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护理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与护理研究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1

【摘要】目的:根据小儿肺炎患者在临床门诊方面的症状,进行身体检测和诊治,对小儿肺炎以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此次实验活动特选择2010年02月份至2011年02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的原始病历资料为研究内容,共有肺炎患儿102例。我们通过对102例肺炎患儿进行入院门诊分析,按照患儿的病症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为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依据。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肺炎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对护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探究,并对小儿肺炎而引发的并发症护理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对102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临床精心护理,经过60日的跟踪追访,102例患儿,治愈96例,病情有所好转6例,治愈率达94.12%,总有效率达100%。小儿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过程中,采用全方位临床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有效率,希望能够在今后小儿肺炎临床护理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X光片,CT扫描,并发症,治愈率,有效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活动特选择2010年02月份至2011年02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的原始病历资料为研究内容,共有肺炎患儿102例。利用回顾分析法对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其中男性患儿65例,女性患儿37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年龄在1周岁以下的患儿12例,1周岁至5周岁患儿59例,6周岁至10周岁患儿21例,10周岁至12周岁患儿10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23周岁;患儿的身体体重范围在8千克至32千克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21.25千克。1

1.2 门诊观察

患儿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段在1.3日至11.6日之间,平均发病时间段为5.7日。我们对102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83例(体表温度在37.8摄氏度以上),伴有咳嗽患儿92例,咳痰同时痰量增加患儿42例,食欲明显下降患儿32例,伴有恶心呕吐患儿41例,发生腹痛腹泻患儿34例,呼吸出现干湿罗音44例,呼吸困难、心律不齐患儿为18例。严重时出现阵发性喘憋,伴有呼气性喘鸣,甚至出现三凹征症状和口唇紫绀现象。

1.3 检查方法

依照102例小儿肺炎患儿的门诊表现症状,按照医嘱要求,对患儿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测,在肺部听诊中,发现患儿双肺呼吸时有干湿罗音44例,其中湿罗音患儿32例,干罗音患儿12例。经测定婴儿(1周岁以下)呼吸频率每分大于60次,幼儿(1周岁以上)每分大于40次。在X光线胸片检测过程中,发现患儿的病灶在左肺部52例,右肺部31例,双肺部19例。通过光片观察病症较大区域56例,占54.91%。此后对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肺功能检查以及血液检测等,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检测,我们对患儿肺炎进行确诊,同时发现患儿患有以下并发症:呼吸衰竭患儿12例,心力衰竭6例,中毒性脑病5例等。

1.4 治疗方法

采用治疗方式进行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一般有青霉素、地塞米松、头孢拉啶、氨茶碱等,以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行,疗程为5日,此外进行舒利迭气雾剂治疗,治疗周期为2至3个月,观察病症临床治疗效果。

1.5 护理方法

1.5.1 环境护理方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为了避免二次传染,应将不同肺炎患儿进行分房收治,并每日做好各个房间消毒处理。

1.5.2 给氧护理,在护理中要确保患儿呼吸通畅,避免出现缺氧的现象,根据患儿的症状,建议让其将痰排除体外,可以采用辅助方式,轻拍患儿背部,将痰彻底清除。对于卡痰现象,可以采用吸痰机或雾化处理,将痰排出。对于呼吸困难或心律不齐患儿,要立刻采取给氧措施,以鼻前挺杆的方式进行,氧流为0.8升/分;严重缺氧的患儿可以采用面罩给氧,氧流为3.5升/分。在西洋过程中,对患儿的症状进行随时观察。2

1.5.3 发热护理,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身体状况,帮助患儿擦拭汗渍,并将湿了的衣被,进行及时的更换,并拿热毛巾对患儿进行擦拭,防止出现散热困难引发温度进一步升高。对于温度高于38.5摄氏度的患儿,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

1.5.4 心理护理,首先向每一名患儿家长做好患儿病症的思想工作,耐心向他们进行小儿肺炎的教育宣讲,使每个家长对小儿肺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家属积极配合下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治疗。

1.5.5 饮食护理,小儿肺炎患者在治疗中,要保证足够的水分,在患病期间,应重视为患儿摄入足够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食物,并且保证食物易于消化性。

1.5.6 药物护理,在输液过程中,要为患儿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便很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正确的使用药物的剂量,避免用药过量,做好对患儿过敏药物的分析,输液时要控制好输液的滴速,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

