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的含义

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力配备;护理人力管理

1护理人力资源的含义

护理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人员的总称,即具有护理专业中专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1],其表现形式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是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物质资源所不可替代的、具有创造力的资源。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它包括就业与录用,人力配置,激励,教育培训四方面内容。其内涵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把人力资源由潜能转变为财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身心疲惫等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2]。

3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关管理问题很多,尤以一线护士人数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据2006年资料统计,在医护比方面,全国平均只有1∶0.68,而全球的医护比例已经达到1∶2.698,亚洲的平均比例为1∶2.019,台湾地区为1∶3.27。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三级医院的调查,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95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依靠家属或者护工承担,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3]。具体来讲,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3.1截止2005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34.96万人[4],但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截止2004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03人,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约为5.7人[6]。大多数医院实行护士聘用制,护士的工资待遇偏低。 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高级专业职称比例低,护士受不到重视,护士流动率过于频繁等问题。

3.2护理人员应该从经验、能力、体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年龄结构以梭形较为理想。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护理队伍逐渐趋于年轻化,医院年轻人员和年龄大的人员占的比例偏大,护理队伍尚未形成合理的梭形人才梯队。

很多科室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几乎占了半数以上,护师职称以上的护士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在实际工作中其科研、教学能力优势并没有得到良好发挥。

性别结构中女性比例占绝对优势,达99.82%,男性比例极低,男护士可以缓解某些患者的心理压力, 因此,使用一定比例的男护士,可以消除护患间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紧张与不适。

3.3随着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合同制编制人员比例不断增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造成合同编制护士人员频繁更换,护理技术人才的流失、管理困难等。所以,医院管理者要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制订符合自己医院或科室的制度,降低正式编制与合同编制人员的待遇差距,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尽量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5]。

4目前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影响因素

4.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旧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转变;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发展,使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4.2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有重"医"轻"护"的偏见,认为护理工作就是量体温、打针发药、生活护理。同时,在医院引进人才、外出进修学习、晋升技术职称等方面均偏重于医疗,造成护士晋升职称困难。

4.3护理工作既是一项脑力劳动,也是一项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并且24 h不间断工作,护士必须轮流值夜班。导致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长期下去,势必缩短专业工龄,导致护士绝对数量不足;护士流失严重,转岗、辞职、护士出国热等也是导致护士绝对数量不足的原因,不能适应新时期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7]。

4.4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工作范畴和技术规范。护士是经过正规院校培养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却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

5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5.1增加大专及本科护士的聘用,提升护理队伍知识层次,达到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达50%以上的标准;国内学者认为理想的职称结构比为护士30%、护师30%、主管护师30%;聘用并培养男护士,以调整护理人员男女比例。

5.2划分护士能级,为了更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如上海长海医院护理部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两方面,确定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等级框架、各级护理人员准入标准、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与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将护理人员划分为Ⅰ~Ⅳ4个等级,分别对应于护理员,注册A、B护士,专业护士,护理专家,该护理人力资源能级划分标准合乎我国国情,值得在三级医院广泛地推广应用。

5.3护理人员调配方案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去普通病区,学历层次较高的去专科普通病区,临床独立工作1年以上的入急诊科,临床独立工作2年以上的进ICU,有较长临床工作经验的到独立岗位,已生育子女的可以到介入科工作;建立"急诊护士入病房制度",以促进急诊护士基础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部每年应储备机动护士8~10名,这些机动护士平时在重点科室工作,面对突发状况时,随机调配[3],这样可有效地调配护理人员,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处理应急事件。

参考文献:

[1]毛燕君,叶文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展望[J].现代护理,2007,10(8):762-763.

[2]赵冬梅.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2):44-46.

[3]汪国建,马小琴.我国护理教育应对护理人员短缺的策略[J].2008,18(2):33.

[4]叶文琴.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7,7(1):5-7.

[5]马晓霞,崔锦美.新时期现代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3):84.

