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美术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数民族美术生

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1

关键词:音乐艺术;天籁;少数民族音乐;音乐理论;原生态;生态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按照通常的说法,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其实,所谓“少数民族”,其涵义远在“数量”之外,因为它总是同时拥有更为丰蕴的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地域学、历史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内涵。

浅言之,以地域学论,少数民族大多生存在国土的边陲,地处偏远甚至荒凉的环境;以人类学论,少数民族多有自己独自的人种沿革保有更多的祖先的生物基因与文化基因;以经济学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稀缺,生活水准贫弱;以文化学论,少数民族往往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其认知理性以及概念逻辑思维的能力往往弱于感受体验能力及情绪性的表达、交流能力;以社会学论,在我们官方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还处于封建农奴制度、奴隶制度甚至原始社会制度末期。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从现代社会的哪一个指标衡量,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都落后于现代社会,甚至尚处于“前现代”的民族,都是一些有待于发展、进步的族群。

那么,“少数民族”是否还有优异于“多数民族”之处呢?

以当下的社会境遇看,起码有两点应该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一、少数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其中既包括相对平衡的自然生态,也包括相对和谐的社会生态,以及相对质朴醇厚的精神生态。二、少数民族族群卓异的审美能力与艺术表演才华――这只要看一看各个少数民族那五彩缤纷、形制不一的服饰,以及人人具备的能歌善舞的素养,即可得到证实。这些,该属于“生态学”与“美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当下,人类的历史已经站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的“拐点”,德国当代学者A.维尔默在其《艺术与工业生产:现代与后现代的辩证法》一文中提醒我们:“当今艺术与生态学的联盟要比艺术与工业的联盟更为紧要。”①这里,我试图以此作为出发点,探索一下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美学含义。即换一个角度,从生态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音乐,我们也许会得出某些不同的结论。

首先一个问题:音乐是什么?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A.汤因比指出:“人性,包括人的意识和良心,正如人的肉体一样,也是存在于生物圈中的。”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歌唱行为、人类的音乐活动,并不是人类独自垄断的专利,更不是现代“音乐工厂”里的产品。归根结底,它和人的性情、良心、灵思、想象一样,也是在这个地球生物圈中生成的,与生物圈中的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人讲,音乐与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属性,即人的自然方面的某些生理属性直接相关。英国音乐学家S.哈里森曾解释人类音乐的基本节奏为什么会是两拍子,那是因为:“自然界本身的韵律是两拍子:人类是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对肢体的生灵;我们的呼吸是两拍子;心脏的搏动是两拍子;黑夜与白昼、播种与收获、离别与团聚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S.哈里森教授一再提醒“在我们倾听音乐时,永远也不要忘记它和心跳相一致的节奏”③。又如,自然界中一种最基本的声音――因碰撞产生的声音(包括敲打、拍击)――可能就是音乐演奏与欣赏的最原始的形式:拍掌和敲鼓以及因这种拍打而引起的“回响”和“响应”。甚至,这种“敲打”与心脏的“搏动”相关,反过来,“敲打”又能够使人心“鼓舞振奋”。传统乐器的原型,最初都不过是原始人类随手拣取的自然物,如:木头、兽皮之于鼓,竹管、兽骨于于笛,柳枝、芦苇之于哨,石头之于磬,泥巴之于埙,树叶之于簧,兽筋之于弦,葫芦之于笙,海螺之于号,等等。

有趣的是,中国古籍《管子・地员篇》中,在解释中国音乐学中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时,竟形象地以五种动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叫声加以表示:“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翻译成白话其大意即:徵声,就像母猪发现猪崽被人背走后的惊叫;羽声,就像马在荒野中嘶鸣;宫声,像是黄牛在地窖中哞哞的叫声;商声,像离群的羊发出的咩咩叫声;角声,就像树上野鸡的鸣叫,激越清亮。说一点我自己的经历:前年我在大兴安岭与当地林业局蒙古族的朋友共进午餐。蒙古包里,手抓羊肉、酸黄瓜、油豆角,酒酣之际,这些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展喉放歌,歌声洪亮、豪放、悠长,那是我们大学声乐教授们无论如何也唱不出来的,单从歌声中,就可以感悟到山林、草原气象,隐约还有“牛哞”与“马鸣”的韵味。

音乐的根源与底蕴原本是在大自然之中的。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更倾向于把音乐放在天地之间的自然大系统中加以考察,因此也更富有生态精神。《乐记・乐象篇》中曾全面地论述了音乐与天、地、季节、气候、人体、道德、民俗的关系: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如果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加以衡量,《乐记》中的这段话已经深刻地阐述了音乐与天地自然、与人类的生理状况、道德境界、社会生活、精神追求之间的密切关系。

什么是好的音乐?

