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孕妇;牙龈炎;牙周洁治术

妊娠期牙龈炎发病率达30%~100% ,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引起的全身基础代谢变化,影响了口腔代谢水平。常出现牙龈肿胀[1],轻触出血或自发出血[2],称之为妊娠期牙龈炎。妊娠期牙龈炎是怀孕妇女的一种常见病[3]。治疗上因避免使用抗生素,常常通过给患者传授口腔保健知识来控制牙龈炎症,但临床疗效有很大差异。采用机械的方法控制牙菌斑是防治牙龈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本院口腔科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调查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查出患有牙龈炎的孕妇,随机抽取260例,孕10~25周,年龄21~35岁,口腔状况:牙面软垢多或有牙结石,牙龈红肿,探龈沟易出血,出血可自行停止(排除有出血性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口腔卫生指导组(110例)和常规医嘱组(110例)。

1.2 方法 指导组向患者详细讲解口腔不卫生易产生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龈炎的主要病因,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临床表现,正确刷牙能有效地控制牙菌斑。要求患者做到:用保健牙刷,竖刷牙,每天至少刷牙5次,即早、晚和餐后刷,零食后也要刷,刷牙时出血也要刷,还告知患者尽量不吃软食和黏食如饼干、巧克力,多吃对牙齿有洁净作用的食物如苹果、蔬菜等。治疗组除给予指导外采用超声波洁牙机做全口洁治术,彻底去除牙石及菌斑。10~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

1.3 疗效评价 记录初诊及治疗2周后复诊时患者的牙龈出血情况、牙龈的红肿程度、牙面是否洁净、软垢多少。疗效标准为:① 显效:牙龈出血牙龈红肿消退,牙面洁净无软垢;②有效:牙龈出血较初诊时减少,牙龈红肿较初诊时减轻,牙面较初诊时洁净且软垢减少;③无效: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面软垢与初诊时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经过10~30 d的疗效观察,治疗组效果显著,显著率75.8%,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著率34.5%;总有效率66.4%。

3 讨论

妊娠期龈炎的发生率约在30%~100%之间[4],发病原因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牙石刺激以及免疫反应改变有

作者单位:741020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牙病防治所

关[5] ,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使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增高。较高水平的雌、孕激素可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炎性细胞和液体渗出增多。加重了原有的牙龈炎症反应,孕激素中黄体酮水平的增高提供了中间型类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牙菌斑中间型类杆菌明显增多:牙龈黏膜内前列腺素E2生成增多,上皮角化和细胞再生能力下降,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对局部刺激反应性增高可使原有的牙龈炎性反应加重。妊娠期妇女牙龈炎,如不治疗可逐渐加重。Chai ken(1977)对孕妇进行菌斑控制和牙周保健后观察到0.03%的妇女患牙龈炎,说明只要控制菌斑,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完全可以控制和预防牙龈炎的发生。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显著,显著率75.8%,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著率34.5%,总有效率66.4%。说明全牙周洁治术是彻底去除牙结石及菌斑的有效方法,保持口腔卫生,彻底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有能效预防和控制妊娠性牙龈炎的发生。,指导妇女做好妊娠前的口腔准备和妊娠期的口腔卫生,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改善孕妇口腔卫生状况,产前门诊医生应与口腔科医生密切合作,做好孕期妇女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使孕妇能够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全面提高广大妇女的口腔保健意识,正确使用保健牙刷,每餐饭后刷牙,进食任何食物都必须漱口,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甜、软黏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定期到口腔科作口腔检查及做口腔洁治术,以保持口腔卫生,发现牙龈出血时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不能因牙龈出血而停止刷牙造成恶性循环,及时处理好可能在妊娠期发生疼痛及炎症的患牙及牙龈炎和妊娠性牙龈炎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伍平群,周丹秋, 富平,等.妊娠期牙龈炎龈沟液中免疫球蛋白测定.上海口腔医学,1997,6(4):244-245.

[2] 胡继贞,顾晶晶,杨芸珠,等.700名孕妇的妊娠期龈炎的调查分析.上海口腔医学,1999,8(1):15.

