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45-01
生物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是通过重要概念连接起来的,作为主线,只有形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促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同样的,只有加强对生物学中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真正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实现重要概念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1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界定及重要性
1.1重要概念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概念的定义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不同于一般概念,重要概念则是更高度的概括并提炼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具有统摄一般概念的性能。在初中生物中,重要概念有许多个,而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更是有50个之多,这充分说明了重要概念在教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1.2重要概念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生物初级阶段的初中生物,其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落实重要概念的思维方式,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构建重要概念的完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概念其实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和渗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重要概念处于生物学的核心位置,它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并相互组合,构成了初中生物学科的结构骨架。作为生物学的基本框架,它们连接了基本的事实、原理及规律,并支撑起了新的事实、原理及规律。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概念来组织教学,深入浅出,使学生尽快内化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实施方法
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就其教学实施方法而言,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可。就老师来说,一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要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能力。二是要注重对学生正确概念的传授,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理解重要概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其定义。具体方法如下:
2.1帮助学生理清重要概念的本质。
掌握重要概念的首要前提便是正确理解其内涵。要理清其本质,摒除掉那些容易使学生产生误会的模糊字眼。比如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而言,它的定义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蒋志刚曾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将其表述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物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中的定义很是不同。对于这个不同的概念定义,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学生,理清其是属于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抑或是二者兼具,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2.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构建图的价值。
重要概念的构建图,是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价值。重要概念构建图中每一级的知识之间都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呈网络式的结构很好的将学科里众多零散的知识点连为一体,建立起一个体系。其基本框架不会随意动摇,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会不断的快速发展并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高价值的构建图。
2.3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区别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它们的区别则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则是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分解糖类以获得能量。
特别是对于相似的重要概念的区别和理解,最好的办法,一是创设特定的生物实验情境或活动情境。概念学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是对事物探究的过程。老师将概念教给学生,会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情绪和状况,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因为生物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从生活探究活动中理解、总结并归纳出这个概念,引导并促进学生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二是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或教图,或挂件,或自制的工具,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以进一步的掌握不同的概念所呈现的不同现象,特别是其本质现象。
2.4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能够运用,这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重要概念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到其他的学习情境中,达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促使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生物学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启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科学知识和产品的影响。科学生产为我们带来的利惠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仍会碰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问题,如我们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我们所在的生物圈中物种灭绝的数量越来越多,转基因的植物越来越多但其带给我们的安全问题尚未明朗等等。因此,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重要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理解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到的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充分解释清楚我们周围所存在的事物,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并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重要概念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获得技能,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养成,让学生更加关爱自然、关心世界,关注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22-26.
[2]周静.围绕重要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J].教研,2012,26(11),54-55.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范文2
本文认为,与按科学探究过程展开的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技术设计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技术课题,按技术设计的过程所展开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它既是学生实践过程又是教学过程。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技术设计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69-01
1.问题的提出
