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财政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财政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财政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范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策略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统筹规划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多并且复杂,它所涉及单位的所有部门,因此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很多。因为部门多,所以管理问题成为难题,但是虽然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不同,但是其存在的目标是一致的,满足单位的需要,与单位的经营目标一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因为资金的预算管理仍然是需要对财政部门有依赖性,他需要财政部门和资金的审批部门之间沟通,这样存在的方式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所以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其统筹规划的管理。

(二)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能平衡投入和产出数据,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减轻负担。传统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采用定量供求,而数据来源于以往的工作经验,这是不合理的数据,因此对于最后的管理工作的结果也会有错误出现。大家工作的利益与工作状态无关,所以工作的积极性缺乏,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改革,让经济利益和绩效挂钩,那么大家就会在岗位上主动开展工作,各部门也能节约成本,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目的,促进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

在上文总结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依然是预算资金管理意识差,导致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拖后腿,影响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大家的关注点在核算上面,因为核算的结果与其工作的利益有关系,导致预算管理缺少有效的手段,其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再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权力的高度集中,它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是一言堂的局面,所以很多资金都没有被用在预算的位置上,因此不仅影响工作的进展,还会造成预算资金管理的风险,影响最终单位工作的进程,促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此也就无法达到预算资金管理最初的预期效果。

(二)财务人员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水平需要提高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时间长,而且财务人员的年纪很多都是高龄人员,他们的专业水平有限,学习能力有限,他们的长期安逸的工作状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少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知识、能力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补充,不能一味地以这样状态工作。有的财务人员在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缺少相应的从业资格,因此他们的相关理论知识不足,更加欠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不能进行高质量的财政预算,在造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保证财政的收益,所以财政风险经常出现,工作的独立性差,水平低,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财政收益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三)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符合单位发展实际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编制工作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但是在做单位的财政预算的时候,要符合单位的发展情况与市场的动态,需要做成分的调查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因为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编制程序不统一,制度不合理,所以在做预算编制的时候利用的时间很少,对各项指标都没有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最终的预算编制的结果是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不相符,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这样的预算计划,一旦单位的领导者使用以后,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带来经济损失,严重的情况是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生存问题。

(四)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制度的执行效果怎样,取决于监督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监督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效果。之所以说监督的力度不够,这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制定奖惩制度,同时考核机制也不完整,因此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能进行规范的规定。因为监督部门还以依附在管理者的思想,因此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的作用,无法对资金使用和收益进行有效的监督。一般情况下,监督缺少科学性,随意性很大,所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增加难度系数。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度

在社会的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激励的市场中站稳,就应该重视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加强对其的重视,客观的看待其存在的重要性,并且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工作计划,清楚的划清大家的工作职责,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并且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单位中做好意义的宣传,让大家熟知其存在的意义,再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克服主观性,用客观的事实工作,并且针对薄弱环节要加强,鼓励大家积极地参与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工作中,在单位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国家宏观政策上要给予支持,从而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发展提供有限的物质条件保障。

(二)健全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工作,首先要完善预算编制制度,保证预算编制制度是符合国家的法律要求,在对单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才制定的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制度是一项工作需要细心的制度,在所有职工的参与下,制定合理的计划,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保证了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同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政府的经济财力状况,按照分析的主次的原则,科学对单位的发展情况做好预测,保证预算编制在制定完以后与单位发展的目标一致,并且在执行的时候要对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和确定,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创新工作方法,满足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预算编制体系为预算的执行以及最后效果做基础准备。

(三)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

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在财政预算体制上,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扩大预算的范围到整个单位的所有部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监督中来,奖励制度完善,便于在单位内部的监督体系的完成,同时做好内控的管理,发挥出内控审计部门的作用,有利于单位的自我监督。而外部监督也不能松懈,国家的审计机构要定期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做监督,从预算的制定到最后的执行,整个过程都应该进行监督,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护国有资产,减少资产的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透明度,便于国家的监督。而行政单位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因此社会大众的监督是最公正的,因此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单位要客观的采纳社会大众的意见,以免逐步完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预算结果,所以说对于财政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行政单位要严格把关,并且制定培训和学习计划,在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的培训和提升,在培训中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融入进去,保证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技术的学习,召开座谈会加强沟通,制定绩效奖,对工作能力强的给予奖励,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完善工作人员的应聘制度,要严格专注其工作能力,以便在进入岗位以后能够带动部门人员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综合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求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在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单位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预算编制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重视人才的培养炸招聘,最终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计划。

