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规划方案;开发模式

一、城市规划管理环节的加强

为了实现城市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我们要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稳定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系统的健全,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要实现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建立,选择出一套城市综合效益最高的规划方案,促进选址地点的有效选择,确保其建设地点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环节的稳定进行。城市建设的进行,要遵循其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确保设计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可预见性、合理性,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的改变。在此环节中,我们要按照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绿地资源、道路系统、环保配套设置等的有效规范管理,实现其城市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城市建设系统的不断深化,为此我们要进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

二、完善基础设施的具体措施

1.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其得到了不断完善,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的有效规范,实现对其资金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全。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资金筹集环节、项目投资环节、项目建设计划等的有效应用。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置的资金投入,实行其资金投入比例的平衡,以有利于基础设施环节的稳定运行。

基础设施的健全,离不开城市建设的有效规划,因此我们要进行针对城市实际发展水平的配套建设的规划,确保其资金的有效规划,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提升,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以保证基础设施的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以保证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满足人们对于城市高经济建设水平的需要。

2.在基础建设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确保生活项目环节与生产项目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地下设施环节与地上设施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附属工程环节与主体工程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城市的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城市建设中只管主体工程不管附属工程,只搞地上建设不搞地下建设,只顾生产不顾生活等现象不断发生。这些现象,割裂了城市各种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是造成目前城市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因此堵零星建设的口子,是实现城市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

3.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关键部分,我们要进行相关基础建设模式的更新,实现其相关规划方案的稳定运行,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年度计划的有效编制。促进远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近几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前几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较好的解决城市的海水污染,改善了海滨环境。对市区道路的硬化、绿化方便了群众生活,美化了市容市貌。我县即将投资建设的生态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即将破土动工。

4.为此,我们要进行人居环境方案的优化,确保其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协调,实现对其土地的有效应用,满足其经济价值的深化需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发展商的相关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土地利用与四周环境的有效深化,促进其环境调研环节的深化,实现市场调查的广泛深入,以有利于其产品开发定位的顺利运行。在这里要非凡考虑开发的合理性,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非凡应控制容积率。规划批准的容积率是一个上限,发展商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容积率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收益率,但超过了一定界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带来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整个楼盘销售危机。国外许多城市在对于城市开发项目的治理上,把能够改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环境,提高其土地和周边地产的价值,作为城市开发所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做好项目决策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经济建设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规范方案与建筑空间形体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城市建设的内部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房地长事业的稳定发展,促进对城市空间的有效应用,满足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确保城市基础建设系统的健全,促进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重新塑造,中国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规模浩大,速度空前,城市以往逐步发展生长,形成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而在城市设计中,应非凡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城市全局在空间上的有序与协调。欧洲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或说走过这样的弯路。

5.我们要进行从景观建设环节到建筑建设环节的统一设计,确保这两者的有效协调,实现城市的环境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建筑群体环节至建筑装饰细节的有效统一,确保其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实现对其规划形态的优化,促进城市空间环节和功能布局环节的稳定协调,促进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规范。通过精心的设计,创造从室内到室外,从私人空间到开放空间、到城市公共空间这样一系列舒适宜人的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城市环境空间的不仅要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如居住、工作、交通等,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规范影响看社会行为和城市生活。艺术设计与新技术并重,建筑是工程技术与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

三、结语

城市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对其基础经济建设的深化,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以满足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2

关键词:化害为利 趋势利导 水系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48-01

逐水而居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模式,历史上很多城市沿水而建,说明水系对城市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城市建设区内水系遭到较大程度的填埋,水系的整体性受到破坏,水面率呈降低趋势,经常发生洪水或内涝的情况。

贵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西江的支流郁江穿城而过。“上有贵港,下有香港”表明了贵港作为港口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突出贡献。贵港市当前发展势头良好,城市进入快速扩张的发展时期,通过编制水系规划,一是按照生态、低冲击开发等先进理念,使贵港的城市建设向着一个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使贵港的城市脉络得以保存、疏理及完善。二是使水系成为城市的“项链”,城市的亮点,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价值,以水为载体延续历史文脉。

1 技术路线

水系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好相关规划,化害为利,趋势利导。水系规划将综合社会、经济、安全、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周详细致调研、分析,对区域内的水系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优化合理的水系布局方案,同时充分考虑生态补水及生态堤岸发展规划。

