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1
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作为一个旅游大县和农业大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著名综合旅游区。享有“山石冠天下,风情醉国人”的美誉。石林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一、石林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石林不仅有闻名世界的自然遗产资源、也有璀璨夺目的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石林辖区居住着21种民族,乡村民俗风情资源丰实厚重。近几年,国家级农业园区――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石林的良好运营使石林的乡村旅游发展更有特色。在石林,以庄园经济、休闲旅游、高新科技为主导的高原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石林气候资源宜居、交通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使得石林彝族自治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与石林景区旅游优势互补。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在这样的平台上,石林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石林乡村旅游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以云南印象、景苑花卉,万家欢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运转良好 ,为石林地方人员就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及促进石林旅游业与农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石林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林县乡村旅游发展尽管条件优越,但由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石林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整体规划还有所欠缺
石林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境内的5A级石林风景区早已闻名世界,还有近几年来,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良好运转也让石林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这些都是石林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但同时,由于境内的许多地方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范围,有些乡村旅游必须的设施由于受到自然遗产保护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建设。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所以,石林的乡村旅游规划还有所欠缺。
(二)旅游产品单一
石林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还只是处于几个企业自主经营阶段,目前经营的好的也只有万家欢、阿着底等少数几个,其它好多乡村旅游资源很好的景点还未对外开放。比如香气四溢的云南印象烟庄、四季花开的景苑花卉等。还有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景区开发滞后,乡村旅游点长湖阿着底、圭山糯黑单打独斗,开发进程缓慢,开发模式单一,各景点串联度不高,整体开发水平较低。可以说当前石林乡村旅游发展产业要素不配套,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业对其它产业没有形成应有的经济带动作用。
(三)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石林县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尚处在起步阶段, 部分旅游服务单位品牌意识淡薄, 宣传方式陈旧, 缺乏新意; 多数乡村旅游项目经营还处在坐等游客上门的阶段, 主动宣传和建立品牌的意识还欠缺, 同时宣传形式单一, 手段落后。品牌的宣传还主要依靠旅游过顾客的私人信息传递。总体而言,除了万家欢,其它石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尚未真正建立。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人才缺乏
当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专业型旅游人才稀缺,尤其缺乏旅游资源策划、规划及开发等高素质管理人才;本土人才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引进机制不够顺畅,加上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经营者,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这些因素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石林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石林的乡村旅游已经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石林县既有迷人的世界自然遗产风光,又有新颖的台创园现代观光农业气息;还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土文化。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开发好资源优势,必能使石林乡村旅游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做好发展的长远规划
做好石林乡村旅游发展的长远规划,一要科学前瞻性地编制和完善全县乡村旅游规划、示范区规划和核心区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石林高原特色农业,、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按照总体规划及示范片区规划要求,不断完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功能规划,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
(二)用好资源优势
石林有5A级石林名胜风景区,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有常年出口花卉的景苑花卉,还有21个民族给我们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石林的这些地域文化是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只有开发好,应用好这些独特的资源,就能增强石林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三)做好宣传工作
相对于目前石林旅游风景区的宣传促销,石林乡村旅游的宣传工作还做得很少,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所以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一要突出石林乡村旅游特色注重产品宣传,完善营销网络。二要鼓励旅行社等企业推介乡村旅游,以专业的市场促销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者。
(四)加强石林县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
石林乡村旅游要有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有专业人才,政府及企业可以通采取多种措施聘请旅游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当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进而带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总之,在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热潮中,石林要抓住有利时机,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用好石林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多民族文化、现代化的高原特色观光农业产品。让乡村旅游成为石林的又一个亮点,使石林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乡村旅游在全国蓬勃开展,这对提升农业经济总量、解决农村闲散人员就业、创建城乡和谐的新局面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问题,这里我们选择几个极为重要的提出来就教于各位同仁,望引起重视。
