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1

1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不强

我国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医护类专业学生医学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受本科医学院的影响比较深,一直以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为蓝本,选择基本的“医学统计方法”进行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指标计算、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但一般将重点放在抽象概念的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假设检验等方面,而且在内容的组织上也比较零散,没有一条前后贯穿的主线,也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结果另文报道)显示,医护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后主要用到的依然是上述的基本统计方法,但问题在于他们普遍不知道怎样正确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以及如何准确解释和表达出统计分析结果,而统计学中的概念、公式和统计指标的计算(多采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等内容几乎没有用到,这说明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存在内容选择上的缺陷,针对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来说,公式繁多、概念抽象和逻辑性强等因素的存在而使医学统计方法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统计方法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原则,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最常见的形式是先介绍统计原理,接着讲授统计公式及其推导,最后举例说明。其最终结果是将课程的重点引向统计学中的计算上,把医学统计方法当作“数学”课来上,而忽视了学生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当前,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采用SPSS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这在客观上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和SPSS软件教学。王春平等[4]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统计原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内容进行认真裁剪,只是将教材内容照搬到课件上,将黑板变成“白板”,没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多媒体教学尚且如此,遑论采用SPSS软件教学了。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软件,但所占的课时比重太小,可仅看作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小小的补充。

3忽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医学统计方法对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来说,只是日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对医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鉴于此,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医学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受本科院校的影响太深,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轻视实践教学而导致实践学时安排很少,而且实践教学内容多为单项技能训练,而非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忽视了对学生统计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戴士弘[3]认为学生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老师讲授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只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解决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对策

1深入调查研究,重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目标虽说从属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它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样,都应涵盖职(执)业资格证书、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迁移三个方面所需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尤其要突出能力目标,因此在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前,必须认真研究医护类专业近几年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积极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跟踪毕业生成长轨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涉及的医学统计方法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就可以制订出针对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既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包含了执业资格考试所需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兼顾了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需要,指向明确,能促进学以致用,这就从根本上为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指明了方向。

2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要思考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问题,不仅要实现,而且要实现好,教学内容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不应囿于教材,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因为课程是有生命的、原生的,而教材是次生的,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5];同时要考虑授课对象专业上的差异,如护理专业除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统计方法外,还应增加护理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如量表研制与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等,充分体现出专业的特色。此外,教师还应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在介绍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将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和q检验连贯起来讲解,这样学生就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指标、这些指标如何计算、如何进行假设检验以及在多个均数总体上有差别时还需进一步通过q检验来判断两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个过程实际上与工作中的应用过程高度一致。经过这样处理的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前后贯穿、简便实用并且由易到难,但不失其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专业教师非常熟悉教学目标和内容,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教学内容。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应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

3充分应用软件,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2

关键词:油井;偏磨;腐蚀;躺井原因;防治措施

油田经历多年开发历程后,在砂、蜡、水、稠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地下情况变的越来越复杂,因偏磨、腐蚀等原因造成的躺井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制约正常生产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采油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造成躺井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为预防躺井,提高油井的生产时率指出了方向。

1利用因素分析法.查找躺井的主要原因

目前频繁的躺井导致作业工作量加大,原油生产形势被动。因此,做好躺井原因分析与躺井治理措施分析工作,严格控制躺井,对于扭转产量形势的被动局面更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15年上半年躺井情况调查表,从时间上看,3-5月为躺井最多的月份,躺井的主要原因是杆断脱、管漏、电缆击穿和泵漏,四项因素就占了整个躺井比例的84%。因此,抓住主要矛盾,着重分析杆断脱、管漏和泵漏、电泵电缆等主要因素,查明原因,制订对策,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抽油杆疲劳、老化是躺井的重要原因

