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形态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形态学范文1
一、教育生态背景中的学生观
第一,学生是独特的。一方面,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他们的独特性是成长的起点和教育的基础,也是成就未来社会多样性的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与成人有重大差别,了解他们在观察、选择、体验与思考方面的群体特征,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学生是发展的。环境在变化,大脑在学习,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变化是永恒的,成长中总有高峰和低谷,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就不会被学生的现状所局限。
第三,学生是独立的。学生是社会人,是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学生是责权主体,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由此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社会责任心。
教育生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由学生的自然生态出发,以社会生态为背景,将其领入规范生态系统中,以自主方式适应环境要求,获得成长。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三个阶段
1.阶段一:自省自知
自省自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它是基于认识自己的个性差异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的教育生态观。
2.阶段二:自尊自信
帮助学生明晰自我价值,培育积极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建立自尊与自信,结合对想要和能要的理性辨别,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想的价值观,培养出依靠努力获得成功的积极主动的人生观。
3.阶段三:自律自治
在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下开展自律与自治活动,培养能自治的人是现代教育的目标。自律是自我约束与管理,以培养使命感、责任心和价值观为基础。自治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011年,笔者接手了一个整体状态比较安静、在学校各项表现平平的五年高职二年级班级。
1.问题
接手后,笔者发现该班有典型的高职学生特点:普遍明白事理,遵守规则,学习上能完成所有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该班有几个明显的问题:第一,正副班长对班级工作缺乏热情,曾找前班主任请辞被劝回;第二,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能顺利地完成各类校级活动,但明显缺乏主动性;第三,学生上课能遵守纪律,但无论上课还是课间与老师交流都较少,气氛稍显沉闷。
2.原因
第一,班长不得力。正班长Q同学性格活泼大胆,热情参加各种活动,但由于缺乏全局观,与老师、同学相处不融洽。副班长L同学对老师很有礼貌,有很强的上进愿望,但组织班级工作时稍显腼腆,遇事又显性情急躁,领导能力略弱。
第二,学生缺乏热情。任课老师的教学反馈显示,该班学生略显呆板,参加学校活动缺乏热情。
第三,对未来感到迷茫。班上入学成绩好的几个班委流露出的迷茫情绪,对班级气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对策
(1)自省自知阶段:认识个人价值。学生围绕“我是独一无二的”主题开展演讲班会,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形成班级“以我为荣”和“有我更精彩”的班级文化,笔者这才发现原来班上人才济济。
(2)自尊自信阶段:培育积极心境。笔者提供适合的舞台并以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发挥特长,提升其自尊自信。各种活动依据学生特点而定,培育学生开阔、灵活的思维,学生在集体融入中营造积极心理品质。
建筑形态学范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气候学 设计策略
1 研究背景
自1973年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以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当代建筑在建造的时候往往过分依赖当代技术,忽略了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这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结果是当代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调控环境的能力,室内环境质量也不是很好,而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问题也在日益恶化。面对当代建筑能耗大、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特点,如何寻找更优化、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如何与地方气候等自然元素相结合成为未来建筑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
2 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形式策略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93)的规定,我国可划分为以下5个气候区(图1):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这一分区反映了建筑热工设计与气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象基本要素对建筑物及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的影响。
2.1严寒和寒冷气候地区的“封闭保温+太阳能利用”设计策略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春、夏、秋三季的温度比较适宜,基本上不需要使用过多的能源进行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因此,严寒和寒冷地区的设计策略应着眼于建筑的保温和采暖。要做好保温和采暖,不仅要防止热量的散失,也要主动的利用大自然中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也即“封闭保温+太阳能利用”设计策略。