一 规范指导理念
指导理念是指开发乡村旅游时应该树立的目标和和观念,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乡村旅游”这一概念的准确定义和阐释。二是推广这一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所在,即开发理念。
目前流行的概念有农家乐、休闲农业、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业部门用休闲农业,旅游部门用农业旅游;农村工作办公室则使用农家乐。内容相似,交互替代,并且各自推出了示范户、点、村。虽然使人们感受到了通力建设新农村的大好形式,却也暴露了步调不一,各自为政的行政弊端。概念不规范,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有人认为搞好农家乐就是搞好了新农村建设;也有的认为做好休闲农业,便做好了乡村旅游。概念不规范,也使人们认不清方向,抓不住重点,尤其是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面对多种概念,更是无所适从。事实上,国家对这个概念已经有过统一,这就是“乡村旅游” 。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议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一词;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应该是基于对中央精神的理解。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这是一个相对于城市旅游的空间概念,除已建成的景区、高尔夫球场、大型度假设施外的一切在乡村旅游活动都包含在乡村旅游概念之中。这个定义阐明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这是一种以乡村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旅游主体是市民,而不是农民;同时需要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备。第二层,以旅游为纽带,转移消费热点,既满足了市民求新、求异、求知的心里需求,又自然的促进了城乡交流,达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目的。农家乐是指在农户家庭中进行的吃、住、娱的活动,概念内涵狭窄,只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何况外来人员在农家吃住娱的过程中,更多享用的是公有资源,而不是一家一户的私有资源。休闲农业是从产业的角度的单一定义,就内容而言,也只是乡村旅游中观光的一个方面。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旅游发达的国家,尽管有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之说,但正式文件多数仍使用乡村旅游概念。因此,我们应该同国际接轨,把农村、农业、农户旅游的概念统一到乡村旅游之中,以规范视听。
基于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我们在开发理念上应该以提高农业经济总量,解决农村就业,造就城乡和谐为目标。而不是以开发乡村旅游为幌子,把占有土地资源的矛头由城市转向农村,或租赁一片土地建造企业的疗养院;或修建自己的后花园。吴仪副总理在给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大力开展以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助农活动,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和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应该规范到这条主线上来。
二 设置开发门槛
从经济学角度看,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因游客空间位移形成的经济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导向。我国乡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开发乡村旅游。我们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必然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我们根据对浙江、四川、陕西、山东、江西、广东五省的大规模市场调查和1500余个乡村旅游点的实地考察,依靠GIS、旅游流等技术分析,借鉴国外经验,得出三个结论。
1.地理位置选择三种类型
一是年游客量在10万人以上的大型景区周边,尤其是山水型景区周围的村落倍受中老年游客和自助游客欢迎,也是对景区接待设施的一种有效补充。二是环城市游憩带(城乡结合部),车程在50分钟左右,有一定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作依托的村落。如山林、庙宇、河溪、农业科技园、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以双休日家庭、亲友市场为主体。三是景观或建筑或民俗奇特的边远山村。如气候、水质特别的长寿村,建筑布局奇异的八卦村,风俗少见的民族村等,是自驾车、驴友市场重点关注的地方。能满足多层次城市居民的心里需求,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点都属于这三种类型。
2.每一个村庄称为一个乡村旅游点
同类型的村庄,优先考虑具备开展旅游活动条件、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的村寨。小的自然村可以两个或三个组成一个乡村旅游点,建筑风格只要能够协调统一即可,不必过于强求所谓“原始”,乡村的内涵可以多种多样。每个乡村旅游点从事餐饮、住宿、土特产品的农户,不能超过总户数的40%,否则,将会形成产业链条中断。余下的60%农户可以从事养殖、种植、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尤其是本地生态型餐饮原料的供应,一般一个农户需要8~10个供应户,产业链还可以合同形式由本村延伸到无条件从事乡村旅游的村寨。
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04-01
摘要:乡村旅游最早亦称为“农村旅游”,源于19世纪的欧洲。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运动的兴起,乡村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贵州乡村旅游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成为“柏油沙漠、水泥丛林、噪声海洋、垃圾围城”,城市里空气不佳,水质不净,食品不绿使得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再加上近几年来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运动的兴起,乡村旅游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贵州作为“公园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原始自然的高原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多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孕育了贵州较高文化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其次才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先休闲体验。后感受的一种经历或过程,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里欲望,是人们调节心态的一种方式。乡村旅游本质是旅游的内在规定性,它是人们寻求心里满足的一种体验形式,乡村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潜在旅游者在生活中出现心里失衡,产生旅游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里欲望,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谢彦君说:促使旅游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者的心里与现实经验之间的差异。乡村旅游具有资源转化、投资合理、参与广泛、示范带动、效益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是指在旅游业中的产业关联带动下,立足于乡村的资源优势而生成的一种特色产业,它具有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吸纳当地就业、促进结构调整、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都能发挥独特显著的作用,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1)起步晚,规模小,概念理解不一致
