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制药专业 化学实验 教学策略

一、制药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制药专业学生要接触各类化学药物,同时要对各类化学药物有清晰认知,避免出现因认识错误等问题导致学习中出现危险。而制药专业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则是帮助学生认识相关化学药物性能,进而更好地学习制药专业的一个重要助力。

首先,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各类化学药品的认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研究,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化学要求的性能等知识,进而增强记忆力,促进其对本专业所要涉及的一些化学药品的认识。

其次,化学实验教学有助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步骤操作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主动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促进其职业技能发展。

最后,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制药专业教学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必须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制药专业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以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为例,探究中职制药专业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的要求和步骤如下:

1.药品:乙醇、浓硫酸。

2.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石棉网等。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约20mL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制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脱水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通过分析该实验,从教学实践情况和效果看,中职制药专业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内容与学生专业及能力之间的问题

首先是实验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不对等,制药专业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制药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和制药专业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但是从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看,往往自成体系,并没有和制药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致性、体系化的教学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其次是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能力不对等。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都比较难,学生一时难以掌握,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在上述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中,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配制需要按比例精确,但是大部分学生比例配制难以掌握,乙醇和浓硫酸添加顺序无法把握。

2.引导实验的方法问题

在中职制药专业的化学实验中,存在教师引导实验方法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把握不清楚,容易出现引导与学生需求脱节。此外,教师在引导实验的过程中,缺乏循序渐进的良好意识,而是直接进行思维跨度比较大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理解和学习困难,不利于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作用发挥。又如在上述的乙烯实验室制法中,教师通常是在演示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实验,但是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解说不到位,原理解释不清楚,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错误。因此首先需要加深学生对于原理的理解,了解混合液温度需要迅速上升到170℃,是因为温度在140℃时分子间脱水而生成过多副产物乙醚。对于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放入瓷片及为什么要先撤导管后熄灯等有一个深刻理解才不会出现失误。

3.实验设备的问题

实验设备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实验的前提,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设备的相关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中职制药专业化学实验中,实验设备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

首先是实验设备短缺问题。中职学校制药专业的实验设备配置不全,一些必要的实验都无法开展,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和落实。

其次是实验设备的老化问题。现有的实验设备,大部分都已经过时,缺乏最新实验设备,不能体现出时代感,也不能进行一些最新实验。

以乙烯的实验制备看,由于乙烯实验是一个常见实验,因此设备上并不存在短缺问题,但是乙烯实验用到的导管、石棉网、双孔橡皮塞等普遍存在老化问题,对于实验的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4.对于实验教学的认知问题

在实验教学认知方面,普遍存在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些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制药专业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将之作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教学。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是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还是教师的实验教学授课及学生的学习,都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难以发挥。

从学校层面看,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课程课时少、课程要求低等问题;从教师层面看,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将精力投入实验教学中及创新教学方式,进而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忽略对于学生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实验精神的培养;从学生层面看,由于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在学习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造成教学资源和学生精力的浪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养成不了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从这三个层面看,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和效果发挥。

三、提升制药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实验内容的科学规划

从制药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看,实验内容必须与制药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相统一,避免由于实验内容和授课内容不一致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学校教务系统在进行课程排课的时候,要把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制药专业其他课程设置结合起来,进而有效地达到互补的效果;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其他课程的进度保持一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最后,在内容难度上,要综合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基础差、底子薄等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难度下调,避免难度过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学习。此外,在实验内容规划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实验内容的不断更新,即伴随相关科研的进步和发展,实验内容也要相应得到发展,不能始终停留在老旧的知识层次。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要摆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实验教学方法,转变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具体而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实现课堂主体的转变,即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重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具体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原来那种思维跨度过大的教学,而应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预习、授课、复习相统一的教学过程,不能将所有教学目标都集中在授课环节,也要对预习环节和复习环节予以重视,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上述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教师要对一些细节的原理讲述清楚,如为什么要放入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等,这样有助于学生避免实验中的错误。

