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创新;实践分析
业财融合是由传统的核算会计向新时代致力于业务发展的转变,在传统的核算会计模式下,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更多的是事后核算,是典型的事后监督。而业财融合,更多地强调要把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其外延已经延伸到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方面面,是未来企业财务工作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财务人员转型发展的方向。
1业财融合相关理论
业财融合是目前新时代环境下财务人员转型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主要是从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转向会计管理职能,通过财务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业务,参与更多的经营管理事项。也就是说,当企业经营业务完成后,工作人员把相关的业务数据交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在通过核算数据发现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等相关数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2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必要性
财务部门工作职责与职能同其他部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是确保企业经营运作的根本,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的纽带。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从基础的账务处理向管理会计和业务管理方面转变,使得财务工作更加利于企业经营,加强对企业自身各项管理的掌控,避免财务同业务管理之间相分离的现象存在。一方面,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使得企业财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并促使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符合企业相关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利于企业经营与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业财融合中的应用,不论是对于自身财务的处理,还是企业的持续经营运作与发展,业财融合都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利于财务职能转型,也利于提升企业价值。
3当前业财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1财务基础工作达不到业财融合
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财务人员形成的固有的财务工作理念指导下的财务工作,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导致各项财务基础工作依然是老模式、老套路、老方法。虽然业财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和财务人员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但仍然有个别财务管理人员思想僵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业财融合发展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导致业财融合发展面临着诸多掣肘。有些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发展方面,也效果不佳,尤其是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弊端比较突出。预算数据不准确、标准不统一、形式走过场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了全面预算的效果和初衷南辕北辙。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预算执行效果与KPI考核结合效果不佳,导致了“预算是预算”“考核是考核”的“两张皮”现象突出,财务基础工作与业财融合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3.2财务人员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型会计阶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逐步高效简化,财务工作者逐步从烦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双手,有更多的力量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价值意义。然而,当下很多的企业财务人员的理念还比较老旧,没有充分理解企业业务活动,有效改善其财务分析水平,增强职业化判断的能力。财务部是企业生产建设的核算中心,对于财务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时与各部门协调沟通,找出问题及短板,给予管理层建议等,这些都是财务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能所在。
3.3业务和财务的目标不能有效衔接
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业财融合时,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不能有效衔接,部分业务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企业内的业绩能有效实现,并且提高企业内的销售额,增添新客户,忽略了财务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时,所要求的财务预算以及相关内容。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难以提升,理念之间存在的差别也导致业财融合效果逐步下降。
3.4缺乏综合性管理人才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其工作与传统会计的侧重点不同。部分企业缺乏综合性管理人才培养,财务人员未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节奏,主动融入业务,深入全面了解业务全过程,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导致业财融合难以顺利推进。
4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创新与实践方式
4.1在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价值链,价值链也需要不断地通过外界活动来补充,使得企业价值逐渐的丰盈化,目前企业多通过营销策划、售后服务等使得价值链持续运转,而企业想要增添价值,還需要不断地通过外界采购、项目合作、技术研究、人资架构组织等进行资源供应,使得企业的人资物资,硬实力软实力等均能够在企业已然发展的模式上,得到升华,业财融合可辅助企业始终保持自己的能力,支持企业进行相应的项目活动,不断地为企业寻求提升价值的机会,企业应围绕业财融合构建自身的价值供应链,不仅要体现出内部价值,更要体现出外部竞争优势,使得在企业业财融合下,能够参与市场活动,服务于市场需求,借助管理会计的相应软件工具、人力资源,深入到业务活动当中去,为企业的业务活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参考,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在价值链上,成为各个阶段的补充者,管理会计成为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加油站”,促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从总体上看,需要管理会计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的特征,围绕企业业财融合的实际诉求进行会计问题处理,主动结合企业的运作形态而进行会计分辨,给予企业切实的业务活动帮助。
4.2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补齐短板
在“大智移云”時代即将全面到来的时代,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系统,实现财务部门信息与业务部门信息的横向共享,将财务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有机结合,确保各系统之间相互兼容,各数据之间相互共享,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二是要加强数据的整理分析,将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翔实的记录、分类整理、统筹管理,确保数据的纵向可比,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三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更新换代速度,牢牢把住信息化发展的脉搏,确保始终站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业财融合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4.3以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为基础,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
