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新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旅游新趋势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1

**县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即黄河特色生态产业园45平方公里、云丘山生态度假园4.1平方公里、紫砂陶小镇1.3平方公里。三大产业园各具特色,具体特点是:

(一)北部黄河东岸(或黄土)特色生态产业园。主要是打造两大板块。一是黄土高原葡萄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戎子酒庄累计完成投资8.6亿余元,已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800余亩,建成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及10000吨发酵储酒能力的生产车间,配套打造了富有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地下酒窖和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酒窖——黄土窑洞酒窖,而且在原址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建设成了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和谐二园、综合办公生活区等建筑群落,属于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和“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的交汇点。在临汾市旅游“一带整合,一线串联,九区整推”的发展格局中,更是处于“河汾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与“黄河旅游精品线“的缔结带。全镇以戎子酒庄为核心,按照“一心、二区、一线、九节点”规划布局,创建红酒旅游养生体系;凭借拍摄《重耳传》重大影响,签约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靠通用机场建设,打造航空滑翔基地。通过戎子景区的打造,形成游云丘、品戎子、观壶口的精品路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功能农业发展项目。依托1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苹果、7万亩翅果油树、3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西山七县,打造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最大集散地。

(二)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依托云丘山核心景区,延伸黄华峪和下川古村景区开发,前景可观。云丘山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知名品牌标志。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6.63亿元,重点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景区。项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一核、一轴、两镇、十区”即云丘山核心旅游景区、盐商古道主轴线、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十大功能区。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名胜二十四景。云丘山景区规划面积大,辐射范围广。云丘山往西的黄华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做为研学旅游线路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云丘山往东的下川古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村的典型代表。

(三)中部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定位国内一流,北方领先,打造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启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紫砂工匠和高端紫砂创意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品牌重塑,辐射带动全县紫砂陶土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二、工作推进情况

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2017年县政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同时县政府又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担任。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紫砂陶小镇建设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县政府先后从二轻、中小企业中心等部门抽调专业及时管理人员,同时聘请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组建紫砂陶办公室,主要从事紫砂陶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9月6日推进会之后,县政府决定,紫砂陶办公室归属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委会办公室领导,参加筹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并及时向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筹委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专业分工明确,综合协调密切,确保示范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二)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自2017年**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后,通过县、市两级汇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待批。示范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都已完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云丘山景区完成203.1平方公里的旅游规划,戎子酒庄完成78.9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2019年尽管示范区未获省政府批准,筹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着手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紫砂陶小镇8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9月份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陶艺产业发展规划和紫砂陶小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成紫砂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期市政管网道路、桥渠施工设计图。目前正在完善一期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示范区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意向考察洽谈之中,争取早日进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程序。

(三)加快推进“熟地”平台建设工作。紫砂陶小镇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5亿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紫砂陶小镇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推动紫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筹委会按照新的“九通一平”要求,对标一流、精心打造,现已完成一期工程300亩熟地征收任务,土地补偿工作已就绪,建设用地已通过审批,进入土地收储批复程序。目前正在进行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安全预评价、总体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争取10月下旬开工建设。同时加快2000亩“熟地”征收工作,超过市定1平方公里1500亩的目标要求,紫砂陶小镇各项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为二期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机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较大,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较为分散,造成县政府配套设施投资大。同时品牌骨干企业和名牌景区规划面积更大,造成企业投资难度更大。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示范区建设,按照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去年以来,县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戎子酒庄、云台山、高天山、峰岭四大景区沿线道路路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规划,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云丘山景区专线旅游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投资4.63亿元的沿黄旅游公路规划已通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步伐。2019年,云丘山景区计划投资2.11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部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截止9月底已投资8275万元,完成唐家坪名宿、八角楼和温泉深井工程,完成玻璃桥栈道修复和冰洞机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戎子酒庄2019年投资1400万元,已完成仿古建筑群配套工程、厂区景观绿化工程和黄土窑洞生态酒窖建设工程。

三是组织精准招商引智活动。通过招商引智加快紫砂陶产业集聚区发展,用优质的紫砂资源、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因块施策、量身定制,既可委托一个开发商整体打包,也可按11个功能区分包实施,还可以按功能区拆分出让。8月29日,县委、县政府在太原举办了“**情 紫陶韵2019**(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全方位项目合作,成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02.2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策兑现年活动”,落实民营经济30条,制定紫砂产业发展20条,推出“四个零”优惠政策和“四个一”服务承诺,对签约的9个项目,确定专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具体负责承诺事项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难题,全力推动**紫砂陶小镇建设。