[3] 杨煌.261例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浙江预防医学,2000,12(3):46.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2

不过作为准妈妈,大家也别乐过了头,别忘了口腔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角落。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口腔状况会比以前糟糕些,这主要是由于孕期激素改变,使口腔内牙龈等软组织容易发炎,而且此期准妈妈们容易发生孕期反应性呕吐,胃内酸酸的东西常会涌上来滞留在口腔内,使牙齿容易遭到腐蚀。另外怀孕期间饮食习惯,如吃饭次数、饭量和品种等均有所改变,体育运动等减少。而准妈妈们又极容易忽视口腔护理,导致口腔健康不容乐观。

怀孕期妇女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有蛀牙、牙龈肿痛、发炎。牙周炎也较常见,有时会有脓液形成、牙齿松动。随着病情的加重,炎症有可能扩散到耳朵、喉咙等地方,更极端一点的,会出现发烧、口渴、全身无力等。另外在牙龈上还可能出现妊娠期牙龈瘤,这种病症较少见,一般发生在怀孕中期,是长在牙龈上的鲜红色肉球,容易出血。此外。这段时间准妈妈吃东西也比较困难,还会有恼人的口臭味。本身各种孕期反应就够折腾了,再经牙病一折腾简直是苦不堪言。

怀孕期妇女对于口腔保健通常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是忽视口腔护理,任由其发展,二是稍有口腔常识,由于听说孕期不能有任何大的医疗操作而变得“草木皆兵”,易使已有的口腔问题变得严重。

孕妈妈的牙齿保护

正确的护理习惯

首先应从观念上改变,作为一名准妈妈,此刻要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养成正确的护理习惯。把好刷牙这道关最重要,它不仅是孕期口腔保健的基础,更是日常人口腔健康的关键。牙刷要选刷头小,刷毛软,磨毛的保健牙刷。选用含氟牙膏刷牙,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方法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各种错误刷牙法如拉锯式,它不仅无法清除口腔内残留物,更易磨损牙齿损伤牙龈,导致牙面上出现小沟、牙龈退缩等,那可就没法“冷热酸甜想吃就吃”了。目前各牙科组织推荐的是上期介绍过的Bass刷牙法,还有我们常用的竖刷法,而且刷牙可以要遵循“四个三刷牙原则”,即:每天刷3次牙(早中晚各1次),每次最好在饭后3分钟之内刷牙,每次刷牙不能少于3分钟,牙刷每三个月换一次,减少上面细菌脏物的滞留。

依靠刷牙能清除口内大部分的脏物,但大家会发现牙齿缝内常常会有些东在里面,这时就要靠牙线帮忙了,建议大家每次刷完牙后都能使用牙线,目前牙线正越来越多的走进咱们普通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在各大超市和牙科保健品专卖店都有卖的,它的用法大家可以参考说明书,注意不要损伤牙龈。

另外提醒准妈妈们呕吐反应后一定要记得漱口,减少酸性物质在口内滞留,以免对牙齿产生损害。而且此间妈妈们为避免妊娠反应喜欢吃酸东西,也别忘了吃完用清水漱口。甜食尽量少吃,吃完也要注意清洁漱口。

孕前口腔检查

在准备怀孕前,孕妇应作专业口腔检查,尽量处理口腔内的问题,如驻牙或牙龈炎症等,进行彻底的口腔洁治(俗称洗牙),拔除不能保留的牙齿,比如破损的牙齿牙根,特别是对以前反复发炎的智齿,一定要妥善处理,最好是拔除。对于缺失的牙齿,最好能尽快镶上,怀孕期间需要摄取大量有营养的东西,一口好牙非常重要。

怀孕后孕妇就进入“关键”时期了,孕期头三个月最容易发生流产,这段时间准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保养好自己,万一出现口腔疾病一般只处理急症,也就是通常的缓解疼痛、止血包扎等,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危及生命,口腔方面的专业操作如补牙、拔牙、手术等一般不能做,未来妈妈们严禁做×线片,特别是腹部,以防胎儿畸形。万一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缓缓,怀孕4―6个月时抓紧时机处理牙齿问题。总之各位尽量在孕前搞定口腔问题,该拔的牙拔了,该补的洞补了,该治的炎症等疾病抓紧治,在孕期若出现问题,为保证小孩安全,受苦的就是各位准妈妈了。万一怀孕时出现紧急情况,一定要咨询专业口腔医生,争取在最佳时间治疗,尽量减少痛苦,保护母亲和胎儿健康。

孕宝宝的牙齿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主要包括上述生活习惯的养成。保健用品的选择等,另一重要方面是保健知识的掌握和观念建立。孕期是妈妈和胎儿共存的状态,只关注孕妇口腔健康是有失偏颇的。作为未来妈妈,我们要接受这个非常重要的“母子共存”观念,胎儿口腔保健同样是孕期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保持口腔健康更能让孩子发育良好。