1.5.7 并发症护理方法

(1)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保证患儿呼吸系统的通畅,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吸出,吸痰时要轻拍患儿的背部,使分泌物彻底清除,吸痰的用具应确保专人专用,并做好消毒处理,对于严重的患儿可采取气管插管治疗。

(2)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应先将其采取半卧姿势,降低回心的血量从而减少肺淤血现象,其次,立即给患儿输氧,减轻心脏的负担,口服洋地黄类药物,观察患儿的脉搏和心率。保证患儿的休息睡眠时间,减少探视次数。3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102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门诊观察、检测、治疗以及全方位的临床精心护理,经过60日的跟踪追访,102例患儿,治愈96例,病情有所好转6例,治愈率达94.12%,总有效率达100%。小儿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根据上述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过程中,采用全方位临床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今后小儿肺炎临床护理中得到全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护理进展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疾病,是深部真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在我国各地均有散在发病,目前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死亡率达50%以上[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其经典的治疗是静点两性霉素B,口服5-氟胞嘧啶治疗,其中两性霉素B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明显患儿常不能耐受治疗,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常规治疗采用静脉联合腰穿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口服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

2 护理

2.1颅内压增高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最为突出的一个临床表现,也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死亡的主要因素[2]。其中头痛是首发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脑疝,本组患儿有一半表现为意识障碍。

2.1.1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颅内压增高情况,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呕吐、头痛、脉搏有力且慢,且颅内压增高会增大患儿发生脑疝的风险,使得患儿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患儿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要警惕发生脑疝,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迅速给与20%甘露醇静脉快速静点,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2.1.2避免和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危险,如果3 d没有排大便,遵医嘱给予开塞露外用帮助排便,按摩腹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外力引起的压力性脑疝的发生。

2.2用药的护理 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时公认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案之一[3]。两性霉素B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4],但是该药毒性大,副反应多,因此该药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患儿对药物的耐受程度而逐渐加量,总量2~4 g[5]。

2.2.1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时要认真核对医嘱,准确把握剂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药应置于4 ℃~10 ℃冰箱内保存,使用时现用现配,避光输注,输液时严格控制速度,一般为10~20 ml/h。在应用两性霉素B后患儿常出现高热,寒颤,头痛,恶心,呕吐,尿少等不良反应。如输注过程中患儿体温大于38.5 ℃时,遵医嘱暂停两性霉素B输注,给予对症退热处理,待体温下降后继续输注,密切监测患儿体温,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同时应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定期监测造血系统,心、肝、肾功能的必要性,让患儿及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对肝功损害,血钾低者,应及时遵医嘱进行保肝,补钾治疗。

2.2.2腰椎穿刺术和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护理,对患儿颅内压进行测定,并进行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等检查工作,为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腰穿前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宣教,说明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之减少恐帧Q细裰葱形蘧操作,穿刺前快速静点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进行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穿刺完毕后指导患儿去枕平卧位禁食水4小时,避免患儿发生腰痛、头痛、脑疝等不良情况,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头痛,恶心,低颅压症状;或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颅压症状。

2.3专科护理 用药安全的护理,由于患儿应用甘露醇,两性霉素B这些药物对血管均有一定的刺激性,治疗时间有较长,为防止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应采用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

2.3.1静脉炎:患儿在使用甘露醇,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出现穿刺部位皮肤红肿,同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肿硬结,触及有疼痛感,遵医嘱给予喜辽妥软膏外用及半导体红外线激光照射理疗。两性霉素B对血管的刺激性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为了患儿静脉输注安全,输液标签上贴防外渗警示标志药物,护理人员对患儿静脉通道工具的选择也影响其治疗并发症的发生,静脉通道选择PICC置管以保证有效静脉通道[6]。

2.3.2静脉管路的护理:保持导管通畅,输液前先抽回血,确定有无血栓,采用正确的脉冲式冲洗管路,输注高渗性,高粘度,刺激性药物时,最好每隔1 h有生理盐水使用脉冲式方式冲洗导管,输注两性霉素B时只能用5%葡萄糖20 ml脉冲式冲洗。正确的封管也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输液完毕必须用20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边推边拔针,以防止在撤出注射器的瞬间导管内形成负压[7]。