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临床路径;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90-01

临床路径现已成为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同时,给我们的护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思考。

1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常见有3种含义:①临床路径是联系患者与其家属、照顾者和专业小组来共同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种具体的服务方法;②临床路径是一个预计的、对每日服务计划的说明。对某病种,以工作流程表格的形式,由入院到出院,提供有时间性的和有效的照顾。它是多专业人员共同合作来控制品质与费用的一种临床服务模式;③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

2 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

2.1 组建临床路径护理小组:临床路径护理小组由与实施临床路径有关的护理人员组成。成员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

2.2 设计临床路径表:由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成员应用循证医学护理的方法广泛查阅资料,征求专家意见。制订出最佳标准化流程,设计出临床路径表。

2.3 选择进入路径的对象:临床路径一般是以高容量、高费用、治疗护理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变异较少、病源充足、治疗结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为对象。

2.4 教育及培训:工作组的成员必须经过临床路径的专业培训。以达到互相之间的有效配合。宣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要做到对疾病情况和治疗内容要充分掌握。

2.5 执行:①护士在患者入院时,选择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②护理人员按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共同合作完成治疗护理工作。

2.6 评价:收集、汇总各项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评价各项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做变异分析,查找变异原因,改进方案。

3 临床路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异,变异是指病人的结果或工作人员的路径工作的实施没有达到临床路径预期目标。一般来讲,临床路径中的变异,是路径工作的间断或在不恰当的时期实施。

4讨论

临床路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将有效的提升医疗质量。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有效缩短住院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在未实施临床路径前,由于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检查、用药习惯不同,致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偏高。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表,加强了护患交流和沟通,使患者了解了医疗护理的详细过程,充分体现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带教老师有目的地教学,又能使新进人员,护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到事前温习相关知识,自觉参与到教学实施中。教学时间性强、目的性强、学习顺序性强,使每天的教学计划从“软指标”变为“硬指标”,护士长可有效管理,保证护理教学质量。

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必将促进医院管理机制的转变。实施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为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保证,并促进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在整个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护士承担了管理、设计、协调患者知情参与的沟通与宣教,扮演了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并进行变异观察报告的角色。护士清楚地知道患者的整个诊治方案及具体执行时间,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由于它是最佳护理计划,业务全面,操作规范,主动性较强,所以这种工作方式以使护士获得持续质量改进的能力、临床资料收集和管理的能力、科学程序的能力、定量定性分析的能力、独立经济核算的能力、全程护理管理的能力护理专业的职能正在从广度上、深度上进行拓展。通过这种工作方式的全程计划具体实施。可以培养出独立的社会需要和认可的护理专家应具备的能力。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促进了护理专业职能的拓展,另一方面,因临床路径是一个系统的、开放的、职能明确的、有预测结果的方法,它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单病种护理质量比较和也可以界定护理水平等护理工作方式。

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变异。并不是每个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都会达到预期效果,有些会偏离临床路径,甚至中断临床路径的实施。因此对于变异的详细地记录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临床中不仅应查明变异的原因,而且各相关专业路径小组也应及时研讨,必要时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以减少或避免变异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路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15.

[2] 马伟光,李继平.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48-49.

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 PICC; 肿瘤;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28-01

为了对采用PICC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要点和相关体会进行总结分析,使临床对采用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共性特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临床提高对患者在置管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的最佳方案,使肿瘤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2例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确诊肿瘤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这四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2例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确诊肿瘤患者病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4岁,年龄最小者39岁,平均年龄62.7岁;患者中有34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患者中病程最长者6年,病程最短者8个月,平均病程2.3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在对抽样中的62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针对PICC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护理

2.1 静脉炎 防范措施:①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无菌。②具体的穿刺静脉技术在原则是要跟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保证合理。③所选用的硅胶导管的型号要保证合适。④操作者的技巧必须娴熟。⑤护理人员要对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会出现的所有症状以及相应的体征表现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症状应尽快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例如: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或热敷,将患者的患肢抬高,2h后如果患者的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则应该果断选择拔管[1]。

2.2 导管堵塞 预防措施:①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导管的日常维护,更换要保证及时。②对已一些输液停止或带管回家休养的临床患者,要保证导管始终处于通畅的状态。③在进行注射输液时,两种药物之间要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彻底的冲洗。④在帮助一些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翻身时,要时刻避免导管受到不必要的压力。⑤在对患者进行抽血时,不能够采用PICC导管[2]。

2.3 导管移位 导管移位现象具体指的是导管的移动距离在5毫米以上,但是导管的相应功能没有被破坏;而导管脱出现象则具体指的是由于意外的移动或脱落,导致导管的相应功能被严重破坏或丧失,不能够再继续使用。由于敷料的潮湿松动、患者接受穿刺的侧肢的活动量过大、输液的接头连接不妥和有外力对其进行拉扯等原因,会很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导管移位或脱出现象。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对导管进行妥善正确地固定,是临床上防止出现导管移位或脱出现象的主要方法,体外导管的固定原则和正确方法是呈“S”形固定,贴膜处要翘起,如发生脱落现象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