由于成本紧张,抽油杆更新投入严重不足,旧抽油杆带伤及疲劳重复使用,使用时又缺乏抽油杆探伤检测技术,造成有杆泵油井因杆断脱频繁躺井。再加上抽油杆偏磨现象严重,管杆偏磨容易造成管漏、抽油杆断脱。长寿油井及长周期生产井由于生产时间长,没有进行定期检护,也易发生抽油杆疲劳断脱。经统计,多轮次维护作业井的主要维护原因也是井下管柱偏磨。虽然在治理油井管柱偏磨工作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应用旋转井口、防偏磨节箍、加重杆、自动扶正抽油杆、连续杆等工具,但是油井偏磨现象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观,主要是防偏磨工艺存在问题,一是旋转井口可使油管偏磨改为均匀磨损,相ρ映ち擞途免修期,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管杆偏磨;二是使用的各种防偏磨节箍,由于材质达不到要求,没有达到理想的防偏磨效果;三是加重杆只适用于偏磨不严重的油井;四是自动扶正抽油杆、连续杆代替抽油杆是管杆偏磨的有效方法,但价格昂贵,推广难度较大;五是使用油管锚锚定,可缓解油管的弯曲,但同时也加重了抽油杆的弯曲,影响防偏磨作用的发挥。

3井况老化。生产设备和组合参数不符合生产需要。躺井深层次原因

有杆泵沉没度过小影响泵效的提高,而油井沉没度过大不但加大了管杆资金的投入,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抽油机上下冲程载荷和油井冲程损失,易增加生产油井的故障,造成躺井。在动液面不变的情况下,油田油井沉没度从350米增加到800米,计算可得出沉没度每增加100米,抽油机载荷将增加2.7吨,而冲程损失将增加0.15米,泵效损失增加5.5%。因此油井沉没度过大不但会影响地面机抽设备的运行状况,加大冲程损失,同时还会导致油井泵效降低,增加井下抽油杆断脱的隐患,造成泵漏或杆断而躺井。由于抽油机匹配量不足,加大了躺井隐患的治理难度。不合理生产参数的调整余地非常有限,因此“小马拉大车”的矛盾十分突出。

4治理措施与建议

综上所述,老油田躺井最关键的问题是产量压力大,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重复使用,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管理成为次要原因。但是目前期望大规模的增加资金投入是不现实的,产量压力依然,成本缺口不断加大,面对现实,探索老油田躺井的治理措施,只能尽可能地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重点放在增强稳产基础,减缓产量压力,提高现场施工质量,加强设备调控,治理躺井。

4.1加强检测,分类管理,把好油井管杆泵质量关

重点要加强内部管杆泵入库质量的检验工作,成立联合质量检验管理小组,对新管杆泵和修复管杆泵从材料质量到加工质量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质检。完善管材分矿分类管理办法,制定执行严格的修复管理制度,提高油管厂清洗修复工艺技术,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调动与发挥管理区作为甲方监督的作用,可由管理区派专人到供应站油管厂参与本矿使用的油管、抽油杆的回收、修复、发放等工作过程,实行跟踪责任制,保证油管修复质量。在现场施工方面,引进先进的抽油杆探伤检测设备,发挥全员监督作用,在作业施工与监督现场,对下井抽油杆的探伤与检测,落实责任到人,提高作业一次合格率。

4.2优化油井生产参数,治理管杆偏磨、断脱

建立油井偏磨基础资料,整理与分析偏磨井的井史和作业现场资料,形成系统的检索与查询系统,为制定防偏磨措施和优化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针对不同的井采取的不同措施,优化抽油杆组合,采取管柱锚定、底部加重、杆柱扶正、管柱与井口旋转等治理油井偏磨措施;应用旋转封隔器、扶正器、防偏磨井口等成熟的配套工艺、推广应用无管采油和连续抽油杆等新工艺技术,提高油井偏磨治理水平。另外,开展专项治理大沉没度油井工作,降低泵挂深度,减少抽油杆的下井用量,控制偏磨油井数量的上升。在低渗油藏要求沉没度较大的,进行大泵低冲次生产参数试验,弥补小泵深抽工艺的不足,解决低渗区块油井偏磨与杆断的问题,同时降低油井作业成本。对油井抽油设备不匹配的情况,尤其对高压低渗区块油井抽油机配套不合理问题,应当加大更换和改造力度,解决“小马拉大车”现象,减少因生产参数不合理而造成的抽油杆断脱躺井,提高低渗区块的油井泵效。

