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1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门诊病人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治疗,他们更渴望了解口腔疾病的防治方法与和口腔常见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有的放矢,满足病人和家属的要求。口腔疾病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而口腔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口腔科门诊不同职业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和方式的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年5~8月在我院口腔门诊进行治疗的病人265例,包括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和退休人员。纳入标准:①经过门诊治疗后的病人;②年龄7~82岁。排除标准:①病人不能配合或7岁以下;②交流沟通有障碍的病人;③不愿意参加调查的病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门诊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和教育方式调查问卷,对在门诊治疗期间的入选病人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较小年龄的儿童可由家长代为填写问卷。发放问卷265例,回收265例,回率收100%。

1.3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病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等)。②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包括口腔常见病、口腔致病因素、口腔致病环境、口腔保健方法、口腔病防治方法、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以及心理辅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宣教内容。③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墙报、宣传小册子、影像资料及与医务人员交谈等宣教方式。

2 结果

2.1 不同职业患者对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多选) 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患者对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略)

根据表1调查结果,在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方面,得出以下印象:①更多的病人对口腔疾病预防三阶段体系中的第二阶段内容关注,对第一阶段内容关注不足。这表明人们口腔健康意识中基础预防意识相对薄弱。②对“致病因素”健康教育需求方面,体现了文化程度、个人的经济状况与疾病的预防意识成正比。③对“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和“心理辅导和帮助”的健康教育需求明显少,这可能反映出我们在口腔健康宣教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

2.2 不同职业患者选择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单选) 见表2。

表2 不同职业患者选择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略)

根据表2调查结果,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似有职业倾向性。学生更愿意选择“影像资料”,知识分子、商人、退休人员更喜欢“与医务人员交谈”,而农民选择“影像资料”较多,工人对“宣传小册子”选择最少。这可能与人们平时获取信息途径、社交方式有关。

3 对策

3.1 加强第一阶段口腔疾病预防教育 根据三阶段口腔疾病预防思路,在健康教育内容上加强对第一阶段预防口腔疾病的宣教力度,强调“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的原理,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减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率。加强口腔癌、牙颌不良等疾病的预防措施宣传。如口腔癌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不良习惯往往需要20年才会致病,长时间的吸烟、饮酒是重要因素,常年吃过烫和有明显刺激性食物也是致病因素之一[1]。预防牙颌畸形贯穿人体生长发育阶段,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宣教,如哺乳方法、睡眠位置、吮吸和咬唇习惯、张口呼吸习惯、儿童膳食的硬度等。

3.2 针对不同群体,积极引导 制定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宣教计划,如对学生群体着重放在龋病预防的宣教。在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同时,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加强对致病因素的宣教,传授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的方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预防的层面上来。加强口腔疾病会对全身乃至心理造成影响的宣教,尤其是中老年人,使他们更重视口腔健康。

3.3 以人为本,健全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实行多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使之喜闻乐见。对于学生、农民尽可能提供影像资料,对于商人、知识分子、退休人员尽可能地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方式宣教。形成多种宣教方式共存的模式。

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2]。人们对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和宣教方式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随着个人身体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要适时实用、有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2

口腔医学课程是口腔医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构成完备知识结构的基础。我们认为,军队口腔医学生的培养不同于地方,建议在课程设置、安排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例如,龋病、智齿冠周炎、急慢性牙髓炎、牙周炎及口腔颌面部外伤等,是我军基层官兵罹患的主要口腔疾病,应增加针对上述疾病的课程设置,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讲授,同时结合新技术、新进展给予必要的知识扩展。针对在青年官兵群体中,智齿冠周炎是高发口腔疾病,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和训练,而许多官兵对于拔除智齿存在严重恐惧心理的实际,建议重点讲授微创拔牙技术,使其在基层得以逐步开展,为广大官兵减少痛苦。文献报道,由于驻地环境不同,陆、海、空不同军种官兵罹患口腔疾病的种类和患病率不尽相同。为此,建议开设《军队口腔卫生勤务学》《野战口腔医学》等课程,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教材,为学员打牢理论基础。鉴于基层部队口腔医师编制少,团卫生队一级往往缺乏专业口腔医师,有必要加大全科医师的培养力度,使学员能够处理或分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此外,基层往往缺乏单独的医疗设备科和感染控制科,有必要开设《口腔医疗设备学》《口腔医疗感染控制》等课程,使学员能够独立进行牙科医用设备的基本维护及交叉感染的预防;由于基层口腔医师需承担起部分口腔技师的工作,因此《口腔修复技工学》也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之一。