3.实验设备的更新

在实验设备方面,要改变以往实验设备不足或者实验设备老化的问题,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

首先,完整的实验设备是保障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实验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引进学校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教学的开展。

其次,要加强对于实验设备的更新管理,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都是根据教材的改变进行更新的,不存在长期不变的实验,而实验的逐渐改变,也就意味着实验器材的改变,此外,应该注意到,伴随人类科技的进步,很多和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实验器材逐渐被制造出来,因此,要注重实验器材的更新,根据需求对实验器材进行新换旧的管理。

4.实验教学认知的转变

加强对于实验教学的正确认知,是促进实验教学发展的前提,只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够促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关注实验教学,进而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首先,从学校角度看,加强对于实验教学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学校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进行充分考虑,进而确保实验课程在课时、内容等方面体现出科学合理的特征,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其次,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加强对于实验教学的正确认知,能够促使教师在具体实验教学中,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活动,并且能够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实验教学效率提升。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最后,从学生角度看,使学生增强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能够促使他们对实验教学的学习更加投入,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在中职制药专业中,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力。因此,我们在转变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及更新实验设备等手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中职制药专业实验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尧.化学(基础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129-130.

[2]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121-122.

[3]姚艳训.职业高中制药专业化学基础课课程的优化―借鉴“CBE理论”优化和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孟令波,李淑敏.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2,03:421-423.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关键词:物理化学;贴近专业;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55-02

一、引言

物理化学是用物理的理论及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的一般理论问题[1],它为了建立可以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知识,采用了理想气体、理想液体等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导致物理化学的内容抽象、不易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情况。

自2008年开始,作者承担了本校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对于这门课的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讲,课时数太少(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即使采用篇幅精练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2],平均到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也不少,从学生角度来看,这门课属于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较多、学习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利用课后时间来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解的主动性并不高。因此,只有让学生明白学好物理化学,可以准确认识给水排水过程所涉及现象的产生原因、能够提供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用思路和方法,才会让学生与物理化学产生共鸣,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自学,增加这门课的学习时间。

分析学生的专业,可以发现他们的课程体系是围绕着“水”来安排的,在给水排水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名称带有“水”的课程共有23门。由于水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液体,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这使得“水”是物理化学知识逐渐形成和建立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水”完全可以把学生的专业与《物理化学》联系起来,如果恰当运用“水情景”来进行各知识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对《物理化学》形成全面认识,进而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二、教学实例

《物理化学》中有很多与“水”相关的知识点和对应的习题,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和相关的计算、热量计的工作介质涉及溶液的内容、利用H2与O2反应生成H2O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水的相图,电化学中各种现象和计算基本上是发生在水环境中的,溶胶的聚沉和絮凝也是较多地与水联系在一起。

但在教学中,只是指出和强调这些知识点与水有关还不能让学生掌握在给水排水专业上,应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法。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一些教学内容的细化讲解,作者采用图1所示的思路来实施课堂教学,以说明物理化学可以解释日常生活,它的知识及内容已经融入到部分专业课程中,掌握物理化学知识能够对将来从事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1.物理化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揭秘。教学实例一: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经常发生大范围的降雪,路面结冰导致交通受阻,融雪剂被大量使用,作者在课堂上适时进行习题演算,如:在某种情况下需要配制25kg的甘油水溶液(此溶液在-17.8C时才不致结冰),设此溶液为理想液态混合物,试计算最少需用甘油多少公斤?练习这种类型的习题,能够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理想稀溶液依数性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教学实例二:冰上运动给观众留下了灵活印象,人们大多认为这种灵活性来自于冰刀的锐利,而利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固态冰-液态水之间的相变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冰刀的主要功用是通过显著减小运动员对冰的作用面积,从而产生足够大的压强,使得冰刀下方的固态冰因凝固点下降而变成了液态水,这才让运动员能够灵活地滑动,这项运动的奥妙,原来是处于冰刀下的冰至水的相变所致。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用,有助于消除对《物理化学》是抽象性课程的认识,并对它产生亲近感,乐于通过自学获取更多的物理化学知识。