3 结果 经过对患者病例资料的认真研究后我们发现,导管阻塞和移位、静脉炎、水肿和渗血,是该类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经过我们对抽样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良好,均在预计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康复出院。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的疗效比较

4 小结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目前临床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常规技术,其具体含义指的是对患者的肿瘤周围的静脉进行导入处理,并把相应导管的尖端顺利插入到患者的上腔静脉中的一种置管方式,该技术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和化疗等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采用PICC技术对患有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应该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4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建设。

1、树立护士良好职业形象,要求护士规范着装,使用服务用语,在岗爱岗,责任心到位。

2、新老护士团结协作,做好传帮带,发扬团队精神。

3、病患反映的好人好事,及时给予表扬。

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完善科内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标准,实行上级护士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下级护士工作。护士长每星期组织一次护理查房,分别针对一般、疑难危重等不同病种。

2、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等特点,抓好基础护理,坚持危重病人床头交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结合ICU十大安全目标,做好各管道的标识、护理工作。

4、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以临床随机培训考核为主。

5、利用晨会选择在院的一个病种及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常规的学习,有效提高当日护理内涵质量。

6、开展QC活动解决护理问题。

7、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根据院三级质控及科室一级质控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跟踪,提出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8、每月召开科室的患者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分析会,公示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对于不良事件、风险评估、会诊、压疮等情况,及时进行跟踪验证,及时修订防范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三、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及水平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1、制定科室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月逐级落实。

2、做好科室护士的能力培训,做好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及培训;组织科室的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

四、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

1、针对全院及科内出现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分析讨论,提出防范措施。

2、强化ICU护士的“慎独”精神,强调用药安全。

3、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护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电子护理记录,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4、针对科室存在问题,制定护理质量监控奖罚措施,提高护士各班在岗的责任心。

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1、鼓励科内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2、加强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操作培训。

3、重视专科护理人员培养。

4、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分批选送科内护士去进修ICU专科护理技术。

六、认真落实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认真学习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深刻领会每句每字的深刻含义,通过医院评审工作,使各项护理工作达到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标准。

七、做好科室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1、认真做好新进科人员、实习人员的管理,按照入科室的培训、在科间传授技能、出科时的考核的流程进行培训,教、用相结合,注重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做好入科室的培训及科室的带教,选择有能力的护士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实习生的好评。

2、做好20xx年ICU护理科研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工作。

八、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

1、针对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建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地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

2、做好医生、护士、护工、保洁员、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执行好手卫生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 品质圈活动; 输液室; 用药安全;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2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64 

品质圈是针对质量管理设立的临床小组,又称为QC小组。在生产或工作中从事不同种类劳动的人员,以单位经营策略为中心,针对实施方案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保证质量,节约资源,提高人力管理及经济效益的小组。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开展活动[1-2]。成立品质圈小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定期选择议题、活动,发现、讨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为探究品质圈活动在输液室的应用中对用药安全的影响,笔者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比较品质圈活动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应用价值,取得满意效果,现对方法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输液室输液治疗的118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对其分组,研究组59例,采用品质圈活动管理,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18~80岁,平均(43.6±12.5)岁;输液治疗时间为3~7 d,平均(3.8±1.1)d;对照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平均(43.3±12.2)岁;输液治疗时间为3~7 d,平均(3.6±1.2)d。两组研究对象上述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输液管理,研究组采用品质圈活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确定品质圈活动小组,选取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方法、原则、资料等专业的培训后组成10人的小组。活动开展频率为1次/周。(2)通过小组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最后确定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反复查询输液的组数、剩余液体、护理人员输液操作和药物配伍操作、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不及时等对患者及家属产生的影响。对输液室患者和家属进行输液相关情况的调查,持续调查7 d,根据调查的结果设置护理方案。品质圈活动小组成员分别从人、物、镜、法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家属所反映的输液组数、频率以及剩余液体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将结果绘制成图[3]。确定原因后,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分别为:无专门的标示提示输液情况;患者或家属忘记;护理人员未通知;更改输液计划;陪护人员的更换等。(3)确定原因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处理,配伍药物的护理人员在每袋输注的液体上标明每天的输液计划(液体组数、目前输液是几组)。方便陪护的人员能够详细、清晰地了解输液计划、进展以及完成情况,防止遗忘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时,需主动清晰地告知患者和家属当天输液总共的组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液体上的标示具体代表的含义,帮助其了解具体情况。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其责任心、主动积极性,强化输液进行中的巡视,主动告诉患者及陪护输液诊疗计划的进展情况;并保证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液体标示的优点,既方便家属和患者知晓输液情况,又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被打断的次数,保证护理人员愿意完成标示的制定,并积极主动的告知患者及陪护。若护理人员不能自觉标示,需要医院将其规定为工作内容,监督其完成输液工作。(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和治疗中,让其能够主动关心输液情况,记住护理人员告知的组数和标示含义;如果当天的输液计划发生变动,需及时通知患者及家属,并对输液的标示进行修改。(5)对输液针头和液体标示进行稳固的固定,方便了解输液和各项治疗进行的情况,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痛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输液中的失误率、输液查询频次、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护理服务评分采用百分制进行核查[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失误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输液失误共6例,护患纠纷发生率6.78%(4/59);对照组发生输液失误共28例,护患纠纷发生率18.64%(11/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输液查询频次和护理服务质量比较 