2注重实践操作,全面提升动手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动手能力对于口腔医师尤为重要。基层官兵平时训练任务较重,请假就诊时间有限,口腔医师必须又好又快地完成治疗,这对口腔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建议学员在学习理论课期间,加大头颅仿真模型的操作训练;在实习期间,全面协调好复习考研与实习锻炼的关系,配备精锐师资进行标准化带教示范,增加实习成绩在毕业考核中所占比重,切实增强学员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紧迫感;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员到基层部队、基层医院进行短期实习,使其切身感受到基层官兵的口腔医疗需求,从而帮助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

3重视素质培养,提高健康宣教能力

健康教育是医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有效预防和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官兵不知晓如何正确地刷牙和使用牙线,部分官兵仍认为“牙疼不是病”,能忍则忍,从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提示我军基层部队官兵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有待提高。在基层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部队官兵对于了解和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就诊时大都会咨询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为此,我们在所保障的体系部队中开展了多次口腔保健讲座,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取得了较好效果。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基层口腔医师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建议在本科学员培养过程中重视素质教育,利用演讲、辩论、登台讲课等形式提高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素质,要求每名学员在毕业前能够生动地讲授1或2项口腔健康宣教内容,并作为毕业考核内容的一部分;从中挑选优秀者到基层部队巡讲,为其毕业后顺利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科研训练,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源泉。在开展教学、临床工作的同时,口腔医学院还承担艰巨的科研任务。对于基层部队,虽然尚无条件开展基础实验研究,但可结合驻地实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只有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够更加了解基层官兵的需求,更有力地推动我军口腔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须纠正学员“到基层工作就是混日子、不用搞研究”的错误观点,加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如有条件,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流行病学》课程,对学员进行科研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要求学员在毕业前完成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实验设计,并纳入考评。同时,还应发挥口腔医学院的科研优势,对于毕业学员在基层部队开展口腔医学调查研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课题得以顺利完成。

5完善任职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3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护理;系统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54-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后才发生和首次发现的糖尿病,不包括妊娠前已有糖尿病[1],其发病率占妊娠的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系统宣教是完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护理手段,可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整体认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护理质量,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医护配合下得到最合理的诊治,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我院产科护理人员重点对2005年以来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宣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产科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48例为系统宣教组,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35岁以下且无其他合并症。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及情绪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缓解孕妇因胰岛素、饮食治疗而担心胎儿受影响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

1.2.2指导饮食控制主动与孕妇进行饮食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饮食控制情况,进行专人指导,根据妊娠期的血糖特点,饮食要少量多餐制,依照身高、体重适当调整饮食,灵活应用食品交换法以保证饮食多样化,为孕妇提供更合理的营养以满足孕期能量和营养需要[2]。

1.2.3运动指导孕期不宜做跑步、球类、俯卧撑等剧烈的运动,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20次之内为宜;运动持续时间一般20~30 min较为适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一般餐后活动为最佳。

1.2.4指导孕妇自我监护,加强胎儿监护指导孕妇掌握检查尿糖的方法,并做好记录;注意测量体重、血压。教会孕妇计数胎动,一旦胎动减少,每小时少于4次或多于12次,应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要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妊娠晚期每天听胎心,自觉胎动不好时,可每日做胎儿监护1次。