财务工作者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主体,所以他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像管理型会计充分转变,逐步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边界,财务会计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历史发展情况,管理会计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在决策及战略规划方面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支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财务人员还必须努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增强职业判断力。近些年国家会计准则及税收政策变化较大,财务人员必须努力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数据化运用的能力,要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数据和业务的充分结合,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财务部门还要注重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业务开展给予支持,不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加强业务沟通,了解业务实际发展的需求,引导其专业合规的工作,帮助业务人员提升财务思维,规范的业务会促进规范的财务,财务部门最先可以发现企业各项环节存在的不足,加强与业务部门的高效沟通,部门间加强互动,才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4.4借助全面预算推进业财融合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始终贯彻于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机制,其对企业整体经营、投融资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业财融合的重要手段。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业财融合的应用,其首先加强业务合作和合同签订预算管理的辅助功效,通过预算管理实现合同管理的业财融合。企业在进行产品采购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通过与业务部门合作,其可通过对自制产品所需用成本与外购产品所需用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最少支出成本的产品,并以此来控制和降低成本支出,同时,对采购合同涉及的增值税条款和付款方式进行审核,降低采购合同的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财务与业务应一起商定销售政策的制定和销售合同的拟制,财务借助本量利分析模型等管理会计工具辅助业务部门对销售产品的价格制定,对销售合同的税务和收款方式进行审核,降低收入资金收款风险,保障收入预算的实现。
5结束语
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2
合力推动
管理会计发展的近10年,是其由“点”到“面”发展——从个别独立企业内部实践到由政府引导、学界研究、机构推动等多方合力促进发展的10年。
首先是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大力推动,给各界传递了我国企业亟需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信号。其中,国资委一直积极推动着央企管理会计的落地。比如在其成立之初对直接管理的189户中央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在此后10年中将全面预算管理这张“网”全面铺开。2010年1月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宣布中央企业业绩考核正式进入EVA时代。同年3月,国资委又启动了为期两年的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这是国家管理层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启动的最高规格的专项活动,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财政部也一直在做好管理会计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2013年以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显示出部级领导对管理会计发展的高度重视。同年8月,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在“会计服务业与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财政部将在继续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贯彻实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同时,着力加大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2013年下半年,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放心保)企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这是财政部探索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重大举措。对此,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公开表示,制定成本制度是规范和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事实上,就在一系列政策不断推动管理会计大步发展的同时,我国管理会计正在从企业实践这个“点”上转到多方机构共同推动这个“面”上——这是近10年管理会计发展的一大特点。
200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进入中国,并于2009年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签约,在中国推广CMA认证项目。此举是政府部门携手国际管理会计组织,为我国打造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引进国际先进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提供通道的举措。
2010 年12 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尔集团和IMA发起的“管理会计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一种由高校、企业、国际会计协会共同合作的方式,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模式。
2011年11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外事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管理会计国际化人才建设大会”在北京召开,显示了我国政府部门对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3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IMA和新理财杂志社联合倡议发起将每年的5月定为“管理会计月”,每年用1个月的时间来宣传管理会计,这一举措将管理会计活动推向了——作为一个融合政府、学界、企业和媒体的平台,将产生联动效应,共同探索管理会计的实用价值,深化市场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其中,每年的5月6日被定义为“管理会计宣传日”。在2013年5月18日,第二届中国管理会计国际化人才建设大会在北京、上海、无锡三地同步进行,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打破了跨地域并同时举办一项管理会计活动的先例。
实践创新
管理会计发展的近10年,是中国企业运用并不断创新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的10年。
事实上,就在多方促进管理会计逐步落地之际,在我国企业内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在不断实践和创新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管理会计经典的工具之一。2003 年,华润集团将平衡计分卡与原6S 集团管控体系联接,成功建立了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工具的集团新 6S 管控体系。新6S 管控体系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以业务战略体系替代号码体系;二是以战略导向的多维视角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其中,平衡计分卡理念的引入是主要推动因素。相应地,6S的定位也由预算管理和运营控制系统提升到战略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6S的变革性跨越。
除了各类企业对传统管理会计工具不同程度的应用外,一些中国企业开始结合自身实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管理会计工具。海尔无疑是其中的“先进分子”。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公开亮相,是我国企业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来自中国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标志着我国企业开始颠覆西方以前认为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相对落后的传统印象。作为海尔集团掌门人,张瑞敏一直是管理会计忠实的拥趸者。他曾表示:“管理会计,说到底就是管理未来、规划未来的会计,如果把管理会计、规划未来的会计变成每个人都来规划未来,每个人规划未来和自己的未来是连在一起的,管理会计就一定会充满活力。”