2.物理化学知识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应用。教学实例三:给水排水系统要大量使用金属管件,它们的腐蚀与防护是工程建设上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电化学腐蚀是导致金属管件损坏的一种因素,而电化学保护是一种有效解决手段。发生腐蚀和产生保护现象,都是由所用材料与环境的电极电势相对高低决定的,这会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极电势概念,对安排的电极电势测定实验有着更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学实例四: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包括正吸附和负吸附,根据这两种类型中的溶质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考虑是否可以根据不同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特性来开发相应的水处理方法,这项要求会引导学生深究正吸附和负吸附产生的原因,加深对表面能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方面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物理化学内容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他们有可能成为善于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3.物理化学知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教学实例五:在表面张力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实例。介绍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溶剂,如水和无水乙醇用于催化剂制备时,它们对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3],通过对催化剂样品的透射电镜照片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液体表面张力对材料制备的影响,同时起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作用。

教学实例六:向学生推荐给水排水的专业学术论文,让他们对物理化学知识在专业科研工作上的应用有具体认识,如邹卫华等[4]在脱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工作中,系统地运用了多项物理化学知识,其使用的确定吸附等温式类型、反应级数的程序、热力学函数的求算方法、活化能的计算等,这些内容在《物理化学》课本中都能找到。这种介绍能够破除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神秘感,建立起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

展示这些具体的科研实例,有助于学生悟到物理化学并不是运用难度非常高的一门知识,表述简洁的热力学定律和方程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研究中。

三、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来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物理化学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上有着广泛应用,并且易于运用的认识,消除他们对物理化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的感觉。作者仍在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细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将来能在专业上创造性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并对物理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更加善于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和能源,但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使自然发生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废弃物品的增多与能源的过度利用使自然环境已经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这对人类的未来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少院校专门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并设置系统的环境知识课程。环境基础化学课程就是环境科学专业众多课程当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学课程的存在使学生们懂得了更多处理环境污染的方法。然而,由于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思想等各方面问题,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否则学生无法从该课程当中真正获得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因此,为了改变环境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立足基础知识,适应专业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一系列的改革。

 

一、环境科学释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的科学。在宏观上,环境科学要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力图发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的规律;在微观上,要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蓄积的过程,以及其运动规律对生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质。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人们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因此环境专业的学生需要开设化学类相关课程[1]。 《环境基础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二、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模式的弊端

 

在环境专业类的院校当中,学生需要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课程构架比较复杂[2]。 学生们不但要掌握化学基本知识、生物及生态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工程制图、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土壤学、大气学、海洋学等,还需要参与很多社会实践、实习活动。由于专业特点,环境科学专业的化学类课程比较少,通常包括《环境基础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以及《化工原理》等课程。 因为课时关系,现今状态下的环境基础化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系统的不完整,致使教师们只能按照课时来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进行讲解,由于讲解内容比较随意,因此学生们学习环境基础化学时缺乏关联性,很多时候无法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而且环境科学当中的化学课程无论是开课较多还是课程种类较少,都避免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该种重复不仅不能使教学效率提高,反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环境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改善现在的教学现状,需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在真正开展课程时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反而忽略了实践知识的教授。因此教师要根据环境专业的特征,以及该专业日后的工作岗位类型来选择教学内容。因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的大多数都与环境有关,因此在学习化学时,教师可以专门挑选跟环境有关的内容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3,4]。使学生们掌握的知识都能在日后工作当中用到,增加就业机会,成功地成为应用型人才。

 