贵州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大多都是由村镇、农户自发组织。这种开发形式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形式零散,再加之政府引导不够,所以产生的经济效应不明显。由于乡村旅游在国内发展还不够成熟,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这大大的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并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开发模式单一,缺乏特色,重复建设多
目前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是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而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徒步探险、健身康体等内涵丰富的旅游形式还未能引起重视,只是单一的依赖农业资源。这种单一的旅游形式使得贵州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较低。不能充分体现多样性和地域性,再加上重复建设,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3)基础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较差,安全保障低
贵州经济发展缓慢,乡村旅游开发资金匮乏,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设施不健全,有的景区电视信号较弱和通讯条件较差。由于乡村旅游大多是在乡村开展,相对闭塞的环境使村民们的卫生观念落后,特别是饮水和厕所等卫生条件差,很多地区还存在着“人畜共饮、人畜同居”的现象。
(4)乡村旅游人才短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贵州乡村旅游的开发处于较低层次,所以旅游专业人才较少。大多数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统一的专业培训,很多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是由当地的农民担任。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不能正确揣摸旅游者的心里,甚至还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他们对旅游专业知识的缺乏,很多时候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三、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及对策
针对贵州省乡村旅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地意识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为游客提供一种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的同时。又极大地加快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成为展现当地社会生活与旅游文化的一个窗口。如贵州省的少数民族节庆特别多,一年有三百多个节日,如牯脏节、芦笙会、姊妹节、龙舟节、苗年、侗年、端节等等,我们可以结合这些节庆来展现当地文化。
(2)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贵州省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所以在开发中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如黔东北的江口县云舍村是典型的土家族村寨,这里的民风民俗几乎没有受其他文化的渗透而异化。
(3)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省各地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应成立各级旅游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以本辖区内的乡村旅游为主体框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充分体现出政府在旅游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政府要对乡村旅游业给予长期的经济、技术和政策支持,这样才能为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创立品牌。
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4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Ruraltourism)尚没有达成统一的界定认识,但一般都认为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地区原来就存在的田野、草场等典型的自然的景观、传统民居建筑和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展农村休闲游和农业田园生态游的基础上,进行小规模会议接待、素质拓展训练营以及渔猎、滑雪、漂流等与健康、文化、教育相关的各种休闲活动项目的旅游方式,一般来说,乡村旅游大都注意宣传、强调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关系,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前,乡村旅游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如观光采摘农业、农家乐、民俗村等,带动观赏类的经济作物如桃花、荷花等的种植,其中餐饮接待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开始较积极的推介民俗文化消费,这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表现的比较突出;将农村景区化,用景观意识建设农村,用旅游理念经营农业,培养新型农民,使乡村民居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环保、生态、文化旅游强劲发展势头。总之,未来乡村旅游前景看好。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乡村旅游从业者大都是从农民直接转型而来,其乡村旅游运营经验必然存在不足;而另一方面,高校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总结相对滞后,加之,受乡村旅游所遇到的交通、区位等自身经营条件的限制,应该改来说,社会各界对我国乡村旅游必然存在一些认识偏差,肯定会制约我国乡村旅游的业绩提高和健康发展。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乡村旅游者研究不足;乡村旅游经营上没有针对性,乡村旅游产品所具有的特色少、同质化贩卖严重,对乡村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欠缺后劲;乡村旅游缺乏规划和策划,开发粗制滥造,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乡村旅游景点或者景区比较分散,旅游者不得不为此付出不必要的时间、体力、金钱以及心理成本。再就是,乡村旅游方面的专门或者本土人才严重缺乏在很多情形下都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无用讳言,国内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管理相当不规范,为人诟病,积重难返。其他因素,诸如乡村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对策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要以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魂,逐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要综合考虑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所涉及的人口、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现实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影响因素。
