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也逐渐增多,但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性质和来源不一样,其治理技术也不一样。利用电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使工业污水中的有害杂质去除的污水处理方法,称为电化学法。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国内外的电化学技术已逐渐使用到各种废水之中。比如说包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屠宰、废水、印染、制革以及电镀这些诸多不一样类型的工业污水.在有机电化学理论研究慢慢深入研究的背景之下,近些年来的电化学使用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一般使用的处理废水的电化学技术主要包括有电化学氧化法、电凝聚法、微电解法、超声电化学、电还原法、电气浮法以及磁电解法等等。

工业废水处理是指利用各种处理技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转化,从而保证水体得到净化。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为了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一般废水处理过程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必要时再进行三级处理。

1、电化学处理技术的概念

电化学处理技术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之下,在电化学反应器之内,通过化学的反应、电化学过程或者是物理的过程,会有大量的自由基的产生,使用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对于废水之中的污染物来进行降解。

2、电化学水处理基本原理

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或间接电化学转化从而被减少或去除,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直接电解是指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被氧化或还原被去除。间接电解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为催化剂或反应剂。使污染物转化为毒性更小的物质。

3、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到处理化工、染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常见技术一般有电絮凝一气浮法、电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内电解法等。

3.1、电凝聚一气浮法

电凝聚—浮法:可溶性金属电极如铁、铝,放入处理水,通入直流电,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阳极材料发生溶解,失去电子生成金属离子,离子在溶液中水解、聚合,生成有絮凝作用的胶体产生凝聚作用,使一此胶态杂质絮凝沉淀;同时,阴极水电解产生H2,阳极水电解析出02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同悬浮颗粒接触粘附一起而上升,把污染物可以及时的清除。

化学反应式:阳极:AL—3e-AL3+

AL3++3(0H)-AL(0H)3——碱性条件

AL3++3H2OAL(0H)3+H+——碱性条件

同时:2H2O2O2+4H++4e-

阴极:2H2O+2e_H2+2OH_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效果较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占地面积小:缺点是阳极金属材料消耗大,能耗量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应用上存在限制。该法的发展关键是发掘理想的电极材料、改善电源技术,以降低电能与材料的消耗。

3.2、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在有机废水之中加入直流电,废水之中的有机物比较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加入直流电使它的结构同化学性质之间产生变化,使得污染物毒性减弱甚至消失,可以增强污染物的可降解性。这种方法主要直接氧化过程以及间接氧化过程。

3.3、直接氧化法

直接氧化法:污染物在阳极表面氧化转化成毒性较低或易降解物质,甚至无害化,达到消减污染物的目的。直接氧化过污染物吸附到阳极表面。失去电子最终被氧化去除。该法有两个途径:电化学转化、电化学燃烧。

电化学转化:有机物未被完全氧化,电极表面产生活性中间产物参与氧化污染物。将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污染物直接氧化降解成小分子。电化学燃烧:有机物彻底的氧化为稳定无机物。使有机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3.4、间接氧化法

间接氧化法:阳极上氧化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活性物种,阳极产物间接氧化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最终达到氧化降解处理污染物的目的。

间接阳极氧化分两类:一类是利用可逆氧化还原对间接氧化降解有机物。悬浮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物质在电化学过程中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高价态物质,高价态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氧化降解有机物最终又被还原成原价态物质,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氧化可以去除有机物,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之中。而另外一类则是使用电化学反应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参与到氧化污染物之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染物。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氧化能力,消耗化学药剂比较少,则在一定程度以及发挥出了阳极氧化作用比较少,又可以产生的氧化剂,这样的话处理的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它的缺点在于电耗比较高。

3.5、电吸附法

依据电化学的理论,在电极同电解质溶液的两相间可以施加低于溶液的分解电压之时,电荷就会在比较短距离之内重新分布、排列。作为补偿,带电电极就会吸引溶液之中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界面剩余电荷的变化可以导致界面双电层电位差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形成紧密的双电层,同时在电极和电解液界面存储电荷。