2.1.1 建筑的朝向、形体与布局
建筑的朝向、形体与布局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热损耗,因此,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除了要了解当地的宏观气候外,还要充分分析当地的小气候环境,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建筑的朝向、形体与布局。
位于澳大利亚猎人谷瓦塔冈森林的四重地平线住宅(图2),由建筑师林塞・约翰斯敦设计。该住宅的设计完全是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的设计策略。建筑体量被覆盖在一个独立的双坡屋顶下面,由电镀金属制成的钢结构,模仿了典型的澳大利亚谷仓的形式,在夏天室内可以保持比室外低10℃,冬天则相反。
2.1.2被动式太阳能的利用
(1)特朗伯(Trombe)墙
这是法国学者Trombe等在1956年提出的一种方案,这种采暖方式(图 3)主要依靠建筑外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就是在直接受益式太阳窗(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通风孔,并设有可控制的开启活门)后面10cm左右筑起一道涂有深色的选择性涂层的结构墙。其工作原理是将带有涂层的结构墙作为储热工具。这种储热的结构墙的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实心砖墙,这些重质量的墙体热容大、惰性大,因此储热多、放热慢,有利于减缓夜间室内温度的下降。
(2)水墙式集热蓄热墙
如果将上述储热材料用水代替就成为水墙式集热蓄热墙(图4)。因为水的比热是混凝土的2倍,因此用水作储热材料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水墙式集热蓄热墙运行管理相对麻烦,我国较少采用。
(3)附加阳光间式集热蓄热墙
这种太阳房是直接受益和集热墙技术的混合产物。其工作原理是在建筑物的南向附加一个玻璃罩着的阳光间,阳关间和室内空间之间由墙或窗隔开,利用这道墙或窗作为集热构件(图 5)。这种形式的太阳房通过阳光间和室内空气的对流交换达到采暖的目的。阳光间除了集热保温的作用外,还可以作为白天休息活动场所或温室花房。这种太阳房适用于民用住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设计了一栋位于雷根斯堡的住宅(图6),该住宅以简洁的造型获得了功能、技术、生态与美学的高度统一。建筑的屋顶以倾斜的、向南向的玻璃顶形式一直延伸到地面,有利于这一侧的阳台与温室,可以直接获得太阳的光和热,尤其在冬季,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热舒适环境。
2.2夏热冬暖以及温和地区的“通风+遮阳”设计策略
夏热冬暖及温和地区由于冬季温度比较温和,因此,可以不考虑其冬季的采暖,而主要考虑夏季的通风和遮阳,即“通风+遮阳”设计策略。
2.2.1建筑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并获得热舒适的重要设计手段,在夏热冬暖、温和地区夏天的大部分时间内需要依靠建筑的自然通风来获得较为舒适的热环境。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流量,是热压和风压两种作用的结果,风压通风效果主要取决于外部风环境以及进出风口的气压差,因此通风效果不稳定,而热压通风是利用烟囱效应原理进行的通风,其效果取决于进出风口的温度差,其通风效果比较稳定,可以作为风压通风的有效补充,既适用于建筑的平面设计也适用于建筑剖面设计。
柯里亚设计的位于印度孟买的干城章嘉公寓(图7)利用两层高的空中庭院将海风引入室内,通过建筑的跃层和夹层空间将风分流吹向起居室和卧室,起到了良好的通风降温效果。
2.2.2建筑的遮阳
在夏季需要降温的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带地区,遮阳显得十分重要,以避免过多的太阳光热辐射进人室内,有效地控制室外空气温度对室内的不利影响。
在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带地区的夏季,太阳的人射角度较高,因而房屋的顶部遮阳可以很好地控制房屋接收过多的太阳辐射热;对于南向(南半球为北向)房间的遮阳则需要水平遮阳装置,而对于东西向较低角度的阳光,就需要竖向的或水平与竖向相结合的遮阳装置才能满足遮挡的效果。
在杨经文设计的自住住宅(图8)中,其屋顶上设置了一个拱形的百叶混凝土伞状屋顶,覆盖了住宅原有屋顶的室外空间,倾斜的百叶可阻挡强烈的太阳光入射,因而在屋顶形成一个温度缓冲区,减少热辐射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又建立一个适合热带地区的独特建筑形式。
2.3夏热冬冷地区的“活动通风+活动遮阳+活动保温”设计策略
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其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因此,其设计策略也比较复杂。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节能,既要做好夏天的隔热与通风,又要做好冬天的保温与采暖。也即“活动通风+活动遮阳+活动保温”的设计策略。
由dRMM设计的位于英格兰的萨福克郡的别墅,采用整体滑动式结构,可以使墙壁和屋顶进行整体移动,以适应不同季节和时段的不同的采暖、保温和采光需要(图9)。起到了很好的节能和调节室内热舒适度的效果。这一活动外墙的调节能力很大,可根据季节和时段的需要调节外墙的形式,充分改变室内热环境和通风状况。
3 结论
气候与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是自然环境系统作用于建筑并影响建造方式选择的两个重要因素。在环境问题给人类施加的巨大压力下,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得到重视,不考虑气候因素,高能源消耗的建筑设计观应彻底改变。要应对当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建筑设计必须要尊重生态环境,关注气候条件,向生态气候学建筑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黛娜(法),栗德祥(中).法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侯正华,宋晔皓.生态建筑.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沈驰.“建筑”行为――绿色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建筑学报,2011.
