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三维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主干必修课,信息面广、内容多,涉及众多相关医学学科,学生大部分认为内科护理学是最难学、难记的课程,因此,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三维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了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学特点,用三维教学目标的视野,对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内科护理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的要点知识及护理措施等;具备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师生共同探究内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对内科常见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监护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活动,增强整体护理观,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主动采取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

2落实三维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2.1基本思路

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其临床实践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层面的培养,以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能力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教学工作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更新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向,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对于学生如何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应非常深入且系统地了解重点知识,并通过多元化的讲课方式传授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等。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涉及的学科多样,包括护理药物学、生理学、健康评估、解剖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适当给学生补充这部分知识,在每种疾病的授课过程中,重点突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内容。

2.3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按照教材进展层次编排教学秩序,逐步推进,并采用“三步一回头”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护理病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护理病例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教学方法以护理学生为主,以病例讨论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有代表性的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讲明要求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位学生提出护理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讲解。

2.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蕴含“尊重人、发展人”的新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在内科护理学讲授过程中,将物质目标与精神目标进行讨论,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的重点。

2.5教师教学行为设计

教师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要求,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关系上,内科护理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比如,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实验演示、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知识上,需要经常反思与更新[2]。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积极准备的自觉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和批判化。同时,要每年定期到“三甲”医院进修,更新医学知识,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统一步调。在内容广度上,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疾病种类多,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种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少见病、罕见病。强化训练,接近临床,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对接,为学生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

3.1多形式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测评在评价方式上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定量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应用新教学系统,实现信息化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模式。

3.2多角度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医疗卫生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3.3多时限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要体现时刻进行评价、始终重视评价的思想,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既要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学习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习评价融入长期教育或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吴国泰,杜丽东,任远,等.基于落实三维目标的药理学教学设计[J].药学教育,2013(2):37-40.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护士执业考试 新变化

外科护理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54-02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建立了护士执业考试、执业注册管理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护士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1995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并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通过考试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执业。由此可见,考试的通过率及成绩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学校招生、就业等工作,最终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校在教学改革中以学生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且在护士的执业考试中占着较大的比例。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发生了新的变化,考试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对此,如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需求,改革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发生新变化,改革力度较大,考试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考试学科、疾病种类、疾病内容均有增减;考试形式为两个科目,增加了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型的A2、A3、A4型题。笔者结合这些变化,将大纲的变化归纳为“七变”:一变是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科,并增加人文、沟通的相关知识;二变是考试形式立体整合,两个科目的考核包括了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法规、护理伦理、护理管理、中医的相关知识;三变是考试题型A2、A3、A4等临床病例题分量大增;四变是主要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五变是增加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重沟通、重预防,逐渐接近临床;六变是疾病的增加和删除;七变是考试大纲的形式抽象化、考试内容灵活化。

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新变化下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新大纲的变化,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按“以适应护士执业考试标准,符合护士职业能力要求,围绕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来进行整合。

1.将医学基础知识渗入教学中。医学基础知识作为医学临床的奠基石,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运用到的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由于目前的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弱,且学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医学基础课程多,学生难于理解,如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较为局限。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学过的医学的基础知识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熟悉医学基础的教学重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如在讲授“烧伤病人护理”的内容时,教师帮助学生复习皮肤结构、皮肤功能等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后,再帮助学生理解体液、水电解代谢紊乱、补液的知识,后引入新的内容“烧伤病人护理”,这样就解决了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到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牢记所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

2.通过临床案例,设计工作情境,将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法规、护理管理等知识融入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如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年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外科护理学进行整合,设置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胃大部分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大肠癌病人的护理、开放性伤口病人的护理、烧伤病人的护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甲亢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肾结石病人的护理、血气胸病人的护理、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等11个学习情境。同时,按照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设计实施情境的过程,并将护理的技能、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及沟通技巧融入学习情境中。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应了护士执业考试编排及知识面的综合性;工作情境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过程,符合护士执业考试内容的变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以临床案例的形式,设计学习型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型工作任务将知识、技能、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态度,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下以学习“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为例,描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第一,教师布置学习型工作任务。即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病人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病人基本情况:病人王某,男性,5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据此,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学会接待病人,并完成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二是制订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护理计划;三是按操作流程完成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手术前护理;四是学会使用外科术前护理常用器械、物品;五是与病人及其家属、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第二,学生分组。学生分为6组,每组为10人左右,并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