(二)基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来说,所有的教学工作应该围绕对环境知识的教授[5]。学校在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化学课程内容与环境方面的关联,教师所讲解的案例也尽量与环境知识有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环境专业的特征展开,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相关环境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但是在基础化学教学的实践中,不能脱离教材随心所欲地进行环境教育,否则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章涉及到溶液的内容时候,可增加有关水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了解重大水污染事件,使学生加深学科认识。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化学原理来引导学生思索相应的污染治理方案。在讲解“渗透压”以及“反渗透原理”时,可结合医学以及一些生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结合实际废水处理,以及海水淡化等案例,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以致用;另如在“沉淀溶液平衡及沉淀滴定”章节的学习时,可结合溶度积、同离子效应、沉淀平衡以及分步沉淀等规则,引导学生计算实际污染废水或矿山废水中有害金属离子或贵金属的最低含量,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可行方案,净化废水, 回收提取金属,“变废为宝”,或“以废治废”,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能源的观念。在教授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教学实际等因素,对环境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 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总之,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环境知识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新型的教学模式要依托现代社会的网络教学形式,高校在对环境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时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6]。如果教师只是大量介绍化学原理,会显得抽象枯燥无味,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弱化了环境教育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 对物质结构产生直观的认识,并同时形成环境意识,在教学中必须要形象化、生动化。那么在进行课程教育时,要用多媒体手段,把图表、照片、录像资料等展现出来,以生动和真实的案例,向学生展示微妙的微观物质世界、化学反应过程,并直观地与环境现象和环境问题相连接。譬如展示电泳过程、吸附溶胶团的形成过程以及大气污染造成的雾霾、臭氧空洞的图片,酸雨造成破坏的视频资料,沙尘暴的图片等等。利用多媒体演示对环境有毒有害的生产工艺及其造成的危害,这样使学生感同身受,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上课件的趣味性,为学生们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深奥的化学公式变得更加具体简单,且带有图文和动画,学生们的思维将伴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变得更加开放。借助多媒体,抽象的理论公式等将不再成为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阻碍,并利于环境教育理念与环境基础化学知识的融合。

 

除了课堂教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要经常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生产车间,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某些零件电镀的生产流程,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通过学生自己亲眼所见所闻,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教师要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定期给学生举办环境知识专题讲座,例如,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等。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

 

(四)突出实践教学方式与参与性原则

 

在对环境基础化学改革的方案当中,应该注重突出实践教学,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贯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使理论与实践互补,形成教学内容和职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特色[7]。环境基础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补充,为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经过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得出最终答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对现实中环境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提炼出综合性实验题目,鼓励并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方案,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和资源的再回收利用等。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究如何用最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效果,改善实验环境,减少化学废弃物污染。如果实验教材没有考虑到毒气体的污染、废液的污染情况,教师这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找出可能产生的危害,通过共同讨论,优化实验步骤,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最后再根据实验改进方案重新进行实验。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体验就会逐渐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当学生就业以后,在工厂或者公司里就可以凭借着已经掌握的实验技能和知识解决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其他相关工作问题。

 

(五)实行综合考核形式

 

一般情况下的教学考核通常都只注重对学生课程知识考核,经常会在期末的时间段里出一套关于专业知识的试卷,仅凭着学生对试卷的作答来考核和评定学生的能力。该种考核方法比较片面,不能使学校和教师完全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能力[5]。在工作岗位当中,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实践能力不是凭借试卷就能考核出来的,因此学校应该改变考核形式,使考核变得更加多样化。新型的环境化学基础考核可以包含卷面成绩、日常表现成绩以及综合实验设计及分析成绩。卷面成绩所考核的自然是关于环境基础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日常表现成绩就能评定出学生的责任心以及个人素质问题。综合性设计实验成绩代表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能力。该种考核形式能够综合且全面的掌握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充分体现改革后环境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在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基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多元化,突出实践教学方式与参与性原则,并实施综合考核形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身实践技能的突破,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院校也需要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确保新的教学方式行之有效地开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实践机会,实现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蒙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本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从事药物及其制剂的设计、制备和分析检验、新药开发及药品注册、合理用药、药品营销等工作的实用型药学人才。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重点部分,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丰富、理论复杂而深刻、实验性较强、与不同专业和多门学科互相交叉的特点,必须把教材的选择和教材建设做好。有机化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认真挑选有机化学授课内容。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特征性地引入蒙药的有机结构,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等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系统总结,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蒙医药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与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准备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首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教师都必须为保证所授知识的准确性而翻阅足够多的参考类书籍,并在讲课当中以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内容,并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学科的专业,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选材上需要注重专业特色,选用与之适应的教材内容和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比较容易地接受知识,掌握要领。另外,尽可能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时代性。

