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教学心得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1

学生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自学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抛出的问题。当学生在自学环节中有没解决的问题时,就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寻求答案,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切不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讨论时,抛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太简单,学生一看教材自己就能明白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过于难的问题也没有讨论价值。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既要紧扣学习内容,又要难易适中。例如,在讲解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时,我就抛出一道讨论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应该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别有哪些结构,然后通过对比得出答案。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道题,还巩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大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

二、答疑环节尽量让学生之间解答问题,学生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

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应采用逐层梯次引导的方式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如果一下子就给出问题的答案,容易挫伤学生探究的兴趣。答疑环节往往1与讨论环节的后半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实施六步分组教学时千万不可生搬硬套,把所有的环节都机械地用上。

三、自测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检测当堂的学习效果,自测题由教师准备

在自测的环节我们可以引入“积分竞争”的机制。以组为单位,采用对二错一的方式进行积分,最后看哪一组的积分高,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小组的成员把小组荣誉看成是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在学习上定会加倍努力。六步分组教学法不是机械的六步相加,每一步采用的方法也不是只适用于该步,例如刚刚提到的“积分竞争”,我们可以在六步中的任何一步来进行,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自结是六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2

关键词:生物网络教学;课程改革;新型师生关系

中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利用学科的趣味性、科学性、实验性等特点,改变以前那种旧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互联网就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从实践来看,网络有着灵活便捷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提出的要求。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领域内随时都准备着会有新知识产生。将网络教学引入生物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创新思维,还培养了互助的品格、建立了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网络时代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时,网络已经实现了全球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网络使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入师生的视野。

我校教师也正在参与市级教研――努力使课堂教学网络化,以顺应网络教育背景。通过网络互动式进行教学,每一个新奇事物或教学方法出现时总会引起不大不小的争论,网络教学这种形式的出现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事物总有两面性,以下是我对我校进行网络教学的一点看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网络教学支持网络连接的所有范围。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通过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来进行搜索,自主选择学习资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半开放式的学习,形成学生与网络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用的过程。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实时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批改;学生利用网络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老师还可以在其他学生的观点中得到信

息,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与解答。

网络中大量的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已经不适于现在的要求。网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受环境和设施条件的约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由教师和学生自由决定并且随时实施,由网络来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可以利用网络随时地进行学习、讨论,及取得在线帮助,因此网络学习具有强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各种学习目标的需要。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利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网络生物教学为教师可以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提供了素材,并将它应用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丰富的电子课件,通过建立网站,让同学们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及搜索成果展示,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主的探究活动,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拓展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许多规律或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由于大部分的生物实验需要有一定的周期来完成,没有办法让学生来完成,教师就可以先到网络中搜集资料,或自己亲自动手带几名感兴趣的同学做这个实验,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再到网络课件中去,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觉到参与的乐趣,尤其是有自己同学参与的镜头出现时,更激发了学生想动手参与的积极性,以后有这种活动时,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最后再根据视频设置疑问,让学生去探究讨论,找出关键知识点。

利用网络教学当然要有网络课件及一定的网络知识。对于老师来说:提升老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及自身的业务水平,熟悉网络操作,了解互联网平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3