研究组输液查询频次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临床护理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诊疗程序;临床内科护理;应用

1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和提升,这就使得对各项事物的要求逐渐提高,其中医疗卫生事业以其独特性更是被人们广泛关注,在当前的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我国的诊疗程序急待优化,相关人员也希望通过程序优化,进一步改善医院临床内科的护理工作。

2关于诊疗程序优化的概述

2.1诊疗程序的优化需要满足患者和市场需要

在对医院诊疗程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患者和市场的需求是相关人员需要满足的首要内容,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流程进行优化都是因为现有流程无法满足患者和市场的需要。所以在对现有诊疗流程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关人员需要对诊疗过程中的患者等候时间和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等进行优化,尽可能缩短等候时间,同时也需要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2.2诊疗程序的优化需要医院领导持续参与

相关人员在进行诊疗程序优化的时候应当及时获取医院领导的支持,具体可以从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来获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同时也能够从不断降低流程优化成本的角度入手。另外,医院内部诊疗程序的优化不能仅停留在一段时间内,而是应该充分展现其持续性,最终促使其成为普遍、基本的运作流程,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够真正获益,并且员工也可以减少麻烦。

2.3诊疗程序的优化需要以人为本,得到认同

近几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本思想,因此在开展诊疗流程优化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就需要做好将医院职工和患者作为根本标准,一切按照人性化的原则进行。其中在诊疗的基本程序上体现人性化原则,还需要在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中都体现人性化的原则,不断提升人本思想,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够真正得到尊重和理解,不断提升医疗工作的水平。

2.4诊疗程序的优化需要借助互联网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医疗卫生领域也应当如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借助互联网,不断发挥其在诊疗程序优化中的作用。具体来看,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线上医院平台的建立,不断提升医疗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在线平台进行线上咨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挂号排队等所需的时间。

2.5诊疗程序的优化需要保证流程增值

在开展诊疗程序优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将删除不增值流程和服务作为重点,其中增值流程主要是指经过长时间的设计、制作,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能力,能够让患者满意的流程。但是如果某个环节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毫无意义,也没有任何增值的可能性,那么相关人员就应当将其进行删除,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也可以提升医院内部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6诊疗程序的优化需要重视沟通

沟通对于医院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在对医院内部任何环节、程序进行优化或者更改的过程中都需要贯彻沟通的原则,通过合理、有效地沟通,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诊疗程序的优化工作更具合理性,所以相关人员需要重视沟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沟通的渠道和方法,不断获取人们的新建议,以此更好地实现诊疗程序的优化。

3关于临床内科护理的概述

3.1临床护理的含义

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经过一直商讨,最终得出一个最为优秀、完善的方案或者计划,然后每一个人都需要按照该方案展开后续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产生一致的效果。然后医院内部的质量控制组织可以将这个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从中发现一些不够合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3.2临床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相关人员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路径的制定,建立一个标准化、高效临床护理体系,该体系或者说模式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益,能够不断维持患者的治疗工作,同时也可以改善治疗现状。另外,该模式还能够减少医疗看护上的差异,充分利用持续的照护工作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不断实现医疗成本的控制工作,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3.3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在制定路径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寻求医院支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标准化诊疗模式,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决定临床路径的主要形式,对诊疗和护理流程进行记录,然后对患者预后的标准进行衡量,及时收取数据,最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4诊疗程序优化在临床内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4.1注重对护理流程的建立和优化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治疗程序的优化帮助医院建立一个高效的护理程序,其中这个护理程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标准性,转变以往护理人员只能按照医嘱和常规护理的被动局面。同时,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不断节约时间和资源,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让护理人员可以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4.2将护理程序应用在临床内科的护理工作中

将护理程序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可以被用于评估工作,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医疗诊断和患者医嘱进行有效地护理评估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和观察制定一个科学、完善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不断提升患者护理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