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
(一)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全区学校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市编制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基础教育各中、小学及幼儿园。所称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重大安全事故。
(四)工作原则
1.“统一指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直属单位若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应及时向区教育局报告。区教育局要按照规定时间向区委、区政府、市教育局报告。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由区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各相关责任单位派专人迅速赶赴现场,积极协助指导处置工作。
2.“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原则
学校发生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后,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要立即深入现场开展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中小学、幼儿园的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紧急行动,各年级、各班级负责同志要按照学校应急预案的要求深入一线,积极做好事件、事故的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安全隐患,要立足防范,抓小、抓早、以快制快。一旦发生重大事件,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校内。
4.“措施得力、救人第一”的原则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采取一切得力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发生火灾、地震、校舍坍塌等事故,在迅速报警的同时,应紧急组织师生安全有序地疏散,救护受伤学生;发生食物中毒、卫生防疫等事故,在迅速报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同时,应紧急将受伤、中毒学生送往医院抢救;要坚持“救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在组织抢险救灾时,严禁中小学生参加。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机构。区政府成立区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和局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安监局、区食品药监局、区政府新闻办、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和当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全区教育系统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做出决策,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统一部署实施应急救援,并协调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负责定期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校园安全稳定的有关工作。
4.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
5.负责对事故的原因、责任组织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并经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审查后适时予以公布。
6.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办事机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主任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和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局长和区政府总督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担任,成员由教育局各科室科长组成。
办公室主要职责:
1.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具体负责督促、检查各学校的预防和处置方案,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2.负责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
3.当事故发生时,负责做好校园的秩序维护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4.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负责全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总结、报告及信息工作。
6.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四个工作组:值班管理与信息报送工作组、校舍安全检查工作组、学生及教师管理工作组及应急抢险队。
1.值班管理与信息报送工作组
组长由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办、行办、电教中心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党办、行办、电教中心等科室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安排局机关安全值班工作,加强对值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迅速传达安全工作有关部署和工作要求,向区委、区政府及市教育局及时报送学校突发事件、紧急险情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对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2.校舍安全安排检查工作组
组长由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计财科、安保科、勤俭办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计财科、安保科、勤俭办等科室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全面排查突发性安全事件后学校校舍出现的安全隐患,认真登记、统计房屋、围墙等校舍受损情况;组织技术人员对校舍安全隐患进行勘察、鉴定、分析评估;加强陈旧房屋及损伤教室的管理,及时拆除存在严重险情的校舍,彻底消除校舍安全隐患;进行受损校舍修复、重建等工作。
3.学生及教师管理工作组
组长由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基教科、人事科、成职科、督导室等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基教科、人事科、成职科、督导室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引导师生正确面对学校突发性安全事件,做到提高警惕不慌乱,有力有序保安全;指导学校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完善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时开展疏散演练和自护、自救能力训练;当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学校正常工作时,组织学生分流,统筹调配师资力量,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恢复上课,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4.应急抢险队
(三)成员单位职责
三、预警与报告
(一)加强监测预警。区教育局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随时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区教育局要在各学校确定信息联络员,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由学校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区教育局,并随时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四、实施步骤
(一)突发性
1.信息报告
若发现学校有突发性的苗头,学校应立即向区教育局报告。区教育局接到报告后,要加强对事件的严密监控,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情况通报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在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在此期间,区教育局要处于戒备状态,保证联络畅通。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未经上级批准,不得离校出差。
2.应急处置
若校内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时,区教育局要及时深入事发学校,采取措施,有效处置,化解矛盾,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同时,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信息,并要防止不实有害信息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在中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要及时报请公安部门严格控制和监视。各学校要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学校党政领导、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面对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
若突发事件已出现在部分学校且已激化,有串联、集会、到校外示威、游行的迹象时,区教育局要迅速深入事发学校,了解情况,靠前指挥,果断处置,并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及时反馈给区委、区政府。一旦学生走出校门上街集会,游行时,要派人劝阻和随队维持秩序,防止学生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各学校要进一步发挥党政工团组织及党政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学生会以及学生党团员骨干队伍的作用,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校不漏班、班不漏人。同时做到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二)突发性安全事故
突发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突发性校舍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安全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校园群体性伤亡事故。
