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结构和人口的变化、学习的压力、就业问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变得很脆弱,导致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病的经济负担已经跃居到所有疾病负担的前列。精神病有病程长、疗效差、复发率高的特点。而这类病人的康复往往以家庭为主。
康复的目的
首先药物治疗:在整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药物治疗,它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向患者家属讲明药物治疗作用效果。使他们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好处,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患者才能良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其二制订计划: 医生定期对康复期的病人进行解释性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分析有关发病的因素,提高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鼓励病人参加劳动、活动,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强病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康复。
1 康复管理内容及形式
1.1康复前由主管医生向患者做心理治疗,个别交谈,并进行NOSIE评定量表评分,然后视患者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心理因素等指导,在训练中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 多的关怀,鼓励他们多参与各项娱乐活动,增加社会交往能力,并指导其处理好各 人际关系;同时让患者感受到在社会上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从而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信任度;并对患者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法律知识、伦理道德、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自我。
1.2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积极适时的进行家庭干预有利于病情稳定。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患者,指导其如养花、手工及帮助家人做家务等,包括个人生活,经常强化病人的记忆,鼓励病人多用脑、多看书等,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对患者家属主要在家庭知识方面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并让家人监护。良好的家庭干预是保障病人康复的核心因素,也是巩固疗效的主导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病人回归社会的大本营,是防止复发巩固疗效的物质保障及精神支柱,是社会支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缓冲各种应激所产生的压力,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不但可使病人享受到亲情和温暖,并可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使之提高对各类事件的应激能力。家庭成员应细心观察病人各方面的异常变化,了解病人的所想所求,协助病人建立有规律的良好生活秩序。
1.3让家属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及全面康复,通过功能改善及环境条件改变促使患者日后重返社会,而力争成为独立自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有用之人。鼓励家属对精神病患者应持正确的态度,提高自身的精神卫生水平,有利于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进一步改善病情,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要真正的为患者着想,富有同情心、责任心。有效的帮助患者家属提高精神卫生知识,教会家属在患者回归家庭后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和应对技巧,从而起到治疗和延缓社会功能衰退的作用,减少患者复发,促进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分清康复的人群
不管是年龄或性别其康复管理均达到70%,康复人群越多效果越好。急性期或慢性期患者都要使病人和家属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的危害及健康度生活方式。对于急慢性患者除了长期按时服药,还要合并康复治疗半年以上是非常必要的。正确认识抗精神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更好的对精神病康复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发挥心理协助系统的作用.必要时应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以消除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反应。
3 体会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摘要: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特点,在传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综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辅助课程教学,提高疾病康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康复;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需要相当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员,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近几年,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生源不断扩大,教师授课负担越来越沉重。并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比较强调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1]。而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三年制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适当整合到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效果较好。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已进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学习的第三学期的学生,他们已初步具备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对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已有初步地了解,而且能初步地进行评定,所以我们尝试在疾病康复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具体用于课程导入、临床实例、理论教学和康复治疗方案讲解等环节。
(一)多媒体病例录像导入
在课堂教学时,一个好的导入,具有吸引注意力、唤起求知欲、启发思考的作用[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理论与临床康复专业技能结合得很紧密,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又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本知识,所以,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授课前针对所讲内容,先利用多媒体,介绍l-2个相关临床病例的录像,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发挥学生们主观能动性;在提供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放映录像的导人法,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眼球,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视听印象。
(二)多媒体实例讲解
教师教学过程中,将仅通过文字描述难以理解的康复治疗技术内容,配以图、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失时机地放映,直接认识疾病。这些感性认识过程能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使理论得到消化和掌握[3]。例如在讲授烧伤的康复时,我们首先得评定烧伤的面积和程度,这时候我们结合多媒体放映临床的烧伤病人的实例,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什么样的临床表现才是三度烧伤,对应着图片中的创面焦黑、炭化,树枝状栓塞血管;告诉同学们这些分度的关键要素是哪些,学生被这种视觉冲击刺激后,课程知识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再则烧伤早期康复的摆放是非常关键的,但是针对身体各个不同部位烧伤,肢体摆放的方法又各不相同,这时候我们采用动画鲜活地显示,同学们就能牢牢记住。
