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学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学职业规划范文1
动物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层次既有本科也有专科,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66所高校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多个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比2013年又增加了28万,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动物医学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焕发青春”,但近几年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专业,也是一个受当下各大院校和国家农业部重视的一个专业,具有很大的竞争发展优势。本文通过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旨在根据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完善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为本专业就业指导提供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毕业生,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一、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二、分析讨论
1.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安排。从图1得出,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安排为就业和考研两个主流方向,而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明显远远大于考研比例,表明大部分学生已做好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并且希望在实践中锻炼打造自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较好以及人才培养的成功之处。而选择考研毕业生表示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选择出国和自主创业学生比例较小,反映了毕业生优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
2.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从图2得出,选择就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集中又分散”,集中是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及科研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这6种就业单位性质倍受青睐,毕业生分布比较集中,且尤以前两种比例最大,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比较明确;分散是指毕业生在这6种单位性质中分布较均匀,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多向性。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可以感受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强烈影响,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是非常现实的。
3.专业对口性。从图3得出,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行业人数所占比例过半,表明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更加趋向于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努力做到学有所用,就业职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是毕业生选择职位的重要考虑因素,这是已经被证实的结论。而从事非专业对口行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势头不小,反映了就业与专业的不对口虽产生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同时也映射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向性。大多数毕业生已经形成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这种就业理念在当前形势下是很普遍的。
从图4得出,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分类中,以从事宠物行业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当前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在本专业的其他各领域内,无不有本校毕业生活跃的身影,其中也涉及到动物科学方向的领域,如动物繁殖育种,表明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和培养方案上紧贴市场,紧贴行业,时刻关注市场,注重专业专业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够用为度,且注重培养该领域的全面人才。
4.毕业生从事工作的区域。从图5得出近34.34%的毕业生选择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县级城市工作,由于地区差异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大学毕业生都不想在欠发达地区或一些职业工作,这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表明学生对工作地点的期望值较为现实,就业心态追求稳中求进。27.27%的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北、上、广”工作,反映了毕业生对快节奏生活和新环境的较强适应能力。与之比例相当的是到家乡附近区域工作,约占22.22%,反映了一部分学生致力于家乡建设,以安定稳定为第一的思想。还有小部分比例毕业生选择在大学所在地就业。
5.择业时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从图6得出,越来越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这说明学校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信息获得的重要渠道;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用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6.求职中被认为影响最大的因。从图7得出,在求职中被认为最大的影响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实践和工作经验,沟通表达能力和学校知名度,其中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将实践和工作经验视为干扰自身就业的最大障碍,一方面反映了用人单位在聘用职工时比较看重个人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反映了毕业生对自身素质的不自信以及实践能力欠缺,没有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缺乏了解是现在我校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认为自己要特别加强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希望学校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其他多环节方面加强指导,展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渴望,对综合能力培养的关注。
此外,基于以上问题的调查外,还有涉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调查,其中有28.04%的毕业生表示跳过槽,当问及跳槽原因时,有37.38%毕业生认为工作没有前景,一眼望到头,没有挑战性,其次是22.43%毕业生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更适合的工作。关于倾向于在求职中如何更好的凸显自己问题,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事先充分了解单位,表示自己有充分的兴趣和准备和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自己将是可塑之才这两方面。
7.调查小结。综上所述,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对目前就业情况满意,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毕业生择业时首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毕业生选取职业时多数从个人生存需要出发,但也有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个人人身价值,选择到基层工作,而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仍较小,侧面反映出毕业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以及追求平稳第一的心态。
三、改进措施
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虽然整体较好,但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大。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本科毕业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了专业的就业压力。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措施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