1.2.5指导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妊娠期代谢加快,出汗多,易发生各种感染,且感染后扩散不易控制。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做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勤换洗,注意口腔卫生;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积极治疗,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1.2.6产褥期护理与指导产后24 h内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次,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盗汗等低血糖的表现。产妇应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加强随访与指导,减少真性糖尿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诊断后至分娩前晚餐后2 h血糖正常范围内病例数、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比较,接受系统宣教的患者其血糖异常率、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宣教患者,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4 讨论

目前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妊娠期糖尿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对母婴造成不良结局,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增多,同时孕妇远期发展成2型糖尿病[3]。文献报道,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可使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代谢合并症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降低。糖尿病治疗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饮食控制是基础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可以通过系统宣教指导完成,因此做好系统宣教极其重要。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系统宣教,不仅提高了孕妇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上结果表明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较前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晚餐后血糖差异显著;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发生率均较前降低。

对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当进行专人系统宣教。应采用多种形式,要全面,同时要有的放矢,宣教内容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饮食控制、食品交换法、心理状态、胰岛素治疗、运动疗法、健康指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误以为节食血糖正常就可以了,一定要合理饮食,因人而异,做到个体化管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做到饮食合理、适当运动,积极配合治疗,对妊娠结局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系统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是有利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满足患者需求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则政,魏红艳,邓美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5):266-267.

[2]陆红梅.加强护士健康教育促进人们自我护理能力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0):88-89.

[3]陈敏,朱绅仪.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与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6):369-370.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4

作者简介:秦英(1967.9-),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问题越来越被重视,母乳喂养成功是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如何促进母乳喂养巩固爱婴医院成果,结合我院实际,对在工作中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针对原因制定具体实施措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1影响因素

1.1宣传指导不够。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与行为。首先医护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平时不能坚持宣传,不能持之以恒,医护人员把大量时间用在治疗、护理操作及病志书写上,故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宣教不够;其次孕产妇及家属缺乏保健知识,未在分娩前接受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1.2没及早开奶或乳量不足。大部分产妇认为产后1-2天没有乳汁,不愿早吸吮,因而失去了早吸吮增加乳汁分泌的机会。

1.3因素。有些母亲肿胀、扁平或凹陷,有时喂养方法不正确造成皲裂、乳腺炎等,使母乳喂养困难,母亲失去母乳喂养的信心。

1.4剖宫产手术对产妇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刺激。

1.5母婴分离。主要是由于母亲或婴儿疾病因素引起分离,从而影响母乳喂养。

1.6奶粉商的介入。奶粉商过度的渲染奶粉的好处,并向母亲赠送奶粉样品等。

2实施措施

2.1制定母乳喂养宣教内容。包括泌乳机制,母乳优点,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养技巧,如何保持泌乳,故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全球标准,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用母乳代用品的医学指征及东港市妇幼保健院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

2.2对宣教者培训,即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首先要熟悉宣教内容,掌握母乳喂养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乐于接受医护人员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向患者宣传母乳喂养知识,除了用书籍、宣传画、卡片、录像的宣传外,还要进行具体母乳喂养技巧示范操作及疑问解答;其次端正医护人员态度,深刻理解母乳喂养给母婴带来的好处,促进爱婴医院建设,使之长久不懈的坚持下去。

2.3对孕产妇具体指导方式。

2.3.1孕期以“孕妇学校”形式向准妈妈们讲解母乳喂养宣教内容,患者入院后再次告知母乳的优点,奶粉较母乳的不足之处,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认真讲解泌乳机制使产妇真正懂得早吸吮与泌乳的关系,让产妇树立信心,充分做好母乳喂养心理准备。