(一)乡村旅游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开发设计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铁律,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涸泽而渔。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围绕乡村旅游提出游居、场景时代等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
(二).规范开发程序
保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和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修订,千方百计筹集发展资金,本土乡民切忌目光短浅眼红投资者收益,鼓励引入乡村以外的社会资金投入,使乡村旅游开发如期投入运营。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照顾到当地农民的利益,切切实实使当地农民因乡村旅游受益,减少相关发展阻力。
(三)要注意理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积极实施对民居建筑和村落文化空间的保护,理顺产权归属与相关制度安排以及管理模式与利益分配机制;科学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积极对接城市空间发展、产业调整、以及文化挖掘等多方面诉求,放大乡村旅游的空间整合力,提供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框架,妥善科学规划农林景观生态缓冲区,营造乡村田园生态环境氛围,防止过度扩张,合理保留村落内自然机理的生命力、生机勃勃的人文景观和村落的灵魂,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保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需要注意抓住机遇、提升认识水平,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走合作发展模式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和拉动功能,加快产业化进程。
(五)认真开展乡村旅游者的相关研究
要重视研究乡村旅游者行为,搞清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他们在具体的乡村旅游过程中的认知、决策状况,对满意度不高的旅游体验要积极组织补救,减少旅游者的后悔情绪,提高其本人以及周边人群的和满意度和重游次数。通过乡村旅游者行为动机、认知行为、体验行为、重游体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找出乡村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能力等多方面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乡村旅游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注意调查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文化层次、消费惯性、职业类别等统计因素,摸清游客基本特征,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主题特征、产品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出现旅游失误时,及时给予服务补救,尽量使乡村旅游游客的实际游感与其出发时候的期望值达成一致,有过之而无不及,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发掘重游游客的市场潜力。
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5
郫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心,位于成都西大门,城市建设逐步和成都融为一体。郫县最早以古蜀都闻名于世。距今已有4 000余年历史。幅员面积432.31平方公里,总人口455 688人,辖13镇3乡,261个村、21个居委会。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旱从人,物产富饶,素有“银郫县”的美称。郫县农家旅游经济迅猛发展,培育出农科村、金沙村、筒春村等四季鲜花盛开、游客不断的旅游基地;建成了风格独特、新颖别致的农家旅游接待点405家;发展成为适应市民休闲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全县呈现出农家民俗、休闲娱乐、世界风情、古蜀文化于一体,点、线、片结合的城郊旅游发展格局。
二、郫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单一,郫县乡村旅游的项目与成都周边其他旅游地极为相似,春季赏花、秋季摘果,而且建筑的风格也与其他景区的相似,这给旅客留下了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印象,郫县、龙泉和都江堰,感觉都在同一个地方旅游,导致游客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特殊的旅游体验。
营销观念落后。郫县乡村旅游的开发者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并且过于依赖政府,没有自己的营销手段与措施,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景区的推广宣传,导致一些游客不能及时的获取旅游活动信息,阻碍旅游的顺利进行;郫县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并且缺乏先进的营销知识,也缺少一定的培训,这就导致乡村旅游营销缺乏系统性。各自为营,不能与景点、旅行社共赢,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促销手段单一。郫县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依靠传统方式来吸引游客,口口相传的方式较多,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人脉和广告进行宣传,是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很少有经营者会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宣传,最多也就是在58同城这些平台上一些消息,不能充分的描述和展现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特色,让游客对景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三、郫县乡村旅游的营销对策建议
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与展示并加大网络环境的建设。互联网的发展迅速而飞跃,那么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离不开网络营销。首先,郫县乡村旅游的开发者首先就要在网络上打造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向游客展示自己的特色活动、项目与特别服务,让游客在没到达乡村前能够有充分的了解与准备。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一下虚拟的活动项目与旅游路线,另外,及时更新网站上的信息,关注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一些对游客而言有意义的公告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景区加大WIFI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景区,开发郫县旅游APP应用程序,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让游客能随时随地的掌握郫县旅游的最新动态,并方便游客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微信朋友圈自己的旅游体验,从而进行口碑营销。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打造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通过乡镇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来吸引游客。通过挖掘乡村的名人轶事来发扬乡村文化,现在的游客不仅会对景区的风景和美式感兴趣,还会注重自身修养,自我提高,有质量的乡村可以让游客陶冶情操,有名人、有文化的乡村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随。郫县古今名人众多,如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严君平,西汉大司空何武,北宋著名诗人张俞,中国减笔人物画始祖石恪,著名道士萨守坚,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清代名将罗应旒,清末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尹昌龄,同志军杰出将领杨靖中、张达三,抗战中保卫上海和武汉的英雄团长解固基、梁静珊,全国著名铁道工程师蓝田,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伦,以及近代中国佛教会副会长释昌圆法师,当代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80后实力作家颜歌等。但实际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却很少。
