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1

【关键词】 健康宣教;呼吸科患者;护理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占据前三位。因此,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研究防治对策,加强患者护理,已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播疾病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如果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科学合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院对住院的呼吸系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呼吸科在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43±10.2)岁,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评估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宣教方式是必要的,否则会起到负作用,导致宣教失败,使患者失去接受知识的兴趣[2]。首先通过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谈,收集患者有关的各方面信息,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既往史、特殊嗜好、心理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宜的护理预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宣教内容 医院通过疾病知识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病房走廊设置宣教画廊,护士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都有呼吸道刺激物的敏感性,如果患者居住的病房有呼吸道刺激物将不利于治疗,所以呼吸科患者居住环境要清洁、卫生。要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温度适宜,同时也要保持地面干净卫生。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 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要保证患者每天食物热量的充足摄入,三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以确保患者对维生素的需求,饮食清淡,禁食辛辣、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多饮水,做到少量多次,使痰稀化,易于咳出。

呼吸科老年患者居多,加之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易存悲观、忧虑心理,容易对康复失去信心,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我们要注意和患者的进行心理沟通,多安慰患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休养,争取早康复[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住院患者的依从率对照组仅为71.8%,而实验组的患者绝大多数积极配合治疗,依从率高达94.4%,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组别依从治疗例数总例数患者依从率(%)

实验组373994.9.*

对照组283971.8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 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患者的院内感染率降低到5.1%,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与对照组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例,%)

组别院内感染例数总例数院内感染率(%)

实验组2395.1.*

对照组113928.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健康宣教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常识,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医院,增进医患之间关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通过我院的探索发现,患者通过健康宣教后能够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合理应用膳食的方法,以及各种治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各种疾病如何配合常规检查,如何留取标本,预防感染的措施等。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病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为人本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代化的医院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性的机械式的护理模式,应该以人性化的护理手段为患者解决困难,健康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既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又为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健康宣教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同时我院的医护人员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促进我们去不断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医院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健康宣教加强了医患信息沟通,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我们产生了信赖感,我们也增加了对患者的爱心[3]。

参 考 文 献

[1] 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16(3):94-95.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3

[关键词] 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并发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5-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腹部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外科医护人员就要面对身患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但由于老年人生理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免疫力低下,往往老年人同时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必然会提高手术的风险,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非常重要。现就本科2010年2月~2011年5月78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71~88 岁,平均75.6岁。其中,胃癌1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5例,结肠癌18 例,直肠癌12例,肝癌3例。本组中有63例(80.77%)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39例(60.25%),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1例(14.10%),糖尿病12例(15.38%),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1.28%)。

1.2 护理对策

1.2.1 术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历、检查单、化验单,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和沟通,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据此制定出有效地护理措施,治疗和控制合并症,调节患者的生理情况在最佳状态,正确指导患者术前准备,使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常规进行的心电监测和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术前有心血管合并症者,需要特别注意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对于术前有呼吸系统合并症者,需要特别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出现呼吸衰竭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2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严格遵照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1.2.2.3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在位通畅,正确摆放各种引流管,做好引流管护理的宣教,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做好交接班。在协助患者翻身和搬动时注意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拖出、污染等。

1.2.2.4 切口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定时观察切口敷料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脱落、松动等,定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发热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2.2.5 疼痛护理。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物,协助患者咳嗽、深呼吸时,用手轻轻按住切口,减轻疼痛,同时预防切口裂开。在更换引流袋,翻身和改变时,注意妥善管理引流管,避免引起疼痛。

1.2.3 心理护理

在围术期都需要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爱,用细心的护理、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安慰老人,消除不安、焦虑、固执、抑郁等心理因素,使老年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

1.2.4 饮食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饮食护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合理调节饮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遵医嘱正确应用降糖药物,控制空腹血糖在合适的范围。手术前正确指导患者做好肠道准备,术后不能进食时,遵医嘱静脉给予补充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等高营养、高热量物质,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是否耐受。在可进食后,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的护理,嘱患者少食多餐,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师、查找原因,正确处理[6]。

2 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29.48%,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11.53%),呼吸系统疾病17例(21.79%),切口感染2例(2.56%)。77 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的不佳,全身脏器生理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力、新陈代谢能力均明显低下,对手术的创伤耐受力也下降,术后机体恢复缓慢,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3.2 合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由于老年患者本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术前多伴有常年的慢性肺部疾病,腹部手术多为全麻插管,气道开放,增大了肺部感染的概率,而且术后长期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使肺顺应性明显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而肺炎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占73.1%[1-2]。本组有17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最后因MODS死亡。老年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特别是患有不同程度冠心病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3],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因素的刺激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当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超过其冠状动脉的最大储备力时,则发生心肌缺血,引起术后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有资料显示:老年人腹部外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病率为 12%,其并发症主要与心肌缺血有关[4]。本组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占11.53%。

3.3 疼痛及营养不良

术后切口疼痛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由于疼痛,术后患者害怕用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肺不张,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早、速度快、发生率高,如果不注意,长期的营养不良易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容易引起切口感染[5]。

3.4 免疫力低下及感染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在术前就免疫力低下,多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术后组织愈合能力差,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易引发感染。

4 小结

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应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做好术前饮食准备和改善基本体制,提高免疫力和耐受力,术后需要加强监测、精心护理以及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老年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王士雯. 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3):235-237.

[2] 卞秀敏.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9-1970.

[3] 乔桂萍.高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0(15):59-60.

[4] 胡亚红.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2-43.

