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污染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污染现象范文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ships to marine pollu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industrial and academic circles pay attention to Green transportation more and more. At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about marine pollution and green logistics, and so on. The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transport measures, and finally, states the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 海洋污染;绿色运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防治措施
Key words: marine pollution;green transport;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joint distribution;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99-02
――――――――――――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胡从旭(1969-),男,安徽明光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物流专业带头人,副教授,物流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运营管理。
1 海洋污染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活动逐步由陆地延伸到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危害海洋动植物的成长,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严重破坏,危急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平衡。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种类很多,其中,对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因素是物流中的运输。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贸易额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运输中,海运所占比重最大,对海洋污染也最严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的调查研究报告称:“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物来自于船舶。”
什么是海洋污染?不同机构、不同人观点也不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认为:“海洋污染指的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的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的有害影响。” 海洋污染种类很多,按照污染源分类,主要有3类,一是海上源,二是陆上源,三是空气源。其中海上源污染主要是海洋船舶泄露、水产养殖污染、海上石油平台污染和人类海上活动所倾倒的废弃物等。
海洋污染对生物危害极其严重,可造成鱼类、鸟类、浮游生物、哺乳动物等死亡,使得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临港工业也会受到威胁,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类自身安全。
2 绿色运输含义
绿色运输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抑制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运输环境的净化,使运输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运输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运输系统。在物流的各个功能中,运输功能最为重要,若运输功能实现绿色化,整个物流活动也基本实现绿色化。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密度增加,通航环境复杂,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船舶海洋污染防治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船舶对海洋的污染有多种,主要包括:各种油类污染、生活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包装有害物污染、有毒液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在各种污染中,油类污染最严重,如船舶发动机油、机械油、油船的溢油等,特别是油船洗舱的残渣混合物,以及混有油的压舱水、洗舱水等,都是船舶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
3 发展绿色运输的措施
3.1 发展多式联运 什么是多式联运?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多式联运的好处在于:多式联运由于采用了集装箱,外包装可以大大简化,发货人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包装费用,货损、货差降低。可充分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点,扬长避短,经营人可以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实现了运输一体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运输过程的效率化。
3.2 发展共同配送 2001年4月,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分拣、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快速反馈信息,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
通过共同配送,使得社会车流总量减少。由于集中了多家企业和用户的货物,可实行混合配载,将多家企业的零散货物整合在一起,可提高车辆实载率,大大减少了配送成本。经过科学的路线规划,可以消除迂回运输、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现象,从而减少了交通污染。
3.3 采用绿色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性能直接决定运输中所排放的废气量以及噪音量。为了减少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选择低污染的运输工具,如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电动车等。这就要求使用更清洁能源的发动机,比如将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改为电动的,这样就可以减少污染,更有效的利用能源。目前发展的“高铁”是一种典型的低碳运输工具。高铁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的特点,是未来运输工具的理想选择。另外,在设计制造运输工具时,尽可能降低自身重量,减重有利低碳节能,减少动力消耗,目前,日本在大力发展轻型化运输工具,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4 船舶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制订和完善我国的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在我国,除了积极参与防治船舶污染的国际合作并加入了有关法律体系之外,还制订了多部国内法律法规,与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有: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颁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5年颁布了《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8年颁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2010年颁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内容上不协调,不能与世界相关法律接轨,影响了船舶防治污染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在审查现有船舶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修改、完善,建立起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4.2 大力研发“绿色”船舶 传统的运输船舶会对大气和海洋造成大量污染,燃油消耗成本大;随着全球经济低迷,船舶公司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迫使船舶公司采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加上各国对环境污染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对“绿色”船舶的要求已迫在眉睫。