怀孕期间用药要慎重,很多药物都会导致胎儿口腔牙齿发育障碍甚至畸形,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在上世纪70年代四环素应用泛滥,不少孕妇服用这类药后生出的小孩牙齿蓝灰色、棕灰色或棕黄色,上面有斑纹,非常难看,这就是口腔学界臭名昭著的四环素牙。另外某些安眠镇静药可以引起胎儿唇腭裂(兔唇宝宝)等。所以用药前一定要向专业医生咨询,因药致畸的案例在医学界实在是太多,教训实在是太惨痛了,各位妈妈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一定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3

【关键词】县域妇幼保健服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

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核心内容大致包括:新生儿沐浴及抚触的操作指导、新生儿口腔护理及体重测量、母乳喂养以及产后护理指导,而且专业人员将为孕妇普及孕期保健知识、作息饮食及注意事项等等[1]。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妇幼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妇幼保健工作起步较晚,并且由市区到县域的发展过程中,无法保障妇幼保健工作的完善性,因此,在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针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措施,才能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在县域也能发展地较为成熟,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县域背景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发展现状

社区妇幼保健服务起步于21世纪初期,并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孕妇平日里的注意事项、营养饮食、合理的活动安排都非常谨慎,这也是为了避免由于平时忽视的一些细节而导致孕妇流产、新生儿患病或者产妇因为后期保养不当而导致的产后遗症[2]。虽然社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各市区已经进行地比较成熟,但是在县级及以下的很多地方开展地不是很完善。所以通过探讨妇幼保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完善妇幼保健系统。

2妇幼保健服务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2.1医疗队伍缺乏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

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要求严格的任务,因为其面对的服务对象为妇幼,也是各个家庭关注的核心,所以谨慎的态度和充足的科学护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大多数高学历以及资历深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向往在城市里工作,而很少的人会选择县级区域,这就导致县级区域里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人员的缺乏,因此,缺乏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就不能做好这份工作,甚至会有一些人宁愿选择去市区进行保健或者干脆选择自己在家修养,这就不能使这份工作顺利地开展。

2.2县域妇幼保健机构还不够完善

根据妇幼保健的工作内容,妇幼保健机构除了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还必须备有儿童体重秤以及口腔检测和黄疸测定等相关设备[3]。但是由于发展较晚,经济也相对市区落后,导致其保健设备并不完善,因而,不能为新生儿的保健工作提供保障。

2.3部分产妇及家庭对保健工作的忽视

在很多县级区域里,由于妇幼保健服务刚刚兴起,并且在以往传统中,很多人是不需要花钱进行保健服务就能顺利生产以及产后护理的,因此,人们对妇幼保健服务并不是很向往。但是,有些家庭为了节省开支,不进行妇幼保健服务,而采取传统的方法对自己进行护理。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有可能偏信错误的秘方而导致流产、胎儿畸形或者患病等。

3改善妇幼保健工作的优化策略

3.1大力建设医疗队伍

提高医疗队伍的质量,才能促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首先,鉴于县级区域的经济基础落后,积极吸纳高学历和深资历的技术人才,尽量在工资基础上,对其表现进行补贴和奖励;其次,对在职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及定期考核,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总体素养[4],从而,保证了保健工作的专业性与安全性。

3.2增加对县域妇幼保健服务的投入

保健机构的基础设备是整个工作进行的必需品,因此,增加对县域妇幼保健服务的投入,完善基础设备的配置,才能为整个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现如今,很多家庭在选择妇幼保健服务时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技术人员是否有资历、基础设备是否完善[5],只有在这两点都具备的情况下,人们才放心选择这个服务机构。况且,完善的基础设备也会促使各家庭对其的信任。

3.3提高人们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

为了避免因为缺乏专业保健知识而导致的妇幼患病、孕妇难产等情况,我国应对县域人们进行保健相关知识的普及,引起其对不良后果的关注,从而重视妇幼保健工作进行的必要性,这样才能从主观上解决人们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支持。

4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妇幼保健工作的推进,社会对县域的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对县域的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当前妇幼保健工作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三条优化措施,担负起了保护妇幼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黄爱群,金曦,罗荣等.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03):130-132.

[2]王春艳.山东省东营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05):13-16.

[3]程菲菲.我国妇幼保健机构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06.

