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分析;护理

临床肌无力危象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其表现主要是患者浑身肌肉无力,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无法进食等。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肌无力危象患者90例进行了分析及相应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56~78岁,平均(64.3±3.4)岁。9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音不清,吞咽无力,瞳孔较大, 眼睑重度下垂,肠鸣音降低等。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3 原因分析

3.1抗胆碱脂酶剂量不足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在吞咽困难,呼吸障碍,需鼻饲进行饮食。药物的给予须由胃管向体内注入,药物容易粘附到胃管上,导致用药量不足。

3.2手术后呼吸道感染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无力咳痰,加上抗胆碱脂酶等药物的大量应用, 呼吸道、口腔中腺体的分泌量增加,患者容易产生痰液,且排痰不畅,容易伴发肺部感染或者肺不张等症状。

3.3胆碱能危象和肌无力危象混淆 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主要依靠抗胆碱脂酶等药物,然而该药物量过大也会造成胆碱能危象。临床上这两种症状表现有相似之处,不够典型,容易与肌无力危象混淆,但因此以为可能造成胆碱能危象从而对抗胆碱脂酶等药物剂量加以限制,也会加重肌无力危象的产生。

3.4患者精神状态不良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病症显著,病程冗长,尤其是发作反复的患者对预后恐惧,以上各种不良心理均易诱导肌无力危象的产生。

3护理

3.1防止呼吸道感染 在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应尽快行气管切开术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从而将呼吸肌无力导致的缺氧迅速解除, 并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改善通气功能,促进呼吸肌的调整恢复。对患者加强拍背、翻身、体疗操作,促进痰液的松动。并对血气分析监测,其次根据血气的变化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设置。

3.2监测病情 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危重,胆碱能危象和肌无力危象容易发生混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病情,细心识别症状。胆碱能危象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 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呼吸道的分泌物量大量增加,出汗、流涎、腹痛、肠鸣音增强、心率减慢、腹泻等,在处理时将抗胆碱脂酶药物剂量减少,并将肾上腺素用量加大。肌无力危象患者则表现在肌肉极度无力, 极度胸闷,呼吸困难, 发音不清,吞咽困难,但肠鸣音减弱或正常,瞳孔较大, 无肌束颤动,消化道的分泌物正常,处理时需将抗胆碱脂酶药物的剂量加大。

3.3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心理负担重,对手术治疗期望值较高。护理人员要以体贴、关心、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患者信任,进而增强患者的信心。

3.4加强营养 肌无力危象的患者吞咽困难,呼吸无力,对营养的摄入较少且消耗增加,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可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帮助其恢复。

4 结果

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并用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鼻饲给予营养供给;并使用皮质激素、抗胆碱脂酶及抗生素等药物,所有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

5 讨论

临床肌无力危象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表现主要是患者浑身肌肉无力,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无法进食等。

此次研究对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生危象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抗胆碱脂酶剂量不足、手术后呼吸道感染、胆碱能危象和肌无力危象混淆、患者精神状态不良四个因素,给予其相对应的护理,包括防止呼吸道感染、监测病情、心理护理、加强营养等,护理效果良好,因此呼吸辅助治疗和科学合理的用药可显著提高肌无力危象患者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因种种危险因素,从而导致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救治护理时,需要对其做好风险管理的护理,使其早日恢复身体的健康[1]。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呼吸科重症患者而言,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创造性的护理方式,它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科重症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呼吸科重症患者护理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2.5±1.5)岁。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各项常规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具体的护理措施有:首先,需要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建立一套完整而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对于呼吸科重症患者而言,其病情具有反复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结合医学,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使得患者在病发、或者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救治。例如,重症患者突发抢救的具体方案、医疗器械突发故障检修的方案等等。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之后,医院需要对其方案进行一定的评估,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最后,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使其掌握护理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要求、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等知识,掌握一定的内容之后,院方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呼吸科重症患者的各种护理的方法,学习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以及对于护理文书的书写。此外,医院需要建立一套专业的护理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及时进行监督。护士长需要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汇总,分析其护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1.3评价标准

针对呼吸科重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其护理之后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标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对于36例呼吸科重症患者,分别对其进行护理之后,分析比较其护理的满意度。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3讨论