第三,课前知识准备。按下发的工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相关学习材料,通过网络、临床医院等学习途径,准备与工作任务有相关的知识,如阑尾炎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病人的入院指导,静脉输液技术、术前准备,等等。

第四,工作方案制订。将所收集的材料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并与教师共同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同时做好角色的分工。

第五,学生工作任务的实施。学生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直观、易于理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意识,并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进行自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成果展示及评价。实施后,每组进行成果展示。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

第七,总结与反思。学生分析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哪些知识有遗漏,哪些没做好,提出下步改进的措施。

第八,知识拓展。采用启发式或精讲的形式,根据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护士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加强课后实训,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训室由学生管理,实施全天开放,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不定期到实训室练习,强化与巩固对课中的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学习“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与“胃肠减压护理”时,二者吸气末屏气拔管操作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吸气末屏气拔管,是预防气体通过引流口进入胸膜腔;胃肠减压吸气末屏气拔管,是预防拔管时内容物进入气管。这些知识易于混淆,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识别它们的不同点,将知识点融入操作过程中,达到有意识记忆,使学生便于记忆,牢固掌握知识。同时,课后练习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的学习,学生实现互动学习。护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和自检,可以学会共同学习,加深友谊,满足心理需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加强护士执业考试前的强化训练。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教师除狠抓在校的教学课堂质量外,还应加强考前的辅导。学生经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医院的1年实习,虽然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仍较弱,学生对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的认识仍是分散的。笔者认为在考试前1~2个月,教师应组织学生集中辅导,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理解记忆,利用顺口溜、谐音、联想记忆寻找规律,将书本知识生活化,以便学生掌握知识点,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必要时,可通过列表归纳、比较记忆或是口诀记忆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如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活动的记忆:“一(24小时)动手,三(1~3天)动肘,功能锻炼朝上走,四可以动动肩,直到举手高过头”。

总之,由于新大纲的变化,护士执业考试难度相应增加,教师与学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适应新大纲的变化,确保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书贵,张立新.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医院管理,1997(3)

[2]张巧玲,杨金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对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3]李英.工学结合一体化课业学习包的开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3)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问题及改进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神经内科的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引发医疗护理纠纷[1]。基于神经内科的工作特点,就其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报告如下。

1 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护生方面

1.1.1 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尽管医学基础课及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必须要掌握的课程,但神经系统知识较其他内科系统知识更复杂难记忆,很多内科教材中只是简单陈述,学校授课时更是较少,导致护生进入神经内科实习不能将以前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对疾病的认识是“老师说是什么病就是什么病”,没有将这种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融会贯通。

1.1.2 理论与实际结合差 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课程较紧,大部分课程到临床实习时已经生疏,且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理论多,实践少,部分操作技能不能亲手操作或操作不熟练,部分教科书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脱节, 当今新的护理用品的广泛应用, 护理操作方法的改进, 高档仪器设备的引进, 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更使护生望而生畏。

1.1.3 护生角色认识模糊 部分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对自身的角色分辨不清。多数护生对自身的“学生”角色过于依赖,担心操作失败,患者不满意,不愿动手进行护理实践;少数学生则过于强化自己的“护士”角色,对于各种操作,无论做过与否都勇于尝试。

1.1.4 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 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带教老师缺乏综合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部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1.2.2 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护士编制紧缩,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工作量大,再加上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患者住院周转率的提高, 对护理要求提高, 使护理工作量极度饱和, 每天忙于临床的护理工作,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耐心的指导学生。

1.2.3 带教方式陈旧 带教老师的带教方式陈旧,只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和权利,比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

2 改进

2.1 推选素质优良的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实习效果,本科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 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具备较高带教能力和授课能力,由护士长推选,经护理部审核后才从事带教工作。

2.2 提高带教老师待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本科自2005年接受临床教学工作以来,对带教老师每月均有经济补助, 护理部向临床带教老师有倾斜职称晋升政策。安排一对一带教形式,老师上什么班同学就上什么班,无论白班还是夜班同学都只跟随同一名带教老师。这样既有利于护生系统化学习专科知识,又增加了师生之间了解,有助于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实习进度。

2.3 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 详细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神经科疾病特点制定,安排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及护理教学查房,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机会,使护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过程。

2.4 系统的临床带教

2.4.1 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培养法律安全意识 护生进入临床前,由护理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职业素质、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培训等,并在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使护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尽职慎独,加强工作责任心。

2.4.2 入科教育 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 、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宣讲实习计划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2.4.3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 挑选科内理论扎实 、临床经验丰富 、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每周对护生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2],如:神经内科常见病病因。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出院指导以及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指导。