建筑形态学范文3
一、概念的界定
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对象已经非常适应:起居、穿衣、坐凳、开车、使用计算机。我们理解对象的品质,不仅通过其功能,而且通过它能表现什么来评价它们,进而期望寻求能够反映我们感受的内容。我们不只追求耐久,而且还注重对象吸引我们的东西。我们购买“潜水表”,不是因为我们会背着氧气瓶下海,而是由于其中包含一种高耐久性的感觉,而且由极度的精确反映了一种极高的品质感。我们买椅子,不只是为了坐得舒服——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有关什么是舒适、什么是不舒适的概念也是由它的形象得出的——而且还由于其能表达一种传统或是现代的感觉。它可以是一件家庭的雕塑,或是给予一个空间以闭合感。因此住宅的形态在本质意义上反映的是人们对所处时代生活品质的追求标准。
第二次大战后住宅供不应求,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误入不顾质量而盲目建设的歧途。从70年代后期开始,建筑界开始对此进行反思,到了80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对大量开发住宅建设已失去了往日的热忱而转向城区重建。因此居住建筑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与执着地信奉现代主义的那些年代相比较,上个世纪最后的20年至今的建筑设计理念尚未得到归纳整理,特别是在居住建筑形态领域更是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通过对类型学理论的研究,本文选取20世纪的最后20年作为研究西方当代居住建筑形态的时间限定范围,并强制地将其按时间划分为80年代与90年代两个阶段以便分析比较。但需要说明的是,这20年间的居住建筑形态表现是多样而纷杂的,它们之间的界限并非是清晰的,反而经常表现为混沌和含糊。正因为如此,通过这种类似断代史的分类方法可以便于我们分析、比较以及理解事物的本质。
二、1980~1990:复杂性的重现
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居住建筑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东西。在日本,安藤忠雄1981年设计的大阪增野(Koshino)住宅(图1),剔除了日本当代城市视觉上的混乱,同时也提供了面对新的地方景观的态度。安藤为在复杂矛盾的世界中寻找内部一贯性而努力,同时也分别注意到了各种地方元素,从壁炉到特别的房间的特质。这提醒着20世纪的80年代:这10年当中简单、单一的解决方法已经过时,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很多。
这也是设计语言大变革的时代,1981年埃托雷。索特萨斯设计的卡尔顿书架代表了“孟菲斯运动”,但是还有其他大量不同的理念。弗兰克。盖里的纸板沙发于1987年在威特拉投产。1983年由伊恩。里奇在萨塞克斯的鹰岩为老科学家所做的设计中,高技术元素有了新的浪漫用途,裸露的钢缆结构身处茂盛的绿树当中,用于建造住宅。美学的循环周期越来越短,建筑失去了它曾经拥有的永久性而成为了时尚的一部分。
约翰。鲍森和克劳迪奥。西尔夫斯特林合作设计的西班牙马略卡的诺因多夫(Neuendorlf)住宅完成于1989年。这是一个德国艺术品商人的假日住宅,它指明了地方建筑的新方向——或者说是赋予了一种陈旧建筑语言以新的生命。这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再现了密斯。凡。德。罗的精练语言和浸礼派修道院的高尚情操,体现了“延续性”、“安宁”等旧有价值观的魅力。
弗兰克。盖里此时逐渐著名起来。他开始了一系列雕塑性住宅工作,这些住宅是他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建筑的前奏,代表作是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他在明尼苏达州威扎塔的温斯顿客房体现的半表现主义(SemiExpressionism)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征兆。
约翰。杨——理查德。罗杰斯的合伙人,在公寓的屋顶上建造了自己的住宅,其内部表现了对基本物体崇拜式的追求。为体现先锋性,杨的浴室是由玻璃构成的,墙上采用通常只在工业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碟片供暖,在主要起居空间中的夹层被用作卧室。
在经历短暂的缓和之后,居住建筑的语汇渡过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青黄不接造成的危机。埃托雷。索特萨斯在米兰建立的原则和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上的原则是相似的。他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与安德烈。布兰齐、亚历山德罗。曼迪尼等设计师争论之后创立了一种方法,即在设计中注意历史和情感因素,以之作为功能的内容。他们被称为“孟菲斯小组”。“孟菲斯”是让设计提供最大可能性的尝试,无论情感与功能,嬉笑与严肃,索特萨斯的力量总在恰当的时候爆发。后来,必需功能的设计概念所基于的对象被集成电路和塑料所代替,这种变化改变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电话、洗衣机或收音机可能是另一个东西的形象,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这个组织的名下,索特萨斯集合一队设计师在1982年发表了狂热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内容更像是达达派,而不是包豪斯。关键点在于去除习俗上无聊的高尚口味,代之以更加自由的方式,以获取地方性的设计。实际上,当索特萨斯组织“孟菲斯小组”的时候,他邀请了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包括迈克尔。格雷夫斯和维也纳的汉斯。霍莱因,以拓展方案的广度。
