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风险社会;突发事件;五大连池风景区;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D035.29 [文献标识码] B

纵观国内外关于突发事件的探讨研究,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客体出发,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这种划分很容易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紧急事件混淆,不利于实际中对突发事件影响及应对研究。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突发事件的研究,尤其是目前国际对埃博拉疫情的关注,可以发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阶段,突发事件的时代性和主体性也越来越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从五大连池风景区相关案例入手,对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对风景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是相关研究中的完善和创新之处。

一、相关理论阐述

(一)传统意义突发事件的界定

从元概念角度讲,无论好坏,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都可以称为突发事件。但综合考查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则偏向“负影响”维度,主要集中在“突然发生”和“具有危害性”两个语义要素上,将社会生活中事前难以预测、影响范围广泛且对社会公共领域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公共紧急事件成为突发事件(宋英华,2009)。国外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定义是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我国在2007年8月3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案从社会客体角度规定了“突发事件”的涵义和类型: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的界定

1.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种种新问题:种族歧视、文化消亡、经济危机、贫富差异拉大、动植物灭绝、环境污染等等。这些可以称为“危机”的问题引起了西方专家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并形成“风险社会”早期理论。

通过总结,可从三个角度归纳西方风险社会理论:一是制度主义,以贝克、吉登斯等人为代表,他们是“风险社会”理论的首倡者和构建者。贝克认为,风险至少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甚至有可能在人类社会刚刚诞生时就已经出现了,所有的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二是文化意义,如凡・普里特威茨(Von Prittwitz)的“灾难悖论”理论以及拉什等人提出的“风险文化”理论。普里特威茨认为,人们已经对技术发展的副作用,即其引起的灾难有了新的认识。拉什从批判贝克等人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他认为风险社会概念无法准确地描绘出我们当前面临的景况,因为风险并不是有序排列,带有明确的结构性和指向性的;三是现实主义,以劳(Lau)的“新风险”理论为代表,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如极权主义增长、种族歧视、贫富分化、民族性缺失等,以及某些局部的或突发的事件能导致或引发潜在的社会灾难,比如核危机、金融危机等。比较而言,贝克和吉登斯对于风险的分析更为全面深刻,尽管在制度结构等论述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泄露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中国“非典”的蔓延以及当前埃博拉疫情等国际突发事件的检验,证明该理论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2.风险社会视角下风险的特性

自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经济变化塑造出现代风险的基本景观,决策和行为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使现今风险呈现出更为显性的特性。

首先,从根源上讲,风险是内生的。风险伴随着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是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业制度、法律制度、技术和应用科学等正常运行的共同结果。而自然“人化”程度的提高,使风险的内生性更加明显。其次,从影响和后果上,风险是延展性的。风险造成的灾难不再局限在发生地,而经常产生无法弥补的全球性破坏,例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埃博拉疫情等。其空间影响是全球性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其时间影响是持续的,可以影响到后代。再次,从特征上讲,大部分风险后果严重,但发生的可能性低。因此,某种程度上尽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安全了。最后,从应对方法上讲,现有的风险计算方法,经济补偿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通过提高现代性的反思能力来建构应对风险的新机制。

3.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的内涵

贝克的理论带有明显的生态主义色彩,其风险社会的概念特指在现代性的一个阶段中。在这个阶段,工业化道路上所产生的人为风险超过自然本身的风险而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人们意识风险能力的增强还是管理风险的机制方法带来了新的风险,都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另外,研究风险社会理论的学者普遍认为,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为突发事件。所以,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的主体性越来越强,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突发事件的主要标志。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能动性地增强,尤其是在处理与自然关系相关的突发事件中,表现的更为强烈。因此,突发事件也是一定的社会主体所面临的、事先难以全面认知与准确预报、突然来临且形式紧迫,给社会主体带来或潜在地带来某种重大影响性后果的事件(赵延彦,2010)。

对于旅游活动来讲,旅游者是主体,旅游资源则为客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众所周知,单纯的自然资源或者人为资源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需要一定的加工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人类能动性的参与,而实现旅游活动又必须有旅游者的参与,这就决定了旅游活动中突发事件的研究应当以风险社会为背景,可使相关学术问题更具时代性,更符合旅游活动的实践性。

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论述需要,本文所论述的突发事件是从当今风险社会视阈角度出发,指客观存在于整个旅游活动之中,因自然原因(人为影响仍占相当比例)或者人为因素主导而突然表现出来,具备广泛的不良影响并给社会主体(特指旅游者)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且不能完全掌控、处理的旅游事件。

二、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简述及其影响

(一)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简述

据资料统计,五大连池风景区近十年发生两起的突发事件,简述如下:

2005年2月24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粮食局设在龙镇的东帝天然矿泉水饮品有限公司车间起火,火势很大且持续一整天,损失达数百万元。且后续处理问题颇多,火后发现租赁费未交足、火损数额被疑瞒报,一度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焦点,给风景区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短期内旅游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

2014年6月1日,五大连池风景区发生一起因礼花燃放人员违规操作引起的烟花爆炸事故,导致14名群众入院治疗、观察,但均无生命危险。事故发生时,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用应急救护车和警车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组织救治,公安机关及时保护了现场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二)突发事件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影响

1.损害景区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决策过程

景区旅游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会使景区旅游形象受损,即使危机公关非常成功,其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周期内存在。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受多方因素影响,例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个人因素,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等现实因素,其中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因素在理性购买决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安全的形象一旦被旅游者所认知,该景区被纳入普通旅游者决策范围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厂房火灾和烟花爆炸事故发生后,各种谣言、小道消息趁虚而入,扰乱人心,公众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激动情绪,对景区相关部门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怀疑,排斥政府部门的危机处理,不安定因素随之产生,会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影响到景区形象的树立。无论是已经到达五大连池风景区的游客还是准备来此旅游的游客都不可避免的被这种负面的消息所感染,主观上认定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形象不良,而这种信息也随着游客的传播而扩散,直接导致未来一定时期内旅游人次数降低,旅游经济效益减少。

2.破坏景区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失衡

景区中突发事件的发生会使社会财产遭受一定损失,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社会经济系统失衡,社会资源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以地质遗产保护为主要目的的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剧了生态资源的破坏。

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活动是当地传统的节庆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也是景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旅游资源,但烟花爆炸事故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此次事故短期之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会有所降低,其恢复周期较短,而对于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来讲则是长期的影响,有些甚至具有潜伏期,破坏力可谓重大。

3.引起景区公众恐慌,游客与居民矛盾加剧

突发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受损,也使受影响人群产生无安全感的心理,出现心理失衡。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人们缺乏集体意识和与人合作互助精神,进而使人们产生信任危机,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公众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所激化,尤其是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居民会忽视主要原因而关注旅游者进入当地环境后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例如,对于此次圣水节的烟花爆炸事故,虽然了解事故是由人为操作失误引起,但由于发生在旅游节庆时期,居民如果对于此次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一时无法接受,则将不可避免的加剧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认为旅游活动开展带来的弊端大于利益。这就不只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危害社会安全,破坏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从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的主体性和时代性特征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更多地呈现的是一种动态演变,是从事件发展阶段的状态特性来认知、判断、处理事件(赵延彦,2010)。因此,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时,可以以政府为主体,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按照突发事件的动态变化进行划分和处理。

(一)政府主导,建立良好的应急处理机制

政府应在防范并化解突发事件方面处于关键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应建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针对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具有潜在的多地区影响且严重程度超出以往的预警检测和处理能力等特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应加强各地区的合作交流和日常操作演练。

以五大连池风景区烟花爆炸事故为例,事件前期多呈现一种紧急突发事件的状态,强调事件处理的紧迫性,即政府的反应能力,是否能将事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五大连池管委会义务扑火队应急预案》、《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条例,以保证行动规范性。在烟花爆炸事故发生后,五大连池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稳定了公众情绪。

(二)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媒体传播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快速传播,会产生所传播的信息放大或扭曲,不免有些毫无根据的猜测,混淆是非,扰乱人心。媒体在信息披露、信息公开、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及时公布和公开信息,增强政府与传媒、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协作,能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激发战胜危机的信心。

此次烟花爆炸事故中期阶段表现为危机事件状态,强调事件处理的适当性,即政府如何处置事件,在不损害当地景区及游客利益的基础上,使相关利益社会主体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用应急救护车和警车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组织救治,公安机关及时保护了现场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强制措施,缓解了矛盾,并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将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进展、群众伤亡情况等传达给公众,确保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杜绝了谣言、流言,进而争取到社会主体支持,稳定了公众情绪。

(三)加强管理,提高政府处理危机能力

突发事件后期突出的是灾害事件的状态,强调事件的结果性,即政府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事故处理进行后期评估、对事故中受害者给予赔偿、对在事故处理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造成事故的行为主体和在事故处理中失职和渎职的人员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烟花爆炸事故处理后期,相关部门在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管委会及上级政府部门。相关领导部门也及时弥补了群众损失,对受伤游客进行了赔偿,缓和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矛盾。通过此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提高了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政府形象。

四、结论

综上所述,风险社会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历史分期意义上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目前人类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正如吉登斯、贝克等人所说,风险社会的秩序并不是等级式的,垂直的,而是网络型的、平面扩展的。因此,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对景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延展性,政府在处理应对时需注意平衡各方社会主体利益,控制事态的进一步蔓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危机公关,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政府更好的监测、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维护旅游景区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乌尔里希・贝克/吴英姿,等.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赵廷彦,赵江华.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概念的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0(5):63-65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2

