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1
【关键词】婴幼儿 重症肺炎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79-01
婴幼儿重症肺炎是儿科临床的危急重症之一,是指患儿除肺部病变外,同时出现并发症,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具有病情危重、来势凶猛、并发症多等特点,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患儿死亡率较高。我院在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结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78例,年龄28d~32个月,平均年龄(18.4±8.1)个月;其中男41例,女37例。全部患儿均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气促、发热、呛奶、呼吸困难、紫绀等,肺部听诊均有罗音,其中并发心力衰竭8例、呼吸衰竭5例、中毒性脑病4例、败血症1例等。全部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雾化吸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抗生素、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等药物和营养支持治疗。
1.2 护理干预
1.2.1 健康宣教
由于婴幼儿心理的特殊性,对a陌生人与环境持抗拒态度,对父母依赖性较强,家长对患儿的生活习惯、饮食口味及睡眠特点比较熟悉,因此让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来对患儿的康复尤为重要。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小儿重症肺炎的相关知识和严重性,强调日常护理的重要性,介绍对患儿的日常护理方法,示范翻身、叩背的手法,喂药方法和饮食指导等,并督促患儿家长完成。
1.2.2 用药指导
由于婴幼儿静脉血管较细等特点,为其建立静脉通道时应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力求一次成功,妥善固定,防止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漏或输液针脱落。如发生药液外漏或输液针头堵塞,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穿刺。
静脉给药时应掌握严格掌握静脉滴注速度和液体入量,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药液均匀滴入,一般为3~5ml/(kg・h),液体入量不超过50ml(kg・d),以免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患儿的反应等情况[1]。
1.2.3 呼吸管理
采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糜蛋白酶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2次/d。雾化治疗后轻轻叩背5min,注意用力均匀、自上而下叩击,以帮助黏附于气管壁的分泌物脱落,易于排出。
根据患儿缺氧程度常规给予氧气吸入,输氧导管多选择8~10号,给氧流量维持在0.5~1.0L/min。
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一旦分泌物堵塞气道,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前先进行雾化治疗15min,轻轻叩背使分泌物进入上呼吸道而易于吸出。吸痰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动作轻柔,插管深度3~5cm,保持吸引负压在0.01~0.02 kPa之间,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做到一人一管,要防止感染。吸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以预防溃疡[2]。
1.2.4 改善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患儿哭闹,保证其充分休息。每日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保持20℃~24℃,相对湿度保持55%~60%,减少非显性失水,以降低痰液黏稠度。采用消毒液消毒病室地面,2次/d。紫外线照射消毒病室,1次/周。
1.2.5 合理饮食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哺乳,不宜在涨奶时哺乳,因此时乳汁流速较快,患儿易发生呛奶,喂奶量不能过大,以免加重患儿心脏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后果而加重病情。
可以进食的患儿,宜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鼓励患儿多喝水,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退热后给予半流质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症的发生[3]。
1.2.6 观察病情
婴幼儿因年龄小而无法明确表达不适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措施,抓住救治最佳时机。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儿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发生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积极预防严重并发症。平时注意经常帮助患儿翻身,清洁皮肤,注意观察患儿皮肤的变化,防止褥疮或压疮的发生[4]。
1.3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78例患儿经过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均出院,其中72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92.31%;4例患儿临床症状好转,2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20.1±6.4)d。
3 讨论
肺炎是婴幼儿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婴幼儿气管腔狭窄,纤毛运动能力差,肺泡数量少,胸部弹力组织发育差,肺部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等生理解剖特点,常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并可能发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就是给予相应处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友芬.8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7):14~15.
