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1

【关键词】礼仪;跨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

【Abstract】Etiquetteisthatonepeopledemandsevenanation,acountrycultureaccomplishmentandmoralityaccomplishmentexternalshowtheform,thebasicbeingtoconductself.Godeepintotheeducationcartingoutetiquetteamongthestudentsinteen-agers,highIyvaluethenewimagemoulding“civilizedetiquetteoftheChinesenation”,traincivilizationnewcourteousgeneration,beverynecessary,bealsoveryimportant.SocialintercourseconventionandetiquettearethemaincontentthatcultureeducatesinEnglishteaching.ThecultureseepingthroughetiquettethereforestepbystepinEnglishteachingisawareof,socialintercourseabilitytrainingstudent’sstridingoverculturetherebystepbystep.

【Keywords】Etiquette;Trans-Cultureconsciousness;ElementaryschoolEnglishteaching

【Abstract】

1礼仪教育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3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3.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tree以后。了解中英称谓礼仪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grandrn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and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d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英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英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leave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picktheflowers(不要摘花),Don'tthrowthingsat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4.2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外交礼仪、涉外商务谈判礼仪等比较复杂的内容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于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内容。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礼仪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牵涉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礼仪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礼仪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7月第1版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2006年11月,http://WWW.hydcedu.com/teacher/

[3]郭骅.《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2006年3月,http://ww.dzkjzz.corn/

[4]陈申Ⅸ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2005年7月,http:///

[6]《涉外礼仪之食的礼仪》,2005年8月,www.edu.1798.cn/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leave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picktheflowers(不要摘花),Don'tthrowthingsat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4.2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外交礼仪、涉外商务谈判礼仪等比较复杂的内容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于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内容。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礼仪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牵涉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礼仪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礼仪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7月第1版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2006年11月,http://WWW.hydcedu.com/teacher/

[3]郭骅.《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2006年3月,http://ww.dzkjzz.corn/

[4]陈申Ⅸ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2

【关键词】回族宗教礼仪;回族舞蹈;发展;作用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肢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它用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企及的效果,表达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境界。舞蹈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形成和发展无一不受着地理、历史、宗教的制约,其中宗教的力量表现得尤其突出。宗教礼仪是一种文化,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宗教礼仪的产生必然带动相应文化艺术表达形式的产生,并使其在接受宗教礼仪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回族宗教礼仪,在回族舞蹈富有民族性的特殊表达方式,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回族舞蹈的起源

伊斯兰教是回民族的唯一,而且呈现出全民信仰的发展特点,由于其他民族宗教的参与,所以回族宗教礼仪文化更是深深的烙印在回族人民的心中,对回族人民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清真寺是回族人民进行洗礼、朝拜的场所,是回族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每到开斋节前,不管路途多艰难,人们都不辞辛苦的长途跋涉来到这个象征洁净的殿堂,为了自身信仰,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拼搏的精神令人折服。回去舞蹈起源于回族民间,与回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回民族深受回族宗教礼仪影响的特殊文化背景,回族舞蹈浓郁的宗教气息产生就可以追根溯源了,回族舞蹈正是在回族宗教礼仪的影响下产生和逐渐展开发展的。

回民族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以及一些宗教活动中都喜欢以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作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这些简单的肢体动作中所蕴含的元素,就是最初的舞蹈动作的来源,人们将这些细微的舞蹈元素经过修改、整理,然后融入人为的智慧性的再创作因素,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表现手法,用以表达回族富有特色的宗教礼仪文化。

不同民族的宗教礼仪文化,是民族舞蹈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回民族普遍信仰的回族宗教礼仪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势必对舞蹈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宗教礼仪的精神内核也必然会在舞蹈形式中得以表达。回民族个体从出生到死亡都深受回族宗教礼仪的巨大影响,深深印染宗教生活的色彩,宗教生活是回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从生活中来,艺术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回族的宗教礼仪是回族舞蹈创作的源泉与不竭动力。