(五)扎实做好研学旅行。以中国体验式研学旅行首选地为目标,以“以研促产,以产兴村”为出发点,围绕以示范带建设统领、基地营地引爆市场、研学站点游览参观、重点乡村示范带动的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个目标、四级构架、8+1工程、N个角色”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十一带”的空间布局,深化基地建设,打造“5-15-15”的基地营地建设体系,即全县打造5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站点,以基(营)地建设为核心,配套辐射带动40个研学旅行示范村,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同时,规划结合**特色,推出黄土科普、自然生态、煤炭科技、历史文化4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套餐,深化区域联动,构建西联、东扩、南引的区域游线,助力**研学旅行对外宣传及空间突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县上下信心很足,热情很高。示范区可研报告经过考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市、县两级层面的论证审核,已上报到省政府和商务厅,暂未获得批准。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项目支持不明确,如资金扶持、投融资、土地、环评、规划等。二是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由于示范区审批放缓,导致项目实施滞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机遇。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完善好相关创建资料,力争早日完成审批工作。第二,尽快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机构,严格按照“三化三制”要求,落实机构编制,组建领导班子,尽快由筹委会向管委会规范过渡,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早步入正轨。第三,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依托一流专业化团队,坚持多规合一,做精做深做实示范区发展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核心景点开发详规,以高水平规划指导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个园区规划突出差异性和产业特色。

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基金,力争把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示范区。积极推进与北京新农创、浙江颐高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筹建国家电子商务基地。依托已建成的省“双创”基地,加快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是强化综合配套。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求,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西部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园,投资3.5亿元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东部光华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临吉高速连接线(光华-尧都区段)工程;投资8亿元,实施百万头猪和万头牛产业项目;投资5亿元,营造万亩玫瑰种植基地,打造香格里拉式的田园风光景区。在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投资1.4亿元,配套完善云丘山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胡村至云丘山旅游公路建设扫尾工程。在全县区域规划建设7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客源地开展多渠道、高密度宣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时示范区建设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

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化旅游知识普及率。

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专项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继续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全面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发展新趋势 挑战 旅游教育改革

当前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

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旅游服务商价值链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差异化和多元化战略即个性定制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跨界”产业融合

未来旅游发展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跨界产业融合,不再是旅行社景区等的概念,而是出现以其他产业为主题的旅游,比如地产旅游、生态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低碳旅游、乡村旅游、书法艺术旅游、登山旅游、宗教旅游等的主题旅游,实际是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文化、经济、艺术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跨界产业的融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3.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

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变,是“互联网+”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格局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尽管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快,仍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技术发展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2.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发展

国内目前的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同质化严重,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与行业需求不对等,课程改进速度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很大一部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进入旅游系统工作。旅游教育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目前我国存在旅游企业需求与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供给不对等的矛盾。

3.多元化旅游教育模式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在线教育、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等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办学、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增多,增加了个人受教育的选择机会。

4.教学内容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转型

网络信息化使旅游行业日新月异,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具有市场捕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需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根据行业最新动态和潮流,结合国际旅游发展新趋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快速更新,课程设置需要综合性和跨学科的交叉性,教学内容国际化。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教育改革

1.“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战略定位

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人才将是旅游企业的核心人才,能直接引领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应根据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重新确定战略定位目标,制订教育计划。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旅游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模式应结合旅游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方向,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增加课外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去体验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推广旅游产品的过程以参与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为与企业结合的“学徒制”教学。

3.改革旅游教育内容,符合“互联网+”旅游市场需求

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用技术型院校在旅游教育过程中需要新增一些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跨专业方向课程,同时根据不同方向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跨境旅游贸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定位技术、智能终端服务等技术类专业交叉课程以及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网页设计等艺术类专业交叉课程。

4.采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的现象,如多媒体教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只是照PPT宣科,使教学变得枯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抵制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

5.构建“互联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改革用人机制是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还有一定网络信息技能的双师型旅游师资队伍,以提升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发展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余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3

关键词:人口流动;新趋势;机遇;挑战;江苏省泰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78-03

