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1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1]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如昆明火车站的暴力事件、动车事故、火灾事故等,各种事故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作为三级医院往往要承担事故的救援工作,那么收治伤员的科室护士长就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时间短、伤员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病房的救治工作和普通病人的护理工作就成为病区护理管理的难点,结合病区参与大型事故抢救的经验,对护士长能力的要求作出如下总结:
1 迅速整合护士人力
灾害护理学救援工作的特点是灾害发生的突然性、救治任务的艰巨性、救治时间的紧迫性、救治工作的协调性。这就要求护士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护士迅速到位。伤员数量较多时及时向医院、护理部申请人员的支援,将护士进行分组,由本科室护士担任组长,带领支援护士、护生进行护理。同时将护士分为伤员抢救组与普通病房组,保证双方面的工作都能顺利推进。
2 整合病区病房,做好分区
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特点利用病房现有资源进行分区,将危重病人相对集中,建立病房的重症监护室,与普通住院病人分离。保证抢救工作的开展。
3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抢救器械、物资的充足。
因病房的物资储备有限,在短时间内大量收治的病人需要消耗较多的物资,这就要求护士长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急需物资迅速到位,保证抢救需要。需要的抢救器材经医院协调后迅速集中到所需科室,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做好病人身份登记、协调工作。
病房安排专人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查,对于病情较轻的伤员协助其及时联系家属。受伤较重的伤员充分利用其随身物品和证件等进行身份的确定,对于确实无法确认身份的伤者及时上报医院的应急处理小组,由其他途径进行确定。
5 进行心理干预,稳定伤员情绪
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伤者往往在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变化,[2]护士应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稳定伤员情绪、鼓励其宣泄心中的想法,同时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系统进行支持,帮助伤员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3]
6 做好总结,查找环节漏洞,修订处理流程及预案。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各个医院均制定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应用护理应急预案,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施抢救,可使抢救工作行之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4]在救治结束后,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对整个的抢救流程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对现预案及流程进行优化,以便今后能够更好的完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护士长除做好相关的病房管理工作以外还要做好如媒体、社会爱心人士等的管理,保证病房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护士长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伤员中发挥着协调、指挥、引导的作用同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完成突发事件中的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慧嫦,黄慧英,岑敏仪.护理程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外急救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83.
[2] 钱铭怡.国内外重大灾害心理干预之比较[J].心理与健康,2005,4(1):46.
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2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以“一案三制”建设为基础,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和法制、科技,抓好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预案体系建设及应急值守、监测预警、物资保障和培训演练等重要环节,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建设和谐稳定双龙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经研究决定,成立双龙镇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队。其组成人员如下:
队长:
副队长:
成员:
三、修订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各村(社区)、镇级单位(部门)要对各自制定和牵头制定的应对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并报镇应急办审核备案,同时编制简明操作手册和处置流程,提高预案实用性。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各专项预案每年应演练一次,并在演练活动前两周向镇应急办报告。2013年,学校、医院是应急演练的重点单位,要早安排,早落实,确保演练成功。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应急处置常识纳入课堂教育范围,每个学生每周应急知识授课数应在1课时以上。
四、宣传发动,组建志愿者队伍
各村(社区)、镇级单位(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动员有责任心且热心公益事业人士加入到应急志愿者队伍中来,同时,要全力挖掘统计各行业专家(包括在该行业领域内有突出业绩的权威、专家、学者等在编或民间人才及擅长应急处理的人员)情况,及时上报镇应急办(附件1)。
五、灵通信息,开展隐患排查
各村(社区)主任,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作为信息员,及早发现和报告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准确把握信息报送的程序、时限。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组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做到风险隐患排查常态化、动态化;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将排查结果上报镇应急办(附件2),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措施及时整改,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建立健全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征用、紧急配送和事后资金结算机制;对所属应急物资的来源、储备、调拨潜能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附件3);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确保装备、物资随时可调,及时运输送达。
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严重损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由于突发事件涉及人数多,采取有效积极的救护措施,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系统的组织管理及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现将我科于2008年5月22日救治的一批群体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于中毒的2h内相继送入我科抢救,均为男性外籍患者,年龄在22~36岁。按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16例,中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3例。
