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1
关键词:新常态;电力企业;培训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43
0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家斥巨资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企业,另一方面也在鼓励企业创新经营、管理和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在带给电力企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对电力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原有的电力企业工作进行提升。所以员工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1.1 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履行企业社会使命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方式呈现出合理化的转变趋势。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重点能源企业,通过科学的员工培训规划,有效的培训侧重点调整以及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使命精神的灌输,有力的推动电力企业向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化发展的方向转变,响应国家对于“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改革中实现市场化转变,在经营管理中履行企业的社会使命和民族使命。
1.2 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市场化改革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居不下。使得电力企业在经营利润上始终发展缓慢,不得不依靠其它经营项目进行资金的对冲和资产负责的平衡。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内外企业在经营行业上将会进一步融合,竞争的环境也会进一步激烈。通过调整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增加电力企业员工对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1.3 提升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储备
通过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侧重点的调整,一方面可以转变员工的工作观念和在岗培训观念,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市场所需要的服务和产品提升工作专业技术能力。
2 “新常态”背景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侧重点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工作能力上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员工培训需要从以下几个侧重点开展。
2.1 营销服务能力培训
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服务能力。但是在传统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中,对云营销能力的培训并不重视。不仅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受训员工有限,而且在实际培训效果上,不同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培训也存在显著的差距。同时在当前社会,营销工作中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日益成为营销工作的一项重点,电力企业的员工在服务态度等方面缺少专业的市场化培训,应当进行适当的培训调整。
2.2 运维检修技术和安全作业技术培训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运维检修工作中,对输电线路的施工和运维检修技术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电力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复杂地形、特高压、超高压项目逐渐增多,简陋的安全防护方式在某些运检维护中已经失去防护能力,所以需要采用更为严格和先进的安全作业防护技术和设备。这也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电力企业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重要体现。
2.3 工作效率培训
在电力企业传统的工作方式中,不少员工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往往会选择低效的工作方式。电力企业必须增加员工工作效率的培训。通过对员工的工作岗位选择、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方式创新和工作成果审核等多个方面,提高员工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为电力企业其他工作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3 关于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
3.1 统筹培训工作安排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员工培训工作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受训员工在统一的时间集中到一起。对此,笔者建议电力企业建立地区级别的培训工作负责小组,统筹规划和安排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人员和培训时间,通过对下辖地区的供电所协调,让员工能接受高级别的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业务要求,在业务淡季组织好相关专业的培训工作,为职工提供固定的培训场所和培训课程,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3.2 转变培训方式
对于当前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来讲,需要进行培训方式和通讯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非现场教学的培训课程中,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培训平台,让员工通过电脑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授课,也降低了培训对员工工作的影响。而且在培训中,还需要根据员工的学习情况,建立员工和培训讲师的互动反馈机制,让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培训诉求,以根据员工专业状况及时调整培训的深度和专业方向。