参考文献:

微观财政政策范文2

1.1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纵观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来源情况,依旧是靠着上级机构的拨款与财政补贴,在这样的方式下会使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有的单位缺乏一套独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成本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对于财务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做到系统性与严肃性。其次,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的不足,相关培训也没有,执行力较差。另外,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化来促进资金收入的提升,财务预算中将重心放在了会计的分析、预算等方面,而对于资金可能潜在的风险分析甚少,也没有落实资金方面的有效措施。

1.2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问题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力度不够,有的单位缺乏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虽然也有单位设置了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但该机构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有的单位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内容不够合理,实践操作性差,最显著的还是没有按照有关法规制度办事,当发现问题后一味的注重灵活性,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制约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2、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预算管理,强化管理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保证资金较好使用效率,就必须进行系统、科学、准确的预算编制;由于我国财政预算与预算执行效果间的差异性较大,收集各类基础数据,明确所有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由下至上进行全过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预算批复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严厉禁止随意的调整预算、追加预算的行为。构建并落实完善的评价体系,以保证管理决策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2.2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若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那么将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职能的分发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受到了管理范围以及自身条件等各类因素的限制,很难聘请到一大批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构建氛围良好的管理环境来吸收更多资质高的财务管理人才,还应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人员给予尊重、关心、认可,为其良好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

微观财政政策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基本上能够正常满足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并且可以合理有效的保证的并且提高农村税收的实施开展工作,逐渐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与经济困难。

1.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难以控制由于现存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限制,管理和业务工作都和以往有所不同。财政税收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并且在业务和行政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管理人员受到了业务和行政的双重压力。压力的增加使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弊端与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就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并且难以控制的方面上,不能够坚持原则,违背法律的意愿,这样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就没有十分有效地监管机制,对于很多地方的财政人员来说,完全就没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想法,无视违纪违规的行为,导致重大错误的发生。

2.监督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我国监管机构的不断改革,地方管理不断地削弱了财政税收管理的力量,很多财政税收的人员被调离,导致财政税收的团队组成不稳定,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质量下降,工作进度整体滞后等问题不断地发生。当然,在硬件设施上同样也不能够得到满足,没有充足的经费,管理性质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民主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当今我国的现状中,一些单位和地方并没有且是有效的将财务工作做到公开化,也没有从实际上做到民主管理机制。财务工作公开化和民主管理机制的形成是形成并且实施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形成十分关键的一步,我们一定要做到正确的落实,稳定的实施。在这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就是这一制度的关键核心工作内容。在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已经成立了所谓的民主领导小组,但是大多数成员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转变过来,还有的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大多没并不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导致这个小组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很多群众并不能从心里信任并且听从这个小组的意见。这样的民主监管小组,及时成立了,但由于能力不行,只能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往往也起不到真正的监管作用,使得人民群众很失望。

二、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创新的建议

1.构建和谐财税发展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财税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财税工作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和谐社会也会推动财政税收的发展。因此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创新中,需要重视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在研究财政税收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的同时还要研究怎样利用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推动财政税收工作的进行。辩证的思考能够进一步优化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的创新。

2.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稳定,我们首先应该摒弃旧有的重收入轻管理的机制,我们应该做到尽量减少人为影响,减少个人感情的加入,强化法律的作用,从而保证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可行性更强。除此之外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要尽量细致,条理清楚,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方便日常的管理和实施。建立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能够强化对财政税收的管理,还能够满足新时展的需要。

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想要真正的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财政税收管理的问题,就要做到从人员上完善整体素质,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法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再深造,大力宣传职称问题。同时还要完善财政税收管理的考核制度,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起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财政税收是政府的公共工作,因此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树立管理和服务意识,从心底上做到服务群众,服务大众。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调配能力和组织能力,成为财政税收管理的精英人才。