在荷兰,建于1984年的鹿特丹树状住宅(Pole Dwellings)显示了对居住建筑形态的又一探索。建筑师波洛构想建造以柱子为构造主体的三维体住宅。树状住宅的地面部分完全向公众开敞,倾斜的立方体住宅单元呈树桠形排列,高架于混凝土支柱上。楼梯间就设在支柱内,支柱上端之间以玻璃连廊相连,形成空中通道。住宅的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窄长的楼梯、伸张的斜墙以及变幻的光影无疑为居住者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奇创意空间的机会。
简言之,在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世界不能仅用一种观念加以概括,同时也对无休止的思想反叛和走马灯似的潮流变换感到厌倦,转而希望从自身文化传统寻求某种能反映社会主流意愿的东西。这一时期的西方居住建筑形态在节能与技术革新方面以及在居住观念上都有革命性的转变。
三、1990~2000:个性化的未来
进入90年代,家庭生活的梦想越来越超越了其实质:在一段时间里,原本不起眼的炉灶体积膨胀开来,大得足以为全家提供丰盛午餐。可是如果这样的设施平时只用于加热一点小菜,它的大块头又有什么用呢?同时,快餐文化、微波炉、电视摧毁了传统家庭的目标,餐桌越来越不显眼,更像只是支撑着某种形式的构件。即使是厨房,在70年代成为起居室代言人的空间,也变成了战利品,满是仅供展览的高能设备。从风格上说,这是一个钢铁时代,由近来的尝试与风格循环勾画其特征。我们看着电视里的厨师无力地摆弄锅碗瓢盆,最差劲的超市里也有各种各样的面包和纯橄榄油。为了实现家庭梦想,宜家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个进入起居室的家具零售商,也是第一个离经叛道、瓦解顾客的文化常规,并以这种方式对抗具有民族精神的零售商。自20世纪90年代初,宜家公司通过一系列措施几乎消除了设计与市场间的鸿沟,其制品都是源自新设计师。他们的目标与其说是要改变其产品以适应公众口味,不如说是领导公众的潮流。
好像要基于事物的外观而不是实质来反映其文化似的,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以一系列的标志完成了设计的旅行。雷姆。库哈斯设计的艾瓦别墅(Villa dall Ava)完成于1991年,坐落在巴黎郊区圣克劳德。其外表材质是波形钢板的格构,周边建筑均是抹灰的。以埃菲尔铁塔为远景,和它对齐的还有一个水池。在内部,库哈斯避免使用传统的建筑空间语言。艾瓦别墅的起居空间边缘是模糊的,安排在一个以坡道串联的八个对象组成的有力组合当中,而不是传统的走廊式或串联式的组织,首层的主要起居空间位于花园,被屏风和竹子隔开。
维也纳建筑师赫尔穆特。里希特为1999年柏林住宅展设计了一种住宅原型,它可以通过修改、变形来适应特殊场地的文脉状况。一种被覆盖以夹层板的钢结构体系避免了室内出现任何结构分隔。这种结构体系可创造出六种不同的住宅类型,这就在高密度社区中为邻里间的外观视觉提供了私人特征性。每栋住宅都有车库和花园,在大部分方案中,北向与东向封闭,而住宅的南向与西向开敞,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住宅有2层的,也有3层的;每种类型通常宽度为7.23 m;长度则根据类型不同,在9.57 ~14.37 m之间。
展现90年代住宅个性的另一秀逸之作是由建筑师沃尔夫冈。鲍赞巴克和迈克尔。霍夫斯塔特设计、于1997年完成的P住宅,它是基于奥地利的高山景观设计的。在外部,住宅以混凝土为基座,上层用铝板,这些材料被内部的暖色和木材柔化。
赫尔佐格和德莫龙于1993年设计的露丁住宅位于法国莱芒,住宅使人回想起童年记忆中的大烟囱。斜屋顶单纯的体形,在内部通过素混凝土暗示了一种简洁,房间就像是从石头中雕出来的一样。
综上所述,在此10年中居住建筑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一部分人在混乱中寻找秩序,试图在比例和细节中建立完美,通向这个目的的有:约翰。鲍森的克制,格兰。莫科特的精确,理查德。迈耶的纯静等。另一方面则是加入更加夸张的、雕塑般的元素,将住宅处理成无法居住的东西。
建筑形态学范文4