3.3 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培训内容
对于当前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需要创建符合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在平时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供电公司提交的检修案例、运维日报和营销案例等素材,设置专项课堂培训。通过培训工作完成后的考核和培训报告,了解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情况和技术提升情况,做到对培训工作侧重点调整效果的有效性检验。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人们对电力服务的需求和评价也在发生变化。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清晰的社会导向。对此,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及时了解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分析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合科学的培训内容选择和专业的电力技术培训提升员工培训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莉灵.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导向的供电企业员工培训研究[J]. 时代金融旬刊,2015(09).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2
1、电力营销IT运维管理现状
为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营销服务需求,国内供电企业IT信息化系统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电力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营业务系统也逐步向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目前,很多供电企业所建立的电力营销IT监控运行系统和IT服务管理系统,基本上沿用常规面向设备服务的管理体系,没有现代智能营销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运维体系。常规面向设备服务的运维管理模式,很难从整体系统较多对整个营销业务系统的可行性、可用性、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测评,也就很难将用户人性化服务有效考虑其中,无法实现面向电力用户的业务服务水平进行动态两户评估分析,从而造成营销运维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在系统功能结构、数据处理等方面均已不能满足现代日益扩展的面向电力客户人性化服务的营销运维管理工作需求。因此,结合电力企业营销运维管理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的营销监控运行和服务系统,从网络化、系统化、人性化等方面强化营销运维系统的分析应用功能,进而实现全面面向电力用户服务的集中运维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而言就显得非常必要[1]。
2、电力营销IT运维管理体系主要实现功能
电力营销IT运维管理体系,是指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部门,通常采用相关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法、技术手段、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以及文档资料等的优化,通过IT运行环境(包括运维管理硬件环境、网络环境、高级功能应用软件环境等),实现对营销业务系统和运维人员进行综合系统管理。电力营销IT运维管理体系在构筑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设备的运维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PC电脑、计算机辅助设备等的运行工况状况进行动态监控运行和维护管理;
(2)应用软件的运维管理:对营销过程中各种高级应用软件如:数据库、操作系统、WEB浏览器、邮件、以及营销系统中各种通用或特定的服务监控软件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管理;
(3)数据运行管理:对系统运行数据、业务数据、操作事件等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备份、以及恢复等管理;
(4)业务信息管理:对营销事件中发生的各种信息数据、系统运行工况、业务流程、业务操作完整性、以及业务办理实施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与管理;
(5)系统运行安全管理:针对电力企业营销过程的行业特点、运行维护系统安全、环境安全、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权限保密控制等进行安全管理;
3、“主动式”营销运维管理模式构建
3.1优化营销业务服务流程
优化营销业务运维管理服务流程是为了规范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操作技能流程,既要根据营销运维管理制度实际功能需求,建立完善可靠、科学合理的营销业务运维管理服务流程。通过营销业务运维管理流程的优化改进,可以使日常的运维管理工作更加流程化、系统化,使运维管理人员角色更加清晰化,从而有效提高营销业务问题的解决速度和质量,使整个运维管理体系中信息数据的相关技术和信息资料更加畅通和透明,使实际营销服务信息更为完整化、灵活化。营销业务运维服务流程,涉及到整个营销业务的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以及管理等五个核心运维管理业务流程。在“主动式”营销运维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两级三线”的可靠运维体系模式,根据营销业务实际功能需求,通过梳理优化运维业务、工作票、操作票等与营销业务服务相关的运维管理流程,确保整个营销服务业务运维流程能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运行[2]。
3.2建设高质优质营销业务技术支撑平台
随着“SG186”工程,电力营销业务应用、营销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用电信息远程集中采集系统、以及营销动态稽查监控系统在电力营销领域中的建设和普及,同时考虑智能电网建设营销服务功能系统等需求,建设高质优质营销业务技术支撑平台,已成为“主动式”营销运维管理模式构建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电力营销相关部门在进行营销运维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面对越来越艰巨的运维管理任务和服务功能需求,应充分借助现代电力信息技术,从精细化、精益化、科学化、网络化、系统化等运维管理方面,建设高质优质的营销业务技术支撑平台,具备对各类运维事件信息的全面采集、动态运算分析处理能力,实现营销运维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目标,有效提高整体营销业务运维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3
