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教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教学方案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51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新高考方案将于2017年在全国推广施行,目前只有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做出相应改革。
在新高考方案即将施行的前提下,如何能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文化课成绩,就成了摆在当前教师和考生面前一个共同的课题。
一 艺术类考生的现状特征及形成原因
1、教育特征
通过近几年对艺术类考生高考文化课平均分数追踪调查发现其高考文化课成绩大多停留在 300分左右 。究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二:其一是由于艺术类高校在录取考生时对于专业成绩要求较高而对于文化课的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因而造成对文化课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文化课的要求上只求上线;其二是兴趣爱好使然,有的专业从小学就已明确了方向。对于文化课仅限于课程安排。因此,对于艺术类考生的历史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艺术生的教育现状和教学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2、性格特征
当今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再加上有的艺术授课形式单独化的特点,使得学生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文化课的集中授n模式下,这种特征则表现为自由散漫,给文化课的授课带来严重困难。但由于艺术类考生大都处于青少年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故可塑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并适合艺术生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和艺术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完成教学。
3、思维品质特征
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都需要较多的利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重要特征就是非逻辑性。而文化课要求较多的利用逻辑思维,这就需要缜密的思考问题,不能跳跃,不能随意组合。这与艺术的形象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两种思维的特征,选择较好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两种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差异。
二 艺术类考生历史有效教学措施
1、把握教材,大胆取舍
自2014年新高考方案公布以来,北京和上海等地施行走班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中不难看出二者改革的本质都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尊重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在艺术考生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经历、现有水平、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在充分尊重新高考改革观念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艺术生的现状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历史教材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大胆取舍,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按照客观规律重新编排,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编排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按照 个人习惯编写知识体系。对于一时不易掌握的内容坚决舍弃。
2、语言平易,方式灵活
语言是课堂上教师使用最多的知识传播载体,同时语言也有多种表达方式,在何时、何情境下用哪种语言方式就要看具体的教学需要,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所以语言表达上充分考虑艺术考生的现状,尽量采用平易的语言。
3、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本文所说艺术类考生是对高中阶段从事艺术专业学习考生的笼统提法,按照所学专业可分又为音乐、美术等,由于专业的不同在其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由于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础和能力差异明显。表演、美术和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对历史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而在上述所考查的历史能力方面较有优势。而音乐、舞蹈等专业与历史学科联系较远,因而学习过程中在上述基础和能力表现上差强人意。所以对于舞蹈、音乐考生强调基础,教学进度放缓难度降低,而对于表演、播音和美术的考生则要提高在基础知识的要求,训练强度加大,难度亦应有所加大。
笔者由于对于艺术学科特征不甚熟悉,纰漏、粗浅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彭兆春,论艺术的情感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1月
[2]房伟,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张菊芳,新课程标准下对艺术生的物理教学研究[D],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2009年3月
[4]王洁,解析高中艺术生的“文化断腿”现象[J],才智,2011年第1 3期
艺术教学方案范文2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方案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为突出。口腔专业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技术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学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口腔技术专业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检验学生能否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转化为独立进行修复体制作能力的指标,也是实现由医学生到义齿加工技师的转变过程。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特点