二、在回族宗教礼仪影响下,回族舞蹈动作的典型特征

“礼拜”是回族中最典型的仪式,主要包括抬手、报手、鞠躬、扣头等基本动作,通过仔细观察“礼拜”的系列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规范而严谨,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就成为后来舞蹈家们舞蹈动作创作的灵感,并且成功成为回族舞蹈的典型性语言为世人所认识。

1.头部动作

“礼拜”中出现几率最多的就是头部动作,有点头、摇头、摆头等基本动作元素,舞蹈中的头部动作是通过对宗教礼拜仪式时,头部动作的模仿和演变而来的。例如,在仪式结束时,口中需念到“赛俩目”,并且使头部由左至右的水平晃动,同时眼睛也跟着动,这一头部摇动的动作正是回族舞蹈表演中典型性的律动之一。

2.手臂、躯体动作

通过对回族宗教礼仪中“礼拜”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由头部带动手臂和躯体的动作,往往身体幅度比较大,而且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例如,对“礼拜”中抹耳动作的模仿,通过艺术性的加工整合,将美化后的抹耳动作创造性的运用于舞蹈演艺。还有将右手手心向里置于面前,手指尖轻轻触碰额头后,以此向上、向外打开,以此表示接受真主赐酒的含义。

对于躯体的动作模仿,我们应该追溯到回族宗教的历史渊源,数以万计的回族者不远万里聚集在一起,在清真寺里共同祷告、学习和生活,回族的舞蹈动作必然取材于其中。例如,双手交叉在面部周围绕、划,类似于在面前绕的动作,加上躯体的伸展,以此表达对洗礼的模仿。

3.腿部动作

腿部动作相较于头部和肢体的动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出现的次数也相对较少,但也是回族舞蹈构成的不可或缺要素。腿部律动的精髓在于伸展和弯曲,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松紧有驰,所有动作都是在全脚、跟脚和踮脚的基础上完成。例如,踮脚的动作多用于描述女子,在回族宗教仪式中端茶送水动作的模仿,对平衡的准确把握使动作的呈现显得轻盈自如,流畅自然,同时要求表现得柔美、细腻,以此表达对宗教礼仪的尊重和虔诚。

三、回族宗教礼仪对回族舞蹈发展的影响

回族舞蹈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无一不显示着回族宗教礼仪的深深烙印。例如,回族穆斯林在进行“礼拜”时,常常伴有讲授举过头部附近,左右晃动,身体也随着左右摇摆的动作,突出表现为手臂动作形式多,动作幅度一般较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有效参与了回族舞蹈的发展过程,并成为其最富有特点的标志性动作。

回族宗教礼仪反对崇拜偶像、反对拜物,因此在回族的民族宗教场所,绝不可能存在任何偶像,以及用来表现人、动物图案和形象,只有美化过后的几何图形和以花草为主题的绘画图案作装饰,因此,回族舞蹈表现形式上的无形象化是其与其他民族舞蹈最显著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在回族特殊宗教礼仪的影响下,回族舞蹈从发展一直演变到今天,都不可能像其他民族的舞蹈形式那样,有针对性的模仿动物和人的形象的相关作品流传,以供后人欣赏、临摹和研究。

回族舞蹈的众多优秀作品,也都包涵着丰富的回族宗教礼仪色彩。例如,著名的回族舞蹈《汤瓶舞》就是典型的代表,《汤瓶舞》取材于回族宗教在进行礼拜前,用汤瓶盛水净身的习俗,作品把“洗净”中的三个标志性动作和宗教利益中的特定动作,进行夸大和变形,从而演变成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营造“礼拜”仪式前,庄严、崇高、神圣的氛围,在舞蹈中用汤瓶比作美丽少女的化身,借以达到展现回族女性勤劳善良的品格的目的。来源于特殊宗教礼仪的特定词汇用语,被广泛运用于创造典型的舞蹈动作,是回族舞蹈特殊的素材来源,也是回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显著特色性形成的原因。