(三)多媒体康复理论教学
授课教师在课前详细准备教案,做到重点突出,精简扼要,层次分明。老师备课,不仅要熟知教材,还要备出自己对教材独到的见解、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而不是照本宣科,充当教材的“传声筒”。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查找临床热点资料,吸收医疗实践中的鲜活素材,资料可以是图片、电视录像、动画文件、视频文件、声音文件等等,并把它们巧妙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将教案内容输入计算机,编制成电子幻灯[4]。授课时,除主要采用电子幻灯外,还利用录像、投影,配合适当板书等手段进行传授。如讨论冠心病的康复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提出问题,找出规律;这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克服长时间观看屏幕造成的疲劳。然后再通过三维动画计算机模拟,结合投影,直接告诉答案,从而加深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康复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5]。如通过动画演示冠心病发病中最关键的因素-粥样斑块的形成,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我们就会联想到有什么原因可以导致斑块的形成,诱导性提问,接着我们就会问,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止斑块的形成,同学们这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大家讨论之后与教材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一一对照,理论知识很好的得到诠释,讲解康复治疗方案时,就顺理成章了。并且,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要熟悉画面、录象、投影等媒体的适时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调节授课时的教学进度,需强化的强化,需淡化的及时淡化,能够有效地调控了教学进程。
(四)疾病康复学课程的多媒体摹拟教学
由于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症状和操作技术,若单纯理论讲解,比较枯燥抽象,学生由于无感性认识,掌握的效果不佳;我们利用电子幻灯可以将有关操作画面用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如介绍偏瘫后病人关节活动受限时,开始前先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让学生对关节活动受限有一种感性认知,然后再具体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的实践和如何增强关节活动范围的实践,实践后再一次观看教学录像,观看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提问。这种直观地图像、图片演示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形象逼真,贴近临床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6]。
另外,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教学使用的电子幻灯教材保留在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或者学生拷贝到自己的电脑里,课后,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必趣或者是自己认为需要强化的课程,按照示范练习,自己把动作做出来,启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也是个性教育的一种方法,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为个性化和谐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检验、交流, 渐渐地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这种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交流工具,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虽然计算机多媒体以其灵活、生动、形象、鲜明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但是,现代教学媒体不能过多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完全代替。与其他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应用恰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应用不合适,非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搅乱了正常的课程教学秩序。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依然是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同时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独有的优势,如教师多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使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运用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及情感感染学生,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医学教育的辅助手段。运用时,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选用多媒体,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从两者优化组合中求得最佳教学效果[8]。
通过近几年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多媒体课程教学,总结以下几点经验:1、运用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借助其形象性、直观性,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方式可以多样,如一小段录像、动画、一个简单的病例资料,只要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就可以了。2、补充的课件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料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相统一,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采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抽象化为具体的媒体材料,不能过多链接教学资料,避免学生“看热闹”和产生视觉疲劳[9]。3、把握时机 如讲解之前的启发诱导,突破重点、难点时的形象讲解;4加强互动,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人机互动,教学者能灵活运用声、像、图文并茂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忽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临床技能教学特点,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的本意。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教授学科的特点。医学多媒体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想更好地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要从课程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临床特点,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澎,励建安,孟殿怀,等.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12-913
[2]陆敏,黄晓琳.医学生康复医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215
[3]刘铮然,崔成立,杨玉梅.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93-94
[4]苏邵军,李凤兰,蒋锡沂.电子教案在医学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88-89
[5]唐静.扬长避短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成效[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45-47