人们将最好的音乐誉为“天籁”,“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什么是“天”,按照大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的解释,中国古人讲的“天”,就是“自然”,而且是带有“神性”的自然,是“自然神”。④“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心身交融、心领神会。此前,在我的《聆听大地》一书中曾经提出,应当把“天籁”列为音乐发生学的重要概念。

“天籁”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按照清代学者郭庆藩在《庄子集释》中的解释:

故夫天籁者,岂别有一物邪?即比竹众窍接乎有生之类是尔。寻夫生生者谁乎,盖无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内不资乎我,块然而生,独化者也。

故知春生夏长、目视耳听,近取诸身,远托诸物,皆不知其所以,悉莫辨其所然。使其自已,当分各足,率性而动,不由心智,所谓亭之毒之,此天籁之大意者也。⑤

这就是说,“天籁”并不就是天空或大地上发出的声音,如雷声、雨声以及风吹过山谷、林海、老树、枯竹发出的自然声响;也不是人们凭借箫管吹奏出的声音,那只是“地籁”与“人籁”。“大音希声”,天籁,这种所谓的“天音”,实际上是一种天地间自存自在的自然节律,类似于“天时”、“天象”、“天道”、“天运”、“天序”、“天则”的宇宙精神。宗白华先生认为《庄子》中所讲的“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即是领悟了宇宙里“无声之乐”,也就是领悟了“宇宙里最深微的结构型式”。这样的音乐,“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无言而心悦”,也就是“天乐”。⑥所谓“天乐”或“天籁”,它并不局限于一事一物,但又自然而然地渗透、灌注于万事万物之中,“春生夏长,目视耳听,近取诸身,远托诸物,率性而动,不由心智”。这就是说,好的音乐应当是贴近自然、顺应自然、融渗于自然的。

黑格尔在其《美学》第三卷中曾经强调过歌唱的本真性、自发性、自由性、天然性,并将其视为歌唱的“天性”、音乐的“天籁”:

人的歌唱和旋律表现正像鸟儿在树枝上,云雀在天空中,唱出欢畅动人的歌调,是为歌唱而歌唱,是纯粹的“天籁”,没有其他目的,也没有明确的内容……只有这样,只有像纯洁的光照耀它自己那样,才能产生幸福的亲切情感与和解的最高表现。⑦

所谓“天籁”的这些核心属性,岂不正是存在于原生态的民间音乐之中吗?而民间音乐得以较为完备地保存下来的,多半存在于尚未被启蒙理性、现代性思维驯化的少数民族音乐里。云南彝族撒尼民歌《阿诗玛》中唱到:“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我送阿诗玛回家乡。”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民歌中唱到:“心里快乐口唱歌,快乐歌声满山坡。鸟欲同唱人同学,山欲应来海也和。”这些看似缺少文化的少数民族兄弟,甚至比我们这些大学教授体验得深刻。他们凭着自己的天性歌唱,他们天生就知道与山林、大海、鸟兽万物同化,天籁、地籁、人籁是浑然一体的,一下子就可以达到音乐的“天籁”境界。

从这层意义上讲,“天籁”就潜隐在当前音乐界津津乐道的“原生态”中,“原生态音乐”是更贴近自然、更贴近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的音乐。胡兰成在197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话》一书中,曾谈到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值得借鉴。他认为“文学之道,道法自然”,自然的法则也是文学的法则,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文学的精神高度,全看其对待自然的态度。真正的文学,都应该能够与自然“素面相见”。⑧自然就是神,离自然最近,即离神最近,才是最好的文学。胡兰成个人声誉不佳,但如若不以人废言的话,他的这段话也适合音乐:最好的音乐应距离自然最近,自然就是神,距离自然最近的音乐也离神最近。保留了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音乐由于离自然最近,尚能够与自然“素面相见”,因而也就保留了更多的“神性”。胡兰成的这番议论,其实也对应了奥地利音乐理论家A.埃伦茨维希(1908-1966)的说法:越是那些早期的、粗俗的、在灌木丛中产生的音乐,才越是接近音乐的本义。“在一种关系中显得粗俗的事物,可以在另一种关系中升华到崇高的顶点。”⑨