1.1理论知识抽象,知识面广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以口腔修复为主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学及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牙科制作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内容交叉融合,理论抽象,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生物相容性、挠曲强度、金属应力释放、热胀系数等,都很难理解。又如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倒凹、共同就位道、制锁角、全口义齿中的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平衡牙合理论等,单由老师讲解,配合传统的挂图模型等教具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迷糊,因而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专业技术性高,实践性强
口腔修复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每一个名词都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对于每一个口腔专业的初学者来说,无论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铸造支架,修复牙体缺损的嵌体,还是固定义齿的固定桥,在初学时都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在讲解每一章节中的具体操作时,仅仅凭借以往的板书、挂图、幻灯片使学生感觉抽象、枯燥乏味,不能将每一步操作生动再现,无法使学生直观地体会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论学习与观看图像的时间不统一,理论知识内容与具体实际技能脱节,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达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操作技能。
二、综合以上特点,现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案
2.1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2.1.1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图画于一体,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出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多媒体课件能解决传统教学授课时老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演示等功能通过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由慢变快或由快到慢等,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轻松愉快的感受,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更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1.3 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教学主导是老师,教学主体是学生,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和模式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更多的精力去引导学生思维,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理念。
2.2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它包括几个方面的练习
2.2.1 操作技能的模仿阶段。
模仿阶段是学生效仿教师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进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仿阶段可把连续的、难度较高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进行。例如:铸造全冠的制作。可连续分解为:蜡熔模的制作;熔模的包埋;烘烤、焙烧等环节,这些环节分节练习,由于模仿时学生要付出实际操作,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紧张,害怕操作失误,因此,在模仿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失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压力,给学生以自信。
2.2.2操作技能的练习阶段。
练习阶段是学生领会与学习动作技能的协调阶段,能把简单的分解步骤连贯起来。从准备实验开始至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做,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重新操作,直至成功。
2.2.3操作技能的强化阶段。
此阶段是练习阶段的延续,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操作达到正确、敏捷、灵活、连贯,操作时感到轻松自如,学生能按操作程序及要求较好地完成操作过程。
2.2.4 操作技能的巩固阶段。
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技能操作的掌握,在学生完成下面的2~3项技能操作后,再重复练习前一次的技能操作,以此加深印象。重复练习是各项技能操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2.5 操作技能的评价阶段。
学生考评应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2个部分组成。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实施技能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期末和毕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真正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要完成以上阶段的练习,必须有充足的实验课时,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实验课时。
2.3开展实践操作技能比赛
口腔医学实践操作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各种材料制作牙体和牙列缺损的各种修复体。制作修复体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举办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比赛。如卡环的弯制、全口义齿排牙、蜡型的雕刻等。并对作品进行展示,由专业人员对作品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4实行教学实验一体化
艺术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C语言教学;函数分类;函数编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56-03
1前言
很多从事C语言教学的高职高专老师感到学生学习函数时很吃力,而且效果不好。学生学了之后,语法知识知道一些,但具体编程能力则很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下面先从分析传统教学方案开始。
为了便于叙述,下面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如何进行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2传统教学方案概要及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其概要如下。
