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域经济重要性

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初中;高中;英语衔接教学;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6501

高中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延伸和继续,高一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受到学习环境、课程目标、教学难度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努力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对于提高教W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在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进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听不懂英语课,课后题和课外拓展的题目不会做,听课吃力,记忆困难,英语成绩明显下降,因此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习信心大减。有的学生甚至自暴自弃,完全放弃了英语这门课。这种现象在高中教学中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语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学习和教学规律的特点,没有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一定的连续性,较之初中,高中的英语知识涉及面更广,内容深度上有明显增加,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变,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跨越一个较高的台阶。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重基础,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能力。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跨度大、单词量大、课堂节奏快,在英语教师全英文授课的“熏陶”下,许多学生出现了畏惧的心理。学生的知识水平仍停留在初中,学生仍习惯于初中教师对课文逐字逐句的翻译,习惯于教师简单重复的操练模式,在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上没有得到提升。高一作为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英语教师要使学生尽早适应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模式,从学情出发,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这对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有重要作用。

二、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途径

1.语言知识方面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音标,借助音标这个工具,学生可以读出每个词的发音。学生可以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不断地模仿学习,纠正不规范的读音。练习读音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跟读磁带,多听多模仿,注意升降调所表达的语气和情绪,因为准确的语音语调是记忆单词的关键,是朗诵英文的基础。在口语训练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营造说英语的氛围,例如组织英语短剧表演、演讲比赛、英语角等。在写作方面,贵在持之以恒,在不断的练习中摆脱初中简单句的描述,向运用高级词汇、复杂句式结构的方向过渡。上述做法,有利于实现初高中语言知识的衔接。

2.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提倡将教学资源列为第一位,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工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范例性材料,是师生对话的“文化中介”和“沟通桥梁”。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高中英语教材的局限性,教师要去加工语料,丰富语用,突出课程内容的功能性,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和组合,将内容更好地进行衔接。在教学方法上,初中英语教师注重将英语知识一一地传授给学生,而高中英语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主动地构建新知,学会自己归纳、练习、发现、探索,主动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遇到阅读障碍,自己查词典,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3.学习习惯方面

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县城建设 县域经济 拉动作用探究

广义来讲,县城是连结农村和城市的良好纽带,同时县城也是人才以及物流的主要聚焦点,其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整体带头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党和政府就将县城建设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建设环节,同时也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并对政治传播和文化教育等工作也都高度重视。加强城镇建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坚持规范化县城建设和把好县城发展责任关以及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三者共同完成县城建设工作的。在进行县城建设规划的规程中应该聘请经验和资质相对较高的专家和学者来共同协助完成县城具体规划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县城领导监督机制和县城领导干部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推动县城经济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加强县城建设是退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并且拉动相关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从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取和县城建设能够成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以及县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刻探讨。

一、县城建设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选取概述

1.县城建设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种类

在进行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构建的过程中,不同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的言论各不相同,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政府和机构都会依据县域指标和县域经济计算方法等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较为整体且全面的比较和评价。其中一种常见的状况就是,将县域GDP和县域GDP增长率以及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项指标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标准。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是以县域经济总量指标和县域经济结构指标以及县域生态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其中县域经济总量指标是指县域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和县域地方经济收入两个具体方面,而县域经济结构指标则包括城镇化比例和相关县域经济劳务输出两种,我们所说的这种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相对来讲较前者相比较为全面,但是其主要缺陷就在于当我们进行县域经济数据信息收集时会受到一定阻碍,并且在确定县域经济剂量方法上也具有较大难度。图为县域经济发展中评价指标曲线示意:

2.有效评价县城建设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指标选取概述

以上述内容为主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种类选取依据,按照上已提及指标体系对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进行具体且全面的经济反映,之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可行性原则和数据可等性要求等充分考虑个人能力问题,在对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指标和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指标四种作为主要县域经济指标评价标准。

(1)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

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县域经济GDP总量和县域经济财政收入以及县域经济增长率三种。同时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出县域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和县域地区发展潜力等。

(2)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

在进行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衡量的过程中其主要是依靠县域经济社会商品具体零售额和销量来进行准确衡量的。广义来讲,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出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县域内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图为县域居民消费水平占总体县域消费水平比重示意:

(3)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机构指标

主要运用县域第三产业站县域经济GDP比重来进行衡量,合理运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指标进行衡量可以有效反应出当地县域产业结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态势加以辨别。

二、县城经济建设拉动相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探究

1.拉动县域经济成本投资增长

就县域发展而言,进行县域经济建设投资是促使县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对县城加强经济建设也会带动整个县域发展,因为县城经济投资能和县城经济投资潜力都决定着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所以加强县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县城经济建设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应该从基本资本理论方面进行研究,马克思理论中资本论这一理念就有效的阐述了劳动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合理利用去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之后在此基础上扩大地区经济资本积累。