2 中毒原因
一艘载有25名外籍船员的船舶停靠在崇明大东船务公司准备接受检修,因一名船员的操作失误使得一氧化碳逸出致25名船员全部中毒。
3 具体做法
3.1 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由于中毒事件发送在夜间,急诊预检护士接到120电话后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根据相关信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居住在医院附近的护士赶赴急诊室参与抢救。同时上报医院总值班和急诊科主任,总值班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至急诊室做好配合工作,以保证人力、物力及时到位,由于人员安排合理、指挥得当,现场急救与转运衔接紧密。
3.2 救护小组分工合理,保证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群体性中毒人员多,抢救现场甚为混乱,为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高效,护士长将调配到场的护士分为三组,第一组预检护士专门为中毒患者进行信息登记,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记录。由于患者均为外籍人士,又无翻译陪同,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预检护士为所有中毒患者戴上标识带写好代码等相关信息,以确保执行治疗的准确无误。第二组为抢救组,当时120同时送来三名患者心跳呼吸已停止,护士长指定改组负责重危病人的抢救,第三组人员2名护士负责对其他中毒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的实施直至病人病情稳定后的转运、分流。
3.3 组织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安全、快速、有效给氧可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这是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轻度中毒给予中流量吸氧,中度中毒予以高浓度吸氧,重度中毒立即给以高压氧舱治疗,同时配合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治疗。
3.4 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因事件的突发性,加上同伴的死亡,造成患者情绪激动、心理恐慌、焦躁不安,护士除了有条不紊地做好一系列救治护理措施、对死者做好遮隔措施外,还运用肢体语言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4 效果与体会
25例患者除了3例送来时呼吸、心跳已停止,经抢救无效,其余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4.1 突发性应急预案的制订与演练是保证有效应对的关键[2]:SARS过后,政府、社会、医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以高度重视。我科作为崇明岛最大的综合医院的急救窗口,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相关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使急诊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护士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
4.2 各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了抢救工作的安全高效:根据应急预案,在整个事件救治过程中,由护士长负责与各部门沟通,调配资源,整个抢救现场配合默契,显得忙而不乱。
通过这次群体性中毒事件的抢救,有效提高了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与救护能力,面对突发成批的救护任务时,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连贯性、程序化,为成批中毒患者救治赢得时间,适合目前医疗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4
1建立疗养院护理应急预案的目的
1.1减少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大多数疗养院位于环境幽静,远离市区中心的位置,出行不便利;不同区域的疗养院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位于沿海区域的疗养院经常有台风登陆过往;疗养员大部分年龄偏老,患有心血管等疾病,发病急、进展快。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护理应急预案,护士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尤其是在疗养员发病进行抢救时,可以减少盲目性、随机性,争取抢救时间,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1.2激发护士的能动性,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各科室护理单元组织全体护理人员从实际出发,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各类危险事件易发生的时间、环节、人员等,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并通过反复对应急预案的学习、演练来修改和健全,使之合理,可行性高。由此,护理人员在有关护理理论水平和技术方面得到提高,在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国家重大法律、法规等方面也得到强化。
1.3提供安全的医疗保健环境,降低事故发生损害率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可总结出易发事故和突发事故的类别,能够对易发事故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突发事故发生后,根据不同的事故性质,采取应急措施,迅速的作出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2.1疗养员自身安全包括疗养员跌倒、迷路、海水浴时发生淹溺、心肌梗死等对疗养员造成伤害的应急预案和急救流程。例如跌倒应急预案:①护士得知疗养员跌到后,问清楚所处位置、有无出血,并嘱其保持姿势不动,通知值班医生,携带相关物品,立即奔赴现场。②对疗养员的情况作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疗养员意识。③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配合医生进行救治。④必要时启动报告程序。⑤如病情允许,将疗养员移至抢救室或疗养床上。疑有骨折者,做好后送医院准备工作。⑥认真记录跌倒经过及抢救过程,在以后有可能发生的护理纠纷中避免举证无效。
2.2环境安全突然发生停电、停水、失窃、水灾、台风、地震等环境变化有可能给疗养员带来不安。建立应急预案可预防环境的改变有可能给疗养员造成的伤害[1]。如夜间停电的护理应急预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规备好抢救器材,如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应急灯充电工作,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简易照明器材,如手电筒、蜡烛和打火机等。②停电后,立即开启应急照明灯,向疗养员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不要慌乱。③查找原因,通知水电维修班工人恢复供电。④启动报告程序。⑤加强巡视疗养房,安抚疗养员,注意防火。
2.3制定报告内容及上报程序
2.3.1报告内容包括疗养员突然发病及抢救,严重并发症疗养员的医疗及救治,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过失或有护理纠纷倾向的疗养员的护理,山体滑坡、溢水等外环境发生改变的现象。
2.3.2上报程序明确领导机构承担职责的具体工作部门,明确紧急事件发生后各职责部门应采取的措施[2]。根据事件性质不同上报各职能部门。
3效果评价与讨论
3.1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原则预案的制定过程是全面掌握疗养院的状况,消除事故安全隐患,提高疗养院安全水平的过程。它重在人员的参与,通过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与规避,从而达到积极预防事故的作用。