另外,回族宗教礼仪重视“清净”内涵的表达,因此在回民族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洁净的白色和绿色,这一点在回族舞蹈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舞蹈表演的着装上,所有的舞蹈演员不分男女,舞蹈服饰一般都以白、绿两种颜色为主色调,以此展示纯洁、素雅的自然美。由此可见,回族宗教礼仪对回族舞蹈发展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由于回民族的思维方法和看待问题的态度,都深受根深蒂固的回族宗教礼仪的影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民族面貌,是回族舞蹈用于文化底蕴表达取材的源泉。因此,回族舞蹈在未来发展的探索上,不断的吸收、借鉴并融合回族宗教礼仪是永恒的话题。回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背景,决定了回族舞蹈独特且不可取代的舞蹈源泉,明确指出了回族舞蹈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董欣代,彭朝阳.回族舞蹈发展路向探析与实施设想[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02:41-44

[2]陈丽文.论近年来的回族舞蹈创作[J].回族研究,2012,02:133-136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3

秘书基本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金正昆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分析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要求。

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接触是前提。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才容易沟通。所谓沟通是双向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宏观上涉外礼仪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尊重自己的单位.

第二个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于表达。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

第三个方面是要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金正坤教授结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的一些内容,具体介绍: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名片的制作和使用、与外国朋友交换礼物、宴请外国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从而在衣食住行访谈送等方面,使人们对涉外礼仪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他认为,与人交往要尊重为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换而言之,它是讲规范,规范就是标准。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着装,他又规范的说法: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个人就晕了。男人看腰,看什么了?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是什么品牌,而是看这样一个细节,要上挂不挂东西。我们说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话,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前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有一串钥匙吗?所以我刚才想讲的是涉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

那么实际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我国传统礼仪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五千年的礼仪文化,我们都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继任成长,那么我们大家应该说是学识源远流长,但是,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中外礼仪是有一些差别的。譬如国际礼仪它是强调关心有度,换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而我国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无间。这个恐怕在国际交往中,此点不了解就麻烦了,按照我们的规范性说法,国际交往中不宜随便探讨对方、请教对方的问题有五,我们叫涉外交往五不问:第一不问收入问题,第二不问年纪大小,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不问健康状态,第五不问个人经历。第二个特征讲对象性,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内外有别,自己人你该问还是问,但是外人你还是不问比较好。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健康被视为私人的资本,你身体不好,人家做生意会跟你合作?那缺乏可*程度嘛,但是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比较爱问的。

秘书会议礼仪

按参会人员来分类,会议基本上可以简单地分成公司外部会议和公司内部会议。公司外部会议,可以分成产品会、研讨会、座谈会等。

会议的分类:外部会议、内部会议、会、工作例会、研讨会、部门会、座谈会、计划总结会。

内部会议包括定期的工作周例会、月例会、年终的总结会、表彰会,以及计划会等等。

我们以外部会议为例,讲一讲商务礼仪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我们将会议分成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

1.会议前

在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when-会议开始时间、持续时间where-会议地点确认who-会议出席人what-会议议题others-接送服务、会议设备及资料、公司纪念品等。

when-时间,你要告诉所有的参会人员,会议开始的时间和要进行多长时间。这样能够让参加会议的人员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where-地点,是指会议在什么地点进行,要注意会议室的布局是不是适合这个会议的进行。

who-人物,以外部客户参加的公司外部会议为例,会议有哪些人物来参加,公司这边谁来出席,是不是已经请到了适合外部的嘉宾来出席这个会议。

what-会议的议题,就是要讨论哪些问题。

others-会议物品的准备,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类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纸、笔、笔记本、投影仪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点心等。

2.会议中

在会议进行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1)会议主持人

主持会议要注意:

介绍参会人员;

控制会议进程;

避免跑题或议而不决;