这种融合天、地、神、人为一体的音乐歌舞,则往往集中体现在贵州、广西、云南、宁夏、、新疆等地少数民族的节日盛会上。如壮族的铜鼓节、蛙婆节、花婆节、三月三歌节,侗族的牛魂节、花炮节,苗族的开青节,仫佬族走坡节,彝族的开年节、护林节、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敬鸟节,苗族的敬牛节、芦笙节,傣族的泼水节,独龙族的“卡雀哇”等等。我国生态美学的创建者曾繁仁先生十分推重海德格尔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存在论美学思想,将其视为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范式:人在“天地神人四方游戏”的世界中阐释世界,通过与自然为友的行动,保护自然,热爱万物,使万物之本性由遮蔽走向澄明之境。⑩诸少数民族在盘王节、铜鼓节、泼水节、芦笙节、蛙婆节、敬鸟节、开青节、三月三歌节上载歌载舞,不就是“天地神人四方游戏”生动写照吗?那些充盈着自然性与神性的歌舞,已经接近于“天籁”。“天籁”,该是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美学属性”。

科学技术与市场营销编制的现代社会网络已经遍布中国大地,当污染的天空弥漫了电磁波,当干涸的大地铺满了钢筋水泥,当江河里的流水被封藏在水库大坝内,当一年一度的春天再也看不到蜜蜂、蝴蝶和鸟儿,当现代人已经被消费主义的金钱欲望堵塞了心窍,人们便失去了自然之声。所谓原生态,已经成了一种濒临灭绝的“稀罕物”,正因为稀缺,所以就更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别有用心的“热捧”。目前在都市音乐殿堂里上演的诸多“原生态”音乐,大多是被投机取巧者精心包装出来的伪劣产品。

“原生态”之所以是“原生”态,就是它注定要发生、生存、生长于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环境中,套用生态学上的一句术语,即它拥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序,那就是它赖以存活的地理、气候、风俗、民情、宗教、信仰。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就像鱼离开了江河、羊离开了草原、獾离开了它穴居的山洞、麋鹿离开它徜徉的山林,实际上已经很难存活下去。

即使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足迹也已经践踏过那里的山川河流、那里人们的心灵世界,原生态音乐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活形态已经日渐消失,弥足珍贵的“原生态”正在遭遇进退维谷的尴尬。原本是民间草根歌手的阿宝,曾爆出一句名言:“原生态是个蛋,碰上现实稀巴烂”。他倒是说出了当下音乐舞台上的一个冷酷现实。这个现实无外乎就是“市场化”与“现代科技”对于“原生态”的冲击与碰撞。阿宝自己似乎是幸运的,依然完好无损地活跃在影视光鲜华丽的舞台上,但那是因为他已经被市场与科技诏安,被揉捏成了一个软蛋、皮蛋,原生态已经荡然无存。不但阿宝,就连大歌唱家腾格尔也难耐寂寞,最近以一曲迎合市场、搞怪陶渊明的《桃花源》火爆歌坛,他得到的是经济效应,失去的是自己的“艺术天性”,甚至也背弃了自己先前的淳朴的意愿。

这似乎是一个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在当下人们热炒“原生态”之际,对其存在的重大意义并未深究。就像生态学要保护动植物界那些珍稀濒危物种一样,我们对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倡导与保护决不仅仅是留下一种“稀罕物”,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更不是为了把它炮制包装后拿去兜售卖钱。说到底,作为人类生命网络中生物性、文化性的遗传基因,原生态音乐原本是人类精神生态的本真呈现,是维护人类自然本性、生命本色、质朴的情感活动、健康的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