3.2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能力通过开展预案演练来熟悉掌握预案的流程,发现周围异常的人或事物后,根据应急预案尽快处理,护士心里不会慌乱,能沉着稳定地解决好正在发生的事件,避免疗养员受到伤害,可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3.3体现了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由于护理工作的动态性、直接性、连续性和持续性,当一个意外事件和一个护理问题出现后,尽快与疗养员和家属沟通,按照护理应急预案的步骤进行评估、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护士仍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树立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方位为疗养员服务,将疗养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疗养员在突发事件中仍可享受优质服务。
3.4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的提高通过倡导优质服务和加强护理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重视护理薄弱环节的管理,能最大程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造成的损失,不断地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5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信息管理;预测预警
1背景
公共卫生管理与应急响应平台旨在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医疗机构的数字化水平。
2业务分析
系统的目标包括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有关资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并提供专业预警信息;面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快速采集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命令指挥工具,以及通讯和命令指挥等支持;通过专业模型,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3总体框架
系统包括以下几大主要业务系统:(1)信息采集与汇总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录入突发卫生事件信息、卫生监督信息。(2)重点疾病预测预警系统:利用预测预警分析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在国家级指挥中心以及州级指挥中心。(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完成事件信息汇总、任务分派、指挥协调等功能。系统建设在各级指挥中心。(4)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系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访问和更新知识库,以获取所需的公共卫生知识。系统可以被集中建设。(5)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向公众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新动态。系统可以被集中建设。
4系统功能设计
4.1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系统报送所有卫生部规定要求的卫生事件。具体报送内容格式与频率可在系统中按需设定。信息将由各级医院、卫生所、医疗机构直接向本机构的上级节点报送,同时可以抄送给最高级国家级平台。上级节点对报送的突发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汇总、查询、统计分析。4.2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包括两类:(1)公共卫生监督,如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消毒产品和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2)医疗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督包括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其职能和管辖范围,负责报送相应的卫生监督信息。在完成卫生监督信息的采集之后,填写卫生监督信息的报告,并把相应的报告发送给上一级机构。4.3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医疗资源包括医院、急救站、救护车等。通过分发到各医疗资源管理机构的终端,系统可以实时获得医疗资源的动态,比如医院的床位数、医生数、手术室容纳能力等。医疗资源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被用来有效支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完成资源分类组织,资源数据维护,资源查询,资源统计分析,资源定位,资源状态管理,资源登记,资源管理GIS支持服务等功能。4.4重点疾病预测预警系统重点疾病预测预警系统将建立在对重点疾病的监测数据分析基础上。一方面,为保证监测内容的完整性,除了对已知传染病种的监测,还应包括症状监测和事件监测,从而可以对未知的、新发的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做出预警;另一方面,多渠道监测信息。从各种途径接收疫情爆发流行的报告,不仅是政府途径,也包括各种非官方渠道,如媒体等信息。系统功能可分为两类:(1)对数据源的统计分析。当发生异常情况超过设定阈值时,如发热、急性哮喘发作等症状的人数突然增加到一定数量,或某重特大疾病,如鼠疫病例发生时,系统将按特定规则激发预警功能,进行相应处置,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汇报。(2)对重点疾病的传染传播预测。在一定模型支持下,给出初始条件和相关数据,对疾病蔓延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4.5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过报送系统直接上报到各级卫生指挥中心。依据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对事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与上、下级卫生指挥中心协同会商,分析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下达任务并跟踪执行情况。具体功能设计可包括事件管理、处置方案、协同会商、任务管理、态势分析、资源调度、情况统计。4.6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系统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系统中存储了以下数据:法律法规、预案方案、职业危害资料(传染病、食物中毒)、情报新闻数据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库等。并可提供对这些数据的检索与浏览、更新与维护。4.7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预警系统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向社会公众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影响区域、影响人群、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信息,使得社会公众可以便捷地获取公共卫生事件和预警信息。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升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预警信息的时效和覆盖面,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准备。具体功能设计可包括预警信息、事件信息、舆情监控、应急常识、应急手册。
5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个公共卫生管理与应急响应平台,将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医疗救治信息、医疗资源等相关信息统一报送、集中管理,实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对事件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等手段,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并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
参考文献
[1]洪荣涛.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J].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2004:106-108.