2.3.3合理安排输液,由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常反复静点甘露醇降颅压,静点甘露醇时应快速,需要保证管道通畅,以免管道的堵塞影响了甘露醇的降颅压效果,两性霉素B由于浓度高,输液时间需要6~8 h,一般放在最后输注,两性霉素B输液速度应严格控制[8]。

2.4基础护理 患儿治疗用药特殊,病程长,住院时间均为3~4个月,疗效慢,患儿长期卧床,活动受阻,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因此做好基础护理很重要[9]。患儿由于神志不清、大汗、发热、大小便失禁等情况,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洁患儿口腔和会阴,保证皮肤洁净,预防合并感染发生。予以患儿舒适卧位,垫海绵垫,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帮助患儿更换[10]。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会减弱患儿机体的抵抗能力,口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细菌,可能引起口腔溃疡、炎症等,因此,需要加强口腔护理,采用5%碳酸氢钠溶液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洁,保持口腔洁净,避免感染[11]。该病患儿患病时间较长,由于头痛、发热、药物不良反应等作用,患儿通常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而营养不足会导致机体消瘦、贫血以及抵抗能力减弱,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而影响预后,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的饮食护理,加强均衡患者饮食,保证营养供应充足,予以患儿富含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以保证身体需要如果患儿昏迷,则通过肠道营养支持提供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12]。

2.5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病程长,急性期病情凶险,治疗费用高,两性霉素B药物毒副作用大,患儿及家长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医护人员要和患儿及家长多沟通,介绍本病的知识,给予鼓励,同时介绍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13]。

2.6发热期护理 患儿通常存在发热症状,体温通常在38 ℃~40 ℃,此时全面了解患儿的情况,及时了解血培养、胸片、脑脊液报告、血象等检查结果,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如果患儿病情持续加重,高热不退,发生大汗淋漓、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则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进行腰穿CSF检查,保证患儿获得及时诊治。如果体温超过39 ℃,则遵照医嘱予以地塞米松针、氨基比林针降温,或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处理,并对体温进行持续监测[4]。

2.7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 停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连续3次检测脑脊液真菌培养无隐球菌生长及脑脊液涂片未发现隐球菌,予以出院。出院后随访,每2 w随访1次,遵医嘱继续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不可随便停药,复查血常规,肝、肾功,并注意加强营养,如出现头痛,呕吐,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及时就诊。

3 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深部真菌病,病情重,症状明显,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治疗以应用两性霉素B为主,其治疗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明显。除了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特效药物治疗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促进疗效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使患儿及家长舒适,有助于改善病情。心理护理可让患儿及家长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诊疗及护理工作,对提高疗效有很大帮助。颅内压升高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使患儿因发生脑疝而死亡,严密观察症状及病情发展情况至关重要。专科护理,选择合理的输液工具,减轻了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同时降低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5]。临床上为了了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反复进行腰椎穿刺术,而腰椎穿刺术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疝等,因此需要加强对该术的护理。而护理人员术前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疑虑,提高患儿及其家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术后通过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严格去枕俯卧5h左右,予以患儿细致的护理,能有效减少低颅内压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做好对患儿的基础护理工作,如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能有效减少感染等情况发生,且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提高患儿身体素质,提高其抵抗能力,能为身体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发热期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处理,能避免患儿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达到治愈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4.

[2]陈良义,郑惟红,葛华.Ommaya储液囊植入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4(17):15-17.

[3]李绍荣,刘小英,李国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0(1):81.

[4]陈冬梅,阮亚芬.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2例治疗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3,20(6).

[5]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108.

[6]王乔凤,岑敏琼,柯春连.三向瓣膜式PICC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9B):425-426.

[7]杜娟.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心理医生,2015, 21(7):238-239.

[8]梁韶婧.二性霉素B治疗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203.

[9]蒋莉,黄志玉,王静娟,等.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6):297-297.

[10]孙丽霞,胡娜,崔久秀,等.临床护理路径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15-17.

[11]柳乐,吴盼,韩秀,等.1例新型隐球菌败血症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1):341-341.

[12]黄丽华,黄丽葵,刘婕,等.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20):1857-1858.