[5] 罗辉遇,谢长江,刘卫红,等.大手术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00-1401.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4

【关键词】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 护理 护患关系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正由于呼吸科久治不愈的病情,呼吸科老年患者常常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这给康复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肺心病或者哮喘等呼吸科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注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总结一下临床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选择2009年0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本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中,支气管哮喘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有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描述如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的颜色、量等,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该加强晚上的护理,防止因为夜间病情加重而带来危险;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记录好血气监测数值。并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的处理,如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患者所处环境的建设,保证通风、整洁、无菌。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是随机选择的,说明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比例高达92%。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

3 讨论

3.1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呼吸科老年患者因为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就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整个临床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保守病情方面的秘密,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患者理解、关爱以及援助。如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闹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待,不要因为患者的一些言行举止而发怒,从患者的不满情绪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啰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注意礼貌和态度。平时主动关心老人,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其次,对于呼吸科特殊的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急性痛苦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简洁,并可借助于搀扶等肢体语言传达同情及友善信息,令患者产生亲和感。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

3.2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而堵塞呼吸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配以翻身拍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行机械吸痰。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其次,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肌体等原因呼吸道的肌张力降低、肺活量也会有所减少,更会引起肺部的感染。医护人员要确保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可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可在50%至70%的范围内。如果哮喘病患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室温以及湿度,这样可以促进气道的湿润,增强气道消除分泌物的能力。

另外,氧气治疗是呼吸科患者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肌的代谢功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在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采用双腔吸氧管,同时应该勤巡视,多观察,监测患者的氧流量,避免鼻导管脱落或者堵塞等。此外,吸氧的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深呼吸锻炼,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耐受量,比较适合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3.3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家属宣教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借助于各种方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科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注意点如下描述: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油腻以及一些过敏性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饮水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吸科老年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交往,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建立一条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9,16( 3) : 94-95.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5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doi:10.14033/ki.cfmr.2016.33.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94-02

随着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该病属于受气流限制的肺部疾病的一种,气道不畅和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会对患者后期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对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3年,平均(10.4±7.5)年;患者年龄53~89岁,平均(66.6±7.2)岁;患者体重43~79 kg,平均(53.8±8.4)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7 h,平均(7.5±2.4)h;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2年,平均(10.2±7.8)年;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5.9±7.4)岁;患者体重45~73 kg,平均(53.2±8.6)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8 h,平均(7.2±2.8)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呼吸机的参数为患者调节鼻罩或面罩,调节到患者感觉舒适为止。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前,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将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治疗期间正确配合的方法,减少不良情绪;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会由于面罩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不能够正常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使不良情绪状态明显加重,护理人员此时可以通过手势、笔谈等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其安全感。(2)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对治疗期间的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患者的头颈肩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口鼻腔保持畅通状态,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进行休息,但在饱餐状态下不能够选择该,以免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2]。(3)病情观察: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排痰并定期对患者的血气分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告知有关医生进行处理。(4)并发症护理:对固定张力和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可间歇性的打开面罩,以使患者的症状表现得到缓解,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对口鼻分泌物进行清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等四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束患者出院当天,以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显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没有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基本没有改善,或病情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8.94±2.57)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12.39±3.15)d;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10±1.32)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9.07±2.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较为低下,受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4-6]。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机已经成为在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实施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通气障碍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通气机可使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性改善,在对患者实施通气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其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定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坐卧位姿势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患者能够以舒适姿势来接受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羽玲.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34-235.

[2]殷宪玲.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06-107.

[3]梁梅英,陈广雪,梁永祥.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6):3608-3610.

[4]孙永梅.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o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07-1208.

[5]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0,9(2):159-160.

[6]阳艳.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9-80.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6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不良事件

儿科患者年龄小,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适或要求,病情急、危、重且变化快,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性大[1]。我们对60例患儿进行细节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120例儿科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5.93±1.26)岁;呼吸系统疾病2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消化系统疾病22例,泌尿系统疾病1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5.81±1.02)岁;呼吸系统疾病2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23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行细节护理:①建立领导小组。护理部成立细节管理小组,组长由护理部选拔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协调和监督,处理疑难护理问题;另设3名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副组长,配合组长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定期检查各科室执行情况,并指导护理工作和专科知识培训。②心理护理。每天评估患儿的病情、心理状况,及时告知患儿家属,对患儿及其家属热情、耐心的进行安慰、鼓励,讲明目前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以减轻其思想负担,保持乐观心态。小儿对危险事物无识别能力,必须加护床栏;暖瓶、锐器等危险物品远离患儿;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避免摔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伤害发生。③药物护理。患儿身体器官末发育成熟,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特别注意用药准确。患儿需多种途径治疗时。应用不同颜色卡片着重标示;处理医嘱、药房领药、输液给药和皮下注射等护理程序时采取双人核对制度,避免用药错误。④护士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无菌技术操作、静脉采血、静脉套管针留置、鼻导管吸氧等培训和考核,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服务时傲到周到、细心、热情。使患儿和家属都有安全感与依赖感;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条例》,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业。⑤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环境整洁舒适,每天进行空气和地面消毒。保证空气质量;加强病房物品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利用屏风等开设家属休息区,充分体现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⑥弹性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患儿在院期间的感染、跌倒、烫伤以及给药错误、风险事件等。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小儿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阶段。年龄小,体质差,入院后不良事件风险较高;患儿患病住院后大多有家属陪护,家属是患儿的直接“代言人”,目前我国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一旦生病住院,全家人格外紧张、焦虑[2-3];随着社会发展、法制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稍有差错,便会引起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对医院的声誉造成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我们在儿科实行细节护理,不再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将日常工作任务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士的责任感增强,真正把患者作为“我的患者”。及时发现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组资料中,实行细节护理的一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33%,低于行常规护理的一组为16.67%,P

参考文献

[1]徐颖,张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19):1752-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