“绿色”船舶是指对环境无害,不污染或少污染海域和空气的船舶。“绿色”船舶有下列一些特点:船体重量轻,燃油消耗少;采用新一代超低摩擦船底技术;船体形状呈流水线形,船体受到水的阻力小;使用超导体材料以减少风的阻力;使用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船舶能源;使用液化天然气代替燃油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使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和控制技术,以帮助船舶减少燃油消耗。针对“绿色”船舶的一些特点,各个国家应鼓励造船公司加大研发“绿色”船舶的力度,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船舶运输企业来讲,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船舶停靠费、减少税收等。
4.3 回收处理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鼓励中大型港口建立废水、废油、废渣回收与处理厂,集中回收处理渔业船舶和运输船舶的污染物,严格按照标准净化处理船舶排放的废弃物,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废弃物处理厂进行补贴,维持废弃物处理厂的持续运转。也应通过立法,改善船舶防污设备的配置,使船舶具有较强的处理废弃物的能力。
4.4 加大对船员的环保意识教育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船员的环保意识教育,使船员们充分认识到船舶污染的严重危害性,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大对船员污染海洋环境的处罚力度,对一些污染严重的船舶,应采取处罚措施。执法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海域污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努力使海洋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环保热情,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举报,对举报者给予适当奖励。
4.5 对政府部门领导实行环保考核制度 在海洋环境保护中,政府部门中的部分领导缺少环保意识,过于注重GDP增长,缺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思维,这就要求国家对干部考核时,改革干部任用和考核制度,弱化GDP增长在干部考核中的作用,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衡量政绩和干部考核的范畴中。
参考文献:
[1]江彦桥.船舶与海洋防污染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15.
[2]袁金明,林凌,杨菊.物流绿色运输管理的实现途径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0,(10):53-54.
[3]胡建伟.对海洋环境有害物质的运输管理[J].航海技术,2010,(1):31-32.
海洋污染现象范文2
关键词: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工业生产以及资源开采已经开始向海洋方向转移,所以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污染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系统合理保护中,应该针对现代化治理工作和技术进行分析,完成现代化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处理,确保其工作运行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系统的工作运行效果。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管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具体的工作处理,所以在当前生态系统的工作运行管控过程中,应该针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运行控制,确保其工作运行更加合理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
一、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
海洋生态环境对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环境建设。并且在当前社会资源调查中发现,海洋中包括有当前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燃气等资源条件,所以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开始对海洋领域进行探测和发展,也关系到海洋体系的有效利用管控。而在海洋环境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海洋体系的有效控制,对于海洋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正在遭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我国近海岸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影响到海洋污染处理效果。我国是海岸线绵长的国家,海岸资源是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依靠海岸资源建立了独特的旅游体系、完成核电项目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等建设,但是在各项产业建设过程中,一味的向海洋资源索取,缺乏对资源的保护,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造成了近海岸污染严重问题。一方面,近海岸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因素,工业生产向海洋排污、人类活动向近海岸释放垃圾等,都严重影响到海洋的环境安全。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主要河流污向海洋输送的污染物已经达到了2000多吨,并且陆地垃圾源也向近海岸排放垃圾,影响到海岸线的实际建设,不利于海岸线的生产。另外一方面,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变化也影响到地区内的环境建设,使近海岸海洋资源受到污染。其次,从海洋生态系统的总体生态性分析而言,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存在功能退化的现象,其主要的表现就是海洋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受到影响,使我国海洋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以及陆地滨海生态系统中无机氮。含量逐渐增加,并且磷元素逐渐减少,这是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到海洋水体问题,对于海洋生态环境控制非常不利,也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2.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势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族群造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海洋生物种类逐渐减少、潮间带生物、底栖贝类、鱼类种类多样性明显降低。3.我国海洋面积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填海工程建设实施,影响到实际的海洋工程建设,不利于海洋建设管控。最后,当前海洋灾害频繁爆发也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在最近几年内海洋灾害频繁发生,台风、海啸等灾害给予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与当前的环境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实际的海洋灾害处理中,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控制,确保海洋灾害控制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灾害处理效果。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其工作处理更加有效。
