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震减震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震减震小知识范文1
(1) 地下水异常。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2)动物异常。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
2、地震的逃生知识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保持冷静,
(1)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防震减震小知识范文2
【关键词】防震减灾 科普 学校
1 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社会影响面较广,加强这一群体的宣传教育是全社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主要方面。
山东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同时也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活动区之一,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共造成320多名中小学生跳楼受伤或争抢外逃而被挤倒踩踏压伤,这一惨痛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加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牢固树立“减灾也是发展”的理念。
学校师生防震减灾知识掌握的多少,不仅影响着学校本身防震减灾工作的成效,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防震减灾的实效。“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学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知识、避险技能,可以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得到切实的体现。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及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4.8级地震,唐山市英才学校的师生们沉着应对,按照平时的地震应急演练仅用两分钟就撤离到安全地带,没有发生踩踏事件。突遇强烈地震时,求生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生地震是什么情景从未经历过,就更不用说中小学生了,就会盲目的逃生,发生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惨剧,因此,加强学校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从提高广大中小学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入手,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
2 滨州市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开展情况
地震是较为敏感的公共安全问题,防震减灾宣传的基本原则是“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因此,滨州市中小学在宣传活动中,紧密结合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纳入学校安全知识范畴。
2.1制度建设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关于学校安全的规章制度,为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提供了制度保障。
2.2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历来注重安全教育,在每学期计划上将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落实、有归档。
学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周”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制定活动周实施方案。要求全校教职工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好活动周的系列活动,使全体师生都能受到教育。
2.3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1)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并要求教职工将所了解的防震减灾知识带回家,讲给家人、朋友、邻居听,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2)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广播有关于防震减灾方面的内容。
(3)在学校宣传栏内张贴《地震科普知识》、《地震来了怎么办》等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挂图,让学生们学会在发生地震如何应对,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及周边安全情况进行巡检,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5)充分利用碣石山地震与火山博物馆这一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平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博物馆工作人员结合日本大地震有关情况向师生们介绍地震成因、地震基本知识以及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在科普宣教展厅,参观地震仪器陈列,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记录台站三十多年来使用过的各种观测设备、科普知识挂图、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火山岩石标本等;在4D动感影院,师生们饶有兴趣地观看模拟地震发生情景的动感电影;在多功能报告厅,观看滨州市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竞赛录像。组织学生们写观后感、演讲比赛。
(6)组织“四个一”活动:广大师生每人阅读一本防震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7)成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小组:部分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小组,时常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活动主题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主要有地震知识、防震知识、地震时紧急避险方法的学习与演练等。
2.4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各中小学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操作可行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地震疏散演练,提高学生们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避险能力。
这些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这类科普知识的兴趣,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增强广大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
3 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制度建设尚不健全
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国家以及我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地震监测预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应急等工作得到了逐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由于《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及《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等对学校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职责、任务的规定很少,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缺乏制度建设。
3.2目标、内容不够明确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前,地震主管部门没有制定防震减灾的宣传规划,对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缺乏统筹的安排部署,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目标、思路以及内容、形式、载体等都不十分明确,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存在宣传内容单一、宣传形式单调,宣传载体单纯等问题。
3.3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做好防震减灾进学校工作,离不开优秀的防震减灾作品、高素质的宣传教育队伍和充足的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就目前情况来看,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宣传教育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宣传教育队伍匮乏、宣传教育经费不足。
4 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认识
要把做好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度与参与度,按照“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工作目标、措施,切实加强防震减灾进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
4.2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立法
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立法工作,逐步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通过立法明确学校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有效进行。
4.3构建保障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长效机制
明确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载体以及保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网站、学校广播、报纸、宣传栏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阵地作用,提高防震减灾宣传在学校的覆盖面,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一是安排必要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时间,并适时开展地震自救、自救和逃生的应急演练。二是创作更多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作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三是加大教师与学校防震减灾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防震减灾意识。四是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评价与督导,重点评价学生防灾意识的建立、地震逃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安全习惯的养成状况,并把考核评价纳入学校考核的范围之内。