当前,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人体保健等各种相关技术正给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近些年国际中、小学科学界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这在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TEM课程(指在科学课程中嵌入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的内容并强调这些学科之间的关联和应用)等中都有充分体现。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如现行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就设有相关主题,并强调"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北京版教材中设有生物技术的专门章节,其它章节的技术性内容也有所增加。但总地来说,相对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而言,目前我国初中生物学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重视得还不够,相关的技术性内容还较少,尤其是忽视其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有不少教师在技术性内容的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或盲目套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一切都极大影响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客观上也是造成我国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普遍较差的重要原因。
实践证明,让学生亲历技术开发、设计、应用等技术实践活动过程是提高其技术素养的最有效途径,而技术设计活动是技术实践活动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按技术设计活动的过程开展技术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术性知识、方法、技能,有效提高技术设计能力,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技术,从而有效提高相关的技术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科学性知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鉴于此,本人近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活动"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并积累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概括如下,以供相关研究和实践参考。
2.主要概念的界定
2.1 技术与科学。"技术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工艺知识、技术期望、工具仪器设备、能源和材料去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技术与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主要关注对客观世界存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其成果主要是科学概念、原理、理论,其途径主要是以实验、调查为主的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或展开调查--分析实验或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推论和讨论等。按此过程展开的教学即科学探究式教学。
技术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主要关注怎么利用、保护和合理地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其成果主要是发明或制造出某种新产品、新作品、新工艺流程或提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新方法等,其途径是以技术设计、试验为主的技术实践活动。
技术和科学相互联系、影响和交叉。科学理论常可转化为技术原理,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离不开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术需要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而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活动的步骤、原则与策略
3.1 确定技术课题。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怎么设计和制作出某产品、作品或怎么解决生产、生活中某个实际问题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提出相关的技术课题。例如:
【教学案例】制作酸奶
在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生物技术 第一节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有关发酵技术的教学中,课本中原来安排了【实习】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考虑到制作酸奶更接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我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的技术设计活动"。
上课一开始,我先向学生展示了自制的酸奶并让他们品尝,还告诉他们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喝酸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如易于消化、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等),这时,很多学生提出:怎么自制酸奶?我说,这就是下面咱们要完成得课题。
3.2 展开学习与交流,形成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必要的提示,启发和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方法、技能,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设计出制作某产品或解决生产、生活中某实际问题的各种方法,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要形成初步设计方案,需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方法、技能,有时,教师可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把它们先教给学生;而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先做些提示并提供一些学习资源(不应局限于课本),让学生课下围绕课题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边学边用,在学习相关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直接应用它们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形成初步设计方案,如让学生在自学人体传染病和免疫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防治艾滋病等人类传染病的措施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交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资源等方面的帮助。
3.3 实施设计方案。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日常学习、生活中按设计方案展开各种实践活动,得出相关成果,最后写出技术报告、总结等。
对有些方案而言这一步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个技术方案的试验论证过程(如上述探索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等),教师先应结合相关案例先教给学生一些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对照试验、性能试验等,并组织和指导学生设计试验方案,展开相关的试验活动。
在这一步,老师也应提供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
3.4 交流与评价初步成果。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和展示各自方案实施的初步结果、产品等,自评成功和不成功之处;问题、原因、与改进设想;知识、方法、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等,然后组织其他学生在这些方面就方案实施的初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自的意见和改进完善的建议,教师做出必要的总结和补充。
3.5 进一步改进、完善与实施设计方案,总结和宣传最终成果。让学生针对产品或问题解决方案实施结果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老师、同学的建议对设计方案展开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实施、汇报交流过程,直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写出最终的技术研究报告和反思总结等。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 课堂导言 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中
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往往离不开精彩的导言。一节新课的导言,就相当于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言会像磁石一样迅速吸引学生,起着渲染气氛、集中注意力、诱发思维、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精彩的导言需要精雕细琢。下面就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片断,谈谈新课导入的五种方法。
