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减灾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震减灾的知识

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 抗CCP抗体;RF因子;类风湿关节炎;应用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RA)以慢性关节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 是一种结缔组织病。如果不及时给予恰当治疗, 将会引发不可逆转的骨关节破坏。因此早期确诊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对118例RA及85例非RA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RF进行检测, 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①RA组:本组118例均为2009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RA患者, 男45例, 女73例, 年龄21~83岁, 平均(42.2±12.5)岁, 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关于RA分类的诊断标准。②非RA组:本组85例均为同期于本院就诊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男36例, 女49例, 年龄在18~79岁, 平均(39.7±12.1)岁,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骨性关节炎(OA)19例, 强直性脊柱炎(AS)13例、硬皮病9例、干燥综合征(SS)8例,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5例, 皮肌炎3例, 血管炎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实验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均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3 ml, 经自然凝固后分离血清保存于-20℃待测。①抗CCP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试剂由欧洲诊断公司提供, 采用Stat fax-2100型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25 U/ml判定为阳性。②RF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 试剂仪器为全自动特种蛋白仪,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25 U/ml判定为阳性。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四格表计算抗CCP抗体及R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RA、非RA患者抗CCP抗体、RF检测结果见表1, RA诊断结果显示:抗CCP抗体敏感性为78.8%, 特异性为89.4%;RF因子敏感性为89.0%, 特异性为65.9%;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对RA进行诊断敏感性为98.2%, 特异性为59.6%。抗CCP和RF因子联合检测诊断RA可明显提高敏感性, 但特异性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具有高发性、高致残性等特点, 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 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临床治疗RA的目标是确保疾病无进展, 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因此对RA早期进行诊断确诊是治疗的关键。目前诊断RA多依赖症状、X线改变以及对RF的检测, 但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错失治疗时机, 而RF的检测具有局限性, 敏感但特异性低, 在其他的结缔组织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部分健康老人的血清里都可以检测出, 因此给临床确诊带来困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 可在RA早期出现, 通常是RA患者还未出现关节损伤之前就能检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克服RF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对118例RA患者和85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RF进行平行检测, 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CCP抗体较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9.4%)可避免临床误诊;联合检测可提高试验敏感性(98.2%)降低了RF对早期RA的漏诊率[1]。联合检测诊断RA可靠有效, 对于RA早期治疗与干预、阻断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 超声;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鉴别

[中图分类号] R445.1;R5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11-03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甲状腺功能亢进较难鉴别,两者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代谢异常,但两者的治疗方式截然相反,因此准确的鉴别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甲状腺组织学活检等,各具有优缺点,本研究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60例,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30例为桥本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0例为甲亢组。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及穿刺细胞学活检符合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甲状腺疾病者;(2)甲状腺手术史者;(3)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或甲状腺药物者。选择同期我院就诊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桥本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1岁,平均(31.3±7.3)岁;甲亢组中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7~50岁,平均(30.8±6.9)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8岁,平均(30.7±8.1)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方案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的Voluson 730,选择频率为5~10 MHz的高频探头,采用甲状腺模式。所有检查均为同人同仪器。被检查者取仰卧位,适当抬高头部充分暴露颈部,采用多切面扫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采用二维模式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及回声,同时检查两侧淋巴结是否肿大。采用彩色多普勒模式观察被检查者甲状腺血流情况,同时观察一侧甲状腺上动脉,确定后嘱被检查者减慢呼吸频率,保持探头稳定对甲状腺上动脉血流进行取样,取样线与血管的夹角小于30°,根据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相同的方法检测另一侧甲状腺上动脉,测量数据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记录所有被检查两侧甲状腺上动脉测量数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二维超声表现

对照组被检查两侧甲状腺大小对称,峡部厚度适中,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腺体内部回声均匀,两侧颈部淋巴结大小、形态正常。桥本组患者两侧甲状腺呈不均质增厚,以峡部明显,部分患者单纯峡部增厚,腺体内部回声常增粗、增高,部分患者可见分隔状或网格样强回声,两侧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甲亢组患者甲状腺常呈弥漫性肿大,两侧对称,形态饱满,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腺体内部回声可增粗或减低,部分患者可有结节感,两侧颈部淋巴结大小、形态正常。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频谱参数比较

对照组被检查者甲状腺内可见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桥本组患者甲状腺内常可见增多血流信号。甲亢组患者甲状腺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呈“火海征”。桥本组及甲亢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PSV、EDV均较对照组增快(t=2.14、5.38,2.05、3.06,P