作为新理财2010年年度人物之一,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CFO谭丽霞介绍称,海尔给每位城市销售代表都建立了一个资源账户,明确销售量达到多少,提供什么资源,而销售代表则可以自行决策聘用多少促销人员,通过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者和执行者都能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也被欧美学者誉为“未来管理会计的新出路”,赢得了包括管理大师加里·默尔、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内的西方学者的一致赞誉。
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投资
决策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它是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中枢,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与之紧密联系的管理会计更是如此,为了使得企业更加容易辨别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笔者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做了详细的分析,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及时有效的做出最优决策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概念
(一)管理会计
对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的定义不同,各有各的观点,目前来说大家比较认可的观念就是“将企业目前和将来的资金运转作为服务对象,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为相关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效益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最后的落脚点在“管理”上,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管理,使企业的财务运转更具保障性,更加的科学、合理、高效。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财务的管理,包含了企业内部所有涉及财务的事件,它的侧重点在于财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对成本的预算和控制、核算、结算,以及对资金的把控,保证企业资金链的不断裂,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整体运转有一定的把控,将投资、融资、营运资金等融合到一个整体中,努力做到财务的优化结构、科学布局。
二、基本假设与原则
(一)管理会计的假设与原则
假设内容一:会计实体、持续运作假设。管理会计假定会计是具有实体且是连续运作的。“实体”是指管理会计所针对的对象是确定的,有固定的的范围和工作地点,尤其指出的是管理会计的层级性。“持续运作”指的是管理会计的实体处于持续运转的状态,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企业活动等都是正常的运行的,反过来带动着管理会计的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两方面的假设将管理会计与企业日常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互相影响,突出了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假设内容二:会计分期、计量单位假设。就分期和计量单位字面意思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会计分期即使要求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将企业运营的各项资金活动的时间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以确保能够及时的获取最新信息,方便企业决策。计量单位提示我们不要过于刻板,要学会变通,在设计、评估各项资金活动时不仅仅可以使用货币这一种计量单位,还可以使用例如时间、单位量等的计量单位。假设内容三:成本性态可分假设。这一假设是对成本类型划分的假设,它强调成本类型划分要依据企业的经营性质来划分,既可以划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成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产成本和变动的成本。因此成本的划分类型具有动态可变性,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有具体的划分方式来对成本进行区分,尽量客观的来划分,减少主观性。假设内容四: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家所追求的,他们往往认为,一个方案的优劣主要是看方案实施后企业获得目标利润的大小,而且企业往往会采用这些方案,并期待方案中的目标利润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会发现目标利润只是一个目标,它的实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企业管理者不要将目标利润的方案看的那么美好,可行性与自我主观意志会限制其发展。原则:一些学者指出,在管理会计的原则要与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相匹配,甚至是等同的,例如要遵循可靠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些学者根据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指出,管理会计的原则应该包括注重成本效益的原则、相关性原则、信息的可靠性原则、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原则等。
(二)财务管理会计的假设与原则
假设内容一:有效市场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在投资市场中,投资者获得投资信息和承担的风险要与获益的多少相一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样的市场行情就是有效的市场,例如当我们在炒股的时候,我们选择的股票的价格与我们自身获得的股票信息高度相关,那么这一股票市场就属于有效的市场,反之则不是。假设内容二:财务主体假设。该假设指出,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清晰准确程度,企业需要设定具体的财务主体,同时与股东等其他的主体相分离,否则我们企业的财务管理将陷入混乱的状态,无法识别盈亏。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将每一部分的财务进行单独管理,明确规定员工的工作范围、职责、权利等。假设内容三:持续理财、财务分期假设。与会计实体、持续运作假设相类似,持续理财、财务分期假设同样限制的财务管理的时间和范围,但指出了理财持续的时间要依据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要持续到活动计划的终止。原则:一些学者就不同的假设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财务管理原则,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的有效性要求我们要遵循双方交易的原则、信息传递的原则。财务主体假设要求我们要形成风险、成本与收益均衡原则。持续理财与财务分期假设促使我们形成了财务分期原则和可持续理财原则。但在实践当中企业最常用的就是成本与效益均衡原则,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和理性理财原则。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共同特征与区别
(一)共同特征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虽然在概念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总结起来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具体有:第一,二者都是致力于服务企业,提高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管理水平。第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是通过对以往做的不好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保障未来的发展,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核算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既可以核算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也可以仅针对某一具体的活动,实现对资金流向的掌握,规避财务风险。第四,在财务信息的核算方法上比较统一,大多是采用账本等一些资料来进行统计分析,帮助管理层做出财务方面的决策,而且其方式比较灵活,不会有过多的要求,只要结果相近就好。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所针对的行为主体不同,即管理会计所针对的对象是企业本身为企业本身服务,财务管理是针对企业、员工个体以及融资的市场。其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所发挥的职能不同。管理会计是对财务管理的进一步管理,主要是对未来的计划、预测、考评、把控,而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成本的预算和控制、核算、结算,以及对资金的控制,充分利用资金,保证企业资金链的不断裂,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后,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所针对的行为主体不同,所以在分析财务信息的视角上也是不同的。
四、两者在投资决策方面的不同
