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1

关键词 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农村学校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合理借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并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导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思路将会真正使得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真正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笔者自身的农村教学经验就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结合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

公平中学的学生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在家时常参加生产劳动,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更多。学生们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现象都比较熟悉。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对学生们来讲,既容易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营养繁殖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向家长了解马铃薯、 红薯、大蒜的繁殖过程,再引导学生联系课堂讲授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学习种子萌发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去观察了解蚕豆、菜豆、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并鼓励他们亲身实践,了解播种的方法、种子萌发的条件,找出它们间的异同并加以分析,在这之后还鼓励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分享。课堂讨论中由于学生们都已有了相关的学习经验,同学们都有很多的经验可以表达,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借助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农村初中相对于城市中学,条件设施难免相对较差,但是就农村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农村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却是生物课堂教学非常有利的条件。如果生物教师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例如,初中生物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实验材料,其中涉及较多的就是动植物材料,这一点而言对农村学校的学生采集就比较容易。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菜青虫、鲫鱼、蚯蚓、蝗虫等材料,这些农村学生都很容易采集到。通过召集学生采集材料,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能找到这类的动植物材料?它们生活的环境怎样?这些动植物有怎么样的生长生活特点?通过学生与大自然的互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活生生”的生物学。

三、运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拓宽学生思路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发展也同样应当得到重视。在奉节县的农村,非常常见的包括农药,化肥的使用;秸秆的焚烧;人、家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使用;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等传统做法,对当地水、土壤的污染极为严重;还包括由于生活需要对树木的砍伐导致植被减少等问题。在公平中学附近都可以找到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结合这一系列问题,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户外,分组对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走访,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小论文进行成果汇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有效地运用发现法、调查法等方式,真正的对生态现象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共同讨论。如此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青春期,学生们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动机很大部分取决于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究。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老师们思考的方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例如在教授“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课程时,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实例的运用让学生感受、理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灌输式的告诉学生们所要讲解的内容,那么同学们的听课热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但是如果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情境进行提问,则会有更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故而设置有趣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以生物课上“光合作用”一节为例,若是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学生们在下面记笔记,相信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会很好.相反,如果老师在课上以植物的颜色引出问题,并提出“什么是合成叶绿素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那么学习结果就一定可以非常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老师们正确引导,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

2.自主实验,激发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和对学习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故而老师们应该通过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求知欲,那么课程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对于初中生物这种实验课程,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而来的,故而让学生自主实验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生物课堂的教学大多是以老师为主体的,那么实验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探究为例,探究“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是什么”这一问题,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建立装置,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收集到气体并进行检验.检验的过程也由学生自己完成,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和带火星的小木棍边,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木棍上的火星熄灭,则确切说明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若是澄清石灰水无反应且木棍复燃则说明植物呼吸放出氧气.使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仅有趣,还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一举数得.

3.鼓励创新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受到鼓励能够更加增强其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而鼓励学生创新意识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现在或是以后的学习生活,其创新意识都能够影响其学习生活.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故而探究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而大胆创新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必须要拥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一个人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渗透”一节的内容为例,老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要学生自己大胆创新地想出可以做渗透实验的实验材料,之后由老师指导哪些是符合实验条件的以及哪些是不符合的,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几个实验材料.对于老师来讲,就应该鼓励学生,并鼓励其大胆创新,以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给学生仔细思考后的结果

如果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们应该仔细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后再做出解答,这样就尽量避免了老师的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免破坏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2.以鼓励学生为主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3

【关键词】体验 感悟 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新理念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等入手,充分利用教材,广泛开发多种学习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获得新知,从而使教学更有效。

一、设疑探究,引导体验和感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索与思考。教师可以在学习中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悬疑的情境中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悟深化,建构知识结构。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在许多章节设立观察和实验探究环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认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还有对三种血管功能的基本认识的现状,设置问题:“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会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回到左心室呢?”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探究,自己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取出一块纸板,上面绘好心脏的结构简图和代表肺部、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并拿出若干紫红色、鲜红色代表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绳子,让学生代表用胶带粘上绳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体血液循环。

二、分析比较,加深体验和感悟

生物教学的内容不少受时空、实物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讲信息透彻的传透给学生,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教学策略,通过对课本中图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学生学会合理推测,学会比较研究,学会辨别证据与假说,还可以训练逻辑能力。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形式,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与课本资源进行比较,从而丰富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绿化,我们共同行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各处交通干道旁绿化较好处进行噪音和废气的测定,记录、统计数据后,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体验感悟到:树叶密集、树皮粗糙、叶形较小且表面较为粗糙的树种,是隔音效果最好的植物;多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比少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声衰减效果好。