二、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工作是在当前海洋环境处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其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目标,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工作展开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实际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问题,其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当前我国海洋安全治理体系中还存在制度不够完善问题。(1)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法中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其配套的制度实施缺乏效率,影响到安全管理效果。(2)存在有法律法规过于发散的问题,尖锐的问题分散到各个法律规章制度当中,影响到法律规章制度的处理,不利于法律规章制度的实际管控。其次,海洋安全管理不够现代化。在实际的海洋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其管理仅重视对环境污染清理,缺乏安全管控意识,影响到实际的安全管控效果。(1)缺乏对沿海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其工业化以及化工产业相对比较多,加重了海洋的污染。(2)海洋监测以及相关海洋处理技术不够发达。我国海洋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对发达国家的各项技术进行处理,并且海洋技术处理过程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转换,其海洋环保处理技术不够现代化,影响到海洋安全控制处理效率。再者,海洋安全管控系统建设过程中,滨海地区的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缺乏海洋安全管控意识,同时也缺乏对海洋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宣传,不利于海洋安全控制。
三、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对于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管控过程中,应该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对问题的实际处理,完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管控意识,确保安全管控工作实施更加有效。以下是本文为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完成海洋生态环境制度优化建设。完成海洋生态环境制度优化建设是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工作展开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合理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实际的控制,确保其环境建设更有效果,最大程度上提升其处理质量。首先,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该针对海洋生态安全保护进行制度建设,重要完成责任制度的优化建立,规定海洋安全保护的明确职责部门,并且通过职责的明确,确保海洋安全管控系统构建更加优化,也需要完成各项工作优化建设,确保工作处理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实际的工作处理效果。其次,制度建立过程中应该针对海洋污染进行惩罚处理制度建设。惩罚处理制度建设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手段,海洋环境之所以受到污染,正是因为部分污染问题缺乏制止,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处理效果,不利于环境污染的有效管控,所以在实际的环境污染处理中,更应该做好各项技术控制,确保技术应用更加合理,并且在海洋环境污染惩罚制度处理中,应该做好量刑处罚设计。根据不同的海洋污染程度设计完成不同的制度建立,同时也有利于海洋污染的综合处理,确保海洋污染处理更加有效,提升海洋污染处理效果[1]。最后,完成海洋生态安全立法规划,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缺乏立法保护,是影响海洋安全生态管理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立法处理过程中,还需要针对性完成各项立法控制,确保海洋处理更加有效,也能够实现海洋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升级。如,当前国家制定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基本法”就可以完成良好的海洋生态安全保护,并且各项制度的建立要以“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基本法”为依据完成制度规章建立,确保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更加有效[2]。(二)现代化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方法应用。传统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管控,不利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管控,所以在实际的生态安全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其治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并完成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控制,确保各项工作处理更加优化。1.完成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直接影响到了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化工产业以及石油开采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当前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处理,确保各项工作展开更加优化,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处理效果。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产业。第三产业是当前我国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产业也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3]。2.完成海洋治理技术升级。一方面,对于海洋生产中使用新型处理技术,包括新型污染处理技术、环保海洋科技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海洋系统的优化保护。另外一方面,利用当前新技术完成对海洋的智能化检测,海水利用、生态修复、立体监测观测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应用智能化系统、北斗导航、网络技术等世界先进的技术,完成智能化海洋生态安全监控系统建立,确保海洋生态安全监测更加有效,提升海洋安全处理效果。(三)完成海洋生态安全宣传。海洋生态安全保护人人有责,海洋安全保护脱离不了社会的力量,所以在实际的海洋安全体系建设中,还应该注重对其安全环保进行宣传,提升沿海居民、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对海洋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的意识,提升其安全保护效果控制。
四、结语
本文笔者针对海洋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安全宣传、现代化治理制度以及现代化治理体系等三个方面阐述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希望能够对海洋生态安全管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广平,张晨晓.海洋牧场生态安全健康评价系统软件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20,21(09):55-58.
[2]None.陆海统筹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J].环境保护,2019(07):12.