第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工作时间点不同。管理会计会在项目投资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收集充足信息,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财务管理则相反,它会在进行投资决策后开始广泛收集信息,对投资进行管理,维持决策的正确性。第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对先进流的处理不同。财务管理会综合考量企业原有和即将要有的项目的现金流,并规定当总的现金流额度大于原有的现金流就得出可以投资的结论。但管理会计只关注将要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只要是正值就可以投资。第三,在折现率的选择上,财务管理通常是将企业的原有成本作为新近项目的折现率,然而管理会计则不会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价值,而是一切都以现有项目为准,将本行业规定的基准利率作为折现率。
五、结语
目前,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通过比较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职能、概念、决策方面的差异,希望借助这一比较使管理者清晰的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彼此的优点,加深两者的融合,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张程 单位:海南信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J].财经科学,1995,01:61-66.
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新常态;转型升级;抗风险能力
一、引言
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种态势虽使经济承压,但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内部管理要求。
按照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包括支持管理决策制订、计划、及绩效管理系统制定,并且在财务报告和控制中提供专业见解、在战略制订完善过程中辅助管理的职业。其侧重于未来的战略预测决策,运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投资分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分析、提炼内部管理需要的规划控制等决策信息,其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2014年11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6月底,又下发了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些这些制度的出台恰逢其时,将为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供更加现实的指导,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二、我国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1.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近两年,财政部相继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构建了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统一了各方认识,总结提炼了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这四项管理会计要素,为引导会计理论界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并确立了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我国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状况
(1)概述
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占比99%。以工业为例,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6.5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7.4%;实现税金2.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的49.2%;完成利润4.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4.5%。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局限,对内部管理、战略规划重视不够。上市公司以及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用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整个中小企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越发凸显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战略规划能力的重要性。
(2)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人的问题
a. 管理人员从上到下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领导层普遍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尤其是传统行业的管理者,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注重生产不注重内部管理,对利用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
b.企业决策者对财务工作的偏见,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实干家,对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市场动向有深刻的领悟和敏锐的洞察力,但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算算账,发发工资的层面,在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人事聘用中,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的理念,对管理会计所能发挥的效应没有概念,更没有着意培养和引领财务人员更多参与管理的意识。
c.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对财务和业务融合并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同时缺乏系统的培训及学习,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财务主管大多也仅限于管好财务核算工作,没有主动和企业领导者沟通管理会计理念的意识和动力。加上其他诸如领导重视程度、资金、培训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财务部门没有拓展业务、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即便已经实行管理会计制度的企业,由于人员素质和水平问题,大多生搬硬套,机械地照本宣科,没有深入地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没有深入理解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对企业的管理提升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②资金及规模的问题
企业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势必要有资金的投入,例如加强管理会计培训、购置相关电算化软件等,并且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滞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有限,必须要有针对自身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二次开发。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有限,很多企业决策者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把资金用到生产和销售上,而类似关乎长远利益与管理相关的前期投入容易被忽视。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部门结构设置比较简单,家族史式管理或过度集权的“一支笔”管理现象很普遍,管理制度不健全,决策机制缺乏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而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需要一个相对开放民主、敢于放权、有较好激励机制的企业内部环境。
③管理会计自身的问题
a.我国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实务的应用起步较晚,新近出台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第一次系统性地搭建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尚未出台实务操作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具体指导作用有限。
b.管理会计需要以大量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财务报告和成本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制约了管理会计对生产经营控制和指导作用的发挥。