一、当前泰州人口流动的新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建市以来,泰州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现已成为一座以工商业为主、投资环境十分优良的滨江城市。近年来,泰州全市上下不断与时俱进、奋力创业拼搏,已逐步形成了以重工、建筑、医药、化工、旅游为主体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个国家及地区的客商投资泰州经济发展。随着泰州建设“三大名城”伟大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泰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泰州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城市化转型进程不断推进,泰州人口流动现象日益频繁并表现出新的趋势特征。

1.高层次人口流动频繁。近年来,随着泰州“三大名城”建设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泰州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均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泰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即为在充分彰显泰州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尽早建成“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以及“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2006年10月,占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泰州“中国医药城”挂牌成立,多个高科技医药技术项目先后在园区落户。泰州大学城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初见成效,为泰州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泰州图书馆、泰州大剧院、“三水湾”时尚休闲街区、老省泰中文化旅游区、城北农业生态观光园、溱湖湿地公园等文化和生态设施以及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文化演艺业等文化产业均已相继建成或正迅速发展。泰州医药、文化、生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吸引了一大批非本地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扎根泰州、建设泰州、服务泰州。“江苏省医药产业暨中国医药城2012年冬季大型人才交流会” 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3万名各类人才前来应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较高学历的医药研发、新药申报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另外,在泰州的各所高校中,均有较大比例的教学、管理人员属于非本地户籍的外来流入人口,他们的到来为泰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随迁式人口流动出现。泰州的船舶制造、建筑业、食品及化工等普通制造业较为发达,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前来就业。这些劳动力主要为泰州以外地区的家庭男性劳动力,他们为了改善自身或者所在家庭的整体生活状况而只身前来泰州从事某种形式的劳动服务,具有流动主体的个体性和流动方向的往返性等特点,这也构成了过去泰州人口流入的主要类型。家庭男性劳动力独自前来泰州在建筑业、制造业从事劳动,家庭的其余成员,包括配偶、子女、老人,一般不随同在泰州就业、就学或者生活。到了年关或农忙时节,或者为了处理其他人情事务,男性劳动力便离开泰州返回家庭。这种个体往返式的人口流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原因,具有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但是也给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随着泰州工作、生活设施的完善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的改进,外来人员的配偶、子女、老人等家庭附属人员随同迁入的现象日益增多,即举家迁入泰州定居生活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这也构成了新时期泰州人口流动的一大特色。随着外来人口住房条件的改善,子女就学和配偶就业问题的解决,家庭人员的随同迁移流动非但不再成为人口流动的障碍,反而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

3.服务业人口流动增加。长期以来,泰州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人口,这是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出现以及低层次就业需要的形成相关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文化素质偏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加工制造型工作,这也刚好满足了第二产业迅速发展而对体力劳动者的大量需要。随着泰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特别是在泰州“三大名城”建设战略提出以后,泰州的第三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泰州医药、文化、生态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大量高层次人口流入泰州、家庭附属人员随同迁入泰州,势必导致泰州金融、教育、餐饮、家政、医疗等各式服务的需求大增,相关的社会产业将获得膨胀式的发展机遇,这也将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泰州从事各个种类的服务性工作。与此同时,近年来江苏及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学历和技能教育也继续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不同专业素养的多层次人才。泰州对于各类服务性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服务性人才的供给形成了泰州区别于以往第二产业趋向性人口流动的第三产业服务型人口流动新特色。

二、泰州人口流动新趋势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1.知识的更新。泰州人口流动新趋势的形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入,为泰州的整体知识更新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为了加快推进泰州的“三大名称”建设步伐、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泰州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及时地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需要快速地学习、消化和吸收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前沿成果,实现技术创新和产能进步。泰州的医药研发、新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都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更需要频繁的技术升级改造和持续的人才投入。随着泰州的经济和社会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医药、金融、化工、光电、机械、管理等领域高层次技术和服务人才的大量流入泰州,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泰州知识分子群体的整体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为泰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泰州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更新保障。

2.产业的带动。泰州人口流动新趋势的形成,为泰州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新时期的泰州人口流动是泰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泰州各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首先,高层次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对泰州高档住宅、高等教育、优质医疗、个人金融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高层次人才的社会贡献和收入水平能够满足他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工作条件的更多要求,这也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带动力。家庭附属人员的随同流动为泰州的教育、养老、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历史机遇,泰州将需要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学生就学、老人照料以及人员就业的要求。服务性人口流动的出现,对于泰州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以及各种各类服务性产品的提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服务性人口的大量流入为泰州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保障,同时也提升了各种服务技能的培训需求,促进了相关培训产业的发展。