海洋污染现象范文3
【关键词】海难救助;“无效果,无报酬”原则;海洋污染;特别补偿
一、“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概述
我国《海商法》第179 条规定: “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助,取得效果的,有权获得救助报酬;救助未取得效果的,除本法第182 条或者其他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规定外,无权获得救助款项”。换言之,无救助效果,不得请求报酬,救助报酬的法律关系不成立。这是海难救助有关救助报酬法律的特殊原则。国际公约和各国海商法均普遍接受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这一原则的最初确立是在《1910年救助公约》第2条,另外在第6条(a)中也有对该原则的体现。自《1910年救助公约》确定这一救助原则后,各国的海商法和使用的救助合同一般都会采用这个原则,在救助合同上印有“No Cure, No Pay”字样。
这一原则使救助方的报酬索要有了一定的依据,在救助者与被救助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公平的付款规则。于被救助者来说,由于在进行订立救助协议时处于危急情况,难免会出现因急于求助而约定较高报酬的现象。而若实际救助结束后,救助方所救助的标的物价值远小于双方约定的报酬,被救助方就会遭受不利的损失。而按效果支付报酬,就有力的避免了这一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救助者来说,它在海难救助中建立了一个激励机制以激励救助方的积极性,即救助效果越大,被救助方获救的财产就越多,救助方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也就由此对救助方付出的劳动的救助所花费的资金有了一个相对正相关的回报。
二、引起“无效果,无报酬”原则改变的起因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航海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该原则的不合理之处也凸现出来。
著名的“阿莫科・卡迪兹”案件在推动“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的产生。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海上污染事故之一,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失事,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22万吨原油流入法国沿海海域,造成严重污染。由于“阿莫科・卡迪兹”号的全船倾覆,救助方对的救助被视为没有效果,那么救助方是否应该被给予报酬呢?按照之前惯行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本案中救助方无疑是无法获得相应报酬的。但是,这样的裁判似乎有违人们的心理预期。不得不承认救助方虽然没有有效挽救出被救助方的海上财产,但在救助过程中仍然消耗了大量的成本,对于减小海洋污染也有所贡献。当我们由“阿莫科・卡迪兹”案件扩展到其他此类涉及海洋污染的海难案件时,之前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此时出现了很大的漏洞。一方面,此类涉及海洋污染的海难在救助时困难大救助成本高,极其有可能出现付出的成本高于所能获得的报酬的情况;另一方面,此类海难救助往往报酬较少,救助方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救助方在耗费大量成本进行救助的同时,船货的价值却在不断减少,如果依据“无效果,无报酬”原则,此时救助方所能获得的报酬也就在相应减少。由此可见,此类情况下,一味僵化的适用“无效果,无报酬”原则无疑会造成对救助方的不公平,从而在不利于鼓励救助方对于此类海难的救助。建立在无视海洋环境基础上的海难救助固然可以获得短期效益,但是同时也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会造成对航运事业深度发展的恶劣影响,是对远期经济效益的破坏。因此,为适应越来越重要的生态价值,“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发展完善
自《1910年救助公约》初步正式提出“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后,为适应时代与实践的需要,该原则在漫长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在“阿莫科・卡迪兹”案件等原因的推动下,“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开始被补充修正。1980年的Lloyd’s Open Form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对于“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中针对涉及满载或部分载油的油轮部分做出的修改。在涉及此类船舶的救助中,救助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凭借后来被称为“安全网”的计划而获得“特殊的奖励”。修订后的LOF认为在救助不成功或者部分成功或者救助由于救助合同无法完成时,救助方应当被奖励他由此而付出的合理费用和增量,但奖励不能超过这些花费的15%。而且只有当费用和增量比原本应当收回的数量大时才可适用。修改后的LOF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救助方愿意去尽全力救助这些即使是载油的遭遇海难的船舶,并且尽力帮助阻止海洋污染的扩大。尽管LOF中仍然保留了“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曾经被人们所供奉的原则已经被攻破了。
1981年,国际海事委员会(CMI)在第32届国际会议上提交了救助公约修正草案。国际海事组织(IMO)法律委员会经过七次会议审议后,于1989年4月15日至28日,召开大会,正式讨论并通过了该公约草案,定名为《1989年救助公约》。修改后的《1989年救助公约》,对于报酬的规定,尤其是在涉及环境污染方面救助的报酬获得上有了新的突破。第十四条特别补偿的规定是对LOF的发展,更极大的弥补了“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漏洞。但也并非救助方所有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损的措施都是可以获得特别补偿的,修改后的公约也对其做了严格限制,如一些在救助作业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尽管其起到了减轻污染的作用但由于并不是针对环境污染采取的,也不能适用于特别补偿。
但是特别条款在实施后仍然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诸如“长崎精神”案件所提出的问题:对环境威胁的起算和终止时间,救助费用要否考虑到利润。由于上述原因,“国际救助联盟”、国际船东互保协会集团、财产保险人与国际航运公会四方代表协商一致,最终产生了取代《1989年救助公约》特别补偿的SCOPIC酬金。
2000年LOF得到了修改,如今,《1989年救助公约》的修改也被广泛呼吁。从1910年至今,“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历经百年,在实践中暴露出问题又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每一个原则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都难免会引发质疑,但是我们看到,“无效果,无报酬”也正是在质疑中不断的有所创新,以新的内容形式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司玉琢,《海商法》,法律出版社第三版,第296页.
[2]李志文,高俊涛:“海难救助‘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生态嬗变”《法学》2010年第7期,第87页.
[3]樊志军:“‘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人道和生态价值嵌入―――以海难救助为背景”,《前沿》2013年第23期,第70页.
海洋污染现象范文4
关键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路径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148-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133.5亿元,再到2009年31964亿元,海洋经济早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