c.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管理会计的职业考试认证体系,没有调动起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d.管理会计不具有强制性。《基本指引》也明确其旨在指导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服务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不要求强制执行。管理会计应用更多需要依靠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财政部指引主要是起推动作用,引导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的对策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2011年,全国工商联调研报告曾显示,中小企生存难度超过2008年,截至2015年,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甚至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面对新的形势,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得好,关键是一要准确认识新常态、适应这个新常态,概括起来讲,新常态总体上有3个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对企业来讲,谁先能够把握住和顺应好了这些发展趋势,谁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和先机;二是向创新和管理要效益,从内部管理工作入手,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完善制度,做好规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使企业走上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可以说,提高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力,成为中小企业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增强抗风险能力最好的管理工具和切入点,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实干加巧干获得上下支持
首先,要加强全员培训,尤其是管理层,应系统学习经济管理及财务知识。通过系统培训,对外认清国家经济发展态势,把握本企业的发展机遇,对内消除片面认知,增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其在企业中重要性的认识,确实理解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价值。
其次,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综合素质偏低,更凸显业务培训的重要,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关键,值得下大力气去抓。财务负责人要带头系统地学习管理会计的知识,并走出办公室,全面了解公司一线业务,增强业财融合,更深入地思考财务专业和本公司生产经营的衔接问题;此外,新常态下,财务人员要有危机意识,时代在变,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在变,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语言,更要掌握管理会计的管控和分析语言,为企业经营产生更大的价值,甚至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的价值。建议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应该有考核和激励措施,确保所有财务人员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走过场。
最后,要找准管理会计工作的切入点,争取公司上下“人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秉持平和之心看待偏见,用切实有效的工作成绩取得领导的认同博得其他部门的理解。可以从最简单、最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入手,以获得认可和支持,方便下一步管理会计工作的推进和深入等。
管理会计工作在执行中切勿求全求快,应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步拓展管理空间。比如制度不健全可以边做边完善,人员素质差可以边做边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选择切入点之后,先把事情做起来。比如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更注重对利润的追求,忽视现金周转的问题,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曾因为资金流的突然断裂而倒闭,例如2007年的顺驰房地产公司,竟然在房地产发展最红火的时期破产,让人扼腕叹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成本较高,更容易产生资金风险,所以不妨从资金管控做起,编制资金预算,加强资金控制,利用财务部门的资金日报、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基础数据,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几个方面全面剖析企业资金状况,及时揭示风险,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并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应用真正在企业铺开,其实是件非常辛苦和细致的工作。这也要求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除了要有不断学习的上进心,也要有吃苦负重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责任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除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管理会计具体工具的应用水平和熟练程度,还要在部署工作时有全局观和前瞻性,并且有机动灵活的工作思路和因地制宜的工作策略。
综上所述,如果对内解决了人的问题,对外认清了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应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有了统一认识,上下一心转变观念,重视程度就不是问题,资金投入也不是问题。
2.擅于借用外脑,突破资金和规模的瓶颈,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领导者,尤其是民营企业老板意识到,仅仅依靠创业初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和裙带关系的人才任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管理需求,聘用专业“外脑”,有针对性地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在新时期保持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条件。
3.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为中小企业解决管理会计应用的实务问题
目前,我国系统性的管理会计工作刚刚迈出第一步,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不仅要从企业内部着手,更重要的是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完善和案例研究,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改善内外部环境,使管理会计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职业认证体系,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考试资格认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并更快地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推广与发展。首先,在高校的专业体系中增加管理会计的分类,在相关专业中加入管理会计的内容,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管理会计的学习模块。
四、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景展望
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根据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目标描绘了中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前景,是指导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总体规划。
2016年6月底,经过数月征求意见之后出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这是首次以官方基本指引的形式确立了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标志着我国的管理会计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信不久的将来,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特色的管理会计实务操作也会随之出台,我国的管理会计一定能发展成为系统健全完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门科学,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更加的广泛,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强大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福,朱玉涵.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会计审计,2013(2):89-90.
