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基层医院;肺结核并咯血;病例分析

肺结核病主要缘于结核杆菌入侵人体肺脏器官而出现的结核病变,该病传染性强,并发症多, 咯血是为常见的并发症状。相关资料显示[1],有大约30%的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现象的发生,且病情严重,尤其是大咯血,在短时间内能够使患者因血液大量流失而出现休克或因血块阻塞而出现窒息现象,甚至死亡,故积极预防肺结核并发咯血,发病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减少患者发生生命危险的关键。现选择我院近3年来确诊治疗的59例肺结核并咯血的病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9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男35例,女24例;汉族21例,维吾尔族38例;年龄17~74岁,其中 20岁以下6例(10.1%),21~45岁26例(44%),46~60岁14例(23.7%),60岁以上13例(22.2%);结核病史1~25年。咯血痰5例(8.5%),24h内咯血量300ml者8例(13.6%)。

59例均以咯血为首症,多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差、消瘦等症状,其中咳嗽48例,占81.4%,胸痛20例,占33.9%,发热盗汗11例,占18.6%,食欲差、消瘦8例,占13.6%,症状不明显者10例,占16.9%,12例咯血前感胸部不适、咽部发痒症状,占20.3%。肺部感染38例,占64.4%,慢性支气管炎21例,占35.6%,呼吸衰竭4例,占6.8%。伴其他疾病患者21例,6例为心脏病,5例伴有糖尿病,3例存在冠心病, 3例患者为肝硬化,2例存在支气管扩张,2例肺癌。

1.2方法 根据咯血量对症施治,小量咯血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减少活动量,多休息;中量咯血患者强调侧卧位卧床休息、镇静、将存留在气管内的积血咯出,适当给予维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血凝酶、6-氨基己酸等一般止血药物,必要时也可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患者均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一般以10~20U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首次以5~10U垂体后叶素加入25%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脉注射,可重复用药。同时积极治疗肺结核和并存病,对肺部感染较轻者,选用广谱抗生素,对有呼吸衰竭者肺部感染老年咯血患者,可联用多种抗菌素,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对病情严重者要加强支持疗法或转院。

2结果

本组59例患者经过规范化肺结核治疗及咯血的对症处理,52例患者咯血量逐渐减少至停止,4例患者给予介入止血治疗,治愈出院,3例大咯血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抢救性治疗后及时转院。

3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超过50%[2],诱发原因多为渗出和空洞病变存在或支气管结核及局部结核病变引起肺毁损、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扩张所产生的高压力导致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量的大小与受损血管部位和血管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也与肺部原发病变程度大小成比例。由于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相对薄弱,农村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达5.7%[3],故农牧区肺结核咯血患者数量更大,基层医院应更加重视肺结核咯血的预防和诊治。

肺结核咯血一般多见于青壮年,本组病例中45岁以下患者占54.1%,显然比例较低,中、大量咯血患者合计比例为62.7%,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低,对肺结核及咯血的知识了解少,出现肺结核咯血痰和小量的咯血在治疗上并不积极,往往在中老年后因为肺结核继发毁损肺及/或支气管扩张、空洞性肺结核产生中、大量咯血后才会寻求治疗,使患者因血块阻塞而出现窒息现象或因血液大量流失而出现休克症状,甚至导致死亡[4,5]。所以基层医院应该针对农村做好肺结核病理知识及预防宣传,提高肺结核咯血的早期治疗率。

肺结核咯血患者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发热盗汗,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分别达81.4%、33.9%、18.6%,有20.3%病例咯血前出现感胸部不适、咽部发痒症状,这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确诊。治疗咯血可根据咯血量和并发症轻重行止血、防气道阻塞、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的治疗。本组中22例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者,在治疗肺结核及并发症的同时,要求患者减少活动量,以镇静、休息为主,未做止血特殊处理治疗,咯血自行停止。中、大量咯血均要求卧床休息,行患侧卧位以避免血液溢入健侧肺,其中5例出血部位不能明确者暂取平卧位,止血用药多用垂体后叶素,但用该药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孕妇、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肺心病患者的禁忌,考虑选用其他止血药[6]。对7例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可口服安定、鲁米那、奋乃静等镇静药,但量宜少,9例大咯血患者咳嗽剧烈,适当给予奥勃舒、复方甘草片等镇咳药,对于吗啡等强镇咳药则禁用,以免过度抑制咳嗽反射及呼吸中枢,使血液及分泌物淤积气道,不能排出,引起窒息。治疗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轻拍背部,排出积血,同时尽快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凝结的血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硬质气管镜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7]。治疗过程中积极做好肺结核原发病的治疗,因为咯血量的多少与肺部原发病变程度存在比例关系,从病理基础分析有20~90%的咯血是因为患者肺血管受到结核病病变累而产生的(例如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管破裂及钙石刺破血管等)[8],本组病例肺部感染占64.4%,针对肺部感染的轻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给予控制以维持生命功能。基层医院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对并发症危重的咯血患者,宜及时转院治疗,降低死亡发生。

总之,咯血是肺结核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基层医院应做好肺结核预防宣传工作,患者可根据咯血情况给予对症药物治疗,降低肺结核咯血量,减少患者发生生命危险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柴松蓬,杨顺.45例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56-158.