关键词:胎盘;血管铸型;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生长受限是胎儿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未能达到其潜在所应有的生长速率。国内外学者对妊娠期胎盘血管结构和胎盘功能关系的研究多采用免疫组化、电镜技术等方法[1],但有关建立胎儿生长受限三维铸型模型,特别是有关胎盘血管分布结构与胎盘功能关系的研究报告较为少见。我们采用改良的胎盘铸型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胎盘血管三维构造模型,系统研究在正常妊娠及胎儿生长受限胎盘血管形态改变,探讨正常妊娠及胎儿生长受限胎盘血管形态改变与胎盘功能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胎盘来源 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及东莞厚街医院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间住院分娩的孕妇25例,其中足月正常妊娠孕妇20例,不明原因足月胎儿生长受限(FGR)20例。所有孕妇平素月经规则或早期B超确定早孕,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年龄在23~34岁,均为初产妇。不明原因足月FGR患者均因"先兆临产"入院,入院前未进行过产检,未进行过任何治疗,分娩后新生儿、脐带及胎盘均无畸形,经确诊为FGR。因染色体异常或遗传性疾病而导致FGR不计入不明原因足月FGR统计分析范畴中。所有新鲜胎盘完整,均无粘连、植入等。FGR诊断标准依据乐杰主编全国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
1.1.2血管铸型材料 通过预试验选择我们发现自凝牙托材料可一次成形,不需后续补注且收缩率小,管道铸型饱满,对胎盘血管形态较小,但因自凝牙托材料较为干涩,因此我们加入少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来增加铸型剂的柔韧性。改良后的胎盘铸型材料与传统配方相比,加大了自凝牙托水的比例,减少了自凝牙托粉的比例,也就相应的减少了自凝牙托粉中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比例,使它与自凝牙托水中的促进剂 N, N- 二甲基对甲苯胺比例有所调整,从而延长了聚合反应成型的时间,更有利于实际的灌注操作。调整的配方中, 加大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量,使细小的血管获得更好的柔韧性[2]。配方及用量如下:自凝牙托粉30g,自凝牙托水60ml,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30ml,红色及蓝色染料适量,充分搅拌均匀。
1.2血管铸型方法
1.2.1胎盘血管准备 胎盘娩出后先用手轻轻挤出多余的血液,然后放入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中,分离脐动、静脉,以套管针插入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内固定,再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血管内血液,直至流出的液体为无色,将冲洗后的胎盘放入酒精浸泡15min固定。
1.2.2 灌注铸型材料 将装有20ml铸型材料的注射器装入注射器,经血管插管首先灌注静脉,因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我们用加红色染料;接着灌注动脉,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我们加入蓝色染料。注射器另一端接自制水封瓶压力推注器,缓慢匀速推入铸型材料,控制压力在40~45cmH2O,如感受到明显回流的压力,此时不可加大压力向前推注,避免人为因素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误差,甚至引起血管破裂。待1 条脐静脉和2 条脐动脉灌注完毕后, 取出血管插管, 结扎脐动、静脉。
1.2.3腐蚀与修整 铸型完全固化后,将铸型标本浸泡于20%浓盐酸中将软组织腐蚀,视胎盘大小3~5d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已腐蚀的软组织,最后将定型的胎盘血管模型存入标本瓶中长期保存。
1.2.4测量工具 工业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
1.3统计学处理 胎儿重量、胎盘重量、胎盘血容量、动静脉分级血管管内径等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与新生儿体重相关的分析采用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原发性足月胎儿生长受限与足月正常妊娠胎盘大体形态比较 FF组胎盘重量明显小于FN组,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与新生儿体重相关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管内径,胎盘血容量,胎盘体积及胎盘重量作为自变量,新生儿体重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见表2。
2.2.1胎盘大体形态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重量与胎盘体积有线性回归关系,呈正相关(P
2.2.2胎盘血管形态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与胎盘血容量、胎盘静脉各级血管及胎盘三级动脉有线性回归关系,呈正相关(P
3讨论