但目前来看,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海洋经济总量远低于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2004年海洋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不仅低于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其次,我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化程度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相比,我国的海洋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与现代化的海洋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
1、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提出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以来,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就一直在讨论之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在对海洋经济的研究初期,何宏权等。指出海洋经济是“人类在海洋中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海洋经济的活动范围在海洋,就空间地理位置来说有别于陆地,故而称为海洋经济”。杨金森。则认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2003年,徐质斌。将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
2003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 13号)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并指出海洋经济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
这些概念当中,《纲要》给出的海洋经济的定义较能代表中国国内对海洋经济界定的主流观点。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全球社会所普遍认可并全面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战略思路和指导思想,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较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这样两部分含义:海洋经济需要发展,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与此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是在海洋生态的持续能力基础之上发展,当代人发展海洋经济之时尽量不要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以保证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二是要保持海洋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三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
2、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我国海洋资源藏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已探明的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等等。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相比之下我国的人均海洋资源占有量则寥寥无几。
2.2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首先,是海洋污染问题。根据国家海洋局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虽较之前有所缓和,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海洋污染依旧主要表现在海域污染严重、近岸海域部分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陆地污染物排海严重、海洋赤潮多发等方面。其次,由于过度捕捞及污染问题的存在,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威胁。如山东的胶州湾,由1963年的141种生物到20世纪70年代的30种,再到20世纪80年代初只剩下17种。再次,海岸侵蚀问题严重。人工采砂、沿海建筑工程建设、地下水开采、采伐红树林等生产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海岸带地区的海岸侵蚀问题,影响了海洋生态平衡。
2.3 海洋灾害频发
从历史统计来看,我国的海洋灾害十分严重。平常年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数十亿元,严重的年份高达上百亿元。例如,根据国家海洋局的200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8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及其他海洋灾害134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6.5亿元,死亡(含失踪)152人。在我国,发生频繁且破坏力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暴潮、巨浪、海冰等,其次,海平面上升、咸潮、海水入侵和海雾等海洋自然灾害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
2.4 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较低
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较低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我国的海洋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其次,我国海洋科技主要投入在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四大传统海洋产业,而在新兴海洋产业领域应用较少。。再次,目前我国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仍不合理,产业化阶段开发投资缺乏。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的投入资金比例大致为1:10:100,而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资金投入的比例约为1:1:10,用于产业化开发的资金明显不足。
2.5 海洋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趋同,缺乏系统性
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分工体系仍不完善、协调配合仍不够,以环渤海湾港口群为例,在环渤海湾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着60多个港口,天津、青岛、大连三大港口由于在地理位置和区位方面各有优势,竞争十分激烈,尤其在集装箱运输方面,都打出了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口号;而相对小一些的港口也十分活跃,烟台、日照、黄骅、营口等一大批城市也提出了“国际化大港口”建设的目标。在如此距离的海岸线上重复建设这么多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化大港口,显然是不合理的。
3、实现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
3.1 通过强制性政策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恶化趋势
虽然管制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刚性强而缺乏弹性,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但是却有效遏制环境继
续恶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强制性政策控制海洋污染的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对海上生产过程和产生陆源污染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进行强制性规定,也就是直接管制,如我国目前实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二是对产生污染的生产投入和消费的前端过程所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数量、种类进行强制性规定,即进行间接管制,如我国目前实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企业环境目标责任制等。