控制会议时间。

(2)会议座次的安排

会议座次的安排分成两类:方桌会议和圆桌会议。

一般情况下会议室中是长方形的桌子,包括椭圆形,就是所谓的方桌会议,方桌可以体现主次。

在方桌会议中,特别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领导,那么他一般坐在这个长方形的短边的这边,或者是比较靠里的位置。就是说以会议室的门为基准点,在里侧是主宾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双方来参加的会议,一般分两侧来就坐,主人坐在会议桌的右边,而客人坐在会议桌的左边。

还有一种是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主次的安排,而以圆形桌为布局,就是圆桌会议。在圆桌会议中,则可以不用拘泥这么多的礼节,主要记住以门作为基准点,比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3.会议后

在会议完毕之后,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细节,才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商务礼仪。主要包括:

会谈要形成文字结果,哪怕没有文字结果,也要形成阶段性的决议,落实到纸面上,还应该有专人负责相关事物的跟进;

赠送公司的纪念品;

参观,如参观公司,或厂房等。

如果必要,合影留念。

秘书电话礼仪

(一)重要的第一声

当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 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 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 这里是xx公司。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对方对其所在单位也会有好印象。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有代表单位形象的意识。

(二)要有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 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的心态去应对。

(三)清晰明朗的声音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 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 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作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四)迅速准确的接听

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听到电话铃声,应准确迅速地拿起听筒,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电话铃声响一声大约3秒种,若长时间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你的 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听到电 话铃声后,附近没有 其他人,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 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 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

(五)认真清楚的记录

随时牢记5wih技巧,所谓5w1h是指① when何时② who何人③ where何地 ④ what何事⑤ why为什么⑥ how如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 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有赖于 5wih技巧。

(六)了解来电话的目的

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公司的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 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就可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4

【關键词】高职;语文;礼仪;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氛围,而语文教育向来被认为是基础中的基础,但对应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其功能也是多层次的。最为基本的层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就其高层次而言,则以传承中华民族古典文化、介绍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及先进的人文精神为基本任务和核心内容。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恒久,在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必须注重公关礼仪方面的礼节。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是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其背景,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基础,以社会的需要为其归宿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公关礼仪的教育。

一、公关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一)学生在公关礼仪方面的现状

经过我们对学院学生公关礼仪常识方面的调查,以及平时观察和相关的测试来看,高职院校的公关礼仪方面教育普遍欠缺。人们认为公关就是陪吃饭和喝酒等方面的内容,礼仪就是注重形象、穿着等方面的内容,其实这是很片面的看法。礼仪应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部分学生比较有礼貌,少数学生连礼貌都没有。存在这样的现象,表现为骄狂,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厚此薄彼,更有甚者傲视一切,目空无人,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为此加强学生的公关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公关礼仪的职能

1.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2.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的词语+38%的语音+55%的表情。

3.联络感情: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三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对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

4.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四职能。

(三)加强公关礼仪教育的原则

1.真诚尊重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2.平等适度的原则。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如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要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

3.自信自律的原则。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强者不自惭,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

4.信用宽容的原则。信用即讲信誉的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容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自由,对不同于自己和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二、语文教学中公关礼仪教育的设想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性,可结合公关礼仪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公关礼仪教育的设想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公关礼仪常识的教育

现代公关礼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加强常识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做起。其常识内容简要包括公关礼仪的涵义,分类、基本理论、原则、注意事项、各类公关礼仪的具体做法、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及相关礼仪要求和禁忌、公共礼仪常识。

1.语言类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2.身体语言类。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3.饰物语言类。通过服饰、物品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4.酒宴类礼仪。通过设宴饮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一则,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礼貌尊重,以求此后友好的发展互相的关系。

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等相关内容。

(二)模拟公关礼仪实习

在学院的各种学习生活中模拟相关的公关礼仪实习场所,让学生得到实习的机会。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模拟实习。

1.语言礼仪;2.动作礼仪;3.会议礼仪;4.酒宴礼仪;5.行车、坐车礼仪;6.公务礼仪;7.商务礼仪;8.个人礼仪;9.各类角色的礼仪实习;10.各类社会公关礼仪实践活动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5