护理风险,一般出现在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于呼吸科的重症患者而言,护理风险对其而言更是致命威胁[2]。根据相关数据得知,目前呼吸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比例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不断调整其护理方法,提高对其的护理效果。呼吸科重症患者其身体机能较差,发病率较高,并且护理的周期较长,所以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施行护理风险管理,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产生。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并且院方要及时的做好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对院方的工作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3]。

本次研究选取,于2014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护理的重症患者3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根据数据得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参考文献】

[1]鲜于云艳,孙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3-824.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77-01

护理干预是促进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人病情较为严重,护理工作面临着很高的难度,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及其家属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不仅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有时还会引起护患纠纷。近年来,我院全面加强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2(62%)例,女性患者38(38%)例,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6.72±5.83)岁,支气管扩张患者28(28%)例,肺癌患者7(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35(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0(3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型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突发疾病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5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全部给予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

1.3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出现突发危险,一旦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当病人出现突发危险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奏、呼吸深度、心率、脉搏、痰量。神志等,一旦病人表现出缺氧症状,应及时采取吸氧措施,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严格控制吸氧速度和氧流量,同时给予患者血气监测。

3.2 环境护理

住院患者对病人的身心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清洁,严格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并且要及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防止患者受到外界刺激,护理人员还要减少噪音,让患者感觉到清静。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病人更换衣物、床单、枕巾等物品,保持患者的衣物宽松干净,保证床单清洁平整,夜晚巡视病房时,应尽量避免灯光直射患者。

3.3 药物护理

当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血药浓度,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滴注特效药物注射,另一方滴注普通药物,此外在患者用药之前,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用药史,明确用药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如果病人出现呕吐、恶心、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给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病人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不良心理,一些患者由于咳嗽、胸痛、咯血、气促等症状比较严重,情绪十分烦躁,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热情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对于病人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拉近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85-86.

[2] 杨胜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3(12):163-164.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血浆置换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9-02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与胸腺关系密切。如果病人急骤发生延髓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时,称为MG危象。MG危象如不及时有效抢救,可危及生命。血浆置换可清除循环中的AchR抗体,主要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包括MG危象患者的术前准备[1]。我院2012年3月收治一名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术前出现MG危象,行血浆置换治疗症状缓解后,行胸腺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9岁。主因“眼睑下垂2周,全身无力伴吞咽困难5天”入院。入院诊断:重症肌无力、胸腺瘤。3月15日-16日应用血浆封闭抗体治疗,于16日出现起到气道分泌物过多,予停用溴比斯的明,应用阿托品控制分泌物。随即出现咳痰无力,氧合差,二氧化碳潴留,意识淡漠。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溴吡斯的明对症支持治疗,甲强龙冲击治疗,但呼吸肌无力症状反复,遂行血浆置换治疗,并予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7日患者行正中开胸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术后继续予输注丙种球蛋白,甲强龙维持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4月6日痊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肌力的评估。在常规评估的基础上,注意每班应用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评估患者肌力,了解病情有无病情变化。具体操作为嘱患者做肢体屈伸运动,评估者从相反方向测试患者克服阻力的力量,注意对比两侧肢体有无不同[2]。本例患者入院时双侧肌力评级4级。

2.1.2术前准备。本病例术前曾出现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者大量吸烟史20年。实验室检查示提示患者可疑血液高凝状态,因此术前即可穿着抗血栓压力袜,预防血栓的发生。患者术前应用溴比斯的明,告知患者该药的不良反应。本病例术前症状加重快,停用溴比斯的明后出现肌无力危象,予以溴比斯的明治疗后症状缓解。此阶段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此阶段患者肌力评级为3级。

2.1.3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观察。注意避免MG危象的诱发因素,给予患者安静的休养环境,避免刺激,减少探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用药,注意激素剂量的核对[3]。注意病室通风并予保暖,防止感冒,关注患者体温和血象变化,避免感染。每班评估患者的肌力、呼吸情况,及时发现肌无力危象的表现,并协助医生予以处理。