4.规范确定财税收支范围在确定财税收支范围时,需要遵循市场、优化以及服务的原则,在明确财政税收管理范围的基础上来科学地制定税收比例,使得财税税收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资源实现科学分配,将财政税收所得合理配置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中。在进行资源分配时要注意实现区域分配的均衡化。相关部门要明确财政税收的职责,各级部门要按照规定行使权利,在进行财政税收工作时,要注意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辖范围,要进一步扩大财政税收的管辖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将财政税收管理逐步纳入到预算管理当中,但是必须要结合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责的实际状况。这样有助于解决财政税收出现区域分配不公的问题。不断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的协调性,处理好中央宏观调控的需要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断促进我国财政税收的健康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社会进步。

5.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建立在改革和完善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之上。为此,要不断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职能,要建立合理、全面、客观、有效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在不断整合财政税收资源的基础之上将所得资金纳入到日常的预算管理之中。与此同时,要注意相关资金使用途径的公开,切实实现资金使用的完整与透明。同时,还要注意加大对财政税收资金的整合力度,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于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使得资金使用方向向农村倾斜,不断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信息的交流度,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经济管理上的优势,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充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使用资金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工作,要完善重点扶持与优劣互补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微观财政政策范文4

关键词:公共财政政策 作用 定位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政策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对于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问题,以期更好地利用财政手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公共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实现调节社会总体供求平衡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社会总体供求状况进行调节,促进其总体平衡,通过对社会经济总量的调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很多经济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将注重外延式增长或者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为内涵式增粘个或者围绕质量为中心的扩张形式,而要想实现上述的经济发展转型,肯定缺不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无法促进这种转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采取有效地紧缩与扩张的公共财政政策,同时注意与货币政策等政策方针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可以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或扩张加以有效地抑制,从而营造出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保障。

(二)公共财政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初次以及再次分配过程的指导,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效率。财政资金流量和流向以及分配结构是社会再生产里的关键环节,对政府支持和影响经济发展过程,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调节,并推动科技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政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体现有两点:第一是政府财政部门通过直接预算的安排来对社会投资结构进行协调,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财政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压缩成本,节约资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进行规划,从而间接的控制和影响经济的运行,是市场经济整体能够沿着健康、稳定的预期路线和方向向前发展,公共财政政策之所以有这种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政府是政府部门根据相应的国家权力来制定和实施的,其直接和国际政府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调控职能相关联,具有引导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等等。

二、我国公共财政政策定位方向分析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调整经济增长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在财政投资方面,将逐渐从一般竞争性的投资领域退出来,将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条件。

再者,将逐步构建财政投资和融资机制,提高和改善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效率。具体来讲,将逐步构建有效合理的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投资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导向性作用,从而尽快实现政府投资大部分用于风险投资、公共以及一些基础的项目中,将社会投资更多的引向竞争性的领域内,从而形成新的更健康的财政投资格局。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切实通过税率和税种的设置来落实和体现国家的产业和财政政策,促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其次,要对财政支撑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加以改革,相关公共财政政策中要逐渐转变返还所得税、包干税费、税费减免等等让利减税的一般做法,将重点放到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工作中,为市场中所有的竞争主体构建一个统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才最好的长远政策方向。

(二)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够单单依赖市场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财政政策方面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将三农发展过程中属于政府部门的事项逐渐归入到各级财政支出的范围内,根据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将三农问题的解决白道突出重要的位置,并加以大力的支持,逐渐由以前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对当前的公共财政资源的具体分配格局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将农村地区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服务范围,并适当向其倾斜,切实加大三农的财政投入。

(三)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维护生态环境不受进一步破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历来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给予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生态环境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和物质,才可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再者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无法脱离经济的发展,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中才得以获取保护,反之肯定会出现过度捕捞、滥垦滥伐等问题,与此同时,维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治理等工作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加以职称,所以公共财政政策的定位中不可能忽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因素。

三、结束语

总之,公共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公共财政政策的深层次作用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定位,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和维护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微观财政政策范文5