[2]李春娟,李欢,谭晓玲,等.小儿重症肺炎68例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56~57.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1-0063-02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具体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456例腹泻婴幼儿大便的量、次数、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观察,总结出大便类型并结合症状、体征及喂养史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针对不同原因进行饮食调护。结果非感染性腹泻,适当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无需药物治疗,腹泻也可以自然好转。结论非感染性腹泻可以不用药物治疗进行饮食调护即可。
【关键词】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原因分析护理
非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由于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消化酶活性差、胃酸少、抵抗力差,常常因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气候变化等造成腹泻,这种腹泻称为非感染性腹泻,主要包括消化不良性腹泻和秋季腹泻。2011~2012年我院收治456例非感染性腹泻婴幼儿。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2011~2012年我院收治非感染性腹泻婴幼儿456例,1岁以下226例,1~2岁197例,3~5岁33例;消化不良性腹泻265例,秋季腹泻187例,其他4例。针对本组456例非感染性腹泻婴幼儿的治疗情况分阶段进行随访,结果显示,1周后痊愈数为370例,81.1%;好转86例,18.9%;2周后痊愈446例,97.8%;好转10例,2.2%。
2病因分析及护理
通过对456例腹泻婴幼儿大便的量、次数、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种腹泻类型并结合症状、体征及喂养史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针对不同原因进行饮食护理措施。
2.1奶瓣蛋花样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稀便如蛋花汤,其中夹有淡黄色如半颗米粒大小的奶瓣。主要是由于婴儿的胃肠道对蛋白质、脂肪消化不良所致。如果出现奶瓣蛋花汤样大便,就应该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延长牛奶煮沸的时间,这样可以使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变小以利吸收。对于增加辅食的婴儿应减少喂辅食的次数和数量,暂停增加从未吃过的食物品种,使胃肠道得到休息。
2.2发酵性腹泻排出的大便稀,颜色发绿,混有泡沫,散发出酸臭味,并可夹杂少量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到8次或更多。大部分婴儿喝过甜的糖水、牛奶或喂食含淀粉量高的食物导致胃肠消化吸收不好。此时应减少(或暂停)加糖的甜食和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饮食可适当喂一些煮苹果水或苹果泥、胡萝卜泥、土豆泥、开水煮苏打饼干等。
2.3脂肪过食性腹泻大便变稀薄呈糊状、白色夹有小米粒样白色奶瓣,外观发亮似奶油量较多臭味较重。患儿多进食较多油腻食物或过食巧克力(巧克力含脂肪41.5%)或母乳含脂肪量较高,或反复消化不良及肠道内消化酶减少所致。这时应注意缩短母乳喂哺时间。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暂用3天到5天脱脂牛奶或半脱脂牛奶对已增加辅食的婴儿,暂停进食含脂肪多的饮食如猪肉、蛋类等,改喂谷类食物如大豆、胡萝卜等。
2.4稀水便起病急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无特殊腥臭味量多,1天可达10次以上,常伴有腹痛、呕吐或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症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常发生于秋季,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半岁以上的患儿可选用米汤、稀饭或烂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并给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不吃生冷的、硬的、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呕吐严重的要暂禁食,口服补液,多饮水。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①保持清洁,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
②细心观察病情,每天均应记录粪便的次数、颜色、性状、气味及其混杂物质等,按时测量体温。
③测量体重:患儿入院后,要准确测量体重,以便依据体重估计脱水程度、决定用药剂量。
3.2补液护理
①服用ORS溶液,向家长说明和示范配制方法和服用方法
②静脉输液护理掌握输液的速度,对伴有营养不良或肺炎的患儿速度宜慢;在输液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有无皮肤潮红、皮疹、寒战、恶心、呼吸困难、青紫或体温突然升高等药物及输液反应。
3.3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是患儿及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
3.4控制腹泻次数,预防继续失水
①饮食管理:调整饮食、继续进食是必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乳糖不耐受者,应限制糖量。
②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时送检。
③控制感染:严格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5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鼓励多饮水,体温过高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6健康健康
①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
②教给家长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③示范清洁口腔、更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的方法。
④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⑤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98-999.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治疗
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人体最为常见的口腔软组织疾病[1],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复发性口腔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为复发性口唇疱疹(Recurrent herpes labialis RHL),表现为唇红与皮肤连接部位的损伤。少数复发损害影响到牙龈和硬腭,称为复发性口内疱疹(Recurrent intraoral herpes RIH),通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患者身上。
