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1

随着养殖业的扩大和发展,促进了饲料加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实现了粮食(主要是玉米)的转化。正在逐步实现养殖业、饲料加工业的生产自动化、设备现代化,达到产业化,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就要求农机管理、科研及推广等部门的合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开拓进取,才能得以完成。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如玉米生产淀粉、酒精、汽油、玉米油、塑料等等,把玉米转化为更多的工业原料及其他农畜产品的深加工,都是我们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课题和加工项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去办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比如,可以继续通过挖潜、改造,使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转产而焕发新的活力,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或其他渠道融资等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型企业,扩大农产品的转化。

2面对机遇和挑战,探索农机化发展的途径

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实用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国在农业产业结构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适当增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出现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里仅就农机化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过去关于机械化种植蔬菜、水果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一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建议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公主岭的蔬菜生产,如大白菜、萝卜、豆角、西瓜、大蒜保护地蔬菜等,已形成许多自然村、自然屯,具有一定规模,扣棚配套使用一些机械化技术,将会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学习,又要不断开发探索,适时为农业生产户研制出亟需的新产品、新技术,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建议农机、农艺推广部门紧密结合,定期为农民开办技术培训班,通过发放书籍、录音、录像等技术资料,或采取技术研讨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农机工作人员经常下到田间、地头,实行走访,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并不断取长补短,促进生产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精准农业”,开发研制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农机化的作用,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使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有明显下降,从而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是加强培养营销运输专业户。农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保障农民获得真正的利益。在实践中经常有因为销售问题而使农民蒙受巨大损失的现象。所以我们要重视销售工作,只有销路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提高,从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2

1.提高对农业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按每个农业劳动力能养活的人数计,美国约为56人,德国为49人,而中国还不到5人,相差悬殊。各级地方政府要提起高度重视,从宣传教育人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使用农业新机具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识。

2.引导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素质和效益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为高效的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提供先进的农机技术,抓好主要农产品加工生产,提高小麦、水稻、玉米、薯类等机械化水平。在西部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配套农具比,重点鼓励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发展,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民急需的农机具,要大力开发引进和推广,引导和开发各作业环节的主要机型,逐步实现大中型农机具结合,以进口机械为先导国产机械为主导,各种作业机型均衡发展。在大力发展种植机械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禽、水利、林业等机械化。

3.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经营,为机器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生产是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政府及有关涉农部门应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和租凭经营等契约形式对土地资源实行市场配置,让一部分农民的土地先“规模经营”起来。

4.加强农机科教工作,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要进一步深化农机科技体制改革,逐步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要通过农机鉴定、推广引导农民选购。加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同时做好“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工程”。

5.搞好农机监督管理,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产品质量检验,强化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保护农民利益,促使企业增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意识。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配合立法机关做好有关农机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6.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机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完善机制、搞好服务,使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和山区,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等服务实体、龙头企业,带领农户进入市场,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

7.搞好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信息化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的需求,积极宣传新阶段农机化作用和地位,让社会了解、支持农机化,促进农机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8.加大政府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扶持。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机专业服务、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的扶持,如减免税收、货代倾斜、农机设备购置补贴。再者加大政府对大型农业机械购置及农业作业用油的扶持。第三对农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给予更有利的财政支持。

9.深化改革,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一要创新农机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积极兴办农机租赁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健全体制。第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机技术推广系统改革,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国际; 发展; 启示。

中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渡阶段。依靠消耗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药化肥等物质来发展农业已经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日渐耗竭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可行。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农业机械是先进科技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新时期,中国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农业社会化组织化的实现过程中,农业机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在 20 世纪 40年代后先后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从农业机械类型来看,大型农业机械是以美国为代表,中型农业机械是以法国为代表,小型农业机械是以日本为代表。本文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做法,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及经验。