[13]白艳,S敏.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27):3626-3627.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肿瘤;PICC置管;临床疗效;护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发病率不断升高,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经常需要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所以需要保护患者的静脉通路,临床上采用PICC置管,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确保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结合我院80例肿瘤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观察,进一步分析采用PICC置管在临床上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肿瘤病,通过入院评估决定对其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PICC置管。其中43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30 1.6)岁。其中胃癌26例,肺癌20例,脑癌14例,胰腺癌5例,乳腺癌15例。

1.2 材料 采用美国BD公司和巴德公司的PICC导管,管径为16G,导管总长为60cm,管腔容量为0.5 mL。

1.3 方法 确定给患者插管前首先应该进行消毒,将手洗干净进行消毒,其次确定插管的长度和位置,选择穿刺点为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骨间,做好穿刺点标记。其次再插管前 帮助患者选择合适,是患者感觉到舒服的同时,不影响插管的操作和保持。同时是患者平卧于床插管的手臂,向外展出90°,在整个体味中尽量不要使血管弯曲,特别要叮嘱患者下颚靠近穿刺方向的肩部,防止导管置入内静脉。、插管未定确定好之后,就是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送入PICC导管,再将导管插入选择的位置,最后接上肝素帽,用10~100u/ml的肝素钠溶液冲管,在穿刺点覆盖无菌小敷料,外用3cm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加压包扎穿刺处24h。最后拍X光片确定PICC导管位置并记录。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结果 对80例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78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置管成功80例。随着留置导管时间的变化,有5例患者接受了2次置管,1例患者接受了3次置管。置管时间3d~118d,平均置管时间(28.18±24.80)d。我们将置管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短程置管(10d以内)、中程置管(11~30d)、长程置管(31d以上),其中置管划分阶段人数分别为:13例、37例、30例。在最后检查置管到达中心静脉的情况分别为:X光片证实管端位置达中心静脉者69例,到达锁骨下静脉6例,颈内静脉5例。

2.2 留置导管的主要并发症 见表1。

3 临床护理

3.1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保护好患者的血管是非常重要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并且提高治疗的效果。有肿瘤患者的治疗药物属性是酸碱浓度极高的药物,会对人体的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并且会感觉到疼痛,由此长时间反复的穿刺会对患者的血管带来严重的损伤以及痛苦。所以采用PICC导置管,解决了在浅静脉药物带来的局部反应问题,但是静脉较深看不见,不容易定位,并且邻近重要的脏器,容易发生并发症以及会对动脉造成误伤等问题[1]。如果是颈内静脉置管,容易发生血气胸;如果是股静脉穿刺,容易出现感染,不方便观察和护理。然而PICC导置管风险小,血管易见,出现问题便于采取护理措施。药物通过PICC导置管注入血液会迅速的稀释,不会产生局部反应以及药物外溢现象。长期治疗的肿瘤患者如果出现药物外溢会造成局部坏死的状况,PICC导置管解决了这一问题,由此在肿瘤临床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2]。

3.2 PICC导置管时间的长短与护理直接有联系,如果护理措施较好,不会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PICC导置管可以持续的保持。但是如果出现肿胀、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立即拔出,局部使用硫酸镁及氢化可的松湿热敷,肢体抬高后好转。如果患者进针位置有发红现象应及时给予消炎,这样可以增加PICC导置管的时间。在PICC导置管期间为了防止感染,在插管前一定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以免在后期置管时间较长不能清洁,引起皮肤细菌感染,从而造成体内感染的发生[3]。同时要注意的是,在穿刺的操作过程必须保持在无菌的操作下,消毒范围为10cm×10cm,置管后用2%碘酒及75%酒精消毒穿刺点皮肤,用无菌纱布和3cm透明敷贴覆盖,穿刺后绷带加压包扎,以后更换敷贴1次/w,发现敷贴不紧或穿刺点出现渗血、渗液随时更换。

3.3 由于穿刺针与导管的粗细不一致,所以容易发生局部渗血,在PICC导置管使,拔针后应采用无菌的纱布在血管处按压2~3min,减少穿刺点的渗血,并且提醒患者穿刺手臂在1w内不能剧烈活动,发现渗血应立即更换敷贴,给以包扎,可以延长PICC导置管的时间。

3.4肿瘤并热的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如果实施PICC导置管,机体可能会不适应,从而出现血栓因此要防止导管留置后静脉血栓的形成[4]。在穿刺和送官时,护理人员的动作应邀轻柔,以免对机体造成刺激过度,并且尽量一次成功防止多次刺激造成的血栓,同时对患者的血管一可以尽量的避免损伤。在导管留置成功后,立即用10~100u/ml的肝素钠液5mL经PICC导管注入,接普通肝素帽,每次输液采用SASH封管法:生理盐水-药物-生理盐水-肝素液。