治疗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取决于损伤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分布情况,通常仅需对症治疗并且予以支持性护理,必要时进行全身性治疗。
1局部治疗
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局部治疗可以分为对症治疗、预防性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等。
1.1对症治疗 主要用于缓解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成人非处方性对症治疗药物通常包含麻醉剂苯坐卡因,处方性对症治疗药物有2%利多卡因凝胶、2%利多卡因溶液或者含有苯海拉明的局部麻醉剂。与非处方性局部麻醉制品相比,处方性对症治疗药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缓解作用。
1.2预防性治疗 主要用于防止复发性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急性发作,比如太阳暴晒后的预防性用药。相关数据证明,对嘴唇采用防晒系数至少为15的遮光剂可以降低复发性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急性发作风险[2]。
1.3抗病毒治疗 已经证明,局部抗病毒剂对于加快RHL损伤愈合具有一定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早期阶段的治疗。通常用于治疗RHL的局部抗病毒剂包括5%阿昔洛韦乳膏、1%喷昔洛韦乳膏以及10%二十二烷醇乳膏[1,2]。膦甲酸、西多福韦以及咪喹莫特三种局部抗病毒剂用于治疗对于常规抗病毒剂无反应的RHL损伤,但很少用于健康人体[2,4]。膦甲酸已经证明可以用于治疗具有阿昔洛韦耐药性的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而西多福韦则通常用于阿昔洛韦以及膦甲酸耐药性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3]。咪喹莫特是一种新型的试剂,用于增强先天病毒免疫反应,有证据表明可以有效地治疗HIV环境中的耐药性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4]。表1列出了用于治疗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局部试剂的适应症以及用药说明。
1.4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如氮氖激光照射、微波理疗等近年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5]。针刺、穴位敷贴、耳穴、火针等针灸疗法也显示了独到之处,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5中医中药治疗 秦立芳[6]等研究中的验方筛选出黄芩、五倍子、白芨、青黛及冰片5味中药配伍制成外用中药制剂于黏膜上湿敷,具有消炎、止痛、收敛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研究表明,多成分中药的联合应用可以产生不易耐药的抗菌消炎的作用。
1.6雾化吸入 采用地塞米松5mg,病毒唑100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注射用糜蛋白酶4000单位加入20~30ml生理盐水中超声雾化吸入20min,1次/d,能缓解口腔症状,促进溃疡及糜烂愈合。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雾化吸入α干扰素,可以有效抑制疱疹病毒的繁殖和扩散,而且α干扰素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2全身治疗
2.1抗病毒药 全身治疗用于原发性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以及RHL预防和治疗,尤其针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全身用药使用的是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口服伐昔洛韦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并已由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RHL。口服阿昔洛韦和泛昔洛韦被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和抑制口腔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也可用于RHL,见表2。
2.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某些辅酶,能促进溃疡愈合,特别是锌在人体内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能力,以恢复受损的组织,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3中医中药 中药口服液在预防和治疗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医根据脏腑虚实辨证,将婴幼儿疱疹性龈IZI炎划分为虚火型和实火型,虚火以阴虚火旺多见,治宜滋阴清热,常用方药如加味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0g,山药9g,枸杞子13g,山茱萸9g,甘草6g,菟丝子9g,蔷薇花瓣9g,水煎药液200~300mI,1次/d口服,100ml/次,2~3次/w;实火以脾胃伏火型居多,治宜清胃降火,方药如清胃散等加减:石膏、蒲公英备30g,麦冬、知母、牛膝、当归、丹皮、生地、白芷、淡竹叶、焦栀予各12g,Ig,黄连、升麻、甘草各6g,黄苠15剂/d,水煎2次,早晚备服1次;另有芪附汤等中药制剂。
3结论
治疗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方式多种多样,原发性单纯疱疹性口炎全身症状轻微的患者采用局部治疗;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需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复发性疱疹感染一般全身症状较轻,采用局部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祖国医学采用抗病毒加中医中药综合治疗,也有一定效果。氦氖激光及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于婴幼儿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但是临床普及率较少,值得大力推广。口腔医生要清楚地知道在这种病症下局部和全身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确定患者的病症,在全面的诊疗的状况下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Cunningham A,Griffiths P,Leone P,et al.Current management andrecommendations for access to antiviral therapy of herpeslabialis[J].Clin Virol,2012,53:6-11.
[2]Fatahzadeh M,Schwartz RA.Human herpes simplex labialis[J].Clin Exp Dermatol 2007,32:625-630.
[3]Balfour HH Jr.Antiviral drugs[J].N Engl J Med,1999,340:1255-1268.