4.3强化工况管理,合理匹配设备,治理油井泵漏

组织抽油泵管理项目组,加强技术应用与供应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针对不同区块、不同生产特点的油井,选配相适应的抽油泵,降低因下井泵不匹配造成的躺井。搞好抽油泵进货产品质量和旧泵修复质量,应当注重对结蜡井、出砂井的治理与防范,通过优化设计,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与标准,加强结蜡井、出砂井的定期洗井工作。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煤矿井下 排水监控系统 设计方法

0前言

在整个矿井的设计过程中,煤矿井下的排水系统属于一个核心部分,排水系统运行的好坏与矿井运行的安全性有直接联系,但是很多矿井下面的排水系统大部分是人工操作,这就很难保证运行的自动化及稳定性,且很多机械设备在运行时需准确记录下各运行参数,这就很难确保其监控的完整性及记录的准确性,最终影响设备运行。因此,矿井设计人人员需深入了解井下的排水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以设计出一个安全、合理地排水监控系统,以保证排水系统稳定运行。

1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具体设计方法

1.1交互界面设计

在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设计过程中,构建相应的人机交互界面十分重要,即实现使用人员和系统间完成各数据信息交流的一个媒介,而且,人机交互界面还能把计算机中所存储的信息和人类能够接受的大量信息做相应的转化,从而实现下述功能:

(1)可以把生产中出现的大量数据资料准确、快速、清晰地显示在整个计算机上,以便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流程;(2)系统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及资料,有利于今后查找;(3)可准确查找出存储的历史资料,以便绘制某一时间段的趋势图;(4)系统可以把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直接转化为报表形式,可直观地看出各项数据变化情况。而且,系统应用人员可利用图形的接口较好地控制整个排水现场机械设备,且对其进行远程系统操作;(5)系统应用人员可按照自身应用需求,来设定相应的警报系统,以较好地监控整个系统运行情况。

总之,整个水泵监控系统所安装的人机交互界面主要经MCGS的组态软件方可完成,此软件经仔细采集并处理现场数据,经报警装置做相应的处理,使整个警报流程被全面监控,以便于用户解决一些实际运行问题。而且,MCGS系统软件自身会携带相关的模拟的应用环境,主要用于模拟测试组态之后的工程项目设计,最终较好地调试整个组态过程。

1.2传感器设计

在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设计过程中,系统内的传感器主要是系统运行期间所使用的所有传感器。此系统重点经传感器针对水泵机组内的水仓水位、负压、温度、水管压力等全面监测。而根据传感器功能差异,可将其分成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接点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等。按照所输出的信号,温度、水位及压力等传感器是一种模拟量信号,主要包括部分0伏、5伏及10伏的电压信、5毫安至20毫安的电流信号等,而经传感器所输出的相关信号主要代表开关量所输出的实际信号。

1.3 PLC程序设计

PLC程序是在电路图设计的基础之上作相应的设计,线路电路运行时应用所的有关元件,如电路开、闭触点经相应的融合,可形成一个程序段。根据当前煤矿井下的排水监控系统的具体规划及设计要求,其主排水系统设计时,所设计出的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1)若建立一个监控系统设计数学模型,就可按照涌水量实际大小,合理安排水泵,避免浪费;(2)能够精准地记录各台水泵的实际运行时间,以便实行轮班制度,以提升水泵运行性能;(3)在远程自动控制的状态之下,按照液位的变化来启动或是停止水泵,其中,远程手动主要指在自动的状态之下,实现系统的半自动启动或是停止对水泵的监控,而在手动的状态之下,保留之前的监控模式。

1.4 PLC控制系统设计

针对PLC控制系统,重点内容为水泵系统控制设计,具体有:机械和电气控制。其中,系统内部机械在进行设计时,重点关注隔爆、本安型的外壳设计,以便监控系统运行安全。同时以间接引入方法将电缆接入,以确保和外部的各项设备相互连接。而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主要选取西门子的S7-300PLC设计模块、处理电路、信号检测、输出继电器等,以帮助模拟信号、开关量收集以及水泵阀门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控制性能较强、运行效率较高。