电吸附法可以用来分离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以及其他物质。处理水中的盐类通常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而水处理中电吸附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形成静电场,使带电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控制对于双电层的充电以及放电,可以改变双电层之处的离子浓度,也使得离子在双电层内富集,降低了溶液本体的浓度,有效实现对于水溶液之中低浓度有机物以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分离。这种方法具有耐受性好、特殊离子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颗粒污染物低、抗油类污染、操作及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3.6、电渗析法

电渗析这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把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在正负电极之间,把他们隔开,来组成除盐的淡化以及浓缩的系统,外加电场作用之下,使用电位差当做动力,使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可以使得溶液之中的离子当做作定向迁移,使用膜分离技术把电解质分离出来,可以溶液得到浓缩以及淡化。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药剂耗量比较少、能耗比较低、机械化程度高、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设备简单,预处理简单,缺点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结垢。

3.7、内电解法

内电解法也称微解法其原理是:按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周围的空间形成电场。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中带电的污染物分子移向与之相反电荷的电极,吸附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且,电极反应的产物以及水中污染物产生氧化还原的反应,产生吸附、絮凝沉淀等等,实现进一步去污的目的。

该法优点是不消耗能源,可提高难降解物的可生化性,能用于脱色、去除多重污染剂成分。缺点是反应速率较慢,处理水量少,反应柱易堵塞。

3.8、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指利用电极在废水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强氧化剂、气体或絮凝剂,使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过程。按照作用原理可将其分为电解氧化、电气浮、电絮凝等。电解氧化又可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直接电解是在电极上直接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而去除,间接电解是利用在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次氯酸根等强氧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或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电气浮是利用电解过程产生的气体,如废水中的氯离子将导致氯气溢出,使废水中的挥发性杂质和轻质悬浮物浮于废水表面,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作用。电絮凝是在电化学处理废水过程中消耗铁阳极或铝阳极,使其在废水中形成铁盐或铝盐絮凝剂,将胶体和悬浮物质去除。

4、结语

电化学法在治理污水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法一般无需添加化学用剂,可较好的避免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少、操作简便、污泥量少。但由于其反应过程复杂、电极材料消耗大,处理效率不高一直未被广泛利用。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电化学理论不断完善、新型电极材料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同其他方法之间的联用、电化学水处理法在将来一定会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吴高明,魏松波,雷兴红,杜健敏,陆晓华.焦化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7,09:7-10

[2]林海波,伍振毅,黄卫民,徐红,张雪娜.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其发展方向[J].化工进展,2008,02:223-230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2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帮助,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化学工业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外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为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制造和使用化学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从当前情况来看,与化学研究有关的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于研究课题本身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所以在实验研究时所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较多,会产生多种废液,尽管从数量上来看,并不会很大,但是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废液有较强的毒性,而且废液成分也错综复杂。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将会严重地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1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分类

按照污染物及其性质,废液有无机废液、有机废液两种。前者是指含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等成分较多的废液。后者主要是指含较多的有机溶剂的溶液。按照对环境污染程度来看,又分为高浓度和低浓度实验室废液,前者主要是指液态失效试剂、实验室废弃产物等废液;后者是指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浓度与毒性较低的实验废液。

2废液产生的危害

2.1对人的危害

具有毒素的废液对人体危害极大,人体触摸到废液后一般都会有以下几种症状:引起皮肤刺激、皮肤过敏、缺氧、昏迷,甚至麻醉、中毒、引起癌细胞突变、导致人体某部位畸形、尘肺等。当人体皮肤直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废液时,皮肤会迅速出现脱皮、干燥、疼痛情况,处理不当后期还会引发炎症;当眼部不小心接触到了废液有可能会导致长期或者是永久的危害,主要看采取的救急措施是否及时。还有一些废液会让人体感到不适,甚至严重时会出现灼伤以及皮肤溃烂等情况。人体如吸入废液后,一般都会导致人体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人体内部溃烂,若长期处理不当会引发尿毒症甚至死亡。废液所附带的重金属元素如果通过食物不慎进入人体,可能短时间内并不会引发某些症状,但危害性却仍然潜伏在人体内。关于这一点,以前就出现过危害人的事件。当时有不少人出现头晕,甚至呕吐等现状,后来发现这是由于在一些区域旁边有大量的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泊中,而附近的居民喝了大量的江水,才导致疾病发生后来,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也出现了局部地区的食物中毒事故,一些在喝了有毒的水或者是呼吸到了有毒有害气体以后,也产生了不良反应。到后来,根据我国卫生部和环保部的调查证实,大多数患者都是吸收了足够量的化学物质而导致的,这些都是废液危害的典型事例。

