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质量管理;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40-01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高低也直接影响医疗水平,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患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2008年以来影响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1.影响急诊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

1.1 社会大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已成为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生产性的特殊经营实体,而部分护士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出现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物质利益,轻理想教育等短期行为。加之护士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尚须完善,思想教育工作薄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某些人工作热情降低、思想不集中,敷衍了事,服务态度生硬。

1.2 劳动强度大

急诊科是医院第一线,就诊病人大多危重,而目前公费医疗资金紧缺,病人是非迫不得已才来就诊,致使急诊病人多,病情重,病种复杂,抢救量大。护理人员长期在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环境中连续工作,常常超负荷运转,使护士心身疲惫,容易产生怨恨烦恼情绪,形成仅限于完成硬性指标,出现工作责任心降低,简化工作程序,操作不正规等现象。

1.3 业务能力不足

急诊是多专科、多层次、多关系结构,在这个复杂的统一体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护士仍以大专学历为主,知识面窄,又因多选用身体好,年青的低资历护士,经验少,特别是抢救时缺乏应变能力。

1.4 缺乏社会尊重与理解

急诊科就诊病人病家属心情急,部分人对护士不理解,而长年在急诊工作的护士对急症病人又司空见惯,个别人员工作不紧不慢,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社会偏见“重医轻护”导致部分护士的产生自卑心理而影响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职业道德是医院医德医风教育的核心。护理工作是一个为千百万人幸福所需要的高尚职业和光荣的岗位。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患者服务,它充分体现着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急诊科应开展爱岗敬业,优质服务等活动,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及工作中的苦与乐问题,急诊科要做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利用先进典型事迹和开展奉献活动,启发护士对职业的兴趣,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意义及价值,树立敬业精神,树立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的崇高思想。

2.2 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急诊科和医院都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护士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学习,请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讲授新业务、新技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各种专题讲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及训练内容,如急诊医学、危重病学、抢救程序、心电图知识等。同时,科室还开展小讲课,护理查房,每人都有任务,个个做准备,带着问题找答案,提高护士学习业务知识的兴趣。对毕业两年以内的护士,加强抢救技术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抢救技术,加强她们的抢救意识,应急能力,每人每月进行一次技术操作考核,并记录技术档案。急诊科护士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内插管、心电图电除颤、呼吸机的使用及洗胃机等件的技术操作规程,训练她们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根据工作表现,选送进修学习,尽量让她们多学知识,确保急诊科护士素质,保证抢救病人的质量。

2.3 强化管理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要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必须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保持急诊的高标准、高水平。(1)全面质量管理: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现在已发展为全面质量经营。我国已有 20多年的历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我国急诊科的必经之路,将全面提高急诊水平。(2)持续质量改进:核心就是以病人满意为最高标准,凡是不适合急诊的工作程序、方法、步骤都要改,病人的需求是质量改进的源泉,一切为了病人满意。质量改进是最有魅力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3)零缺点的现代质量要求:核心是一开始就把工作做好,没有失误,没有对不起,没有技术、服务、质量差错是难免的宽容自己的语言。急诊科强调质量零缺点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试想,抢救病人如果不强调零缺点,允许有失误,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质量零缺点对病人有好处,对科室有好处,对医护人员有好处,对医院有好处。(4)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核心是为了急诊病人高质量,一切人员都要为抢救病人保障好,所有人员都是为病人服务的,除此之外,还要有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急诊科人员要为抢救病人服务,全院人员也要为抢救病人服务,一切为了病人并非一句空话,这在质量保证措施中体现得最充分。(5)全程的病人满意:全程病人指急诊科接到呼叫到病人抢救诊治后离院,这个过程相当长,包括院内呼叫反应过程、车辆外出、现场抢救、途中不间断的救治、通讯、联络、院内抢救、手术、监护、会诊、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要使病人满意并非一件易事,没有现代全面质量管理观点是不可能的,这是现代最高的质量要求。

3.效果与体会

2年来,通过我科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建立专科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考核内容,理顺服务环节,强调连贯过程,使急诊科各项指标有了显著的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达98%,急救器材完好率达100%,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陪送检查率达100%,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86%,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4.结语

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同时,护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变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燕云,严君群,林敏,张桂花. 浅谈急诊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 全科护理. 2010(09)