[4]Hirokawa D,Woldow A,Lee SN,et al.Treatment ofrecalcitrant herpes simplex virus with topical imiquimod[J].Cutis,2011,88:276-277.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4
【关键词】乡级;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特别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的开展,要求对满月后的婴幼儿进行随访服务,(指出生后1、3、6、8、12、18、24、30、36月儿童进行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 ,作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1]。
本文对2012年本市11县(区)上报的205312名接受儿童保健管理的儿童随机抽取956人及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32名村医进行访谈,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12年本市11县(区)上报的0~2岁的205312名接受儿童保健管理中随机抽取956人及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32名村医进行访谈。
1.2 方法
向接受儿童保健管理的956名0~2岁儿童家长询问其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向提供儿童保健管理服务的村医了解其提供服务的内容及其相关设备。
2 结果
因乡级无儿童保健门诊,由村医对其进行入户体检的有212人,占22.18%,而村医所谓的儿童保健管理仅指对0~2岁儿童进行简单的身高、体重测量,且占 12.3%的村卫生室连儿童体重秤、儿童卧式身高量床等简单设备都没有,儿童体重是由成人抱小孩在成人体重秤称后减成人体重即为儿童体重,身长为用软皮尺测量一下即为儿童身长。且大部分村医都未接受过正规的儿童保健管理培训,
3 探讨
从对村医的访谈中了解到提供儿童保健管理服务的大部分村医未接受过正规的儿童保健管理培训,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管理要求村医所提供的儿童保健管理服务远远达不到国家规范管理要求,因此为满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要求 ,对儿童进行规范的保健管理,从而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建议在每个乡镇设立1~2个儿童保健门诊,规范的保健门诊应包括以下几点:
3.1 人员要求
儿童保健规范门诊设专职儿童保健医生1~2名、护士1名,这些人员根据需要可按服务人群增加相应的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医生执业资格或护理职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同时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2]。
3.2 业务用房设置
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分区(最好与预防接种门诊相邻、与疾病门诊分隔),流程与布局合理,测量室和诊疗室应有取暖设施,环境温馨,符合儿童特点,应设体检测量室、健康体检室、听力筛查室等。
3.3 服务内容
包括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或儿童健康档案,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和规范;其具体内容:
3.3.1 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新生儿听力筛查[3]。
3.3.2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3.3.3 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体检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体检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体检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3.3.4 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轻度窒息、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等高危儿进行跟踪管理,对运动发育滞后、发育异常、病理性黄疸、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3.3.5 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体检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4]
3.3.6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指导,对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疾病、智能发育落后的儿童及时转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
[2]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2010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5
第二条:为构建0-6岁一体化教育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推进本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倡导并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3岁前婴幼儿科学化、系统化的早期教育。目的是:探索0-3岁婴幼儿教养工作的规律;探索0-3岁与3-6岁两个学前年龄段保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提高3岁前婴幼儿及家长受指导率。
第三条:教养机构和家庭均应为0-3岁婴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渗透,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婴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四条:0-3岁婴幼儿基本教养理念为:尊重权利,满足需求;科学养育,教养合一;关注个性,顺应发展;有效回应,培养习惯。
1.尊重权利,满足需求
尊重婴幼儿获得身体、情绪及心理安全的权利。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以爱为魂;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自我行为方式表达的意愿,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2.科学养育,教养结合
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及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重保,医保结合,教养结合。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3.关注个体,顺应发展
尊重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基本特征,把握各成长阶段的发展潜能和相应的保教重点,关注发展差异和个体差异;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学习方式。顺应婴幼儿的学习特点,促使他们能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
4.有效回应,培养习惯
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节律,敏感且有效回应,适时干预并积极支持。充分认识许多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获得均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必须密切关注,把握并创造机会,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情景,培养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启他们的发展潜能。