三、走进生活,生成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要求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科学现象,挖掘其生活的内涵,化抽象教学为生动、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并积极尝试实践,陶冶情操,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生活化。例如学习《生物多样性》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大自然,在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对整个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将调查出的相关内容形成参观调查报告。通过这样具有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生物的生存状况、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模拟场景,促进体验和感悟

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怎样化枯燥为活跃,化抽象为具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场景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文本及学习对象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全身心融入,将自己化为学习对象,真实体验学习对象的生活、生理活动,切身感悟生命的美丽、脆弱和顽强。枯燥的学术语言被赋予了情感,使学生能正确看待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生命的价值。场景模拟可以设置为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如在教学《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与感悟,笔者精心设置了一场辩论会活动,正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反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并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广泛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中对保护环境命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演示,内化体验和感悟

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色,从而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不愧称为一次教学革命。在生物教学中如很好的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生无法观察到的生物学宏观和微观方面的事物或现象展示出来,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予以展示交流,更可以借助声光效果对实现学习的情感目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用心体验与感悟,积极将知识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高恩娜.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8).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本文中,笔者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展开研究,提出从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业与练习生活化三个方面着手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一)回归生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得到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悬而空洞的说教不仅使学生学而乏味,更会使他们感觉学而无用,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二)回归生活是学生的愿望

现在的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喜欢探索,不易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现代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兴趣,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而生活化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这种发展,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

(三)让课堂回归生活是生物教师的最佳选择

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这使生物学老师伤透了脑筋。大家不知如何才能将学生的“心”抓住,让学生认真上课,积极参与,好好学习。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改变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际以及枯燥单调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学习生活化趋势的一种必然要求。笔者以为,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困境的最佳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

二、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课堂的导入部分,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围绕着生活实际及经验,以所学知识为中心进行课堂导入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深入的挖掘生物知识背后所隐藏的现实实例以及现实生活经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充分的体会到学习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细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讲解一下二战时期日寇侵华对我国实施的惨无人道的“生物战”,也就是“细菌战”。这场战争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什么是细菌战呢?是敌人利用细菌病毒作为武器对人、牲畜以及农作物进行实施人工瘟疫的一种灭绝性的罪行。在当时敌人向我国多个省份进行鼠疫、霍乱等病毒的散播。导致当地瘟疫爆发死伤无数。瘟疫到底是什么?它竟然如此厉害?我们就学习一下细菌的知识。用这种鲜活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背景,同时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大大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奥秘,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是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这就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生物知识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讲解上。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让自己对大自然更加的了解,从而也更懂得保护大自然。而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体验,也更懂得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例如“通过生物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将生活改善”“对生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新事物与新产品给予关注”“对社会中与生物相关的问题给予关注”“怎样将金鱼、花卉等生物养好”“对人类生存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了解,并且分析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等方面均运用到生物知识。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没有通过生物的眼光进行策划、选择、判断、分析以及观察。所以,学生一旦对生物知识有所了解后,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走进生活,使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生物现象能够通过生物知识进行解释、分析,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教师在布置生物教学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与实际生活互相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在实践中全面运用。这样的做法能够激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作业中,会在实践中将问题进行引发,并且认真的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时,能够有效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并且找到导致污染的主要因素,根据导致污染的原因研究生活受到的影响情况,同时分析生活环境受到污染后,生物会导致怎样的结局。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后,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并且把所观察获得的知识点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表述,通过将课后作业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进行全面掌握,深入了解生物知识的相关要点,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全面应用生物的相关知识点。另外,教师还能够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问题找出,运用生物知识点将问题全面解决。总而言之,生物学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会意识到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从而更好地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新课改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新校园,2015(1):88-88.

[2]侯骏霞.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15(1):43-45.