2.2对环境的危害

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随意排放到外界,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废液经土壤以后,直接进入地下水,使得有害废液中的有害成份在土壤中被吸收以后,导致土壤成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农业耕作受到了污染。含有氮和磷的废液在到达人体内部以后,封闭性湖泊、海湾形成富营养化,造成浮游藻类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有所恶化,并对生物带来危害。氰化物等有害物质可以对江河湖泊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甚至还会使水质恶化。当水中氰化物浓度达到0.5mg/L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的鱼类死亡。据相关报道显示,1984年美国佛罗里达洲地下水层被二溴乙烷产生了严重污染;在印度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1984年,印度博帕一家农药厂由于化学物质使用不当导致厂房被污染,最终导致2000多名工作人员受到污染死亡;在1986年,瑞士也出现过一起化学工厂由于化学物质使用不当而导致爆炸的事故。根据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意识到,如果化学物质使用不当,不但不能够为我们人类造福,反而是一个具有潜伏性的巨大危害。虽然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的化学物质并不像以上事件危害巨大,但是也不容小视,如果处理过程出现问题,或者排放不当,都会对人类以及所处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实验室中的化学物质排污需要谨慎处理。

3废液的管理与处理

3.1实验室废液的管理

如今,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仍然在有些地方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导致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不科学,并污染了周边的环境。为此,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废液的监管工作,并且还需要在排污上提高监管力度,才能够让实验室的废液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以管理为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1制度管理

从全球不少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针对实验室废弃物方面的监管都提出了严格的规定。我国环保部门推出《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的规定,具体要求实验室的污染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需要将排污的废液处理至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排放。作为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工作上更应该让制度体现出应有的效果,必须将废液严谨地处理排放,并且根据地方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安排专门针对废液处理的人员进行排污的管理工作。

3.1.2人员管理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废液需要进一步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切实实地将制度落实到实验室的排污处理上,严格对排污处理进行研究监督,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进一步降低废液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并对不同的废液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氰废液,汞废液由于其性质不同,所以处理人员要先了解这些废液的具体性质,然后对症下药。

3.1.3技术管理

在进行研发实验时,要对废液加以控制,才可以减少废液的产生。对此,实验室进行实验研发过程中,应尽量对药品进行控制使用,达到物尽其用,以免造成浪费导致废液量的增加。同时需要进一步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用来替代药品,尽量控制实验室的废液产生,并且定期开展废液清理活动,以更好地对废液进行处理。例如: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达到节约实验成本、低消耗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液的产生;由于设备的不断更新,当需要进行有毒有害药物的研发实验时,可以采取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实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某些试剂进行回收,并再次利用,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监测部门的费用支出。对于实验过程中不直接进行化学反应的有机试剂,可以考虑回收,像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都是可以回收的。回收后的三氯甲烷作为水中阴离子洗涤剂的萃取剂,其工作效率与原物质相同。甚至连生物培养液也可以再次使用,许多使用过的废液,可以重新煮沸灭菌后再使用,同样也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废液的处理

在对废液进行处理时,由于现在科学技术手段的先进,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不同的废液,可以按照具体的条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废液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具体地,主要有如下几种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焚烧法。以下将具体地阐述这几种方法:

3.2.1物理法

由于实验的目的不同,所做的实验以及试验中所产生的废液性质也会不同。对此,为了让废液能够得到处理,必须将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并且需要用专门的密封收集装置进行收集,贴上标签放到专门的位置,方便以后进行处理。对于性质不明的废液应当与其他废液隔离开来,需要尽快处理不宜久置。对于处理微量溶解的有机物,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处理大量的废液,当中物质必须具有废液浓度高、废液量较少、废液呈酸性等特征才能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是先将废液进行简单的有机分离,然后再经过活性炭进行吸附,然后再进一步处理。

3.2.2化学法

根据国家的规定以及研究学者的经验,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可以采取分类收集、就地处理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治理废液的成本以及减少废液的排量。在针对含有少许物质的高浓度废水时,可以将有用的物质进行回收,二次利用。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含有六价铬或者是具有还原性特征的废液,如氰根离子还有就是含有金属有机物的废液等。一般的处理过程都是将废液进行氧还原处理。例如,将含六价铬废液进行还原实验,第一步需要将毒性较低的三价铬进行氧化还原,再用沉淀剂将沉淀物质以及其他金属物质进行处理。在以上反应中,一般都是将废液中的铁粉、二氧化硫等一些物质进行还原,这一项化学反应措施需要在PH值低于3的环境下进行,最终才能够顺利地将铬转变为难溶盐而去除。当废液中还带有氰根离子时,化学反应则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添加氧化剂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将原有的离子转化为氮气以及二氧化碳。进行废液的处理还有氯碱法、电解氧化法、普鲁士蓝法、臭氧氧化法以及铁屑内电解法等。

3.2.3焚烧法

对于实验室产生的高浓度有机溶剂。例如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有机溶剂,能够循环使用的应尽量采取回收处理的方式进行二次使用。当产生的废液浓度较低,并且不能溶于水时,就需要将废液进行分离萃取后采用焚烧方式进行处理。当废液属于乳浊状态时,可以直接采用焚烧方式进行废液处理,而相对于难于烧毁的废液,可以添加少许可燃物质混合处理后进行焚烧。焚烧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焚烧方法,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减少所需的处理费用。

3.2.4沉淀法

所谓沉淀法,就是指对于不同的废液,可以按照其性质的差异,把废液转化为沉淀的处理方法。如因氰废液毒性较强,所以在处理时要保持环境通风。具体地,可以采用如下处理方法:将10豫的硫酸亚铁溶液掺入到pH值为8-10的氰废液中,并对溶液进行搅拌,无毒铁氰络合物并沉淀。再又如酚废液通常会含有甲酚、苯酚等,酚在水中极易溶解,所以可以把酚氯化为邻苯二酚、邻苯二醌、顺丁烯二酸。在对废水进行处理时,可以把综合废水pH值调节3-4,掺入铁粉后搅拌半小时,应用碱将废液pH值调节到9,搅拌一段时间以后渗入混凝剂进行沉淀,沉淀物可以以废渣的形式处理出来。

4结束语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 环境 绿色

1.绿色化学实验的含义

绿色化学是化学界尤其是化学教育领域在社会发展下的一种新理念。它是应用现代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化学产品在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在始端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是最理想的防止污染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以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改革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到治本。绿色化学实验就是在绿色化学的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是指在化学实验中选用安全、无害的化学试剂,尽量减少试剂的用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使实验产物绿色化。其目标和任务是主动减少和消除化学实验的化学污染。作为从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无论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书育人的角度,都必须正确认识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实验,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引领和教育学生,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化学实验的绿化操作

2.1化学实验废液种类及处理

化学实验废液可分为以下几类:1含酸废液;2含碱废液;3含铬化合物的废液;4含银化合物的废液;5含汞、锌、铜、铅、锰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废液;6含砷化合物的废液;7含氰化物的废液。

2.2 废液处理的方法

(1)中和法含稀酸和稀碱的废液相互中和,溶液pH达到6~8后排放。

(2)硫酸亚铁法含铬化合物的废液可在酸性条件下,用FeSO4将含Cr(VI)废液还原成Cr(Ⅲ),然后加人碱液,使其生成Cr(OH)3沉淀,静置后分离,调节溶液pH为6~8后排放,少量废渣可埋于地下。