3.5肿瘤患者的体制一般较弱,血管的弹性较小,特别是乃年轻的患者,血管腔比成年人小,容易出现静脉炎,在留置导管后,血管可能会发生反应性的痉挛。所以为了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提倡在在肘部血管进行留置导管。注意操作者手,应避免直接接触导管,减少异物的刺激。在插管前对患者的血管评估,如果血管本身不易实施PICC导管,则不能强制采用,以免发生不安全事故[5]。

3.6在患者需要拔出PICC导管时,操作动作要温柔,同时要检查导管是否完整,防止出现断裂,遗留在患者体内。

参考文献:

[1]章岳山,张红梅,侯玉.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康复,2011,5(2):51.

[2]吴勤,张继红,吕润华.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3(9):529・

[3]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患者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0,15(5):5.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4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4例,通过对患儿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精心的护理,例如病情的观察,呼吸道的护理,插管、拔管相关护理,基础护理等,以及合理及时的用药,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如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血气变化情况等。结果:84例患儿中,74例患儿治愈,6例患儿放弃治疗,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88.09%。结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经过呼吸机及辅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机 护理 临床疗效

Clinical effect and nursing research on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84 patients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Liao Xiuchun,Pan Kaiguo,Wen Yume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eixian District,Meizhou City,Guangdong 5147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lated nursing on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84 children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The children were given ventilator assisted breathing and careful nursing,such as observation,nursing of respiratory,intubation and extubation related nursing,the basic nursing,and reasonable and timely drug use.We 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such as the improvment of signs and symptoms,changes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nd blood gas and so on.Results:In 84 cases of children,74 cases were cured,6 cases gave up treatment,4 patients died,the cure rate was 88.09%.Conclusion:Newborn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have a good clinical effect by using of ventilator,adjuvant therapy,and careful nursing.

Key words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Ventilator;Nursing;Clinical efficacy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最常见的危重症状,多种疾病均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呼吸衰竭,比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1]。新生儿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如果治疗不是及时,方法不正确均可导致患儿死亡,随着呼吸机的使用,患儿的治愈率得到提高,但应用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随之增多[2]。本研究将探讨合理应用呼吸机以及相关的护理,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2013年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4例,诊断均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84例患儿中,男43例,女41例;早产儿58例,足月儿24例,过期儿2例;年龄0~28天,平均(3.29±0.57)天;体重2500g 26例;原发疾病的分布:新生儿肺炎1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肺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重度窒息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4例,误吸导致窒息2例,脑炎4例。

呼吸机使用的指征: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参考标准为:吸入氧分数(FiO2)=0.6,氧分压(PaO2)

新生儿基本通气模式的选择与参数的调节:根据患儿的病情选用不同的通气模式,大多数患儿初始上机时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部分使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但症状明显好转时,疾病相对较轻时或者尝试脱机治疗时选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4]。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的原则为促进有效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包括CO2的及时排出和O2的充分摄入,使血气结果在正常范围。其中CO2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进出肺内的气体总量,即每分肺泡通气量,其计算公式为: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呼吸频率;O2的充分摄入与平均气道压力(MAP)有关,MAP值等于1个呼吸周期中压力曲线下面积除以该周期所用的时间,其应用范围一般5~15cmH2O,临床上常根据PaO2与PaCO2值的大小,遵循上述原则,并综合考虑各参数的具体正副作用进行个体化调定。

适宜呼吸机参数的判定以及临床疗效判定:呼吸机参数的调整:临床以口周、皮肤无紫绀,双侧胸廓适度起伏,双肺呼吸音清晰为宜;动脉血气结果是判定呼吸机参数是否适宜的金标准。初调参数或参数变化后15~30分钟应检测动脉血气,根据血气调整参数,病情稳定的患儿可间隔4~6小时测定1次血气,并且进行常规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测等。通过患儿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来判定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①肺气漏:多由于压力过高引起,包括间质性肺气肿、气胸、气腹等;②CLD:常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机械通气、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变化为肺发育障碍和肺间质纤维化;③ROP:常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病理变化为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失明;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于长时间气管插管和(或)应用呼吸机引起的继发性肺内感染,可加重原发疾病,影响呼吸机的撤离。

