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1

一、要求管理会计的目标发生变化

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把握知识经济的特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管理过程的“长期战略”信息、提供“服务”、“交货时间”等信息;而这一切都需要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发生转变,由原来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增值”为中心,继而转变为以“核心能力”的培植为中心。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得价值增值

二、要求现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1.合理计量智力资本

20世纪8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8%,有形资产为62%;9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62%,有形资产为38%;21世纪,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85%,有形资产为15%。

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而知识经济下,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实物资产,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知识经济下作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准确的计量了人力资本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才能正确计算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

2.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要求随之改进

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 “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随着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将会引发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的显着降低,当前的管理会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直以来,对其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制造费用的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据此做出的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失误。

3 .要求存货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支付、网络采购等活动都可在网上进行,传统存货模式受到挑战,“零存货”的概念有可能成为现实。存货乃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务求“及时适量”生产,预防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以至于逼近零存货。传统管理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三、要求改变对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价

目前的投资方案评价,主要是考虑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益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主要以智力投资为主,随着企业投资的取向从物力投资向智力投资的转变,管理会计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也 将从单纯的以财务效益为重点转向财务效益和综合信息并重的评价标准体系。投资的评价和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为出发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的大小将主要由其具有的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决定,因而经营决策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适当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使企业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四、要求管理会计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将充斥于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要求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及其他各个责任中心从中选择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即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非货币性和货币性信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有时非财务信息的影响甚至超过财务信息。例如,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级制造技术的长远利益等,都关系到企业全方位的效益。

五、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生命周期

现行的管理会计仅考虑生产者所承受的成本,而不反映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所承受的成本,不仅包括购买价,还可能包括与安装、运行、支持、维护、丢弃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引起企业产品的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六、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注重价值链分析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资产所有权权属;两税会计处理

视同销售是税法的提法,体现在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时虽然没有现金流和明确销售额也要计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时在账务处理上会计要确定是否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一、两税关于视同销售的内容不同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

增值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①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⑦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九种情况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基础是资产,而且是所有权属发生改变的资产处置才视为视同销售.

二、两税计税依据有所不同

增值税的最终计税依据是增值额,在流通环节以不含税售价计算销项税额,再采用抵扣进项税额原理计算应缴税额。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如果没有销售额,按规定顺序确定最终确定市场公允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按规定视同销售时,如果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由此可见:对于外购资产所有权属发生变化时,两税计税基础不同,增值税视同销售计税基础是售价,所得税是购入价格作为计税基础。

三、两税会计处理不同

总体来看:增值税的帐务处理全部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来计算,所得税税的账务处理却没有直接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来计算,而是分两种情况:即是否直接计入营业收入相关账户,并是否同时通过营业成本相关账户结转资产成本。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视同销售即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相关帐户核算,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视同销售则不通过上述账户核算,而直接通过其他损益账户和结转资产成本核算。

两税会计处理具体体现在每一个视同销售行为上。

(一)增值税八项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第1.2项委托代销和代销、第5项之个人消费、第7项利润分配、第8项无偿赠送他人这几种情况都改变了资产所有权权属,则会计和税法要一同视同销售实现,即确认营业收入并同时结转成本。即要贷:主营业务收入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并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等贷:库存商品等。

其他第3项异地移送、第4项用于非应税项目、第5项之集体福利这几种情况都没有改变资产所有权属于内部资产转换,会计上不确认销售收入,只在税法上确认销售实现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即账务处理不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账户核算,直接结转资产账户,比如贷:库存商品等。

第6项对外投资账务处理按照制度理解则要具体分两种情况:如果被投资单位和投资单位属于同一集团控制单位,则此次投资没有改变资产所有权 权属,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反之如果被投资单位和投资单位不属于同一集团控制单位,则此次投资改变了资产所有权 权属,会计上也要视同销售收入,这要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举例如下:

(1)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移送方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等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收货方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2)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借:在建工程等

贷:库存商品等(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1)非同一控制集团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贷:库存商品等科目

(2)同一控制集团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等

贷;库存商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如果涉及是购进途径发生权属变化应以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二)所得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这9种核算原理同样以资产所有权权属改变来确定是否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来处理。

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对特殊,如果货物用于非货币资产交换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具有商业实质的,那么会计上视同销售,即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反之,如果该交换公允价值都不能可靠计量不具备商业实质,则会计上不能确认销售实现,而只是按照货物账面成本转账了。