(一)增设创业课时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极少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所占比例相对较小,需要高校对其在这方面加强辅导和帮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校园里,创业都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针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业动力不足现象,可通过以下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增设一定学时数的创业课程教育,包括理论和实践活动。其次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辟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科技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可组织学生进行某产品的市场调查,研究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应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以及网站等,加强对学生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突出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广泛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和奋斗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这都会带来新的产业,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毕业生招聘渠道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但途径较单一,以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为主。
其中,通过招聘会获取信息的比例最大,从侧面反映,学校应多多组织校园招聘,企业宣讲并及时将社会公开招聘信息通知学生,除此之外,占小部分比例的毕业生还善于运用其他求职途径,提示学校应拓宽毕业生的招聘渠道,学校还应重视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并全面的用人单位情况和需求信息。同时应鼓励非毕业班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要及时关注就业动态,以便毕业求职时能快速筛选信息,从容应对。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它的实施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依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毕业生认为在求职中自身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影响最大,动物医学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21世纪谋职就业的必备条件。针对毕业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这一现象,在教学设计上可采取如下措施:
1.探索性实验教学。传统的课程实验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的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并无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验证性实验有无其不足之处,有无可改进之处,同时,鼓励学生每人针对该研究结论每人制定出一套实验方案,从实验材料的购进,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及确立,实验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每个环节出发,大胆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方法。
2.开放性生产实习。要求老师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定位自己。传统的生产实习侧重于动物疾病的防治,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兽药、饲料、销售以及宠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学们的实习空间也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许多同学在对待实习问题上很迷茫,在实习前的一学期,要求学生合理填报实习志愿。
动物医学职业规划范文2
1.1遵循生物的自然生殖发育规律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水产养殖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必须不违背生物自然生殖发育的基本规律,这一点和理工科专业不太一样。制造业或服务业围绕一个任务或一个产品,可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达到,并且很多的工艺或方法的采用顺序可以变通。比如食品加工,可以有多种烹饪方法,调料的量和加入的顺序也可以调整。但动植物活体生产却不是这样,它必须在生物由亲本、幼体、成体的基本繁育过程的基础上采取一些人工方法,这些方法还要接近于生物的原生态环境。因此,水产养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也应该遵循动物生产规律,按照确定的生产环节进行,才能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的生产技术,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1.2生产具有季节性水生经济动物包括鱼类、虾蟹、贝类、棘皮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等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摄食、生长、生殖都随着季节而变,有冬眠或夏眠习性,实质是受季节更替带来的水温、饵料丰歉的影响。虽然有可以控温的工厂化设施渔业生产方式,但囿于成本太高,只适合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相对海水室内养殖较多。主流的养殖形式,尤其是成品养殖还是以室外水体养殖居多。另外,大多数的育苗工作主要在春季展开,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及是否有控温措施酌情提前或延后,以增加效益。因此,水产养殖生产具有季节性,这一点不像畜牧业,更不像工业项目。水产养殖的实施要充分调研市场,根据养殖品种和季节规划实习内容。
1.3工作时间具有连续性水产动物的亲本暂养催熟、产卵、孵化、幼体培育、成体养殖都是一环接一环,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比如在幼体培育阶段,为加快幼体生长,1~2小时就要投饵1次,24小时不间断,节假日照常。所以,除合理安排人员外,提前对学生讲明工作特点及工作性质也很重要,使学生能正确对待。
2以生产环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实施范例
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下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熟悉工作环境,为未来职业规划和开展奠定基础的重要学习方式。学校有自己的实习场地,比如校办养殖场,当然可以侧重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提高。其次要考虑利润。生产实习在一般的校外实习中存在过于服从企业利益,实习项目随机性大,过程不完整等问题。比如,在生产旺季,企业会从生产用工出发,让学生在一道工序上连续干很长时间。学生不能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一个全盘了解,会产生厌倦情绪,还会妨碍正常的生产。因此就要兼顾学习和生产,平衡二者关系,对实习进行合理安排调整。
以生产环节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生产技能的效率和独立操作能力。以刺参的育苗生产为例,整个生产过程按顺序分为亲参选择、培育、促熟、催产、受精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选优、附着期及培育等环节,支撑技术主要是饵料调配及投喂、水质调控、常见病害防治。可以把学生按工作量的需求分组,随着每一批的生产走,有些环节比如换水倒池,可以临时增援的方式解决。加上带班技术人员或教师的指导,经过很少的轮次,学生就能大概掌握常规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自信,更快地走上独立工作的岗位。
3相关支撑课程体系建设
3.1根据职业技能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应该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会面临专业课程多,学时不够安排,以及有些课程已不完全适合却又不能没有的矛盾,这就需要对原来的课程进行整合或重组。把相近、相关的课程并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减少内容的重复,使之更精练。如把鱼类学和鱼类增养殖学合二为一。一些课程不能合并但有重复内容的,通过集体备课协调,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和具体授课内容。不拘泥于统编教材,倡导教师编制更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需要删去一些不重要的传统课程,作为选修课。这种经过精心整合重组后的课程,有着较好的系统性和专业特色,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2教学方法多元化高职课程应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某些教学内容应多用设问和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可能提供他们张扬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也要改革。水产养殖专业教师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法,广泛查阅最新、最贴近生产实际的教学实例,广泛利用自己获取或收集的图片、影音资料,借助多媒体更直观、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4提高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
随着学校扩招,近些年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直接来自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从学历背景看,很多是从相近专业甚至是无关专业,通过读研转入水产养殖专业,只在学校从事过与水产有关的实验,对生产实践基本不懂;再就是一直是水产科班出身,但只有过短暂的生产实习经历,实践方面尤其是独挡一面的能力不具备。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要想成为1个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进行实践锻炼,途径包括学校提供条件及自己努力弥补实践能力的不足。辽宁医学院为青年教师制定实践学习计划,由老教师指导帮助,通过企业兼职等形式,使其尽快成为既懂理论又能搞生产,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5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实践效果的保障