关注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
和其他设计领域一样,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经历了手工图板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三个阶段。由于三维设计的全面推广还有待时日,因此很多电力设计院都面临如何整合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的问题。
谈到我国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的信息化现状,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工程中心主任潘诚坦言,我国电力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并不亚于国外同行,但是相比国外同行,它们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普遍缺乏体系化的架构。
他认为,这与我国电力行业由于历史问题遗留,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关。就拿国家电网来说,基建领域有基建领域的编码,运维有运维的编码,还有其他的体系编码,不同体系的编码很难通过信息化手段连接起来。不仅如此,过去电力工程项目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以解决问题点为主要目标,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全局的思考。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设计中心主任谈宏力和潘诚持类似意见。谈宏力指出,现在在信息化方面走得比较靠前的工程公司和设计院都具备数字化设计和应用能力,但是信息系统整体的集成性和融合性较差。
“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并存的问题,在国外同样存在,这是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先有二维设计,再有三维设计。” Bentley 全球电力业务副总裁阿瑟・萨瓦尔说。
Bentley公司高级行业销售总监王立明指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程项目从EPC(工程总承包)移交到业主过程中都会遇到几堵墙:其一,设计和建造之间的墙,双方的沟通简直是鸡同鸭讲,三维设计做得再好,最后交付给建造的还是二维图纸;其二,施工和运维之间的墙,施工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很难移交给业主,不能为后续的运维提供依据。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呢?阿瑟认为,只有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模型才能实现,要通过智能化信息模型将二维、三维数据真正管理起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可用。
“我们不希望明确划分二维和三维的差别,而是希望强调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潘诚说,“电力工程摆脱不了二维信息,也摆脱不了跟空间概念相关的三维信息,我们还要将这些与工程施工进度、资产管理等结合起来。” 谈宏力认为,应该将二维、三维数据理解为可视化和可移交的数据。
以数据资产为核心
谈宏力指出,在我国电力工程体系中,咨询、设计、建造、运营是分离的,从设计院角度来看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驱动力并不强,因为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设计,向业主提交的是传统的图纸,业主不会为三维设计多付一分钱。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考虑实施数字化设计呢?”谈宏力说,“我们在营销方面有所考虑。在投标时我们用三维动画来向业主展示很漂亮。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业主充分认可我们的知识成果,我们完全可以把全部三维数据移交给业主。”
同时,潘诚认为,现在电力工程公司逐渐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整合起来,将原来设计、施工、运维这三块泾渭分明的业务融合起来,通过数字化提高效率、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谈宏力也强调,站在工程公司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设计的意义就变得大了,工程公司可以以此形成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设计、建造、运维这几个分散的体系通过数字化模型串接起来。“这样的话,即使是很小的工程,我们也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数字化设计,甚至做数字化的工程管理。”谈宏力说,“这样,企业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去推动的。”
与此同时,潘诚指出,资源的匮乏,以及政府出于环保目标出台的限煤、限电、限排放的政策等诸多因素把电力企业推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现在我们在投标过程中能深切感觉到,业主都非常关注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效率和全生命周期内的效益,而不再是单纯地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潘诚说,“这说明电力行业的业主开始注重管理了。他们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长期的效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他举例说,一些业主要求他们提供地下管道设计模型,而原来的情况是,管道建好后业主或者后续的运维单位就很难找到设计数据了,甚至可能在项目改造时把地下管道挖爆了。
潘诚解释说,借助数字化设计,他们就有能力为业主提供完整、精确的原始数据,帮助业主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轻松获取原始、准确的基础数据。这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潘诚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推动数字化移交标准的编制。他透露,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也委托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做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管理平台,将河南省50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和线路的数字化模型纳入其中。这样,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时监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获取现场运维信息等。