[2]李永琦,顾植i.肺结核咯血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61-162.

[3]苑方方.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127.

[4]Wang F,Shen H,Guan M,et al.High-resolution melting facilitates mutation screening of rpsL gene associated with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11,166(2):121-128.

[5]Ren, J.,Ma, L.,Li, Z,et al.Simultaneous and early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esistance to antituberculosis drugs using an indirect series piezoelectric system[J].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13,43:115-119.

[6]Ozcaglar, C.,Shabbeer, A.,Vandenberg, S.L. et al.Epidemiological model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infections[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2012,236(2):77-96.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中西医急救教学;医教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启示

一、背景

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是医学学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以研究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救治和输送、心肺脑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与评价、

灾害医学和急性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国家卫生部于1983年已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学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急诊医学的需求迅速提高,全国已有2000家县级及县以上医院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因此,需要大批从事急诊医学事业的人才,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全国中医院系统急诊医学发展相对较慢,对急诊医学专业人才或熟悉急诊医学,熟悉中西医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需求十分旺盛。

中医院校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相对较晚,而且,中医院校开设的医学类相关专业较多,如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医学、护理学等,这些专业均涉及《急诊医学》教学问题。我们尝试改革现有传统《急诊医学》的教学方法,在拥有现代高端模拟人的条件下,创建中西医结合急救技能实验室,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增加实习、见习、实验等动手时间,加强学生的临床中西医急救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索一种适合中医院校各医学类专业的《急诊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努力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中西医急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急动手能力。

二、构建中西医急救教学体系

(一)抓好基础课程的教授: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进行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包括心肺脑复苏模块、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模块、气管插管模块、静脉穿刺模块等。按模块式讲授、综合实践、高端模拟人进行考核。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急救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模式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

(三)充分利用高端模拟人:现代教学设施给急救医学的教学和普及教育带来了新希望。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高端模拟人,设定不同的程序,设置出不同示教病例,尤其见习、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危急病例或难以遇到的病例,提高学生临床识别处理能力,并加深对相关疾病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体现出其优点:其一,不影响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其二,允许错误的判断及不正确的技术操作;其三,可重复地操作和模拟不同的病情,练习侵入性操作时没有任何危险;其四,可以使用各类临床仪器及设备;其五,学生可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其六,带有检测和考试系统,有利于评估训练效果;其七,可以模拟临床难以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并学习应急处理。高端模拟人可对临床干预、教师控制以及复杂的预设的病例作出响应,以有效地练习诊断和治疗;具有自主呼吸、气道控制、语音、声音、ECG和许多其他临床特征,预先设定的病例提供标准化的培训,自定的病例和老师实时控制让培训能符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具有灵活的模拟人平台,有多种模块提供广泛的培训,包括CPR、ACLS、NBC(核生化)、创伤、出血控制和在现场急救、搬运和院内设定;逼真的正常和异常心音,呼吸音和肠鸣音,加强模拟培训的逼真性,并让学生们练习临床上不可能反复演示的罕见和危重的病例,提高学生诊断与急救动手能力。

设定包括临床罕见病例的示教病例,充分发挥高端模拟人在急诊教学中作用;有效结合中医院校教学特点,利用高端模拟人,设定中医急症示教病例。编写综合临床急救模拟病人案例,发挥模拟教学的综合性、先进性、情景性优势,架构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桥梁,为实习及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中医在急救特色教育:研究如何在中医院校学生中实施急诊医学教学工作,重点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掌握集中思维理念,快速对各种急危重症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突出中医在急诊急救方面的特色,更加直观地将中西医急救技能展现给学生,尤其是中医在急救方面的优势介绍给学生掌握。突出中医在急诊方面的特色,除辨证论治用药外,还采用实验教学,将中医常用综合方法(针灸、火罐、推拿等)用于临床急诊急救。在教学中突出中医在急诊急救方面的特色,选定实习、实验及见习内容,包括高端模�M人在急救教学中的应用、中西医急救综合手段、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抢救监护器械的使用等。