[2] 芦良花,陈凤侠,藏舒亭.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厂矿医学. 2008(02)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1.医、护系统评估不全

1.1风险识别。(1)门诊诊断遗漏。本组病人均经门急诊收入病房,由于本组病人入院时精神障碍均处缓解期,具有隐蔽性;医生问诊马虎,个别病人及家属有意隐瞒病史。12位病人的门诊病历、入院诊断卡中均没有涉及到相应疾病信息。(2)入院后系统评估欠缺。本组8例病人入院系统评估时发现有精神障碍病史,3例入院评估未发现,但在住院过程中责任护士发现病人情绪、语言、思维、行为等存在轻度异常,经追问病史,病人及家属承认有精神障碍病史,有1例病人及家属否认有精神障碍史直到术后精神症状发作才得到确认。(3)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科内没有统一醒目的标识,以致部分医护人员不知晓病人有精神障碍病史。

1.2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整体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效[3]。某些风险事件常常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究其原因,也并不只是护理本身。医医、医护、护护之间密切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1)门急诊医生重视病史采集,对合并症有书面诊断,对个别有保护隐私要求的病人可口头与病区交接。(2)完善入院评估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各系统评估、心理状况的评估、特殊疾病的评估。特殊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精神障碍性疾病。使护士在进行入院评估时有一个系统评估构架,避免评估不全带来的风险。(3)科内统一用直径一厘米的蓝色的圆形黏胶纸作为精神障碍的标识,黏贴于床头卡、病人一览表小卡及住院病历上,达成信息共享。

2.护理人员认知、能力、防范意识不强

2.1风险识别。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薄弱,遇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再加上护理人员从事非精神专科工作,对精神障碍危险因素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欠缺。突出表现在:(1)对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不够,因而在系统评估中发现不了问题。(2)只注重现有疾病的观察,忽视伴发疾病的观察,导致观察、记录的不及时、不全面。(3)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的病情特点,安全隐患特点不了解,缺少针对性的防范措施。(4)缺乏预见能力。本组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病人,术后第二天下午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护士没能预见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及时报告及时干预,结果该病人夜间出现狂躁不安、幻觉、拒绝治疗、欲意自杀等症状。

2.2防范措施。(1)加强跨学科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认知精神障碍及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实施预见性护理。(2)完善护理文件记录,病情观察记录及时、全面、真实。(3)遇到精神障碍病人时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分析隐患提出对策。针对不同精神疾病,做好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管理。对躁狂者特别注意意外拔管、坠床、伤人、毁物事件发生;如在术后早期还应警惕内出血的发生;护士操作时应时刻注意自身安全;上约束时要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加强巡视,严防约束并发症出现;监护仪放置于患者不及之处。对抑郁患者特别需预防自杀、自伤事件发生,尤其是在午睡、夜间、饭前、交接班前后要加强防范。清晨是抑郁情绪最为严重的时候,患者容易发生自杀行为,需加强此时段的巡查[4]。同时对抑郁患者需重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粘连等并发症。

3.住院环境、设施、制度不完善

3.1风险识别。(1)与精神专科医院相比,综合性医院病房内没有监视系统,窗户没有加固设施。(2)病区管理开放式。(3)开水房暴露于病区环境中。(4)病区病人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术后病人。(5)某些管理制度不同于精神专科医院。

3.2防范措施。(1)根据病史安置病房。对伴有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病史的患者安置于近护士站的单间病房。对伴有抑郁症病史的患者安置于病种相对较轻的大病房,避免病人独处。(2)全院各楼层窗户统一安装限制系统,在保证病房通风的前提下,减少打开面积,避免病人跳楼事件发生。(3)病区开水按时、定时供应,开水送到床头,开水房上锁。(4)加强巡视,防范意外。对有精神障碍病史的病人,列为科内重点病人,每班必须书面、口头、床头三交接,夜间巡视15-30分钟一次,并采取迂回巡视方法。(5)保卫科备案,以便门卫系统及保安巡视时加以注意。

4.病人及家属依从性差

4.1风险识别。(1)长期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部分导致家庭破裂无人照顾。部分家属对病人疾病的重视度下降。(2)疾病因素、长期服药导致病人动作迟缓、记忆力下降,对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依从性下降。(3)躁狂症状发作使病人依从性完全消失,出现拒绝治疗、护理,辱骂医护人员,暴力伤人等现象。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护理程序;护理业务查房;护士长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09-02