但是我国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政策多是针对排污企业而制定,尚缺少针对沿海旅游、农业陆源污染等方面海洋污染的强制性控制政策。而且,我国海上执法体制属于分散型,海监、港监、渔政、公安等海上执法队伍分属于国家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公安部等诸多部门,力量较为分散,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应整合海上执法队伍,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2 通过引导性政策激励海洋科技发展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是强还是弱,关键在于其海洋科技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是海洋开发与利用,还是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都需要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第一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海洋科技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政府投入资金的必要性,特别对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研究和海洋产业。但是与此同时,也应鼓励民间资本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借鉴风险投资、项目招标等市场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第二,制定鼓励海洋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以激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完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间接促进海洋科技的发展;第三,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与储备,通过健全完善海洋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优化海洋科研人才结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3.3 通过政策引导促使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粗放式经济增长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生产设备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对海洋生态环境有较强的破坏。我国海洋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丰富不等于无限,而且人均占有量又较低,这使得海洋经济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必然选择。要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首先,要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技术创新、改善管理方式,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提高海洋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次,在增加投入新项目、增加海洋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注重海洋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3.4 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加强公民的海洋国土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公民是良好海洋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公民个人也有保护海洋环境并监督他人或企业行为的责任,但前提是,公民本人需要了解他的受益之处及其所肩负的责任。“一样东西可以被理解的时候,你就会有参与感。一样东西如果无法理解,你就会觉得很疏离。”通过大力宣传和加强教育,可以让公民理解并接受海洋国土的观念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已不局限于宣传画、张贴标语,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拓宽宣传途径,可以包括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要充分利用各类网站、交互网络电视、网络论坛、个人博客、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媒体。
3.5 制定详细的海洋经济风险应对措施
海洋污染现象范文5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的严峻考验,PRED问题越来越备受人类关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加上传统的海洋资源丰富理念,人类社会逐渐从陆地回归到海洋,目的是将解决人类社会生产生存发展的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海洋。海洋因此也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分别为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1]。但海洋资源的地域组合存在很大差异,海洋的开发利用状况不同,海区自然灾害和人类开发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要综合分析不同海洋的海洋资源及其开发潜力,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优势,在开发中制定严谨的管理法律,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实现海洋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海洋资源概况
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理解和定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狭义上讲,海洋资源指的是能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广义的海洋资源,除了上述能量和物质外,还把港湾、海洋航线、水产资源加工、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里的空间乃至海洋的纳污能力都视作海洋资源。因此,海洋资源指海洋所固有的或在海洋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所有自然资源,范围涵盖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航运和港口资源、海洋能源、海水和海水化学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2]。
2.1 海洋资源种类划分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可以分成不同种类。根据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将其分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按照海洋资源性质、特点及存在形态,可分为6大类:①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药物资源和珍稀物种资源等。②海底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资源(金属砂矿、基岩金属矿、大洋多金属结核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砂矿、海底煤炭磷灰石和海绿石、岩盐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③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岸带区域、港口和交通资源、环境空间资源。④海水资源:包括盐业资源、溶存的化学资源、水资源等。⑤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资源、波浪能资源、海流能资源、温差和盐能产资源、海上风能资源等。⑥海洋旅游资源:包括海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娱乐与运动旅游资源、人类海洋历史遗迹旅游资源、海洋科学旅游资源、海洋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等。