呼唤本地化服务
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Bentley希望其i-model和ALIM(Asset Lifecyc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资产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在实现电力工程全生命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其中,i-model 是对基础设施信息进行开放式交换的载体。不管创作应用程序或技术平台是什么,项目团队成员均可利用i-model共享复杂的项目数据,并进行交互。
尽管对包括Bentley在内的国际厂商的产品表示认可,但是潘诚指出,以往国际软件厂商在编写软件时的出发点与国内软件厂商的不一样,国内软件厂商更多地关注业务点,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去开发软件模块,其优势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用起来很顺手,其劣势是软件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不够好,与其他软件的整合性差。而国际软件厂商会提供一个先进的基础框架,这要求用户有很强的IT实力去满足实际业务需求,这就使得国外软件在适应本土用户的需求时受到一定限制。
潘诚说,Bentley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他还是建议,像Bentley这样的国际软件厂商应该更多地利用第三方资源来提供软件服务,一方面双方沟通起来比较顺畅,另一方面服务费用不会太高。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4
“无限大”,“中国风电装机量发展有多快,风电服务市场发展就有多快”,“中国风电装机世界第一,所以风电服务市场将是也是世界第一”……这样的豪言壮语,在大会期间此起彼伏。
这并非夸张,全球的风电从业者都明白中国风电服务市场太大了,而且刚刚起步。此前七年,中国风电装机量在短时间内超英赶美,跃居世界第一。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彼时一些整机制造商质、量不同步,以至于国内部分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从2012年开始,陆续有风机告别五年质保期,业主对于风电服务的需求骤然增加。
市场大,“早起者”并不多。目前,国内仅有金风科技(002202.SZ,02208.HK)旗下天源科创风电技术公司、龙源电力(00916.HK)旗下的北京中能联创风电技术公司、中国风电(00182.HK)旗下的协和运维风电技术公司等为数不多的成体系风能服务公司。
中国风电快速发展七年后,市场重点已逐渐由产业链的前端向后端转移。此前七年,成就了金风科技、华锐风电(601558.SH)等制造业龙头;未来,风电服务市场又将呈现几何式增长。
“风电服务行业必将出现明星企业”,维斯塔斯中国及东北亚区总经理郑宗功受访时称。 千亿市场
市场巨大,利润丰厚,这正是风电服务市场的现状。风机价格战仍在继续,国产风机的价格稳定在3800元/千瓦的低位,基本没有盈利空间。风电服务市场,已逐渐成为行业新的价值高地。
10月26日,金风科技的2013年三季报显示,今年1月-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19亿元,同比增长19.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上涨387.97%。
风电行业回暖,金风科技成为首先复苏的风电制造企业,这得益于其在风电服务市场等“副业”的提前布局。其旗下负责风电场服务的子公司天源科创,目前已成为风电服务市场的龙头企业,这在国内风机制造商中独一无二。
金风科技的2013年中报显示,至6月30日,金风的风电机组销售方面营收同比下跌了11.14%,但风电服务板块实现了28.71%的增长。
风电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风电项目前期机组选型、项目选址等内容的咨询性质工作,中期项目建设,以及后期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经营风机维修等业务的北京汉能华科技公司一份研报显示,到2020年,中国风电服务市场的总量可能高达1000亿元。
对于市场的增速,北京协和运维风电技术公司的市场总监凌云感受颇深。外部销售额从100万元到3000万元,协和运维只花了三年。凌云回忆称,三年前这个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只有两三家,但现在不断有新注册的服务公司进入。
中国目前出了质保期的风机数量还不多,各风电业主依然有能力掌控旗下风电场的运维工作。如大唐新能源(01798.HK)和华能新能源(00958.HK)等业主公司,通常会内部组建运维团队,并在整机制造商的支持下,对风电机组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风电场收益,取决于风机在20年-25年全寿命周期内给投资者所创造的价值,但质保期通常只有五年。业主若希望风机能够持续实现价值最大化,必须在运维方面加大投入。
一旦风机出了质保期,整机制造商将不再承担风电机组的维修维护义务,绝大多数业主公司的运维团队人员技术有限,无法兼顾旗下的所有风电场。凌云预计,国内只要有3%的风机出了质保期,就会有大量市场空间出现。而这样的情况,眨眼可至。
江苏如东风电场一位业主代表坦承,由于规模扩大和不断有风机度过质保期,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一直在考虑聘请专业服务商进行风电场维护。
“专业运维公司正在急剧扩张,风电服务市场跟2008年、2009年的主机制造商一样,面临爆炸式发展。”天源科创副总田大力称。 混沌时期
风电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标准尚未确立,风能服务公司良莠不齐。“目前处于混沌时期。”维斯塔斯中国服务总监曾思萌称。
国内风电市场主要存在三类服务公司。一种是业主单位成立、专门负责服务的子公司,如中能联创和协和运维;第二种隶属于整机制造商,如天源科创;第三种,则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公司。
发展最好的,是第一种背靠业主的风能服务公司。龙源电力将其旗下上千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服务订单,全部交给子公司中能联创。同样,协和运维除拿到母公司中国风电旗下所有风电机组的服务合同外,还将业务向外拓展,向其他业主提供风电运维服务。
与之一比的是,整机制造商们则在国内运维市场上鲜有建树。除天源科创较早布局、收入可观外,国内其他整机商在后服务领域并无太大作为。
在这一点上,中外开发商有着显著区别。郑宗功介绍,在国外,风机出了质保期后,业主会主动和维斯塔斯续签服务合同,“他们认为,整机商最了解自己产品的性能,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人员去做”。
在中国,业主喜欢自己承揽后服务市场。原因大都是出于经济性考虑。与续订质保合同相比,如果业主自己承担运维工作,可节约大笔开支。
来自华能新能源的人士表示,该公司对风电场的负责人有经济性指标考核。风机出了质保期后,一些基本的维护难度并不大,业主可以自己完成,“遇上无法解决的难题再向整机商求助,没有必要和整机商续签质保合同”。