1.事故报警
各学校若发生事故要及时报警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为果断处置事故赢得最佳时机,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引导教育每个师生在发现事故的第一时间及时、正确报警。在学校内部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在积极做好师生自身保护和救护工作的同时,立即报警并向学校领导及区教育局报告。
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危险程度、师生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紧急疏散和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立即根据现场事故发生情况,设立事故现场警戒区,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控制事态发展,抢救受伤师生;现场救助人员在施救前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施救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措施进行。
3.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即刻赶到事故第一现场,指挥或指导、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各工作组应结合本小组业务特点,稳定师生情绪,做好财务保障、人力和车辆保障,以及信息报送工作,科学、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
(三)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
1.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学校要迅速向区教育局报告信息。区教育局要同时向区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2.应急处置
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预案,指挥、部署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控制事态发展。卫生主管部门要迅速联系和配合医疗机构开展对中毒、患病师生的救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封锁和保护现场,排查致病因素,消毒污染区,隔离接触者,做好对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教职工做好安抚慰问工作。
(四)应急结束
在实施应急救援后,险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或清除,事发地人员和遇险对象已全部脱离险境,由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应急响应结束。
五、总体要求
(一)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本预案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各学校要不断完善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学校安全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落实措施,按照突发性事件处置程序制定详细的应急反应工作流程。要做好处置学校应急突发事件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
(三)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本预案,制订本学校、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报区教育局备案。同时,区教育局要督促区属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管理。
六、奖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区总体应急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对本预案实施中的行为进行奖惩。对参加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者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一)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教育局负责牵头编制,经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预案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二)预案修订和管理
区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确定的工作职责制定本部门的部门预案,并报区政府备案。
根据《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本预案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若本预案出现不能与上级或者同级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应急指挥体系或者职责调整;相关单位或者人员发生变化;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者应急演练结束后,发现应急预案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等情况,由牵头编制单位及时进行修订。
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构建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指挥体系,构建灵敏准确的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体系,构建严密有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坚实可靠的医疗救治体系,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控,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全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镇范围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三、机构和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主管副书记、副镇长担任,成员单位由镇属各有关部门、各村和镇卫生院组成,镇派出所抽调人员协助工作。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及时向县政府、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开展工作。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卫生院院长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卫生院。
(二)各部门职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镇属各部门应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根据镇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工作预案。
1、镇政府办公室:组织制定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协调镇属各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派出所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检查督导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向县政府及镇领导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2、镇宣传文化中心:统一宣传报道口径,接待新闻媒体采访,做好宣传报道和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工作。
3、镇卫生院、防保所: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关技术方案,负责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预警,提出启动预案以及根据情况加强或撤消控制措施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现场调查、检测和卫生监督,指导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做好物资的管理、使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人员培训,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4、镇财办:保证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和紧急救治体系建设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置等所需配套经费的落实。
5、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配合镇防保所做好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消毒和卫生管理等工作,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在镇属各学校发生、流行;收集教育系统信息,做好在校学生、教师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
6、镇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现场管制、疫区封锁和事件发生地交通管制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实施对传染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报告责任人:除镇卫生院外,镇辖医疗卫生服务站、各村、事件发生单位都是责任报告单位。
2、报告程序: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镇政府和镇卫生院、镇防保所,镇政府和镇卫生院、镇防保所接到报告后,应在15分钟内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视事件类型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报出疫情24小时内,指挥部办公室向镇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核实情况。
3、报告内容:
⑴事件发生的单位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联系电话、报告人。
⑵事件简要经过、主要病症、发病(中毒)人数、伤亡人数。
⑶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⑷已采取的措施、现状、发展趋势。