PLC控制系统设计中,中央处理器主要选用西门子的S7-300,该系统控制器当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模块可完成相应的组合以及扩展。核心构成成分主要包括:内存卡、导轨、电源模块以及开关量模块等。最后经太网把中控机与水泵监控机械装置进行完美连接,在PLC控制系统内,任何一个系统模块的诊断及自我保护功能相对健全,可有效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2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究当前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法,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PLC程序设计、传感器设计等。经在排水监控系统设计中,实现水泵计算机的远程监控,并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系统软件、硬件的选型准确,同时保证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而且,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便于扩展,维护的方法较简便,可充分满足排水泵性能的测试要求。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在当前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设计中所表现的优势,这对之后确保排水监控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光辉,李银河,和建荣,等.火石咀煤矿井下水泵房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4(9):19-20.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统计方法;经济管理;分析应用;预测

运用统计学理论对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是适应全军部队全面推行军费绩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以达到用最小成本获取“为军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一、“相对指标”在收入成本分析的应用

“相对指标”主要分为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比例相对数等指标。结构相对数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够清晰反映医院对外医疗运行状况、医院成本控制水平和医疗管理能力高低。

1.医院收入“结构相对数”分析与应用。在破除“以药养医”的背景下,通过结构相对数指标的运用,能够反映一段时期内医院总收入构成与医院总体医疗运行状况。

通过比对,一方面反映一定程度上医院破除“以药养医”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达到总部规定要求,但与驻地参照医院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结合病历抽查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医生未按临床路径进行必要检查项目,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并引起医疗纠纷,从而为医院党委加强医疗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二、“离散趋势”在绩效奖励分配中的检验

绩效奖励是医护人员在付出医疗劳动的一种直接补偿,其分配直接关系到每个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差距过大,容易引起不团结;差距过小,不便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极差=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1612-1032=580(元)

从结果可以看出,科室A绩效奖励分配差距过大,离散程度偏大。经调查,此科室合同人员流动性大,经常有人员辞职跳槽或者要求调换科室;科室B则一般合同人员通过劳动回报,所拿绩效奖励能够高于科室领导及一般干部,按劳分配原则能够得到体现,人员劳动积极性也较高;科室C虽然平均差系数不高,但从明细看,科室领导、干部、非现役文职、5年以上合同人员都拿同样的绩效奖励,2年以下和2-5年人员拿同样的绩效奖励,从长远看,不便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三、“回归分析”在年度预算估值中的预测

军队预算制度改革以来,如何准确预估当年医疗收入、对外医疗成本、管理费用、为军服务补贴等大项经费,从而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是每个医院财经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历年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能够发现一些重点数据的规律性,从而能够预估医疗收入、成本费用等年度预算数值(特殊情况除外)。我院近年医疗收入如下表:

由上2009年―2014年收入分布散点图可以观测到,各年收入值在一条直线上,大致呈一元线性回归分布,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a+bx来对2015年医疗收入进行预测。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中的a和b,简化方程得:

则方程为y=28695.17+1260.73x,将x=7代入方程,

得y=28695.17+1260.73×7=37520.28(万元)

军队医院财经数据庞大复杂,统计学在整理、分析、比对、描述、预测等方式上的优势应当在军队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得到足够重视和应用。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5

关键词:纠纷 预防 发包方

中图分类号:F2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85-02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发承包双方的合同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一旦违约而导致的诉讼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表现是发承包双方在结算时产生价格差.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协商不成后诉诸法律。其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赢了官司输了钱。而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发包方的原因也有承包方的原因。

发包方的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发包方的项目管理就是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目标的实现。一旦出现纠纷甚至诉讼。目标无法实现。该项目必定失败。为此,发包方必须提前预防各种纠纷的发生。使合同顺利履行,确保四大目标实现。

为此,发包方要顺利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从勘察设计开始。招投标、拟定合同条款、编制工程量清单、项目实施、竣工移交等各方面均应提前做好纠纷预防措施。笔者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提出下列观点.供大家分享。