在承接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采取分析梳理、系统优化、整合提升的思路,形成规划的内容体系、规划布局和实施策略。

2 成功内河城市水系建设借鉴

对国内外城市,如武汉、苏州、柳州和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水系建设经验借鉴如下。

水系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骨架,道路依河涌结构而建;城市中心连接外部水系和内部水系;内部水系围绕城市中心而建;水系具有多功能性;空间多变化,没有长距离的直线;富有特色、识别度高的城市中心:城市的“身份”;从城市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通过水路进入城市中心。

3 水系布局的系统体系

(1)划分防洪分区:各防洪分区的内部水系是相对较为独立,利用防洪分区的概念将贵港水系划分为三大片区。以郁江和鲤鱼江两岸为界,把贵港市中心城区划分为三个独立封闭的防洪体系,即城北防洪区、城南防洪区和贵糖防洪区。(2)各分区水系需求及分析:规划对各分区未来城市建设对水系建设的要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片区的开发建设带来的水系风险和现状水面率、水系网络、防洪排涝安全之间的差距。(3)现状河涌等级划分:河涌等级的划分是规划工作的重点,规划首先对现状河涌等级进行划分,现状等级清晰后再与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对比,发现水面不够或对城市建设引导不够的情况下,下一步将对河涌等级进行调整。在贵港的现状水系中,没有对水系进行等级的划分。水系的脉落主要呈天然散射状,由北往南延伸,鲤鱼江和郁江这两条主干流由西向东流。因此规划根据现状河涌的宽度及在防洪排涝中的重要性,将现状河涌分为两个等级,一级为30 m以上的河流,二级为10~30 m的河涌。(4)水系布局方案:城市内部水系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以大湖为主的水网结构,代表类型有武汉及南昌,另一种是网状河道为主的格局,代表类型有苏州和杭州。

通过以上结构分类,规划对贵港水系布局策划相应方案,方案一为打造大湖为主,方案二为打造环状水网为主,方案三为环状水网和大湖结合。1)“塑湖”方案一;方案一构思:针对市政府以北区域缺少较为集中水面、水景观较差及港南区西部水系不成系统、杜冲江水量少、水质差的情况,并结合国内城市建设大湖带来的集聚发展效应,通过以下规划措施:①增加北部生态核心湖;②打通港南区马柳塘—南山—南湖水系与郁江的联系。2)方案二构思:结合国内网状水系城市的做法,在城市可实现水系沟通的区域,尽量形成网状水系,提高水网密度,并重点提升现有的各大湖体,较好地解决城市水患,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3)串珠水网方案三(推荐方案)方案三特点:结合规划路网用地,疏理打造城市水网骨架,形成水路并进的城市结构,并结合城市发展新中心、地方特色等因素,打造适中的湖体,最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水系立体多样布局,创造出各具体特色、活力四射的城市形象。

(5)规划河湖等级:在确定水系总体布局后,需要合理确定河涌等级,才能梳理水系结构。规划将河涌分为四种分类,分别为:一级河涌,二级A河涌,二级B河涌,三级河涌。

一级河涌:具有关键的系统级别功能。一级河涌是城镇体系中最重要的大江大河,是承接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通道,是水上交通的主航道,城市主要的滨水景观带。一级河涌是划分一级防洪分区的水系。二级A河涌:连接一级河涌,是城市内部水系最重要的骨架水系,是支撑城市内部水网的干网。二级B河涌:连接二级A河涌,是城市内部水网环状水网,它起着联系干网,并形成环网的作用。湖体按其重要性、功能和定位,划分为以下两级:一级湖体: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是发展的区域中心重点打造的水面景观,起着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核心作用,在城市景观体系位于重要地位,并具有调蓄雨洪的功能。二级湖体:位于城市发展的非核心区域,是提升区域景观价值,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场所,是周边重要的调蓄雨洪的水体。具体为一级湖体外的其它湖体。在确定河湖水系等级后,对各级河涌控制要求如下:一级河涌线型不得改动,应尽量以优化、维持现状为主,主要以疏通、清淤、按规划需求建设相应达标堤岸等工程措施。二级A河涌应该以维护现状河涌线型,主要通过拓宽河涌进行相关建设,有部分穿越地块的河段,在当地块进行整体开发时,必须留出相应的公共绿地空间,以便于城市骨干水网的通畅、连续及相应河道管理,不得进行围蔽及改线。二级B河涌由有部分新开河涌及现状小河涌组成。新开河涌按地块边缘沿道路进行布置,现状河涌有部分穿越地块,在地块整体开发时,可以对河道进行改道,但地块内的上下游河涌的交界点,必须保持不变,以便于水系的整体连通,并在地块内的河道改造前,对规划及水利部门报批。