胎儿生长受限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和常见原因。胎盘作为母儿间重要连系器管对胎儿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然而胎盘重量、体积及胎盘系数等指标只能从胎盘的大体形态上衡量胎儿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胎盘血管的发生发展过程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一些研究已证实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基础有共同之处,与胎盘浅着床代偿性分泌一系列异常活性因子有关[3],并引发子宫胎盘血管床发生明显的病变,而这些异常的血管病变与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密切相关,从而影响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建立的正常妊娠和FGR胎盘血管铸型模型,在三维整体形态上更为直观展现了两者血管系结构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正常妊娠及FGR胎盘血管与胎盘功能的关系,胎盘血管形态的改变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显示:①FF组的新生儿重量及胎盘重量均较FN组小。部分学者[4]认为FGR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结节增多和细胞滋养细胞增生是在绒毛缺氧等有害环境下的一种反应,是胎盘绒毛血流灌注减少的继发性改变。而胎盘的这种增生却使血管合体膜增厚,进一步阻碍母胎之间的物质交换,加重了绒毛的缺氧,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进行与新生儿重量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我们发现新生儿重量与胎盘体积呈正相关。而胎盘重量没有进入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胎盘重量相对胎盘血管等其他指标来说对胎儿重量影响不显著,可能机制是胎盘在某些不良环境下可能有局部代偿性增生,胎盘重量在一定程度有所增加,胎盘大小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胎盘的这种增生使胎盘血管合体膜增厚,进一步加重胎儿循环障碍,胎儿重量没有相应增加。相关回析结果进一步提示胎盘重量的减少并不能作为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而胎盘血管铸型技术直观的展现了胎盘血管形态学上的改变,为导致FGR的发生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基础。②在进行与新生儿体重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发现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静级各级血管管管内径及胎盘血容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胎盘血管等形态改变可能是直接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的原因,胎盘血容量直接反映了胎盘胎儿间的血液循环,而胎盘静脉血管为胎儿的供血供氧血管,均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儿体重仅与胎盘三级动脉血管管内径有线性回归关系,可能因胎盘动脉是胎盘的回收血管,主要将胎儿的代谢物质排出体外,对胎儿生长的影响不如胎盘静脉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胎盘血管的正常形态是保证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正常的形态学基础,胎盘静脉血管的正常形态尤为重要。通过对铸型模型的观察亦发现FF组脐静脉血管不仅在管腔内径上,在分布结构及分级上均发生明显改变。我们通过胎盘铸型技术直观的展现胎盘血管形态的改变,进一步证实病理学方法发现胎儿生长受限胎盘的血管病变。
本研究通过建立正常妊娠与FGR胎盘血管铸型模型,直观的展示了胎盘血管形态学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胎盘血管系结构与胎盘功能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有密切相关。这提示临床上我们可能通过早期预防或改善胎盘血管病变程度、增加胎盘血供从而降低围生儿病变率及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P. Dockery, J. Fraher. The quantification of vascular beds: A stereological approach[J].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2007,82(2):110-20.
[2]李忠华, 黄潮桐, 刘阳, 吴坤成, 钟世镇.用自凝牙托材料制作软体解剖标本[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05):131.