4.4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
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2003年,我省首次提出并开始建设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目前,滨州市共有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35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4所,县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0所。
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有利于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开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原则,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成为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宣传教育、地震疏散演练等方面对学校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规范,全面提高学校防震减灾能力。
防震减震小知识范文3
关键词 B超 甘油三酯 脂肪肝 高校教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30
资料与方法
高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226人,均为20岁以上,男727人,女499人。
方法:脂肪肝的诊断采用全身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被检查者早晨空腹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腹部(肝区)做多切面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均为空腹12小时后静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诊断依据:超声诊断脂肪肝标准[1]:凡超声显示:①肝脏形态饱满或有不同程度增大,肝缘显示欠清晰;②肝区前段可见致密的点状回声,深部即远场回声衰减;③肝内管腔显示减少,模糊不清者可诊断为弥漫性脂肪肝,对超声显示肝内多发性强回声区者诊断为局灶性或非均匀性脂肪肝。血脂异常诊断标准[2]:TC(氧化酶法)>5.1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TG(酶分解法)>2.3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系统,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处理。
结 果
FL患病情况:1226名体检者中,检出FL者270例(22.02%),5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17.50%),5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27.35%),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17.23,P
TC升高情况:男16.37%,女15.23%,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X2=0.3,P>0.05),表明TC升高与性别无关。在各年龄组中,40~岁组比例最高,为19.44%,其次是40岁以下组和50~岁组,分别为14.72%和14.29%,60岁以上组较低,为12.90%;男性各年龄组中,50岁以下TC平均升高率为20.53%,50岁以上平均升高率为11.93%,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9.82,P0.5),但40岁以下组较低,为9.88%,40岁以上各年龄组基本相同,分别为15.94%、16.54%和16.67%。
TG升高情况:男21.87%,女13.63%,性别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13.33,P
讨 论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干预措施相对滞后,城市居民,特别是较高收入阶层的脑力劳动者中脂肪肝(FL)、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临床生理显示:肝脏是合成TG能力最强的器官。脂肪肝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不节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取过多,而体育锻炼明显不足,使热量摄入大于消耗而导致肥胖;②内分泌紊乱、糖尿病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病;③慢性肝炎、饮酒过量及药物性损害等都可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中性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诱发脂肪肝。本组资料显示:FL患病率与性别、年龄、TG增高密切相关,TG高的年龄组,FL患病率明显增高;5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原因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不注意饮食,生活不规律有关[3]。在男性中,40~60岁年龄组患病率较高,这可能与此组人群中饮酒者较多有关[4]。高胆固醇血症与FL患病率不是很一致。总之,导致FL的原因很多,本组人群为高校教师,有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营养状况好,体力活动少,因而易引起FL的发生。脂肪肝是可逆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戒酒、加强锻炼、合理用药,同时对有关疾病如慢肝、糖尿病等加以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生正在逐渐年轻化,患病率也呈升高趋势[5],且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B超检查具有简便、迅速、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损伤,以及可以近期内多次反复检查等特点,因此,B超是诊断脂肪肝最合适的检查,结合血清实验室检查,可以对脂肪肝进行较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敏华.消化系疾病超声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3-36.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饭社,1997:168-278.
3 任玲.享有卫生保健人群患病情况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0,7(4):321-322.
防震减震小知识范文4
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认真贯彻《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认真贯彻《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
市政府:
为贯彻执行《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大政发[1993]41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加速我市房改进程,加强住房公积金征收管理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凡属大连市市内四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机关团体、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其所在单位,都必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按时足额交存住房公积金。
二、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义务性长期储金,通过资金的定项集聚和积累,逐步提高职工家庭解决自住住房的能力,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合理负担住房的新机制。各单位应把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劳动工资制度和社会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劳动、人事部门应积极协助抓好这项工作。
三、市经委应把建立住房公积金,做为厂长、经理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督促企业认真做好公积金的交存工作。
四、各级工会组织在考核基层工会工作时,要把单位公积金建立、交存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要从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高度来协助抓好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和交存工作。
五、各级财税部门要及时核定单位由成本、经费中列支的公积金额度,明确列支渠道和资金来源,协助督促单位按规定建立和交存住房公积金。并对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
六、市内四区各银行(包括信用社)及所属办事处,在各单位每月审批发放工资时,要根据工资手册上应交公积金数额核实上月公积金交存情况(审查公积金汇交书),风是发现没有为职工如数交存的单位,应督促其按时交存。
七、劳动行政部门,每年核发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时,应同时审查公积金汇交书。凡没有为职工如数交存的单位,应责令单位尽快办理后,再为其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八、各行业主管局、总公司、单位领导要把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职工办实事。公积金交存好的部门、行业可存贷挂钩,贷款优先,促使公积金归集和使用渠道畅通。
九、各单位交存公积金日期以单位工资发放日期为准,七日内到建设银行公积金交存窗口办理汇交,从第八日起,每迟交一日,按应交额的5‰交滞纳金。对连续亏损、职工放工资困难的企业,经职代会讨论,报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审查后,由市房改办批准后可暂缓交存公积金,但职工个人工资已提留的5%部分应及时交存,不得占用。未经批准,一个季度不交公积金的单位,按应交额1%至5%罚款。
十、对无故欠交和停交的单位采用特种委托凭证收款(或者使用托收承付结算)的方式收缴公积金。
十一、凡是不建立和交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享受房改、住房方面的优惠政策;不得出售公有住房;不予发放住房建设贷款;不予批准住房建设计划。
十二、住房公积金由大连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归集、管理、使用,其金融配套业务暂委托大连市建设银行房地产信贷部代办。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