3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好发于中年女性,可表现为甲亢、甲减或无明显症状,可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4]。甲状腺功能亢进好发于中年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代谢增加,严重者伴有浸润性突眼[5]。两种疾病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好发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重叠,临床上需通过其他辅助检查加以鉴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放射性核素呙璧仁橇俅采献畛S玫氖笛槭壹觳榉椒ǎ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组织学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金标准[7],但由于甲状腺血供较丰富,组织学活检创伤大,易出现疼痛、血肿等并发症。

超声是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其具有实时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8,9]。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受到关注。本研究发现,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虽然都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但两者机制有所不同,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其病理改变实质为炎症性反应病变,甲状腺组织内会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形成淋巴滤泡为主要表现;而甲状腺功能亢进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相关,病理改变为滤泡上皮的过度增生,表现为间质血管丰富,淋巴组织增生[10-13]。因此在二维超声中桥本组表现为以峡部为主的甲状腺不均质增厚,腺体内部常可见分隔状或网格样强回声,而甲亢组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由于桥本氏甲状腺炎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因此其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要高于甲亢组,以Ⅳ区及Ⅵ区淋巴结肿大多见,考虑与甲状腺淋巴管与颈部两区淋巴结汇聚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频谱参数的测量也在疾病的鉴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临床上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甲状腺“火海征”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特有的超声征象,但近期有研究发现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少数患者也会观察到“火海征”[14-19]。桥本氏甲状腺炎血流增多的病理基础是炎症破坏腺泡组织,导致腺体增生和新生血管增生,而甲亢血流增多的病理基础是高代谢状态。甲状腺上动脉是甲状腺最重要的血供来源,其血流流速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细胞代谢速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桥本组及甲亢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PSV、EDV均较对照组增快,且甲亢组增快更为明显(P

C上,通过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甲状腺上动脉频谱参数综合比较能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别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22]。

[参考文献]

[1] 朱霞,黄道中,刘景云,等.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6):329-332.

[2] 袁榕,李泉水,李振洲,等. 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4):267-269.

[3] 贝政平.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96-797.

[4] 潘高云,夏建克,李选峰,等. 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78例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4):274-276.

[5] 初银珠,刘海霞,吴长君,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诊断中作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7):689.

[6] 樊炳秀,房秀霞. 超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与桥本氏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 32(3):340-343.

[7] 王艳滨,王帅,孙萌,等. 不同临床类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特征[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1):819-822.

[8] 张桂芬,焦丹,孙志霞. 超声检查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09-1560.

[9] Bahn RS,Burch HB,Cooper DS,et al. Hyperthyroidism and other causes of thyrotoxicosis:Management guidelines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J]. Thyroid,2011,21(6):593-646.

[10] Macedo TA,Chammas MC,Jorqe PT,et al. Reference values for Doppler ultrasound parameters of the thyroid in a healthy iodine-non-deficient population[J]. Br J Radiol,2007,80(956):625-630.

[11] 朱霞,黄道中,邓又斌. 超声在桥本病甲状腺功能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2):903-905.

[12] Morshed SA,Latif R,Davies TF. Delineating the autoimmune mechanisms in Graves’ disease[J]. Immunol Res,2012,54(1-3):191-203.

[13] Kakudo K,Li Y,Hirokawa M,et al. Diagnosis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and IgG4-related sclerosing disease[J]. Pathol Int,2011,61(4):175-183.

[14] Caruso G,Attard M,Caronia A,et al. Color Doppler measurement of blood flow in the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J]. Eur J Radiol,2000,36(1):5-10.

[15] Acharya UR,Sree SV,Mookiah MRK,et al. Diagnosis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in ultrasound using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and pixel classification[J]. Proc Inst Mech Eng H,2013,227(7):788-798.

[16] Zhou JQ,Zhou P,Zhan WW,et al. Blood flow resistance in lesion vessels and normal host vessels evaluated by pulsed Doppler ultrasound[J]. Microvasc Res,2012,84(1):99-104.

[17] Bartolotta TV,Midiri M,Runza G,et 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olitary thyroid nodules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 sound intial results[J]. Eur Radiol,2006,10:2234-2241.

[18] Intidhar Labidi S,Chaabouni AM,Kraiem T,et al. Thyroid carcinoma and Hashimoto thyroiditis[J]. Ann Otolaryngol Chir Cervicofac,2006,123(4):175-178.