2.1传统教学方案概要
(1)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如形参、实参、调用等;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等语法规定;掌握函数的参数使用格式及其数据传递的机理。
(2) 教学内容及安排
1) 函数定义的三种形式及其定义格式。具体包括:无参函数、有参函数、空函数。
2) 形参、实参与返回值。具体包括:形参、实参与返回值的概念;形参、实参的若干注意点;return语句的格式及其作用;函数类型,默认的函数类型。
3) 函数的调用。具体包括:函数调用以及函数调用的三种方式――函数单独作为语句、函数作为一个表达式、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实参。
4) 函数的声明。具体包括:函数的声明格式、函数声明的位置,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函数的声明。
5) 函数定义和调用举例。
上述方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法知识,包括上述的1~4,第二部分是函数编程举例,即上述的5。
2.2传统方案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问题
(1) 语法角度的罗列对编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传统方案中,语法知识是从语法角度系统地进行罗列,从函数形式、参数等分别进行介绍,这种语法角度的罗列对编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学生编程时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形式。
(2) 开始时过多的语法介绍影响了编程实例的讲解效果
传统方案中首先系统详细介绍函数、形参、实参等概念与语法知识,这些概念讲授花了大量时间,学生的接受效果却不理想,后面的函数编程等实用知识的讲授时间不够,学生就更难以接受了。
(3) 编程思路与步骤方面的训练不够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拿到一个涉及函数的编程题目,如何开始着手编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思路,针对不同的问题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在传统教学方案中训练不够。
由于高职高专传统教学方案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学生学完之后掌握了不少的语法知识,但碰到实际编程题目时还是有困难。
由此可见,设计一种新教学方案时,应该首先考虑编程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函数分类方法。
3一种新的函数分类方法
从语法角度,通常是从参数个数和有无函数体方面将函数分为无参函数、有参函数、空函数三类,但这种分类方法对学生编程帮助不大。为了让学生能最快掌握编程方法,需要一种新的函数分类方法。
从编程角度,我们通常首先考虑编写函数的目的,然后着手编写和使用函数。根据编写函数的目的、功能或者说用途,函数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
1) 求值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求一个值。如函数A,其功能是根据收入计算一个人的所得税。
2) 判断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检查一个判断是否成立。如函数B,其功能是判断一个整数是不是素数。
3) 操作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完成某一项操作。如函数C,其功能是将一个数组进行排序。
上述三种类型的函数在定义和调用时其方法均有明显的差异。学生拿到涉及函数的编程题目时,应该首先分析所要编写的函数是上述的哪一种类型,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编程方法。
4新教学方案
基于上述新的函数分类方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给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案,其核心指导思想是:根据不同的函数类别,分别给出完整的一套编程方法,最快最直接地教会学生如何编写和使用函数。
4.1教学目标
新教学方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从编程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尽快让学生学会编写和使用函数。
4.2教学内容和安排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函数最基本的概念,但不需占用过多教学课时,要把最主要的时间放在编程方法的传授。至于各概念与语法细节的进一步掌握,应该通过学生多编程而逐步加深理解。
(1) 通过认识法理解各概念
给出少数几个程序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函数头、函数体、形参、实参、调用、定义等概念,在讲解概念时尽量简化,让出更多教学课时传授编程方法。
(2) 传授各种类型的函数编程方法
1) 求值类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讲解求值类函数定义和调用方法:
求值类函数的一般定义格式:
函数值类型 函数名(类型 形参1, 类型 形参2, ……)
{
根据形参的值计算所求的值;
return 结果;
}
求值类函数的定义步骤是:
① 编写函数头:根据函数所求值的数据类型确定函数值类型,分析函数要提供的参数及其类型从而确定形参。
② 编写函数体:根据提供的参数 (即形参) ,求出所需的值,最后返回 (return) 该值。
求值类函数在调用时通常作为表达式使用,可用于赋值、输出、运算、或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实参。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在讲授中,应多举例子让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其方法。
2) 判断类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讲解判断类函数定义和调用方法。
判断类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求值类函数,其值为1或者0,表示判断成立与不成立。因此判断类函数值的类型固定为int。下面给出判断类函数的一种参考格式:
int 函数名(类型 形参1, 类型 形参2, ……)
{
int f; /* 代表判断结果 */
根据形参的值进行判断,判断成立则令f为1,否则令f为0
return f;/* 将判断结果返回 */
}
判断类函数调用时通常用于在选择结构或循环结构中作为判断条件。如:
if (函数名(实参1, 实参2,......)==1)......
在讲授中,通过举例让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其方法。
3) 操作类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讲解操作类函数定义和调用方法。
操作类函数不是为了求值,即函数没有值,其函数值的数据类型是void。函数体中不能使用return (值); 语句来返回一个值,但可以使用return来结束函数的运行返回到主调函数。
操作类函数定义格式:
void 函数名(类型 形参1, 类型 形参2, ……)
{
根据形参的值进行处理
return;/*或者无return */
}
操作类函数调用时通常单独作为语句,其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在讲授中,通过举例让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其方法。
(3) 综合编程举例