[2]张鹏礼,张岩. 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现代商业,2013(5):257..
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5
一、财务工作深化转型所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财务会计职能不适应价值管理
以会计核算为中心职能,价值创造职能不够。在当前财务会计工作中,财务工作依然以事后会计核算为主要方式,缺乏事前参与筹划和事中过程监控,财务报告仅是对生产经营结果的汇总展示,未能体现参与生产经营全链条的管控作用,最终导致与公司生产经营战略脱节。缺乏对生产经营全流程业务了解,不能驾驭生产经营全价值链管理。在大部分工业企业中,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分界明显,财务是财务,业务是业务,两者之间融合度低,财务部门不清楚业务部门在做什么,业务部门也只关心业务,不关心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一个不懂业务的纯粹的传统财务部门,基本业务就是进行财务和会计处理,很少能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缺乏对公司的核心业务的高效管理手段,抑制价值创造能力发挥。由于财务部门在基础核算上花费大量时间,难以关注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成本效率和价值创造,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敏感,使财务部门对公司核心业务不够了解,无法对公司进行成本和风险的管控,从而大大抑制了财务部门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
(二)财务信息化应用不能满足价值管理需求
核算体系分散,制约财务成本和效率提升。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各单位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会计核算单位越来越多,虽目前已实现ERP大集中,业务流程相对统一,但是各会计核算主体因地域差异等原因,制度标准不统一,同时对相同业务把握尺度不一样,给会计核算信息化统一带来难度,各个会计核算主体财务核算信息化手段五花八门,严重制约集团层面财务核算效率提升。信息化应用不足,制约管理会计能力发挥。通用的财务信息系统,是通过信息系统整合财务数据,按照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财务合规性要求等,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和汇总。财务信息系统并未反映生产经营的过程数据,尤其企业生产经营异常事件数据的记录,致使财务分析时缺乏对生产经营异常事件分析,不能突出暴露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面对“互联网+”、“人民币国际化”、“大数据”时代等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时,这样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对中国石化集团的战略支撑和实施作用有限。
(三)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显示不足和薄弱
全面预算管理的文化氛围不够,认识不足。在全面预算的编制时,多数由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业务部门提供的生产经营计划按照预算编制方法按部就班,或者闭门造车完成,较少的考虑生产经营安排等因素。而全面预算的执行者是由各个业务部门组成,在执行过程中未能考虑财务预算编制者的安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财务与业务存在差异,使预算执行滞后或者超前,给全面预算管控造成困难。服务管理决策的要素不够,不能衔接公司战略。公司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公司预算管理与发展战略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甚至存在冲突,二者严重脱节。预算管理因财务人员知识结构限制,不能有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管理,与业务联系不紧密,不能全面或重点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效益的流失点和效益增长的发现者,更多时候受制于业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对业务的引领,无法支撑管理层的决策要素。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控不到位。公司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具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特性,针对性不强,造成了预算管理职责不明确。另外,决策层在管理和控制上,出发点都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基础,更多的注重安全生产,久而久之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在企业内部对全面预算管控影响力下降,使全面预算管控作用发挥不到位。
二、财务管理工作如何实现价值创造
(一)深化业财融合,提升财务人员素质,突出价值管理能力
转变角色,推进业财有效融合。财务工作人员要熟悉业务,深入业务一线,成为业务单元的伙伴,对公司营运状况了解,帮助公司实现最高效的资源配置。企业的财务部门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了解生产管理的内容,厘清企业价值驱动因素、业务和财务因果的关系,在制定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既要贴近生产,易于操作,又要注重财务绩效。转变角色,深化管理会计应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制定公司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做好管理会计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业务部门普及财务知识。财务部门懂得业务的同时,要发挥培训功能,培养业务人员的基本财务思维和知识,使其懂得运用基本的财务思维和知识。财务人员要用非常简单、通俗的语言,把财务思维、知识传递给业务部门,让其理解财务,以求双方取得一致,共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
(二)实施财务共享,推动财务转型升级,拓展财务职能发挥
通过信息的集成和整合,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以财务共享服务创新的管理模式,推动财务工作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让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核算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价值链管理,逐步实现财务职能从核算向管理会计转变。同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推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流程再造,规范流程、合规经营、有效管控,在更高层次实现财务对公司业务的监督职能及支持业务拓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财务信息时效性。通过这几年财务年终决算反映,在财政披露表中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来看,投资者要求从注重财务信息扩张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注重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张到公司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同时,近几年国资委要求上报报表时间不断提前,也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以“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各项财务数据、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时效性,促进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三)完善预算机制,推进全面预算执行,突出价值引领能力