2.4.4 带教老师在协调“护”“生”的角色冲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要认识到护生的角色重点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在患者面前是“护士”。带教老师应在护生与患者接触之前,教师应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在指导下完成工作,鼓励她们大胆实践,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另外,带教老师还应多与患者沟通,在其面前,强化护生“护士”的角色,消除其顾虑,顺利完成临床实习。

2.4.5 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 带教老师从护生进科起就要带领她们一起为患者做入院评估,连续的健康教育可融洽护生与患者的关系,使患者愿意配合护生实践操作,指导护生手把手练习,并逐渐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每工作结束后,帮助护生回忆当天所学的知识,鼓励其记录临床笔记,将从而加深护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

2.5 出科考核 护生出科前一周在护士长指导下进行神经内科常用护理知识考试及操作考核,了解护生对神经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方能填写实习手册。

2.6 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 老师从德、体、能、责、勤等方面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从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教学讲课、教学查房及提问等方面考评老师[4]。这样做既让护生了解自身不足,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又让带教老师了解教学情况找出缺陷,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护士 灾害护理 认知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9-01

我国是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之一。由于灾害护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起步较晚,大部分护理人员尚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灾害护理知识掌握不足。现阶段临床护理中,护士已经习惯了执行医嘱的固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突发的重大灾害事件。所谓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1]。本研究通过考察各科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点了解情况,发现其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为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5月选取白城市某医院内科、外科、急诊科、妇科、儿科当日在岗的护士共86名。纳入标准为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含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排除标准为不愿意参加此次调查的护士。

1.2 调查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参考有关文献、书籍自行设计灾害护理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护理知识两个方面。一般资料由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组成;灾害护理知识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急救处理方法相关内容、检伤分类、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等方面20道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总共100分。

(2)资料收集:2012年5月9日当日在医院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问卷86份,回收86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方法

护士一般情况分布情况用百分比表示,知识得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科室的知识得分情况,应用SNK-q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所调查护士科室、学历、职称、职务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2 灾害护理知识得分情况的分析

满分100分,最低分10分,最高分95分,其中3人优秀(3.49%),28人及格(32.56%),55人不及格(63.95%)。

2.3 不同科室知识得分情况的分析

不同科室的知识总分比较见表2。假设检验表明,不同科室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得分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 =49.08,P 0.05),其余两两科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护士灾害知识认知成绩优秀4名,及格57人,不及格45人,其中3.77%的护士为优秀,有42.45%的护士成绩在及格线以下水平,这表明目前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欠缺。

重大灾难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及救援时间的紧迫性等特点[2]。面对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不确定性,对人员伤害的元预见性,在同一时间内所造成的大批量伤病员,其伤情复杂,现场条件艰苦,使得救护任务相当繁重[1]。然而当灾害来临时,护士的需求在医疗界之中是最大的[3]。任何院内外的灾害医学救援均伴随着护理活动的进行,无论是基础急救还是心肺复苏,往往最早的实施者就是护士[4]。因此,护士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护士实现灾害现场救援的基础。

尽管白城地区不是灾害的频发区和重发区,平时护士接触不到有关灾害护理知识的相关信息,灾害护理知识淡漠,通过此次调查护理管理者应把灾害护理重视起来,加强护士灾害护理知识的认知,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防患于未然。

本研究中显示,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中等偏下,且不同科室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科与外科比内科、儿科、妇科、手术室的总分高。这说明不同科室的护士其专业方向不同、接触到的病种不同、处理紧急救护的程度和频次不同,则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的求知、掌握、培训及累积程度就存在着差异[5]。

灾难护理救援知识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各方面渠道了解关注有关灾害的相关知识和报道,积极参与灾害护理学术研究,推动灾难护理学发展,切实提高应对灾害救援的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南裕子,渡边智惠,张晓春.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2] 刘冬兰,李梅,舒秀荣.关于灾难医学与灾害救援护理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09-1011.