与历史事件结合打造旅游活动。郫县除历史名人众多外,还有很多重大事件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例如曾经到郫县红光进行视察,这为红光镇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与这一历史视察相关的题材仍然没有与郫县的旅游有任何关联,而红光也仍然只是一个小镇,与旅游没有半点联系。因此,郫县应该加大力度挖掘郫县历史上的重大事情,为旅游发展添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加强当地旅游经营者营销知识的培养。落后的营销观念只会输在起跑线上。很多乡村旅游的开发者是当地的农民,知识与经验的缺乏是最大的弱点。因此,学习营销知识很重要,位于郫县的高校较多,相关部门可与高校合作,针对当地的旅游产品经营者开设一些课程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旅游以及营销相关的知识,改善目前的现状。
乡村旅游的问题范文6
摘 要 我国乡村品牌营销中存在着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营销观念、乡村旅游整体形象不佳、品牌缺乏个性、营销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品牌缺乏整合规划等不良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强化品牌意识、准确的市场定位、树立崭新的品牌、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建设、整合营销。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品牌营销 问题 对策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但在品牌营销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的对策与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营销观念
由于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都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品牌意识和品牌营销观念。同时相关法律未能得到有效实行,导致乡村旅游企业短期经济行为比较普遍,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泛滥。另外,国内许多乡村旅游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以低价作为价格手段,去扩大旅游市场。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竞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不正当竞争在短期内作为个体的经营者而言可能有利可图,但从整个市场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以这些手段赢得的竞争无疑是损害了自己的品牌。它不仅损害了对品牌营销至关重要的企业形象,也削弱了企业进行品牌营销的能力。
2.乡村旅游整体形象不佳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旅游形象问题也成为各地较头痛的问题,因没有认真分析乡村旅游的文脉、地脉、水脉和人脉,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导致旅游产品雷同、景点景区内容单调、旅游线路无特色、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乏新鲜感和文化内涵。很多地方没有根据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性产品。与此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大多由农民自发经营,小团体资金有限,因此资金需求不足不能进行强大的宣传促销,对一些旅游产品、景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策划。如很多地方的景点景区还处于给游客散发宣传资料,希望通过游客的“口碑”来宣传。去年暑假在江苏天目湖做调查时,很多农家乐还处于等客上门的现象,简单的在马路上吆喝客人或散发名片。
3.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品牌缺乏个性
目前,国内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大部分仅仅停留在观光的层次上,对产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旅游者吸引力不够,产品同质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乡村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较多,特品、精品有一些,而绝品比较少。二是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很多仅仅局限于观光性产品,如江南的水乡古镇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是旅游产品定位雷同,乡村旅游中很多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产品雷同,重复较多,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高文化的旅游需求。
4.营销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营销和信息服务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努力
我国的乡村旅游营销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没有专门的乡村旅游网站,这使得旅游者和经营者双方都不利。一方面,旅游者很难发现合适的旅游信息,以制定旅游计划和做出旅游消费决策。另一方面,经营者只能依靠传统方式招徕客源。调查显示,我国乡村旅游经营者采用较多的营销手段是采用最多的发传单(或发名片),宣传效果一般不理想。经营者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淡薄,因此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竞争。因此,乡村旅游是很难突破其发展瓶颈制约,如果单纯依靠经营者单打独斗的努力,而没有一个营销和服务网络的支持。在我国各个乡村旅游先行之地,目前还没有出现连锁营销服务网络的案例。只有少数经营者在互联网上设立了一些信息量少、功能简单的网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营销效果。
二、对我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的思考
1.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营销观念
对品牌的高层次认识是乡村旅游经营者加强品牌营销的前提。成功的品牌营销是指正确的定位、策划和传播企业的品牌,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有条件来提升品牌资产,并将品牌意识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利用营销提升品牌,依靠品牌进行营销。加强品牌意识和品牌营销观念,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在追逐最大利润时考虑长期利益,摈弃不利于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的短期经济行为,从战略高度权衡短期盈利和长期品牌资产提升之间的利弊得失,不断修正营销行为,使之适应变化着的外部市场环境。