[4]周伟,牛文柯,屠春雨等.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840-842.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4

【关键词】牙科辅助人员 培养体系 探索 口腔门诊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94-02

口腔医师与牙科辅助人员比例严重失调是摆在我国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牙科辅助人员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途径。

国外对于牙科辅助人员的划分有很多层次,且口腔学院都具备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方案,有最终的上岗考核认证。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牙科辅助人员根据其分工有不同称谓,如口腔卫生士、口腔治疗师、口腔护士、口腔助手等,其所承担的任务有交叉和重叠,主要都是为口腔医师开展工作提供辅助作用的。

一 我国口腔医师辅助人员现状

随着各类外资独资、中外合资和高档民营口腔诊所的建立,口腔病防治机构的发展,口腔分科的日益精细,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口腔医疗模式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四手操作”得到重视和推广,对具有专业能力的牙科辅助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口腔门诊的医师和辅助人员比例一般为6∶1至8∶1,比例失衡,辅助人员较少,且多来自护理专业,所学口腔护理课时较少,涉及门诊的口腔护理几乎没有,口腔专业知识匮乏使护士只能被动的执行嘱托,不能有效的配合医师工作,为此全国许多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开设了口腔护理专业,其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等院校开设了口腔护理大专班和中专班,吉林大学招收口腔临床护理方向的护理研究生,为口腔护理事业培养了一批专科护理人才。WHO在20世纪就提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护理人员应具有“人文”和“人本”精神,应重视“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重大的作用。临床实践已证明心理护理对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孕妇、不配合的儿童以及有牙科恐惧症的患者等有明显作用。

口腔治疗操作空间狭小,患者口腔内唾液分泌,医生操作困难,配合时口腔护理人员不从事治疗操作,但必须掌握治疗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置等,才能预知医生的下一步治疗计划,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四手操作”技术能让医、护、患三方满意,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声誉和经济效益。口腔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口腔医疗设备性能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所需器械的名称和用途,以适应各种先进的口腔医疗设备、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如电子显微镜下的根管充填技术的配合、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电脑应用软件进行头颅影像分析以及录入电子病历等。但往往实践中忽视了口腔医疗设备日常的消毒、维修与保养,不能更好地消除医源性感染的途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牙科辅助人员还应是口腔门诊管理者。安排患者的预约复诊及医师出诊时间,使医疗运作更加顺畅有效;从事患者管理、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工作,以提高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医院或诊所的声誉,并获得患者信任和病情随访控制;构建医、患、护、技工以及医疗器械经销商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信赖医师、配合治疗,技工应充分了解医师的意图而避免产生矛盾,医疗器械经销商能根据临床需要提供适合的材料和器械。目前这些交流工作基本都是医师在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少部分由口腔护理人员分担,因而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的牙科辅助人员把医师从中解脱出来从事更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疾病的研究重点逐渐关注到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上,但是我国口腔预防相关从业人员不足,预防工作的重点放在口腔预防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上面,主要工作仍需口腔医师去完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口腔调查以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没有完善的辐射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制度,对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及其效果的研究较少。口腔预防保健不能单纯追求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要看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其工作有待专门人员在口腔医师指导下进一步开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义齿修复数量显著增加,但是口腔技师明显缺乏,远低于保证修复体制作的质量所需要的口腔修复医师和口腔技师比例1∶1.5至1∶2,优秀的高级技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紧缺的人才。

目前我国口腔卫生队伍主要由口腔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口腔技工和护士组成,其分工不明确,层次机构不合理。一些简单的口腔治疗占用了大量高级人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有学者建议应致力于培养口腔治疗师以处理大量医疗事宜,这也符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与培养口腔医师相比,培养口腔护理人员和口腔治疗师所花的开销要小得多,具有明显的经济实惠的优点。因而,进一步完善牙科辅助人员培养体系是急迫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 培养各个方向的牙科辅助人员

1.口腔助理医师

中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获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治疗和口腔预防工作,分担医师的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和掌握预防知识,以后可通过国家卫生资格考试晋升为执业医师。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被访视的产后0~42 d的产妇及新生儿,产妇610例,新生儿617例(含7对双胞胎)。对产后访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对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乳腺、会阴情况、大小便和新生儿体温、皮肤、黄疸、身长、体重、大小便及母乳喂养等情况进行分析。