4 结语

通过编制《贵港市水系规划》,化害为利,趋势利导的理念得到基本落实,对水系保护和建设进行了有效指引,尽量保证重要的水域不受城市建设的侵占,为各级河涌整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据,并引导城市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3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内涵,意义,编制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工作从普遍意义上讲包括三个层次:区域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属于详细规划的第一个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等必不可少的内容,无疑这一层次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只是一个相对宏观层面上的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应是在上位规划基础上工作的延续。

1.控规定义与内涵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控规制定的意义

“控规”是借鉴北美大陆和我国港台地区实行的土地分区管制(区划)的原理,根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位定量和定环境的控制和引导。它的产生弥补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缺失显示出传统的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主体的两阶段规划体系开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陈荣,1997)。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首次把控规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从而转向以“控规”为主导的规划控制和引导。

3.控规编制流程

3.1现场调研与资料搜集

1.现场调研

采用照相、摄像、录音和测量等技术手段,收集真实、一手的现状资料。地形、视线、重要节点、地标、公共设施、城市家居、开敞空间作为主要的拍摄点。拍摄应做到富含拍摄单体全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地点的拍摄采集(如民俗节庆、民族宗教仪式等),用于规划编制中对现状的重现和地块的使用要求。

2.资料搜集

收集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资料,包括:政府各部门《十二五规划》、上位规划、各专项规划、已批待建和已批在建项目资料、案例设计资料、Google航拍实景案例等。

3.2资料整理与分析

解读政府报告和相关文件,抓住政府的发展思路。

从规划区的历史、理论寻找其实际发展的脉络。

从选址、周边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用地功能、绿地景观、空间组织、建筑特征、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入系统解析已建、在建、将建案例的设计特色。

寻找规划地块与解读案例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特点。

在层层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

3.3确定定位与特色,制定技术路线

项目的定位是整个设计的灵魂,项目的定位要与规划片区的具体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与上位规划相协调。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结合上位规划、区政府的发展设想和自身条件,确定了“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的性质定位。

项目的特色是设计的亮点,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慢城、绿城、水城”是设计的特色。区域内绿地,以景观道路、慢行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布置线状滨河绿地和道路景观绿地;在水系集中区域布置片状的公共开放绿地;加之南部保留农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系统。主要道路红线外两侧控制20-30米绿化,结合道路绿化和慢行交通系统打造“井”字形线性公园。采用“反规划”的设计理念,建立从戈壁到湿地的连续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镇区,使镇区的绿地、水面形成绿楔;增加游憩休闲场所,让居民和游客尽可能的接触自然,感知自然。

3.4方案确定

从环境、交通、土地、功能、景观、空间、遗产等各要素角度,分析规划地段的自身特色,并积极思考前期分析案例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可借鉴之处与相矛盾之处。

思考并确定本规划的设计要点、特色以及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形成设计框架。

在以上详尽分析基础上,从规划系统性、区域性、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参考甲方设计意向,进行方案创作。方案创作时,也应从上述各要素角度出发考虑本次设计。

方案讨论和调整。优化、深化并完成方案。

3.5指标引导

在控规中,指标的引导是刚性的,城市设计的引导是柔性的。两者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

1.指标引导

控规对城市规划的应用作用,在于通过对几项主要指标的控制实现城市建设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机动车禁止出入口的控制。

为了体现达坂城镇生态宜居小镇的建设目标和城市特色,除了规划区内建设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镇区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在0.5-2.0之间,采用低层低密度为主的设计目标。

在北部新区的规划中,行政中心和文展中心两个增长集合周边的用地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可以相应的提高容积率。