原生态艺术,其中包括少数民族中的“天籁”,即原生态音乐,如果不坐地等死,那么它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我想,首先是要转变由启蒙理性误导的那种直线型无限的发展观、进步论。197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1903-1989)说过:现代社会中给人类灵魂带来最大伤害的是“金钱”与“速度”B11;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他的经验是否不如通常的文明人那样丰富和幸福?我想并不如此。一切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这是值得深思的。”B12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否就不如大都市的美满和谐,也是值得深思的。相对于大都市人,所谓的“野蛮人”倒是大自然更好的伙伴,更亲近自然、贴近自然,不但他们所处的自然生态优于大都市,即使他们的道德伦理生态也优于大都市人。英国文化人类学家R.R.马雷特在其《心理学与民俗学》一书中就曾郑重地纠正过“原始人”一定是“野蛮人”的偏见:“金发的爱斯基摩人――一个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的民族,就教养、慈爱和真正的美德来说,可以与我们民族中最优秀的人相媲美。”B13因此,面对现代社会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陷阱与危机,心理学家马斯洛主张人类社会不妨来一次“健康的后退”;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文明经受着考验》一书中甚至预言:“非洲黑人有着对上帝和上帝与人的关系的本质的、出乎意料的纯洁而抽象的概念。他们可能给人类以一个新的开端。”B14由此看来,以往那种将少数民族聚集地笼统认作“落后地区”、“待发展地区”的看法是错误的,起码是片面的。在人类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的情势下,更是应当矫正的。

除了观念上的转变,真正要做到对于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就一定要注意养护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赖以存活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生态,尊重那里族群的生活方式、审美偏爱。这可能会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更难做到。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体制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一定要与发达地区看齐,慢半拍不一定就是坏事。比如,贵州大山深处苗寨里的空气与水源就要比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优良得多。套用上述艾伦茨维希的话,换一个评价系统,比如以生态学、生态美学的尺度衡量,“所谓粗俗的事物,便可以升华到崇高的顶点”。当然,这不止于音乐,不单单是为了保护音乐的原生态,实际上也是为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是为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多种选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们如何才能够真正幸福地、也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汪民安等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下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25页。

② [英]A.汤因比著《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 6页。

③ [英]S.哈里森《通向音乐之路》,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④ 金岳霖《道・自然与人》,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51页。

⑤ 郭庆藩《庄子集释》(第一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0页。

⑥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1、173页。

⑦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90-391页。

⑧ 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⑨ [奥]A.艾伦茨维希《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⑩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63页。

B11 [奥地利]康拉德・洛伦茨《文明人类的罪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B12 [美]《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2页。

B13 [英]R.R.马雷特《心理学与民俗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B14 [英]A.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页。

Sounds of Nature: Ecological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Minority Music

ZHANG Ping

(School of Music, Soochow University, Soochow, Jiangsu 215123)

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中职教育 少数民族汉语水平 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85-01

引言

1 多媒体教学特点

多媒体教学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成为促进教学及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的有利工具。

1.1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授课时的板书时间,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分析、与学生交流互动。

1.2 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传统媒体所不能很好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或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等,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3 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1.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轻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较低。

2 中职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学习特点

2.1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这给中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少学民族学生犹如老外学汉语,不明白老师说话的意图。

2.2 计算机教学和汉语教学同步,教学进程缓慢

计算机是一个要多用,多练习才能掌握的知识,但是,有很多知识点,老师语速稍快,学生就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很多老师讲课时,要拿着粉笔,讲到一些重要知识点时,要在黑板上写下来,注上拼音,此时计算机老师成为了双重身份,既是计算机老师,又是汉语老师,无形的降低了上课的进程,这也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2.3 在教学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率低,例如讲到鼠标的知识点有鼠标的作用,组成,操作方法

老师讲完课后,让学生自己操作鼠标的操作,大概90%的学生掌握了操作,下次上课时,最多有50%的学生还记得老师讲的内容。

2.4 计算机基础薄弱,由于大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牧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有些学生基本上没学过计算机,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因此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讲课进程缓慢

3 多媒体在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把讲课内容录播下来,下方配上文字和拼音,讲课语速放慢,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课件,课件应包含作业测试和评价标准。

3.1 使用多媒体手段必须立足辅助地位,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录播讲课过程,在录播文件下方配有字幕和拼音,同时,在适当位置,用汉语加拼音方式,加以注明解释并适当停顿,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听不懂汉语的问题。当然录屏软件很多,我建议使用CamtasiaStudio,使用本套装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3.2 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突出了媒体的辅助功能,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多媒体课件制作交互性很好的软件有authorware,有些老师也喜欢使用flash,flash可以根据不同课程制作动画,吸引学生。