护理查房作为护理管理的一种方式,可以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1]。护理查房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及弱点,指导护理程序的正确运用和提高专科护理质量[2-3]。为深化整体护理内涵,提高护士长查房水平和护理查房质量,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神经中心护理组在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士长互动式临床护理业务查房,即神经中心各护理单元轮番担任主查单位,其他科室护士长作为观摩人员参与主查单位的护理业务查房,可针对查房中的疑问提出问题,责任护士或护士长给予回答,又可帮助科室解决疑难护理问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践中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中心包括4个护理单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一病房、神经内科二病房和康复病房。各护理单元的患者相关性强,危重患者多。自2006年5月~2008年6月神经中心在科护士长组织下共开展护士长互动式临床护理查房30次,计划每个月1次,根据护士长需要,增加4次。

1.2方法及步骤

1.2.1资料准备

1.2.1.1选择复杂疑难病例,护士长提出查房目的,并要求护士必须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

1.2.1.2 责任护士阅病例、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和各项辅助检查的阳性体征,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向护士长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1.2.1.3 查房者(护士长)在查房前应认真翻阅住院病志、了解和掌握病情、治疗及护理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所查的危重、疑难病例,查阅有关疾病的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查房计划,并组织实施[4]。

1.2.1.4 查房者提前2 d通知护士,提前1 d通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查房前阅病例及有关资料,第2天组织中心其他病区护士长参与护理查房。

1.2.2 查房步骤

1.2.2.1 由病区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首先介绍病史、各项辅助检查的阳性体征、治疗用药情况,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提出需要护士长帮助解决的难点。

1.2.2.2 查房者组织参与查房的各级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查体,检查护理措施实施效果,同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生理、心理状况,检验责任护士确定的护理诊断的准确性。

1.2.2.3 展开讨论。参加查房的每一位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针对确定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效果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观点。如责任护士对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提出的护理诊断是: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护理措施应勤吸痰。而一病房护士认为该诊断的相关因素主要是气管插管的位置不妥影响有效吸痰,措施应调整气管插管位置或改变吸痰方法等。

1.2.2.4 查房者根据责任护士汇报及护士讨论的情况,结合自己检查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讲解,给予护理评价;重点提出目前应注意的护理主要问题及本次查房中的护理疑难问题。

1.2.2.5参加查房的科护士长和每位护士长都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查阅的文献积极发言。通过讨论,护士长间相互交流经验,帮助查房者和护士解决疑惑,得出最佳的护理方案[5]。

1.2.2.6科护士长最后做总结发言,肯定本次护理查房的效果和意义,对查房者及病区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保证护理查房的有效性。

2结果

通过2年的护士长互动式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提高了护士长的查房水平,使全体护理人员对护理查房高度重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全中心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运用护理程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科护士长对全中心护士长查房水平和护士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及时的了解,使整体护理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深化,便于各级护理管理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3讨论

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护理活动,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质量的一种基本方法[2]。科护士长改变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实施护士长互动式护理查房具有许多好处。

提高护士长业务水平,便于科护士长开展工作,加强了护理管理。首先,由于有科护士长和其他科室护士长的参加,使查房者和护理人员特别重视,积极充分准备。护士长能对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及弱点有一个全面了解,为解决这些问题,护士长要查阅有关文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满足护士的知识需求。其次,实施和坚持这种查房模式,对科护士长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过程。护士长互动式护理查房是科护士长对各护理单元工作质量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护士长进行自我评价和护士长间相互评价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评价方法。同时更是护士长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使护士长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查房水平。科护士长通过这种查房方式,能全面、及时地了解护士长的查房水平、护士工作能力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使护理查房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此外,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查房,参加者集思广益,可使护理诊断恰当、全面、有针对性。锻炼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也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护士对护理程序的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干预,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护理业务查房为护士提供了综合性学习训练场所,通过查房,锻炼了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热情,促进了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科护士长改变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模式,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士长互动式护理查房,在临床实践中收到满意的效果,促使护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孟彩萍,张建英,赵立美.护理查房在危重病例中护理作用[J].护理研究,2007,4(2):1109.