一、设计完整而详细的施工图

设计阶段是发包方投资控制的重点。也是预防纠纷的源头。

1.设计阶段对投资影响是决定性的。达到75%以上。设计质量的好坏及设计管理的水平对项目投资影响举足轻重。

2.随着08清单规范的实施,08清单规范第1.0.3条明确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且为强制性条文。而工程量清单是以施工图为依据来编制的。设计图纸的每一个宇、每一条线的变化均会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发承包双方的结算价,一旦图纸设计深度不够或形成“三边工程”。必定要大范围、大量地调整综合单价,发生价格争议和工期争议的可能性就越大。08清单规范第4.7.2奈规定若施工中出现施工图纸(含设计变更)与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符的.均应调整综合单价。因此,招标时设计图的深度越深越好,并且图纸不应出现差错、矛盾等问题。这样的图纸用来招标并用来施工,是编制出好的工程量清单的基础,也是减少设计变更.快速推进工程的基础。

因此,(1)发包方必须重视设计工作。留有足够的设计时间,涉及到两个以上系统专业的设计.要反复核查,从设计源头控制。(2)提高设计监理的总体把关能力,不能流于形式,并形成自检、互检。(3)严格杜绝三边工程。禁止招标一套图、施工另一套图。一旦出现招标图与施工图不一致,直接面临I程量清单中项目特征不符而综合单价跟着调整。此时合同价已是面目全非了。(4)严禁初步设计招标。由于初步设计的深度远达不到施工图设计深度,是无法用工程量清单来计价的。必须采用施工图招标,否则肯定发生纠纷。

二、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

08清单规范3.12条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由此可见工程量清单是非常重要的。发包方必须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不准确的工程量清单用来招标后。实施过程中极易引发争议。而工程量清单的责任在发包方,发生争议后发包方处于困难的地步。

为此,1.发包方必须委托经验丰富的招标人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不得赶时间、抢进度,发现图纸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并解决。

2.编制的重点是项目特征描述,08清单规范4.3.4和4.7.2明确了施工图纸与项目特征描述不一致时应调整综合单价。这就要求编制人准确地将图纸语言变成清单文字,不缺项漏项。项目开列正确完整。

3.出现清单规范附录中来包括的项目时编制人应补充,此时须注意要增加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描述。这样就明确了如何算量的问题,防止算量的纠纷,也便于工程施工中监理对工程计量支付的复核。

三、总价合同

固定总价合同在最终结算时是非常容易发生纠纷的,究其原因是对总价合同在认识上的问题。

1.总价合同的适用条件是I期短、规模小、总价低、工艺成熟、施工图纸完备的项目。一旦不符合条件而随意采用总价合同,就会埋下隐患。必定影响工程建设,发生事后纠纷。

2.总价合同的实质是承包方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承包范围内的所有工作的总价包干。这就是说合同必须约定承包范围和价款调整的条款,一旦承包范圃变化,则价款肯定变化。主要有设计变更、业主指令、工程量和工程项目增减、图纸错漏等,此时合同价款应据合同每款相应调整,这祥可减少结算时无休止的争论。

合同价格包干是指完成了承包范围内所有工作的价格包干,若出现工程量增减则必定要调整总价。这在发承包双方均会出现理解偏差,结算时常常扯皮,如工程量减少了承包方要求合同价格包干,工程量增加了则发包方要求合同价格包干。这两种做法均不正确。因此需要用合同条款进行约定。

所以总价合同的最终结算价款也是可调整的。并非绝对的总价一成不变。为此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总价合同。而使用单价合同。必须使用总价合同时,须明确约定承包范围,价格包干范围,风险包干范围,工程量计算规则,发生工程变更、物价变动、法律变化、不明地质等情况如何调整单价和总价等。

四、单价合同与不平衡报价

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工程量的变化加上我国许多工程均为三边工程。工程量的变化会很大,甚至工程内容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工程量增减调整价棒的条款应在合同中加以约定。但又考虑到这样套形成许多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需要调整,又会形成新的价格争议,即时调整的最终综合单价确定发生争议。此时可与不平衡报价的调整共同处理。

在任何一份投标报价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平衡报价项目,不平衡报价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成为承包方增加利润的来源,也有可能变为承包方亏损的源头。如某一单价报价很低,实施中工程量大幅增加,承包方为了避免亏损必定要求重新组价。调高单价。而若报价很高后,发包方要求重新组价,调低单价。此时合同无相关约定或约定单价不因工程量变化而调整,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为了解决因量的变化而导致价的调整,在08清单规范4.7.4和4.7.5条中已有条款,可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这样一般情况都能解决矛盾,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在目前的工程项目,工程量增减幅度均比较大。工程量增减超10%以上是非常普遍的,有些时候会有成倍的增减。此时采用上述条款会有大部分单价均要调整,到底调整到什么价格,发承包双方会为新价格的确钛而争执不休。另一种办法是在签订合同前。询标澄清时一并将不平衡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的单价固定。不再因工程量变化而调整