2.2血浆置换的护理。选择管腔较粗,弹性较好的右侧股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存在血栓高危因素,且股静脉置管影响下肢活动,遂予双下肢血液循环驱动泵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浆置换时大量血液处于体外循环,患者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尿量、尿色变化,关注患者血浆电解质、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多次血浆置换可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因此应定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出血等出血征象。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早期。患者返回病室时,护士向主管医生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此外手术刺激可能诱发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险,因此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表现。

2.3.2呼吸道的护理。患者带气管插管入监护室,入室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给予BILEVEL模式辅助通气,呼吸频率为8-15次/分,压力支持(PS)8-20cmH2O,供氧浓度35%-50%,呼气末正压给予5-8cmH2O。机械通气期间定时检测血气分析并调整呼吸机参数。定时评估患者呼吸肌功能恢复情况及四肢肌力恢复情况。每日判断有无脱机指征在安全的情况下尽早脱机,避免感染诱发的反拗现象[4]。按照胸腔闭式引流常规进行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使用透明膜将体外胸管起始部位贴于胸壁,避免胸管相对胸壁的移动,以减少疼痛。拔除气管插管后咳痰时,护士双手于伤口周围向伤口方向积压伤口,以减轻患者咳痰时伤口的冲击引发的疼痛。每日评估患者肌力:肌力评级为5级。

2.3.3用药的护理。胸腺切除术后,患者抗生素选择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以外,还应注意避免选择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吗啡、利多卡因和磺胺类药物,因其妨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以及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术后仍应继续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皮质激素,避免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或抗胆碱酯酶药物应用过多引起的胆碱能危象。肌无力危象多发生在术后1~3天内[5],因此术后72小时内为观察重点。

3小结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MG病人突发的危机状态,常见诱发因素有强烈精神刺激、劳累、停药、感染等,如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因此加强MG危象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术前应用血浆置换疗法,可减少血浆中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警惕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争取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振国.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45-246

[2]邓瑞,岳新荣,姚本丽.健康评估[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21

[3]宫雪梅,许萍,赵江丽.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胸腺切除术前的应用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6,5(1):24-25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判断;治疗

危重症哮喘属于最为严重的一种支气管哮喘类型,该病是在多种炎性细胞的共同作用气道下出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该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呼吸浅快、意识模糊、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由于病情危急凶险,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对危重症哮喘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本文现对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具体报告如下:

1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

对于危重症哮喘的判断,临床主要从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体征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1.1 危重症哮喘的病史询问

一般情况下,危重症哮喘患者多存在哮喘病史,且病程超过2年。因此,医生在接诊患者后,应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

1.2 危重症哮喘的症状

应用哮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呼吸困难、说话困难的症状,根据说话困难的程度可以掌握哮喘的严重程度。如患者能够整句说话,则可判断为轻度哮喘。如患者不能整句说话,需要停顿多次,则可判断为中度哮喘。如患者不能整句说话,只能单音节表述,则可判断为重度哮喘。如患者不能说话,则可判断为危重症哮喘[2]。由于危重症哮喘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症状,很可能出现气道痰栓阻塞、呼吸肌衰竭等情况,在几分钟内发生猝死,因此,医生应对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判断。

1.3 危重症哮喘的体征

危重症哮喘患者的体征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呼吸浅快、意识模糊、感觉迟钝,并伴有紫绀、焦虑、烦躁、大汉淋漓。可见危重症哮喘患者的体征分为呼吸系统的体征和循环系统的体征[3]。

1.3.1 危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系统的体征

危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会出现浅快,呼吸的频率每分钟在30次以上,以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听诊可闻两肺存在哮鸣音,声音响亮,分布较广。正常情况下人的吸气属于主动过程,而呼气属于被动过程,而危重症哮喘患者的呼气与吸气均为主动过程。而呼气转为主动过程,使呼吸肌的工作负荷增加,会导致胸锁乳突肌出现过度收缩。此外,危重症哮喘患者会有中心性发绀情况发生,出现典型的紫绀体征,医生可对患者的口唇、口腔黏膜进行观察,如口唇、口腔黏膜出现紫绀,则说明患者的缺氧症状非常严重。