二、教学方法

1.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需要一个衡量标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法,定期的教学考核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知掌握情况,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考核中应注意选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一些有机结构性、常识性的题目外,其余的应该贴近现实学习过程进行拟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中做习题、短时间的试卷测试、实验操作等,鼓励倡导学生对有机化学创新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实验课中的操作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教师结合教学情况做好考核记录,课程结束时进行各章内容总结及每章之间贯穿起来整体总结,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鼓励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蒙药学专业的学生进大学前一直是蒙语授课,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转换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多媒体上多做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图表,让学生慢慢适应汉语授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只有通过多媒体慢慢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与蒙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在教学中,列举一些与蒙药学的药物结构、药物分析和用途、药物合成等有关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联系到蒙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蒙医药学研究的学生打基础。

3.合理使用双语教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课时的多少也不一样,专业侧重点应当有所区别。双语教育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本身有很多特点,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有机化学教学又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尤其是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特殊含义。汉语、蒙语,英语相结合的有机化学教学对蒙药学专业的未来肯定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三、教学与蒙药学科研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教好有机化学这门课,一定要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说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化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消化、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改革及现代科研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发扬蒙药学的专业优势,也要应用现代教学与科研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只有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知识。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系统的完善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锻炼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关键词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针对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8

笔者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护理专业的针对性。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式,尤其是讲到具体物质代谢的内容时,常常涉及连续几个甚至几十个化学反应。笔者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优化整合:根据生物化学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笔者对生物化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优化整合,把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整合为三大模块: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7章内容为营养物质代谢模块;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工程的概念为基因信息模块;肝胆生化,血液生化为专题模块。

调整代谢模块章节顺序:调整前的顺序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调整后的顺序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维生素。顺序调节前,讲维生素时,学生不理解酶的组成和相关代谢,为了让学生理解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教师花大力气先介绍酶章节中的酶的组成,再以糖代谢中的具体代谢为例讲解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讲酶时学生不知道代谢,教师以糖代谢中的具体代谢解释酶的作用和对代谢的调节,前后内容重复,浪费了时间,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费力。顺序调整后,在三大代谢中只讲代谢,不讲酶催化,关于酶催化和酶调节在酶一章中以三大代谢中的具体代谢实例进行讲解,在讲解酶的组成时,讲酶的两种组成成分时,只提维生素参与了酶的组成,关于维生素在酶催化中的具体作用在维生素中讲。这样,在讲解酶时,有了代谢的基础;在讲解维生素时,既有了代谢的基础,又有了酶的基础,加强了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实用性,学生容易理解,还减少了内容的重复,节省了时间。

删减了分子结构、具体反应过程以及一些纯理论知识:删减了在护理岗位几乎不用的抽象的分子结构和繁琐、冗长的具体反应过程,以及一些纯理论知识,如在讲解糖代谢时,只讲解糖的生理功能,对比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与氧的关系、能量生成以及代谢终产物,血糖的概念,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肝和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高血糖和低血糖。不具体介绍反应过程。

加强了与实际和临床的精密结合:加强了与实际和临床精密结合的相关知识,如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与消毒、蛋白制剂的保存;高血氨病人与限制蛋白食物的摄入;糖、脂肪、蛋白质与肥胖和减肥;脂类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