了。可由拟中标人提出新单价,发包人认可。这样将把矛盾提前解决了。此时应注意该处理方法在拓标时应告知投标人,并明确调整后的单价适用范围。

五、明确约定风险的内容及范围

08清单规范4.1.9条规定不得采甩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发包方若将法律、政策风险以及将人、材、机涨跌价风险转嫁承包方后,一旦发生2008年材料价格大幅涨价;受到损失的必定是发承包双方。也违背了合同法最基本的公平原则。

因此,在合同中必须约定风险内容及范围,明确风险的分扭原则和计算方法。实际搛作按08清单规范4.1.9条、4.3.4条、4.7.1条、4.7.2条、4.7.4条、4.7.5条、4.7.6条执行即可。

六、竣工

对竣工日期的确定一直是建设各方争论不休的话题。说法不一。如完工日、验收合格日、验收合格报告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日、工程移交日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竣工日期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缺陷责任期的计算,工期是否延期等问题,是发承包双方争议的焦点,因此合同对此必须加以明确。在合同法第279条和最高院的法释[2004]14号文件中第14务的规定有相互矛盾之处,合同法上的“竣工”是指工程完工,法释[2004]14号文件上的“竣工”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根据建筑工程的一般概念。施工合同所约定的工期是指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的期限,并不包括竣工验收时间。况且竣工验收不完全是合同当事人可以控制的事项.双方均无法准确预料和控制验收合格的时闻。

在标准合同07版的通用合同条款第18条中已非常详细具体了,并且解决了上述矛盾。可按此执行即可。但须注意的是: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之日为竣工日期且不得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结算和支付。这在最高院的法释[2004]14号文件中第13、14条中已有解释。故发包方在项目管理中要特别留意。不要因急于使用工程而留下隐患。

七、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发包方在项目管理中必须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用好合同解除权,确保项目能继续进行下去。

一旦出现法定合同解除条件或约定合同解除务件时可直接行使合同解除权,并且只须依约行权。不必经承包方同意。法定解除条件见合同法第94、96条以及法释[2004]14号文第8条,约定解除是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发包方必须牢记解除条件。在项目管理中留下足够的证据,只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对方违约。才能控制项目发展的方向,使事情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即便是进入司法程序也处于有利地位。若出现合同解除情况时须请法律人员共同处理,合同解除极有可能发展成为诉讼。应提前儆好法律事务的工作。

相应的,承包方也有解除权,见合同法第94、96条以度法释[2004]14号文第9条。发包.方同样必须牢记解除条件,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使工程顺利推进。同时也防止了承包方行使解除权。

八、其他注意事项

1.08清单规范4.4.2条中“……招标文件与中标人投标文件不一致的地方.以投标文件为准”。为此。发包方必须认真审查投标文件。是否有不一致处。一旦合同签订。则接受了投标文件。并按此执行合同。

2.工程量增减或甩项会出现总价子目如何结算的问题。故合同中对总价子目应约定如何计量,结算时是否调整、如何调整。

3.许多发包方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要求承包方按管理制度执行.有些直接写入合同中,此时应在招标时告知投标人。

4.发包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的竣工结算的核对时间,否则就套发生以承包方要求的结算价结算的风险。

5.技术措施中能计算工程量的尽量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方式计价。但须明确I程量计算规则。

6.明确约定监理工程师以及发承包双方管理人员的权限。特别是变更、签证、开竣工、价格、结算等相关文件签署的权限。防止出现互不认可的局面.进而产生纠纷。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成人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059-02

Adults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therapy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different

ZHANG Bingche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ei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Luq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Luquan 050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changes in relationships of surgery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and neurological. Methods All of 75 cases of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SIA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motor, sensory scores and damaging the object of study for all levels to sco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core of admission,the score of each group on the last follow-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 0.01). Sports scores and pinprick scores of two surgical groups on admission and last follow-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servativ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or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regardl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their degree of improvement are limited. Play a decisive role for the prognosis is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spinal cord trauma.

