在编;城中为市社保局承办,无正式人员,未能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标准。在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有42个站未达到至少配备4人的基本要求。人员配备不足,虽然减轻了财政投入压力,但客观上也影响了公益性卫生服工作的开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情况表

市区9个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共175人,其中医生为123人,护士为52人,未能达到医护比例1:1的要求。在71个服务站(村卫生室)的224名工作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114人,大专学历的16人,本科学历的1人;在年龄构成上,30岁以下的9人,30岁至40岁的27人,40岁至50岁的34人,50岁至60岁的29人,60岁以上的32人。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社区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业务收入明显减少,出现新的“缺医少药”现象

近三年来业务收入逐年下降,药品收入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医疗收入明显减少,2010年1198万元,2011年847万元,2012年1-9月622万元,主要是由于就诊人员门诊病人多,住院病人少,且医疗收费水平偏低,一般诊疗费、药事管理费等相关项目一直未执行。

虽然基本药物目录涵盖588个品种,但急救、康复、妇科、儿科、口腔、皮肤、骨伤及其他专科药品种类不够,导致一些病人“舍近求远”,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另外一些慢性病和特殊病种人群,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药”而不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4、新农保政策对基层单位的影响过大

综合2010年至2012年9月数据看,新农合政策对基层单位的影响过大,2010年新农合政策对基层单位倾斜较大,门诊人次为22.21万人次,出院人次为0.35万人,2011年新农保调整补偿政策,2011年门急诊人次为18.82万人次,2012年1-9月为15.93万人次,出院人次为0.2万人和0.11万人,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分析表

5、医疗成本逐年增大,机构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

(1)人员成本增加

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只能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用工,人员一律实行绩效工资,用工形式单一。原来的一些临时用工或退休返聘人员因不在财政补偿范围内而逐渐清退出去,再加上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逐年上调,导致用工成本直线上升,2012年1-9月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5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明细表

(2)材料成本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一些仪器设备逐渐淘汰,各单位根据诊疗需求均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设备更新的同时,所使用的耗材也较前有所更新,特别有些检验试剂仅为某品牌仪器专用,采购成本加大。

(3)运营成本增加

各单位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不断地改造就医环境,以人为本,增设了许多的便民设施,出台相应的便民惠民政策,在赢得群众的口碑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单位的运营成本。

6、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制度的执行,导致单位运营存在隐性风险

新制度取消了原有的专用资金项目,单位不再提取修购基金,单位购买固定资产时直接列支出,账面反映购进仪器设备的当月亏损严重,不能真实反映单位运营质态,导致单位抗风险能力下降,存在隐性风险。

7、绩效考核不到位,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

2012年正式执行绩效工资制度,根据2009年底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例为60%,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为40%,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但由于系统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跟上,留给单位自主调控的范围比较小,分配差距无法拉大,业务骨干的劳动价值难以体现,导致医务人员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情绪,职工积极性普遍下降,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同时,考核时间跨度较大,每年考核一次,平时工作中不注重考核资料的收集整理,年终考核容易形成平均分配,搞平衡,不能真正实现考核目的,不能体现按劳分配。

8、双向转诊、社区首诊制度的执行亟待加强

2009年至2011年,市区7个服务中心共转出急性、重症等病人给综合医院13452人次,但综合医院办理正式手续转入中心的病人为0人次,双向转诊“上转下”工作基本处于空白,不利于合理分流病人到社区就近看病。基层单位除了接受一些骨科病人外,基本都是一些慢性病或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长,从而导致出院者费用逐年上升,2010年为2901.89元,2011年为3039.73元,2012年1-9月为3187.64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数字表

三、意见和建议

1、建立有效的财政补偿机制,确保其职能的履行。探索建立有效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补偿机制,是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正常运转,公益性能否长期保持,服务群众能否不断提高的前提和保证。一是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补偿经费。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补助经费。三是落实基本建设的经费,以及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的投入。以减轻服务机构的运转压力,确保其“六位一体”功能的发挥。

2、建立规范有效的考核机制,强化日常工作考核,细化考核内容,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即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现状,考虑行业特点,建立健全完整的考核方案,按月考核,公示考核结果,按季度或半年一次发放奖励性绩效。

3、注重预算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加强财务监督。单位应认真编制预算报表,严格按预算列支各项支出,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对超预算部分要认真进行原因分析及总结,降低资金成本。各单位应组织实行全成本核算,首先要梳理成本核算内容与分类,强化成本核算组织职责,其次要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各类物资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财务记账、成本核算一体化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注重经济内涵。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力量问题。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结构,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建立全科医生、公共医生和全科护士等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其业务素质。适时制定大医院医生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去出诊出台相应的政策。把好人员准入关,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加快新型社区卫生医疗队伍的建设步伐,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人才进社区,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稳步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