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用框架式教学法:现代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宽,但不需太深,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鉴“框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脉络,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不在传统教学方法所追求的“细节”上纠缠,本着“实用性”的原则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2]。如在讲解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四章内容时,首先通过介绍糖、脂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相互转变,能量生成与氧的关系搭建一个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专业针对性知识点进行精选精讲,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与降血糖、空腹血糖的概念与血糖测定、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与胰岛素制剂降血糖、空腹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概念与血脂测定、血浆脂蛋白的生理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酮体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基酸与各种氨基酸液、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与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肠中腐败作用与排毒美容、转氨酶的概念与转氨酶测定、氨的代谢与降血氨、饥饿和应急情况下3种物质代谢变化与健康减肥等,不再从头至尾、面面俱到。这样使学生既对所学知识有了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又学习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节省了课时,解决了课时紧张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穿插问题式教学法[3]:在课堂教学前、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后都可穿插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加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方面,对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删除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实用性实验,并搜集医院中典型的化验单让学生对比分析,加强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对具体的实验内容加强了专业针对性,护理专业学生侧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人体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结 语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中要用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的水平、课程的性质及具体的内容而定。在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点的联系时一定要合理并把握好“度”。一方面,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第一学期只学习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一小部分基础课程,对医学只有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受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再加上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化学基础底子薄弱,所以,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使生物化学教学真正取得好的效果,使医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张春晶,高涵,冯丽.“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1.1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本科学生要具备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行政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IT产业和相关科研教学等部门承担信息管理工作和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1.2信管专业的特点

信管专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本专业最大的特点。目前,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学科的交叉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而社会发展的现实,也大量需求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信管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以管理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学科就业和应用的多行业性,本专业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机科学知识无疑在信管专业中处于关键地位。但信管专业毕竟不等同计算机专业,它们在共同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信管专业偏向计算机软件和管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等同于资本、原材料、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借助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如何高效地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也是本专业学生必修掌握的。

1.3信管专业的能力要求

信管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外,特别强调应具有查阅文献获取信息,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的自学能力,同时,应具备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技能、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网页制作等实践技能。

2数字化学习及其特点

2.1数字化学习的含义

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报告则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数字化学习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

2.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先进性。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融入课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利用。这种以现实和实际应用为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多层次性。数字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把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相对于课本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内容进行探索和继续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完全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原认知程度不同,感兴趣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网络可以完全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有能力的同学继续深入学习提供可行的途径。

数字化学习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互联网已十分普及,教师和学生都能很方便地在网上获得所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电脑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的相关课程信息,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任意传送、接收、共享、组织和储存。

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可再生性。尤其是网上大量的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颖熟练的数字化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再创造。数字化学习的可再生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3信管专业的能力培养离不开数字化学习

3.1数字化学习可以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管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特点,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比如,《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课本只是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想完整做一个信息系统,只看课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互联网上就有很多网站,教你做具体的信息系统,甚至是网络版的信息系统。再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很快,学生在学课本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就不可能是现实中最新的硬件配置介绍,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保证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通过互联网学习计算机维护经验和案例,更是可以利用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实践性的好的途径。

3.2数字化学习可以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和利用。这些能力的学习和实践离不开数字化学习,比如,信息检索,互联网不仅是信息的海洋,更是练习检索实践的开放式平台,在公平开放的互联网面前,信息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和充分的,但信息能力就会千差万别,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有更高的信息能力,互联网不仅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也有大量的统计报告,通过学习借鉴,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而真实的数据和报告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的认识,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数字化学习的形式

协作式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以课程为基础的价值教育是通过科目内容来完成教学不一样,协作式教学则是通过“教学的过程”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天的教学中,当把正常应当讲授的课程内容用协作式学习方法讲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价值观。协作学习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协作、互助学习小组身份登录网络,参与协作学习;二是以个体身份登录网络,参与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探究性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管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的数据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信管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董萍萍.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