[3] Lavin RP.HIPAA and disaster research:Preparing to conduct research[J].Disaster Management & Response,2006,4(2):32-37.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情景教学 内科护理 研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7-02

高职院校通常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现在很多院校面临招生困难,所以对招生方案做了调整,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批次靠后来提高招生数量,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显现出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一般的特点。作为医学专业知识点较多,专业知识高于其他专业,需要掌握的东西多,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部分医学专业的学生反映掌握医学知识较为吃力。内科护理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整体性强。它又是内科护理学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与其他护理课程关系紧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普遍,并且在护资考试中分值占有比例较高[1]。在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学习中如果学生无法准确熟悉的掌握知识要点,必将影响之后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护资考试和临床工作都会带来影响,因此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景教学以情景结合,以护理某一情景病例为内容,由教师组织,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过程中是通过信息传递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达到教与学共同提升的目的,此信息传递可分为师生之间双向或多向的,通过多次交流将知识点牢固的掌握[2]。对于当前内科护理学面临教学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一形式,我们将情景教学法引入这门学科的学习中,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经过两个学期的实施发现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下面将此方法进行分析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业116名学生实施普通教学法,2011级三年护理专业118名学生进行情景教学法。这两组学生都是零起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2.实施方法。每个理论知识课程讲述完成后安排一次两学时的情景模拟教学,对学生分组,每组7-8名。提前一星期将需要情景模拟的病例告知学生再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每组学生进行分工每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对告知的模拟案例进行预讨论,并提出护理诊断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预演。课堂教授过程中随机抽取1组同学进行情景模拟,其他同学观摩预演,预演结束后由老师进行集中点评,对预演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解答知识点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知识。每组都要进行实践预演,公平对待,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前做到每组至少有一次情景模拟教学的演示,如有机会可多次预演。

3.统计方法

为了方便科学统计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教学目标和方法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传授学生知识,此模拟情景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对常见病例护理能力加强,能随时应变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使用的内科护理学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制,保证教材内容一致,由同一教师任课,接受相同的教学形式,并且课时数相同。在同一内容、同一教师、相同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从临床实际出发,选择8个典型的临床病例,要求同学根据实际的临床情景进行护理演示。

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学生自行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特点和实践中的需要可选角色有医生、护士长、护士、病人、病人家属等,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演示情况进行指导培训,作为演示的学生要真实的感受他所扮演的角色,亲身体验进行合理、真实、有效的演示。为了演示的真实性在演示前提供一些道具和医疗用品,让学生更真实的进入角色。

经过分组讨论,每组学生讨论得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计划,根据本组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情景的模拟,例如内科病房对病人进行的病情观察、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等。在所有的分组中随机抽取一组进行课堂模拟演示,教师和其他同学作为观摩人员在周围观看模拟演示的全过程,每个人通过观看记录下演示同学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使演示更加真实贴切,教师可随机时增加临时情节,如心绞痛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等,临时增加的环节可锻炼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是否可表现的临危不惧,通过学生对突发环节的护理可看出其护理水平。因此模拟演练不仅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还能锻炼其护理水平。

演示结束后,演示中的同学对其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及获得了哪些收获,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同学自身进行的分析,教师可对其进行提问,如做此次护理操作的目的等。进行过同一预演的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的预演后也可以提出自己对某些角色的不同看法,大家对不同的看法进行有序的讨论,两组在讨论中如果不能达成一致这时可由教师给以指导性的建议,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同学在演示中的表现进行点评。

4.评价方法。进行演示的同学由教师和其他观摩同学根据其演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将每个人的分数进行统计,最终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为演示同学该科实践课的成绩。

三、结果

经过演示后大部分同学赞成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并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演示,之所以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是因为他们认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内科护理学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加深,并且临床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次演示我们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经过软件的处理和分析,内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践对比,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的各自平均成绩存在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同学的成绩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

实习后从实习单位反馈中发现,在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学习中积极参与情景教学法的同学在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都已熟练掌握,在临床中能按照正确的护理工作程序进行操作,能正确的对病人做出全面的护理评估,可独立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并将其用于实践中。可判断出恰当的预期目标,针对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总之积极参与情景教学法的同学不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也高于他人。

四、讨论

内科护理学在护理学专业中再为重中之重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与其他护理学课程知识点关系密切,在护资考试中分值占有较大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成为了本专业的难点和重点,护理教学工作者将寻找高效和可行的教学法成为了重要责任。情景教学法是将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按医院的现场护理场景在课堂中重现,同学们将在演示中得到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对知识牢牢掌握。通过我们使用该方法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显示此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结果显示,接受情景教学的学生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产生这种原因有可能是传统教学较为枯燥,主要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大量的知识,并没有将学生是否将知识掌握作为重点,学生一直处在被动角色,知识接受知识的灌输,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触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之后的实践中表现能力较差。然而情景教学法刚好与传统教学结果恰恰相反,则情景教学侧重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可自行组织和演示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使学生从被动传授转变为自主学生的责任感,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场景的病例演示,学生很好的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动手能力,在临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显著的提高。