[19] Sehulz SL,Seeberger U,Hengstmann JH. Color Dopplersonography in hypothyroidism Eur[J]. J Ultrasound,2003, 6(3):183-189.

[20] Menconi F,Marcocci C,Marinò M.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ves’ disease[J]. Utoimmun Rev,2014,13(4):398-402.

[21] 巫S,雷志锴,楼军.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及Graves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6):109-112.

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3

一、活动时间

5月8日至5月14日(宣传周),5月12日(宣传日)。

二、活动内容

围绕“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安全发展基础”开展宣传。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知识、三防(防汛、防早、防风)知识,气象灾害知识、森林灾害知识、抗震知识、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家庭电、气、水事故、危险品事故及自然灾害灾后助等。规范灾害应急处置、应急预案编写、应急演练规程、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组织领导

各社区、村要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做好风险源头管控和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深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精心实施防灾减灾救灾抗震“十四五“规划,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教灾抗震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突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充分利用自媒体、微信群、公众号等资源切实做好宣传。

四、活动安排

各社区、村根据实际实施宣传,围绕主题开展创新的防灾减灾抗震宣传活动形式。

1.主题:“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2.时间:5月8日至5月14日(宣传周)

3.内容:各社区、村要结合各自特点,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洪涝、台风、地震风、地质、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生态环境等各类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通过自有电子屏幕、广播站等播放防灾减灾标语或图片,举办网络直播公开课宣讲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论述精神,讲授防灾减灾抗震救灾、安全知识和实用技能等形式,切实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并开展一次防灾减灾抗震灾应急演练及创作文章、图书、视频、挂图、折页、图解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

4.各村(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资源,在5月12日集中开展城市与农村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组织悬挂防灾减灾抗震救灾宣传条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防灾减灾标语或图片、发放防灾减灾抗震救灾宣传手册、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视情组织应急演练、现场宣传视频播放等,国家级和省级减灾示范社区(金华社区、建国社区、松江社区)要切实发挥示范社区引领作用,制定简便易懂的应急指南,明确撇离路线、安置场所、物资保障,提高居民灾害事故发生后的转移遵险能力。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等积极参与灾害风险网络化管理,把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科普宣传教育、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到人、落实到人,有条件的社区可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护、应急搜救、社会力量参与等内容开展培训等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划,严密组织。各社区、村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指派专人负责,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制订细化活动方案,明确职责,提前准备好宣传资料等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加强宣传,科学分析和研究防灾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开展防灾减灾公众现场或线上体验活动,拓宽公众接受防灾减灾抗震救灾宣传教育的途径,加大防灾减灾抗震救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综合减灾能力,普及防灾减灾法律知识,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抗震救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二)立足本职,注重实效。各社区、村要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根据辖区特点,认真研究所在区域主要的灾害风险,做好风险源头管控和行业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分析重点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的薄弱环节,总结灾害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宣传教育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活动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企业职工普及灾害风险知识和自救互教技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防灾减灾抗震救灾的人民防线。切实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三)缜密排查,强化管理。各社区、村要将防灾减灾抗震救灾与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加强灾害风险网络化管理,并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聚焦重点:居民区、社区、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机构、建筑工地、火车站、客运站、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灾害事故隐患,编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摸清灾害风险底数,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分期分批开展治理行动,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认真执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报送制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4

一、防震减灾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地震灾害背景。市地处东明——渤海强烈沉降区,辖区内自西北向东南平行分布有沧东断裂、杨家堡——边临镇断裂、陵县——冠县断裂、庆云断裂、聊考断裂等一系列活动断裂,将第三纪前基岩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断与隆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具体到我县,位于陵县——冠县断裂块上。据历史记载,我县曾受到周边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响程度达到Ⅷ度。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我县抗震设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来的Ⅵ设防提高为Ⅶ设防,再加上我县基本都是松软沉积地层,地震隐患较大,地震灾害将是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工作,专门成立了地震工作办公室,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利用“5.12”、“7.28”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通过标语、挂图、讲座、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个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设置一处地震宏观观测点,明确1名宏观测报员,每个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定时和县地震办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三是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下发各级各部门,并分部门、分行业依次召开座谈会,对预案分工情况进行再落实。四是建立地震观测设施。设置强震监测台1处,并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联网,实现了地震事件5分钟内计算机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人机交互速报。五是部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目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防震减灾基础还十分薄弱,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对地震灾害心存侥幸。防震减灾事业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能力不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薄弱环节。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全部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少项目尤其是农村民居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县地震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规划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不清,主城区及开发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亟待进行。三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信息的检测网络还不健全。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薄弱。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五是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六是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发展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坚持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需求。当前,幸福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日益加快,在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测,推进基础探测,强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期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珍视生命安全,更加重视生存空间的安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应急演练、志愿者工作及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减灾诉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监测广覆盖、预报显实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灾情快获取、救助更及时,科技再创新、服务更有力”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县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原则。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将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住建、规划、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2.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统筹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坚持依法推进、强化监管原则。实现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责任化。