3.服务的改善。泰州人口流动新趋势的形成,将对泰州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改善带来巨大的内生推动力。泰州地处苏中地区,属于经济中等发达城市,一直以来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难以企及苏南地区以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的水平。如今,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入泰州,形成了较为稳定和强劲的消费潜力,对于优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餐饮休闲以及家政管理等的服务需求将会出现迅猛的增长。随迁式人口的大量到来,对泰州基础教育、养老服务、就业指导与培训、妇幼保健、社区管理等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业流动人口的出现,对相关行业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训也将产生更多的需求。人口流动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随迁式人口以及服务业人员的大量出现,对泰州尚不完善的社会服务供给体系带来极大的改善空间和升级需求,这给泰州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动力。泰州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将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各方面的改进工作,满足流动人口以及全体市民的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三、泰州人口流动新趋势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1.生存空间的萎缩。泰州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步入历史新时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流动随迁人口以及服务业人员的到来。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泰州的城市居民人口为257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例上升了16.23个百分点。十年间,泰州城市人口有了较大涨幅的增长,城市居民们势必深刻感受到城市拥挤导致的生存空间萎缩感。例如,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马路上的堵车现象日益增多,医院里的就医等待时间日益变长,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日益短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地理面积本就不大的泰州容纳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人均资源拥有量及人均城市生存空间日益减少。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但是面对着日益萎缩的生存空间,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将不断降低,紧张、压抑、焦虑等各种情绪问题将会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成为阻碍泰州社会进步和市民全面发展的重大因素。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4

关键词:休闲度假旅游;创意化发展;转型升级

蓬莱市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塑造和提升“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的城市品牌为目标,坚持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滨海生态为基础,以景区景点为支撑,彰显“古阁、仙山、碧海、葡园”等资源优势,做好“区域、功能、景区”三个拓展,突出“神仙文化、滨海休闲、美酒体验”三大特色,抓好“项目建设、品牌打造、营销宣传”三项重点,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规模档次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跨越,“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休闲度假旅游区产品的新趋势

所谓休闲度假区,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如海滩、湖泊、山林等,通过提供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多种服务项目,为旅游者创造愉快、宁静、轻松的环境,满足旅游者休闲康体娱乐等需求。

近年来,蓬莱抢抓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以打造“美酒之乡、休闲天堂、人间仙境”品牌批为依托,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和“百年立市”产业来重点培植,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化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推动蓬莱旅游业步入了跨越发展新阶段。

(一)突出创意手段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创意化,即将创意元素融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中,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和展示,这一过程是创意产业依托于休闲度假旅游元素本身在内在文化特色、可感知度以及服务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基础上,通过特殊的“点子”、“火花”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搭建桥梁,从而促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科技、文化、艺术、生态等多个领域的产业要素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高端有机整合。

(二)关注人本需求

对在关注硬件设施、展示平台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创意化引导下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更为关注人本需求,从而突出其较高的体验性、参与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而缔造的休闲体验氛围。从顾客感知和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设计和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区及其衍生产品、服务和消费方式,从而为旅游者提供更为明显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并不断增强对旅游市场需求的满足。

(三)注重环境营造

创意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其最基本的休闲度假功能与旅游者在度假区内的具体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缔造创意化的情景来引起旅游者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认同与共鸣,并使得旅游者也在这种无形的氛围中成为了旅游产品的一部分。

二、蓬莱市加快休闲度假创意化的发展路径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创意化发展即将创意元素注入产品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创意手段加以转化和实现,我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创新发展路径,实现我市旅游的转型升级。

(一)突出休闲度假旅游区产品的创意性主题特色

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吸引力来自于其差异化的特色,而创意化发展又要求其具有浑然一体的氛围,因此,为休闲度假旅游区设定一定的主体并在各个硬件和软件环节通过适当的艺术、文化和娱乐等手段来具体展示和实践这一主题具有突出意义。

(二)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和人力资本的培育

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来看,创意化度假区主题的展示需要以科技为依托的信息化、虚拟化、电子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同时,促进人才的集聚并通过合理、有效的人才发展机制来促进这一群体力量的发挥将会为此类旅游产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慧导航。