再举若干编程例子,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函数的类型,然后再根据前面传授的方法进行编程,巩固学生的编程能力。
4.3一个编程实例教学设计概要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编程实例的教学设计,为方便说明主要问题,忽略了其他的一些教学细节。
例:编写函数计算一个整数的阶乘。利用函数计算8!-4! 5!。
编程步骤:
1) 判断函数类型。所要编写的函数是为了求值――阶乘,因此是求值类函数,下面其定义和调用将采用前面给出的方法。
2) 编写函数头。函数值 (即阶乘) 的数据类型为int,因此函数的数据类型为int。求阶乘需要提供一个整数(即形参),据此可以写出函数头。
int jiecheng(int x)
3) 编写函数体。函数体的内容是求出形参 (在这里是x) 的阶乘,然后将其返回。
{
int r,i;
r=1;
for(i=1;i
return r;
}
4) 函数调用。main函数中调用求值类函数时,需要提供实参,然后将函数值作为表达式进行运算。
main()
{
printf("%d\n", jiecheng(8)-jiecheng(4)* jiecheng (5));
}
注意:在讲解时要时时联系4.2.2中的编程方法。通过例子的讲解使得学生对4.2.2中的编程方法加深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4.4若干注意点
(1) 语法细节的淡化
在传授编程方法时应尽量淡化或避开一些语法细节,比如避免在一开始过多强调函数的声明及其各种可省略声明的条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函数定义在前、调用在后,避开函数声明;编程举例时避免向学生传授如何省略函数头前面的函数值类型,引导学生所有函数定义时都要加上类型说明;避免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参数传递的机理,可在编程举例时引导学生如何提供不同的参数让函数进行相应的处理,让学生对实参和形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掌握一种函数以后,再传授下一种函数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要把求值、判断、操作这三种函数的编程方法一下子传授给学生。可以先传授求值类函数的编程方法,然后多举例子,让学生充分掌握后,再传授其他两种函数的编程方法。
(3) 涉及函数的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提高程序调试与维护能力的基础。在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编程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程序分析能力的训练。
避免在学生尚未掌握编程方法时就引导学生进行程序分析,等学生能熟练地自主编程以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程序分析,使得学生编程碰到错误时能够自己解决。
5两种教学方案对比
5.1目标定位与侧重点不同
传统教学方案中重点在于各语法知识点,编程方法则不突出;新教学方案中重点在于介绍三类函数的编程方法,语法知识点尽量淡化。
5.2传授的角度不同
传统教学方案从语法角度进行教学,有利于掌握语法知识点,不利于掌握编程方法;新教学方案从编程角度进行教学,与编程者编程时的思路更加吻合,更容易掌握方法。
5.3效果对比
传统教学方案的优势是能全面介绍语法知识,让学生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所有概念和语法,劣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较难自主编程;新教学方案的优势是学生能很快自主编程,劣势是对个别概念和语法不能一下子全面准确掌握,需要在编程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
5.4适合的学生对象不同
新教学方案较适合高职高专类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本科学生或者已经学过其他语言的学生,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
6结束语
笔者采用新的教学方案进行了三年的高职高专教学,与之前的教学情况相比,发现大部分学生均能较快掌握编程要领,自主进行编程。
参考文献
[1] 徐晓,匡泰,涂嘉庆等. 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艺术教学方案范文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推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件出示做习题,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数或表系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学
习新的知识
认识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因为物体的质量有轻重,所以砝码也有大小,砝码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就是砝码的重量。
三、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左盘放50克的两个砝码,右盘放上100克砝码。
师提问:
(1)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平衡)
(2)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左右相等)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了状态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0+50=
I00
师:
50+50=100这个式子是用等号连接的。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学过的加减、乘、除
运算时就得到许的“等式”。谁能说几个等式?(请学生回答)
2.老师提问:如果要称一个杯子的重量,如何操作天平。(左物右码)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100克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
师;对,我们知道了杯子重100克。
3.师:在空杯子里加满水,右边不变,天平会怎样?
(天平失去平衡)
你发现了什么?哪边重?
(左低右高、左边重)
题问: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重多少?(一怀水共重的少?)
生:
100+x
师:要使天平平衡应该怎么办?
(加砝码)
4.课件演示:在右边加100克砝码。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那边重?(天平不平衡,左低右高,左边重)
师:天平左边重100+X,右边重200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生:100+x
>
200
师:像100+x
>
210
这样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5.继续演示:在右边增加100克法码,观察能否让天平平衡。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
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生:
100+x
300
(它也是一个不等式).
6.课件演示:将右盘中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的克法码
师:看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用一个式子表示(100+X=250)
师:
100+X=250是一个等式,因为它由“=”连接,左右相等。
7.课件出示:一本练本x元,3本2.4元。
提问:你们可以用一个式子表式这个等量关系吗?