(五)改革教育模式:推广新的急诊医学实验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中医院校急诊医学课程现有的不足,尤其是中医内容少、缺乏针对性、实验动手时间少、与其他课程内容相冲突等,增强学生的综合急救应急能力,研究中医药急救技术在社会的推广及应用。解决急诊教学课程与其他临床课之间的重复问题,通过与其他教研室沟通,重点讲授具有急诊特色的内容,压缩现有理论课时。讨论制定我校《急诊医学》应授课的内容,包括必要的中医急诊与西医急诊知识;所需的总课时;课堂授课与实习,大幅增加见习实验课时比例。训练学生快速对各种急危重症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更加突出急诊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技能实验室,使学生的实习、实验环境进一步改善,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急救应急能力。建立一套适合中医院校各医学类专业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水平《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临床教师,增加同学实习、实验及见习的时间。发挥模拟教学的综合性、先进性、情景性优势,架构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桥梁,为实习及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讨论

中西医急救教学方兴未艾,拥有极好的研究发展前景。中西医急救人才紧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急救医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急诊医学》是医学学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以研究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救治和输送、心肺脑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与评价、灾害医学和急性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急诊医学》现已成为与内、外、妇、儿各二级学科并驾齐驱的独立学科,其临床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是出于对急诊医学自身发展的考虑,急诊教学是医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急诊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操作,学生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项目很多,每项需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练习和教师指导纠正才能真正掌握。传统的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方法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复教师或高年资的以上操作来进行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愿意让学生练习的病人越来越少,由于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为了规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许多医院也不敢贸然让实习医生在病人身上操作。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急救动手能力是目前医学生培养面临的一大难题。

改革现有《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利用高端模拟人,加强学生识别诊断与急救动手能力训练,并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弥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见习的不足。利用高端模拟人程序的设计,新建包括中医急症的病例库;课堂理论教学与高端模拟人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高端模拟人示教教师队伍的建设。

另外,各院校的《急诊医学》大量的授课内容与相关专业如西医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内科学、儿科学等存在重复,中医急症内容或与中医内科学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急诊医学大部分院校都是由内科、外科改行,缺乏受过良好培训的急诊专职临床教师,一些重要的急诊医学内容几乎完全按照其他专业的授课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校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缺乏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如何开展急诊医学的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3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从学科范畴看,它跨越了内、外、妇、儿等其他22门专业学科;从内容来看,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诊治、加强监护病房等需要严格组织和管理的内容。具有独特性、组织性、实践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目前,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沿用了内外科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专科疾病讲述的模式,内容多着重于内、外科学,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联系和发展的思维能力,急救处理、医疗组织和实践操作能力。

我院自2004年成立急诊危重医学教研室以来,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急诊医学与其他专业的较大差异点使得寻求适合急诊医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不断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PBL和模拟化教学[1]等不同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于1969年由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2]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首创,从80年代以来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模拟教学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在急诊医学[3-4]中运用的广泛性仅次于麻醉学。

2006年昆明医学院成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立了急救模拟病房,为模拟化教学模式引入到本科生的教学提供了场地和模拟操作设备条件。同年,笔者尝试将模拟化教学结合PBL运用于教学中。以下浅谈具体过程和结果:

一、具体过程

以心肺复苏为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教师备课,确定各项技能操作步骤要点,将基础操作、病情分析、急诊处置的知识融合,设计情境病例。学生课前预习急救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

2.急救操作模拟考核。教师在模型上演示操作,之后学生分组实践,逐一操作,最后行模拟操作考核,以操作的流畅性和手法标准性来综合评价。

3.情景病例模拟考核。教师提供所设计的情景病例给学生,学生4人一组,分工协作抢救患者,让学生分析判断患者病情,给予相关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球囊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电除颤等,全程评估分析,并以模拟急救方式进行。最后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对病情评估、诊断、急救措施的准确、及时性等做出综合评价,同时评价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病情变化的及时处置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综合给出考核结果。

二、结果

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该模式教学完成了首批学生的授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积累的初步经验,结合相关的探索和实践[5-7],近2年笔者继续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实践,验证了该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切实可行,并表现独特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急诊教学目的。

三、讨论

急诊医学这一学科中,学生需要全面接触大量常见病,培养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处理原则,熟悉基本的急危重症的急救操作和一些基本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而传统简单重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培养出具备这些特点的临床医师的。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上述特点恰好契合了急诊教学的目的。同时,急诊医学有大量的专科知识在内、外科教学中已经有讲述,使学生有了大部分的理论基础,更易于操作。

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以下几大优点:

第一,培养联系的思维方法。作为急诊医师,这一点在准确、全面地给出诊断和治疗上尤为重要;同时,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患者,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4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急速、时间短、应急性高,要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这时任何的操作都要精、准、快,而没有试验的机会,这就决定了急诊医生所负担工作的艰巨,也造就了急诊医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其培养比其他医学学科更加严格。传统条件下,急诊医学教育和其他内外科医学教育一样,都致力于“课堂教学-课后临床见习-教师临床讲解与示范-学生自行理解与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的临床实践与操作,需要相应病种的反复处置与经验积累。尽管近年来我国急诊医学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不足,如没有整体的救治方式(思路)、实习时间短、急诊的资源设备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教学要求的提高,在病人身上学习和演练临床技能的学习方式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暴露出许多困难与弊端,在病人身上进行实习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不能接受,尤其近年来法律的健全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临床病例少,病人不配合等,既往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的实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同时,在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下,以及保护病人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任何试验性的操作都是不允许,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实施,尤其是急诊医学。这些情况都对以往以病人为见习和实习主体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难题。

2高端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当以病人为实习对象的可能性日趋减少时,模拟与虚拟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予了我们新的平行教育途径,模拟与虚拟技术开始走向医学教育的前沿,尤其是近年来,高端医学模拟技术日趋成熟,医学模拟教学也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所谓高端模拟系统是一门利用模拟技术创设高仿真模拟病人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的教育学科[1]。它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利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从而在有效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同时也减少了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2]。在我国,高端仿真模拟训练技术,尤其是以“生理驱动技术”为核心所制造的模拟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模拟病人[3]。它是一种结合多种生理功能的多级综合模拟系统:这些功能包括心肺系统、肌肉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模拟系统可显现出各种临床表象(如:自主呼吸、眼睑眨动),同时监控参数变化(如心电图、血压等),并在指导者不进行干预或干预极小的情况下对操作者的行动产生反应。其训练真实、方便、多样、可行、安全、可控、可重复等诸多优势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4]。这些优势就决定了高端医学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3高端模拟系统在我系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2008-2009年度,我们对临床系和口腔系选取两个班的学生应用高端模拟系统,从理论、见习、操作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急诊医学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既往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减少了急诊医学授课与内外科授课之间重叠部分的内容,增加内外科授课中属于自学或略讲、但又与急诊医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丰富的电化教学课件及我系自行录制的教学录像,反复强化、强调急诊医学的急、危、重特点,同时利用平面与立体相交叉的方式,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内容。例如在心肺脑复苏的讲解中,利用自行录制的教学录像,不仅在课堂上予以电化教学,同时还通过网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共享,为学生的反复观摩、理解提供可能。加强床前教学与特殊病例讨论小结。在学生临床教学期间,结合我科留观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讲解临床处理的方法及内容,并适时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为学生课后的思考和查阅文献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同时,通过高年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临床教学,让学生在实景情况下观察和学习急诊处理。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调阅我科积累的教学病例资料,在高年资带教教师主持下,共同探讨、分析特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由此引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类似患者的处理及鉴别,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以及高端模拟系统的应用通过前面所述教学阶段过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认识。在高端模拟系统方面,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急诊临床技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把手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分批次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并由学生互相发现和指正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而带教教师进行质量监督。与传统教学相比,高端模拟系统可提供多种临床可能的练习,除了心脑肺复苏外,还可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诊断性腹腔穿刺、急救药物处置及其反应、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除颤、起搏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急诊技能练习,不仅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急救技能。急诊教学考核。除了传统的笔试理论考试外,利用高端模拟系统能更好的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设定相应的急诊病患模式下,也可以考核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及处置能力。例如,给学生设定急性空腔脏器穿孔的病患,但只给出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让学生利用高端模拟系统进行查体,并要求学生描述患者的可能诊断及依据,以及需要进一步进行的检查,同时还可考核学生诊断性腹腔穿刺的指征及方法。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5

【摘要】通过对本院急诊科一年中因自杀口服药物及农药的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病特点,为今后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中毒;构成分析;特点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之一,现将我院急诊科一年中因自杀口服药物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中毒事件的药物类型、患者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患者职业分布及救治方法等方面来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性中毒的特点和研究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入院病例为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经我院急诊科抢救、治疗的因自杀口服药物及农药急性中毒病例(误服病例未计入本研究中),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疾病控制中心要求,所选病例由急诊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填写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病人来源、发生地点、意图、中毒物质名称及剂量与毒物种类、侵入途径、急诊处理方式、诊断与转归等,对来诊病人逐例登记,每月汇总。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一年中,因各种原因自杀、口服药物中毒患者12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90例,中毒病人中20~29岁中的年龄组中毒比例最高为39.6%,其中发生在30~39岁中间的占34.8%,二者占总人数的74.4%,男女比例为1∶2.4。