关键词:礼仪;素质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71-02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风貌都是通过礼仪展现出来的。礼仪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在我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重视起来。这样既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凭借礼仪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将自身素质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贯穿礼仪教育。

一、礼仪教育同素质教育的重要关系

1.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现在大学生主要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来进行素质教育,这对于构造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境界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是直接作用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同时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和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当前阶段的人文教育通常是渗透在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之中,可是学生们并不可以普遍接受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也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用到教学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通常来讲是凭借礼仪来将自己的修养展现出来,其他人并不能够直接感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就需要凭借外在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载体的礼仪教育,是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同外在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是由于礼仪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能够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同时能够切实的落实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2.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能够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加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等,当然也包括对人和对物的语言及行为,这里面都包括关于礼仪的内容。如我们所知,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进行礼仪教育,可是对于当前各高校的礼仪教育,依旧是比较薄弱的。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都很大,对于礼仪方面的学习更是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家人的行为影响或者其他环境的影响来学习礼仪相关知识的,可是这些教育并未形成体系,都是零零散散的,并且有些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加强,让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基本的礼仪知识,实现自我的完善,将自身的修养提高。一个大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文明用语,举止得体对学生的个人形象极其重要。

3.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礼仪教育的审美资源很丰富,主要体现在凭借礼仪教育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培养起来,为了学生的成长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让学生的健康个性得以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将完美的形象塑造起来。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现在的大学生中却出现了“审美苍蝇化”的现象,也就是部分学生将“审美”误发展为畸形的“审美”,不管是在外在形象方面,还是在人格精神方面,都在向丑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并非是人自身的问题,而是缺少了正确的无论是外表形象,还是人格精神,都有追捧丑的倾向。这不是人本身的问题,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美的标准不断流失。也就是说,礼仪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极其重要的。

4.礼仪在某种程度上为一种形式美,其在礼貌、礼节、仪式等方面都有体现。礼仪教育中要求人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同礼仪规范相符合,美的妆容是什么样的,不同的场合应该穿着什么样的服饰,应该在公众场合注意言谈举止的优雅得体,形象美通常都是在这些教育中体现出来的;礼仪教育要求人们应该懂得谦逊、恭敬、彬彬有礼、关爱他人,让人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人性美;礼仪教育还能够对不同民族、国家、宗教的风俗礼仪进行传播,让人可以从中感受到丰富的社会美。所以说礼仪不仅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还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礼仪教育将学生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培养起来,引导学生对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加以明确,让学生能够获得美的标准,对追求美、创造美的方向加以明确,度审美情趣低俗化加以避免。因此,礼仪教育是审美素质教育的基石。

5.礼仪教育可以维护大学生的形象。一个人在公共观念里整体的评价和反映就是一个人的形象。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共同形成了一个人的形象。内在形象包含素质高低、心灵美丑等,外在形象包含仪容、仪貌、语言行为等。外在形象是基于内在素质的内在形象的一种体现,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这样才可以将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树立起来。并且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在某些情况下经常被人们等同于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于大学生个人形象的维护,也是对大学生群体形象的维护,民族形象的维护,国家形象的维护。所以说大学生礼仪的目的是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二、通过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1.礼仪教育传授人文知识。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即为人文知识,比如说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等。而礼仪教育中就包含了很多人文知识,在讲述礼仪的发展、礼仪的由来等的时候,都和人文领域的基础知识息息相关。礼仪教育具有生动可感的特点,学生爱学乐学,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学习到不少有关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礼仪教育遵循人文方法。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实践方法就是人文方法,视角最为广阔,已经超过从某个阶层或群体利益出发的立场,将人本身的生存发展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人文方法显示了人文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人文素质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的是,人文方法的重点在定性,注重体验,同时和特定的文化密不可分。礼仪教育对实践和体验也是很重视,运用人文思想中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做事做人,强调做事先做人,也就是遵循人文方法。

3.礼仪教育蕴含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为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民族、时代精神方面。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四个方面的核心所在。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古今中外都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是主体、人是目的、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为了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必须将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加强,凭借教授礼仪知识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大学生们既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让自己的社会交往行为和活动符合现代礼仪行为规范,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礼仪教育;措施