【关键字】信息技术;中学生物

引言: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物本质和生命现象的学科,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这门课程应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致并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生物的教学形式都比较单一,更多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及时是一些需要观察和实践的环节,最多也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无与课程建立起有效互动和联系,感受不到生物学科的真谛和内涵。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图形、动画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立体和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结构,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和知识探索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实际上,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细菌的繁殖、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等等,而这些内容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有很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般来说,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通常都会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和仪器设备观察的方式开展。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仪器的配备情况来看,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因此,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的课时十分紧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就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微观世界展示给学生,让知识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增加课堂互动,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也体现出了其优势,推动了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2.1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推行的时代,课堂教学的开展只能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教材的学习,换句话说,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学生的听觉来完成,学生首先要将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再将所记忆的信息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内容之后再进行储存,这中间要经历很多的步骤,而每一个步骤由于个体差异性都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信息丢失,因此,真正能够存储到大脑中的可以被理解的信息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全程保持专注力,否则就会丢失掉一些信息。从对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来看,“学习兴趣不高”是主要问题,大部分同学对于这种完全依靠听力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表示了极大的质疑,他们更期待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需求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时代所能够满足的,在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的授课可以借助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模式,让信息通过视觉直达大脑,更加的形象、生动,再辅以听觉,从而构造了立体化课堂教学氛围。这个时候,学习不再只是面对冰冷的文字,还增添了有温度、有情感的、动态的形式,这种视觉的冲击所带来的抽象知识的具体化,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2.2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上面就提到过,生物虽然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但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和阻碍。尤其面对一些微观世界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直观的认识,那只能依靠学生的想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融入生物课堂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仅能停留在表面。而在多媒体时代,教师的讲解可以辅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甚至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这更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更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这个层面,“微课”“在线沟通平台”等方式的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思维能到了发展,实现了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2.3知识面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融合的优势还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知识库,学生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将所获取的信息在课堂进行分享和讨论,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性课堂,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让“教学相长”得到了充分的践行[2]。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入到视频、动画中,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尤其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变换形式的讲解方式,以更受学生喜爱和接受的角度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学习,更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动画和视频的播放让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中“生物和细胞”为例,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包括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观察。课堂教学可以将细胞的生长过程和细胞的结构通过一个小短片的形式播放出来,视频中再配以相应的解释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让原本紧张的课堂氛围轻松了下来,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有关细胞的知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真正的细胞结构,这样相辅相成的过程,能够实现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由虚拟到实际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能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2“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应用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知识探索欲望的引导和激发。而“微课”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极大扭转过去由教师把握课堂教学主动权的局面,从而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得以唤起,思维得以发展。“微课”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提前将下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课件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在“微课”的指引下,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记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也让课堂的互动和教学更加高效。以“人体的营养”为例,这是一节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均衡饮食、绿色生活也是现代人所提倡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包括“饮食中的营养物质都包括什么,不同的营养物质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提示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网络等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和学习,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所提供的课件,还可以通过沟通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最终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来分享对这个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疑问,共其他同学参考,针对问题,大家共同进行讨论,教师再针对同学的分享进行指导,从而构建高效、互动、开放性的课堂[3]。

3.3信息技术提升实验效果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细胞的分裂过程、血液的流动过程、细菌的繁殖等等都是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才得出的结论。甚至可以说,生物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同样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很多的知识点也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但是,考虑到实验器械、装置和实验过程的限制以及安全性等诸多因素,很多的实验是无法开展的,及时能够开展,也由于收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实验精度,从而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导致实验原本应该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进行还原和呈现,并且能够反复播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甚至体验到参与实验的感觉。比如“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这个实验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实验过程较长,同样需要经历较长实验周期的还有“探究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这个实验,相对于第一个实验,后一个实验所需的条件更加多,同样不容易实现。而针对这类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以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便播放视频边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最终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细节。这种实验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反复进行回放,还可以对细节进行慢放,甚至可以实现学生课下对实验过程的复习,这样以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实验在生物学习中的价值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五、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优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使教师不能再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六、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5

一、更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开展创新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以权威的形象教育学生,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遏制着学生创新意识的成长。要搞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创造富有创新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师生成为平等的主体,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双赢关系”,形成“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亲近教师”的新局面。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长;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创造的成功和喜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基础知识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创新教育,寓创新教育于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之中。一个人的创新才能是在日积月累和长期探索中形成的,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由此,教师应该结合生物学教学进行创新教育,这是生物学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须在原有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统摄成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这些都离不开创新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须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作答。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防止只抓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创新教育的倾向。

三、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

兴趣,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功课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一位日本教育家曾说:“你想制造庸才吗?那很简单,就是让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我们要在生物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这对创新教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就难以开展创新教育。