业主进军后服务市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不愿将高额利润拱手让人。目前包括龙源、大唐、华能等风电业主,都纷纷成立了独立的业务子公司或相应团队,专门负责后服务工作,这将挤压整机制造商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
独立的风电服务商,目前还未得到真正发展。这些公司,多是一些只有十几人组成的工程队。今年上半年,山东地区一些小火电关闭后,部分火电汽轮机维修人员开始转行,承接风电服务工作。“他们类似于包工队,业主需要时会给他们打电话,可上门提供服务。”
这种第三方服务公司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但通常开价便宜。如果不涉及重大问题,一些业主会选择向他们求助。
多位风电行业人士称,这是风电服务行业混沌期的一种写照。目前该行业利润丰厚,但没有行业标准和门槛,起步阶段问题尚不会凸显。但若两年后仍是这种状况,对整个行业而言并非好事。 下一个明星
无疑,整机制造商是三者之中技术实力最强的。郑宗功说,目前国内对服务市场的一些理解并不到位,其不仅仅是简单地维修和排故,而应是以实现风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搭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
例如,维斯塔斯和金风科技都可为客户提供这样一种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在合适的时间停机检修,以保证风机不因检修损失过多的发电量。
这种增值服务,建立在强大的数据库之上。整机制造商通过对风机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对风场数据的详尽分析,可以选择在无风或风最小的时候进行检修排故,还可将备品备件提前运至现场,以保证将检修时间降至最低。
类似增值服务种类繁多,但价格不菲。不过这种基于丰富经验和数据计算基础上的增值服务,可为客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们的客户经验丰富,要求花50万元购买的服务,必须在未来三年内为他们至少创造150万元的收益。”
但整机制造商的劣势亦同样明显。处于起步阶段的市场,接受增值服务理念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国特有的弃风限电,亦会让增值服务效果大打折扣;更突出的问题是,由于自身局限性,整机制造商的服务市场份额通常与其风机的市场份额呈正相关关系,维斯塔斯目前在国内市场份额并不大,这可能会对其未来服务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国内市场上,整机制造商提供的诸多增值服务曲高和寡,并不为国有大型风电业主所接受,却受到一些财务投资者的青睐。“他们资金充沛,但不懂风电,却相信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曾思萌称。
包括金风科技和维斯塔斯在内的整机制造商,目前还希望进入跨品牌服务领域,以突破自身局限。目前,天源科创的一些订单中,已经包含了其他品牌风机通用技术的维修内容。
相对于整机制造商而言,风电业主下设的服务公司优势在于背靠业主,市场巨大,且更能从业主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但是,其劣势是技术能力上的欠缺。上述如东风电场高管称,虽然目前风场的维护工作全部交给了集团总公司,但事实上他们也只能承担“普通门诊”职能,遇上疑难杂症,还是要找到整机制造商挂“专家门诊”。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网络运维管理;平台化;网状网
网络运维是通信行业实现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只要不断的加强对网络运维工作的管理,才能够和网络运行的要求相符合。为了充分的做好网络运维工作,应该对网络支撑体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思维在网络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对有限电视综合数据局网络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
一、通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管理现状
(一)组织结构复杂
随着通信运营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也让其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的复杂。网络的运维管理横向沟通设计人力、市场以及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单位,则纵向沟通涉及诸如基层的落实执行等,于此同时并涉及到诸如设备供应商等大的沟通。由于横向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被屏蔽的情况发生,而纵向管理者的要求则被一层一层的逐渐衰减,造成信息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递,以及网络运维管理效率以及效益非低的现象存在。
(二)运维管理封闭
上到省公司下到区公司等,通信运营企业的管理层级多为此类的公司,基于此种情况下就造成网络运维管理工作的封闭性,大家已经习惯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经营,因此不管是管理上还是思想上还有着较大的封闭性,造成实际工作中出现网络设备资源库存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互联网思维
从我国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截止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而这在个期间互联网时代的生理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个时代的生产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进一步促进协作以及平等思维模式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和应用。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前沿,但是从现阶段通信运营商在网络运维管理的现状上来看,仍然需要加强提高。以下为本人在通信运营商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对互联网思维在网络运维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三、互联网思维在网络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运维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如何将协作、平等以及分享的互联网思维更好的应用于其中,并将网络质量以及运维管理效率和效益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于云计算的运维管理