生:3x=2.4
8.课件出示以上所有的式子,和些其它式子。让学生找出等式。再从等式中找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给出方程的意义:
像100+x=250
,3x=2.4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62+口=78
3x+口=42是不是友程。
2.看图式方程。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6页
练习十四,第2题前两题。
六、板书设计
50+50=100(等式)
等式:用等号连的式于叫等式。
100+x
>
200
(不等式)
100+X
300
(不等式)
100+X
=
250
(方程)
艺术教学方案范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认识形如x2=a(a≥0)或(ax+b)2=c(a≠0,c≥0,a,b,c为常数)类型的方程,并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准确而简洁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两边同时开平方,将2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往往由未知(新知识)向已知(旧知识)转化,这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化未知为已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1)认清具有(ax+b)2=c(a≠0,c≥0,a,b,c为常数)这样结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适用于直接开平方法.(2)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也可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也可能无实数解.如:(ax+b)2=c(a≠0,a,b,c常数),当c>0时,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c<0时无实数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初二代数“数的开方”这一章中,学习了平方根和开平方运算.“如果x2=a(a≠0),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运算”.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在本节课我们就可得到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x2=a的解法,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解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化未知为已知是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本节课引进的直接开平方法是建立在初二代数中平方根及开平方运算的基础上,可以说平方根的概念对初二代数和初三代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直接开平方法又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解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法可以说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深刻领会数学以旧引新的思维方法,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整式方程?举两例,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异同?
(2)平方根的概念及开平方运算?
2.引例:解方程x2-4=0.
解:移项,得x2=4.
两边开平方,得x=±2.
x1=2,x2=-2.
分析x2=4,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4,这个数x叫做4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据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这个数x为±2.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由此引出上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直接开平方法的实质是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
练习:教材P.8中1(1)(2)(3)(6).学生在练习、板演过程中充分体会直接开平方法的步骤以及蕴含着关于平方根的一些概念.
3.例1解方程9x2-16=0.
解:移项,得:9x2=16,
此例题是在引例的基础上将二次项系数由1变为9,由此增加将二次项系数变为1的步骤.此题解法教师板书,学生回答,再次强化解题
负根.
练习:教材P.8中1(4)(5)(7)(8).
例2解方程(x+3)2=2.
分析:把x+3看成一个整体y.
例2把引例中的x变为x+3,反之就应把例2中的x+3看成一个整体,
两边同时开平方,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便求得方程的两个解.可以说:利用平方根的概念,通过两边开平方,达到降次的目的,化未知为已知,体现一种转化的思想.
练习:教材P.8中2,此组练习更重要的是体会方程的左边不是未知数的平方,而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而右边是个非负实数,采用直接开平方法便可以求解.
例3解方程(2-x)2-81=0.
解法(一)
移项,得:(2-x)2=81.
两边开平方,得:2-x=±9
2-x=9或2-x=-9.
x1=-7,x2=11.
解法(二)
(2-x)2=(x-2)2,
原方程可变形,得(x-2)2=81.
两边开平方,得x-2=±9.
x-2=9或x-2=-9.
x1=11,x2=-7.
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较简单,不易出错.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方程的结构特点,进行灵活适当的变换,择其简捷的方法,达到又快又准地求出方程解的目的.
练习:解下列方程:
(1)(1-x)2-18=0;(2)(2-x)2=4;
在实数范围内解一元二次方程,要求出满足这个方程的所有实数根,提醒学生注意不要丢掉负根,例x2+36=0,由于适合这个方程的实数x不存在,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原方程无实数根.-x2=0,适合这个方程的根有两个,都是零.由此渗透方程根的存在情况.以上在教师恰当语言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那么具有怎样结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比较简单呢?启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方程的结构:(ax+b)2=c(a,b,c为常数,a≠0,c≥0),即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实数.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节.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便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如(ax+b)2=c(a,b,c为常数,a≠0,c≥0).
2.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同时直接开平方法也为其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两边开平方实际上是实现方程由2次转化为一次,实现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由高次向低次的转化,是高次方程解法的一种根本途径.