3.3 随着手机发展的越来越好,若是学生觉得老师上课速度快,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学生可以将老师讲课视频和课件拷到手机,以便随时观看学习。学校机房多用不同的电子教室将老师的文件分发给学生,大多学校使用的是极域电子教室,此款软件是一种纯软件网络多媒体教学产品,是业界内性能价格比最高的产品。但此软件的特点是,若有一个学生取消接收,或重新启动,文件将终止发送,另一个缺点是,此软件发送文件速度较慢,大容量的文件,如录屏文件一般容量较大,需用大量时间发送,耽误了上课时间,我建议使用serv-uFTP软件,此款软件是一位同学自己编制的,此款软件使用方便。分发接收大容量视频文件速度较快,不会因一个学生终止接收而影响其他学生。

3.4 运用网络,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随着网络覆盖区域的扩大,网络教学进一步推进了教学的远程化,分散化,开放化,为继续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网络教学打破了学校围墙的限制,利用网络广播功能和即时通信功能解决了课堂内互动的限制,若学生在上课时未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或由于其他原因未上课,可随时上网观看上课视频,学生如未看懂上课视频,可通过留言或即时通信软件与老师互动。

4 结束语

综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机械地抱着教育机会均等的信条,完全相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当认真地考虑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特征,虽然都属于中职学生,但少数民族学生带给我的感动远比汉族学生多,学生上课很刻苦,有些学生若本节课的作业没完成,学生会要求我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练习,所以大多少数民族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将会解决少数民族学习的很多问题。

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3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这些文化在当地特定的宗教、政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悠久而稳定的形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历史紧紧相依,文化是少数民族存在的证明,文化的流失就会导致少数民族的没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独具人文特质的美术教育需要顺应这一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步伐的加快,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逐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作为保留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也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迎来了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春天。以四川藏羌民族地区为例,其在受到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后,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除了对于重建家园的物质建设的关心外,人们还关注当地藏羌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文化不断冲击着国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急于“走出去”,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威胁。这种“断层”的尴尬困扰着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双重重任。如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研究各项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项艰巨的课题。显然,借力国家扶持政策和自身丰富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发挥高校教育、科研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1、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特色办学指标是一项占有重要比重的参照指标。特色办学是指教育要结合自身所处区域、自身具有的学科优势进行自身办学定位。这是高校发展教育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全面人才需求的进一步迫切,高校教育多元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特色办学为导向,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

2、是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美术教学,既有助于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知识体系,又有助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宝贵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一般都具有民族文献资料库、民族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这些设施都是高校美术教育的优势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地理位置处于少数民族文化、社交都极具民族特质的地区,学生可以在这个民族网络里得到丰富的民族文化熏陶,这是其他地区不可能具备的环境条件。发挥学科资源和区域民族美术资源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有力保障。

3、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综合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97项属于工艺美术类,占名录总数的18.7%。党的十六大更是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肯定了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玉器、漆器、陶瓷、金银铜器、竹木器、民间剪纸、木版画、染织、民族民间雕塑和民族建筑等等。它们蕴含着伟大祖先的聪明才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以手工劳动为主导的传统行业。但是,现如今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弃,这需要高校加强对传统工艺相关学科的重视。加强对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措施

1、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

我国拥有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风俗各异、拥有独特艺术的民族,我们不妨将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形式借鉴到课堂上来,教授学生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当然,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校要想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就必须深入民间,根植于实践。比如藏族有所谓的唐卡艺术,彝族的银器也相当漂亮,高校可以围绕这些艺术形式,用学理的眼光、教育的手段向学生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必要时候,还应该邀请民间艺人到课堂上教授知识。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综合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和少数民族艺术,形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美术课程,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程,比如民族艺术鉴赏课。这类课程程序简单,每堂课教师都会向学生展现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然后和学生一起运用美术的理论去分析和欣赏。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的将民族文化引入到课堂上去,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高校也会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方式以及特色化的专业。

2、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模式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少数民族特色化美术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求更高。因为要教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那么仅仅是毕业于普通美术院校的教师就难以满足这一条件。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让教师到地方公益美术机构实践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艺术。而在教学方面教师也应该采取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演示教学法。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开展实践课,带领学生定期到民间“采风”,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到少数民族艺术诞生的摇篮里,与民族艺术“亲密接触”。

3、实现美术教育创作成果的商品化

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一般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依托这一条件,将高校美术教育与之结合,形成良性的互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这就要通过美术商品化来实现,而且是有特色的民族美术商品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映少数民族风情、艺术的美术作品创作中,题材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但艺术手法却是属于美术的,学生在创作完成后,可以到旅游区出售,比如组织一些“创意集市”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了美术创作的实践中,也繁荣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甚至会形成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