2.3.2产后教育产妇须从妊娠及分娩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帮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顺利渡过适应期,帮助母婴早期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勤吸吮及正确的吸吮姿势,对于有扁平、凹陷的产妇,告诉她们婴儿吸吮的是乳晕而不是,当婴儿吃奶时会把整个向外拉,刚开始时母乳喂养可能有困难,但只要耐心坚持母亲的会改善,孩子的吸吮有助于向外拉出。剖宫产产妇对于手术顾虑、伤口疼痛等原因,以产生恐惧心理,故建立一个来自社会、家庭、医务等的支持系统,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非常有利。指导产妇保健,哺乳前柔和地顺时针按摩,有利于刺激排乳反射,哺乳中应注意婴儿是否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若吸吮姿势不正确或母亲感到疼痛,应予以纠正重新吸吮,哺乳结束后不要强行用力拉出,因为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易引起局部疼痛或破损,应让婴儿张口自然从口中脱出,每次哺乳应两侧交替进行,这样可以预防皲裂、乳腺管堵塞及两侧大小不对称等发生;指导每位产妇手工挤奶、恰当使用吸奶器及正确的哺乳姿势,母亲哺喂新生儿时要舒适,肌肉要放松,剖宫产妇通常采用两种;床上坐位哺乳和床下坐位哺乳,婴儿含接姿势正确及有效哺乳时可以看到婴儿慢而深的吮吸,看到或听到吞咽,在婴儿为吮吸成功时,切忌用橡胶,以免引起错觉,给吸吮成功带来更大的困难,应用吸奶器或手工挤奶的方法挤出乳汁用小匙喂养,但在喂养前,必须让婴儿吸吮母亲,确实不能吸吮成功时方可加奶。舒适的和正确的含接姿势不仅能让新生儿进行有效的吮吸,还能够增强产妇哺乳信心,从而达到良性循环,使乳汁分泌更加充沛。

2.3.3产褥期保健指导。告知产妇乳汁分泌量与勤吸吮刺激、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要保证母亲有足够的乳汁,产妇的休息不容忽视,母亲应尽量与婴儿同步休息,减少干扰,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消除疲劳及乳汁分泌。科学合理的摄取营养,能保证哺乳期代谢的需要,每天以4-5餐为宜,要特别注意多喝一些催乳汤,如猪蹄花生汤、排骨黄豆汤、鲫鱼汤等营养丰富的汤汁。同行注意室内清洁通风,衣着厚薄适宜,并适当进行活动及产后健身。

2.3.4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实施。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由于有些产妇缺乏相关知识,碰到具体问题时渴望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 ,尤其是面对面具体指导,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影响母乳喂养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开展电话随访和电话咨询活动,也可对母乳喂养过程中随时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产后访视健康教育,也能有效地帮助产妇解决婴儿问题,利于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使母乳喂养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保证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5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2010年―2013年收治老年白血病患者65例,其中女23例,男42例,平均年龄68岁,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及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计划,对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采用口头教育与示范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患者,采取口头指导与健康教育处方相结合的方法,并由高年资责任护士按PDCA护理管理程序组织实施,并贯穿患者住院全过程。

2 健康教育内容

2.1心理指导:

2.1.1诊断早期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导:

诊断白血病初期,大多患者及家属不能接受,都会出现悲观、绝望等的不良消极情绪。由于老年特异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等功能的变化,再加上社会地位的变化,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异常心理[2],担忧顾虑较多,担心年龄大不能耐受化疗,花费高等问题,患者和家属会纠结于是否接受进一步的治疗。针对这一期的患者,我们应该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倾听,鼓励患者及家属的诉说,找出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列举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建立患者间的交流平台,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提高治疗信心。

2.1.2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指导:

由于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缺乏,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3],患者会担心药物副作用,以及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一系列不适症状。针对这一期的患者,我应有针对性进行疏导,告知患者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对化疗副作用的方法,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药物相关副作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通过健康教育和白血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使老年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部分患者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4]。

2.2饮食指导:

因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差,在加上化疗药物致恶心、呕吐等反应,均会影响患者正常饮食,所以应指导患者饮食应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坚硬难消化的食物,注意色、香、味搭配,饮食均衡。此外饮食指导还应兼顾基础疾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注意饮食搭配,限制热量及含糖食物的摄入。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盐及脂肪的摄入等。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出适宜患者的饮食计划,并邀请患者共同参与饮食计划的制定,以保证饮食计划的有效落实。同时还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及血象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2.3休息与活动指导:

老年患者多体质虚弱,应指导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特别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及血小板低下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血象恢复后,可适当活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宜活动计划,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为宜。另外还应加强患者安全防护,指导患者改变应缓慢,避免突然改变,单独入厕、外出等,以防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2.4用药指导:

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都会根据患者的免疫分型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再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白血病这个特殊群体更是如此,责任护士应和床位医生及时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做好相关用药知识宣教,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及作用,用药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及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应多饮水,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以减少减少肾毒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2.5血管管理:

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易损伤,再加上化疗药物可以引起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所以对于老年白血病患者,做好血管管理尤为重要。有效的静脉保护一方面可以减少血管损伤,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及药物外渗带来的痛苦,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所以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要求给予应用静脉输液港、PICC导管或外周静脉留置针,并根据患者选择通路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及管路的维护,减少血管损伤。对于应用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应做好血管使用计划,有效保护血管。特别是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管情况,确保输液通路通畅,告知患者减少输液测肢体活动,以免化疗药物外渗,以保证静脉通路安全有效。一旦发现外渗及时正确处理,把损伤降至最低。

2.6预防感染:

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决定,本身抵抗力较差,再加上白血病细胞及化疗均可导致患者粒细胞缺乏,易并发感染。感染已成为影响老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缓解和预后的主要因素[5],所以对于老年白血病患者来说,有效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做好病房的每日紫外线消毒及定时开窗通风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舒适,还应妥善安置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吹对流风,以防受凉感冒。另外还应加强患者口腔、肛周及会阴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及漱口,指导患者便后清洗会阴肛周,减少内源性感染。同时指导患者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个人卫生,鼓励患者戴口罩,限制探视,减少外出,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及公共场所,并告知其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针对粒细胞较低的患者应积极入住层流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减少外源性感染。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应给予静脉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做好相关病原学检查,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2.7预防出血

由于患者本身正常骨髓造血受到抑制破坏,再加上应用化疗药物后出现骨髓抑制,均会引起血小板低下,但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对此重视度不够,一旦有出血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血常规检查情况,积极做好预防出血的指导工作,同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如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穿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进食温凉软食或流质食物,避免带骨带刺坚硬刺激的食物,以防损伤口腔黏膜。另外还应避免皮肤擦伤、抠挖鼻孔等,以防引起出血,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2.8出院指导:

口腔健康宣教内容范文6

【关键词】 手足口病;疱疹;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至12月临猗县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0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35例,并发心肌炎的5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抚及鼓励赏识,比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 ℃,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 cm,拔管后轻轻挤压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3 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10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 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4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6 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2.7 用药的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抗病毒药,轻症患儿若自身免疫力强,可通过口服一般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及板蓝根颗粒多能治愈,对于重症患儿及免疫力差的患儿,除应用一般抗病毒药外,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及促进病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脑炎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应30 min内快速输完,输注过程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发现外渗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引起局部皮下组织坏死,酌情应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恢复。并发心肌炎的可加用果糖、维生素C、ATP、辅酶A、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小,药物敏感性强,在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尿量,因为甘露醇属脱水剂,用量过多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引起患儿精神不振、乏力、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2.8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我院出院患儿中,无一人复发。在电话随访过程中,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2.9 静脉留置针护理 由于患儿对静脉穿刺感到恐慌、害怕,且父母心疼孩子,征得家属同意,我科护士对8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得到家属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减少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方便危重患儿随时用药。我们对患儿留置针采取每班交接,具体观察留置针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现象,判断留置针是否脱落和局部有无感染现象。每日2~3次用稀释的肝素钠液进行封管,封管时采用正压力封管,即边推封管液边关留置针开关,以减少管内回血。封管液的配制为1支12 500 u的肝素钠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每次抽取3~5 ml使用。留置针的敷贴上均注明穿刺时间,我院使用留置针的患儿最长留置时间为9天,最短为2天。大多数为5~7天。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做好院前、院中及院后宣教至关重要。院前宣教可通过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宣传画等多种途径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患儿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做好此项工作可减少患儿发病率,避免疾病暴发流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院前宣教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完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配合各界部门做好院前宣教以外,更主要的,做好院中宣教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