1.2 方法 访视方法产后0~28 d访视4次(出生后3、7、14、28 d),产妇在住院期间由经管医师访视,出院前由专职访视人员亲自到病床前进行院内访视,并核对电话号码、地址。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产后访视目的及意义。产妇出院后由专职访视人员按要求对居住在市区内的产妇上门进行访视。

1.3 访视内容 对产妇和婴儿进行体格检查,主要的有:生命体征的监测,检查产妇子宫复原及腹部、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了解恶露性质、量,检查情况,了解乳量及喂养方法。检查婴儿的反应、心肺、黄疸、囟门、皮肤黏膜、口腔、生殖器官、脐带、二便等情况,评估产妇的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环境、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对存在或潜在问题运用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护理支持等手段加以解决,对不能以上述方法解决的疾病或情况及时与本院联系并动员其入院诊治。对访视情况认真记录于《保健手册》中。同时督促产妇满月时带婴儿到当地防疫站免疫接种及42 h母婴回院复查。

2 结果

剖宫产238例,阴道顺产351例,阴道助产分娩21例。全部母乳喂养412例,占67.5%;部分母乳喂养102例;人工喂养96例。产妇情况:皲裂37例,占6.07%;内陷35例,占5.74%;乳汁淤积49例,占8.03%;乳腺纤维瘤16例,占2.62%;尿潴留13例,占2.13%;会阴切口愈合差16例,占2.62%;胎膜残留17例,占2.79%;痔疮19例,占3.11%。新生儿情况:红臀39例,占6.39%;腹泻35例,占5.73%;脐周炎50例,占8.20%;湿疹26例,占4.26%;鹅口疮20例,占3.28%;鞘膜积液7例。提示:出院后的母亲母乳喂养率低及新生儿的脐部及皮肤的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感染率高。

3 讨论

3.1 我院全部产妇在住院期间均实行24 h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有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正确指导其哺乳、含接姿势、挤奶方法等并协助有喂哺困难的产妇喂哺,从而使院内母乳喂养率达到97%以上。本组调查结果表明,院外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只有67.5%。出院后母乳喂养率下降其主要原因与育儿知识缺乏、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和好处认识不足有关。其次是产妇由于自身因素或乳汁暂时不足,哺乳困难时而缺乏哺乳信心且母乳喂养技巧掌握不好,受到的母乳喂养支持不足。因此,提示我们要在孕妇孕期检查期间要切实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当产妇住院待产或产后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将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喂哺技巧传授给产妇,做到口说手教,直到产妇领会会做为止[2]。本组资料结果还表明新生儿的脐部及皮肤的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感染率高。出院前做好卫生宣教,传授有新生儿护理、科学育儿知识及技能等内容非常重要。

3.2 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力量的因素均有利于细菌入侵,也能增加产褥感染的严重程度。生殖道感染原因可因滞产,胎膜早破,肛查过多,未消毒阴道而进行检查等。虽然剖宫产手术本身不是感染的直接因素,但行剖宫产的产妇往往已存在感染等危险。产钳或经阴道助产的手术,亦使细菌侵入子宫的机会增多,产道损伤为细菌开辟侵入机体的门户,感染坏死组织更有利细菌滋长。治疗主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及增强产妇的抵抗力,要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正常掌握产科指征,选择适应的分娩方式,才能使产褥期异常情况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我们要加强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产妇如何做好产褥期保健,会阴清洁,从而防止产褥期感染或会阴伤口愈合不良。要充分发挥孕妇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健全孕妇学校上公开课的制度,要经常上课,把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保健和婴儿保健知识传受给孕妇及其家属,避免在产褥期产妇自身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而出现问题。同时,产后访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及时上门进行产后访视,为产妇提供从住院到出院的连续性健康教育,使产妇能得到及时的护理支持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保健水平,保障母婴安康。

参 考 文 献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范文6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哺乳方式。文献报道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的20~79%[1],母乳不仅仅为婴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而且可以增加婴儿免疫力、智力,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体健康。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笔者自2009年1月起对我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剖宫产因素 剖宫产术前、术后限制饮食,导致产妇营养不足,影响乳汁分泌;剖宫产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不能做到新生儿30min内早吸吮;切口疼痛和宫缩影响;术后使用药物治疗使产妇担心药物通过乳汁排出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等使产妇在术后三天内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可造成初乳分泌延迟;输液管道、留置导尿管、镇痛泵导致产妇母乳喂养带来不便。