四、结语

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4

一、美术教育实习在少数民族学校试点的意义

(一)培养美术师范生扎实的教育教学本领 到少数民族学校实习,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能锻炼实习生艰苦创业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地制宜,关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努力开发利用当地美术课程资源的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实习生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具有不同民族信仰和民族习惯的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地探索适合于各地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教育实习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二)加强高等美术师范院校与少数民族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在少数民族学校的美术教育实习,能检查高等美术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总结经验; 了解基层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更明确培养目标;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其教学改革。反之,美术教育实习也给少数民族学校带去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带动学校美术教学及美术活动的开展。加深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有利于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弘扬、传承民族艺术文化 通过实习,促进美术师范院校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带动学术界研究传授民族艺术文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科学、系统地学习民族艺术文化。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在少数民族学校进行美术教育实习的内容 实习内容通常包括有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教学实习、美术活动指导等内容,有计划地引导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实习 实习生通常吃住在实习学校,这给实习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他们常与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很容易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但因初次走上教学岗位,面对几十名具有民族艺术文化背景和个性的学生,更需要实习生虚心学习,积极请教。 I、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带班经验,如: 组织班级的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班级活动课等等。同时要与原班主任多交流,了解班级原有计划,班级基本情况,以便展开工作。 2、实习教师要学习给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如给班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督促学生学习、指导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劳动,帮助班委、共青团开展工作等。在这一过程中,实习老师要吃苦在前,做学生的榜样。 3、深入了解学生,采用家访、联艺、交友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其中联艺活动可以让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展现其多姿多彩的一面,也为教师积累教学资源服务。

(二)课堂教学的实习 课堂教学是美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备课、试讲、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它是锻炼学生综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形成其教学能力的关键。 (1)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题条件。在平时的工作中,深人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广泛收集、整合学校美术教育、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族艺术等多方面的资料,形成 “研究型教师”;的意识。针对某一节课,从学生需要出发,设定与地方民族艺术文化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准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料,提供学生表述观点的各种问题,布置学生感兴趣的绘画作业等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试讲,进一步完善整个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少数民族学校学生非常朴实,学习认真,都能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尤其欢迎远道而来的实习教师上课,实习教师要利用好这一优势,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和激情投人到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知识,针对难点,耐心启发引导,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心体会、领悟教学各环节所起的作用和需达到的教学效果。 (3)听课、评课 这是教学的总结与反思阶段,仔细分析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美术活动课的指导 美术活动是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美术教学活动。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从小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对美术极为热爱,有的同学还掌握了刺绣、织绵、蜡染、竹编、剪纸等基本工艺,美术活动课提供给学生展示特长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此外,实习老师可以更系统地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步深人素质培养。

三、美术教育实习在广西融水县民族中学试点的成效 广西融水县民族中学处于融水县城东南部,它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聚集了来至四周村寨的壮、苗、瑶等民族学生一千多名,当地政府对该校建设投人了相当的资金和精力。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质量优良,是该县值得骄傲的一所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中学。我院2002届、2003届的美术教育实习先后在该校进行试点,效果显著。

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5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 艺术教育 现状 改进策略

学校教育里面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全方位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校应该注重艺术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重视艺术教育,获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差。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意识到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然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意义

1、拓展学生感性思维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其重视θ粘I活的观察,培养学生感性思维,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中艺术教育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使学生拥有更多智慧

学校艺术教育里面含有很多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智慧,该类智慧难以仅通过学习课本理论知识获得,并且智慧会促进学生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以及生活。和智力相比,有时候智慧更加重要,其中智慧的增加能够提升智力,可是智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智慧增高,部分情况下甚至对智慧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而艺术教育刚好能够促进智慧的发展。

3、能够使学生人格更加健全

艺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以美感人以及以情动人,能够通过影响学生自身情感的方式对学生心理活动造成影响,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可以使其知道感恩。在创作以及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产生共鸣。此外,学生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可以陶冶情操,并且塑造自我个性,同时排除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时刻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二、当前西部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1、缺乏对艺术教育的意义的认识

现阶段,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不少老师以及家长依然秉持着应试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课程以及数学课程等基本文化课程就可以了,美术以及音乐等艺术课程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尽管对教育进行了改革并且实施了现代素质教育,人们的观念出现了转变,可绝大部分教师以及家长依然只关心学生文化课程方面的学习。此外,学校也没有对艺术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每周仅仅有一节音乐课和一节美术课。