一、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和预警体系

建立和完善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市直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结合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事件及其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分门别类尽快制定和完善本企业、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明确所属分公司、子公司、车间、班组等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职责,并组织好演练。同时,建立企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数据库,随时掌握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重点部位和重点部门。企业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救援预案,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各企业要切实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企业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当公共事件突发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实行各分公司、子公司等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救援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各企业要加强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依靠企业干部、职工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靠科学,提高素质。各企业要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公共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救援程序。

1.信息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本单位负责人按照规定,在组织抢救同时,立即报告市应急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主管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发趋势和已经采取措施等。

2.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企业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3.应急结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事故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不得伪造、破坏事故现场以及毁灭有关证据;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采取拍照、做出标志、进行记录、绘制现场图等措施,并妥善保管有关痕迹、物证。相关应急工作处理后,现场应急指挥及工作人员予以撤离。

4.善后处理。各企业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各项问题进行调查评估。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配合事故调查处理,不得阻挠、干涉事故调查组依法履行职责。事故调查评估结束后,应当出具事故调查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

5.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各企业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具体按照《长春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暂行)》执行。

四、实行突发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3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有效应对我市物业管理区域可能出现的安全突发事件,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切实消除我市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隐患,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3编制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编制工作原则

1.4.1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安全事件发生后,在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实行区(市)管理制,建立灵活快速、功能全面的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

1.4.2以人为本,依法规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应急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要与相关政策相衔接,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1.4.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落实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应对安全事件发生的思想、预案、机制和工作等方面的准备。建立安全应急处置专业小组,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方面工作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小区居民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指挥机构

按照安全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物业办主任担任组长,组员由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2.2工作机构

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物业办,主任张宣文,常务副主任王西涛。办公室职责:统一协调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督查工作,对重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组织召开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及时部署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相关文件的传达;及时向上级机关报送相关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其它内部工作事项的通知、协调等工作。

2.3成员单位及职责

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立专门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分工,认真组织督促、落实安全工作,及时处理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2.4督察长效机制

由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抽调精通业务、责任心强的1-2名工作人员,组成2个督导组,定期对各区(市)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督察,并提出指导意见。各区(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相应检查小组,对辖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督察,并将检查情况整理汇总及时上报。

2.5信息报送和处理

2.5.1各区(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事件信息快速报送制度。制定应急值守制度、应急报告制度和应急举报制度,及时准确的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2.5.2各区(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或完成情况。

2.5.3在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中,相关单位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通报情况,及时、准确反馈信息。

2.5.4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各类安全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

2.6指挥和协调

2.6.1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政令畅通。属于跨区域的协调工作,由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

2.6.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协调本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落实相关安全工作。

3.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安全工作

3.1物业管理区域的高层建筑、商场、写字楼的各种设备设施,如配电室、泵房、中央空调机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等存在的设施缺损和因不能使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3.2物业管理区域内违章建筑、违章搭盖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安全隐患,物业管理区域内出租房屋、沿街店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周围空中和地面设置影响应急车辆通行的安全隐患。

3.3物业管理区域内应急设施的整治,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或因被偷盗等原因缺损造成的安全隐患。

3.4物业管理区域内停车场因车辆集中停放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停车场内因缺损或不能使用的应急设施造成的安全隐患。

3.5物业管理区域内存在集生产、销售、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和小商场、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小学校(幼儿园)、小医院(诊所)、小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九小场所”,以及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仓库、劳动密集生产车间、员工集体宿舍集生产、销售、居住为一体的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3.6物业管理区域内存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4.安全工作完善事项

4.1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设置警示标识,可能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的部位或场所要设置统一规范、文明礼貌且醒目的警示标识,告示注意事项,明确禁止行为。

4.2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业主的自我检查防范予以告示,提醒业主对雨蓬、花架、晒衣架、空调室外机架和阳台扶手等部位摆放花盆、吊挂杂物等行为,强化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4.3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公共区域安全防范重点部位的日常巡查,加强对管理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及公共设施设备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纪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涉及到房屋安全、筑漏修缮的,必须进行回访,增强安全系数。

4.4物业服务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公共区域安全防范预案,要对安全防范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完善,明确安全防范应急处理程序。

4.5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对已制定的恶劣天气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加强执行力度,强化值班制度,凡遇恶劣天气,要立即行动,按照责任分工和要求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4.6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物业管理区域出入口实行定时值班和巡查,推行24小时安全防范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小区要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客人、车辆出入登记制度,并确保小区内车辆停放有序。