1.3.2 危重症哮喘患者循环系统的体征

危重症哮喘患者在发病初期常会出现心动过速的情况,患者的心率会在每分钟120次以上,但有严重低血氧症出现时,会对患者的心肌造成严重的损伤,使患者的心率减慢。所以,当危重症哮喘患者的心率徐缓时,则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危重症哮喘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是由于机体缺氧和应激反应等情况造成的,而患者静脉回流的血量出现减少,心肌的收缩力出现降低时,患者的血压会出现降低,这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正常情况下人的呼吸周期收缩压的差值在4mmHg-10 mmHg间,当危重症哮喘患者的气道出现严重阻塞时,其呼吸周期收缩压的差值最大可达15mmHg,出现奇脉的体征。因此,当患者出现奇脉的体征,则提示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利用PEFR与FEV1来观察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当患者昼夜的PEFR出现较大变化时,提示患者的气道严重阻塞,此时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昼夜监护。当患者的PEFR在120L/min以下,FEV1在1L以下时,需要进行动脉血气测量,观察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的情况[4]。

2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方法

对于危重症哮喘的治疗,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方法与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应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尽快使患者的症状缓解,使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的异常得到缓解,根据胸部X线、心电图来判断治疗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的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2.1 危重症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茶碱类药物、β受体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

2.1.1 茶碱类药物

茶碱类药物能够对支气管的平滑肌进行有效舒张,可使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兴奋,并具有对抗炎症、调节免疫力的作用。茶碱类药物在个体代谢中存在较大差异,且氨茶碱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 ,因此,在用药治疗时需要对药物的使用浓度进行准确掌握,有条件的单位均应作茶碱血药浓度的监测,根据患者个体的体质情况给药。如茶碱类药物使用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医生应准确掌握茶碱类药物的使用浓度,正常情况急性发作哮喘患者血茶碱浓度应维持在10-20mg/L,而慢性哮喘患者的血药浓度则应维持在6-16mg/L。

2.1.2 β受体兴奋剂

β受体兴奋剂能够对支气管的平滑肌进行快速、有效的舒张,使患者的哮喘症状得到缓解,具有起效迅速、副作用少的特点。临床治疗危重症哮喘常用舒喘灵溶液(国产)雾化吸入治疗,首次使用1小时内每隔20分吸入1次,后每2小时吸入1次。但由于β受体兴奋剂静脉给药会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严重伤害,所以临床均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具有作用直接明显,可持续性给药的特点。

2.1.3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对危重症哮喘患者治疗的首先药物,该药具有极强的抗炎作用,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可长时间对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对患者心血管的伤害小,并可将β受体兴奋剂治疗所生产的过敏症状逆转,但由于该药起效较慢,所以临床常将糖皮质激素与β受体兴奋剂联合使用,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

2.2 危重症哮喘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机械通气、氮氧混合给气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

2.2.1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可使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情况得到缓解,并使意识模糊、全身衰竭的情况得到改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无创性的面罩通气,另一种是低潮气量加PEEP,以8cmH2O-15cmH2O为吸气正压,以3cmH2O-5cmH2O为呼气末正压,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6次以上,每天进行2次-4次,进行连续4天-6天的面罩通气,多数患者在进行面罩通气1天后,呼吸频率和心率下降明显,紫绀和呼吸困难缓解明显。低潮气量加PEEP,潮气量为6-8ml/kg,氧浓度为0.5-0.6,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6次-18次,每分钟氧气流速为34-36L,吸气时间为0.8秒-1.0秒,并逐渐将PEEP增至5cmH2O-10cmH2O[5]。

2.2.2 氮氧混合给气

氮氧混合给气较吸入空气所产生的气道阻力低,能够使气道对气体的阻力及气道峰压降低,减轻呼吸肌负荷,气体流通性好,未有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3 小结

目前,哮喘疾病在临床尚不能有效根治,但对于哮喘患者按照哮喘防治指南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多数患者的哮喘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危重症哮喘的发生,多于未及时就诊治疗、未遵医嘱正确用药、患者情绪紧张等情况有关。作为医务工作者,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异常关键。严格掌握危重症哮喘发病特点,给予科学、有效、及时的治疗,以最大的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永恒的使命和职责。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45-46.