建筑高度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我们着重考虑了沿水系和大型绿地周边,视线开放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控制,使之形成错落有致、松紧结合的城市立面形象。

建筑密度与绿化率息息相关,互相制约。本规划以生态建城为发展目标,重点突出城镇的良好生态环境,所以绿化率的控制指标要求相对较高,下限控制在35%。在生态绿地内也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容量,使生态宜居的环境有所保障。

2.导则制定

控规在编制中会涉及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其中各种导则的制定为指标引导提供了有形的支撑。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以本土与现代相结合为原则,致力于保持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优良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的、优雅、秩序,具有历史感和现代化,特征鲜明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环境主导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协调有序的视觉环境建设。

为了树立达坂城镇的鲜明形象,在编制过程中对建筑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步行系统设计、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和城市家俱设计做出具体引导和要求。

小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达坂城镇核心区控制在详细规划》的编制,阐述了控规的基本编制过程和编制体系,希望能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文献

[1]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8(11)

[2]鲍维科.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为例[J].规划广角,2009(10)

[3]于一丁,胡跃平.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4

一、中心城区规划及各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情况

中心城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对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了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各种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主动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建设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克服建设资金不足、拆迁难度大、地震灾害发生、雨季时间长、施工材料供应紧张等困难,扎实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心城区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规划编制。完成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暨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并于年4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查;编制完成了北部区14.1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启动了中心城区南部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力度,先后启动了北部区市政规划、14公里河景观规划、4.6公里东南旅游环线景观规划、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城市景观规划、主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竖向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形象设计(城市特色研究)等一系列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本轮规划修编中,将原规划中位于市区北部的工业园区调整至木乃河,并将工业园区规划为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物流中心的“一心三区”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是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普洱、和谐普洱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文化中心完成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确定北京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整个文化中心以“一院六馆一中心”,即民族大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科技馆、全民健身中心为主体格局。预计建设总占地375亩,建筑面积77072平方米,广场景观面积18155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估算2.6亿元。在各项工作中,由云南省设计院地质勘察分院进行的地质勘察已完成进尺2258米;中心建设的工程监理、桩基、土方回填的中标公司已进场施工;完成高压线、变压器安装和建设土地“三通一平”,回填10万方土;完成设计试桩13棵,打桩试桩28棵,地表平压试验正进行中。目前共完成各项投资500万元。

(三)行政中心建设项目。行政中心已完成报批手续,总建设规模49597.16平方米,占地约300亩,投资估算15835.56万元。已确定设计单位和地质勘察单位,正进行初设方案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上报审批工作;此外,项目建设用地的拆迁工作正积极推进,完成了原种场农民工安置点建设前期工作,以及2.5公里部队军用通信线路拆迁改道架设、万掌山林场木材加工厂、森源木材加工厂、果树良种场出租地、龙王井水厂折迁补偿和场地回收等工作。目前,项目建设工作发生前期费用309.78万元。

(四)动迁小区建设项目。动迁小区由大连市政设计研究院进行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期开发的详细规划设计已完成,规划用地为510亩,其中:住宅用地248.4亩,公共建筑用地108.15亩,道路用地79.2亩,公共绿地74.25亩,容积率1.11。目前,一期建设用地征地款已拨付到村民小组,建设用地预审资料已通过省国土厅审批。完成建设用地土方回填10万方,共完成工程投资298.8万元(不含征地费)。

(五)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的建设已得到云南省商务厅批复,云南普洱茶协会同意使用“普洱茶”名称组建“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对公司名称给予预先核准,同时,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在普洱市设立国家级普洱茶质检中心。普洱茶交易中心项目规划占地646亩,投资建设分两期,一期占地250亩,概算投资1.96亿元。目前正进行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按项目程序上报等工作。

(六)师专新校区建设项目。师专新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项目规划占地397亩,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估算投资4.1147亿元。总体规划方案和修建性详规方案经多次修改、优化,已通过市规划局的审批;新校园及学苑花园建设用地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省环境保护局下达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目前正进行新校园建设单体设计、管线图设计及林地征用工作,完成工程总投资3574万元。