2.2 中毒物质种类:毒物种类以农药及药物剂型为主,农药以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等为主,药物药剂的中毒中,以镇静催眠药、抗癫药及抗震颤麻痹药物为主。

2.3 中毒时间分布:一年中均有发生,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7~8月,而药物中毒及其他化学品药物中毒在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别。

2.4 中毒发生地点及职业分布:绝大多数中毒发生在家里(73.2%),其次在娱乐场所(13.8%)、职业环境(6.6%),学校(4.1%),中毒常见的职业分布为最常见的是农民,其次为待业人员(18.2%),最后是学生(14.0%)[1]。

2.5 中毒患者的转归:128例中毒患者中,97.7%的患者出院,死亡3例,占2.3%,死亡病例中,农药中毒占首位,占中毒死亡75%。

3 讨论

消化道仍然是毒物、药物摄入的主要途径,对消化道摄入的患者中采取清除毒物的主要方法是清水洗胃,大脑、肝脏和心脏是需要保护的主要器官,洗胃仍然是急诊科医师处理急性中毒的主要有效方法,对救治来说,催吐、洗胃、导泻均非常重要,应争取尽早、尽快。

急性中毒仍然是我院急诊科常见病,年龄以20~3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仍占中毒的大多数,与多数报道一样[2],这可能与女性感情比较脆弱、生活压力大、家庭矛盾、婚姻不美满等因素有关。农民中毒的主要物质仍是农药,因为与日常生活中、生产中使用农药有关,随手可得。

中青年是急性中毒发生的高危人群,青年阶段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常引起心理行为及精神方面的不稳定,初接触社会,适应能力差,同时爱情挫折、就业困难、升学压力大都是导致他们自杀、服药的主要因素;而中青年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更加棘手和繁多,如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子女的就业与升学、赡养老人、激烈的社会竞争及自己的健康问题均可增加其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发生自杀与服毒。因此,急性中毒事件不仅是简单的医疗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做好宣传和预防工作。

在128例急性中毒中,全部在本院急诊科留观及住院治疗,急诊科可以有效治疗全部的急性中毒患者,提示急性中毒应该是急诊专业医生的主要发展方向,有必要建立急性中毒特色急诊医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刘淑英,赵敏,王玉芝.61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病学调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6,13(6):400.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急诊疾病谱;就诊分布;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按其医院功能二级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按其医院功能二级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是直接面对基层和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对常见病、多发病及较疑难病症作出诊治;结合急诊病人在二级医院就诊分布及构成比,开展日常院前急救;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承担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指导基层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与一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等业务。

1 急诊病人构成比与分布情况

1.1 急诊病人构成情况: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在急诊就诊病例中,危急重症占就诊总人数的10.5%,一般急症占39%,非急诊类占50.5%。

1.2 急诊病人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从各项统计资料中可看出,急诊就诊患者中,男性占56.65%,女性占43.35%,男女之比1.31:1,以21~30岁年龄组最多;除71~80岁、81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

1.3 急诊病人的月分布情况:统计资料显示,急诊病人以6、7、8月份最多,7月份出现最高峰,2月份最少。

1.4 主要病种月份分布及季节变化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外伤病人以5、6、7月最多,6月出现最高峰,2月最少;呼吸系统急诊以1、2、11、12月最多,1月出现最高峰,8月最少;消化系统急诊以7、8、9月最多,8月出现最高峰,2月最少;神经系统急诊以1、3、儿、12月最多,12月出现最高峰,8月最少;循环系统急诊以1、10、11、12月最多,12月出现最高峰,7月最少。

1.5 急诊就诊病谱的分布:据2000年来近百家医院急诊科的调查材料显示,急诊科前5位病种谱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占急救病人的79.04%,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的病种谱分布规律。各地区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排列间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就诊和抢救病例可比性的差异以及与地区间多种因素差别有关。同时急诊疾病谱构成也与医院等级和诊疗水平有关,不同层次医院所面临的病人群和就诊病种会有所不同,还与医院重点科室与医院的特色有关。

2 急诊医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1 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之一的急诊医学今后的发展趋势,最主要的专业特点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相互垂直、交叉又互不覆盖。急诊医学以提供及时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它的服务范围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即急诊医学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可以说是一个“边缘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多学科”,但急诊医学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理论基础、职能、组织形式等)都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大学科”(二级学科)或者说是“主流科室”之一,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急诊医学仍然是一门“最年轻的临床学科”。急诊医学的出现与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毋庸置疑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光明前途的学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