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发展下,云计算由此应运而生,主要有效用计算、并行计算以及虚拟化等,在现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网络运行环境下,基于云计算以及云管理的网络运维管理工作,能够将各种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诸如可以有效的解决省市区之间沟通信息无法对称以及运维压力大等。基于此种情况下,在实际对运维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云计算以及云管理理念的应用。首先,在对云计算理念管理网络运维工作进行实际应用期间,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区域网络之间存在的不同。针对网络中具有的优势节点,应该将其发展为独立区域的中心,并和其他优势节点的子节点组成云计算分层运维管理模型。对于每个区域上的节点,应该确保不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还要确保其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特点,这样才能够将各个区域的节点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
(二)基于日志分析的运维管理
对于网络的运维管理工作而言,运维日志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基于分析运维日志基础上进行运维管理工作,对于运维工作的流程的合理性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将每个管理运维人员的实际工作得到具体的量化,于此同时能够将运维工作的自动水平,以及强制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为了能够将基于日志分子的网络运维管理工作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展,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对日志回溯运维故障加以合理的利用。在回溯运维故障期间,可以对运维操作的详细流程加强重视,因此可以对人工操作流程,还有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次,对网络运维工作期间的日志加以利用,进而实施量化管理。针对综合网络有着较高使用频率的数据模块,可以借助日志分析故障所发生的时间以及频率等,进而让那个运维工作的量化得到更好的管理。
(三)基于客户期望的运维管理
在网络运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让客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这成为了网络运维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首先,应该将客户在运维管理工作中得到细分,于此同时同于客户群体的不同,在运维服务上也要采取差异化的服务方式。其次,给出客户的承诺要在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处理完成,防止盲目承诺的情况发生。最后,在客户的期望模式下进行运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积极沟通好动态管理方面加强重视起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和客户服务中网络维护均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如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互联网全面影响的情况下,更应该对网络运维工作的完善加以充分的重视,让网络运维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任贤良.树立一体化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J].新闻战线,2016(17):8-9.
[2]曾鸣,张晓春,王丽华.以能源互联网思维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J].电力建设,2016,37(4):10-15.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范文6
[关键词]供电企业; 营销系统; 设备运维管理; 全寿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64-02
引言
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电网企业肩负着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坚强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型产业,其独特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决定了其信息化发挥的模式[1]。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力行业对IT设备提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要求[2]。目前各供电企业已经加快了自己信息化的进程,办公自动化(OA)、MIS系统、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电力调动系统(EMS)、配电管理系统(DMS)、呼叫中心以及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电力营销管理在经济社会和供电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担负着售电市场运营、需求侧管理、销售电价执行、供电质量保证、电能计量管理、供电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电力企业营销系统包括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客户电能采集系统、营销稽查监控系统、95598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等。其中有些系统采用省集中式的部署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既要保证应用系统7×24小时的正常运行,又要能够快速适应智能营销业务发展变化。因此,为了实现营销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系统相关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营销系统设备运维管理的内容出发,针对营销信息化建设对系统设备的新挑战,借助全寿命周期理论,构建营销系统设备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并给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1 供电企业营销系统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 营销系统设备运维管理内容
供电企业营销系统设备运行和维护,简称营销系统设备运维,是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安全的要求,对系统设备统一管理和维护。营销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主机设备、备份设备、存储设备、95598平台设备(排队机、CTI服务器、IVR服务器、录音服务器)、负载均衡器、安全设备等日常检查、设备启停及升级扩容,以及通信通道等硬件。