2.拉动县域消费水平增长

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拉动县域经济水平增长,其同时也是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县城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二者经济水平提高便会促进整县域经济水平提高,起到相应拉力作用。需要了解到,我们会应用到消费乘数理论,此种较为科学的数学表达方式能够准确且全面的反映出县城消费水平对县域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

通过进行县城经济建设可以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随着县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县城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相应居民消费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达到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得农村整体消费水平得以提高。县城人口增加会带动相应工业产品需求增加和带动居民住宅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使居民消费档次上升,此时便会形成较为完整居民消费示范效应,这就会在优化县城第二产业的同时也会使增加其在县域经济GDP中的比重。

三、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详述

1.县城建设拉动县域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种必然发展趋势,规模化生产模式是当期农业生产主要特征。现阶段县域农村土地呈零碎式发展状态且分散不均,这样就会早成人均用地减少。通过加强县城建设可以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县城,并使这些农村人口投入到第二产业生产和第三产业中,此种方式能够有效进行土地流转并可讲有限徒弟进行连结。实施土地集中规范可以为县域专业化生产提供相应经济效益,这也是县城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策略中的重点。县城建设可以使县城交通运输和县城供水供电以及县城物流部门等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图为县城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结构示意:

2.县城建设拉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

县城建设中经济部门主要以相应传统农业为主,传统农业身缠规模相对较小,此种积极部门多数用于市场交换并采用先进科技进行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县城建设的优越条件可以促进县域企业制度规划和县域企业组织生产等。县城经济建设已成为生产县域商品和能源以及相应聚集拉动力的有力基础,分别可对县城经济和县域经济二者之间做权衡考虑,在共同促进城乡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乡统筹规划侧率得以实现。在加强县城经济建设过程中,第三产业会迅速得到提升,并且一些新型产业也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我们应该了解到,第三产业的产生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会带动就业,并在增加人员就业的基础上使得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县域居民消费水平以想成良性消费循环以带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县城居民消费增长代表着县域整体经济水平提高,此种状况还会使得县域投资增长和县域消经济消费水平提高以致促进城乡统筹规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当前县城建设发展现状,对县城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相应评价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加强城镇建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坚持规范化县城建设和把好县城发展责任关以及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三者共同完成县城建设工作的。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拉动县域经济水平增长,通过进行县城经济建设可以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致拓宽县域消费市场。加大县城经济、文化各领域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县域文化水平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应该了解到,县城建设会拉动县域农业发展和县域产业需求以及相关城乡统筹规划等,在进行县城基础建设时会受到人口影响,所以应根据此种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解决方案。县城经济建设成本投资增加,此时县城居民消费水平也会增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珊.江苏省县域城镇规模变动及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CVVH;SAP;效果观察及护理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17日――2013年8月17日收治SAP患者15例,其中12例CVVH治疗,男8例,女4例,男(28-64岁),平均年龄(43.88±12.44)岁)。女(48-72岁),平均年龄(63±10.67)岁。其中4例并发急性肾衰,2例还伴有左心功能不全;1例并发急性呼衰。所有患者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6例行气管插管,3例行器官切开,3例行面罩给氧,4例给予胃肠减压。

1.2方法经中心经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体外循环。其中股经脉置管9例,颈内静脉置管3例。采用德国贝朗公司BRAUN DIAPCAP连续性静-静脉血滤机。滤器选用德国贝朗公司和血滤机相配套的AV600,聚砜膜,膜面积1.0m2,膜长度20.90cm。置换液为总医院配方[1]前稀释方式输入,置换液流速300ml/h,血流速200ml/h,另外选择血管静脉微量泵入葡萄糖酸钙7.5ml/h,硫酸镁2.4ml/h,超滤量根据患者的负荷和临床状况调整。肝素抗凝,测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调整肝素用量。行CVVH治疗前及CVVH治疗后第8、16、24、48小时分别测量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

1.3护理

1.3.1床旁血滤机得使用包括机器开机、进入自检、连接血滤器与管路、并对血滤器和管路用含肝素生理盐水(1万U/2L)冲洗,预冲[2]。设置血流速200ml/min,置换液流速3000ml/h,设置PV压力报警参数、PA压力报警参数、TMP压力报警参数,加热器调制37-39℃。超滤量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出入量而设定。置换液配制按总医院配方,0.9%生理盐水3000ml+5%葡萄糖1000ml+5%碳酸氢钠钙和镁分别以7.5ml/h和2.4ml/h另外微量泵入。密切观察血滤管路运行情况,出现报警及时处理。

1.3.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计每小时尿量及是否有发冷,低血压,肢体抽搐等不适。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和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供氧浓度,血氧饱和度,注意呼吸道温化和湿化,及时清除痰液,调节呼吸机各参数。