4.7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大对小区安全防范的投入,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对已实施楼宇对讲、电控防盗、家庭防盗报警、小区重点部位监控等技防工程的应加强维护。

5.紧急处置

各物业服务企业应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安全工作,把做好安全工作提高到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来认识。加强检查、监督、落实小区的安全工作。物业企业负责人作为管理小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工作提到当前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如有安全问题发生,应在第一时间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解决处理。

6.后果评估

6.1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查明导致引发安全事件的原因。属责任事故的,要查明责任人及各自责任的大小,并拟写调查报告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6.2通过总结,找出预警和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应急机构,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管理水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

各物业服务企业每年应组织一至两次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前要明确演练的内容和目标,制定周密的演练计划。对参与演练的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并落实安全措施。演练范围内要设置明显的标识并事先通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演练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作好总结。

7.2宣传

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和社区刊物等宣传途径在小区内积极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7.3奖励和责任

7.3.1对在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给予表彰。

7.3.2对不服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调遣,,失职、渎职的、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4监督检查

7.4.1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应每月指派专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责令整改。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将定期组织全市范围的安全隐患巡查工作,对于整改不利,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物业服务企业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将其违规行为记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

7.4.2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对本预案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8.预案更新

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修改情况,对本预案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4

1车辆出入段组织专题研究

列车出入车辆段的能力受段内线路设计、信号系统功能、出入段线布置方式及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段时还要考虑列车投入服务点里程长短等因素。通常情况下,首班运营载客列车需提前1~2小时出库才能满足线路运能要求。该专题应侧重研究分析列车出入段组织方式,对不同信号状态及工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对比,旨在结合运营单位线路实际制定合理、趋向于最优的行车组织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段内行车组织和出段效率,降低行车安全风险。

2终点站折返模式专题研究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最小行车间隔主要受限于线路终点站的通过能力和信号系统通行能力。因此,分析运营单位线路信号系统在各种等级、模式以及故障情况下的终点站折返能力,理清终点站行车组织中的安全关键点和应对措施,对于合理选择折返模式,优化运行图编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常对站前折返模式采用解析法研究,对站后折返模式则适用于图解法,专题研究目标导向最大限度提升运能,实现服务与运营效率的双赢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3车站防洪排涝专题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水淹严重影响运营及行车安全,因此在筹备阶段专题研究车站防洪排涝尤显重要。该专题应结合当地气象、水系特征、地形地貌等数据,梳理本线车站地理位置、车站结构、站位地势和周边水位等情况,研究车站防洪排涝设计,对车站出入口、区间风亭等进行逐个排查,以尽早确立车站水淹风险源。专题研究结论多应用于运营单位建立车站水淹应急体系,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设置出入口防洪挡板,便于明确车站防洪沙袋数量和设置、存放位置等。

4票务事务处理流程专题研究

结合本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AFC)功能及相关参数,对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普通单程票退票、普通储值卡退票、设备少找零/卡币/卡、闸门误用、非当天进站、车票失效、超时或超程等乘客事务进行逐项研究,力求在确保票务安全的基础上,尽力优化处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研究结论多用于轨道交通票务政策起草阶段作以参照,也可作为运营单位制定票务管理规章和操作流程的基础文件。

5TVM(自动售票机)找零系统专题研究

TVM找零系统直接影响乘客购票便利性,与硬币需求量和车站员工工作量直接关联。为了给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票方式,减少对硬币供应量的刚性需求,运营单位应结合TVM性能和相关参数对找零系统进行研究。该专题应从当地市民对于纸币、硬币的使用习惯入手,基于本线预测客流数据和平均票价等参数推导每日单程票使用量,根据TVM不同找零方式组合计算日均硬币消耗量。研究结论既可作为试运营前的TVM参数设置基础文件,以便于提高乘客购票满意度,也可用于运营单位与当地银行、公交公司签订硬币供给协议前作为参考依据。

6备用车存放位置专题研究

在运营过程中,常因车辆或信号故障、突发性大客流等原因,造成运营秩序紊乱、行车间隔不均匀等问题。为了应对各类突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行车调整手段,最大限度确保行车组织和客服质量,备用车就成了调整行车间隔、有序疏导客流的关键工具。该专题应首先明确备用车使用原则和时机,根据本线特征和基本条件,分析车辆段备用车、折返站存车线备用车和中间站存车线备用车的运用特征,确定加开组织方式,通过对比推导出最佳的备用车存放位置,研究结论一般用于起草《行车组织规则》,并作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参照依据。