第五条:本方案的适用范围主要为全省0-3岁早期教养机构,社会机构及家庭教养可参照使用。
第一部分教养内容与要求
一、新生儿
1.提供自然睡眠的条件。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洁净温馨。
2.按需哺乳。面带微笑注视新生儿,经常对新生儿进行肌肤抚触,与其交谈。
3.为新生儿勤洗澡、勤换衣裤和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和干燥。细心看护,经常对新生儿的皮肤、大小便、脐部、眼睛等进行观察。
4.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25—30厘米。
二、1-3个月
1.顺应婴儿的生理节律,逐步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合理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素。
2.在适宜时间内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让婴儿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3.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无毒卫生的玩具,帮助婴幼儿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
4.经常面对面地和婴儿逗引交流,引发其对亲近的人和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促使其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
5.悉心辨析哭声,给予积极回应,满足婴儿不同需要。
三、4-6个月
1.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养成其自然入睡、有规律睡眠的习惯。
2.按月龄逐步添加辅助食品,逐渐形成定时喂哺的规律。
3.帮助婴儿学习翻身,练习主动伸手抓握玩具、双手扶奶瓶等动作。
4.提供婴儿辨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的机会。
5.帮助婴儿学习辨别亲近的人的声音,呼其名字时会转向发声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6.引发婴儿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
7.在盥洗中,引导婴幼儿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经常保持其手、脸等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四、7-12个月
1.逐步形成婴儿定时睡眠(白天3-2次,一昼夜15-13小时)的习惯。
2.逐渐提供各类适宜的食物,让婴儿初步适应咀嚼、吞咽固体食品,尝试用杯喝水、用勺喂食。
3.鼓励婴儿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引导婴儿学习坐盆排便,对大小便的语音信号有反应,帮助其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4.让婴儿练习独坐、爬行、扶站、独立站、扶走,以及捏拿小物件,两手配合倒物等动作。
5.用简单的词和指令刺激婴儿用表情、动作、语音等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并模仿简单的动作。
6、引发婴儿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五、13-18个月
1.停用奶瓶吸吮,提供杯子让幼儿喝水(奶),顺利度过离乳期。
2.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大小便。提供适宜的坐盆,使其逐步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3.提醒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饭时自己学用小勺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
4.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独立行走、下蹲、转弯、扶栏杆上楼梯等。
5.为幼儿提供其喜欢的玩具,让其进行摆弄和装扮等活动。
6.鼓励幼儿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7.提供机会让幼儿感知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指指认认,初步建立实物和图片、物体和词语之间的联系。
8.帮助幼儿充分感受色彩和形状,尝试涂涂画画。
9.引发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19-24个月
1.让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盥洗的好习惯,生活有规律。
2.在盥洗时帮助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
3.鼓励幼儿养成用餐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
4.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自如地走、跑,进行举手扔球、玩叠高积木、串大珠子等游戏,并学着收放玩具。
5.鼓励幼儿辨别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让其对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差别明显的特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
6.鼓励幼儿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提供机会多进行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
7.提醒幼儿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8.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用各种材料涂涂画画。
七、25-36个月
1.养成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
2.鼓励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提供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机会,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让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机会,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让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机会,帮助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7.鼓励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提供图画书,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
9.帮助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1.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12.为不同月龄幼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第二部分教养组织与实施
一、环境资源
1.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机构物质环境的创设注重安全第一。墙壁四周80公分以下采用无污染的软质材料铺设,地上采用弹性软垫。提供的玩具、器械应以无尖角的轻质材料为主,如无毒塑料、软木、棉织品等。家庭物质环境的创设除了兼顾软质材料,还应注意避免锐角器具对婴幼儿造成的伤害,电器设备要妥善放置到一定的高度。