(3)含银化合物废液可采用硫化纳沉淀法处理。

(4)碱性沉淀法含有汞、锌、铜、铅、锰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废液,在碱性条件(pH=8~10)下,可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后分离,将溶液调节pH为6~8后排放,少量废渣可埋于地下。

(5)硫化物沉淀法在酸性(pH=3~4)条件下,加入Na2S,使废液中的砷转化为AS2S3沉淀,静置分离后,将溶液调节pH为6~8后排放,少量废渣可埋于地下。

(6)氧化还原法将含氰化物的废液先加入混合碱液,使废液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后分离,然后调节溶液pH为6~8,加人过量NaCIO溶液或漂白粉使CN一氧化分解后排放。

3.化学实验室的绿化管理

3.1 建设绿色实验室

绿色化学实验室就是以绿色化学理论为指导,对环境无显著毒性和副作用的实验室。绿色化学实验室要有良好的室内环境,实验室布局要做到规范、科学、安全,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在选择实验室台面、通风排气设备、污水收集及循环利用、废渣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中,要将环保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对环境、对实验室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操作规范,节约药品,注意循环使用和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和堆积,科学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努力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实验室。

3.2 妥善处理基础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

在基础化学实验的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将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要做到随时收集、集中处理和充分回收利用。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和处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法,废气: 一般气体可直接排放,对于有毒有害及腐蚀性气体,应采用吸收中和或转化等方法集中处理。例如: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挥发、有毒的有机溶剂卤代烃、苯等,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处理后排放。活性炭吸附塔是一种高效率经济实用型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治理装置; 是一种废气过滤吸附异味的环保设备产品。它采用自动化控制运转设计,操作简易、安全。具有吸附效率高、适用面广、维护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混合废气等优点。适宜用作化学实验室排风,从绿色环保的角度看,非常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意义。该装置目前已被中山大学和广州中医大学等高校应用于实验室排风。废液: 酸碱溶液在稀释后相互中和再排放,含酚、铬等有毒、致癌液体要经过处理方可排出。对于有机废液要进行回收、转化、燃烧等处理。废渣: 对于无毒物,放入指定的地点,有毒物应积累后以固化形式深埋地下指定地点或送规定部门统一处理。要认真研究实验产物的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实验产物,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节省实验经费。

3.3 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仿真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是多媒体仿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化学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特殊实验方式,对部分有剧毒、易爆、危险性大、易产生严重后果的错误操作,或是由于设备复杂(投资大)、反应周期长和操作条件苛刻、常规实验无法开展,但又是很重要的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排除了这类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还可以达到激趣、诱思、循理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群,代斌.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胡世代.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砚阅吟,23(7):54一55.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理化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无害化排放

化学实验室废物的来源主要为所承担的实验项目。实验室人员应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避免排出有害物质,对环境、水质等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他人健康。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主要有三种形式存在,气态、液态、固态。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 有毒气体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实验室有毒气体来源主要为试剂挥发、强酸散发酸雾、有机溶剂挥发性有毒蒸气等。有毒废气对检验人员健康危害长期、缓慢。因此实验人员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室要保持通风,在操作实验时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及按规定在通风橱内操作。试剂瓶口不能直接嗅味,应打开瓶盖后用手挥动气体进行嗅味鉴别。

2 有毒液体

实验室废液不能经下水直接排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确认无害后排出。理化实验室废液种类主要分为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两类,应根据不同性质分别处理。现将工作中常见废液处理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2.1 含汞废液

2.1.1 处理办法 废液应进行收集,于废液中加入FeSO4(10ppm)及NaSO4,充分搅拌,并使废液PH值保持在6-8范围内。溶液放置后,过滤沉淀并妥善保管好滤渣。经此处理可使Hg浓度降到0.05ppm以下。在处理后的废液中,确认检不出后方可排放。

2.1.2 注意事项 废液毒性大,经存放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毒性更大,处理时必须做到充分安全。