7车辆段调车组织专题研究

调车作业是车辆段内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车辆检修、工程车开行、车辆调试、货物装卸等作业,间接影响正线行车、施工和抢修等工作。该专题应基于车辆段运用线布设和车辆配属情况,分析转轨、调试、扣修、装载等各类动车作业路径,对调机停放位置、调车作业程序、压信号调车等进行研究,梳理列车冒进信号、电客车调入无电区等危险源及卡控措施,以明确车辆段调车组织原则。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车厂运作手册》、《工程车司机手册》等规章文本,并可用作车辆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参照材料。

8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专题研究

当轨道交通运营出现重大行车技术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导致停止服务,或造成行车能力下降较多导致运力不足时,采用应急公交车作为运送乘客的载体,利用公路把乘客运送至目的地站称为应急公交接驳。在运营筹备期提前研究公交接驳的组织办法、做好公交接驳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开通试运营之后提供优质服务、降低事故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该专题应结合沿线常规地面公交运营情况,剖析启动和终止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预案的时机,研究不同接驳范围内的车站客运组织、全线行车调整,深入探讨站内和车厢内的广播播放、站务接驳点的客流引导、线网其他车站的对应措施等。运营单位应依据研究结论,与当地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公交企业对接,尽早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联动机制。

9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专题研究

车站是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集散点,大客流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保车站发生大客流时乘客安全和车站运营秩序,运营企业有必要提前为车站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制定完善、合理的应对预案和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了客运事件的发生。在筹备期深入开展车站大客流组织专题研究,有利于客运管理规定和大客流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该专题研究应结合运营单位的线路特点、客流预测数据、车站结构布局等实际情况,从大客流组织方法、客运组织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明确发生突发大客流时的安全风险点控制点、客运组织技巧、票务应对措施、客运信息程序,从而推算出本线路开通运营的客运物资准备、人员配备需求。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客运管理规定》、《车务部应急处理程序》、《车站运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0车辆故障救援组织专题研究

因建设条件、城市规划、投资规模等方面因素限制,轨道交通线路配线无法做到每个车站均设置存车线路;地铁列车一旦出现故障在正线故障时,势必将影响到全线列车运行,影响邻线换乘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的组织处理故障列车,尽快恢复受阻线路,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运营筹备期,各运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线路特点和车辆特性,开展正线车辆故障救援的专题研究。该专题研究应从救援时的行车组织方案、救援时间分析入手,并计算出启动列车故障救援的时间,分析列车在故障救援时各种行车组织的可行性和优劣点,提出本单位车辆故障救援时的行车组织方案。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行车组织规则》、《车辆应急处理程序》、《司机操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1结论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地铁 行车调度 调度命令 接发时间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ubway has gradually become citizens of the travel choice transport. Metro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 (OCC) as a metro operation of traffic command center, metro operation, fault accident and emergency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product each professional scheduling in a body, the train operation and equipment to all on the monitor, control, coordination, control and schedule. Scheduling command is released in every major scheduling in organization driving, troubleshooting of a very important work content, the dispatcher issued orders correctly and on time, to comprehend and personnel by the executive, will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hole event accident treatment process and influence scop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ubway driving dispatcher and other professional scheduling in the release order and to personnel by scheduling in order to accept scheduling process takes too long for the theme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inimize scheduling command receiver time, so as to shorten the fault, accident treatment time improve operational service quality.

【 key words 】 the subway, dispatching, scheduling command, the receiver of time

轨道交通在当今社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作为服务于大众的交通系统,地铁的运营价值在于安全、正点、舒适、便捷,而在高密度小间隔的行车组织中,一旦在地铁的运营过程中,出现设备设施故障或事件,影响地铁正常的运营服务时,如何及时迅速的处理,恢复正常运营或最大限度的维持未受影响区段的运营服务,直接体现出企业应急处理能力和运营服务水平。

运营控制中心(OCC),作为地铁运营的行车指挥中心、信息收发中心、系统设备监控中心、正线施工作业控制中心,同时也是地铁运营事故、故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积各个专业调度于一体,对全线列车运营和设备情况进行总的监视、控制、协调、指挥和调度。调度命令是各个专业调度在组织行车、处理故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内容,调度员命令的及时正确,受令人员的领悟和执行,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事件事故处理的进程和影响范围。

调度员在发令和受令人员接令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造成命令的接发时间过长,延误故障、事故的处理,使得整个地铁的运营服务质量下降。在如今地铁行业迅速发展,设备设施高度集成现代化,行车间隔不断压缩的现状下,时间显得尤为关键,通过争取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以下从调度员尤其是行车调度员的角度,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就如何减少调度命令的接发时间,做出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调查