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儿精神神志,口周、皮肤的颜色,四肢末梢温暖度,生命体征,尿量,血氧饱和度等;如患儿胸部明显起伏,血压迅速下降等表示通气过度,或者患儿烦躁不安,发绀加重,心率突然加快,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常提示通气不足或低氧血症,此时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若不能改善,需要药物支持。②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如出现警报声,需要鉴别是患儿病情恶化还是呼吸机本身问题,并及时处理。③注意各个连接管有无漏气或者脱管,以及听诊呼吸音,排除气胸或者肺不张,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护理:由于患儿病情危重以及使用呼吸机后有合并症的发生,故需要加强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多采取仰卧位,肩部略垫高,头后仰;因为气管插管时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湿化、过滤等作用消失,而使气管的分泌减少,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因此护理过程中要添加呼吸机湿化瓶的蒸馏水;给患儿吸痰时注意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时机、吸痰的方式,操作要轻柔,以免气道黏膜的损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出现病情变化要立即停止,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②加强基础护理:患儿机械通气是要注意环境的安静、整洁、定时消毒,进行检查患儿是要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定时清洁口腔,鼻饲时先回抽,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如果异常,分析原因,均正常后进行喂养;及时更换尿垫,保持皮肤清洁;③拔管前后护理:拔管前先给予患儿地塞米松;拔管时,先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然后迅速拔管,防止管内分泌物误吸;拔管后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注意呼吸,吞咽等是否正常,注意喉头水肿,可根据情况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地塞米松等;拔管后需继续吸氧,各项指标改善后逐渐停止[5]。

结 果

84例患儿中,74例患儿治愈,6例患儿放弃治疗,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88.09%。机械通气后的并发症与死亡患儿的具体情况:10例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死亡1例;气胸患儿3例,死亡1例;肺出血2例,死亡1例;脑室出血患儿2例,死亡1例;肺不张患儿1例;脱管患儿2例,无死亡;放弃治疗具体情况:2例化脓性脑炎后抽搐不止,2例重度窒息伴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肺出血,1例脑出血,以上患儿均经积极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而放弃治疗。

讨 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呼吸中枢和(或)者呼吸器官病变导致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患儿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出现呼吸功能障碍[6]。新生儿的呼吸衰竭是新生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更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呼吸衰竭对挽救新生儿的生命,以及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得到治疗,但相应的并发症也随之出现,所以在治疗中选用合适的通气方式以及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机护理等,并且护理的水平对患儿病情的控制,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疾病多种多样,在患儿应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常见的原发病有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颅内出血、重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误吸导致窒息、脑炎、脑出血等,相应疾病治疗时要遵循治疗原则,并且注意与使用呼吸机后的并发症相鉴别。在本研究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气胸、肺出血、脑室出血、肺不张、脱管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患儿,精心照料患儿,并发症难以避免,故需要不断地加强改善呼吸机的应用技术,以及在各项操作中的无菌观念,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等,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根据放弃治疗与死亡患儿的病情分析,大多与病情危重难于控制病情,虽然进行机械通气,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应用丙种球蛋白,血浆提高免疫力等,仍不能控制病情,与疾病本身有关,但使用呼吸机后的并发症也加重了病情的恶化。

呼吸机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标准适用,尤其是在参数调节上,本研究发现最佳呼吸期末正压通气(PEEP)的调节对患儿呼吸衰竭的改善至关重要,可能原因为PEEP具有机械性扩张萎缩的肺泡,减轻肺水肿的程度,增加肺的顺应性,从而达到气体在肺泡内分布均匀以及改善肺通气血流的比值[7]。PEEP的设置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节。其他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也很重要,要按照原则进行的基础上,个体化调整,并通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胸廓的起伏程度,呼吸音的强弱、对称性以及各项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尤其注意定时检测血气,根据血气,给患儿调整用药,调整呼吸机参数。在应用呼吸机时要加强呼吸机的管理,保证其正确的运转,以及出现故障后及时处理等[8]。

本研究中患儿的疾病多种多样,部分患儿需要进行其他的有创操作,如入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脑室引流、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所以各项操作技术的熟练高超,以及护理方式的正确等对患儿非常重要。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对患儿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挽救患儿生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各项技能,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志凤,姚其娟,孙俏丽.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8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使用医药,2011,15(18):48-50.