2.2 我国海域概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四海相通总面积为 473万km2。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近 300 万km2, 相当于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近 1/3。我国大陆岸线长约18000 km,岛屿岸线长约14000km; 我国大陆和岛屿岸线曲折,海区500m2以上的岛屿有 6536个, 面积在10km2以上的海湾有160多个, 宜建港的海湾和大河河口共有118个。
我国海域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有大量河流入海, 沿岸水域有机质和营养盐极为丰富, 每平方公里海域年平均生物生产量达到 302 t。我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高达 20278 种, 约占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 1/4 以上; 滩涂浅海生物达 2950种,适合养殖开发的经济生物多达238种。我国海域渔场面积为280万km2, 适宜人工养殖的浅海和滩涂面积共 133 万hm2。我国海底矿物资源比较丰富。估计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406亿t, 其中近海246亿t、深海160亿t, 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8.4万亿m3。已探明海滨砂矿储量约16.25亿t,其中金属矿为 0.25 亿t、非金属矿为 16 亿t。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功率约为 4~5亿kW, 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海水资源主要利用方向是制盐,提取钾、溴、镁等化学元素,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等。此外,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亦很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共有1500多处, 其中有规模较大的海边沙滩 100 多处,重要景区 273 处[3]。
3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环境污
染分析3.1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近年来,世界上海洋领域备受重视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海洋油气开采和海洋能源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至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程度,尚无商业性的实际进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年均增长速度近20%,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095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0.01%。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达20%以上。海洋水产业总值达1445.27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0.6%;海洋油气业总产值212.74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7.5%;海洋盐业总产值为45.5亿元,占1.5%;沿海造船业总产值达193.84亿元,占6.8%;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达540.6亿元,占18.9%;滨海旅游业收入达419.75亿元,占14.7%[6]。
但是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仅为3.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 14%~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目前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
沿海省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地区,而海洋资源又是这些省份的独有资源。为了避免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的破坏,就需要对我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而开展海域承载力的研究将有助于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7]。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各省份在未来阶段的海洋资源开发提出对策,从而实现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选取19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经过指标数据线性变化法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沿海省份海洋资源承载力分为供给功能、经济功能和环境功能3类,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2008年海洋资源承载力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海洋资源承载力最高的是广东和山东,其次是天津、上海、福建、辽宁、江苏、浙江和海南,海洋资源承载力最差的是河北和广西[8]。
3.2 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海洋污染物种类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和酸碱、农药、放射性核素。
海洋中约 80% 的污染物质都来自于陆源。一系列数据与事实表明,近海区域正逐渐成为陆源污染的主要纳污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许多国家或地区的 90% 以上的废水和 70% 的工业废物,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排入沿海水域。意大利环境联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发表的调查报告中就指出:随着工业发展及人口增加,每天陆地上产生的污水和污物也大量增加。这些污水污物进入海洋后,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9]。
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向海洋迈进,使近海污染状况日益加剧。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监测,我国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氮、磷、石油和有机物污染明显,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接纳了我国沿海污水排放入海总量的32%和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47%。据统计,我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80亿t,其中石油14.4万t,铅6131t,砷1万t,汞78.5t,使海域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加剧。此外,海域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1980~1997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380起,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密氏裸甲藻赤潮,造成养殖业损失达35亿元[10]。同时,由于过量捕捞,海洋中生物的生态平衡也已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鱼类濒临或已经灭绝(图1)。