医院突发事件上报流程范文6
【摘要】急诊工作中经常面临处理各类大型突发事件、开放性创伤、急诊侵入性操作,易被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感染,充分认识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特征和急诊院内感染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对控制急诊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有效防范院内感染[1],我们调查了急诊抢救室院内感染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加强了院内感染各项措施,现就如何加强急诊抢救室院内感染管理和预防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急诊科 感染 管控
1 感染危险因素
1.1 急诊抢救室的环境特点。急诊抢救室作为医院的窗口,人员流量大,病种多而复杂;初诊诊断不明确,甚至包括传染病人;陪护人员多,各种潜在感染和带菌者情况不明,导致环境污染较严重;急诊抢救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使其环境难以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因此是院内感染的高危部门。急诊重危病人在诊断治疗和抢救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侵入性操作,器械及抢救设施的使用不当或消毒不彻底,也是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1.2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无菌观念不强, 不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前不认真洗手,集体治疗时未做到一患一洗手。
1.3 环境因素 病员来源范围广,人员流动大,突发事件多,使医护人员在应激中难免防护不到位,再加上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的复燃,近来艾滋病的患者上升[2],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大大增加。2 防范措施2.1 建立健全院内科内感染质控组织,加强急诊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教育培训使临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每月采取形式多样的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进行两次院感知识考试。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学习意识,从而重视抢救室院内感染潜在危险因素,有意识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2.2 抢救室的消毒隔离。(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每日定时紫外线消毒并记录,同时保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以18-22℃、湿度以50-60%为宜。地面、桌面、平车、轮椅及诊查床等物表每天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监测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和物表细菌培养,并做好登记。(2)严格执行急救后的物品清洁、消毒工作制度。诊疗抢救器材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灭菌或一用一更换。
2.3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1)对病史不清的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操作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时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做好标准预防,如带口罩、手套、工作帽;(2)操作前后规范洗手;(3)如有皮肤破损、提前做好包扎处理;(4)对抢救中医护人员如突发职业暴露[3]应立即按规范进行局部处理,并做好登记、上报、备案工作,必要时应定期跟踪检查。2.4 规范急诊抢救流程 (1)急诊抢救物品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2)侵人性抢救治疗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4],同时做好自我防护;(3)强调在急诊抢救中可能被患者体液污染的重点环节重点防护,如为患者吸痰,为躁动的患者穿刺,采血,洗胃过程中患者呕吐物飞溅污染等。2.5 院前抢救转运中的防护 (1)准备充足的防护物品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靴,以备突发事件现场使用如被污染及时消毒处理;(2)做好救护车辆及车上物品的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3)污染的工作服及时更换清洗,搬运患者时在对患者进行保护的同时应避免自我碰伤、擦伤以防感染。
2.6 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由医院药事委员会、感染管理处、科内质控小组组成的抗生素合理应用三级管理[5],督导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同时对不合理用药提出建议并进行改进。医院药事委员会、感染管理处定期公布合理用药监控数据,公布抗菌药物使用、耐药菌监测等信息,供临床参考。临床医生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护士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合理。
总之,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不仅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且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执业提供了保障。根据我院急诊抢救室的特点,通过院科三级监控网络严格检查,各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抢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地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最终保证急诊病人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伯英,李明艳.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存性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l-3.
[2] 殷大奎.认清形式.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4(1):35-38
[3]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