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治疗的概念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高职 ;临床康复学;课程改革

临床康复技术是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了培养实用型、技术型的康复治疗、保健的高技能人才,几年来,我们在临床康复技术这一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修订教学计划:包括优化课程前后衔接。如删掉与专业课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及课程(如微生物与免疫);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增加原有基础课程的学时(如人体解剖学);广泛调研,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对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选取进行调整。比如根据临床康复治疗开展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呼吸循环系统康复治疗。而截肢的康复、手外伤的康复等章节则相应减少了部分学时数。

2.课程内容选择:在有限的学时内精选、优化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知识拓展部分及自学部分比例。有些内容精讲,如脑血管病的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脑瘫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骨折的康复;有些内容粗讲,如截肢的康复、疼痛的康复;有些内容以直观形式(如教学光盘)演示,如烧伤的康复。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仍然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工程,任何教学模式中,“上课”或“讲课”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临床康复技术这门课程的讲授理论讲授中,我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个性化的讲授方式,尽可能以各种实例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着重性地增加了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讨论题目,如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措施有哪些;为某一脑血管病患者制定康复方案;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知识,探讨新观点,鼓励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地聆听他人的看法,同时增进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关联感和参与感。在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病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示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临床康复技术这一课程,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习内容包括了内科、神经科、骨科等十七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各章节中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在教学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节讲课节奏,授课中增加问答形式的应用,并注意学生回应。真正实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康复一章,要系统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临床诊断,病程分期、各期的治疗,康复评定尤其是肺功能的评定,以及康复治疗。我们从典型病例入手,并以记叙的形式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从患病,求医,体检,化验,明确诊断,入院治疗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生动病例去感受学习的抽象概念。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图片,视频等尽可能形象化地描述康复治疗的各种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效果。

4.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康复技术实践教学

我们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临床康复治疗的实际工作过程流程:接诊-康复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综合运用PT、OT、ST、传统康复技术为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反复多次的再评定再训练-康复出院-出院后康复。依据此工作流程,构建临床康复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构建管理和评价体系、构建保障体系 从而使学生未来可以胜任多个工作岗位,具有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分科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疾病等的职业能力。

4.1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为目标,科学制定临床康复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临床康复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分科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疾病等的职业能力。为使实践教学与基层岗位紧密联系,我们的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是利用我校每年向实习单位派送实习生的机会和临床一线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和座谈,对不同层次医院和康复保健机构所需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进行调研。并以此作为制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二是对我校应届、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获得他们对我们课程的评价,了解他们在医院工作的情况,询问他们所学与所用的差距情况。比如,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两年来,在脑血管病康复的临床实践中,躯干控制训练和平衡训练逐渐受到临床治疗师们的重视。实训中我们就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从而和行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4.2 依据康复治疗的工作岗位任务,完成临床康复技术实训项目开发,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临床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通过完成其实训项目的开发,编制实训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开展模拟临床康复治疗,参加社区康复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各类内科,骨科,神经科疾病的康复评定技能、运动治疗技能,作业治疗技能,传统康复治疗技能,物理因子治疗技能,言语治疗技能,以及人际沟通等综合技能。

4.3 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考核评价。

综合考核,突出能力考核。总成绩由模拟考核、综合项目考核、过程考核(随堂实践考核、论文)、。理论考核四部分组成。重点考核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2

康复医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开展康复医学教学也是从近几年开始的,如何上好这门课,增强医学生的康复意识、培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该门课教学存在的一大难题。笔者在讲授康复医学几年的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强化学生的康复意识

康复医学的授课对象大都是临床医学生,以后要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而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康复”的概念,对康复的概念及内涵较为模糊,容易将康复与恢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混淆不清。因此,深化学生的康复理念是该门课教学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目的。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和能力的提高和恢复,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残疾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价和改善、能力的恢复,而不是针对伤、病本身的治疗。同时,又要强调从事临床医疗的医务人员在治疗伤病的过程中,应具有康复医学的观念,即在治疗伤、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功能障碍以至残疾的发生,有可能的话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2 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

大学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康复医学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广及疾病范围广,还有许多涉及物理及工程学方面的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老师要讲清楚、学生要学明白都比较困难。我们把辩证法应用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辩证的思考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 归纳与比较 将归纳和比较用于教学和学习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模糊的理论条理化和清晰化,从而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理疗的内容是以电、光、声、磁、水、蜡等物理因子为单位分别介绍各种理疗技术的,即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蜡疗法等。如果我们逐一罗列每种物理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作用,势必教学效果会很差。在讲授的过程中,教材是以物理因子为单位介绍的,在学完相关的疗法后可以横向比较和归纳。例如,具有温热作用的疗法有红外线疗法、石蜡疗法、高频电疗法,而红外线热作用的特点是辐射热,高频电的特点是内生热,石蜡疗法的特点是传导热。又如,具有消炎作用的疗法有很多,用于急性炎症的有超短波疗法和紫外线疗法,亚急性和慢性炎症的有微波疗法,而紫外线疗法与超短波疗法比更适用于急性化脓性炎症。在讲解过程中运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可使学生记忆清晰、深刻。