3.为婴幼儿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的室内活动空间,隔栏要低矮,物品的摆放应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
4.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为孩子提供较大的、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尤其要保证冬季出生的孩子接受日光浴的时间,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5.机构和家庭都要为婴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关注每个婴幼儿对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激发其探索周围生活的兴趣,帮助其积累各种感知经验。让他们在与玩具和材料的互动中动手、动脑、开心、开窍。
6.利用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简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提供多彩的艺术环境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鼓励孩子在音乐的伴随下想象美、表现美。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和满足婴幼儿、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精心养护。
7.建立有规律、有预测、有管理、安全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制度,机构和有条件的家庭要重视保障婴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的合理性、一日生活保教常规的有序性、营养与膳食的均衡性、卫生保健指标检查的定期性等要素。
8.创设全员关注、社会共育的教养大环境。充分挖掘、整合家长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卫生保健、妇联等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对0-3岁婴幼儿施以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健体呵护、心智养育、能力训练。
二、服务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参照月龄,按孩子需要提供适量奶、水,逐步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逐渐提供适宜孩子锻炼咀嚼、吞咽能力的半流质食品和方便其手抓的固体食品,锻炼其咀嚼及吞咽能力。注意个别差异。
2.尊重、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入睡,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和指导盥洗,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随着月龄的增长,支持、鼓励其自己动手如吃饭、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
3.保护孩子的眼睛,注意室内光线,经常移动玩具摆放的位置,防止其斜视等。观察孩子凝视物体时的眼神,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注重孩子的口腔卫生,按不同月龄用纱布或专用牙刷,为其按摩牙床或清洁口腔。
4.提供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安全适合、宽松的棉织衣物和大小合适、方便穿脱的鞋袜。提供练习生活技能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如手扶奶瓶、吃饭、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对其依靠自己努力的行为表示赞赏。
5.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运用目光、身体接触、语言手势等方法,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要简短、重复,略带夸张。关注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其多看、多听、多说、多动。
6.活动的安排要相对固定,活动内容尽可能整合,同一内容应多次重复,单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以个别、小组为主,适度考虑室内室外的交替,尽可能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组织活动。
7.教养者(即育婴师)应经过儿童保健服务专门培训并具备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置并经常清理“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意外突发的小事件。掌握儿童急救医疗地点和联系方式,发生意外时及时求助,保障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8.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其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因人而异地为其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
9.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为不同月龄婴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养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10.育儿机构与家庭之间、教养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及时了解,保持教养要求、教养方法的协调性、一致性。借助儿保部门的医护资源,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及预防接种。教育、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要利用社区网络中的现代通讯技术及辐射功能,协助教育部门对教养人员和家庭成员宣传育儿知识,组织参加机构育婴活动,考核早教受教率,共同推进0-3岁婴幼儿的教养工作的进程。
三、资格责任
1.选择身心健康、充满爱心、仪表整洁、具有一定育儿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承担婴幼儿教养工作。教养人员必须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及育婴师资格证。
2.教养机构负责人应持有高级育婴师指导证书,具备指导一般育婴人员的能力,并能定期组织育婴人员参加相关进修培训,在已有任职水平上获得更大的提高。同时能够承担0-3岁教养工作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3.教养人员要与婴幼儿建立起亲密的、有应答的和信任的关系,并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4.机构教养人员与家庭教养人员的期望和反应必须一致,言行举止应成为婴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5.机构教养人员同时负有指导家庭教养人员科学育婴的任务。
第三部分发展观测参考指标
教养者可以从生长和发育、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来观测评价0-3岁婴幼儿的发展。但由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0-3岁婴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就个体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
教养者在观测孩子的行为发展时,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对异常行为,应及时就诊、及早矫治;另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偶发行为(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还是稳定行为,对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并且及时提供刺激,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