(1)核心设备、设施应配备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防盗、防水、防火、防电磁干扰等,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记录。
(2)核心设备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以保证营销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在营销信息化系统运行期间,因系统故障需要重新启动设备的,必须口头得到工作许可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相关工作内容必须后补。
(4)设备恢复后,必须严格依据操作票的要求,进行系统恢复后的检查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5)配合进行软件升级。
(6)定时检查主机内存、CPU及磁盘等使用情况,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证主机系统正常运行。
(7)选用硬件设备应遵循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原则,必须经过技术论证,能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具备可靠性、安全性与兼容性。新购置的设备应经过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设备的选型、购置、维修、报废等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并应建立设备运行和维护档案。
(9)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专业维护保养,如有故障,应组织专业人员和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并进行汇报。
1.2 营销信息化建设对设备的新挑战
随着“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和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上线运行,并结合随之而来的农网上划营销业务应用推广项目、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以及未来的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建设,营销技术支持已经由管理系统转为生产系统,其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也随着发生了转变。
(1)高稳定性。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对外提供千家万户的用电服务,系统稳定直接与电力公司行风相关,社会影响广泛,因此对系统设备有高稳定性的要求。
(2)高实时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95598客服系统属于实时业务,因此,对系统设备有高实时性要求。
(3)复杂性。营销技术支撑平台系统数量多,设备数量大,接口种类多,因此,对系统设备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4)连续运行。营销技术支撑平台中的大部分系统都有不间断服务的要求,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要求高。
2 营销系统设备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
2.1 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是由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费用分析技术,由于其对缓解能源危机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技术经济分析之中[3-5]。
进行全寿命期管理,最终目标是使设备在整个寿命期内使用成本最小[6-8]。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全寿命期最优成本分析,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并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建设项目的使用年限和成本构成,按照全寿命期成本最小化和精益建设原则,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实现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电力营销系统设备全寿命周期对电力企业大营销建设资产而言,寿命的含义是指有效使用的年限,主要有以下几个描述资产寿命的术语:
(1)自然寿命是指由于物理损耗,从全新状态开始使用直至不能再使用而予以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技术寿命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
(3)经济寿命是指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具体来说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年平均总费用为最低的使用年限。全寿命成本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2.2 系统设备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
营销信息系统的高效、顺畅、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必须架构在一个高性能、高可靠、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平台之上,依据营销业务应用的功能及服务级别要求,参照常规的电力设备全寿命运维管理,从设备采购阶段、运行阶段和退役阶段三个方面设计营销系统设备的管理体系。
2.2.1 设备采购阶段
为实现计量设备的统一购置、统一资产管理、统一检定校验和统一配送管理,有效支持电能计量中心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对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购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订货管理。收集下属基础供电单位营销技术装备的使用需求,根据库存情况生成和审批订货计划,并记录详细的订货信息。新货到货按照规程规定进行抽样检查,并根据抽检结果做出不同处理。
(2)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各类设备的档案,如设备的厂家、规程、型号、价格、技术参数和资料等。
(3)预算管理。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2.2 设备运行阶段
(1)装拆管理。按班组或按人员分配装拆设备工作,提供设备装拆工作单。按照要求对电能表和互感器、自动采集装置、负荷管理装置、封印等各种设备进行装拆,并记录设备资产编号、位置、当前参数和设备相互关系。