由于司机及车站行车值班员在接调度命令时,常常无法一次性准确复诵出调度命令,导致发令时,一句话行车调度员要重复多次,一个调度命令的接发,往往要用4-5分钟时间甚至更长,为了提高发令及接令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从调度命令及调度用语规范化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整改,规范调度命令样本、模板,组织司机与车站行车值班员进行接发令实操作,力争将接令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以确保运营安全,最大限度的服务乘客。

1、主要发令人员:控制主任(值班主任调度)、行车调度、供电调度、环控调度、信息调度

2、主要受令人员:列车司机、车站行车值班员、MCC(维修调度)、DCC(车辆段值班主任)

3、调度命令的种类:口头命令和书面命令

4、和接受工具:有线调度电话、无线列车调度电话及800M电台

5、发接令时间:单发,1-3分钟;群发:5-10分钟,其中影响接发令主要因素是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如接发命令时间调查表所示,群发命令平均耗时9到11分钟,单发命令耗时4分钟左右;业务熟练度对接发命令耗时的影响十分明显,业务熟练耗时仅为业务较差耗时的62.2%。综上所述,群发命令压缩到3分钟以内难度十分大,单发命令压缩到3分钟内具有可行性;其中,提高接发令人员业务熟练度是减少接发令时间的主要因素。

二、原因分析

调度命令时间过长与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度命令的格式统一、命令的工具、命令的时机等有着很大关系。

1、人员因素:由于规章不熟,对某些业务掌握不透,尤其是在各类规章更新较快的情况下。

2、命令格式因素:调度命令用语、样本、模板等没有形成统一格式。

3、设备因素:通讯设备在质量上存在缺陷,造成命令时存在干扰的情况,尤其是在通讯不良的地下段,会出现命令传递的不连贯、不流畅现象。

4、命令时机因素:调度员在命令时,相关生产岗位人员正在进行有关作业,不能及时接令,比如司机正在对标及开关门作业时。

5、命令方式因素:没必要群发的命令采用了群发的方式,造成回复时间过长,相互干扰较大的情况(以最高峰时期上线31列车来计算,群发一项调度命令,所有列车回复完毕的时间约为15分钟)。

三、目标设定

1、从调度员命令开始至受令处所接受完命令,力争将整个过程控制在3分钟以内,且及时、流畅、准确、无误。

2、调度命令的用语、样本、模板得到规范,做到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并为相关生产岗位熟练掌握。

四、制定对策

1、人员因素: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掌握调度命令相关的业务知识,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1)每个调度班组每月至少安排两次集中学习业务;

(2)每个调度班组每月至少安排2-3次的桌面或实操演练。

(3)举行业务大练兵活动,OCC内部进行业务抽考。

(4)以公司、车务部举办的技术比武为契机,检验各调种的业务素质。

2、命令格式因素:调度命令用语、样本、模板格式进行统一,言简意赅、简单明了。

(1)向各调度班组收集意见,明确方案;

(2)对常用及突发故障、事件下的命令用语、模板、样本进行了统一,并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3)对统一后的命令格式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改进、更新。

3、客观因素:向维修部、安技部等公司相关部门及时反馈问题,建议改造相关设备,使得调度命令传递连贯、流畅,减少干扰。

(1)收集平时班中因设备缺陷而造成命令不连贯、不流畅的问题,向维修部反馈。

(2)针对有线调度电话在群呼时有线车站按钮不亮灯的情况,建议维修部进行了改造。

(3)针对无线调度电话在命令时(特别是在设备故障情况下,多列司机同时呼叫行调所存在的干扰)受干扰较大的情况,建议维修部安装了听筒。

4、命令时机因素:合理掌握发令时机,非紧急情况下,避免发令与作业的干扰。

(1)熟悉现场,要求每班组每月至少组织下一次现场熟悉作业情况。

(2)非紧急情况下,避免在司机进行对标及开关门作业期间发令。

5、命令方式因素:尽量减少使用群发命令的的方式,确保命令及时、准确、有效传递的同时,减少因群呼带来的接发命令时间的耗费。

(1)与车辆部沟通,加强两端折返站命令传递、交接的能力。

(2)下现场熟悉两端折返站的作业情况。

(3)在没有必要向全线司机群呼的命令,采用单独给两端折返站司机,由驻站司机依次交接的方式。

(4)准确地掌握两端折返站的联系方式。

五、实施对策

1、对调度命令的用语、样本、模板进行了规范,包括常用及突发故障、事件情况下的口头命令及书面命令,形成统一格式,做到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并组织了相关调种进行熟练掌握。

2、非紧急情况下,命令时机尽量避免在司机进站作业时进行,减少了发令与作业的干扰。

3、需要向全线司机群发命令时,如非第一时间内掌握的命令,采用800M电台、调度电话等工具,向两端折返站的驻站司机,指定驻站司机进行命令的依次交接,减少了群发命令所带来的时间耗费。