讲究整个教学过程的善始善终,就可以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不论在哪一课之始还是一堂课的中间部分或一堂课的结尾,都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通过制造悬念、设疑引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采取开放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育。

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开放搞活,不应使教学方法仅仅框在讲授、练习、考试、讲评的简单“讲—练”循环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富有创意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任务。结合生物学教学可穿插开展有创新意义的活动。例如,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相关事件;做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带领学生参观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做验证性或探索性的生物实验;调查社区生物;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如观察蒸腾现象和植物细胞失水或吸水现象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采用心理激志法进行创新教育。

学生一般认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才能做到的,对此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惧怕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做到。其实,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只是大小不同抑或价值不同罢了。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创造热情和欲望。

首先,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不同于智力和学习能力的思维形式。据科学家们研究,三、四岁孩子的创造发明能力,比起已经失去灵活思维的成年人,能产生更为惊人的结果。所以,学生不要以学习基础差为借口,放弃了自己所具备的创造力;老师应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见解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应给予肯定、鼓励,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用科学家的创造精神来感化学生。许多生物学家,为探索生物的奥秘,献出了毕生精力,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创造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如孟德尔,利用八年来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的假设,正因他的大胆假设,奠定了遗传学作为独立的科学分支的基础。像这样的科学家举不胜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介绍。

最后,介绍最新生物科研成果,展示生物学的远大前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迅速发展,其成果对解决粮食危机,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能源开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特别是中国生物学家的科技成就,就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前景进行认识,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如:袁隆平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自1976年我国大面积推广以来,为国家增产稻谷达一千多亿公斤,增加经济收入300亿元。此外,近年来,我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克隆到若干的白血病致病基因,这些科研成果都是直接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社会的。通过介绍这些例子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六、通过鼓励求异进行创新教育。

中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是经前人实践检验过的,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顺应和同化的过程,总是把思维活动纳入预计的轨道,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潜能的氛围,启发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说出来,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解释,也应适当鼓励。比如,讲述生物的进化时,46亿年前的事情,很多知识本身就只是假说,没有有力的证据。所以,学生往往有不同意见,嘻嘻哈哈地议论:地球上的生物会不会是外星人的杰作?对于这种观点,老师不必轻易否定,只需告知:书本上的知识有些也只是假说,但一些关键问题已得到验证,在没有有力证据时,不能,并鼓励他敢于大胆设想,说不定将来可以改写这部分知识。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求异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比如美国的老师很少对学生的议论加以干涉,生怕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求异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效仿呢?

生物教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实验管理    探究实验     模拟实验     双微实验     网络管理    实验室开放

    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展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观念、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学实验室原有那套“中药铺”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求,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实验教学管理新模式?本文结合自已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以示抛砖引玉。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我们首先要转变传统思想,转变生物实验可有可无的观念,树立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灵魂的观念,树立研究性学习的观念,真正认识到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明白新课改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目的和意图,重新定位生物学实验的内涵和地位,了解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在各个方面的变化,把握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实验教学。

    二、加强软件建设,使实验室管理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营造实验室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搞好生物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是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验室的走廊俩傍摆放各种生机盎然的常绿植物。实验室内,宽大的窗台上分别建立“动物角”和“植物角”养上小鱼、小虾、小泥锹、小蝌蚪之类的动物,含羞草、芦苇、吊兰、文竹之类的植物。既美化环境又能减轻实验室有害气体的污染,还能为生物实验提供实验材料。墙上悬挂科学家画像、实验指导语、各项规章制度等。功能实验室的门上贴上相应的标签牌,例如:显微镜实验室门上标签显微镜图案;网络实验室门上标签网络图案。实验室清洁整齐的环境,摆放有序的仪器药品,使学生进入实验室有一种科学家在实验的神圣感觉,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