礼仪教育好像是很虚的东西,属于素质教育,不像中高考的考分那样可以比较考核,但它在学习和生活中又处处存在,普遍认为,礼仪只要平时通过自己注意或者控制就可实现,因此家长和学生就不那么重视。例如,每年九月开学时,有的学生留着长发,有的还染了色;家人聚餐时,无视长辈在场,从头到尾都在手机刷屏,不跟亲人沟通,显得很冷漠;在学校不懂得谦让,自私任性,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微信群里随意辱骂,粗话连篇;有的学生不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教育怀恨在心,将老师的自行车扔进河里,或在老师的汽车上划线。这些不良现象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为此各职业学校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通过礼仪教育实施计划等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需要将礼仪教育作为教育常规工作开展,注重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和实效性,需要社会、职业学校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礼仪教育的内容

1、家庭礼仪

除了在学校外,家是孩子呆的时间较长的地方。家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但现在的学生常把家当作一个释放的场所,他们在学校里能做一个好学生,可在家里却会忘了最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给来访的客人让座、不会主动问候,不仅家长尴尬,这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和身心发展。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因此,相对于学校礼仪教育和社会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它包括问候礼仪、就餐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打电话的礼仪等。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学会主动问候父母长辈,特别在过生日、过新年的特殊日子里,真诚地送上自己的祝福和礼物,意义非凡。用餐礼仪要求学生请长辈先入座,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要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待客礼仪要求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热情招待客人。到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不大声大气说话,不随便翻主人家的东西。除非有紧急要事,早上7:00前晚上10:30以后,不宜打电话,接打电话时要用礼貌用语“你好”、“请问”、“请等一下”,接电话时声音要轻,不大声嚷嚷,要有问有答,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打完电话,要说“再见”,然后挂机,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别人休息。

2、校园礼仪

在校园里,首先要培养学生尊师礼仪。不管是否认识,遇到老师均要行礼问早、问好,老师会回礼,双方都有被尊重而温馨的感觉。上课迟到要喊报告,老师批准后,方可进入教室,有疑问时要举手提问,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在教室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尊重同学和老师,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给予帮助。在阅览室、图书馆、展览会上,要注意保持安静,将看过的资料放回原处。在展品前注意不要影响其他观众观看,遵守展览会规定。在会场上,不迟到、不早退,打扰别人要说“对不起”,不在下面开小会。

3、社会礼仪

社会礼仪包括个人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等几个方面。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措施

1、通过军训,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每年新学期开始的军训,不光光是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军训的内容之一有仪表整顿,凡是留长发戴耳环穿奇装异服的,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剪去长发,摘下耳环,统一穿作军服,不肯剪发的,由班主任及家长共同教育,让学生配合剪发。通过军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军训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了解,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从细节入手,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学生从早上进入学校开始,老师应该针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规范做法,并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举止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改正。例如进出校门要主动出示学生证,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要排队、注意桌面的整洁,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等。

3、开展“十八岁成人礼”宣誓活动,加强礼仪教育

学校团委每年牵头组织“十八岁成人礼”宣誓活动,让学生明白十八岁意味着自己是一个成人了,有了身份证,可以申请驾照,更主要的事是要向成人那样说话做事,明白自己肩膀上的担子,不再像小孩子一样任性随意。

4、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孩子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诵读《弟子规》,教育学生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青年”活动,培养学生的说话习惯,教授文明用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学生“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学生再接再厉,没有获奖学生继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5、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学生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应通过举办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老师一样随时教育孩子,对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模仿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6、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现在的中外节日很多,孩子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进行礼仪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学生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能让别人高兴快乐,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综上所述,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让孩子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命因你而美丽,世界因我而精彩,学校因文明而美好!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作者:封萍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范慧芳.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J].宁夏教育,2005(12)

[2]姜桂娟.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浅议[J].职教论坛,2005(33)

[3]巴筱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礼仪课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