2.2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的,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理疗中,剂量的确定非常重要,过大会造成组织损伤,过小则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具体病症的治疗中,必须动态的观察病情及病性的变化。例如,大剂量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用于外科感染,小剂量可促进上皮及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因此一提到感染,学生立刻想到用大剂量紫外线,殊不知感染控制后必须调整为小剂量,否则会造成创面新生组织的损伤。又如,脑卒中偏瘫肢体在迟缓期以肌张力低为特点,此时治疗应尽力提高肌张力预防因此造成的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肌张力逐渐升高发展为痉挛,此时的重点则应调整为抑制和减轻痉挛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治疗方法不是和病症一一对应的,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切忌死记硬背,墨守成规。

3 重视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

康复医学内容多而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理论知识要讲授,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不是把所有的内容、杂乱无章的术语毫无分别,毫无重点的全部灌给学生,而忽略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特点,即特殊性。我们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充分考虑其专业特点,使他们更感兴趣更容易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如在骨伤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讲解时多引用一些肌肉骨骼伤病的实例,多介绍骨科伤病的康复方法,这样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3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2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4

2004年公布的INTERHEART研究,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262个中心的15 152例患者和14 820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罹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9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和94%。

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组成冠心病防控网络

CAD是在多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下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有建立综合防治网络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

两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对于尚未发生CAD的人群,早期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其目的在于降低CAD的发病率。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对于已有CAD的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事件复发和心力衰竭。其目的在于降低CAD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5个层面包括:防发病,主要针对健康人群,防患于未然;防事件,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患者,保持斑块稳定,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可能致死或致残的心血管事件;防后果,对于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要做到早期识别,及早干预,挽救心脏,挽救生命;防复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防治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冠心病防治网络的重要措施

1912年,Herrick制定了治疗AMI的医嘱,要求患者卧床休息2个月,原因是担心患者由于体力活动会造成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心源性猝死。20世纪30年代,Mallory等描述了AMI的病理学演变过程――从最初心肌缺血坏死至形成稳定的瘢痕需要6周时间,这强化了当时盛行的AMI后卧床休息6~8周的规定。

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大量文献对长期卧床休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质疑,Levine和Lown首次提出了以坐位替代长期卧床的概念,其理论依据是:下肢下垂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做功。今天看来,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不尽正确,但他们打破了AMI早期必须绝对卧床的神话,开创了现代心脏康复治疗的先河。

20世纪70年代,由于医疗资源日趋紧张,英美等国掀起关于AMI后早期运动的研究热潮,同时提倡采取一些综合措施预防心脏应激后的不良反应,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增加活动能力,改善自我评价和早期恢复工作等,逐渐发展成为第1期康复治疗方案。随后美国和部分主要西方国家出现了专门进行康复治疗的社会机构。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70年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是心血管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早明确定义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使心血管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总和,从而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的位置,并能自主生活。”这一定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现代二级预防的概念,即通过减少危险因素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而后40年间,二级预防逐渐融入心脏康复,而心脏康复也拓展成为广义二级预防的一部分。现有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能够显著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家庭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

作者单位:464000 信阳市精神病医院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功能可以发挥集体效应,缓冲不愉快或不幸事件的影响,应付外来压力或紧张。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成员中症状的意义和功能是家庭变得不平衡并企图调试或重建平衡的信号,家庭维持着家庭成员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又维持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根据临床追踪观察,出院后患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接纳程度,以及家庭成员给予患者的支持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复发和预后。如家庭关系紧张或者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家庭监护职责缺失或者减弱,导致患者缺乏心理支持,情绪低沉出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家庭和睦,家庭成员给予重视和关爱,则能够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心理障碍的缓解。本研究应用家庭心理干预方法,对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促进,并对其疗效做客观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为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出院时临床疗效达到显进或痊愈。③在本市长期居住方便联系。④监护人为家庭成员监。⑤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⑥年龄18~60岁。共78例,干预组男25例,女14例,平均(36.54±5.80)岁,病程1~9年;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38.42±5.91)岁。病程1~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与分类方面一致,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1.2.1 家庭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遵医嘱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维持治疗,治疗剂量无病情波动的情况下相对稳定。干预组由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经的精神科专业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培训,或者采取一对一的固定服务,定期家庭访视,了解患者院外生活情况,包括饮食及睡眠是否规律,躯体健康状况,与家庭成员能否融洽相处,以及家庭成员对患者所持的态度,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避免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杜绝冷漠或嫌弃,有利于身心良性康复。干预方法为出院后1个月内1次/周,第2个月则开始改为1次/2周,三个月后改为1次/月,半年内共给予11次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及家属不参加此干预计划。

1.2.2 干预内容 ①组织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精神科临床专家及护理业务骨干,向患者及家属讲授人群心理健康的概念,保持心理健康对心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常精神状态与异常精神病性症状的不同点;讲授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的概念,家庭职能在院外康复中的作用等。②指导家属应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技巧,包括语言应对技巧,行为应对技巧,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③加强对药物的管理,所服药物由专人保管,定时定量督促患者服用,防止患者因情绪不佳而大量服用,导致自杀等意外。④指导家属正确识别药物副反应,复发的先兆表现,如失眠、焦虑、乱发脾气等,及时与医生联系。⑤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不吸烟酗酒,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品格。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鼓励患者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合理的户外运动,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⑦规划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辅助就业。