推动“三大计划”融合,建立完善“事前算赢”的预算机制。在预算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推动生产、投资、财务“三大计划”深度融合。实行“动态财务预算”模式,打破传统的的静态预算模式。预算安排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更加注重与生产经营结合、形势研判和成本倒逼机制,深度参与投资项目前期评价,不断夯实预算基础,开展月滚动预算、持续增强预算前瞻性和指导性,从理念和流程上引导公司“事前算赢”。基于业务和财务相融合,细化全面预算信息。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科学研判宏观形势、准确把握行业趋势、精准把握企业状态,形成一个较为务实理性的预算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具体业务市场,挖掘存在的潜力和空间,根据行业状况和投资回报目标,确定目标值。在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上,把业务和财务预算有机融合,实现业务推动财务、财务引导业务的业财联动,使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以成本为中心,以业务预算为起点,费用预算落脚点,在费用预算和业务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成本预算,形成全面细化的预算信息。严格过程管理,推进全面预算执行。预算指标设定后,必须实施过程管理,既要对绝对金额进行跟踪,又要对预算偏离度进行管理,对偏离预算较大的事项要细究原因、暴露问题以落实整改,用日常的精细管理来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另外,从管理实践中发现,过程管理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因此将预算执行与反馈落实到工作常规中,纳入到企业预算的观察视线内并定期通报,是预算过程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严格管理不等于僵化控制,一定要把握好指标刚性和操作弹性的“度”。
三、结语
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范文6
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下,需要的是信息化时代、活跃于国际舞台、活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活跃于终身学习社会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日常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学校普遍重视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忽视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我国大学里工商管理类学科教的多是财务会计的知识,而美国教的多是管理会计的知识”,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这种现状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还是存在不少的差异,管理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并使其增值。“财务会计是揭示企业的价值,而管理会计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潘飞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则用更为通俗的方式来区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投资者角色,告诉老板“赚多少钱”;而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经营者角色,告诉老板“如何赚钱”。因此,管理会计学科包括了全面、丰富的知识内容,重视和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可以使学生具备企业最需要的员工技能,如管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沟通能力、谈判能力、IT技能,以及传统财务技能。
二、合理定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它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未来。笔者认为针对大学本科生来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必须从以下两个非常重要和务实的方面来考虑:
1.职业岗位定位。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的国际化、信息化环境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学生能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首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才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目前外国企业走进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对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第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第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第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认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绩效、战略及风险等领域为各类企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实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要抓住新机遇,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观念的改变往往是最艰难的,中国社会对待财务,很长时间一直停留在传统会计的理解,一提到会计,都是看成一个算账的,有非常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一定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财务会计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重在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
2.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学习上,复合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融合,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的,并且与管理会计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以下是灵活的而且可以普遍实施的适合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选修课制。通过全校性选修课,建立学科或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读。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理解,成为复合型人才。二是主辅修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一般地,这两个专业之间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学科,两个专业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
3.实施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与企业的紧密关联性,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应该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实践性比较强,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案例教学可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更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培养国际化人才。要按照中国会计学会金会长所提出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金莲淑,2007),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因此,关于教材,可以选用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因为这种教材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列举大量的相应理论知识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甚至是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供学生阅读。这种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开阔思维,不至于学到的是生硬死板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不会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