(七)职业教育集团校区建设项目。职业教育集团由中水集团昆明勘测设计院完成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及详规工作,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880亩,实际规划用地474亩,估算投资3.3亿元。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完成选址区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选址区上游塌土坎水库安全性评估工作基本结束。目前为止,完成工程总投资4713.2万元(含土地征用费4560万元)。

(八)河道治理与截污干管建设项目。河道规划治理约16.053公里,预计总投资1.5亿元,第一期投资3500万元。治理工程委托大连市政设计研究院、普洱市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进行第一期河河道改造放线。目前共完成工程总投资1806万元。

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投资概算4546.24万元,主要用于新建管道54.062公里、改造管道687米和1928座污水检查井,5道拦污闸门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招标工作,一期工程将于年12月10开工,年12月30日完工,主要建设污水管网14.421公里,污水检查井429座,跌水井4座,预计投资1221.93万元。

(九)路网建设项目。在本轮规划建设中,主要计划建设城区道路11条,全长18485米,预计投资额28722万元。目前已完成北部区白云路、石龙西路、石龙东路、茶城大道北段、8号路延长线、茶马文化街、滨河北路;南部区东南旅游环线(城市花园段)、团山路、师专1号路等部分路段的设计、招标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18.12万元。其中:白云路东段、西段已完工交付使用,完成投资2645.12万元;石龙西路完成道路路面、灯光、绿化工程,完成投资743.4万元;北部区1号路完成投资552.6万元;石龙东路完成投资140.6万元;茶城大道北段完成投资40万元;8号路延长线,完成投资102.8万元;茶马文化街完成投资45万元;滨河北路完成投资1806.20万元;东南旅游环线完成投资12.6万元;团山路完成投资322.8万元;师专1号路完成投资7.0万元。下一步计划开始北部区1号路、8号路及延长线、石龙东路和南部区师专1号路的建设工作。

二、中心城区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宣传工作与工程建设需要还存在差距,部分干部群众对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局意识不强,疑虑较多,顾虑较大,认识较狭隘,没有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

(二)城区土地所有权属结构复杂,给土地的协调和征用造成困难。

(三)居民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制约了工程建设进度。

(四)本轮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所涉项目多、工程量大,而我市市、区两级政府财政相对薄弱,给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规划和使用带来一定困难,制约了中心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

三、对下一步做好中心城区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协调,保证完成目标任务,当前,应着重考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心城区建设关系到今后普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走向,关系我市“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的打造和全面构建和谐普洱、平安普洱整体战略部署的完成。因此,要提高认识,把中心城区建设摆到全局的高度来抓,全力以赴,形成合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新城区;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城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增强指挥部和各项目处的技术力量,切实抓好有关技术方面的工作,确保中心城区的建设顺利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中心城区建设规划、方案、部署等,分不同层面,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宣传,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打消部分干部群众认为中心城区建设在市郊,离家路程较远,上下班不方便,安于现状和对中心城区建设抱无所谓甚至是抵触态度,促使大家共同为中心城区建设献计献策,自觉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二)注重细节,进一步完善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工作,要按照适度超前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位的原则有序进行。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动迁小区、普洱茶交易中心等几大块,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做到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尽量完善。一是要优化和整合规划,使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区框架拉大相适应,使中心城区的建设与全市总体城镇建设及远景规划相适应;二是要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划,使之与中心城区建设同步进行,如水、电、道路、通讯、消防、排污、公厕、垃圾处理等等,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布局要求,予以长远设计和完善,避免二次开挖,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三是要注重城市建设品位,体现民族特色、城市特色。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普洱茶交易中心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我市各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在建筑色彩、艺术雕塑、人文景观等方面把行政文化和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体现我市“绿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的特点;四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统一规划,连成一体。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要通过中心城区建设,带动三家村、曼窝村、嘎龙村等村社的新农村建设,使城区周边村社在此次城市规划中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加大力度,尽快完成土地征收和流转。土地供应不足,是目前中心城区建设的瓶颈问题,要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加大与涉及中心城区建设土地征收的单位、村(社)特别是军队土地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尽快解决土地流转和征用问题。由于土地供应指标的紧缩,省上下达我市、区用地指标有限,但在本级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时,要向中心城区倾斜,近期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指标用于中心城区建设。在可使用土地中,优先用于道路建设与搬迁安置用地的需要,确保中心城区下一步建设顺利进行。