动物医学职业规划范文3
医院专科化对临床实习教学的积极影响医院专科化发展有利于临床学科建设,促进专科疾病诊治水平提高,并促进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具体有3个方面。①专业化的医生精通专科知识,熟悉专科疾病的诊治及预防知识,践行标准的临床路径和规范的治疗过程,他们作为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时,具有更强的专业素质。②专科化病区为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提供了该专科疾病的各种病例,通过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实习生提高对专科疾病的认知度,培养其对专科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③医院的专科化发展使科研有重点,实习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激发医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科研思路,提高科研技能。
医院专科化对临床实习教学的负面影响医院的专科化建设临床科室将疾病诊疗组细化,科室人员知识结构专业化,收治病种分组精细化,使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接触疾病病种比较单一,这与临床实习教学计划应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导致医学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临床视野受到局限,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受到影响,不利于实习生对于疾病诊断能力的提升和临床思维的培养[1]。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脱节。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联系临床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由于专科化的发展,临床带教教师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回顾,导致医学生获取知识的连贯性降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②基本技能训练不够扎实。医院专科化发展,使分类精细化医院接诊的病人病种相对集中,医学生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的病种不是常见病、多发病,导致医学生对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规范和临床路径所知有限,对其相关临床技能和基本操作的学习不够,影响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2]。③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对医生职业责任和职业发展的认知过程,通过临床实习,医学生可与病人、同事和带教教师等各种不同人群进行交流,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通过与疾病打交道,找准自己兴趣和特长,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然而,专科化建设使医学生获取信息受限,对自己未实习的科室专业知识和工作环境等情况了解不足,一些学生在选择进一步深造时,不能做出合理选择,影响医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利于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展。
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为了积极应对医院专科化建设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负面影响,保障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制定适当的措施,针对性地改进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的专科化发展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计划根据医学生培养计划,临床教学应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医院的专科化发展与本科阶段的医学生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医学院校应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紧扣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计划,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和规范,以巩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
拓展临床实习场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化建设,将很多基础疾病、常见疾病分流到基层医院,使基层医院成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集中地,基层的医务人员对常用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准确。安排学生到基层医院实习,增加医学生接触常见病、亲自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拓展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病种的覆盖面,以有效地跨越专科化导致的临床实习局限性[3]。通过在基层医院的实践,强化医学生临床思维,有利于实习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教学医院还应设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加强对实习生模拟技能训练的力度。医院专科化的发展使学生在临床的技能训练受到限制,学生没有接触临床诊疗工作,而临床技能可以通过技能中心的模拟训练来完成。另外,医学生在见习期间可以到技能中心参加临床基本技能学习,实习期间则可安排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扩大学生技能训练的范围和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
合理安排临床教学内容在医院专科化的背景下,临床实习时间短与临床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医学院校应将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临床教学是指在医学生接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阶段,安排见习或短期实习来接触临床,如开展熟悉医院环境,感受医疗氛围、了解就医流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了解基本的医疗诊治过程和治疗技术,为实习与继续教育奠定基础。早期接触临床能让医学生认清职业使命,激发学习热情,初步了解医疗诊治过程和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教学是指在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时开展临床见习与理论教学并进,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分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方法。临床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医学生结合实际强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医学生更加了解临床治疗过程,熟悉临床路径和疾病诊治规范。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复合式教学安排,是对理论课程与实践的整合,可以促进医学生学科思维的整合[4-5],并提前了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关口,延长了医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尽可能了解不同专科,全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过程和基本技能操作,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专业体验专业体验是指在医学生在基础和专业学习及后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实施的体验教育,它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职业认识和态度,以及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4]。例如,在医学动物实验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要用人性的光芒庇护一切生命,医学生的仁人善心,正是将来作为医务工作者最为宝贵的情操。在解剖实验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每一个遗体,认真做好尸体的保护和善后处理,做到情理兼顾,这也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要把生命观教育延伸到后期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当生命体验教育运用于医疗实践中,会使学生对生命观产生理性认识,更会形成感性的直接触动[5]。如当学生亲身体会到病人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体会到家属面对亲人身患重病的焦急与期盼时,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医者对于病人的意义,才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社会体验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医学生步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体会今后所从事职业的神圣与光荣,从而提高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者可通过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医疗下乡等活动,引导医学生积极投身现实社会生活,使他们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进而促使其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学习,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