(三)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在创意化的主导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首先得益于创意产业本身的融合性特点,通过创意产业本身较高的市场和宣传连带效应将创意理念和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以及市场营销与推广等环节广泛结合,形成集生产创意成果的核心产业、支持并辅助创意产品制作和发展传播的配套产业以及以各种具体的创意成果为生产要素衍生产业体系;同时通过跨行业、跨部门、多层次的联动发展来拓展产品宽度和产品价值体系。

三、蓬莱市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

1.在产业带动上,要从拉动服务业经济增长向带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进步转变。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在产业发展上,要从行业办旅游向全民办旅游转变。坚持统筹发展、全面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举全市之力,以丰富完善的新业态构筑全域办旅游的新格局。

3.在增长方式上,要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巩固扩大大众消费,积极培育高端消费,进一步提高旅游综合收入。

4.在产业结构上,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旅游业与文化业、工农业、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融合,拉长加宽产业链条。

5.在产品结构上,要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模式转变。实施差异建设、错位竞争,丰富发展高端旅游业态产品和休闲度假项目,增强对外的吸引力。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5

【关键词】旅游地产;规划项目;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注重吃穿用度,变化为注重休闲养生、精神享受,因此旅游业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旅游业的开发有带动了其中后边产业的持续升温,其中旅游地产即为其中极为重要一部分。旅游地产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实现粗狂型经营模式模式为系统性经营模式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且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旅游地产的涵义及分类

旅游地产是指将各项旅游活动作为服务课题的相关建筑物及配套的空间。根据规划的范围不同及的使用功能,基本上可以大致分是个类型,即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住宅地产,具体情况功能及性质如下:①旅游景点地产 旅游景区内特别建造的具有观赏、休闲养生、娱乐等功能的建筑,但是其不包括住宿等功能;②旅游度假地产 主要功能为住宿,是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居住空间的度假型建筑及其附加建筑;③旅游商务地产位于旅游景区内或者临近旅游景区提供相关服务的建筑,包括餐厅、特产商店、娱乐休闲会所等;④旅游住宅地产 和旅游区联系较为紧密的建筑物,如景区工作人员住宅区、休息室等。

2.旅游地产主要特点

旅游地产作为房地产及旅游业的交叉行业,其特殊性在于既具有房地产行业的部分特征,也有旅游业的某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弹性大 由于人们消费能力及各种因素影响,使旅游地产的需求量存在较大的变化空间;②收益率高 房地产的投资的抗通货膨胀能力及保值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租给各种有需求的旅客或者其他消费者,提高了收益;③消费水平高 旅游是纯消费的行为,且旅游地需要开发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营业并收益,因此一般消费水平较高,收入较高的人群才有能力进行消费;③受季节影响较大 许多景区的景点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有风景的观赏性会出现变化,或者在节假、特殊的旅游节是消费人群数量较大,而某些季节或者非节假日旅游人数较少,影响到经营收益,给后期的物业管理带来了较多问题;④可重复利用 地产内不同于其他资源,其不属于消耗性资源,而是能够重复利用的,并不因为一次使用而影响其整体的主要功能;⑤功能多样化 现代人对于旅游消费的目的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其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如休闲娱乐、养生、会议等;⑥对环境有影响 ⑦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 位置上处于旅游景区内或者临近旅游景区,根据景区的特色及环境风格进行地产的规划设计,对于旅游资源有很大的依赖性[1]。

3.旅游地产规划项目发展趋势

3.1专业化

旅游地产的投资这所关注的重点是产品的特点、投资收益、社会效益等。当前的社会形势决定了旅游地产需要面对的是专业性高、集约型、网络普及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条件。一般旅游地产的采用租赁及销售共存的营销手段,需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更加专业、全面的管理及合理的经营。旅游地产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金融业、旅游业、建筑业,在日常管理中也会使用到各种学科的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工程质量管理等,加之产品的客户目标越来越明确,类型更加细化,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满足各种可续的要求,因此需要的专业性及综合性较高[2]。

3.2旅游类型的转变

旅游景区的活动在传统意义上,一般为观光旅游,但是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旅游休闲的方式有了新的理解,传统的观光旅游业逐渐的转化为休闲旅游,而景区内原有的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配套的设施也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旅游要求,退出了主导位置[3]。在休闲旅游的新观念下,人们对于旅游要求主要表现在旅游景点的环境及现代的休闲消费。许多游客需要在没有城市浮华喧嚣的环境中休养生息,而作短暂停留,或者定居,这也成为了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旅游地产的发展也是新的契机,未来的旅游也必将有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桁架新颖、时尚的商务型度假旅游。