2、艺术教师比较少

相关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西部少数民族艺术教师非常少,其中城乡各个学校音乐教师以及美术教师平均人数分别是0.69名以及0.59名。1名音乐教师必须负责568名学生的音乐教学,1名音乐教师必须负责665.8名学生的美术教学。学校里面每100名教师中只有2.59名音乐教师,每100名教师中只有2.21名美术教师。而农村各个学校音乐教师以及美术教师平均人数分别是0.59名以及0.49名,城市各个学校音乐教师以及美术教师平均人数分别是0.86名以及0.78名。农村地区平均两所学校才有美术教师以及音乐教师各一名。此外,大多数教师属于非专业教师,对学校艺术教育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经济条件严重制约着当地艺术教育的发展

因为受到地理、历史以及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该因素提高了西部农村各个学校艺术教学方面的困难程度。艺术教育必须有切身体验以及感悟,可是该类体悟需要相应情景或者是物质条件,地区经济发展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教育发展需要基于充足的经济条件,而西部少数民族经济条件有限,在此制约下,学生无法学习艺术,部分孩子就算有这方面的天赋,可是昂贵的学费使其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改进西部少数民族当前艺术教育现状的策略

1、转变观念,突出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均意识到艺术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慢慢趋于正规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提高专业教师实际培训力度,不断鼓励各个高校毕业的相应专业教师进入西部少数民族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校艺术教育具体工作规程中有明确指出,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培养专职以及兼职艺术教师,有效培训并且管理艺术教师,给艺术教师创造必要教学条件。各个学校里面的艺术教师一定要有教师资格,如果不是学习艺术专业的相应兼职教师,应该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西部少数民族相关艺术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提高其专业素质以及能力,从而改善艺术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校应该颁布相关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并且吸引各大高等院校毕业的艺术生进入西部少数民族承担教学任务,有效培养以及发掘少数民族存在的艺术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派内地学校专业艺术教师融入西部少数民族各个学校提供支教或者是帮扶指导服务,以此来使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实际艺术教学得到改善。

3、国家应该提高对西部少数民族各个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保证艺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校艺术教育具体工作规程有提到,学校需要修建艺术教室以及艺术活动室,同时依据有关部门设计的器材配备详细目录配备艺术活动器材。其中艺术教育设施以及活动器材的合理配置需要一定的资金。所以,国家应该提高对西部少数民族各个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能够顺利有效进行。

少数民族美术生范文6

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教学是工艺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原生态艺术的一个分支,代表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从教育的目标上看,其主要是为了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延续,而从宏观的角度看,其可以被认为是民族特色文化与审美的寄托,并借此独特的方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浮夸社会中完善人的修养,提升社会精神文明风气建设。现行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现状依然延续着有史以来的教学模式,使人才的能力与实际需求相背离,很多学生的就业前景堪忧[1]。所谓的工作室制教学,是传统封闭式教学的一次巨大革新,其开放性与自由化的特点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民族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创新,因此,传统的高等教育急需转型为知识的创新教育。民族工艺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创新成为了学科的灵魂,与此同时,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工作室制正是基于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与市场的适应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工作室制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实践性,项目化工作实验场地的构建,对于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极其有利。通过各种设计元素的辅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不仅能够有效巩固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应当确保教师能够具有相应的实践技能,才能使其教学能力满足民族工艺美术的设计需求。

2、积极承揽相关专业的市场项目

项目的市场化开展是决定工作室制的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教师应当在工艺美术市场中积极寻找合作项目。比如通过与装饰公司的合作,来掌握民族工艺美术设计最为前沿的动态,更好地发现问题以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工艺设计市场有着最直接的了解,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来拓展设计思路,提升综合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基于工作室制教学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一切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指导。与此同时要保证做到将考核评价标准最大程度予以完善。工作室制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考核评价标准也应当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以启发性为主,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新教学模式

民族工艺美术专业的就业能力重在设计能力,不仅需要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同时还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多多采用激励竞技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比如在进行《设计创意与表达》课程教学时,可以借助工作室所承接的简单工艺设计订单项目,开展计时考核,全程对学生的操作步骤、设计细节等等进行记录,并在项目结束时征询客户对于每款设计成果的满意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