(2)运行管理。在营销信息化系统与外部公共信息网络系统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防护系统;在服务器上严谨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保证服务器专机专用;在服务器上严谨随意使用未经检测的光盘、U盘、软盘等介质;主设备的随机技术文档及安装、调试资料、配置参数资料齐全,集中管理,方便使用。
(3)巡检管理。按照设备检查周期、设备类型等安排巡检工作,分析系统安全隐患和检查系统漏洞,并提供巡检工作单。记录巡检人员、巡检内容、巡检结果、巡检异常类型和情况等信息。根据异常类型和情况处理相应设备异常处理流程,保障系统硬件设备安全可控、能控。
(4)维修管理。针对检查(巡检和定检)中发现或其它方式发现的设备缺陷情况,生产附件加入本月定检计划。按照设备异常类型、设备类型等安排各种异常设备维修工作,并记录维修人员、维修内容、结果等信息。
2.2.3 设备退役阶段
(1)淘汰管理。建立和维护淘汰产品目录,对需要立即更换的,自动产生更换工作单。
(2)停用管理。选择需要停用的设备资产,把设备资产的状态置为“停用”。设备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必须停用:一是经检测结论不合格自动停用;二是拆回的设备明显不能再使用;三是国家或上级明令淘汰的。
(3)报废管理。编制设备器具报废申请单,包括按选定参数汇总的数据及申请报废设备资产清单,报相关主管审批。对通过审批的设备按规定进行处理。系统置报废后设备的状态为“报废”,并把报废设备的所有信息进行归档。
(4)丢失处理。已丢失的设备,应记录责任人、丢失原因、赔偿金额等信息,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对丢失处理信息进行审核。责任人上交赔偿费后,把设备资产的状态置为“丢失”状态,同时把设备所有信息进行归档。
3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保障措施
3.1 做好物理环境管理
为保证营销系统所有设备的安全、稳定、无故障运行,监控机房的环境、监测并定期检查电源、通风、接地等所有机房设施的工作状态,发现和报告问题,并提出变更建议。物理环境管理包括机房管理、电源管理、接地管理、环境管理、布线系统管理、监控系统管理等工作。
3.2 加强系统性能监控
为保证营销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与设备安全可靠工作,需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具体内容包括:
(1)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系统硬件设备工况,监控服务器CPU负载,内存占用和IO使用等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2)网络运行情况。检查网络设备运行情况和网络连通性,监控网络流量等内容。
(3)平台软件运行情况。监控数据库、中间件、备份软件、ETL工具等系统平台软件运行情况;监控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类异常操作,如影响数据库系统稳定运行的相关操作、客户端连接数等内容。
(4)应用服务运行情况。监控应用软件各项服务、各类接口的运行情况、系统功能相关操作可用性等内容。
(5)存储空间使用情况。检查数据库存储、备份存储、录音存储空间、文档资料存储空间等存储空间使用情况、数据工作执行备份情况、大批量数据操作等内容。
3.3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决策的进程一般分为4个步骤:①发现问题并形成决策目标,包括建立决策模型、拟定方案和确定效果度量,这是决策活动的起点;②用概率定量地描述每个方案所产生的各种结局的可能性;③决策人员对各种结局进行定量评价,一般用效用值来定量表示。效用值是有关决策人员根据个人才能、经验、风格以及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各种结局的价值所作的定量估计;④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以最后决定方案的取舍,有时还有对方案作灵敏度分析,研究原始数据发生变化时对最优解的影响,决定对方案有较大影响的参量范围。营销系统设备的DSS流程是在目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引入全寿命周期分析模块,详见图2。
3.4 实现设备统一管理
为达到更高的运营效率,应对中心机房、集控站以及用电计量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并能够对所有PC机、服务器、小型机、网络设备、专用设备以及所有串口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管理的集中性、安全性、实用性,以适应日后服务器与设备的扩展升级。
3.5 做好工作人员培训
采用各种方法培训数量足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一是建立系统管理员、关键用户、主要用户三级应用培训体系,加强对关键用户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关键用户带动主要用户及所有的业务人员,以点带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系统应用水平。二是利用公司各专业营销业务技能培训机会,加入一定课时营销系统及信息化知识讲座。
4 结论
设备管理是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保障。1)基于现代电力设备管理的概念,结合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设备运维管理的内容,分析了现阶段营销信息化建设对设备的新挑战。2)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想,从设备采购阶段、运行阶段和退役阶段三个方面构建了营销系统设备的管理体系。3)为了保证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本文从物理环境管理、系统性能监控、决策支持系统、设备统一管理、工作人员培训五个方面给出了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陆一春.以标准化建设促进电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J].华东电力,2009:37(06):1023-1025.
[2] 杨玉妹,蒋前.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战略的探索与研究[J].华东电力,2009:36(06):0115-0117.
[3] 郭万林.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3).
[4] 腾乐天,陈红兵,王怡风.LCC在设备采购中的应用实践[J].华东电力,2007,35(10):27-29.
[5] 刘永嘉.设备综合管理的核心―LCC[J].上海电力,2004,17(3):208-209.
[6] 陈洪根,梁工谦,刘伟.设备集成维护管理的理论与模型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4):4-9.
[7] 郭基伟,谢敬东,唐国庆.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3,29(4):13-15.
[8] 腾乐天,李力,韩天祥.以LCC理念进行可靠性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上海电力,2005,18(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