[6]刘立东,刘开明.医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7-79
[7]张琼,王静.医学院校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40-1159
[8]贾华生.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关系的思考[J].发展,2006,11:114-115
[9]刘红.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11:65
[作者简介]蒙兰青,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广西百色市城乡路98号神经病学教研室。刘华,(1978-)女,讲师,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学位,从事康复医学教学和临床研究。目前正负责研究一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基金项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编号Szwzy200705)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1.规范化健康教育形式
①规范性培训: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组长统一培训,保证健康教育实施的规范化;
②专题讲座:每周1次的专题讲座,专门指定1名医师主讲,病人、病人家属及责任护士参加,详细介绍肩痛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康复知识;
③集体讨论:授课后共同讨论,提出肩痛可能发生的时机及预防措施;
④健康教育宣传栏:科室统一制作健康宣传栏,宣传肩痛的预防知识;
⑤健康教育单张:制作文字简洁、图文并茂、设计美观的宣传单张,易于病人理解和记忆;
⑥可视化健康教育:每周六、日下午15:00~16:00播放视频宣教资料,包括良肢位、支具的佩戴方法、康复体操等;
⑦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前指导病人及主要照料者居家自我护理及患肩的保护。
2.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
①良肢位保持:包括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各种之间转换时的方法,特别是患肩的保护;
②支具的佩戴:病人上肢处于软瘫期时,在坐位及站立位时应正确使用上臂吊带和肩吊带,待肩胛提肌等力量恢复时即停止使用,同时避免长期悬吊可能会造成肩关节内收内旋畸形及前臂的屈肌痉挛;
③康复体操:Bobath握手上举或患肢内旋位上举、无痛范围内前后摆动、耸肩,坐位推滚筒、毛巾、球等,用健手握患手做握手动作,或患手握放木棒训练,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由康复护士作患肢各关节的全范围内活动,使关节囊、关节周围的肌腱充分伸展,用力由小到大,然后对肌肉进行按摩;
④患肢的保护:在日常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在扶抱病人时应避免直接牵拉患肢,在转移动作时注意患肢的安全,并加强对于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培训;
⑤关节挤压技术:病人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向患侧倾斜达到患侧负重以使得肩、肘、腕关节在纵轴上进行自身的负重挤压;
⑥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争取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并积极督促病人的康复训练。
3.评价方法
入组病人在入院时、治疗结束第1个月末、出院(第3个月末)、出院第6个月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估病人肩痛程度及上肢功能。康复评定由同一康复医师及康复护士共同对病人进行评定。评定采用单盲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40例病人治疗后1个月末、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6个月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与6个月Fugle-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我国50岁以上脑卒中者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79.5%~86.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年发病率为(80~12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我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费用约为120亿元。肩痛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并且大大提高了治疗费用。肩关节在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属于最不稳固的球窝型结构。Ratnasabapathy等对在院1761例卒中者进行调查研究,1周内肩痛的发生率为17%,1个月内为20%,6个月内为23%,肩关节疼痛直接影响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而良好的肩功能是偏瘫病人成功转移、保持平衡、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及有效的上肢功能的先决条件。所以脑卒中病人偏瘫侧肩痛是康复治疗中不容忽视的症状。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由康复护士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意识和遵医行为。脑卒中病人,不仅需要医院内康复,更需要终身康复。脑卒中肩痛的发生、发展与病人及照顾者对于康复的认识的缺如和不良照顾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卒中病人及照顾者对于患肩保护知识的建立,而达到降低卒中病人肩痛发生率,或使肩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的目的。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其传染性强,传播性广,发病率高,易转为慢性等为特点,少数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种种原因会导致病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病人有比较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是争取康复的重要方面。
1 心理问题分析
1.1 生理方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功能异常,对体内一些有害物质灭活作用减弱,导致免疫力下降。
1.2 心理方面:(1)恐惧:病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迁延不愈,而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病人对治疗效果信心不足,担心今后的生活以及家庭等问题,这样他就会过分关注病情,详细询问每次化验结果,总想找医生研究病情等。(2)焦虑和无奈:病程漫长,巨额的医药费用使许多病人无力承担,大部分自费病人来自农村,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他们焦虑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些人为此不得不放弃治疗。(3)忧郁:尤其是中年人,且本病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他们肩负着家庭、事业上的重任,却因患病使工作、劳动能力下降,而无法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还需要别人照顾,觉得愧对家人、领导、同事,心理压力极大。(4)自卑:社会上有许多人对慢性乙型肝炎不了解,面对病人歧视、躲避,害怕与其接触,而病人觉得自己有传染病,感到自卑,产生一些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5)求助:病人长期患病,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导致求助心理。觉得自己得了这种病真是不幸,希望得到家人、朋友、医生人员的关怀、同情和理解。而他们的种种需要又因为疾病而不能得到满足而更加失落。(6)消极:有些病人对该病发展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不重视。尤其是化验结果异常但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认为一时半会又不能治愈,但又不会死,再加上工作或经济条件差,索性不及时住院治疗。(7)敌对:有些病人因为环境改变,性格缘故或突然得病接受不了,脾气暴躁,将不快迁怒于家属或医护人员,对别人有强烈的戒备心理和敌对情绪,故意刁难、不合作甚至出口伤人。
2 护理体会