    实验室的后墙上创建一个实验园地,由师生共同主办,栏目有:优秀实验报告、实验心得、小论文、有文有答、调社报告、生物沿前知识等。实验楼的大厅把它布置成一个大展厅,周围一圈常绿植物,中间多功能展柜,分别展示生物标本、动物模型、人体器官模型、DNA双螺旋结构;动、植物亚细微结构模型、显微镜发展史等。定期展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制作的标本、模型、教具以及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厅的走廊傍设立“我为实验室进一言”的进言箱或建议箱,让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管理、建设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可从中采纳一些有益的建议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参预意识。

    (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这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保证。

    (三)、实验室管理规范化:①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②仪器、药品存放有序化;③准备实验程序化;④维护仪器经常化。

    三、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构建多元实验模块

    (一)、建“自主-—探究”实验模块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验室建设应当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支持,这就需要建立“自主—探究”的实验模块,实验室的座位可布置“讨论式”几个学生一组,共同围着一张多边形桌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室内设置橱柜,放置常用器材和药品供学生自主选择。例如:在探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方案,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对学生设计的方案做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指导。实验室尽可能提供学生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材料。在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培养皿、园形滤纸、微型实验器、蚕豆叶、小白菜叶、冬青树叶等。把28组分成6(8人一组)大组,2人一小组,每小组做一种材料,用自已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断自已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评定各自的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实验方法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严谨?有哪些心得和体会等等。通过亲历探究过程,学生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真正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探究的技能。

    管理好探究实验的关健在于:①尽可能提供学生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材料②对学生做设计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的指导;③加强多元实验技术的研究和指导。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网络实验模块

    我们在传统生物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加工处理传波技术,将生物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后建起网络实验模块。生物网络实验模块是集网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教务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为一体的实验管理系统。网络实验模块具有以下优点:①改变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②网络实验室建成生物实验课件和课件库,安装仿真生物实验室,与现代远程生物实验网站、生物教学网链接,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扩充,给实验教学本身以更大的自由度。③在网络实验模块上实验指导材料,如实验录象、挂图、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就对实验设备和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实现网上实验预约。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方便。

    四、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双微整合”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双微整合是微机辅助教学和微型化学实验(M。)两种先进教学手段共同使用,相辅相成,有机整合的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微型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仪器微型化、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环保等特点。微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师之所想,教材之所需,充分体现出来,与教材和实践完整地结合,它具有文字编辑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图文组合处理功能,以及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等多样化功能的特点。这两种方法有机整合用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中,利用6孔井穴板,每人一组开展实验。实验所用的洋葱根尖只有2—3mm长,放在培养皿中几乎很难找到,而6孔井穴板每孔容积为5ml,只要用1ml 10%稀盐酸解离即可。井穴板的其他几孔可分别用于解离—漂洗—染色等过程,既方便实验,又节约器材、药品。接着用制好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有丝分裂的动画描述过程,并在每一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加以“定格”动画显示分裂期与分裂间期限的时间关系。显示有丝分裂细胞变化的照片。学生结合实际事例,参照动画描述,对有丝分裂这一重点概念自然而然地深深印在脑海中,牢固地建构起了什么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每个阶段的特点等知识重点。

    再如:学生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已动手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球。用透明可乐瓶、玻璃瓶等装上水和少量泥沙、水草等“生产者”和小鱼、小虾、小螺蛳等“消费者”。分别放在不同的无机环境中作对照实验。教师则用微机辅助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圈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实物图。动画展示生态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微型实验从实验教学方面充实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的“面”;而微机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双微整合从根本上充实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了学生多元智能,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时空。

    (二)、重视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的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去实验和研究原型的性质和规律性,这种间接的实验方法称模拟实验,又称为模拟方法。

    同直接实验相比,模拟实验具有如下特点:①模拟实验直接作用于模型而非实际的研究对象(原型)。②模拟实验根据的是相似性原理:模型和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模型所处的实验条件与研究对象所处的实际条件也是极为相似的。③要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类推到原型上去,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生物学中的模拟实验大致分为:计算机模拟实验;模型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