建筑形态学范文5
关键词:高效性 学习管理 网络 自主学习平台
21世纪是一个e网络盛行的时代,很多高科技的科学技术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倍受人们关注,社会化竞争日趋激烈,这从根本上促使了很多教学要融入多媒体技术,并建立相应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为各种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英语作为各种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首当其冲地要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高效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但这是一项很浩大的教学工程,因为从以往传统教育模式转化到信息化、专业化的教学,不是一个简单、快速演变的过程,而是需要人们不断地努力钻研,在经验中循序渐进,不断去改革、探新。
一、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现状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是在近年才发展起来的课外教学辅助手段,所以对它的应用尚且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改善的阶段。很多教学实践者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而且对自主学习平台的评价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除此之外,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涉及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的网上评判、日常的维护等,整体而言,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专业团队去精心构建和维护,操作性不是很强。最后,由于资源有限,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覆盖面不是很广泛,每个学生花在这个平台上的时间相对有限甚至是大大不足,这样导致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实用性不是很强。当然,由于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可塑性很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集中智慧改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刻不容缓。
二、构建高效的学习管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有效措施
1.确立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思想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冲击了以往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三位一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知识结构和主观经验的学习平台,这样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创建者,而老师在其中体现的是一个辅助教导的作用。综上可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有利于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加强,让人文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散发的魅力更加迷人。因此,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思想就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
2.确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结构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方面主要采用的是B/S,也就是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同时辅助以C/S,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机)软件系统体系结构。自主学习平台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学习网络的管理,自主、协作式学习,后台服务。因此,要想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探究和改善。在自主学习管理方面,通过构建学生用户的基本信息,从而实现对于用户的相关管理和分配的落实。同时可以利用一号通来访问不同的网络资源,即用学生的注册用户名实现一站式登陆,从而避免操作的繁琐。除此之外,系统的管理员要及时认真对相关学习记录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在自主、协作式学习方面,首先要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比如网络CAI课件、教学音频和视频,因为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视听的练习相当重要。此外,构建专题的网络模块,让学生能够对想学习的知识点的查找一目了然,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可以开放专题讨论模块,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整个学习的效率。在后台服务方面,相应的技术专员要及时做好对网络设备的维护,让整个系统和平台有条不紊的运行,从而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3.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实施
整个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主要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平台和环境,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使用上,因此,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核心是最终的落实。要保质保量的落实,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系统中设置给定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的培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寓学于乐,事半功倍,提高整个英语的学习效率。第二,辅以网络自主学习的指导模式。由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学生的主体性很强,因此具体到计划、监督、评估方面的话乱做一气。这就需要相应的指导模式加以引导。所以,确立一套自主学习的指导模式必不可少。第三,构建评估体系和激励体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了解,就需要有一套评估体系进行确定,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地评价,很难对以后的教学目标起到改善和鞭策的作用。此外,构建激励体制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态度,并且给予学生极大的成就感。这对于后续的英语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可知,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大范围的普及,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也随即进入学校各企事业单位中。对于英语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视听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尽管目前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平台,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林莉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外语研究,2006,(02).
[2]何金娥,钟晓菁.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6,(30).
[3]李红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04).
建筑形态学范文6
完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构建应用型大学课外科技创新平台
1.完善“五个保障”
一是思想保障。学院立足于为青年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秉承“学以致用”的校训,明确把“以学生为主体,推动学院科研、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学院领导到一线教师都十分关注、支持活动的开展,学院主要领导还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
二是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立足于已有的组织机构,理清工作职责,整合和优化功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制度保障。学院在落实上级有关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制度。2005年学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规定》、2009年制定了《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施细则》,内容涉及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和激励措施等。
四是条件保障。首先,安排专项经费。近几年,学院为实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给予了持续和有力的经费投入。学院通过设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不断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其次,开辟和建设科技创新实践场所。完成了经济管理系ERP会计沙盘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设立了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开辟了智能车竞赛测试的场所。另外,学院优化教学与实验室资源,实行公共与专业实验室开放制度。通过与公司或企业合作,借助其先进完备的生产实验设备开展实验研究,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五是激励保障。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的调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学院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对科研成果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专项奖励,而且还在人事聘岗晋级条件和科研考核认定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将激励保障落到实处。
2.明确“三个层次”培养目标
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 学院坚持举办适合不同培养目标的课外科技活动,树立了多层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参与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期待学生能作出多大的科研贡献,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一层,重点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学院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横幅、展板、网络、院报、论坛等载体,以图文并茂、实物展示、现场比赛等形式,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例如,开展科普讲座、学术报告、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展览,组织学生赴天津全国智能车赛现场观赛等活动。
第二层,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如学生科研立项、社会科技实践等活动。
第三层,是以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水平为目的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例如,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龙头, 开展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并吸纳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协助教师做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3.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为了使学生增强对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多出创新性成果,学院着力加强了 “三支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