一、新生儿
1.生长和发育
(1)身高约增加2.5厘米,体重约增加0.8—1千克,头围33-38厘米,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2)皮肤红润。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很模糊,眼有光感或眼前手动感,但20-30厘米左右的东西看得还比较清晰。
(2)大便有的2-3次/天,有的每块尿布上均有,色淡黄。
(3)一昼夜睡18-20小时左右。
(4)有很强的吮吸、拱头和握拳的本能反应。
(5)四肢出现自发运动。
(6)俯卧时尝试着要抬起头来。
3.认知和语言
(1)对不同味道作出反应。
(2)眼睛能注视红球,但持续的时间很短,喜注视人脸。
(3)有不同的哭声,对说话声很敏感,尤其对高音很敏感。
(4)当看见人的面部时活动减少。
4.情感和社会性
(1)哭吵时听到母亲的呼唤声能安静。
(2)对孩子讲话或抱着时表现安静,当抱着时,孩子表现独特的有特征性的姿势(如紧紧的蜷曲像一个小猫)
二、1-3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63.51厘米,女孩为61.88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7.23千克,女孩为6.55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1.32厘米,女孩为40.30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2.07厘米,女孩为40.74厘米。
(5)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2.感知和运动
(1)眼能追随活动的物体移动180°,视力标准为0.02。
(2)奶量的差异开始明显,平均700毫升/天左右。
(3)一昼夜睡16-18小时,新生儿时的反射开始消失。
(4)听力较前灵敏。
(5)直立位头可转动自如,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
(6)俯卧时抬头45°~90°。
(7)手指松开,用手摸东西,能拉扯衣服。能将两手可碰在一起。
3.认知和语言
(1)眼睛能立刻注意到大玩具,并追随着人的走动。
(2)开始将声音和形象联系起来,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3)对成人逗引有反应,会发出“咕咕”声,而且会发a、o、e音。
(4)注视自己的手。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及同一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
4.情感和社会性
(1)逗引时出现动嘴巴、伸舌头、微笑和摆动身体等情绪反应。
(2)能忍受喂奶的短时间停顿。
(3)看见最主要看护者的脸会笑。自发微笑迎人,见人手足舞动表示欢乐,笑出声。
(4)哭的时间减少,哭声分化
三、4-6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69.66厘米,女孩为68.17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8.77千克,女孩为8.27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4.44厘米,女孩为43.31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4.35厘米,女孩为43.57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能固定视物,看约75厘米远的物体,视力标准为0.04。
(2)慢慢习惯用小勺喂吃逐渐添加的辅食。
(3)大便1—3次/天。血色素≥110克/升。
(4)大多数婴儿开始后半夜不喂奶,能整个晚上睡觉。
(5)开始长出乳前牙。
(6)靠坐稳,独坐时身体稍前倾。
(7)俯卧抬头90°,能抬胸,双臂支撑会翻身至仰卧。
(8)扶腋下能站直,扶他(她)站起时,能在短时间内自己支撑。
(9)双手能拿起面前玩具,能把玩具放入口中。
(10)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时仍稍显笨拙。
(11)会将拳头放在嘴里,喜欢把东西往嘴里塞。会撕纸。会玩手、脚。
3.认知和语言
(1)会用很长的时间来审视物体和图形。
(2)开始辨认生熟人。
(3)会寻找东西,如手中玩具掉了,他(她)会用目光找寻它。
(4)咿呀作语,开始发辅音,如d、n、m、b。
(5)看见熟人、玩具能发出愉悦的声音。
(6)叫他名字会转头看,会对着镜子中的像微笑、发音,会伸手试拍自己的镜像。
(7)随着看护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情绪。
(8)看到看护者时伸出两手举起期望抱他(她)
4.情感和社会性
(1)能辨别陌生人,见陌生人盯看、躲避、哭等,开始怕羞,会害羞转开脸和身体。
(2)高兴时大笑。会用哭声、面部表情和姿势动作与人沟通。
(3)当将其独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时会表示反对。
四、7-12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78.02厘米,女孩为76.36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0.42千克,女孩为9.64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6.93厘米,女孩为45.64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6.80厘米,女孩为45.43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标准为0.2-0.25。
(2)有规律地在固定时间大便,1-2次/天。血色素≥110克/升。
(3)上、下颌开始长出第一乳磨牙。流涎的现象减少。
(4)一昼夜睡14小时左右,会用四肢爬行,且腹部不贴地面。
(5)自己扶栏杆站起来,自己会坐下。自己扶物能蹲下取物,不会复位。
(6)独站稳,自己扶物可巡走。独走几步即扑向大人怀里。
(7)手指协调能力更好,如打开包糖纸。会用手指向他(她)感兴趣的东西。
(8)故意把东西扔掉又拣起,把球滚向别人。将大圆圈套在木棍上。
(9)从杯子中取物放物(如积木、勺子),试把小丸投入瓶中
3.认知和语言
(1)喜欢看图画。
(2)能懂得一些词语的意义,如问:“灯在哪儿呢?”会看灯,向他索要东西知道给。
(3)能按要求指向自己的耳朵、眼睛和鼻子能说出最基本的语言,如“爸爸”、“妈妈”。
(4)出现难懂的话,自创一些词语来指称事物。
(5)用动作表示同意如(点头),或不同意如(摇头、摇手)会模仿手势,面部有表情地发出声音。
(6)喜欢重复的游戏,例如“再见”、玩拍手游戏、躲猫猫。
4.情感和社会性
(1)显示出更强的独立性,不喜欢大人搀扶和被抱着。
(2)更喜欢情感交流活动,还懂得采取不同的方式。
(3)能玩简单的游戏,惊讶时发笑。
(4)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感情嫉妒、焦急、同情、倔犟。
(5)以哭引人注意。听从劝阻。
五、13-18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83.52厘米,女孩为82.51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1.55千克,女孩为11.01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8.00厘米,女孩为46.76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8.38厘米,女孩为47.22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上下第1乳磨牙大多长出,乳尖牙开始萌出。
(2)会咀嚼像苹果、梨等这样的食品,并能很协调地在搅拌后咽下。
(3)前囟门闭合(正常为12-18个月),开始能表示大小便。
(4)走得稳,自己能蹲,不扶物就能复位,扶着一手,能上下楼梯2-3级,会跑,但不稳。
(5)味觉、嗅觉更灵敏,对物品有了手感,会扔出球去,但无方向。
(6)会用2—3块积木垒高,能抓住一支蜡笔用来涂画。
(7)能双手端碗,会试着自己用小勺进食。
(8)模仿母亲(主要教养者)做家务,如扫地。
3.认知和语言
(1)开始自发地玩功能性游戏,如用玩具电话做出打电话的样子?开始知道书的概念,如喜欢模仿翻书页。
(2)喜欢玩有空间关系的游戏,如把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等。
(3)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会挑出不同的物品。