[Key words] Surger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dult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近年来,成人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治疗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成人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分为前路手术组,后路手术组,保守治疗组,并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2011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成人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68例,女7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53.9±13.5)岁,随访时间最短为47周,最长为62周,平均随访时间(55.7±11.2)周,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组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为依据,分别为前路手术组32例,后路手术组36例,保守治疗组7例。

1.2 方法

7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68例患者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均在患者受伤后的7 d内完成手术。前路手术组32例,后路手术组36例。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评定运动、感觉评分及其残损分级来比较,评价次数在治疗过程中要不低于3次,并且比较并分析三组间的入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的评价结果。

1.3 ASIA评分标准[2]

评分标准分为A、B、C、D、E,具体标准如下:为完全损害,在骶段没有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B、C、D均为不完全损害,其中在神经平面以下有感觉功能存在,但是没有运动功能存在为B,有运动功能存在,但肌力在3级以下的关键肌占很大部分为C;有运动功能存在,并且肌力为3级或者3级以上的关键肌占很大部分为D;感觉及其运动功能均无异常为E。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由于各观察指标的数据成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不同组别间的的比较分析,Wilcoxon检验方法进行组内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概况及残损分级变化

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在入院时2例患者患有褥疮,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用相应的抗凝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未痊愈,对INR采用服药控制,基本其INR值为1.5~2.5。本研究中所有患者中1~2级提高的患者数13例,其余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见表1。

2.2 各组内末次随访与入院时对比

入院时所有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ASIA残损分级为A级,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改善为B级患者2例,改善为C级患者为1例,改善为D级患者为0例;而入院时18例患者残损分级为B级,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中改善为C级的患者4例,改善为D级的患者3例;入院时24例患者残损分级为C级,经过相应的治疗后3例患者改善为D级。运动评分在各组间均增加了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是感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入院及其末次随访时,前路手术组和保守组比较(入院Z = 6.32, 4.35,末次随访Z = 6.08,3.36,P < 0.05),后路手术组和保守组比较(入院Z = 6.89,4.71,末次随访Z = 6.15,4.34,P <0.05),其运动及其针刺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关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是多数学者认为,与保守治疗方法比较,采取手术治疗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3]。笔者认为,对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方法,简单的对比其治疗的结果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治疗时我们没有注意患者在治疗前处于何种状态,对于成人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及其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包括手术前路和后路,各种治疗方法均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只具有较小的交叉点。以上就决定了许多研究中所采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评价优劣是不科学的,因为我们要为患者提供适合其病情的治疗方法。

由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入院时所有患者中8例患者的ASIA残损分级为A级,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改善为B级患者2例,改善为C级患者为1例,改善为D级患者为0例;而入院时18例患者残损分级为B级,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中改善为C级的4例,改善为D级的3例;此结果提示在研究中如果患者具有完全损伤,只有非常少的患者能够获得大幅的恢复。与保守治疗组比较,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具有不同的神经功能评分: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运动、感觉评分。此结果也提示,受伤时,患者如果具有较轻的脊髓损伤往往具有较好的预后[4]。各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只具有较小的差异。所以,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而言,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并不是其预后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患者所受到的损伤的程度。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平均运动评分提高2~5分,许多ASIA残损分级中处于A、B级的患者,提高程度明显低于平均值,由于其程度较小,临床上的实际意义不大。而ASIA残损分级中处于A、B级的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提高幅度,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状态。所以对于ASIA残损分级中处于A、B级的患者,无论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采取保守的方法,收到的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治疗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要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5]。

[参考文献]

[1] 孙邦建,何磊,段泽敏.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分析[J]. 河北医药,2010,32(10):1273-1274.

[2] 常晓明,任锟,孙永强,等.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分析[J]. 光明中医,2009,24(12):2283-2284.

[3] 李素飞,桂士良,赵云波,等.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J].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0,19(4):50-51.

[4] 林锦乐,林壹冰,张辉州,等.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