5、坚持立足服务、创新发展原则。把握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追踪地震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把防震减灾最新建设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

(三)发展目标。

1.到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监测系统;地震预测预报系统不断完善,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2.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为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1小时内组织并派出现场工作队、救援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与紧急救援,6个小时内初步确定灾区范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1.提高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积极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利用废弃闲置的油气井和深水井建设1处测震台,同省、市地震局直接连网,及时上报信息,实现对区域内的地震实时监控,力争做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2.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县级群测骨干点2个、乡镇级宏观测报点13个,各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名宏观测报员,各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对宏观测报员和灾情速报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制定制度,落实待遇,明确责任,建立“三网一员”数据库。在全社会开通“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完善信息畅通渠道。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1.完成县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年完成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真正达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的目的,推进震灾防御基础性成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有偿使用,为我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同时,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小区划图标示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我县地震小区化图标示,在编制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内潜在的地震风险,严禁在地震断裂带上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

2.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和工程验收的必要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审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对大型交通项目、水库项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城市供水、供热、大型居民小区、中小学校舍、卫生医疗场所、重大化工项目等,都要按规定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按“度”设防,确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业的抗震设防隐患,及时除险加固。

3.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到年,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农村民居和村镇公用设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农村社区、城中村改造等农居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让农民群众逐步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

4.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一方面,要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另一方面,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学校和医院。

5.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门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水务部门要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尽快完成病险水库的抗震性能鉴定,确保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各化工医药企业、通信等部门要适当提高系统抗震设防标准,对重要的设施和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拿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预案,切实做好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计划。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处,市级科普示范学校3处,达到“宣传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重点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补充工作,消除预案死角。健全应急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县城区内各中学、各乡镇中心小学要一年轮流演练一次。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本着“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由县地震办、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一旦发生地震事件,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见成效。对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明确义务,落实责任。

3.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安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污、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店、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十二五”期间,要把我县的和谐广场、琵琶湾公园、师范广场、三国文化广场、医院前广场、一中广场等规划建设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满足周边群众的应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要设定指示标识,划定功能分区,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电等设施,提高避难效用。

4.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城市救灾物资储备站,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按照布局科学,种类完备,数量合理,调拨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地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家庭开展必要的防震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要建立全县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定时确认和更新,做到有备无患,真正应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协调合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构。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积极落实“三网一员”人员,理顺防震减灾职能,加强防震减灾力量,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认真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明确专门人员,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县政府将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投入,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5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到*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镇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镇位于*县西北部,系滇川两省,*、会东、巧家、东川三县一区结合部的*山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64.9km2,辖18个村(居)委会,有348个自然村,18821户68834人。由于受*、*的强烈切割,*镇境内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河谷部分岩层存在垂直裂隙,形成深邃峡谷,全镇有12个村委会处于地质结构较差、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盐水河谷和*沿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站、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党委、政府从机关单位抽调了5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了4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队长,民兵和青壮年群众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手机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在各中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张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48期,印发防震避险宣传单20000余份,开展地震知识讲座20余次。

三是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安检、民政等部门对全镇17个村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石门坎村、云峰村、落水村、发基卡村、炉房村和炭山6个村委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共有滑坡点10处,威胁着148户67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委、政府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同时,组织中心学校等部门对全镇23所小学的危房进行了全面排查统计,目前全镇23所小学共有d级危房9532平方米。现已争取排危资金380余万元,可排除学校危房面积3238平方米,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排除任务,保证学校校舍安全性能,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受*“5.12”大地震的影响,云峰村委会大水沟村民小组和三家村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为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投资80余万元对两个村民小组处于滑坡体上的29户群众进行了易地搬迁。