[3]李慧.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4(6):86-86.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5

一、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和总结评价。

1.创设情境,抛出任务

教师根据社会现实生活创设任务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提出与生物学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设置课程总任务。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认识与分析任务,激发探究新知的热情。

2.师生讨论,分解任务

教师在抛出课程总任务时,需要和学生一同根据任务需求和原有知识背景与经验,将总任务分解成众多子任务,它们之间并不相互孤立,而是紧密相连,构成一个整体。

3.科学探究,得出结论

课程总任务被师生分解成众多的子任务,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子任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得完成总任务所需的必备信息和资料。

4.交流分享,回归任务

学生将实验或实践结果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形成对任务新的理解。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或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任务的新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加深对任务的全面理解。当学生完成全部的子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和支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回归到总任务。

5.实施评价,反思总结

在探究任务获得答案后,学生应以自我为参照评价所学知识,适时地通过小组成员开展的有关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评价,找出小组合作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相关原因。此外,教师要对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作出评价。

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将传统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单元。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仅用很少的时间在必要时对有关知识点和学生提问进行讲解,他们的主要活动是组织、引导、支持、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任务目标和内容设计给出“问题串”,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利用“问题串”把讨论一步步地引向深入,从而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形成新概念,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相联系,指导他们总结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探究方法。

二、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任务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生物教师需要在明确学习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与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物学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且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案例1 从洗衣服发现酶的特性

在学习了“消化和吸收”一节后,学生知道糖类、脂肪及蛋白质能被消化是酶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验证“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一实验时,我们得出“唾液淀粉酶发挥活性的最适宜温度是37℃左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试想,现在人们洗衣服使用的加酶洗衣粉中也含有酶,它的活性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那么,人们使用洗衣粉洗衣时的最佳水温是多少?如何通过实验得到答案?

课下,教师可以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分别在20℃、30℃、40℃、50℃、60℃的水温条件下,取4L水,使用同一品牌的加酶洗衣粉洗涤被墨水污染的白棉布,按包装袋说明配制洗涤液的浓度,洗涤20分钟,洗涤强度尽量保持一致。之后,师生要比较洗涤效果,以没有弄脏的白棉布作为标准洗涤效果,进行实验记录。最后,学生就会得出加酶洗衣粉大约在40℃的温水中洗涤效果最佳。学生回家后会把这一实验结果汇报给妈妈,让她们在洗衣服时注意调节温度,达到最佳洗衣效果。这就是学生有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证。

案例2 观察与照顾身边的植物,发现无性生殖的现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在课程开始前安排学生开展观察生物生长发育的活动。在讲授“无性生殖”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2个月将吊兰等植物放置在教室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管理、观察和记录吊兰的生长变化,发现吊兰茎上长出气生根和新的枝条,之后将带有气生根的枝条取下栽种在花盆中,这时又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在正式进行“无性生殖”教学时,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无性生殖的观察经验,就会迫不及待地了解无性生殖的过程和理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以任务驱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培养完成任务的能力

初中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占有很大比重,实验既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他们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案例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真正理解茎的输导作用

在讲到“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关茎的输导作用。教师可以先放置几盆由于失水已经萎蔫的草本植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救活这些植物。他们会用不同的手段,有的会给植物叶片喷水,有的会把水浇到盆中,通过不同的拯救方案,学生会得出把水浇到盆中能以最快速度拯救这些植物。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得出“水分是由植物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由茎输送给叶片”这一结论,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茎的输导作用。

那么,如何证明茎具有输导作用?教师要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常见植物――夹竹桃设计证明“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准备显微镜、夹竹桃枝条、剪刀、玻璃瓶、红墨水等材料。各组学生按照不同的实验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将夹竹桃枝条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瓶中、将夹竹桃枝条放入盛有红墨水稀释液的玻璃瓶中、将环割一圈的夹竹桃枝条插在盛有被稀释的红墨水的玻璃瓶中、将夹竹桃叶片全部摘除后放入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玻璃瓶中。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被墨水染红的是木质部,原因在于木质部具有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将置于被稀释的红墨水中的枝条多放几天,情况会怎样?于是,他们会继续实验,几天后将这些枝条取出,观察横切面,就会发现横切面几乎全部被染上红色。这主要是因为:夹竹桃枝条放在稀释的红墨水中,由于时间过长产生横向运输,细胞之间会存在渗透性吸水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学生也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对新的知识点心领神会,植根于脑海,形成深刻的记忆,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3.以任务驱动学生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学知识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拓展性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环境,为开展情感态度教育提供重要资源。

案例4 观察水蚤的心跳,监测水质污染

在讲完“水中生活的动物”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常见且易取材的水蚤为例,介绍目前水蚤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跳。水蚤真的能监测水质污染吗?如何进行监测?兴趣小组的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番探索。