⑸需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项。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1、报告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经核实后,镇政府启动应急指挥部工作程序,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意见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对发生点或发生区域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各部门、镇、村落实管理措施,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需要支持事项。镇防保所组织力量严控源头,切断传播途径,组织医疗救治,加强监督执法,做好卫生宣传,减少社会恐慌,规范报告程序,保证信息畅通。
2、处置原则:按照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有效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3、监测和预警:监测机构为镇防保所。监测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监测的内容开展。建立完善镇、村二级监测网络。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疫情报告制度,举报电话。预警由镇防保所根据监测材料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预警基线。
五、保障措施
卫生系统处置体系由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镇防保所应急处理体系、医疗急救体系组成。建立常设组织和值班制度,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加强预警监测,掌握动态情况,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各部门、镇、村和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在人员、技术、物资和资金上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
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3
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教育方针。制定各项外出参加比赛活动安全预案。增强师生安全意识,让师生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的安全措施,一旦出现事故,学会自助自救,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应急预案,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一、活动概况:
1、活动项目:
2、活动时间:
3、活动地点:
4、参加人数:
5、带队教师:
二、建立学生外出比赛活动安全领导机构
组长: (校 长 总指挥负责全面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
副组长:(分管学校安全工作 协助总指挥处理学校的安全工作)
成 员:xx xx 和各班班主任
三、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1、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学校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比赛活动万无一失。
2、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要制定有周密计划和安全措施,活动方案必须经校领导审阅签字同意方可实施。
3、出发前要集队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4、活动时带队老师及辅导员是具体责任人。要对参加全程比赛的每个细节提出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5、活动来往的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教育学生不要争先恐后,要礼让。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6、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等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本领,确保学生外出比赛安全。
7、到达目的地后带队老师清点学生,有序的组织学生到指定的地点集体用餐,用完餐后不允许学生随意离开队伍或私自出街溜逛,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带队老师的监控之下活动。
8、晚上住宿必须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事先安排好的宾馆住宿,不准学生随意外出或私自外出,有特殊事情时必须经带队老师批准后,制定其它老师一同前往。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
9、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不随意“放羊”。不准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辅导员及带队老师及领导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10、学校派出2名教师专门对学生的纪律、安全、卫生、突发事件等等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比赛正常进行。
11、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带队领导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强调学生要及时回家,不得在途中逗留。
四、活动前的安全工作
1、对带队老师的安全教育:
(1)召开带队教师会议,进行安全教育的总动员,强调组织纪律。
(2)一律与学生一起前往,紧跟队伍,坚守岗位,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2、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1)加强组织纪律性,一律在校集中,排队前往。
(2)与交警联系,取得支持,确保道路的交通安全。
(3)禁止途中在车上打闹、高声喧哗,将头或手伸出窗外。
(4)注意饮食卫生,选购食品时,不购“三无”食品,注意食品的有效期和保质期。
(5)注意环境卫生,不乱丢食品包装袋,注意环境的保护。
3、注意交通安全:租用有营运资质、车况好的车辆,认真审核驾驶员的相关情况。
(1)1号车安全监护教师:
(2)2号车安全监护教师:
安全监护教师要注意清点学生人数,有序上下车,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保持车距,杜绝车辆违章、超速行驶、急刹车等现象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五、组织与指挥及应对措施
(一)现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临时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带队的领导和教师组成(组长: 成员: )。
(二)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四)应急状态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必须保证通讯畅通。活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加以督察和指导。
(五)参与活动队员都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所作出的决定和命令,要配合做好疏导工作。
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意义,为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发生在我镇的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我镇的社会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芦溪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建立长效的应急机制,把人作为应急施救的主体,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
五、组织机构
(一)应急领导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具体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分管人员担任,成员由各党总支及武装部、派出所和相关站所负责人组成。
芦溪镇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各总支书记
(二)日常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副书记黄伦同志担任,办公地点设在镇安办,由安办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三)、设立应急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56622xx 。
六、信息报告与报送员网络
(一)各总支要相应设立应急值班室,并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员网络,每总支配备一名信息员,负责本总支内突发事件的接报与报送工作。
(二)信息报告程序:总支信息报送员(第一时间)——上报镇应急值班室(15分钟内)——上报镇主要领导或值班领导和县政府值班室。
情况紧急时,值班人员可直接拨打“110”。
(三)信息报告内容:发生突发事件后,总支要立即如实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现场伤亡情况,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请求紧急增援事项,或需通报周边地区情况等。
(四)信息收集:信息员要及时掌握本总支突发事件信息,做好本总支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
七、先期应急处置
(一)镇领导或值班领导要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指挥,派出所、二医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也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二)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预案,紧急研定现场处置措施。
(三)指定现场联络员,向上级政府值班室报告现场信息,并负责续报现场处置情况。
(四)快速组织当地先期处置队伍,限时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排除险情等。
(五)建立若干工作组,分头开展应急处置,及时抢救伤员和物资财产,安全疏散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布置警戒,制定保护范围等。
(六)当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到达现场后,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并协助开展应急处置直至事件处置完毕。
八、镇领导和各站(所)的处置职责
(一)自然灾害处置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
处置职责: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采取措施。
2、根据需要在辖区组成就在抢险队伍,参与应急工作。