1.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美国自 20 世纪 40 年代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20 世纪 70 年代完成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农业机械市场日趋饱和,销量大幅下降,主要是更新、换代、开发新品种,当前主要是以出口为主。目前,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等高端技术正被美国农业机械的制造、科研部门应用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上,从而实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农业发展模式向精准农业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其农业机械化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业机械化链条分工明确。 目前,美国农业机械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培训、使用、维修服务等,均在市场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1]。农业机械化链条主要有 3 方: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农业机械销售服务公司或商、农场主。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改进和制造农业机械。在研发方面,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可以联合美国农业部和州立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开发新产品;有实力的企业也可自己研发。一般大型农业机械公司,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其科研和技术推广在农业机械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公司都设有向农场主培训农业机械使用和保养技术的相关部门,各大公司还都办有技术培训学校,辅导本公司出产产品的使用与修理技术。有些制造公司还设有田野服务工程师,分赴各地农场手把手讲授机械技术,以便最及时、最直接地把新技术传递给农民。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在各个地区委托经销商销售农业机械,其本身是不零售农机具的。各个经销商除销售产品外,其业务还包括农业机械零配件销售和维修保养;同时,还要示范和推广新式农机具,培训机手,租赁农业机械,建立耕地、播种或其他专业服务公司。

农场主作为农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整个的耕种收过程,可以自己购买农业机械自己完成,也可以请农业服务公司。

(2)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 美国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自 1958 年以来,美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以 8%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另外,美国政府对农场主农业机械使用的扶持力度也尤为重要。美国对农用柴油、汽油实行免税。除此之外,许多州还制定了各自的免税政策, 如明尼苏达州的农业机械减免税法令、科罗拉多州农用设备的销售及消费税的免税政策、加利福尼亚州农用设备与农用运输车辆税法案等[2]。

(3) 严格的产品责任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 美国政府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确定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农业机械制造商要为每台主机购买产品责任险,农场主或农业机械服务公司要为机手购买保险。农场主或农业机械服务公司、机手、保险公司三方需要签订合同,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法院裁判的依据就是三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发生农业机械质量事故,农业机械质量委员会要对事故进行鉴定,并提交报告,交由法院裁定。另外,还制定了较完善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责任法和安全技术标准两者相互配套,这样促进了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大幅提高。

(4) 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体系完善。 美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比较多,包括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协会、农业机械制造商相关服务部门、农业机械经销商等。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基于对一些大型而又昂贵的农机具的需求,农场主一般都会加入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些合作社的收入主要用于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2.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1950 年前后,法国实现工业化,从而有力地带动农业机械工业的大起步和大发展。政府通过改造小农经济的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土地集中政策,推动农场经营规模扩大,以及出台向农场主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农业机械价格补贴、减免税收等法令和政策,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到 1970 年,法国农业实现全面机械化。法国农业机械化的经验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对农业机械实施补贴和减税政策。 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初期,国家对农场主 (农户) 给予补贴、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以鼓励高效低耗、高技术含量的专业化配套机具的推广。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法国政府一直对农用燃料实行减税15%的优惠政策,有些年份该项减免达到了法国整个农业预算的 23%。20 世纪 60 年代,政府又规定,给予购买拖拉机的农场主 20%~30%的补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和稳定发展,目前,这些补贴、优惠贷款政策已比较少用。

(2) 推 动共 同 使 用农业 机械 的 合 作 社 的发 展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并解决购买高价格农业机械所面临的资金约束,法国政府鼓励农户建立集体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专门合作社, 这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被称为“居马”,在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社员交纳的会费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费。法国政府在资金上给予这种合作以支持,如通过“居马”购买新农业机械设备,可获得 20%~40%的支持。

(3)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 法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农业机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研发成本也就不断增高。这些企业技术研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大限度保护机手的安全。另外,制造企业都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控制,每个车间均有质量检测室,严把每道生产工序的质量关。

3.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以水稻机械化为重点,逐渐实现全面机械化。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目标,坚持实行农艺和农业机械相结合、国外引进与本国研制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从恢复走向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面机械化,其水稻生产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1)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恢复阶段,劳动力开始从农村大量涌入工业领域。同时,食物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是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日本政府于 1953 年颁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主要采用有计划地引进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促进适用性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农机具的检验检查制度,健全农机具试验研究体制并确保研究经费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了推动农业机械的采用,建立农业机械化试点。政府直接指定几个村子,让他们租用一些高效农业机械,诸如大中型拖拉机等(全部为进口机器,因那时尚没有国产品)。从那时开始,用机械化方法从事农业生产达 7 年。每年对机械化生产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总结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另外,为了使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与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相适应,还多次进行修订,并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职责:①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包括购机贷款优惠和无偿援助计划。②引进、试验、推广高性能、高适应性的农业机械。③对农机具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检查。