2 刘秀红.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学杂志,2010,16(1):73-75.

3 易彬,张悦,何莉,等.辅助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49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3):165-166.

4 张蕾,李梅,芦菲.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1):26-28.

5 欧阳小琳.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41(5):36-37.

6 张立莉,卢金萍,张庆立,等.新生儿机械通气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35例[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2,18(5):41-42.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5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分析微信与QQ 群在现代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肿瘤科室的38 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微信与QQ 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微信与QQ 群在肿瘤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发现微信与QQ 群使用频率大幅提升,在发言人次、科室会议、业务学习、共享文件上都有所使用,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操作与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满意度高达96.7%,大大提升了整个科室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结论:微信与QQ 群作为新兴的学习交流平台,在现代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 微信;QQ 群;护理管理;应用

在微信与QQ 群的大力推广普及下,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并取得一定成效。众所周知,当代医疗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特建立了微信与QQ群的网络沟通平台,现将具体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围绕肿瘤科室的相关情况,设计关于微信与QQ 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展开了为期7 天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肿瘤科室的38 名护理人员,都为女性,年龄多在21-42 岁间,平均年龄为24.21±5.5 岁。其中以80 后的护理人员为主,占76.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统计,38 名护理人员使用微信与QQ 群的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1.2 方法

为了更好的利用微信与QQ 群提高肿瘤科室护理管理效果,提升整个科室的临床护理质量,要求没有微信与QQ 账号的护理人员申请建立账号,并接受基础使用功能培训。以便38 名护理人员都能掌握微信与QQ 群的基本使用方法,并鼓励使用手机平台实现微信沟通交流。同时根据科室护理需求,由护士长领头建立相对应的微信与QQ 群,并向全体护理人员公布群账号,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加群,通过微信与QQ 群进行护理人员管理。

同时,护士长作为微信与QQ 群主,还要随时通过微信与QQ 群肿瘤科室的相关通知、护理管理条例、活动照片等,并传达每周护理工作安排,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注意护理安全。护士长更可以通过微信与QQ 群的语音、视频功能,组织定期开展会议,对所有护理人员近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给予鼓励与表扬,大大弥补了传统会议时间、场地等不足之处。在节假日期间,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微信与QQ 群进行节日问候。当然,群主还需要定期对微信与QQ群消息进行分类处理,并上传现代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供大家下载学习。

俗话说“恶语一句六月寒”,在护理人员出现状况时,严厉的批评教育不仅伤害了护理人员的自尊,还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通过微信与QQ 群进行私下语音、文字等教育,不仅纠正了护理人员的错误,也保全了护理人员的颜面,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2 结果

通过肿瘤科室38 名护理人员的微信与QQ 群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满意度调查,发现所有的护理人员都建立了微信与QQ账号,并建立有科室专门的微信与QQ 群,所有护理人员均加入了该群。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该微信与QQ 群总计发言人次8700 次,转载率高达95%,且组织开展业务学习35 次,召开科室会议16 次,各类通知提示367 次,QQ 群相册18 个,共享文件21 个,群邮件42 个。大部分护理人员都能熟练的操作使用微信与QQ 群,并且大家通过护士长在群内上传的相关专业知识资料的下载学习,在专科操作与基础理论考试的成绩都大幅提升,使得肿瘤科室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高达96.7%。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服务过程中,专业的操作技巧,高素质的护理服务,深受广大病患及其家属的认可,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

3 讨论

微信与QQ 群作为新兴的学习沟通交流平台,能够很好的满足多人线上线下交流,并能通过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群共享、群邮件等方式,展开群内的交流学习。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许多行业开始利用微信与QQ 群实现相关的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现代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可以通过微信与QQ 群实现科室护理人员的管理。护士长通过建立科室微信与QQ 群,可以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情况,及时的纠正错误,既不伤害护理人员的自尊,又能劝解疏导护理人员的消极工作情绪,真正的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管理[2]。

总之,在现代临床护理管理中使用微信与QQ 群,能够很好的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合理利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微信与QQ 群的功效,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通讯作者:任明)

参考文献

[1] 邓芬, 王秀菊, 邓牡红. 微信+QQ群在现代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4):382-384.