(四)重点突破,依法做好搬迁安置工作。通过重点突破的方式,组织工作组,进驻三家村、曼窝村、原种繁殖场等搬迁安置较为困难的村社和单位,认真地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意图,耐心仔细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安置、拆迁中,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被征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根本利益,杜绝因搬迁带来的上访、闹事等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同时,要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工作。各地新城区建设的经验表明,只有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工作,新城区建设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建议结合新城区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训失地农民,提高他们的文化、文明、技能素质,实现农民向职工、村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的转变。

(五)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中心城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项目多,工程量大,全面实施规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要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和途径,积极筹措,切实解决。一是整合、利用好各类政策、资金。在使用好目前争取到的资金、政策的同时,积极向省里争取更大的政策、项目支持,如获得在控制区范围内土地出让金、配套建设费免除上缴等,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做好原有财产处理。原财校、技校、农校、林校的财产包括土地、楼堂馆所等,在适当的时候,要及时通过市场拍卖转让处理,汇集资金,合理使用;三是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招商引资。切实搞好商住业的开发,通过市场公开招投标,确定开发商,引入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把更多的资金吸引进来。在开发上,要严格把关,使开发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符合整体规划和使用功能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人、财、物的监督管理,严格财经制度,按照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避免出现“建好一座城,倒下一批人”的悲剧。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行动规划;总体规划;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相关理论与实践

1.1相关规划思想与理论基础

“行动规划”思想最早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的,被定义为“在地方层次上解决问题的、实施导向的规划过程(G.Clarke)”。John Friedmann在美国一次城市规划会议上指出:“社会上有太多的规划,而太少的应用。实施是关键问题。”H.C.Hightower也把“规划的理论”定义为“有关规划过程的理论”,认为“规划的重点应该是研究规划方案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各种途径”。到八十年代,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开发的不确定性,逐渐出现了偶然规划(Contingent Plan)思想,强调注重分期实施政策、事先决策以及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控。如果发展环境、市场需求等发生变化可以立即进行调整和修改。

1.2国外相关实践

英国在六十年代提出了“行动地区规划”,针对当局即将开发的特定区域,制订开发建设规划,强调实体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联系。“行动规划”内涵很广,针对特定的问题,覆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个层面。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改进计划(CIP)是一种基于财政支出的,针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规划方式。它联系了长期的规划与城市年度支出预算,为城市管理者指出了未来几年城市建设投资的主要方向。

二、行动规划的理论体系探索

2.1现实趋势

行动规划强调规划对实际操作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强调除去三维空间之外,应该加强产业、社会、政策等多维因素的影响,强调在终极蓝图的指导下,近期建设的目标。行动规划作为一种思想应该贯穿到城市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中。在十二五确定的转型发展大背景下,目前中国城市的发展也由以往如火如荼的外延扩张到逐渐转向内生增长和更新。以往规划的那种以拉开城市框架为目的,大手笔的规划、粗放式的控制,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对建成区存量资源的挖掘以及城市更新的需求,需要向周到、精致的方向转变。未来规划师大量面对的将不再是一张白纸般的新区建设,而是城市建成区的更新。土地权属也不再是政府一家独大,而是由不同的主体持有,政府的角色也从城市的开发者转变为城市更新的引导者。规划需要重点关注的也必须从政府的需求逐渐转变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需求和感受,让城市的变化真正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传统的规划体系中重点关注的是城市空间的终极蓝图的描绘,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近期的目标和任务才是更加重要的。运用行动规划的思想,规划应更加强调在确定的终极蓝图的框架下,如何安排近期建设重点,从而一步步的实现终极目标。

2.2行动规划的理论体系

行动规划的编制目的是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解决规划如何真正引导城市建设的问题。编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必须有切实的针对性。参照现行的法定规划体系,我们也可以将行动计划大致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三个层面,形成与现行法定规划相对应的体系,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体系中。