(2) 对农户购买高效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大。 日本从 1960 年颁布 《农业基本法》 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购买高效机械和设备实行补贴。农户如果购买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机械,政府给予 50%的购机补贴,除此之外,政府还给予农户长期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利率一般比市场利率低 30%~60%。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了 40 年,直到2004 年终止。

(3) 建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和研究机构。 日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设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农林水产省于 1960 年在茨城县新设立了一个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作为直属的机关。此后各道府县逐渐都开始设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的各种建设活动经费给予 50%的补贴,这些机构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农民,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民,主要提供驾驶技术、操作方法、农业机械保养检查等培训。1962 年,日本成立了农业机械研究所,这是一个半官办的合作组织,其经费由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提供,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研究、改进和试验工作,是一个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目的的权威性机构。

(4)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全。 为日本农业机械化提供服务保障的主要是日本农协和农业机械企业。农业机械企业在产品质量改进、机具维护和机手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日本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各大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一般都专门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设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农户的田间地头,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和升级技术。同时,在制造过程中还通过建立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来保障产品的质量。除工厂自检外,农协也对出售给农民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其检验机构主要是自己的农业技术中心。

农业机械各个生产单位都把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各制造企业都会举办技术培训班,以便农户有效率地操作农业机械。农协经常对其农业机械技术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这些技术指导员再对农户进行指导。另外,各县也有其他各类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农协还负责办理农业机械购机政府补贴的相关事宜。

二、对新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1.政府的大力扶持 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过程中,政府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是都注重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制定。各国无一例外地都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此作为政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依据。并且,在内容设置上,从援助资金到安全管理等,事无巨细。同时还制定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如日本的 《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 等;为了与发展实践相一致,还不断地对《农业机械促进法》 进行修订。其次,政府农业机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等政策。国外对农户购买农业机械都给予比例比较大的补贴,尤其是高效农业机械。中国 2004 年才颁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时间尚短,个别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也才刚实行不久,补贴的额度和范围还比较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2.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主要以农业机械企业 (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农业合作社 (或农协) 和政府培训机构等为主体,尤其是前两者,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保障。农业机械企业通常都设置有培训、技术指导等部门。这些服务组织沟通农民和企业,以及政府三者之间联系。中国农业机械企业一般重生产 (或销售) 而轻服务,尤其是与农户的沟通和对农户培训更少。中国 2007 年才颁布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较晚,农业机械合作社在法律规范和管理上都存在经验不足、水平低、规模小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中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3.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外的农业机械科技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不仅科研机构参与其中,农业机械企业更是有自己的科研部门,尤其是大的企业。另外,因地制宜的设计制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是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法国是以中型农业机械为主,以葡萄种植设备著称;日本是以小型为主,尤其是以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著称。中国也应该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特色以及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坚固耐用、质量好、操作方便的生产工具。

参考文献。

[1] 杨春君。美国农业机械化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 (6) .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54-01

1 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必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不管是人均耕地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土地规模适中的欧洲国家,抑或是小规模经营的日本、韩国,它们所走的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先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进而步入了现代农业,从而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目前,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已成为其主要的经营方式。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主要在于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大规模生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影响一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例如农产品的价格、质量、信誉等,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品成本高、价格高。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构成中,人工费用占到35%一55%,平均为45%,而发达国家人工费用不到10%。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高低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主要的区别。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把农业建设成为高度商品化的基础产业。所以,提高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节约农业资源来实现。

3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

农业机械突出的特点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更重要的是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07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的1/84,高收入国家的1/47,中等收入国家的1/16,世界水平的1/24。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更多的农民还无法脱离农业。所以,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多的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从播种到收割全过程服务实行之后,彻底解决了以往外出务工农民农忙季节返乡务农的后顾之忧,既节约了期间的路费支出,增加了相应的收入,更主要的是,对农民外出就业的促进意义重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多从事农机服务的人员,如农机手、农机经纪人,还有农机修理人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给一部分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在粮食生产方面,农业机械化通过应用小麦机收、化肥深施等技术和抢农时、抗灾害,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另外,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服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专业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据统计,2005年末,我国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户总数达到3300万个,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2273亿元,人均所得达到5578元。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机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要比一般家庭人均纯收入高出40%左右。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促使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使得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4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水平