综上所述,两税在会计处理上虽有不同,但在会计上是否确认销售收入实现的标准是相同的,即视同销售行为是否产生资产所有权权属的变化。是权属发生变化的,会计上确认收入实现,反之,不确认收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2] 《“视同销售”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崔刚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3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是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本文响应了该指导意见的要求,满足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的现实需求,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意义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培养卓越会计人才。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会计学专业分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班、卓越人才班、国际会计班三个方向,针对非国际会计班已开设过双语财务会计学、双语审计学、双语财务管理学,而双语成本管理会计却是第一次。因此吸收国际先进成本管理会计教育经验,更新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改进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完善双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卓越会计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会计学专业卓越班而新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会计卓越人才的培养。在原有中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内容,才能使双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满足培养卓越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教材的确定

完善《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吸收国际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经验,在已有中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基础上丰富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使英文原版教材适合会计学专业卓越班教学使用,为培养合格的卓越会计人才提供本课程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教材选择方面要兼顾学生能力和教师能力的有机结合。如果学生英语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均较好且能够通过努力用英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且具有留学背景,教材可选择国际通行主流教材,易于学生掌握最先进的学科资源。反之如果学生英语能力有限、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且不能直接用英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英语知识也有限,教材可选择国际教材中的简易版本,易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率的掌握学科知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授课的卓越班学生生源较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英语基础较好、能够用双语课堂授课和英文教材学习新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能够运用双语传授专业知识,因此选择国际通行教材亨格瑞等所著的《成本与管理会计》。英文教材版本更新较快,有国内引进版、翻译版和进口原版。国内引进版和翻译版一般会进行部分删节以减少篇幅适应国内教学,而且价格较低,但一般版本会滞后最新版本2个版。而进口原版是最新版,有些会有较便捷的网上教辅资源,便于学生自学和老师教学管理,但是价格高。在同一本教材的不同版本选择时,最重要的考量是学生的负担能力和教学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确定合适的教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外教材教学内容的区别,满足当前成本管理会计改革的需要,适应在校学生的需求特点,在课时的范围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原文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材较厚、章节较多、内容较多,因此是否全部都讲还是讲其中一些章节,讲哪些章节,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课时问题,课时越多可以覆盖越多的章节,余下的章节供学生自学,课时少,就需要选择本学科最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并结合学生课下自学,达到合理的教学效果。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双语课程中学生要过两关,英语关和知识关。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用英语学习新的知识比较困难,建议教学内容涉猎的章节为重点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便于学生重点学习。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强,教学内容可以覆盖全部或大部分章节,教师课堂授课时可详略自由控制。采用原文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详细检查,避免不正当价值观的渗入,更多的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五、课堂教学的开展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4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始于上世纪初的时期,当时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学者提出采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来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且为了配合科学管理,要将一些管理方面的方法引入到会计工作中,如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也有人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概念,但并未引起太大的重视。直到上世纪中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科学管理的模式来促进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自此管理会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一门新的学科。

    二、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较为匮乏

    尽管近几十年来管理会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其相关的一些学科也都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但事实上这些引入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全面系统的将管理会计的全部内涵表现出来,且严重缺乏实用性。使得在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准确的运用合理的理论知识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管理会计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受理论发展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管理。实际上,当前很多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都没有被实际运用过,这是因为这些方法在我国的国情基础上表现的可操作性较差,不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管理会计发展缓慢

    尽管我国已经引进管理会计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管理会计并没有真正得到全面的普及,只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才会有企业实行管理会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与推广,使得很多人不明白管理会计的含义和作用。加上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以及管理会计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不高,都使得管理会计发展缓慢。

    4.专业管理会计人才较少

    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且企业中也没有正式将管理会计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大都还是以财务部门与成本核算部门来分担管理会计的职责。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较少,而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很难意识到会计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使得管理会计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正常的职能作用。

    三、如何在新时期做好管理会计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之间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若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管理会计工作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做好管理会计工作呢?笔者在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下所示:

    1.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是探讨其他理论问题的基础。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协会

    由会计师、工程师、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工作以及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工作。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3.鼓励推动中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目前我国有中小型企业8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新经济下,网络系统以低廉成本提供了市场的、经济的、科技的、管理的各类信息,这对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与财会人员来说是绝对需要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把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

    4.提高企业领导层与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企业领导层应当不断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补充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还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以更好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多选择应用环境、企业制度等宏观角度。而本人站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针对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问题剖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随着战略管理会计引进我国,已有极少数企业尝试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生产和运营之中,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而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在成本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和作业成本管理,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企业在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把成本、收入和资产分配给价值作业,从而找出并分析每个价值链作业的成本动因,通过重新配置价值链来创造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主要运用是从而从整体运作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来逐步优化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实现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长期发展目标。