动物医学职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 创业能力培养 现状 对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数据显示,通过“双创”,2014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一万家以上。园林行业是河北省高度重视、重点发展的产业,现河北省已形成了园林环保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沧州紧临京、津、唐,渤海新区是我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点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使园林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从事园林苗木、工程等相关产业,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自主创业的首选。目前国内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很高,但是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却不高,能够真正自主创业的比例更低。因此,如何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拓展就业空间,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很少,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非常欠缺,创业教育一般只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有所涉及,但不是重点[1],[2]。学生对创业知识了解少,缺乏对创业能力和知识的系统认识[3]。社会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园林技术简单好学,含金量低,应用范围小。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一般都来自农村,很多家长和学生选择园林专业,是为了好拿文凭,并不想真正从事该行业,更别说是从事创业工作了。园林行业创业存在投资大、周期长、可控性小、见效慢、对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实习时间都有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实践经验积累不足,这些问题都在客观上弱化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创业能力培养师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
对园林技术专业教师来说,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为行业领域企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技术人员。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创业教育实践历练,没有得到专门的、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培训。学生无法从创业教育中获得创业知识。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还没有设置专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没有专任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做好一个企业,等等,造成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创业理论知识不全、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准备不足等问题。
(三)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欠佳,实践实训环节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创业能力平台建设中存在重实训基地建设,轻内涵建设,挂牌多,真正应用少,大多数创业平台属于花架子,流于形式。现有的园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是小规模的实习场、城市公园及顶岗实习企业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较少,个别的创业指导,层次比较低,一般局限于商品销售等,与园林技术专业结合少,参与园林行业经营环节的实践实训机会少。
(四)市场意识弱,商业思维能力有待培养。
由于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专业技能多,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对市场认识不深入,头脑中的市场意识不强。创业是一种商业行为,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良好的商业思维,才能创业成功。因此,在校期间必须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提高学生的商业思维能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一)教育定位没有完全实现转变。
我国的经济模式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果。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实现完全转变,在一些领域工作思考上还受原来模式的影响。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技能型高素工人,毕业生就应进企业做工人。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应是创业主体,与创业距离比较远。因此,在学生培养上只着重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创业能力培养。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可以通过专业技能证书考试进行检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也可以在企业中很快展现出来。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培养,培养的成效有一定的滞后性,显性不强,造成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检验难,建设成绩不明显。只有摈弃这种政绩观,补齐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这块短板,才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三)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平台建设上投入不足,实践实训设施不多。有的院校只是设立了办公室或是几间空房屋,没有实质性投入。学生的创业实践必须是到市场中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创业能力。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一般都存在创业资金少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要给学生建设一个低成本的创业平台,成为学生创业腾飞的孵化器。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业资金支持,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探析
(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创业能力培养,把就业与创业的重要性提高到同一水平。要改变教授学生一种专业技能的教学培养模式,就要形成多学科交叉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多种技能潜质,为学生自己创业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各行各业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而且要培养成千上万的小老板。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要全面开展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是主要的落脚点。在目前实施的园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教学大纲,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创业能力培养课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将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对成功创业必须具备的意识、特质、能力和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创业精神、素质、能力提升。
(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今年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组建了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对园林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创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创业教育的教授能力和水平。
(四)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完善创业能力平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园林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平台,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2+1”培养模式,在园林及其相关企业进行一年的多岗位顶岗实习,通过多岗位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学习企业管理、运营、生产知识和技能,了解市场动态和发展规律,实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二是加大资源整合与投入,进行校园创业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实现创业实践,达到创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加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创业扶持制度,对学生创业资金给予支持,建立可持续、可运转的创业扶持基金。
参考文献:
[1]姜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