3、果断处置,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4、组织善后处理和赈灾等工作,安抚灾民,保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
(二)、事故灾难处置组:
组 长:
副组长:
责任单位:
处置工作要求: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采取措施。
2、以人为本,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3、紧急启动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三)、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组
组 长:
副组长:
责任单位:
处置工作要求: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采取措施。
2、根据事故的特性和需要,严密组织实施疾病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
3、认真排查,寻找事故引发源头。
(四)社会安全事件处置组:
组 长:
副组长:
责任单位:
处置工作要求: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采取措施。
2、公安和相关村、单位要立即在救灾现场维持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
3、实行安全警戒和治安管制,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活动。
九、应急保障工作
(一)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
1、应急设备:镇政府备有应急灯10个、对讲机2部、应急车辆5台(必要时可征用社会车辆)、装载机2部、挖掘机4部、铁锹50把、十字镐50把、编织袋1000条等应急设备。
(二)成立镇突发事件先期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由派出所和城管办全体人员组成。
(三)各总支要自行组建在武装部长带领下的志愿者队伍。
(四)镇与各总支都要准备紧急避难场所。农村可选择在当地的中小学校,镇里可选择在广场、敬老院、学校等。
(五)民政等有关部门会同事发地人民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十、善后处理工作
(一)善后处置。
1、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发生后,镇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救济援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2、所在总支及各灾害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查统计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序,评估、核实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及开展减灾工作的综合情况,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以便向社会公布。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
3、镇民政部门要迅速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灾害事故现场的消毒与疫情监控、痢疾防治工作;环保、水利、农业和建设部门要对事发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大气、水源、植被、土壤等全方位环境监测,对因事件而形成的环境改变和污染及时提出应急控制措施和治理恢复意见。
(二)社会救助: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事发地域内或全镇范围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司法部门负责对需要法律援助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司法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用于受灾地区和灾民。
(三)调查和总结:
镇应急办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和恢复重建等问题的分析评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调查、总结、上报;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镇政府将有关情况的总结上报上级政府。
对责任事故,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机制。
十一、培训和演练
(一)演习演练
全镇综合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由镇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专项演练由各专业部门组织实施,每年不少于一次,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镇应急办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媒体上刊登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知识和报警电话,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技能,并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公民提供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部门要把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作为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应当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应当开设综合减灾、紧急处置及防灾救灾组织指挥课程。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由专业部门负责培训。
十二、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纪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的;
(二)未依照规定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急需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
(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扰调查的;
(四)在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控制、救治工作中、失职、渎职的;
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5
二、全面加强学校“三防”基础建设。继续狠抓人防、物防、技防建设,配齐配足保安人员和必备的安防器械,加强监控视频、CK报警等技防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构筑“三防合一”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学校上课期间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车辆进出校园登记准入、低年级学生和幼儿接送卡制度,严防外来人员对师生造成侵害。加强上放学时段学校门口值班工作,严格执行校领导带班、教职工值班制度,配合保安疏导师生有序出入,维护学校周边交通治安秩序。全面加强校园警务室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室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校园保安队伍建设,提升保安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校园保安综合防范能力。对照公安部、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国家标准GB/T29315-2012),积极推进校园技防系统建设达标工作,进一步织密技防网络,全面扩大技防监控覆盖面,做到学生出入主要路口、重要场所技防全覆盖,不留空白和盲区,全面提升校园技防水平。加强教育系统技防监控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学校统一平台监控。
三、不断强化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乡镇政府,教育、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承运企业及驾驶员,学校、家长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协调配合,群策群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落实随车照管人员,做到一车一人,一趟一人,持证上岗。强化随车照管人员工作职责,将随车照管人员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按照“一份运输合同、三份责任书”的规范要求,构建承运企业、学校、家长安全责任网络。加强乘车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开展交通事故逃生演练,强化安全监管,随时关注天气趋势,针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冰冻雾霾等极端天气,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四、扎实推进安全教育实验区建设。不断深化安全教育实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市安全教育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每班每两周不少于一课时”的要求落实授课任务,确保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率、学生受教育面和课时落实率都达到100%。强化日常监测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督促各学校认真抓好实验区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日、消防日、交通安全日等一系列专题宣教活动,使师生真正提升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技能。
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日查周结月报制度。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主动分析、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隐患放在首位,学校每天落实专人对交通安全、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堂卫生安全、用电安全、体育设施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每周由校长室牵头对安全检查情况进行回头看,每月汇总安全工作检查情况上报市教育局,建好台账资料,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强化日常监管,将每月上报情况与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相结合,督促学校认真抓好各项工作。
六、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消防安全疏散预案,组织消防演练,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更新消防器材,畅通消防安全通道,合理设置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加强易燃、易爆危险实验用品的安全管理,做到专室储藏、专人保管。