4、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避免由于业务不熟而造成的命令误发、错发、漏发、晚发,做到准确、及时、无误、流畅。

5、加强了命令的实操演练,使得接、发双方都熟练掌握了整个调度命令的流程。

6、明确调度之间的分工,确保命令的有条不紊,避免相互之间干扰或打乱仗。

7、制定应急安全卡控表,提高了调度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确保了在应急情况下命令的及时、准确、简单明了。

六、制定巩固措施

1、定期检查接发命令的时间,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2、跟进调度命令用语、样本、模板的使用情况,坚持标准化作业,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制定考核措施。

3、跟进规章制度的变化情况,确保调度命令用语、样本、模板与新规章制度的挂钩。

车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范文6

物资管理员安全责任书【1】

甲方:

乙方:

根据消防和安全法规以及行业规定的要求,为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公司的防火、防盗、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公司的政治安全、财产安全、客人和员工的的人身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经营。总的安全目标是:全年杜绝重大人身和治安事故,努力控制一般事故。包头神华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特与采购部签订本安全责任书,并依此进行考核与奖惩。

一、物业公司采购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为部门负责人,其中部门总(副)监是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要统一服从公司消防、安全委员会的领导,接受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的安全检查及业务指导。

二、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到部门、班组、员工的日常管理中,真正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制度落实。全年不发生火灾、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所属区域无火险隐患,无财产物资丢失、被盗、被破坏事件,员工无公伤事故。

三、物业采购部负责管辖区域消防器材和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烟感、喷淋、消火栓、手动报警器、应急灯、安全指示、安全通道、防护设施、安全提示等),的巡查维护工作。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始终保持完好状态。设施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确保区域装修、改造不改变消防、安全设施的功能和位置,确需改造移位的,必须征得消防部门的同意。

四、建立健全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暂时难以整改的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对消防部门和安委会提出的隐患要按限期进行整改。

五、严格执行有关水、电、煤气、暖和电器的管理使用制度,严禁超限、超时、超负荷使用和乱拉乱接;严禁在重点防火部位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六、部门员工需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职责开展好本职工作,要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七、对负责掌管的设施设备要始终保持处于良好状态,对发生的故障及时修复。检修维护保养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如因违规操作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部门自负。

八、要抓好本部门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遵纪守法教育和培训,确保不发生伤亡事故。要严格设施设备的管理操作规程,正确管理、使用、维护掌管的设施设备。因操作不当、使用不正确、保养维护不及时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设施设备停机、损坏、报废等责任事故由部门承担责任。

九、物资保管员岗位

1、物资入库,必须严格遵守验收制度,检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填写收货报告。

2、物资要分类堆放整齐,节约仓位。

3、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质保量分发各物资。

4、根据最低库存量,填报补充采购计划。

5、搞好仓库卫生,经常注意所负责的仓库要通风,干湿情况。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

6、严格执行领料出库制度,做好记录,并整理好当天的领料单。

7、定期盘点保管物资,做到帐、物、卡相符,防止积压浪费。

十、本责任书一式二份一份由责任部门收执保存并执行一份由物业公司存档备查.此责任书自签定之日起生效自次年重新签定责任书结束。

甲方:

负责人: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乙方:

负责人: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物资管理员安全责任书【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终端责任制暂行办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和一级保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确保每位员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物资材料性质安全、存放安全及应急物资的齐备有效,实现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终端责任制暂行办法》,工区工程保障部部长与工程项目的物资保管安全终端管理责任人签订《安全终端管理责任书》。

一、责任人职责

1、对责任单元内物资材料性质安全、存放、保管安全及应急物资的齐备有效负第一责任。

2、严格按相关规章制度对有毒有害品、爆炸物品、危险品及油品进行管理,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

3、库房内要保持干净,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变质。库区内严禁堆放易燃杂物,严禁烟火,严禁混存混放。门窗围墙要牢固,进出库房要锁门,不准闲人进入房内。

4、负责材料管理手续齐全,标志明显,待验收、待发料、待保管、回收旧废品要分类保管,做到帐卡相符,帐物相符。

5、保证材料堆放整齐有序,合理,易拿易放。防止倒塌、崩坍。

6、负责材料每月每季清点、自点、自查,并要有登记,收发料要签字,手续齐全,不出差错。

7、计量器材要准确,消防工具状况要良好,放置合理,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

二、责任人权利

1、停止物资发放权。

2、经济处罚建议权。

3、对相关劳务分包的知情权。

4、对施工方案、施工计划的知情权。

三、责任人的处罚

所辖责任单元若发生安全事故,按照《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事故处罚暂行办法》(公司安质[20XX]52号文)及补充规定(公司安质[20XX]23号文)对责任人实施处罚。