2.1 全面正确评估病人,实行个体化护理:病人入院后全面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对病人的认识程度,对治疗的态度等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个体实行个体化护理,安慰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士通过自己的服务态度,护理作风,熟练的技术等去影响病人的感受与认识,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并帮助病人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态。因此,积极主动与病人交流,使之产生信任感是非常必要的,要耐心倾听病人的问题并及时解答。经常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2.3 加强健康教育,认真做好解释与指导:针对不同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相关疾病的知识,包括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及注意事项,改变错误的观念,产生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增强治疗信心,稳定病人的情绪,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4 积极取得家属的配合和社会的理解:家属、亲友的关心、爱护、支持和社会的理解对慢性乙肝病人的康复是不可能缺少的。医务工作者有责任作好宣传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治疗、康复与生活的最佳环境。同时也要做好家庭成员和亲友的思想工作,从生理上、生活上多给病人以鼓励、安慰和帮助,给病人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使病人安心治疗。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1 原因
1.1 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较少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教育对促进身心疾病的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在精神科除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外,教育的对象还应包括患者家属。因为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家属有直接关系,良好的家庭支持与关怀有利于患者康复。家属精神疾病知识的增多,可以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对患者的照料水平。在重视对患者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
1.2 患者家属只了解精神疾病的一般信息 患者家属掌握精神疾病的知识有限,由于精神病患者久治不愈、反复复发,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信心。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他们对精神疾病治疗重建信心。
1.3 患者家属知行合一度差 大部分家属相信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相信培养良好的社会心理应急能力,可预防精神病复发,但对患者的愤怒不能给予正确理解和宽容,不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表明患者家属未真正懂得行动的重要性,对精神疾病健康知识虽有所知,但未见行动。
1.4 健康教育需求 患者家属多希望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出院后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或减轻睡眠障碍、焦虑、恐惧的方法,要求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时间和量。
1.5 引起患者复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自行减药或停药;被动停药;精神刺激;临时更换药物;疾病本身的原因。精神分裂症复发前均可出现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以思维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变化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2 双重健康教育措施
2.1 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①做好出院指导。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出院后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并作书面交待。因书面文字存于患者家中,便于患者与家属随时参看,起到不断巩固加深其印象的作用;②及时补充药源,保证药物供应。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 者,大多对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等)心存反感,但是突然停药或减少剂量时,他们的精神症状会立即出现。因此,出院后家属应作为其药物治疗的监督者,督促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且不可随意更换药物种类或停药、减药;③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回家后,有专人负责随访,了解家庭治疗和护理中的问题,提供指导意见,并定期带患者到专科医院复诊,使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同时,嘱家属多关心患者,及时、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忌粗暴地训斥及刺激性言行等。
2.2 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大多数家属只知精神疾病的一般信息,缺乏较深层次的精神疾病康复知识。对精神疾病的复发因素、预防复发措施以及康复训练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只知未行。仅靠现有的健康教育无法满足精神疾病康复的需要,须加强家属的健康知识培养。通过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就诊及用药依从性,减少或防范精神疾病复发。对家属健康教育能增加疾病知识,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可以转变对患者的照管态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2.3 患者回归社会需要家庭的帮助和支持 大部分精神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出院后康复期的主要场所在家庭,家属是患者回归家庭后的主要护理和照顾者,家庭护理的好坏决定患者康复的质量。患者迫于压力,部分家属对精神患者的康复治疗缺乏热情,缺乏对患者康复护理的支持,不愿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投入过多的精力。因此,应教育家属给予患者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鼓励家属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尽快恢复健康走向社会。
2.4 须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半数以上的患者家属采取不积极、不乐观的态度接纳精神患者,主要原因是家属承受着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配合,给患者创造康复条件,理解、尊重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
2.5 重视教育内容 大部分家属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欲望,应针对不同问题给家属提供知识。指导家属掌握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技巧,鼓励家属培养患者对各类事件的应急能力,给患者安排规律的生活,陪伴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家属对教育的形式要求,希望进行个别教育占首位,其次是集体讲座、提供科普手册、定期召开家属交流会,录音带、录像带占一定的比例。出院后的定期电话咨询方式最受欢迎。故健康教育应由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轮流坐诊电话咨询医院,并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
3 效果
3.1 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识 双重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它不仅在促进患者个体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寻求社会(其中家庭是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支持及促成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十分愿意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相关知识,但知识的来源甚少。由于患者发病期间表现出来的各种异常行为不仅影响社会,且更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以致家属表现为对患者过分埋怨、谴责或过分 溺爱,他们没有应对病态行为的技巧,根本无法帮助患者。经双重健康教育指导后,家属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而且能主动积极配合医院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治疗和护理,从而可以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