七、着力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健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对影响校园治安秩序的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黑网吧、游艺厅、“黄赌毒”等突出问题,依法采取取缔、整治、管理措施,严打严防各类涉校涉生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和改进治安护学岗、交通护学岗建设,加大对校园周边特别是上下学等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巡防力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
八、努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市教育系统大气污染预警与处置工作预案》和《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类预案,建立科学完善的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防火、防溺水、防暴力侵害、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推动应急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疏散演练预案,全面提升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小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 公共卫生意识 调查研究 意识状况
中图分类号:R1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65-02
近年来,各类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广泛传播,不但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严峻考验,而且引起了国家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疾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为了尽量降低或减少各类疫情带来的社会危害,国务院经过全面研究与讨论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条例中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制定科学、具体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且由相关机构或部门组织实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我国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并且要求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本文对我县部分中学进行了调查,旨在掌握在校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状况,并且研究提升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抽取了我县的4所中学,城区中学、乡镇中学各2所,选取197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72名,女生904名。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填写公共卫生知识问卷的形式,问卷由本县疾控部门和教育局共同制定,其中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食物中毒知识及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认知、行为、态度等。在学生填写全部内容以后,由班主任进行统一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公共卫生知识问卷1976份,收回1839份,收回率约为93.1%。在收回的1839份问卷中,将空白或答题率<60%的均划分为无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35份(88.9%),无效问卷204份(11.1%)。
2.2 在本次调查中,本县中学生对于食物中毒及正确处理知识知晓率的具体比较情况见表1。
2.3 对本县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调查中,65%以上的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且善于向老师或家长请求救援。另外,在公共卫生知识的获取渠道方面,城区学生70%以上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其余多是通过学校或家长的公共卫生知识教育;乡镇学生仅有45%左右的学生通过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取公共卫生知识,其余全部依赖学校或家长的公共卫生知识教育。
3 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县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现状,其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区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明显优于乡镇的中学生,这与学生获取公共卫生知识的途径和学校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乡镇中学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难以进行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教育也客观展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在我县开展中学生公共卫生知识教育时,首先要从乡镇的中学抓起,并且进一步巩固城区中学的教育成果,其具体对策如下:
3.1 加强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责任意识
在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形成于提高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必须得到重视的,这也是组织和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先决条件。在我县的所有乡镇和农村中学一定要逐步建立校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机制,并且在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区相关法规行文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疫情的上报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突发事件演练、卫生知识问答等活动,不断深化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在遇到重大疫情时,学生可以做到沉着、稳定,并且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
3.2 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我县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财政拨款、社会募集资金等形式,不断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这也是保证对学生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重要条件。按照国务院及教育部门的具体规定,我县所有中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宣传、教育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卫生技术人员要定期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公共卫生意识状况,而且要积极参与进学校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进而不断扩大学校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影响范围。
3.3 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针对我县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意识问题,学校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要注重讲解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与防护知识等。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其他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片、教育片、即兴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不断提高我县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时,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教育内容要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次,力争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知识体系全的健康教育模式。
总之,在我县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中,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问题较为突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疾控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的共同关注。同时,为了解决乡镇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尤为薄弱的现实问题,县政府、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一定要加大农村地区中学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要保障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食堂、寝室卫生条件,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而且也是预防农村地区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2]吴秀玲.广西2004-2006年学校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51-952.
[3]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4]石晶,丁树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知识的传播渠道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