[2]陈军莉,褚蕾,李汝红.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危重症哮喘中的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26):15.

[3]朱瑛.危重症哮喘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3701-3702.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范文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本研究发现,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误吸,口腔护理不规范,呼吸机装置消毒隔离不严格等。结论 合理的,规范的口腔护理、加强对呼吸机装置消毒隔离的管理、尽量缩短使用呼吸机的时间等是降低其发生的重要防控措施。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和监测危重患者病情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重症监护室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然而应用呼吸机治疗发生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1]。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一旦发生, 往往病情凶险, 处理困难。近年来预防和控制该病倍受相关专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将本院2010至2012年117例重症监护室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分析其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400余张。现收集本院2011至2012年期间重症监护室中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17例其中,男68例,女49例;年龄43~93岁,平均63岁;机械通气时间为2~23 d,其中>7 d者占68.6%,7 d。本组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通气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标准[2]。

1.2 调查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查阅117例出院病历,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病例确诊,并排除误诊与漏诊者。

2 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本研究发现,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误吸,口腔护理不规范,呼吸机装置消毒隔离不严格等。

3 讨论

3.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误吸 报道显示,约5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气道中可培养出革兰氏阴性菌落,最初覆盖在胃黏膜,随后在口咽部、气管内也分离到。致病菌从消化道转移到气管的机制显然是误吸[3]。重症患者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都入鼻胃管来提供营养支持。但鼻胃管可增加消化道菌群随着消化液反流的几率,从而增加口咽部菌群定植的机会,并导致口咽部分泌物滞留,最终增加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危险性。

3.1.2 口腔护理 不严格气管内插管可导致局部气道的创伤和炎症,并造成宿主局部防疫功能缺陷,从而增加患者口咽定植条件致病菌的危险性,而由于异物的刺激(气管导管),患者口腔分泌物增加,口腔护理不及时不彻底,分泌物可通过气囊周围的缝隙进入到气管内,吸痰时也容易将这些细菌带入下呼吸道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

3.1.3 呼吸机装置的消毒隔离不规范 呼吸机装置本身就容易成为各种致病菌的集聚地。在过去数年中,有调查发现,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与被污染的湿化器相关,由于雾化器消毒不当或储水罐添加水过程中受污染,以及呼吸机循环管道冷凝水返流污染等等。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吸入带菌雾粒数量多,细菌浓度高的气雾时即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

3.1.4 其他危险因素 调查发现,机械通气时间长短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成正比,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危险越高。 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的, 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二重感染。制酸剂的应用,使胃内酸浓度降低,有利于致病菌在患者胃内繁殖,并逆行到咽部再吸入气管引起感染[4],医护人员不正确清洗或及时更换手套可通过呼吸道护理操作将之带入其他患者的下呼吸道等等,这些都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3.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措施

3.2.1 合适的 学者们对仰卧及半坐卧位的机械通气患者分别进行胃、咽和支气管内分泌物的培养,结果表明,半卧位患者仅32%可在咽部及支气管内培养出与胃内相同的微生物,而在仰卧位患者则高达68%,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半卧位可减少胃内容物误吸至下呼吸道[5]。因此对于那些尚可忍受此种的患者,是一个简单有效且无须花费的预防措施。

3.2.2 加强呼吸机装置的消毒隔离,选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及时倾倒管道内冷凝物,避免反流进入气道。做好呼吸机的终末消毒处理,患者使用后的呼吸机其呼气阀送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彻底用消毒液擦拭仪器,做好记录。

3.2.3 加强口腔护理,做好气道管理:为患者定期翻身、拍背,及时吸痰,操作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每6 h用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规范彻底的进行口腔护理,同时更换牙垫。

3.2.4 尽可能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和机械通气时间;每日评估,尽量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无创通气方法来建立人工气道,可避免感染并发症和气管损伤。

3.2.5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管理:严格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病房每日开窗通风3次,30 min/次;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液一日两次擦拭地面、物品表面。

综上所述, 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张波,高和.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军医出版社,2006:241.

[2] 林晓静,李亚洁,廖晓燕,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管理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35.

[3] 章亚平,陈慧敏,沈旭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相关护理问题与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