(4)开始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开始对熟悉的物品和人说出名称和姓名,但还不能分得很细。
(5)会使用“动词”,如抱、吃、喝,模仿常见动物的叫声。
(6)能在镜中辨认出自己,并能叫出自己镜像中的名字。
4.情感和社会性
(1)对陌生人表示新奇。
(2)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丰富的情绪变化,如兴高采烈、生气、悲伤等。
(3)看到别的小孩哭时,表现出痛苦的表情或跟着哭,表现出同情心。
(4)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对选择玩具有偏爱。
(5)醒着躺在床上四处张望,个别孩子吮拇指习惯达到高峰,特别在睡觉时。
(7)喜欢单独玩或观看别人游戏活动。
(8)会依附安全的东西,如毯子。
(9)开始能理解并遵从成人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10)对常规的改变和所有的突然变迁表示反对,表现出情绪不稳定。
六、19-24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89.91厘米,女孩为88.81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2.89千克,女孩为12.33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8.57厘米,女孩为47.42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9.89厘米,女孩为48.84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标准为0.5,会主动表示大小便,白天基本不尿湿裤子。
(2)开始长第二乳磨牙,牙齿大概16只,一昼夜睡12-13小时左右。
(3)连续跑3-4米,但不稳,自己上下床(矮床)。
(4)会用脚尖走路(4-5步),但不稳,一手扶栏杆自己上下楼梯(5-8级)。
(5)开始做原地的跳跃动作,如双脚跳起(同时离开地面)。
(6)能踢大球,能蹲着玩,能够双手举过头顶掷一个球。
(7)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用玻璃丝穿进扣子洞眼,会把5——6块积木搭成塔。
3.认知和语言
(1)能自己用汤匙吃东西,开口表示个人需要。
(2)能记住生活中熟悉物放置的固定地方,如糖缸。
(3)喜欢看电视,口数1-5,口手一致能数1-3。
(4)开始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按指示办事(3件,连续的)。
(5)开始知道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
(6)对声音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并且喜欢这些声音的重复,如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首歌、读一本书等。
(7)说3-5个字的句子,开始用名字称呼自己,开始会用“我”。
(8)说出常见东西的名称(50个)和用途。
(9)听完故事能说出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10)随大人念几句儿歌,会回答生活上的问题。
(11)能区别成人的表情,当父母或看护人离开房间时会感到沮丧。
(12)在有提示的情况下,会说:“请”和“谢谢”。
4.情感和社会性
(1)与父母分离有恐惧。
(2)对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成一些技能感到骄傲。
(3)不愿把东西给别人,只知道是“我的”。
(4)情绪变化开始变慢,如能较长地延续某种情绪状态。
(5)交际性增强,较少表现出不友好和敌意。
(6)会帮忙做事,如学着把玩具收拾好。
(7)游戏时模仿父母的动作,如假装给娃娃喂饭、穿衣。
七、25-36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厘米,女孩为96.28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千克,女孩为14.22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9.63厘米,女孩为48.65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50.80厘米,女孩为49.91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标准为0.6,晚上能控制大小便,不尿床。
(2)单脚站(5-10秒),能双脚离地腾空连续跳跃2—3次,能双替灵活走楼梯,能走直线,能跨越一条短的平衡木。
(3)能将球扔出3米多,能按口令做操(4-8节),动作较准确,用积木(积塑)搭(或插)成较形象的物体。
(4)能模仿画圆、十字形,会扣衣扣,会穿简单外衣,试用筷子。
3.认知和语言
(1)让他画方形时,可能会画一个长方形。
(2)口数6-10,口手合一能数1-5,认识黄色、绿色,懂得“里”、“外”。
(3)能用纸折小飞镖,会问一些关于“什么”、“何时”和“为什么”的问题。
(4)理解故事主要情节,认识并说出100张左右图片名称,能运用大约500个单词,能说出有5——6个字的复杂句子。
(5)开始运用“如果”、“和”、“但是”等词,知道一些礼貌用语,如“谢谢”和“请”,并知道何时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6)知道家里人的名字和简单的情况,知道自己的性别及性的差异,能正确使用性别短语,倾向于属于自己性别的玩具和参加属于自己性别群体的活动和别人一起玩简单的游戏,如玩“过家家”游戏。
(7)和同龄小朋友分享同一事件,如把玩具分给别人。
(8)知道等待轮流,但常常不耐心。
4.情感和社会性
(1)害怕黑暗和动物,同伴之间会比赛和产生嫉妒。
(2)会整理玩具,自己上床睡觉。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儿童;输液;健康教育
1 心理指导
因患病,害怕打针,吃药,年长儿怕耽误学习等而紧张,焦虑,家长担心患儿病情治疗等,护士应第一接触时应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和蔼微笑的态度,合理安排年长儿输液时间(病情许可情况下)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康复。
2 一般护理指导
①环境:输液室空气要清新,通风良好,地表干净干躁,防止滑倒,室温控制在22~24 ℃之间,湿度50~60%。②注意安全,主动巡视病人输液的状况,家属陪护,注意水杯,体温计用毕即拿走,以免误伤,同时注意财物安全。③防感染,患儿之间不要相互借用日常用品,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定时消毒。④做好宣传工作,告知家属在进行静脉输液前不要喂水喂奶(婴幼儿)以免在穿刺过程中因患儿哭闹而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1]在背部放置一块干毛巾,防止因出汗多而引起背部受凉(婴幼儿)。
3 饮食指导
根据年龄、病情选择合理的饮食:腹泻呕吐严重者,暂时禁食,但不宜超过6~8 小时,以利肠道休息,病情缓解后少量多次给予米汤、脂肪牛奶、烂稀饭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高热患儿应在高热期间多补充水分,给予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营养的饮食。[2]同时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方法,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的呛咳,吐奶或窒息,咳嗽时应停止喂养。咳嗽患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饮食。
4 用药指导
药物的选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应指导家属合理用药,疗程足,不要自行停止用药,反而会延误治疗时间。输液时告知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造成对自身身体的伤害。口服给药时,一定要按量按时,不能过多,喂药时将患儿抱起或头部抬高,以免呛咳将药吐出。家中常备药物应放在患儿不易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发生意外。哺乳期的母亲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因药物可通过乳汁作用婴儿。退热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服药后应补充水分。
5 护理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