情景教学不仅对学生有诸多方面的帮助,同样具有促进教师的备课作用。教师在备课中要更多反面考虑,对学生演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知性。另外在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设计合理的情景以及在演示之后的讨论所给出的建议都要是合理的、有理可依具有权威性的,这就需要教师查阅大量教学资料,借鉴他人临床经验,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内,所以教师将要投入较大的经历充分的备课。

作为新型研究的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的实施发现她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通过与其他组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交流其交流能力有所改善。所用参加内科护理工作的学生都要拥有护士资格证后才可从事,所以情景教学对今后的护资考试及护士工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对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标志性的改变[3]。情景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课程理念有了改革,为医院培养应用型合格的护理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医学高职教师之前所面临的如何创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的挑战也有了解答。但是目前我们对内科护理学课程中所渗透的情景教学法的改革也只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再进一步的探索、继续完善,将其更好的推广在今后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病例编制对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3-374.

内科护理的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多元教学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154-2

0 引言

内科护理学的内容枯燥、知识点散乱、抽象,是在结合了诊断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基础护理学等多门学科之后开设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性学科。由于内科护理学的特点以及当前护理展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学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尤其是一些耐心与毅力较差的学生更是出现了厌学的心理。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多元教学法正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1 多元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内科护理学具有理论性强、可操作性高、应用性广的特点,是一门知识密集型的学科。教师若是只采用特定的某一种教学方式,则很难保证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内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特点,多元教学法开始在这门课程中应用。多元教学法主要由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组成:

1.1 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是目前教学中应用最多,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按照课程已有的教学体系,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讲授,其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系统介绍,可以使学生的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构架。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时,应课前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将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帮助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形成一个基础的认知。在内科护理学中,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等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是主要的理论知识,学生必须要对其进行记忆,这些内容就可以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

1.2 案例分析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保证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护理知识进行准确的护理操作。因此,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中进行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疾病中,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同时,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一些应用到的琐碎知识点进行整合,为相似的病例提供参考资料。

1.3 小组讨论教学法

在进行护理诊断、护理检测等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4-6人。可以将学习优秀、中等以及差等的学生在每个小组内均匀分布,使之形成优等生带动差等生、鼓励中等生的良好学习模式;也可以将学习水平、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同一小组,达到优等生在学习中共同促进提高,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压力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的目的。此外,在开展小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应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4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以护理学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安排一个特定的模拟情景场所,让学生在其中分e担任患者与护士的角色。担任患者的学生可以根据所设置的病情提出各种护理问题,担任护士的学生则要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扮演患者还是护士的学生都应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具体的掌握,只有对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才能找到优秀的解决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也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之后工作中合理处理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开展消化性溃疡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创设临床护理情景:患者由于上腹疼痛来医院就医。首先护士(学生扮演)应对患者(学生扮演)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以及详细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护士应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做到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应针对自己的病情在护士的询问、检查过程中做出合适的反应。在这种模拟的情景下,护士应根据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演示进行总结,鼓励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督促其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消化性溃疡中的一些更为抽象的病症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的认识。

1.5 任务分配法

任务分配法主要是在内科护理学进行知识整合以及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应用,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进行有目的的分配,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而且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实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目的。任务分配法是将学生放于医生的位置,对病情的全局进行把握,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医生责任感,发现自身的不足。

1.6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文字、动画、图形、视频以及声音等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内科护理学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而多媒体的丰富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专注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为学生讲解甲亢患者的突眼征、甲状腺肿大等明显的阳性体征时,单纯地讲授学生难以理解,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下载相关的病例图片,并与文字相结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真实病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还可将手术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制作成动画的形式,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日常护理的工作步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7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可以称为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好的复杂学习情境中,将一些问题抛给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会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经过分析以及沟通交流之后,通过对答案的反复考量,找到最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中适当的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现课文中的一些隐藏的知识点。

2 多元教学法对内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构成各部分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以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操作的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限于纸上谈兵,为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达到专业知识标准的医疗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则没有太多的关注。而多元教学法充分的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在创设的情景中,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对所学的知识也加深了理解,能够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3 树立学生医德意识

培养内科护理人才就是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优质的服务离不开医疗工作者的医德。没有医德,有再高的专业水平都不能够称之为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因此,多元教学法能够树立学生医德意识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根据内科护理教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既不能滥用,也不能只偏重于一种,必须将多元教学方法合理的穿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