1.2 心理因素 产妇的情绪、休养环境影响乳汁分泌。产妇紧张、焦虑、疼痛,哺乳期受精神刺激,焦虑、生气、烦躁或忧虑等负性情绪,影响下丘脑及垂体的功能,从而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而心理应激会使乳汁分泌明显下降,这些均是乳汁分泌不足的不利因素。

1.3 哺乳因素 产妇由于知识缺乏,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产妇喂哺经验不足、喂奶姿势不当、含接错误、挤奶手法不当、产前未作乳房护理或保健不当,如喂哺时未将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只将含在口中,造成皲裂,引起疼痛而影响哺乳;婴儿吸吮不顺哭闹,导致产妇情绪紧张从而引起乳汁分泌迟延、入量不足。部分产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产后三天才会开始有乳汁,不积极进行早吸吮增加乳汁的机会,造成乳汁分泌不足。

1.4 母婴患病 婴儿患病母亲紧张、惊恐出现心理障碍引起泌乳减少,婴儿吸吮欲望与能力减弱也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等需特殊治疗,母婴分离而影响母乳喂养。

1.5 乳房-因素 产妇平坦或凹陷,过大使婴儿不易含接;由于婴儿吸吮方法不当或产妇过度在上使用肥皂等刺激物等造成皲裂疼痛使产妇难以忍受;当乳汁开始分泌时,乳房会变热,而且疼痛,甚至如额头版坚硬,乳房肿胀影响婴儿吸吮,如果不及时喂哺,使得乳汁不能及时排出,乳汁会因此而停流。

1.6 社会因素 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产妇未休满产假便上班工作,甚至在产褥期就奔波于事业,没有时间纯母乳喂养婴儿;代乳品广告的大肆宣传,使得广大的孕产妇难以抵挡诱惑,从而忽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宣传深度和广度不足,使产妇无法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导致难以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有些产妇认为哺乳后身体会变形,如乳房下垂、身体发胖等,母乳喂养需进食大量营养饮食,担心会影响体形的恢复而拒绝哺乳。

2 护理对策

2.1 孕期健康教育 产前接受母乳喂养教育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2]。从孕期开始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知识宣教,通过产前检查、咨询门诊、孕妇学校包括网络和电视孕妇学校,定期举办母乳喂养知识讲座、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手册以及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方式讲解孕产期保健知识和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用布娃娃示教喂奶的姿势,用假乳房示教挤奶的手法及乳房的护理方法,并向孕妇说明在其住院时会得到护士的帮助,使孕妇及其家属接受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帮组产妇及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2.2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纠正产妇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保持良好愉悦的心理状态;告知母乳喂养不仅不影响体形,还能促进子宫的早日康复。

2.3 产后健康教育 产后及时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并由责任护士床旁手把手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及含接姿势,喂奶时婴儿的抱姿和,产妇托起乳房喂哺的方法,婴儿含接是否恰当,教会产妇如何观察婴儿的吸吮和吞咽声。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不规定具体的时间和次数,以促进乳汁分泌,若婴儿睡眠时间超过3个小时,应叫醒喂奶。夜间哺乳有助于保持奶量,因此鼓励产妇夜间坚持哺乳。

2.4 早接触、早吸吮、早哺乳 新生儿出生后应做好三早,能有效刺激母亲大脑中枢分泌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新生儿出生30min与产妇早接触,协助新生儿吸吮,时间>30min,哺乳前不给婴儿喂食母乳意外的其它食物,禁用奶瓶及橡皮,避免婴儿产生错觉,对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

2.5 饮食护理 饮食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产妇只有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自身代谢和泌乳的需要。饮食以汤汁为主,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以利于泌乳。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大麦及其制品。

2.6 乳房护理 凹陷或扁平者与怀孕7周左右无早产征象即可开始向外牵拉纠正,产后早期进行徒手伸展与牵拉练习或吸奶器贴于乳房反复抽吸,直至突出立起,然后让婴儿吸吮立起的。喂奶前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后再喂乳,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哺乳完毕用手指轻压婴儿下颌,使婴儿慢慢放开,切不可强行用力拉出,口腔负压时强拉不仅加重疼痛,亦容易导致皲裂。若已有皲裂,可在两次哺乳间挤出少量乳汁均匀涂于乳晕处,可促进表皮修复,每天用清水纱布清洁乳晕。乳房肿胀时用热毛巾湿敷,鼓励产妇增加哺乳的次数,协助其将剩余乳汁排出。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