2.强化品牌管理,提高品牌忠诚度
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销的前提和开端,而品牌管理则贯穿品牌营销实践的全过程。品牌就其本身而言并无价值,品牌是通过消费者对所代表的产品和企业的信赖或偏好而产生的消费和潜在消费价值而体现其价值的。品牌管理的目的是保持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信赖或偏好,不断促进其购买行为的实现,维持和提升品牌价值。品牌竞争的背后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优秀品牌的培育是乡村旅游企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管理也涉及到各个方面。品牌管理可以说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在品牌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尽快强化品牌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可持续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提高品牌忠诚度,乡村旅游才能塑造成功的品牌。
3.加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建设, 以促进乡村旅游品牌营销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集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核心载体是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者、企业、管理部门、相关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旅游企业与旅游者间的旅游交易网络化与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之间的信息交流表现为开放而透明的系统,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企业、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营销机构、旅游中介机构、中间商系统组成部分间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交流机构。因此,提升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以电子商务推动旅游服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发展,提高了乡村旅游理论与实证研究水平。
三、乡村旅游品牌营销的对策建议
1.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我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的基础
市场定位关系到正确认识旅游消费趋势,合理利用旅游资源,选择旅游项目,选择市场策略,取得竞争优势,找准市场营销机会等系列问题。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旅游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都市旅游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市场定位。一、拓展乡村旅游产品范围,扩大区域内旅游市场。首先应建立与完善乡村田园风光,促进城市向乡村游动。在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思路为:第一,建立多层次旅游需求格局,以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乡村旅游依托美丽的田园风光为主题,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发高、中、低旅游项目,让游人充分享受赏花游田、农家风味小吃、乡村曲艺、以及体验乡村生活带来的欢快;第二,开展专项旅游产品,吸引个性化旅游者。第三,以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乡村文化,搞好乡镇特色旅游,融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学习、参观、品尝、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市场。其次,开拓思维空间,启动教育旅游。开辟乡村旅游教育项目,吸引家庭旅游,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出游是今后一段时期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工作。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定位,促进旅游市场跨越式发展。提升旅游产品定位时,可以从丰富旅游文化,推动观光旅游和建立融商务、会务交流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中心以及建立高科技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游客来促进跨越式发展。三、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生态旅游意识,推进国际旅游。通过培育精品节庆旅游,开发海外旅游市场和突出民族文化,提升旅游品牌,从而寻求市场机会,增强旅游竞争力。
2.树立崭新的品牌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上,乡村旅游经营者只有树立先进的旅游营销观念,才能谈得上打造和提升旅游品牌。崭新的品牌营销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游客满意度战略。
旅游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要以游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游客的角度、观点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旅游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尽可能的尊重和维护游客利益。通过实施游客满意度战略,来提升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顾客体验经济的到来,而体验经济就是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可以获得回味的感受,而一个强势的旅游品牌就是要给游客这种感受。这种感受会加深和丰富品牌和游客之间的关系。
第二,游客让渡价值。
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指导下,旅游企业应着力于对游客的服务和让游客满意。要实现游客满意,必须注重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而绝非“价格低”、“产品新奇”等因素就能使游客满意。这是因为游客在选择旅游企业并购买其旅游产品时,真正看重和追求是游客的让渡价值,而乡村旅游产品的购买者大多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城市人,这一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3.通过整合营销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地的知名度有限,远未形成品牌,急需进行品牌塑造。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在营销过程中,营销活动要灵活多样、不断翻新、形成系列,在市场竞争中打造出自己的旅游名牌形象。例如,可通过举办赏花节、品果节、 火龙节、水龙节等各种农事和节庆活动,举办摄影、绘画、农艺、园艺等系列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活动,或者周期性举办以特定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使旅游与竞技、旅游与知识、旅游与幸运相结合,达到扩大景区知名度、树立景区名牌、提高到访率和重游率、缩小旅游淡旺季差别等多重目的。
参考文献:
[1]石长波.我国旅行社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哈尔波商业大学学报.2005(01).
[2]殷少明.中国旅游品牌营销的探讨.新疆社科论坛.2005(06).
[3]左臻.论品牌营销的误区和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4]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桂林旅游与高等专科学报.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