1.2.3 疗效评价 ①独立观察与评价 患者出院半年后,邀请独立观察者对7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独立观察者包括对患者病情熟悉,住院期间曾经参与过患者的护理,没有参与本项研究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的亲属;以及同住社区的邻居。评价标准为“痊愈”、“显进”、“好转”和“无效”四个等级。②心理测评。患者出院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本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项均采取5级评分制。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独立观察者对患者社区康复效果的评价如下:①采用自制的简易调查问卷,统计测评干预组的康复治疗效果,39例中疗效达显进或良好者占80%以上;对照组中疗效被评价为显进或良好者只有20%。②干预组在随访观察的六个月中只有6例出现病情波动,如强迫、多疑、幻觉等,其家属能及时察觉,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强化心理治疗,随访半年,无一例再住院。但对照组中则有17例病情出现反复,其中6例因复发严重再次住院。复发原因为擅自减少药量或停服药物、家庭离异刺激、人际关系紧张等。③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其结果见表1。

3 讨论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胃肠手术;优化设计;临床实践

近年来,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术后康复一直困扰临床实践。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于2001年提出,是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一种全新理念,革新了近100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思维和行为原则。快速康复手术可以有效的整合各类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1]。我院近年来在临床中积极采取快速康复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80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优化设计方案进行治疗,现将有关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80例,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55~62岁,平均年龄(57.21±6.5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53~68岁,平均年龄(58.69±7.26)岁。所有患者都符合有关疾病治疗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妥善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插入尿管、胃管等,麻醉后行手术,术中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行常规护理,至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撤除胃管。同时,嘱患者尽量卧床静养,减少下床活动量。

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优化设计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流程如下:①术前告知及健康教育。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疾病治疗的大概过程、术中麻醉的配合、术后康复的配合、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随访。②术前无须禁食禁饮,术前晚给予800mL12.5%含糖饮料,术前2h给予400mL饮用,无须术前肠道准备,不放置鼻胃管。③提高室温,使用保温毯或保温被,所有静脉输液及腹腔冲洗液均加温。硬膜外止痛时,1d后拔除,直肠经腹前切低位前切除时,放置2d左右。④手术结束后6h少量进水,术后第1d进食少量流质,术后第3d完全口服,停止静脉输液少量多餐、逐渐增量[2]。⑤胃癌治疗。离断胃结肠韧带,离断脾胃韧带。解剖肠系膜上静脉,清扫第6、14组淋巴结。解剖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解剖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肝胃之间的清扫。切断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叶, 清扫1、3 组淋巴结。上腹正中另做切口长约5 cm,在腔外完成病灶的切除,消化道的重建[3]。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在治疗之后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就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病患在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h)上分别为2.5±0.4、6.8±1.1、5.6±2.6。对照组为3.5±0.2、12.3±1.6、15.2±2.5,两组组数据对比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有35、61和4例,护理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1.11%)(?字2=26.544,P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在患者治疗中的运用日益普及。但是术后康复一直是困扰临床效果的突出因素。许多手术尤其是大手术术后康复时间长,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风险大,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快速康复手术作为近年来在临床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手术方法和理念,该方法旨在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虽然快速康复手术的理念提出仅有短短的10余年时间,但是在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近年来成为手术实践的重要护理指导思想,并且在多个医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快速康复手术主要程序包括术前教育、不需肠道准备、不禁饮食术前2h进水及碳水化合物、不放鼻胃管、硬膜外止痛/麻醉、控制性输液、不常规放置引流管、保持体温及手术室内温度、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抗生素时间、术后早期口服进食、监测不良反应及预后。这些构成了围手术期护理的核心内容,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安全可靠;提供了更好且更有效的医疗服务。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方法,快速康复手术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降低肺功能损害、促进肠胃蠕动、节约治疗费用,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5±0.4h,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减少近1h(P

上述结果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在胃肠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结论与相关研究文献基本一致的。在曹春莲,王云[8]的报道中,在胃肠病患者围手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则少于对照组近10d。杜永红,曾钰,金黑鹰[9]则认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手术可以有效的综合各类护理和治疗措施,形成"1+1>2"的效果,从而显著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而言,胃肠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优化设计方案在胃肠道手术中治疗效果较好,显著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了切口愈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建忠,江志伟,鲍扬,等.胃肠道手术中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04).28-30.

[2]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术后肠麻痹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09) .95-96.

[3] 江志伟,黎介寿,汪志明,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01) .12-13.

[4]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02) .55-57.

[5] 李协荣.快捷康复手术的机制及治疗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28-30.

[6] 张馨仁,曾晓英,梁美玉.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6) .35-36.

[7] 张志静.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肿瘤患者实施护理的体会[J]. 吉林医学. 2010(23) 12-13.

[8] 曹春莲,王云.快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J]. 全科护理. 2011(16) .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