3.3文化内涵的提升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文化内涵也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文化内涵往往是一个城市吸引游客的重点,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重点挖掘及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较为著名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即是将城市带文化旅游表现到一种极致。探索城市文化现象,感受文化内涵,及寻找文化发展的脉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休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现代旅游业也主打文化牌,如芙蓉古镇、平遥古城,国外较为典型的有日本迪士尼乐园、伦敦眼等,该类项目均能为景点增添许多城市的文化内涵,吸引不同层次的客户及投资者。

3.4功能综合化发展

对于近年来国内外较为著名的旅游地产的开发,均为先进行大量的投资、吸引大量产业集群从而一步步实现。而其在开发的内容上,融合了核心主题公园、相关商业服务区以及精致的住宅等多种元素,项目的性质多元化,开发具有系统性、规模性及综合性,将娱乐、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将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将其开发成综合性强并具有一定的主题概念的旅游度假区是当今旅游地产开发的共识,其相较于一般的住宅房产,更加具有鲜明的特征,如专业性、舒适性、有针对性等,将度假休闲作为整个开发规划的重点,综合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的地产体系[4]。

3.5投资与消费双重模式

旅游地产不仅是一项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其也具有消费功能。投资者可以在该项目上获得收益,还可以直接消费该项旅游地产。许多收入较高并对旅游地产较为关注的人群对该双重功能有着较大的兴。因此旅游地产的开发商可以通过多种营销手段进一步吸收该类人群的投资目光,如免费自用、委托经营等。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投资者还可以讲该地产作为自用,而无法考虑租赁、物业管理等相关问题,其也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总结

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其与地产业的交叉行业旅游地产也随着兴起,成为近年来投资的热点。而合理的旅游地产规划,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的知名度及旅游内涵,且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特殊资源优势加快当期旅游业健康稳定度的发展。旅游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认是走向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文化旅游及城市的旅游已经成为大的发展形势,旅游地产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契机。因此从事旅游地产规划的人员应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发展水平、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进行规划,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松涛,刘维林.我国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及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2(01):49-52.

[2]丁少华,杨润高.旅游地产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大理、安徽黄山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4):85-86.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趋势;问题;表现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使设计方案显得平庸、无力、主题不鲜明。如何使设计思维主动优化,努力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肯定设计的创意性和设计中的情感诱发,并产生灵感让情感体现与理性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1.建筑的风格分类

所有建筑作品,大致可划分为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几种。

古风主义是一种特殊情况下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外部形象的严肃创造,几乎全是在名胜之地原有古代建筑已毁,作为旅游建筑重建或新建的,如武昌黄鹤楼、南京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天津天妃宫文化街等。新古典主义对传统建筑的外部形象有更多改造,侧重于借鉴其神态意趣的一种创作,其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山东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北京西客站等。新乡土主义另辟蹊径,不是向以宫殿庙宇的传统主流而转向地方民间建筑采撷精英,其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具有浓厚的闽北民居风味的福建武夷山庄宾馆、具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黄山云谷山庄宾馆、呈现河西土堡式民居风貌的甘肃敦煌航站楼等。新民族主义是指8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创作,代表作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拉萨饭店和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方案等。本土现代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它运用隐喻、符号和文化装饰主义等新旧糅合的设计手段展现了当代建筑的新风貌,是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的现代性追求。

2.当代设计的新趋势

回归自然化,便捷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抽象的设计手法使人们联想自然。同时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服务设施。自动服务设施,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给人们带来高效率和方便,从而使建筑设计更强调以“人”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高度现代化、情感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同时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

高度民族化、个性化、艺术化。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进入新世纪,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文化的色彩风格将继续成为流行趋势,即人们选择比较像自然材质的色彩塑造的建筑形象。如北京的“凤图腾”、 “现代感”的欧陆风格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还将继续在流行。

3. 当代建筑设计新趋势下的表现技巧

尊重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建筑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建筑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设计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

提高艺术修养,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艺术建筑。好的建筑设计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建筑设计人员要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用深厚的情感的积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素质和积淀,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情感愈充沛,其灵感即呼之欲出。

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设计师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个性。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设计市应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体现深沉、朴实得体和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4.结语

设计师必须发挥独创性,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手法,才能造就一种应变能力,创造出更新的富于艺术性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红娟. 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探讨[J]. 陕西建筑, 2009, (09) .

[2] 吴娟.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