2.在预算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既克服了传统预算没有战略引导,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的局面;同时又解决了战略完备,而由于没有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战略最终失败的尴尬处境。

3.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方法和手段,从而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发挥人力资源效益,帮助企业取得人力资源竞争的优胜地位。企业借助于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工作能力等进行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并结合薪酬实施恰当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4.在企业文化领域中的应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会给员工一种愉悦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在这种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员工会自觉树立起同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个人价值观,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并推动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相辅相成,随着企业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完善改进。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普及难度大。适应企业管理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还不够成熟,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企业人员经过战略管理会计知识的介绍、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还需加强流动性战略会计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2.企业的经营环境与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从企业经营环境的宏观方面来说,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方面来说,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之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3.企业管理者经营目光短浅、经营意识狭隘,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然而我国企业的管理者经营目光短浅,缺乏战略性的经营意识,甚至一些企业决策者管理水平低下,违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重大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

4.企业缺乏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产物,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补充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精通业务,具有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资源价值拥有动态认识能力和全局把握的能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解决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对策

1.培植相应的企业文化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顺利实施的基础。将战略管理会计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去,积极培养企业学习型文化,使员工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建立起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文化建设良性的互动关系,将战略管理会计的理念与中小企业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在企业文化中推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2.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要健全金融体制、价格体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竞争的市场外部经济环境。此外,企业要及时关注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行业和竞争因素,对企业的竞争对手和周围环境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战略管理会计,重视相关方面的人才,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给予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3.企业管理者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会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必须给予战略管理会计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进而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且要努力的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4. 努力吸取和培养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员工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到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以及在工作中所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收集和提供的信息,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兰锦.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河北大学,2006.

[2]郑建红.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7.

[3]张晶.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长安大学,2009.

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6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分析

(一)工作对象相似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在工作对象上基本一致,不同的工作重点有所偏差。其中,财务会计产生管理??计的工作内容,财务会计对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整理,管理会计则以此为参考,对单位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分析未来的经济发展优势。因此,从工作内容上来看,二者研究的都是单位经济活动,不同的是财务会计研究的是已完成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研究的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但需要以前者为依托。

(二)有着共同的目标

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作出准确的分析,为单位发展保持强有力的财务支撑,维护单位发展走上健康持续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讲,单位所有管理行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包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为了促单位的发展,降低运作成本,为单位创益增收。

(三)信息资源同源

虽然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信息处理方式、处理目的、信息筛选和使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所获取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状况,因此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信息具有同源性。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实现融合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拥有考核、控制职能

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它们对于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具有考核和控制职能。财务会计对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进行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同时计算经济活动的收益,分析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查找出现差距的原因,这是一种对资源要素的交易和产权变动进行确认的行为。管理会计同样如此,它是对财务会计最终的工作成果进行确认和分析,也是一种经济考核和控制行为。从逻辑循序上来说,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工作延伸,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工作进行分析控制和二次加工。二者在维护利益者权益以及提高效益这两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二者同属于管理行为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之一,并且都是重要的内部管理行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就是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管理控制,避免单位出现错误的经济决策。这是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活动。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实现融合的策略

(一)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在经济活动管理控制中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巨大价值。目前,中国对于会计人才的教育只停留在对会计系统进行了解、熟悉会计流程等基本会计工作技能和基础知识方面,但是从社会的人才需求上来讲,还缺失一批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同时一个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还应当具有准确分析经济状况、洞悉单位发展战略与会计工作联系的能力。所以,社会各个阶层应当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致力于培养综合性的会计人才,加大对实践性内容的培训教育力度。

(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科技产物。信息技术自研发以来已被用到了多个行业当中,现代的办公室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办公工具,信息技术被引入会计工作当中,可以进一步加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降低出错率,提高会计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建立工作模板,将相关数据输入到模板当中,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可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共同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达到资源统一和资源共享,实现工作内容的交互。

(三)建立多维度工作模型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的主要内容,其工作目的是降低单位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效益,因此,管理会计应当在经济业务的需求之上,为单位提供多维度、精细化的价值信息,这是单位运作的根本需求和基础性信息。产品维度模型的建立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体现之一。对此,单位应当尽快组织工作保障和人员支撑,分化会计工作责任,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职责间的融合,切实落实各项核算数据的产出、审核、应用、报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