[2]范玲,王红娟.临床护理查房考核结果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46.

[3]段真真,祁艳,胡倩倩.通过护理业务查房培养学习型ICU护士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89-90.

[4]唐金凤.全程护理查房在提高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71.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精神卫生法》共7章85条,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一、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精神障碍患者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做出诊断。

《精神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依法免费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贫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政府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可以得到优先医疗救助;符合条件的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和城市已经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的地方,符合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有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精神障碍患者,应实施救治。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和城建城管监察部门负责将患者送到当地定点医院;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医院并负责患者救治;民政部门按照规定支付救治经费,其所属救助管理站在患者病情稳定或治愈后接回,或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患者离院。

二、最大限度的防止“被精神病”

为有效防止“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两种非自愿住院的条件是:①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②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应当对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护管理。

患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本人或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规定要求再次诊断的,应当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3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承担再次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再次诊断要求后指派2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并及时出具结论。承担再次诊断的执业医师应当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和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医疗机构应当公示经公告的鉴定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接受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2名以上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及时出具鉴定报告。

三、对两种“心理医生”明确划分

“心理医生”这一时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宽泛。有的指疏导压力的“心灵鸡汤”提供者,也有的指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往往被混为一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给出了明确定义。心理治疗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实施的专门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指在医疗机构以外的各种机构、组织、社区中对普通人(而非患者)开展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精神卫生法》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并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法律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第五十一条规定: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四、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精神卫生法》第七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给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他公民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将非精神障碍患者故意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治疗的;

2、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遗弃患者,或者有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3、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侵害患者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的;

4、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人身自由的;

5、其他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监护人出现上述情形,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如拒绝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将患者长期遗弃精神病院,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精神卫生服务,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精神卫生工作从此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时代,将对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方面,医院和医生仍存在一些困境。

1、《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之所以采取‘‘自愿”入院,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精神病”情况的出现。但何为自愿?尚无明确界定。上海市2011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仅有1.1%的精神障碍患者为完全自愿入院;89.4%为家属或监护人送诊的“医疗保护入院”。“自愿”可能会导致很多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精神卫生法》对精神卫生机构提出很多要求,如应配备适宜的设施、设备,保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受到伤害,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等。但目前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相关人才紧缺,政府对精神卫生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精神疾病的救治率、就诊率和治疗率偏低。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以法律出台为契机,切实加大投入,落实配套措施,尽快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让精神障碍患者真正病有所医。

3、《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自愿住院治疗的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如果病人要求出院,但临床治疗没有达到能出院的标准,医院可否让其出院?不让出,医院是否违法?让出,病人出院后肇事、肇祸谁来负责?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护理路径;急性脑卒中;临床价值

脑卒中疾病为急诊科室患者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为高效救治患者,减少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我院开始从2012年3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急救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经120急救车运送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为44~86岁,平均年龄为(65±1.1)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55例,GCS评分为2~14分,平均为8.2分;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经120急救陈运送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为23~83岁,平均年龄为(53±1.2)岁,脑出血27例,脑梗死53例,GCS评分为3~15分,平均为9.2分。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MRI和CT检查诊断确诊。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将患者送入到医院后,给予其脑卒中疾病的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措施为:

1.2.1首先制定科学、方便的护理路径 从急诊科室受到120例提供患者的信息开始,直至急诊救治结束。首先注意分析大量的循征资料,形成接诊前、接诊、评估病情、急诊护理、术前护理、护送的具有护理路径。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室1h内完成患者病情的评估,给予患者实施急诊救治,做出明确诊断,并做出准确的决定。

1.2.2有必要加强培训相关培训 为成功救治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应建立一套快捷、连贯、同一时间内多科重叠救治模式,并对后勤、财务、信息系统、药剂、医技、麻醉科、介入科、神经、财务以及后勤等多科室部门进行集中培训管理。因此医院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若有必要可组织进行模拟训练,规范具体的救治操作。

1.2.3做好充分的接诊准备 接诊前,有必要对准备好接诊车,做好急救的监护以及相应的药械。告知相关科室人员做好待命工作,在患者送入到急诊科室前10min,再次联系接诊人员,提前到急诊地点等待患者的到来。