(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①思想认识不到位。单位领导及其财务部门对会计内部控制不了解或不重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而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②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但很多部门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包括经费开支标准,业务流程等,在实际操作中仅凭经验、惯例、或者是按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办事,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一些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却因陈旧滞后、不完整等种种原因而不能执行或没有执行,执行力低下,制定的制度和办法形同虚设。③人员配备、岗位分工不合规定等等。

(二)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专项资金的管理。一是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二是资金分配存在着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②往来款项的管理。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付款多,购物少)或贷款担保形成呆坏账。③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其主要表现在:①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②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③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

(五)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①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②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①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②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③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资金不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将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①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因此,单位负责人应首先提高认识,强化“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单位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有关财政、财务会计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其次,财会部门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建立健全会计内控的责任意识。再次,相关部门要强化内控意识,与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内控责任。②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责,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互相牵制,以达到会计内控的效果;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等等。

(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①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②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③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④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三)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四)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①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②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微观财政政策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在财政资金使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需要主动地加强自身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同时,企业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提高对反贪反腐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更为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帮助企业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具备更高水平的适应能力。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对预算的管理、定额的明确、资产内容的管理以及对财务的有效监督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表现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较为完善的制度影响来实现自身工作的一一落实,就其涉及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了:

1、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弊端

其一方面缺乏对管理把控流程的严格化执行,使其不能够在更广范围内实现自身的适应性,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能够在被拨入之前,无法得到更为明确的论证,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其所产生的专项经费带有极大程度的模糊性。

2、年终清算工作的不足

在年终核算环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对账务进行明确,使其能够成为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二)职能水平较低,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

问题内容的主要表现指的是:一方面,企业在对货币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因其带有的资金安全隐患,导致其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会缺乏系统的会计、出纳专业工作人员,导致职位无法做到有效分离,甚至出现因为二者会计与出纳的相互交串而降低了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导致其存在预算工作的不规范与经费的互相占据,进而让费用的支出活动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的计划。同时,也存在着因计划的定额影响,而让制定的计划仅仅是拘于形式,一些单位不得不采取以货抵债的形式来完成出售工作,但其事后清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时候,其存在的账号资金内容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呆账”。资金的使用计划缺乏明确的计划性,不能做到高透明、资金的使用显得盲目且缺乏建设性,也就相应地带来资金的浪费。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存在不合理

国家的财政支出工作,仅仅是对资金内容进行落实,而不会对其进行系统的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工作所需资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投入来获取的。因此,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拥有者,但国家不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偿还相应资产,而是将其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来进行经营与管理。所以项目内容本身会显得较为的盲目且固定。在一些预算活动中,项目内容的支出核算会不能做到对不同专项资金的分化与管理,导致其核算工作不能有效地推动专项工作开展。

二、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对部门内外预算编制的完善与发展,进而方便收支工作的进一步核算与细化。事业单位与从事于财务核算的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部门预算方案的认可程度,不能随意地更改,提高针对性,确保收支平衡与其取得的成效得以有效地避免财务缺口的产生。

责任的细化到位,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将职务与责任相结合,使得财务工作可以与实际相符合。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强监督水平,提高关注度,进而防止财务工作与工程项目的脱节。

(二)提高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与分配,做到统一化支配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支配使用水平,企业应当主动地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水平,加强对合同内容的落实程度,将其重申部分着重强调,严格执行制定的规范制度,杜绝职工的公款滥用、借用。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需要明确政府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有着绝对的拥有权与支配权。为了改善国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不足,其需要做到:首先,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重视程度,对项目内容制定完善的招投标运行规则,使得政府的资金管理工作可以被有效地监督起来,同时,伴以严格的审查制度来确保各项支出得以跟进、监督。其次,在验收环节,需要采用内部处理的方式,做到集中统一处理,这既是现代企业的常见管理模式,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举措。

(三)加强票据管理与挂账的处理

票据的合法使用是票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自制的票据用来完成费用的收取工作是不合规范的,相关票据应该由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统一领取与购买,并加以严格控制管理,其它不关联机构和个人并没有购买的权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对票据的缴销工作,进行票账相对,以做到票账额度相等。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制度规范是处理长期挂账的有效措施,在建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必要的教育与检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是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与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挂账现象得以有效的改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针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内部的管理需求等问题,提出更为稳定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问题处理水平,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将财务管理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将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