四是加固民居,提高抗震能力。根据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统计,*镇85%以上的民居均不具备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底,原因是娜姑镇的民居绝大部分都是土坏房,屋梁直接担在山墙上(土墙),特别是地处*、*、盐水河断裂带的山区群众,家庭贫困程度深,住房极为简陋,不具备抗震性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大力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工程。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坚持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考虑,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目前全镇已新建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的安房176户2.1万平方米,加固改造的1339户12.05万平方米,基本保障了1515户6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完善修订了《*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建立应急队伍信息库,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虽然我镇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镇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镇大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四是紧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抗震减灾的知识范文6

这次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省地震局局长在百忙之中光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局长充分肯定了的防震减灾工作,我想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周局长的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不断提升监测预报和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知识宣传等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防震减灾战线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更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防震减灾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认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对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灾害波及面广、影响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是群灾之首。因此,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年我们经历了历史上罕见、震惊世界的 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这次地震中受伤害的数十万群众中,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人具备应急避难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具有一定的避险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技巧,就能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减少伤亡。中学,在地震中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学校多次组织师生进行地震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用时分秒,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属于国务院确定的首都圈重点监视防御区,地处平原地震带,东断裂通过市区,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震、大地震都波及,给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年月日,发生的级地震,造成损坏房屋达间。因此,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严峻形势,只有不断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的力度,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真正把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的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好,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明确职责,切实做好当前防震减灾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市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迅速反映能力,确保在第一时间把及邻区发生的地震向市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同时,要切实做好监测预报的相关工作,技术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和资料分析处理能力,完善震情短临跟踪方案,认真做好地震重点监视区的跟踪监视,不断提高分析预报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加强对现有地震台网的管理、台站的改造优化,保证地震观测设施的正常运转。各县(市、区)公安、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辖区内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

(二)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群测群防“三网两员”建设工作。一要不断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要根据省地震局《关于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机构设置的意见》、省编委《关于加强县级地震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和《省县(市、区)地震工作机构职责》等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在新的一轮机构改革中,要继续保留原有独立的县级地震工作机构,对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建立独立的地震工作机构。二要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三网两员”建设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防震减灾“三网两员”建设工作的通知》(政办字〔〕号)要求,进一步加强“三网两员”队伍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稳定的“三网两员”经费渠道,制定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确保群测群防工作正常运行。市地震局要做好“三网两员”人员的业务指导和骨干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三)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各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管检查力度。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各县(市、区)要依法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批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地震、发改委、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各自负起法律赋予的责任,在项目立项、选址、规划等环节相互协作,对未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建设部门要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新建、改建、扩建等重大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可行性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地震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须邀请建设工程所在地地震监管部门对抗震设防要求采用情况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将建设工程交付使用。

(四)组织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及城镇人口密度高,建设房屋多数达不到抗震要求,存在严重的地震安全隐患。发改委、规划、建设和地震等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三年大变样”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切实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免费给建房农民提供房屋设计图和抗震设防技术指导,使农民住上既有抗震能力,又有抵御其他自然灾害的新民居,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综合抗灾防灾能力,真正为农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五)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备案和检查制度,不断加强地震应急工作检查,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反应能力。要明确完善工作程序,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科学决策,行动迅速,处置有力。二是要进行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要配置必要的装备设施,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装备、技术和信息保障。三是要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消防等现有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四是要做好物资储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民政部门要结合城市商品物流,合理建设应急物品储备网络;交通部门要保障震灾发生后救灾物资的紧急运输工作;卫生部门要掌握周边医疗机构救治资源状况,特别是要掌握群体性创伤的救治能力状况,在震灾发生时,统筹动员组织和安置伤员的救治工作,并确保灾后无大疫情。五是搞好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本着因地制宜,平灾结合,便于疏散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布置,依托城市规划和改造,在广场、绿地、公园等场所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安置明显标志,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只有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才能使公众在灾难来临之际,做到临危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地震知识宣传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地震部门推动,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媒体等相关部门配合的宣传教育机制。要创新地震知识宣传方式,构筑宣传教育立体模式,努力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实现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经常化、普及化。要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防震减灾知识专栏,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努力扩大宣传面。相关部门及城市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完善宣传网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深入到校园、社区、乡村、企业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市地震局要加强基层宣传员的培训工作,在防震减灾知识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组织防震减灾知识宣讲团,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切实提高群众灾情面前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