1 常用的“导言”方法
1.1 趣味导入法
[案例1]在设计“激素调节”这一节的导言时,笔者采用这样的导言:“有两个好朋友相约外出旅游,住在邻近的房间里。到了半夜,其中一个朋友就听见隔壁的房间里传出了‘一、二、蹦’、‘一、二、蹦’的声音,一直叫到天亮。第二天,他就问他的朋友:‘你晚上还锻炼啊,这么勤快!’那位朋友就说‘哪里,昨天晚上一夜都没跳上床。”’当讲完这个笑话后,课堂笑声一片,学生们七嘴八舌在议论那位朋友是不是侏儒,气氛十分活跃。接下来笔者说道:“侏儒症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那么,什么是激素?激素有什么作用?这就是在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这样的导言不仅使学生在笑声中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更能迅速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2 联想导入法
[案例2]有人说,生物这一学科应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因为无论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本身就是生物体,所以生物学教学应与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能运用生物知识更好得生活。在设计“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导言时,虽然每位学生都十分清楚水对生物体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深刻体会到没有水会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节课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导言:“(在CAI课件中设计纯音乐的同步播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现在请每位同学都闭上你的眼睛,用你的心灵真切地去感受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中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蕴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域,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多数学生能想到水是生命之源。“那么如果没有了水,地球上还能呈现出片片绿茵,农民的脸上还能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吗?”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可能会呈现出缺水的植物奄奄一息的画面。“接下来大家再想想绿色植物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水呢?”由此引出课题。运用这种导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深刻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能从生活细节方面学会节约用水。
又如,在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节的导言时,笔者也是运用了联系导入法,具体设计如下:(课前展示茂密森林的图片)“同学们,首先请你闭起双眼想象一下,此刻你正置身于茂密的森林中,周围的树木混着泥土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这个时候,放松下来,呼吸这新鲜的空气,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肺都在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1 min大约有16次左右。那么我们人的呼吸是怎么进行的?让我们一同进入第二节的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师运用这种导入,能让学生在诗意般氛围中进入教学情境,教学效果较好。
1.3 课堂调查法
[案例3]在设计“生物的变异”这一节的导言时,如果用开门见山法直接讲解或用谚语来导入,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笔者在导入的时候穿插了一个活动环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做一个课堂小调查。首先推举一位同学担任调查员。”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参与活动。经学生选出调查员后,笔者让调查员到讲台上来,这时候台下鸦雀无声,很想知道教师到底要调查什么内容。首先笔者让调查员先报告自己有无耳垂,和调查员性状相同的同学站起来。学生马上积极响应。接下来笔者让调查员再报告自己能否卷舌,站立的学生中与调查员这一性状不同的学生坐下。这时要坐下来的学生都失望地看着调查员。调查员再报告自己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站立的学生中与调查员这一性状不同的学生坐下。随后调查员再报告自己有无酒窝,大拇指能否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或短,自己的血型等。全班学生看到陆陆续续坐下来的学生越来越多,站起来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竟然一个都没有。这时学生们都笑了。笔者马上提问:“大家想想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呢?”学生们从这个活动中都深有感受地了解到和自己的性状完全一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双胞胎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能进一步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活动环节紧凑,一气呵成,学生乐在其中。
1.4 故事引入法
[案例4]在讲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节时,教学目标多为识记内容,如果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了解关注我国的特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有效性并不能得以提高。于是在课前笔者查找了有关“藏羚羊的故事”,新课引入时请一位学生把故事读给大家听。“……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它们能够战胜世界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每当夜晚,盗猎者开着汽车,朝即将临产的雌性藏羚羊群横冲直撞,同时疯狂地开枪扫射。一旦群体中出现伤者,整个群体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倒在血泊中的藏羚羊妈妈,身怀未产出的胎儿,旁边还有一个正在吮乳的“孩子”,幼小的藏羚羊羔仍在粘满鲜血的、已经剥下皮的红色上吸取乳汁,羚羊妈妈的鲜血染红了小羚羊的嘴巴、鼻子和它那憔悴的面颊。失去母亲关爱的小羚羊过不了多久即被老鹰、狼群吃掉……随着讲述,学生们的眼睛盈满了泪水,他们被藏羚羊的命运深深打动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们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抵制野生皮毛制品”、“爱护动物,从我做起”等口号,不用教师多说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同时使学生对保护野生动物有更深刻的感受。
1.5 游戏导入法
[案例5]在设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节的导言时,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笔者做了如下设计:“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为了方便操作,现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待会儿由老师喊口令,请全体同学一起做出相反的动作!比一比,看谁做得更快更好!”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待学生做好准备后,发出指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举起你的右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耳”、“坐下”。在欢笑声中请学生们思考刚才这个活动主要在人体什么系统的参与下才能准确完成的?由此引出课题。
这样的导入有趣,吸引力强,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新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设计导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设计导言时,应充分挖掘社会热点、生活趣事和有趣的生物现象,使导言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这样能从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
(2)设计的导言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使导入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导言能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相应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知识的需要。而无的放矢的导言设计,不仅不能渲染良好的教学情景,势必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倍功半,甚至将其“导”入歧途,影响教学效果,弄巧成拙。
(3)导入的节奏要紧凑,时间要掌握得当,不能拖泥带水。
(4)导言中的语言需精心设计、精雕细琢,应该选择恰当的词语或概括性强的句子表现课的内容,提纲挈领,使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就能对本节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