3.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无实数解.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5中A1、2、
2、P10练习1、2;
P.16中B1、(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五、板书设计
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引例:解方程x2-4=0例1解方程9x2-16=0
解:…………
……例2解方程(x+3)2=2
此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直接开平方法
形如(ax+b)2=c(a,b,
c为常数,a≠0,c≥0)可用直接开平方法
六、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P.15A1
以上(5)改为(3)(6)改为(4),去掉(7)(8)
艺术教学方案范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正确理解并会运用配方法将形如x2+px+q=0方程变形为(x+m)2=n(n≥0)类型.2.会用配方法解形如ax2+bx+c=0(a≠0)中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彼此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继续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配方法是解决某些代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把x2+ax型的代数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将代数式x2+ax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转化成完全平方式.
3.教学疑点:配方法可以解决许多代数问题,例如:因式分解,将一个代数式配成完全平方式等等,本节课传授的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对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一元二次方程便会求解.如果给出一元二次方程x2+2x=3,那么怎样求解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将x2+2x=3转化为(ax+b)2=c型是我们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攻克此难关,方程的求解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配方法,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直接开平方法在本节课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配方法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铺垫.如果说平方根的概念为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引进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可以说直接开平方法为其他方法的引进作了坚实的铺垫.
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解决某些代数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方法的实质是将代数式x2+ax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它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2)填空:
1)x2-2x+()=[x+()]2
2)x2+6x+()=[x-()]2
2.引例:将方程x2-2x-3=0化为(x-m)2=n的形式,指出m,n分别是多少?
解:移项,得x2-2x=3.
配方,得x2-2x+12=3+12.
(x-1)2=4.
m=-1,n=4.
对于x2+ax型的代数式,只需再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完成上述转化工作.
练习:把下列方程化为(x+m)2=n的形式
上述练习,深化配方的过程,为配方法的引入作铺垫.
3.例1解方程x2-4x-2=0.
解:移项,得x2-4x=2……第一步
配方,得x2-4x+(-2)2=2+(-2)2……第二步
(x-2)2=6.
教师引导、板演,学生回答.分析解方程的步骤,第一步是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第二步是配方,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二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进行这一步的理论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第三步是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此时,向学生点明: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学生练习、板演、评价,深刻体会配方法的步骤,通过配方,方程进行了形式上的转化,并且体会为什么先学直接开平方法,它是配方法的基础,要注意体会推理的严谨性、步骤的完整性,刚开始配方的过程要细,不要跳步,避免出错.
例2解方程:2x2+3=5x.
解:移项,得:2x2-5x+3=0,
例2中方程的特点和例1不同的是,例2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因此要想配方,必须化二次项系数为1.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用配方法求解的步骤是:
第一步:化二次项系数为1;
第二步:移项;
第三步:配方;
第四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练习:1.P.12中2(3)(4).
2.解方程(1)6x-x2=63(2)9x2-6x+1=0.
学生练习板演,师生共同评价.对于练习2(2)解方程9x2+6x+1=0.
解法(二)原方程可整理为(3x-1)2=0.
3x-1=0.
比较上面两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方法(一)是通法,有时用起来麻烦.方法(二)是据方程的特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方法,较方法(一)简捷,明快.可告诫学生学习不要机械死板,在熟练掌握通法的基础上,据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单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能悟出配方法可以解任意结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方法上进行小结.
1.本节课学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步骤如下:
(1)化二次项系数为1.
(2)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3)配方.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完全平方公式,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配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配方.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2.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配方法以直接开平方法为基础.
3.要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去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学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5中3.
五、板书设计
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三)
1.配方法的理论依据例1解方程x2-4x-2=0
a2±2ab+b2=(a±b)2解:……
2.配方法的步骤……
(1)……例2解方程2x2-3=5x
(2)……解:……
(3)…………
(4)……练习1……
练习2……
六、作业参考答案
教材P.15中3.
(1)x1=-2,x2=-4
(2)x1=-6,x2=2
(3)x1=4,x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