2.2 含氰化物废液

2.2.1 处理办法 于废液中加NaOH溶液,调整PH10以上,然后加入约10%的NaOCl,搅拌约20分钟,再加入NaOCl溶液,搅拌后,放置数小时,加入5-10%的盐酸,调节PH7.5-8.5,放置过液。加入过量的Na2SO3,还原剩余的氯(每升含1g Na2SO3的溶液1ml,相当于0.55毫克Cl)。经检测废液确实没有CN-后才可排放。如废液中含大量Fe、Ni、Co等,用上述方法难以分解,应于废液中加入NaOH,调整PH10以上,加入10%的NaOCl溶液,加热2小时左右,冷却后过滤。

2.2.2 注意事项 因有放出毒性气体的危险,故处理时要慎重。操作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废液要制成碱性,不要在酸性情况下直接排放。含大量有机物的氰化物废液必须预先分离。含两种金属以上时,注意处理时及处理后排放废液的PH值,加以中和后方可排放。

2.3 含砷废液

2.3.1 处理办法 使它与Ca 、Mg、Be、Fe、Al等的氢氧化物共沉定法分离。废液中含砷量大时,加入Ca(OH)2溶液,调节PH9.5左右,充分搅拌,沉淀分离一部分砷。在上述滤液中加入FeCl3,使其铁砷比达50,然后用碱调整PH7-10之间,并进行搅拌。把上述溶液放置一液,然后过滤,保管好沉淀物,检查滤液不含As后,加以中和排放。此法可使砷的浓度降到0.05ppm。

2.3.2 注意事项 As2O3是剧毒物质,其致命剂量为0.1g,因此处理时必须十分谨慎。含有机砷的化合物,先将其氧化分解,然后再进行处理。

2.4 含氟废液

2.4.1 处理办法 废液中加入消化石灰乳至废液充分呈碱性为止,并加以充分搅拌,放置一夜后进行过滤。滤液中和PH后处理。

2.4.2 注意事项 此法不能把氟含量降到8ppm以下,要进一步降低氟的浓度时,需要用阴离子树脂进行处理。

2.5 含重金属的有机废液

2.5.1 处理方法 先将防碍处理重金属的有机物质用氧化、吸附等适当的处理方法把它除去。然后再把它作无机类废液处理。具体有焚烧法,将含大量有机溶液及有机物的溶液进行焚烧处理,保管好残渣。活性炭吸附法,调PH值至5左右,加入活性炭粉末,充分搅拌,2-3小时后过滤。

以上为理化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化学废液及其处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合格化验员除应做到报告数据及时可靠外,还应重视不给自己及他人造成伤害及环境污染,按规定要求排放有毒有害废弃物。做到尽量回收溶液,在对实验没有防碍的情况下,反复使用。为了方便处理,废液收集分类要做到细化,不能相互调合。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贴上明显标签,并置于安全地点存放,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要十分注意,及时处理废液。随着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生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必须在处理前先了解废液的性质,所需添加剂分别少量加入,边注意观察边操作。

参考文献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5

论文关键词:钢管工业零星废液,以废治废,综合治理,保护环境

 

1.实例

1.1 企业背景

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是渤海钢铁集团整合后的下属子公司,它是以生产石油套管为主的大型冶金企业,技术装备80年代主要从国外引进,1992年热试投产后,其生产规模不断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设备技术做到逢修必改,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1.2 废液问题

企业生产无缝钢管过程中,共产生出18种零星废液综合治理,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随意排放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首先对这些废液进行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它们日常产生量,研究对应的解决处置办法,对其中5种具有化学重度污染的废液分别进行综合治理。

2. 废液处置

2.1 废液来源

钢管研究中心化学腐蚀试验中,产生出Na2S废液;钢管研究中心钢水样品进行快速分析时,产生出含酸废液;管加工厂钢管接箍件表面进行防锈镀层处理时,产生出磷化锌废液;管加工厂对成品钢管两端进行车丝(切削)时,使用乳化液作为冷却液,被更换下来的乳化废液;轧管厂芯棒被使用后光洁度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抛光和电镀,电镀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r6+。因此,归纳起来即1.Na2S废液;2.含酸废液;3.乳化废液;4.磷化锌废液;5.含Cr6+电镀废液。这就是5种具有化学重度污染废液的基本来源。