1.3.3抗凝无活动出血的患者,采用肝素抗凝接专用注视泵,与滤器前5-10mg/h匀速注入,血滤结束前30-60分钟停止给肝素,并注意观察神志,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有出血倾向时,可采用鱼精蛋白30-50mg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每隔15分钟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血路管道及滤器,并根据病情适当加大血流量。

2结果

2.1结果CVVH在SAP早期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水分,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组织胺、激肽酶)和体内炎性介质、毒素,改善肾功能。行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后16h、48h分别与0h比较,经T检验,HR显著下降(P

2.2不良反应1例治疗16小时后出现手足抽搐,静推葡萄糖酸钙后好转;2例出现发热,给予物理降温,维生素静滴后体温降至接近正常。

2.3CVVH前后HR、CVP、尿量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结合尿量、生化指标相应调整超滤量。可提高透析液钠浓度或静点高渗氯化钠、白蛋白、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维持血压。治疗中有2例出现低血压,经过降低超滤量,静滴10g白蛋白及500ml高渗氯化钠后血压维持在100-120/60-90mmHg。

目前CVVH治疗的费用高,经济上病人难以承受。研究表明,血滤的清除作用是非选择性的,清除炎症因子又将清除抗炎因子。CVVH对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作用还是难以预料,[4]在治疗中诱导炎症反应,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丧失,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丧失,如皮质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治疗及各种并发症,如何进一步去预防和解决,有待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季大玺,谢石浪,黎磊石,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中的应用.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6):41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76-1783.

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4

一、推进内蒙古县域经济协作的必要性

(一)县域经济的相对独立与协作

经济区域的划分只是按照一定相关地域、行政区划和产业类型等相对标准进行区分。在现代市场经济视野下,就按照经济资源合理配置运作区域而言,经济区域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并不存在绝对的经济区域界限或绝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经济运作单位,一方面反映出县域经济自身相对独立空间的经济资源配置范围,而更多地反映出中国经济行政运作经营特征。而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从经济运行区域效益最大化要求实际出发,经济区域划分应该以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流转,提升资源利用效益为标准。也就是说,经济区域的划分是相对的。县域经济的限定词是“县域”,而县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因此,某种意义上以县域划分经济区域,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但就理论而言,概念的运用是为表达思想的方便,故而本文依然把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来使用。

虽然近些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一些传统资源比较富集的地方更是如此。但某些地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并不能说明县域经济优势就已经发挥出来。由于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状况、产业特色、地理区位等影响经济因素复杂纷呈,客观上决定了区域经济资源配置的复杂性,决定了县域经济协作关系是影响县域乃至更大范围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县域经济协作更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升区域经济及县域经济发展力。实践也证明,县域经济协作良好,县域经济的整体资源优化和产业协作优势等核心竞争力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总而言之,经济区域内的经济运作单位具有相互依存的共生性特征,县域经济发展的协作平衡对于经济区域的良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某种意义上它是区域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充分挖潜内蒙古县域经济协作优势,进一步研究推进县域经济协作,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力的重要战略。

(二)县域经济协作发展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县(区旗)域经济发展运作目前基本上仍然处于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县域经济发展各自为战状况。这种状况阻碍现代市场经济县域协作机制的形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一定程度破坏了区域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制约着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力的进一步提升。

县域经济协作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经济协作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理念,协作联合蕴含着经济资源效益和发展力的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需要进一步明晰认识,也要对县域经济协作优势和环境条件进一步深化认识。其二,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划定经济协作区域。内蒙古地域广泛,各地经济资源情况不同,如何从内蒙古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构建经济协调协作机制,首先要客观科学地认识各地经济发展情况,采取符合实际的统筹政策措施,构建协作密切、互动有力的经济协作区域。其三,管理体制制约问题。由于行政区划限制及与之相关传统经济发展规划决策影响,县域经济仍然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经济协作缺乏主动性,出现各自为利的不协作、不协调情况,甚至出现 为追求地方政绩和使地方利益最大化而进行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现象。其四,利益协调机制问题。由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利益整合机制,发展过程的利益摩擦与对立常常使地方政府更加突出自我利益中心意识,区域经济资源浪费问题突出。例如,目前客观存在的经济类型相同或者相邻的经济开发区重复建设问题。其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问题。由于长期县域经济各自为政的产业政策,使得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由于县域经济各自为战的局势,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涉及各方利益,具体运作存在相当困难。