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并且由于技术等原因开发利用效率不是很高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大致由开发海洋过程的污染和陆源污染组成。海洋污染如不及时治理与维护将造成恶性循环,威胁海洋资源的质量,也将降低其本身的资源利用价值,因此,保护海洋资源迫在眉睫。
由图1可见,我国东部沿海污染较重,同时渤海湾和浙江海域海水污染程度也较重,广州附近海域海水污染程度较小,其中由于渤海是内海,海水的交换能力差,海水的自净能力弱,污染较重。因此在工业布局和设置废水排放点时,应考虑到水体的交换能力,同时分散分布污染物排放地点。
从图2可以看出,径流和点源排放和空气污染在海洋环境污染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为77%;船舶和倾倒也占有约20%的比重,为了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从源头入手,截断污染物的来源。因此,对海洋污染的保护要从污染源和传播过程两方面进行着手。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无序的开发会给海洋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和破坏,不但不能发挥海洋资源的巨大优势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由于物质在自然界的循环流动会影响海洋甚至整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要考虑到海洋的承载力问题,此外,更要加强防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时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开发海洋资源时避免盲目性,要增强开采的有序性。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实现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4 对策与建议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我国国情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不同海域海区海洋资源承载力不同,在开发利用时应该对海洋资源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进而制定出不同开发利用方案,防止盲目开发。虽然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并不完善,还存在漏洞,因此,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立法保护。针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出的几点建议。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中有保护海洋环境的感官认识,进而逐渐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污染有重要意义,对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2)加强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立法保护。目前,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立法仍然有待完善。
(3)加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利用方面的知识普及。即加强对海洋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向整个社会发出倡导,在教育中也要向学生渗透保护海洋资源的思想,整体上提高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用实际行动向整个国际社会做出呼吁。
(4)在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此外还要减少农业中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尤其是赤潮的发生,这样能够提高海洋的水质,进而提高海洋环境质量。
(5)加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发生严重的浪费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步伐不一致所导致,技术发展水平落后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因此,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现象,首先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6)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全力开展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文化软实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佚 名.中国海洋保护区分布[EB/OL].[2008-03-11].
[7]狄乾斌,韩增林,刘 锴. 海域承载力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51-52.
[8]任光超,杨德利,管红波.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65-68.
海洋污染现象范文6
放寒假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海洋世界》,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向我们介绍了人类的未来家园——海洋世界的有关知识,描述了海洋世界的种种奇观和神秘现象,引领我们在海洋的世界中畅游,感受蓝色海洋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分了八个部分来描绘这谜一样的海洋,分别是:海洋概况、海洋之谜、海洋生物、海洋灾难、世界着名航海家、世界着名沉船、海洋与人类、海洋之最。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海洋之谜这个部分,讲述了海洋里发生的种种神秘现象。
就说“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吧,讲的是1945年美国的一支飞行队在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一个三角地区(称百慕大三角或魔鬼三角)突然神秘失踪。而后又发生了类似好多的怪事,已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在此丧生。百慕大三角发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有人认为是海底有个巨大有磁场,会造成罗盘失灵;有人认为此区域有个类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还有人认为海底有一股潜流,与海面潮流发生冲突时就会造成海上事故。这种种的说法都只是一个假说,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至今百慕大三角仍旧是个谜。
看到这,我不禁浮想联翩,多么神秘的力量啊,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景象,每当飞机或轮船经过时,海底突然伸出了一只无比巨大的手,把飞机或轮船拽入海底,海面瞬间恢复平静,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太神奇了!看似平静美丽的海洋,竟然藏着那么多让人无法解释的奥妙,也激发了我的斗志,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海洋学家,去把这只“慕”后黑手揪出来!不过,现在我要努力学习,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洋与人类”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污染以及海洋保护。读完后,我感到了心痛和气愤。原油泄漏、垃圾倾倒、工业排放……越来越多的污染,毁坏了蔚蓝的海洋,令许多珍贵的海洋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海洋,它湛蓝、纯净。可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污染它,所以人类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试想,若干年后,我们看着黑如墨汁的大海,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