四、其他说明

1、本着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和一级保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安全管理终端责任人直接与工程保障部部长签订责任书,责任人对工程保障部部长直接负责。

2、责任人在未接到上级调离工作岗位通知前,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到所管工程项目全部竣工一直有效。

3、本责任书一式叁份,由工程保障部部长、责任人、安全质量部各持一份。

工区工程保障部部长:

安全终端管理责任人: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物资管理员安全责任书【3】

为使岗位责任人明确岗位职责,有序、协调地履行岗位职责,特制定本岗位责任书。岗位责任人要自觉遵守本岗位管理制度,工作中的主要事项应如实记录。公司每年对岗位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作为工资及职称的考核依据。本责任书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如有遗失要及时向所在部门报失,办理补领手续。

工作岗位:车间物资管理员

工作地点:公司厂房

上级主管部门:车间主任、物资部经理

工作内容:负责全车间物资材料的收发和保管工作,并看守好厂房及对厂房的固定资产负责。

职责及要求:

一、仓库管理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仓储管理业务知识,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管理制度。

2、保持仓库整洁、卫生,对所管物资要求摆放整齐,按种类定位摆放,分货位保存,堆垛合理,便于收发和盘点。

3、加强仓库的安全保管,保证仓库物资储存使用价值,不发生火灾、失窃、损坏、霉变、鼠害等人为损耗,物资损耗不超过规定标准。

4、易燃、易爆、腐蚀物品分开堆放,不严格看管和随时检查,发生爆炸、起火、泄漏污染,除负损失外,每次罚500元,与分管领导并互相关的法律责任。

5、根据物资验收入库的有关规定,负责按物资的品种、型号、规格、性质、数量、品牌,做好物资入库工作,准确无误。

6、负责物资发放工作,认真审核发料单,及时准确发放,保证生产需要。

7、及时登记帐卡,经常盘物对帐,做到帐、卡、物、据四相符。

8、账物不符、物资短少、保管不善损坏,无正当理由,除全额赔偿外,每次罚款200500元。监守自盗,内外勾结盗卖公司物资,罚盗卖总额的十倍以上,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与领料员或他人相互勾结,少领多报、虚报冒领,视为监守自盗,同样按本条规定处理。

9、做好废旧材料的回收工作,坚持工具以旧换新制度和丢失赔偿制度,严格执行物品领用制度和手续。

10、上班时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及形象,若不讲卫生,长时间不清洁住所环境,给本公司形象造成影响的,给以罚款50元/次。

11、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不请假影响正常工作、打瞌睡、脱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发现每次罚款50-100元。

二、物资入库、发放制度

1、对入库物资的品种、数量、规格等进行验收,由入库人员与仓库保管员一起进行验收,经双方验收合格后签字,保管员方可将物资入库。

2、验收应及时准确,小批量零星物资当日验收入库,批量较大、品种规格复杂的二日验收完成;对于验收中发现数量规格与送货单不符合的,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3、对于未入库即送达工地的物资(未经中转,实行直供现场时),应由入库人与保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并补领料单冲帐,24小时内将领料单送达仓库保管员;

4、对于领料单上有的,而实际却未收到的物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不予此类物资办入库手续;

5、严格凭领料单发放物资,见票发货,领料单注明用途。若生产急需而公司领导又不在的情况,领料人应向公司领导汇报,由公司领导电话通知仓库保管员发料,领料人必须于24小时内向公司领导开出领料单送达仓库保管员。

6、二联领料单,领料人保留第一联(白),第二联(绿)交仓库保管员。

7、如果不按以上规定办理物资物资入库、出库手续,发现每次罚款50元。

三、定期盘点制度

1、保管人员每天对收发物资认真复核收发单据,及时核对货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帐、卡、物相符。

2、每月二十五日定期盘点,对所管物资进行全面盘查。重点做好以下检查:

(1)要清查对照实际库存量和帐卡物是否相符;

(2)检查有无锈蚀、霉变、损坏等情况;

(3)检查有无超期保管和长期不用的物资;

(4)检查保管、保养是否合理,库内有无杂物、积水、油污等,检查库房备品、工具是否完好;

(5)检查库内消防设施、防盗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3、每月盘点后,按时做出收、发、存报表,并次月2日前上报公司,如未按规定上交报表的,每次处罚100元。

4、每年十二月进行全年盘库,除做好上述五条检查外,还要做好以下检查工作:

(1)做好盘点总结,认真分析全年物资收发存状况,掌握物流动态;

(2)及时做好报损、报废管理,报废物资做好专库存放;

(3)制作全年物资收、发、存动态图。

5、在月、年盘点后,及时向公司上报物流情况,配合有关人员做好定额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