2.2.1总体规划层面的行动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意图的实现往往依赖于城市道路、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体育馆、展览馆等重大共建设施以及设立开发新区等以总体规划的范围为研究范围,并以总体规划为最主要的规划依据,在充分解读相关规划、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城市近期发展提出切实的发展战略,制订具有操作性的发展路径,并选择具体项目。(1)研究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2)研究目的:解决近期城市发展目标,发展策略,行动方向等问题。(3)研究重点:①明确近期发展目标;②制订近期发展策略(产业、空间、政策);③选择发展路径(实施策略、实施步骤);④实施项目选择。(4)案例介绍:《江宁东山发展行动规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优化东山街道城市布局、产业结构,明确街道发展布局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街道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显著提高街道城市建设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内容包括了:①发展环境与规划分析:重要政策的导向、重大项目的影响、上位规划的分析要求;②发展方向和目标:总体定位、目标设定、战略拟定;③资源整合:产业、土地、公共服务等资源现状调查、资源盘活、空间整合分区和再利用;④产业提升与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布局方案;⑤配套建设:道路、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

2.2.2详细规划层面的行动规划

以城市片区为研究范围,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相关专项规划、相关政策为主要规划依据,采取多形式的充分的现状调研,摸清范围内居民的迫切需求,企业的发展计划等产业、空间、社会多方面需求,为片区近期发展制订推进步骤,以及一揽子项目。(1)研究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2)研究目的:为片区近期发展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及项目。(3)研究重点:①深入的现状调研,细致的问题分析;②选择发展路径(实施策略、实施步骤);③较为准确的财务分析;④项目选择及时序安排。(4)案例介绍:《江宁东山副城东北板块建设行动规划》。该计划在规划基础上进行建设计划的安排,包括功能定位、土地策划、资金平衡,建设时序等,该计划将成为今后几年内建设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安排的主要依据。本项目结合南京市近期城市发展的趋势,把握东山副城东北板块近期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城市近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区域;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全面、科学地对东山副城东北板块用地现状进行研究、评价,确定东山副城东北板块的发展目标及重点,并制定详细行动规划,有效支撑城市建设,引导城市拓展,为近期东山副城东北板块有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2.3专项规划层面的行动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为研究范围,以相关专项规划为主要规划依据,充分解读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政策,在对该专项涉及的内容充分细致的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该专项近期建设的目标、重点,制订发展战略及策略,选择具体项目。(1)研究范围:城市总体规划范围。(2)研究目的:为专项建设制订近期任务。(3)研究重点:①深入、全面的现状调研;②确定近期发展目标及重点;③确定近期发展战略及策略;④实施项目选择。(4)案例介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三年行动规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帮助南京市住建委科学的制订次年度南京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建设任务。内容包括了:①系统的梳理了南京市的历史文化资源;②回顾了上一年的建设实施的情况;③确定了近三年的建设目标;④制订近三年以及次一年的建设项目。

2.3行动规划的应用方向

2.3.1总体规划层面

(1)城市发展行动规划根据总体规划,为城市近期发展制订从宏观的发展策略、路径,到微观的重要项目选择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行动规划,为城市发展理念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2)阶段施政计划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空间、产业、社会、政策全方位的规划咨询解决方案。

2.3.2详细规划层面

(1)城市更新计划为老城区等城市更新地区编制强调更新时序及可实施性的更新计划。

(2)问题导向型的规划修编研究为规划需修编地区提供法定规划修编前的规划研究,包括多角度、深入的现状调研,针对问题提出一揽子可行的解决计划。

2.3.3专项规划层面

为建设管理部门编制市政、道路、绿地建设、文物保护等各方面专项的行动规划。

参考文献:

[1]田莉.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J]. 城市规划学刊,2012,06:120-121.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6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要靠项目来支撑。项目是县域发展的生命线,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近年来,我县项目建设进程较快,但财源性项目偏少,许多项目谋划较多,落地见效较慢。经济开发区是承接项目的重要载体,是我县经济增长的新平台。在八届二次全会期间,委员们对开发区建设较为关注,提出了“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提案。为加快我县开发区建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组织工建交组委员和相关委员开展加快开发区项目建设调研和提案督办活动。

二、调研时间:2018年6月27日

三、调研行程:

8:30从政协出发

8:50到达中小总部基地参观开发区全景沙盘,听取介绍

9:15赴平安高科参观

9:40赴远景能源参观,中途介绍怀丰产业园入驻企业情况及开工情况

10:30返回经济开发区听取汇报并座谈

12:00午餐

12:30返回

四、参加会议人员:(约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