农业机械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几年都在大幅度增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较,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例如大量的大豆和棉花还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粮食生产和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缺口,粮食安全问题是我们今后较长时期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农业机械主要是围绕粮食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抢农时、抗灾害、保丰收中有着特别的优势。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1979――1998年,是我国粮食生产迅速提高阶段。全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了7000亿、8000亿、9000亿、10000亿斤四个台阶,人均占有量达到800斤,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短缺的局面。1999年之后,粮食出现徘徊回落。2003年粮食总产量只有861.4亿斤,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由于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扭转了粮食种植面积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2004年之后这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加,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再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会创出新高。这几年粮食的增产,除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之外,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是发展中农业大国,耕地不到世界的10%,解决占世界22%的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使用了占世界40%的农业劳动力才得到的。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化,取得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不足5%的农业人口,供养了95%的社会人口。所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现代农业水平。

5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5

1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薄弱。长久以来,机耕路建设在农业道路建设中投入少。部分乡镇机耕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部分村组建沟渠、涵,阻断机耕路;更有少数村过去根本就没有机耕路,造成农业机械无路进入田间地头作业。二是田块分散带来不利影响。实行分田到户后,大田变水田,除后来少数整合的大面积田块外,其余大点的田块3亩、1亩以下的田块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由于田块面积小,特别是山岗、丘陵地区田与田之间坡度大,加之每家每户种植意愿不同,给机械作业带来困难。三是农机工作体制不健全。乡镇农机服务机构职能弱化,农机人才短缺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机化投入体系尚不健全,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推广培训资金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需要。

2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发展壮大农机推广实力,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通过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机示范区等形式增强农机推广实力;二是积极申报实施农机化大项目,因为农机化大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着重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重点、难点问题的项目,通过大项目的实施,不但展示农机部门的形象和实力,而且经费也会有了保障。只有通过开展农机公共服务,才能确立农机部门的地位,增强农机人的工作信心和自豪感。

(2)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在模式上应更多地深入基层农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机具送到他们家中,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并加大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以恰当的方式在示范区和农机大户中应用,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三是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事)业和经销商的联系,适时地指导开展科研推广,指明企(事)业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6

富乐镇位于罗平县最北端,地处三县(区)交界。东临富源县富村镇,南连罗平县老厂乡,西至麒麟区东山镇,北与富源县竹园镇接壤。距县城97公里,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桃源、必米、法本、乐峰、新沙河、鸡场、半坡、阿洪、红岩、河外10个村民委员会和天水、富乐、菜园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有耕地面积35304亩,其中水田577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5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8万亩,其中:烤烟面积1.5万亩,油菜籽面积3.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4元。

二、富乐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机具购置加大投入,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农村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从小型微耕机到大中型耕地机,富乐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今年7月底,全镇微耕机从原有的16台增加到今天的296台。全镇现有大中型旋耕机37台,现有排灌台(点)12处,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1.25万千瓦。全镇机耕机整率达43%,机播、机收已在逐年推广,尤其是烤烟地、油菜地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三、富乐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机具维修保养不到位

“有机户无田种,无机户种田难”。这种现象使得农机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议鼓励无机户把农田“托管”给有机户,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机大户变成种粮大户,让有产业的农民不再为自己的几亩田操心,轻装上阵,专心自己的产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保养,在农忙正准备作业时“趴窝”,也降低了机械利用率,建议农业机械销售商增加售后服务,特别是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的农机具,不是“一卖了之”就完事了。

2.农机合作社有待进一步加强。

富乐镇现目前还没有正规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是单兵作业,个人结算,各自为战。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制度不完善,建议本着农机户自愿,组建有特色、小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托管”、“代管”本组、本村的闲散田为主,实行规范化、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国家农机购置惠农补贴指标偏少。

因国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这两年气候干燥、土质变硬,牛耕比较困难,所以现在农村购买各类农机具的热情持续高涨。以今年第一批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例,全镇有34位农户申请购买大中型耕地机,而落实享受国家惠农政策购买大中型耕地机农户只有18人。建议向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倾斜农机具惠农补贴政策,实行“普补”,以实际购机、实地作业、服务周边农户,得到认可后,再“以奖代补”奖励购机户,间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4.乡镇农机公益服务中心力量单薄。

乡镇农机人员是负责基层农机推广的最前线,为千家万户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烤烟移栽机等新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的高度结合,这些都对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增加农机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定期组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系统提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