学生准备了盐水、糖水、烟丝浸出液和自来水(对照)等进行实验。他们将水蚤放入不同的液体中,用滴管将水蚤放在凹槽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在低倍镜下计数水蚤的心跳数/分钟,每次实验重复3次,统计处于不同液体中水蚤的平均心跳数/分钟,从而得出“位于自来水中的水蚤每分钟心跳数最高,位于其他液体中的水蚤每分钟心跳数都偏低,其中烟丝浸出液最低”的结论,进而得出可以通过观察水蚤在不同液体中的存活时间来监测环境中水质的变化。

通过这种探索性实验,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步骤,了解科学研究需要周密的考虑和科学详细的设计,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实验时,学生会边观察边计数,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技能也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烟草的危害,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4.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当看到学生积极参与时,要主动进行鼓励;当看到学生不断进行努力探索时,要给予表扬,尽最大可能争取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究行列。

案例5 观察实物,探究根与茎的区别

在讲授“植物的养料贮藏”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胡萝卜、甘薯、马铃薯、慈姑等实物放置在实验桌上,让学生找出根与茎的主要区别在哪儿。学生会将所学的有关茎和根的知识加以回忆,通过实物比较,最终得出“茎上有芽和节,根则无”的结论。对此,教师要马上给予高度表扬,之后提醒他们再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除茎上有芽和节之外,还会有鳞片,如在马铃薯芽眼里轻轻一拨,就可见微小的鳞片,而慈姑节上有一圈褐色的鳞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加上教师的点拨,相信他们对植物茎和根形态的概念及其区别会有很深的印象。

案例6 借助马齿苋功能,拯救水蚤

在用水蚤监测水质的实验中,学生发现在香烟浸出液中水蚤心跳从快到慢以至“夭折”,一些学生会联想到马齿苋有防止血栓的作用。他们会将马齿苋植株包在纱布中,将其捣碎取汁,滴加在奄奄一息的水蚤上,探索马齿苋的功能,兴趣盎然。而且,由于水蚤代谢旺盛,选择载玻片时会经过一番探索,最终选择带有凹窝的载玻片让水蚤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提升观察效果。

这些办法都是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积极思考的结果,教师要马上给予鼓励性评价,这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驱动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始终充满浓厚的兴趣,不再只做教师的“收音机”,而且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索中提高自主能力,有更广阔的思考余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推动生生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充满神秘感的生物世界。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6

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生物学;整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而是由于获得了该方面的知识或是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得到情绪体验中满足。课程改革旨在把学生从“填鸭式”“满堂灌”带来的沉重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物学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教师的一项首要 任务。

一、厘清综合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厘清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实践活动和生物学课堂教学。

1.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补充生物学教学内容

基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教学条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克服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展“种植芽苗菜”实践活动时,根据芽苗菜发育特点,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学知识,为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学到生物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2.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的许多探究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生物学探究实验。例如,开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时,将种植实验材料紫背天葵、暗处理和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等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将实验结果、体会等在生物学课堂上展示、交流与总结,提高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比如在芽苗菜种植中,种植盆是利用饮料瓶改装的,实现资源再利用,不让白色垃圾污染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保护教育。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既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合作、分享的快乐。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题材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众多,如何选择使之切合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是整合的前提。根据初中生物学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例如,种植豌豆、小麦、蚕豆、花生等芽苗菜实践活动可以和“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教学进行整合,指导学生探究水分、空气、温度以及光照等外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也可以和“观察根毛的结构”整合,指导学生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毛的结构,了解它们的异同点。还可以和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土栽培,以及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实践中学,从实践中悟,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方式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成为小老师

生物学实验时,教师难以指导每一位学生。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培训一些骨干学生,实验课时,让他们充当老师的助教,担任实验小组的小老师,指导同学完成实验。这样既教会了同学,又锻炼了自己。

2.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成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材料

许多生物学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准备。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开发成实践活动的内容,随后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成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材料,使得在课堂上不可能开展的实验变成可能。例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准备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分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叶脉和根系的特点。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学实验的积极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学竞赛结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对生物学学习具有浓郁兴

趣的学生成为生物学竞赛的选手。在每年的校园科技节“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的竞赛活动,我们选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作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们也推荐一些突出的成果,参加市级的生物学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四、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初中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培训对实验操作规程并做好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比如,挖土时要使用铲子,老师应在场,避免学生拿它开玩笑,出事故。收获芽苗菜时要用到剪刀,也要注意安全使用等等。

2.人员安排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人选。根据学习程度、动手能力合理安排各小组人员。活动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自 信心。

3.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