2.2 废液特征

经过现场观察分析,这些废液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论文下载。1.产生量较小,回收麻烦;2.化学成分复杂,污染很大;3.进行专题处理综合治理,相对困难。针对上述特征,采取以废治废的方法,分别对废液进行处置。

2.3以废治废

2.3.1 处置Na2S及磷化锌废液

Na2S废液产生量极少,但S2-的浓度却很高,而磷化锌废液中含有Zn2+。将这两种废液混合后,Zn2+与S2-结合生成ZnS沉淀物,ZnS沉淀物的溶解度很小,通常为ZnSKSP=1.6x10-24。磷化锌废液中的Po43-使用乙炔废渣中的Ca(OH)2进行处理,产生Ca3(Po4)2沉淀,Ca3(Po4)2沉淀的溶解度也很小,一般为Ca3(Po4)2 KSP=3x10-33。ZnS与Ca3(Po4)2形成的沉淀物微粒非常细小,并带有大量电荷,因此单靠重力沉淀仍很困难,必须加入强电解质FeCl3进行混凝,之后才能使其沉淀下来达到处理目的。具体操作工艺示意如下:

磷化锌废液 FeCl3

↓↓

Na2S → 沉淀反应槽 → 废渣过滤器 → 排放

Ca(OH)2

2.3.2 处置含酸废液

含酸废液每天产生约60m3。废液首先进入废水贮槽,这时可准确地测量出含酸废液的体积综合治理,从而计算出中和该废液所需乙炔废渣的体积量亦即Ca(OH)2的量,使中和后形成的废水PH值达到6―9。

具体操作步骤:先将乙炔废渣依次投入稀释槽中稀释,然后用泵抽取稀释液去与含酸废液进行中和。中和过程中,每间隔2小时测定一次含酸废液的PH值,直到含酸废液PH值达到6―9。此时形成的废水已呈中性,这时便可将其排放。操作工艺简图:

Ca(OH)2 含酸废液

↓↓

稀释槽 → 废水贮槽 → 排放(PH= 6―9)

2.3.3 处置乳化废液

废乳化液经过集中后,先用工业硫酸进行酸化破乳(PH=3),目的是使废液油水分离。

分离出的含酸水与磷化锌废液(2.3.1)一起进入中和反应器,在中和反应器里再与乙炔废渣中的Ca(OH)2进行中和反应,使液体PH值=9后,再用泵将液体送入絮凝反应器,同时加入CaCl2、FeCl3、Al2(SO4)3以及助凝剂,而后进入斜板沉淀槽,进行固液沉淀分离,上清液用泵抽入DSF砂滤器进行净化处理,污泥则进入板框压滤机综合治理,压出的泥饼送中间渣场。如图所示:

浓硫酸磷化锌废液 CaCl2 Al2(SO4)3

↓ ↓ ↓↓

乳化液→油水分离→中和反应器→絮凝反应器→斜板沉淀槽→DSF砂滤器↓↑ ↑ ↑ ↓ ↓↓

贮油槽Ca(OH)2 ↑ ↑ ↓ ↓↓

FeCl3 助凝剂 板框压滤机→排放水

中间渣场(泥)

2.3.4 处置含Cr6+电镀废液

电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r6+,当受到污染或排污时,就会产生出部分废液。将这些废液收集起来,先加入含有Fe2+的含酸废液(2.3.2),目的是将Cr6+还原成Cr3+,其次是对含Cr6+的废液进行破乳论文下载。还原、破乳后的废液再加入乙炔废渣,使其PH值为6―8,通入压缩空气将过量的Fe2+氧化为Fe3+,并且使Fe3+ 与Fe2+之比为2:1,即与Cr3+形成铁氧体。自然界中的水不能溶解铁氧体,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微毒Cr3+对环境的污染。图示如下:

压缩空气 Fe2+ Ca(OH)2

↓ ↓ ↓

Cr6+废液 → 油水分离 → 破乳还原槽 → 过滤器 → 排放

贮油槽

3. 结论

这些被处置后的废液与经过一级处理的离子交换器再生时产生的废液,汇同大量生活污水,通过分流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继续接受二级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环境水体。

3.1 工艺简便成本低

实践表明,利用废弃物乙炔废渣中的Ca(OH)2综合治理,对5种具有化学重度污染的废液进行综合治理,操作工艺简便投资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2 减轻降低环境污染

化学废液处理方法范文6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实验源头上的误区:这包括实验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计划等等不合理,其本身就有导致污染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做实验,就会带来污染。虽然中学教材改编更新较快,但一些职校专业用书还是10年前老版本教材,知识陈旧,实验设计不合理,必然导致污染。目前,化学教科书和实验要求上只要求学生懂得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对于化学试剂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有的教科书上几乎只字未提,缺乏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验过程中的误区:这包括实验仪器陈旧,实验药品种类和量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科学等。

3.实验处理的误区:这主要指对实验中生成物及反应物的不当处理,如随意倾倒,乱抛乱弃,或对污染物的不合理、不科学处理,这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4.与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的原因。有些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药品的管理,学生实验过程管理上有很大漏洞,有部分实验员的环境意识还十分薄弱,甚至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这点污染对环境来说算不了什么,而学生在实验中也没有相关的意识,操作中违规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乱倒废液,乱丢杂物,用流水冲洗试管等,随其流入下水道,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5.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对于化学试剂废液的处理,虽然在前几年出台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中有明文规定,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并最终给污水处理厂、河湖等承受者带来了污染。而且,我国环保工业发展的滞后,也是造成化学废液随意排放的一个原因,因为建专门的处理工厂需要巨大投资,再加上处理的费用也很高,想处理也找不着厂家的情况也不少。

二、解决污染的对策

1.实行仪器的微型化,药品的微量化。许多教材都提到适当减少药品用量应是减少污染的一个最佳途径各中学应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和小量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操作简单、快捷,环境污染小,实验安全可靠,现象明显,节约试剂,实验费用低,同时微型仪器又有便于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发展,被广泛应用。教育专家指出,微型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化学领域重大变革之一。

2.化学实验实行绿色试验不再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苯,所谓绿色,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但要实施见效,任重而道远。

3.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把环境教育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减少实验污染。

4.实行垃圾分类化学教育是消灭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学校是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摇篮,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学校首当其冲。学校应大力提倡学生分类收集抛弃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在学校应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的宣传品,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废电池等加以分类回收。另外,还应规定设立使用回收标志,标注在那些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及包装上。在中学实验室,设立废电池回收,这些扔弃的废电池将集中起来,最后由有关单位取走。

5.推广连续合成实验和回收再利用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难,但需要人力、财力和场所等方面的较大支持。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让实验员头痛的事情,而建立系列化实验,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系列化即上一实验的生成物是下一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有可能节能、节省药品,减少污染。譬如,实验室制氢气后的溶液可回收做其它实验,若直接排放,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水污染日益严重,本实验可为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个可行办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

6.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仪器,高污染及较大危害的实验制成课件给实验者观看,同样具直观形象特点。例如氢气的爆炸实验,硝酸的性质实验。

7.建立低规格化学品的无偿流通机制,学生实验产品、回收溶剂和陈置试剂都是具有相当纯度的化学品,如建立某种流通机制,使需要者可无偿拿去使用,两全其美。

8.化学试剂废液全部回收处理加强回收处理,实行重复利用;制定实验室废液管理办法;自主处理自行监测,建立系统的环保体系。

由于将各种化学试剂的废液随意排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实验结束后,将当天产生的废液按类别重新回收(废液分为酸性废液,碱性废液,重金属废液,含氯有机废液含氯有机废液及其它等六类,废液用聚乙烯容器储存),等达到一定数量后,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实验室废液应储存。

9.进一步进行化学教材改革。这一问题新教材已体现出来了。新编教材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