1.2.4快速接诊 患者到达急诊科室15min,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先对患者进行急救,之后挂号,给予患者必要的用药治疗诊查后在进行缴费。

1.2.5与医生进行配合,做好病情的评估以及及时的救治护理 到达急诊科室15min后,于抢救科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情况、言语、肢体活动等,医护人员有必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实施急救措施治疗,之后护送患者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

1.2.6与医生进行配合进行必要的救治护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室20min,医护人员携带相关的监测、急救药械箱以及各种记录单,与医生一同护送患者接受相关检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发展,便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应急救治措施。重点检查患者的心电图、CT、MRI、血液化验等,并将检验后各项指标送入到检验科室。在检查期间,应注意有必要与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若有必要需进行现场或网络会诊,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1.2.7术前护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室30min。观察有手术指征患者,应在医嘱要求下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备皮、置尿管、插胃管,做好术前用药、皮试、抽血医嘱等,有必要提前告知介入室或手术室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医护人员以及医生将患者送入到手术室接受专科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接受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见表1。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多是指病变在直接、间接作用下而出现丘脑下部损害而导致的,可将其用于判断重度脑卒中的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1]。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卒中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危重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致残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从护理学角度分析,提出一条科学、快捷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成功救治患者相当重要,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科室的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科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的科学的医疗抢救程度。该护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据一定的时间,制定最为适合的临床诊疗计划[3,4]。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是坚持以循征医学为指导,在一系列科学论证基础下,制定一套连贯、多角度、多方面的标准化救护模式,既充分考虑到救治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救治的时间性,同时应注意考虑到科室的协同性,有利于早期诊断以及干预治疗,在最佳时间内做出有效治疗的治疗[5]。本次研究中,在120 接诊条件下,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接诊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救治,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为成功救治患者提供充足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黄丽燕,杨红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2,34(7):940-941.

[2]王岑立,康志浩,陈利斌.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7(7):1614-1616.

[3]罗珲.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52-53.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急诊抢救;疾病谱;分析;护理

急诊工作具备随机性较强、病重较复杂、病情较危重以及可控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急诊救治有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现今社会中,急诊抢救人数大幅度增加,提高急诊救治水平迫在眉睫[1]。本院为了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病历,对疾病谱构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有效统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统计了6930例急诊患者的救治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疾病构成、性别、年龄等,统计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种类别标准,则取第一诊断标准统计。

1.3抢救标准

①创伤较为严重;②存在循环衰竭、休克情况;③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况;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性肺挫伤情况;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情况;⑥存在严重性昏迷以及脑伤情况;⑦存在农药中毒,或是药物中毒情况;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况;⑨存在潜在性高风险,或是生命危机疾病。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为40.12%;有4150例为男性患者,所占比为59.88%。患者年龄介于1d-87岁之间:有638;例80岁。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021例为创伤;1007例为循环系统疾病;876为消化系统疾病;852为呼吸系统疾病;641为急性中毒;451为其他疾病,具体构成比详见表1:

除此之外,观察统计结果可知,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创伤、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而且神经系统疾病逐年呈现年轻化。

3 讨论

本次统计表明,急诊救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由此可见,急诊救治人员必须对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情、用药原则进行准确率了解,并结合该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对其行以有效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可知,急诊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由此可见,急诊患者多为内科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内科急诊重症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急诊有效率。

综上,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反应性以及责任感,患者抵达后,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强化专科疾病护理:①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急救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稳,对患者相关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明确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护理人员要准确且快速的通过患者中毒症状,掌握毒物的进入时间、进入剂量、名称以及种类;构建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物可以及时输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呼吸辅助措施;如果患者为口服中毒,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无气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应用适宜药物对患者进行导泻、灌肠治疗[3]。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消化系统疾病: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情绪平稳;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构建双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儿科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气道可以实现顺畅呼吸,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避免其因惊厥出现舌咬伤、坠床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高热现象,对其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对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惊厥时长、外界刺激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进行密切观察[4]。⑤外科系统疾病: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给予患者适宜的伤面以及止血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以及神志变化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治疗。

结语: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脑血管知识,并且可以对急救器械做到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急诊要求,保证急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月强,金岚,刘俊等.4062例老年急诊患者疾病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2):37-40.

[2]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