[2] 李姗姗.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现代护理管理中的实施[J]. 护理研究,2013,7(2):206.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护理;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52-01

胆石症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胆石病尤其是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趋向年轻化,传统的胆道探查方式是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 (OCHTD)。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作为一项新技术已逐步发展起来,自1991年施行首例腹腔镜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以来[1],因LCBDE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实施的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05年6月~2010年12月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85例,入院后均经B超等各项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LCBDE)45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6.3±12.4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37例。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HTD)4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5.8±11.6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34例。两组患者随机选取,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手术史、手术前用药等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减少分组资料出现偏倚,肝内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均排除在外。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四孔法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2],首先分出胆囊管和胆总管,在胆总管前壁纵行剪开约1cm,纤维胆管镜从穿刺鞘直接置入胆总管,加压盐水持续冲洗,旋转镜头角度全面探查,用取石网篮套取出结石直接从穿刺鞘内拉出。取石完毕常规予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以防残留结石,常规在小网膜孔附近置引流管,经右侧腹壁引出,于胆总管内置入T管,由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戳孔引出,最后排尽气腹,缝合切口。

1.2.2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上腹旁正中切口[3],剪开胆总管前壁,尽量将胆石推挤到胆总管切口附近。用取石钳取除结石,缝合固定T管,检查无渗漏,经腹壁引出。腹壁引流置管同腹腔镜探查法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常规的抗炎、止血、补液治疗,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黄疸的出现以及腹痛的情况,观察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1.4 统计分析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l3.0统计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两组之间定量数据比较用 t 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

2 结果

LCBDE组45例手术,其中2例因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已纳入OCHTD进行数据统计),其余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均取出结石,手术后均治愈,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比(表1)

LCBDE组与OCHTD组在术中输液和术中出血量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尿量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表2)

LCBDE组与OCHTD组在术后患者最高体温、术后禁食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后镇痛、术后排气时间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护理措施的比较:到目前为止,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已有110余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方式,目前仍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手术本身破坏了胆道的完整性,创伤较大,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此外,住院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也是其缺点[4]。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疤痕小、创伤小、患者痛苦轻、腹腔粘连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LCBDE尚不能完成所有的胆管结石手术,在术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需及时中转开腹。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完善相关的胆道检查。术后都需要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并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肠粘连等。并且还要积极的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出血、胆瘘、胆管残余结石、腹部感染等,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还有一个特殊的并发症,就是人工气腹并发症,它包括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是因为操作者未穿破腹膜而充气至皮下,或者术中气腹压力过高,腹内持续正压,二氧化碳经腹内手术区被分离撕裂的腹膜破损区溢至皮下形成气肿[5],患者可有肩痛、背痛和胸腹胀痛的表现。高碳酸血症是因为人工气腹时腹压升高将膈肌往上推移,使得肺潮气量减少及二氧化碳潴留,术后需常规吸氧2~3小时,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

3.2 引流管的护理:胆总管探查手术后的引流管护理主要是指T管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LCBDE与OCHTD都常规放置T管进行引流,在现代临床医疗中,有的胆总管切开后给予一期缝合,但在我院咱未开展此项技术。T管可以起到支撑胆道并引流胆汁和残余的结石的作用。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可用胶布或别针将T管固定于衣服上,避免T管脱落、受压、扭曲和折叠。如观察到胆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管子是否扭曲受压,是否有泥沙样结石堵塞。胆汁引流量每天约为300~700ml,并随胆道末端逐渐通畅而变少。若引流量过少,提示引流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若超过此量,提示胆总管下端引流不畅或梗阻。T管一般留置10~14天,术后10天左右要进行试夹管,夹管1~2天后,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T管胆管逆行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胆道无狭窄、结石后可拔除T管。行T管造影后应接好引流袋,继续引流2~3天,以减少造影剂对胆道的刺激和继发胆道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3.3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减少肠粘连发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过饱饮食。指导交代患者及家属T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拔除T管后若有腹胀、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 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更易被广大胆石症患者所接受,值得广泛推广。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相似之处,这就要求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不但要掌握胆道系统正常的解剖生理以及胆石症的临床特点,而且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Phillip EN.New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calculiencounter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Probl Gene Surg 1991,8(6):387

[2] 章卫根.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12(9):802-804

[3] 谭海东.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生活质量评价和成本分析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6

[4] 刘杰.二三镜联合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对比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6

[5] 李映兰.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