二、大力推进内蒙古县域经济协作

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5

在县域治理制度层次中,每一个层次的具体操作功能与地位均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以纵向层次划分,县域治理的制度可以分为制度的策划与制度的实施环境。制度的实施环境是外在影响因素,而制度的策划则是其内在影响条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与治理而言,较高层的制度体系为国家层次的宏观法律规定,中等层次的制度层面则包括省级、县级的规则标准,这些较为宏观层面的制度层次在广义上将其定义为制度环境。在县域治理的范畴中,其中组织内部设置的规则、程序及其他治理措施则是属于制度策划的内容。外在的制度环境从宏观上确定了县域经济活动治理的方向与范围,其结构体系则决定了其实施结构,它为县域治理的活动提供了规则制约基础。制度环境是决定其县域治理结构实施的可靠性与效率的关键。

2、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动力因素分析

人的实际工作动力,行为准备均与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安排的不同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效果,影响着人的行为活动。就县域治理而言,县域内部政府的管理措施的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个人的消费规划等活动按照具体制度执行是决定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整个社会市场内部人们的活动行为安排是否符合制度规则的标准,对制度是否存在价值认同感,是创造县域内部良好制度规范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制度导向是决定广泛社会群体生产、生活具体价值的关键。若社会组成的广泛民众能够对制度产生依赖,预见遵照及维护制度秩序的光明未来,便能与其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将个人行为活动的作用扩大到社会层面,便能够成为县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因此,制度是实现个人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另外,县域内部制度的制定还必须与其实际情况做到和谐统一,与其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达到整体一致。制度具有其相对的实效性,然而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若相关的社会制度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则必然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阻碍。因此,必须深化对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角度来说,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假定各县域内部的资源量是一定的,其经济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是决定于其社会制度的更新及其区域内部整体结构系统的调整。然而制度的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大部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群体,社会群众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将其与结构治理动力比较而言,制度创新的动力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动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刺激县域内部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其经济的发展,是其强大的动力。从我国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而言,现已有部分地区在制度更新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其价值观念的更新、规则章程的变革安排、整体操作机制的调整与创新等。制度的能够为县域内部经济的发展创造有效的制度媒介,为社会市场上广泛的竞争主体与人员活动提供相应的限制及激励条例,能够优化县域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其竞争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然而,针对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言,目前的制度环境虽然出现了较大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深入确立,然而传统的计划经济理念依然对其制度的规划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新的制度环境下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从而导致传统的制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动力层次包括三个因素,其中价值观念是其核心影响因素,它是影响整个制度体系制定与落实的关键。因此,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观念体系,将当前经济发展的体制及其他机制的革新与变化作为其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重视发挥市场内部经济主体的竞争积极性,促成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对管理体制实施整治与更新,关注其服务作用,从而有效发挥制度创新的动力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3、结束语

县域经济重要性范文6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我国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支撑,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城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003年,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三农”为宗旨,以“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为要求,加快其产权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使农村信用社逐渐成为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农村信用社的储蓄资金中,有80%以上的存款来自农民,在贷款方面,有70%以上的贷款贷给农民,真正实现了资金源于农村,运用农村的良性循环。农村大部分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因此,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农村信用社是最适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县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遇到资金瓶颈,各县级政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金困难,农村信用社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新时期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因此,农村信用社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

1.县域经济落后,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

财政收入的不足决定了县级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弱,直接导致了农民的增收困难,中小企业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得不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出现了融资困难,严重威胁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资金的需求主要具有临时性、季节性等特点,不仅管理成本较高,而且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对农户的贷款负责,给上述金融机构带来了严重的资金压力。

2.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各地政府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管理,反而对于农村信用社干涉的越来越多,逐渐发展为为县级政府服务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内部管理制度上,缺乏完善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难度。

3.服务三农程度有限

虽然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其服务范围有限,经营业务较少,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数量并不充足,满足不了目前快速发展的三农局面以及农户的需求,与完全实现“服务三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农户和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在对贷款利率进行定价时,农村信用社主要以民间借贷利率作为参考,并结合农户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信贷利率进行一定的调整,利率逐渐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村信用社的高利率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此外,涉及到贷款收费的程序较多,较为复杂,使农户和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有效措施

1.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

首先,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正确的县域经济支持意识,对涉及到“三农”的贷款最大程度予以支持,保证各项农业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三,加大对县域内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学生就业提供岗位,为就学困难的学生提供学生贷款等业务。通过资金支持,鼓励妇女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

2.建立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

首先,建立完善的县域信贷资金保护措施,以此保证县域金融信贷总量处于稳定态势;其次,对各项贷款的比重进行明确规定,提高农业方面贷款的比重,确保农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3.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

首先,对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实力和使用效率;其次,转变传统的金融服务理念,拓宽金融服务的范围和种类,加大对“三农”的贷款力度;第三,将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内的网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拓展中间业务的能力和范围。逐渐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村信用社工作中,为开展各项中间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四、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三农”服务,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遇到了重重阻碍,相关部门要结合县域内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县域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支持经济发展的道路,加大对“三农”的贷款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